⑴ 從哪幾個方面能感受我國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
從經濟方面也可以看到,還有生活方面。都可以看到我國法治建設取得的成就。
⑵ 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推進法治專門隊伍的什麼提高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
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一支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隊伍,提高專業素養和專業水平。
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這就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2)法治隊伍成果擴展閱讀:
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建設,暢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幹部和人才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的幹部和人才交流渠道;
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准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范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
⑶ 五年來我國法治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
改革開放初期,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破除了兩個凡是。八十年代初期,倡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但進入九十年代後,民主法制建設停滯不前,甚至出現倒退。至今已達二十多年。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民眾對民主法治建設的呼聲越來越高,但高層的阻力依然很大。
⑷ 法治工作隊伍有哪些職能
1.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立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我們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重要成果,不僅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而且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提供了重要遵循。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顯著標志是國家治理的法治化,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最突出特點是國家治理隊伍普遍具有依法治理國家和社會的能力。法治工作隊伍包括法治專門隊伍和社會法律服務隊伍,是國家治理隊伍的一支重要力量,處於法治實踐的最前沿。他們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國家治理法治化的進程。沒有一支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就不可能提高立法、執法、司法的質量和效率,再完備的法律體系也難以變為法治實踐,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就將是一句空話。
2.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是更好地貫徹落實依法治國戰略部署和各項任務的需要。新的時代條件下,法治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協調社會關系、規范社會行為等方面的作用更加凸顯,在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的任務更加艱巨。全面落實四中全會提出的目標要求,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法治工作隊伍。做好立法工作,為國家立規矩、為社會定方圓,需要建設一支具備遵循規律、發揚民主、加強協調、凝聚共識能力的立法工作者隊伍。正如馬克思所說:「立法者應該把自己看作一個自然科學家。他不是在創造法律,不是在發明法律,而僅僅是在表述法律,他用有意識的實在法把精神關系的內在規律表現出來。如果一個立法者用自己的臆想來代替事情的本質,那麼人們就應該責備他極端任性。」做好執法工作,履行好政府職能、管理好經濟社會事務,需要建設一支忠於法律、捍衛法律,嚴格執法、敢於擔當的執法工作者隊伍。保證公正司法,為人們定分止爭、化解矛盾,需要建設一支信仰法律、堅守法律,端穩天平、握准法槌,鐵面無私、秉公司法的司法工作者隊伍。搞好普法和法律服務,引導和幫助公民學法知法、用法守法,需要建設一支弘揚法治精神、恪守職業道德、熱心服務群眾的社會法律服務者隊伍。總之,只有建設一支思想政治素質好、業務工作能力強、職業道德水準高、社會責任感強的法治工作隊伍,才能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3.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是解決自身素質不適應不符合問題的需要。當前,法治工作隊伍總體上是好的,是一支黨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賴與依靠的有戰鬥力的隊伍。同時還要清醒地看到,法治工作隊伍的整體素質和能力還存在與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不適應不符合的問題,比如,有的理想信念不堅定,自覺不自覺地受到西方法學思想的影響,信奉西方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有的把握國情不準、了解民意不深、大局觀念不強,制定的法律不能反映客觀規律、體現人民願望,甚至在立法立規中摻雜一己利益;有的執法不嚴格、不規范、不透明、不文明,搞選擇性執法、趨利性執法,吃拿卡要、尋租牟利、貪贓枉法,甚至充當黑惡勢力的「保護傘」;有的司法不公,辦案不廉,「吃了原告吃被告」,搞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有的違背職業操守,缺乏社會責任感,借幫助群眾維權之名鼓動當事人鬧事,與黨和政府作對,唯恐天下不亂,等等。這些問題嚴重破壞法治的權威和尊嚴,嚴重影響人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信心,嚴重損害黨的形象,必須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⑸ 法治專門隊伍都包括哪些
法治專門隊伍都包括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
政法工作涉及面很廣。宏觀上包括審判工作、檢察工作、公安工作、國家安全工作、司法行政工作等方面。每個方面又細分為不同行業、不同系統。
例如審判工作包括刑事審判、民商事審判、行政審判等;檢察工作包括職務犯罪案件偵查、審查批准逮捕、審查起訴與公訴、法律監督等;公安工作包括治安管理、公交管理、消防管理、刑事、經濟犯罪案件偵查、反恐、防暴等。
專業化就成為對政法隊伍履職能力建設的必然要求。
(5)法治隊伍成果擴展閱讀:
把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當好表率、走在前列。要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用全會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研究解決影響實施依法治省方略的重大問題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深入推進法治青海建設。
要充分發揮法治引領和規范作用,促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化。要帶頭樹立法治信仰,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做好政法工作的能力水平。
⑹ 如何加強基層法治機構和法治隊伍建設
(一)加強政府法制工作人員的專業訓練和業務培訓,不斷增強其政治、業務素質。
政府法制工作人員從事的工作內容,比一般的公務員要求更高,專業性更強。這一職業群體必須共同經過系統學習而獲得法律理論知識、法律思維知識以及法制工作能力方面的一致性。建議建立政府法制工作人員准入制度,堅持「凡進必考」原則,對法制工作人員的准入條件作出明確規定,盡可能將達到國民教育法律本科及以上學歷並通過司法考試的專業人才吸收到政府法制工作隊伍中來,並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使他們成為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的主力軍和政府法制工作的業務骨幹,力爭成為優秀合格的政府領導的法律顧問和參謀、助手。
(二)增強政府法制工作人員具體工作的獨立性。
政府法制工作人員作為行政機關的成員,自然要服從行政機關的領導。從事的政府法制工作,作為重要的法律工作,在具體工作中,首要的要求是對法律負責。一般情況下,這樣做也符合行政首長的意志。但在特殊情況下,即使對法律負責的行動違背了個別行政首長的個人意志,行政首長也不應非法干預政府法制工作人員的獨立性,或者以此隨意撤換其工作崗位。因此,要通過各種制度來保證政府法制工作人員的良好素質以及職業的穩定性和專業性。政府領導應大力支持政府法制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獨立開展工作,讓他們放心放膽去干,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他們在推進基層政府依法行政中的作用,從源頭上減少行政爭議的發生,使基層政府有更多的精力投身於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
(三)加大上級政府法制機構對下級政府法制機構業務的監督、指導與培訓力度。
政府法制工作人員行業整體的系統性建設,是推進政府法制工作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大上級對下級政府法制機構業務的監督、指導與培訓力度,對提高政府法制工作的整體水平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建議上級政府法制機構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到基層調研、指導工作,並適時組織一些業務培訓,邀請資深專家對政府法制工作人員進行深層次的理論培訓。政府法制工作人員也應立足自身,加強自我學習,通過各種方式增強處理法律事務的本領。
(四)逐步推行行政復議人員資格制度,不斷提高行政復議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
隨著改革的深入,社會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化和復雜化,行政爭議數量日益增多,且大多發生在基層,這些問題的解決也主要依靠基層。行政復議是解決行政爭議的重要渠道,是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政府法制工作人員是行政復議案件的具體承辦者,行政復議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行政機關辦理行政復議案件的質量。因此,基層政府應採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行政復議能力偏低、人員短缺等問題,根據辦案需要抓緊配備、充實和調劑行政復議人員。推行行政復議人員資格制度,可以嘗試將行政復議資格的取得納入全國統一司法考試。
(五)切實解決政府法制機構的性質及法制工作人員編制等問題。
由於基層政府法制機構的性質及編制已經與其承擔的工作和責任不相適應,建議上級政府法制機構與機構編制部門對基層政府法制機構的設置規格、性質、編制等問題作出統一規定,給隊伍建設予以更多關注,以此作為法制機構向同級黨委、政府匯報,爭取領導支持的依據。
⑺ 我們國家在法治方面有哪些成就
1978年底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制定1982年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等一批重要法律;初步建立起我國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框架;在香港、澳門實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寫出2點即可,每點2分,共4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著力建設一支什麼樣的法治工作隊伍
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
全面推進依法治省,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為全面推進依法治省提供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障。
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提高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要堅持立德樹人,德法兼修,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8)法治隊伍成果擴展閱讀:
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關系。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要發揮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互補性作用,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從嚴治黨。
⑼ 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的重要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重要性體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是社會主義法治急需的組織和人力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 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包括完備的法律規范體 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和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其中, 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包括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組織保障和運行保障。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 政治保障,保障社會主義法治的政治方向;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思想保障, 保障社會主義法治的科學發展;建立科學的法治建設指標體系和考核標准並有效實施是社會主義法治的 運行保障,保障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任務的細化和落實;建設宏大的法治工作隊伍是社會主義法治的 強有力的組織和人才保障,保障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監督守法、全民普法的實現。
第二,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是人才強法的根本舉措。人才強法是人才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四 中全會《決定》的邏輯結構來看,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分別論述和部署立法、執法、司法、守法、隊伍 建設,所以,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基本布局出發,就是要形成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人才強法全面推進的良好局面。
第三,建設一支優秀的法治工作隊伍,才能實現良法善治、法正民安。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主體是 人民,人民是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動力和力量源泉。但同時也要看到,法治工作核心是依法治理國家和 社會,處理公共事務,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保障經濟長期持續發 展,其基本內容是政治性、思想性、智慧性、專業性、技術性相當復雜的事務,需要高級專門人才。特 別是進入新世紀之後,隨著科學技術進步、社會轉型和利益格局的巨變,新型案件、疑難案件、涉外案 件、知識產權案件層出不窮,征地拆遷、土地承包糾紛、社會保險、教育醫療、消費者權益等涉及民生 問題和群體性利益的案件逐年增加,與人格權、生存權、環境權、發展權等人權問題關聯的訴訟也呈現 攀升趨勢。這就需要大批受過良好專業訓練、具有救濟權利、定分止爭、制約公權實踐理性和實踐經驗 的法律專家。
⑽ 西部大開發中取得了哪些法制建設的成果
這個····
最近出了很多事,這種問題好似不好回答
自提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以來,實施西部大開發,加快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一直是黨中央、各級領導和人民所關心和關注的問題。因為這不僅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的重大舉措。因此就目前人們所了解的西部開發的狀況結合新疆首府烏魯木齊的實際情況,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在04—05學年寒假做一次調查。下面就以問卷結果做調查分析。
一、「西部大開發」實施中人民的主觀認識
就調查結果而言,所調查人群涉及學生、工人、軍人、商人、金融工作者、白領,其學歷不等。雖沒有設計生長城市,但西部與中部及沿海地區人數平均。從主觀角度對西部的認識中,50%的人對西部地區的自然環境總體印象為一般。認為雖有美麗的草場、遍地牛羊等,但依然不乏沙漠、荒地等。對總體的印象僅維持在一些有名的風景旅遊勝地而已。
其中高達70%的人對西部的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很不了解,而剩餘的30%則為一般。對於西部大開發的幾個省、自治區,大多數是以少數民族為主,而當地的一些本地產業若想要走出家鄉,擁有更多的市場,宣傳還需要再加把勁兒。只有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懂得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才能更加吸引投資商的目光。
也正是如此,調查中有55%的人最想了解西部的是風土人情。一方面反映了西部自身的宣傳力度不夠,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種商機,使當地的人利用這一點心理開發旅遊觀光行業,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每個民族都有很多獨特的風土人情,這將是與名勝古跡相持並論的另一塊旅遊寶地,擁有巨大投資潛力。
而作為私人旅行,人們還是首選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的雲南,四季如春的昆明,迷人的香格里拉成為雲南首選的堅強後盾。神秘的西藏也排在前列,布達拉宮、入雲的雪山、草場牛羊,再加上《天下無賊》中的迷人風景、純朴人情也為西藏增加了許多人氣指數。相較於西南各地的旅遊大產,西北地區顯得有些冷清,盡管也有許多秀美景區,但也許是地理位置僻遠,氣候乾燥,南北差異明顯等客觀原因,使得失去了一些遊客。但近年來一些關於考古方面、探險等旅遊項目的開發,又重新颳起了一波旅遊的熱潮,羅布泊、樓蘭古城散發著獨特魅力。
人們對西部的主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投資、消費、人才走向等方面問題,因此由調查分析得出:在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對外宣傳起著很重要作用,只有被別人了解了,才會得到進一步地發展合作。
二、「西部大開發」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對於西部大開發的戰略實施這么多年來,今天人們對國家給予西部大開發的各項政策有75%認為一般,其餘25%認為合適。其實國家給予西部有很多優惠的政策,但也許對於大多數的非西部地區的人們並沒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很多人以為只有像沿海地區一樣水平了才叫做有成果。實際上近五年來,西部生產總值分別增長8.5%,8.8%,10.0%,11.3%和12%,高於前些年的增長速度,五年間西部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以上,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顯著加強。天然林保護、京津風沙治理、三峽庫區國土整治及水污染治理等重點工程全面展開,取得明顯效果。科技教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重點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和學科建設步伐加快。農村義務教育得到加強。這些成績都是應該肯定的,而有這些成績的前提是在中央建設資金累計安排在西部地區約4600億元,財政轉移支付和專項補助累計安排5000多億元的大力支持,和各種相應的積極措施下取得的。
另具調查顯示,60%的人認為西部地區的開發應選擇旅遊為最佳。這確實是一個很具有潛力可挖的項目,但也反映了人們只是抱著一種體驗和了解的態度走向西部,並沒有想要走進西部在這里開發或者投資一些其他的行業。因為另一題結果顯示,100%的人認為現在投資西部大開發經濟效益一般。這種觀念也就直接導致了人才流失,企業停滯,市場狹小,經濟僵化等一系列後果。人們並不看好西部大開發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一項擺在領導者面前的難題,為此烏魯木齊市政府制定了「建經濟強市,創旅遊名城」的發展目標,在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不斷調整經濟結構,重視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同時將招商引資工作作為調整經濟結構,增強非公有制經濟比重的重要舉措之一。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力度。
對於招商引資而言,投資環境至關重要。投資環境是投資活動的場所和載體,是投資者和政府及社會環境的紐帶。它包括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基礎設施。軟環境包括經濟環境、行政環境、法制環境和社會環境方面等烏魯木齊市企業調查對就這六個方面對區外資企業對烏市的總體評價作一調查其結果如下:
1、硬環境:調查中九成以上外資企業比較滿意。其中自然環境,地理與內地較遠,與周邊國家合作有區位優勢;房地產業和部分工業企業冬季生產受氣候影響;環境污染好轉但仍然嚴重。而基礎設施方面,市區道路雖拓寬,但返修的「拉鏈」工程嚴重,郵電通訊服務改善,但政府與企業互聯網建設落後,水電暖氣供應比較滿意。生活設施條件滿意,但綠化面積太低。因烏市屬首府,很多建設還是有一定的水平。
2、軟環境:這是企業「願意來,留得住」的關鍵因素。而外來企業對軟環境的滿意度卻只有67%,如何找准切入點,著力改善軟環境是工作重點。
在評價中可以看出行政環境總體狀況良好,政策穩定性好、靈活性差,機關辦事效率不高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經濟環境中GDP持續增長,有實力可以合作的企業不多,市場規模小,金融貸款條件不靈活。法制環境倒還是比較滿意。社會環境中信息化水平不高,行政管理和監督中的信用管理欠制約制度。而城市衛生狀況和綠化不太滿意,教育機構健全,文化觀念風俗差異不大,但教育水平有待提高。
從上述評價中可以感覺到硬環境中城市建設、道路、衛生和綠化是很重要的。人們都喜歡在干凈、整齊、方便的城市居住和工作,也只有在舒適的環境中才能靜下心來工作。而對於軟環境,一個城市的政府形象,包括思想觀念、人員素質、工作效率、誠信等都是外資投資所衡量的第一標准。市場的建設、政策的嚴密性和透明度也是投資商所考慮的,這些都是作為投資的前提保障,做得好才能讓人放心投資建設。加入WTO後,新一輪的招商引資已經從依靠政策優勢逐步轉向了依靠整體投資環境,整體投資環境的優勢將成為決定一個地區和城市招商引資的決定力量。因此轉變觀念,提高服務質量水平,進一步完善市場建設變得至關重要。
據調查報告分析,有50%的人認同影響西部經濟發展的直接因素是思想保守,也有一些人認為是基礎設施、能源交通財政不足。
三、「西部大開發」實施中的必要條件
結合上面分析的內容,改善投資條件所帶來的是更多外資企業,而在這些條件之上的是80%的人所認為的西部大開發迫切需要的是人才。而沿海城市之所以具有的發展優勢也同樣是人才技術。資金、信息、地理港口、經驗管理等也同樣拉開了東西部的距離,因此作為西部城市發展的當務之急是大力發展教育,建立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加快人才成長的人才發展機制,加大幹部交流和人才培訓力度。要採取特殊政策,吸引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國內外人才到西部工作和創業。
在這同時還要搞好環境保護和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國有企業改革、改組和改造,振興老工業基地,推動西部與周邊國家開展邊境貿易和經濟合作。
綜上述調查分析,西部大開發的工作任重道遠,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充分認識到西部建設所面臨的問題,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與西部大開發戰略相結合。認清經濟發展所面臨和要解決的問題,想辦法解決,在穩步發展中求新,在中規中矩中求變,使西部經濟能更快地加入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大浪潮中,讓我們的市場更豐富更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