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酷狗音樂可以回看第四屆中國華服日秀典嗎
一般來說,騰訊音樂旗下的幾個音樂平台搞的直播活動,通常都是可以回看的。你在酷狗音樂的直播界面搜索「華服日」就能找到當天的直播內容,或者去酷狗的微博里也能找到回放直播的鏈接。
⑵ 「流光溢彩」非遺服飾秀用京綉工藝制新中式華服效果如何
作為恭王府博物館舉辦的「錦綉中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服飾秀」系列中京綉板塊的展演單位,知名京綉設計團隊D・Rita8日晚以「流光溢彩」為主題帶來了一場非遺時尚大秀。
現場身著華服的模特們,伴隨著悠揚的古典與現代混音的韻律裊裊而來。就像本次秀的主題――流光溢彩,京綉的璀璨光芒穿越了歷史的長河散落在「錦綉中華」的舞台上,展現我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旖旎風姿。本場秀還巧妙設計了以家庭為單位,融合中國傳統元素的中式全家福板塊,全家福概念體現了人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和期盼。一場時裝秀過後,定格在觀眾心中的不僅僅是秀場瞬間,還有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積淀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悠久意蘊。
作為創意總監,設計師於丹表示,這場秀通過藝術的再創造用京綉傳承人手裡的絲線,將宮廷的花絲元素轉化到服裝上。這種形態的轉換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同時也是對傳統文化一種新的解讀與傳承。她介紹,「圖必有意,文必吉祥」是對京綉最貼切的形容。京綉在過去是專供宮廷使用,每一個圖形每一種配合都有著不同的寓意。在設計中我們保留了這些京綉的精髓,通過創新的圖形設計與配色,設計元素上同時吸取了宮廷的花絲鑲嵌元素。京綉傳承人們會以精湛的刺綉工藝將綉線、珠片或寶石一針一線縫在裁好的面料上。綉制一件工藝復雜的高級定製服裝常常需要成百上千個小時。
來源:中國新聞網
⑶ 有沒有和漢服相關的綜藝可以推薦
央視又出神仙綜藝了:《衣尚中國》演繹絕美中國傳統服飾,靚呆啦!
喜歡中國傳統服飾的妹妹們,有福了!
央視歷經兩年打磨的綜藝《衣尚中國》已於11月中旬上線,由李思思擔任製作人,每周六晚7點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藝頻道播出,和觀眾一起探尋中華古代服飾文化淵源。
太多的傳統服飾科普,看綜藝時恨不得持筆記錄下來以便日後復習。
不得不誇一句,央視出品,當真不一般。
小眾綜藝《衣尚中國》推薦給你,為自己的文化底蘊再添積淀。
⑷ 中國漢服登上巴黎時裝秀驚艷西方,我國的漢服文化為何能再次崛起
中國漢服流傳至今,一直備受人們喜愛,漢服也早已經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分,近些年來更是備受世界關注,自清朝漢服沒落之後如今漢服在此興起。
其原因之三在於短視頻的火爆,在許多短視頻中例如抖音,微視,快手,在這些短視頻中有很多穿著漢服的小哥哥小姐姐並且他們的形象不是英姿颯爽就是彷彿仙女下凡,這也帶動了看這些短視頻的人對漢服的喜愛
⑸ 金莎穿漢服完成走秀,我國漢服有哪些製作工藝呢
金莎穿漢服完成走秀,我國漢服有哪些製作工藝呢?
一、綉花
中國傳統手工藝,刺綉種類非常多,有湘綉蜀綉蘇綉等等,這些都是純人工手綉。現代漢服上的綉花多為機綉和手推綉,綉花的質量高低不一,機綉的精細度沒有手綉精細,成本也比手綉低非常多。手推綉雖然也是藉助機器,但是比起機綉人為控制因素更多。
四、蠶絲織造技藝
蠶絲織造技藝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由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杭羅織造技藝、雙林綾絹織造技藝、潞綢織造技藝四部分組成。2008年,蠶絲織造技藝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舉例:漢服布料 傳統棉紡織技藝
自7世紀棉花從印度傳入後,中國紡織業即由麻紡轉為棉紡。到元代,在黃道婆紡織技術改革的影響下,河北魏縣、肥鄉縣等地的紡織業逐步發展興盛起來,用土布裁製的衣被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
五、鎏金
在沒有電鍍的時代,黃金材料也不充裕,以其它金屬材料(可能是銅或者銀)做好形象再以調和的金汞劑敷塗於表面,汞揮發留下金,雖然不是純金亦是十分貴重——水銀也是極貴的。
⑹ 中國華服日活動西安舉行有什麼意義
4月18日,由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嗶哩嗶哩彈幕網、東家APP共同主辦的「中國華服日」活動在西安舉行,當晚,第一屆中國華服秀和第一屆華服日國風音樂盛典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紫宸殿舉行。
在本次活動中,不僅可以看到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還可以在國風音樂和歌舞中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深遠魅力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⑺ 對於現在的漢服文化你怎麼看,是否會參與其中
情感上喜愛它的風雅,理智上明白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唐詩宋詞元曲,一代有一代文學;長袍中山裝西服夾克,一時有一時衣物。
⑻ 「華服秀典」衣服形似婚紗,難道古人早就發明了婚紗嗎
“華服秀典”衣服形似婚紗,並不是古人早就發明了婚紗,而是設計師在傳統的漢服上添加了現代的元素,所以才會有形似婚紗的“華服秀典”。
在去年4月7日農歷三月初三日中國第二屆“中國華服日”在西安大唐市不夜城步行街隆重舉行。在這一場秀里有30多家商家和200多名模特參加,用百套華服演繹了這一場盛宴。讓大家感受導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中國服飾的華美。
婚紗是西方結婚的服飾,與中國的婚服相同,後來西方的思想傳入中國,婚紗也就傳入了中國,婚紗也成了中國人結婚必備的服飾。可以說穿婚紗是每個女孩的心願,每個女孩都渴望有一件屬於自己的婚紗。由於西方文化的沖擊,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最能體現的就是大家現在結婚都只穿婚紗,不穿中國傳統婚服了。其實小編覺得在接受新文化的同時也要把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而“華服秀典”的那一件漢服則是做到了這一點,做到了中西結合。
⑼ 「中國華服日」是哪一天
中國華服日是農歷三月初三。
中國華服日的活動標識被設計為「交領右衽」,它是華服的重要象徵。從三月初三,可以通過B站上傳分享中華民族傳統服飾相關的視頻,也可以在微博上曬出自己身著華服的照片,參與話題討論。共青團中央還將於華服日推出「穿我華服」H5頁面以及「華服卡片」小程序,讓人們動動手指就能感受華服之美。
華服日也期待通過豐富的線下活動吸引愛好者的現場參與。三月初三,主辦方將於古都西安舉辦第一屆中國華服秀和第一屆華服日國風音樂盛典,包括共青團中央微博、B站在內的多個平台都將對這場視聽盛宴進行直播。
在戊戌年三月初二,第一屆中國華服文化研討會也將在西安召開,從而展現當代華服推動者的風貌。研討會將以「新時代 新華服 新青年」為主題,「復興與復古」等備受關注的話題都將被嘉賓們展開討論。據了解,中國華服日的發起舉辦將進一步堅定人們傳承傳統服飾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精神的信心。
(9)成果華服秀擴展閱讀
漢服運動是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藉由復興傳統服飾的方式進而推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以及以漢族為主的各民族傳統服飾去滿化的運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大幅提高,國際地位大幅提升。中華文化重又得到世界的關注與重視。
與此同時,國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覺醒,國人開始反思我國之優秀文化,並舉力保護繼承。當是時,漢服從沉睡中驚醒,各地漢服組織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建立,以復興中華五千年文明,揚華夏華裳,而漢服運動也隨之開展而來。
漢服不僅是中華民族中主體民族漢族的寶貴財富,亦是中華民族各民族的寶貴財富。漢服運動是中華民族熱愛傳統文化的表現,具有科學性、針對性、進步性,有深層的文化內涵,對於重塑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以及促進各民族團結有著不可替代的深層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