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信息技術的應用成果

信息技術的應用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01 20:45:14

① 信息技術應用成果《我是什麼》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了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正確朗讀課文。
2. 了解水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3. 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課時安排] 二課時
[雙色AB案]
A案
[設計思路]:
本教學設計將根據兒童觀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點,以孩子普遍喜愛的謎語導入。在教學生認字的方式方法上,力求做到遵照《課標》隨文識字的要求在讀書中識字。在識記過程中方法多樣,方式靈活,注重培養學生識記漢字的能力。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方面,力求做到少講多讀,引導學生明白不同語句用不同語氣朗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自已感知課文。並利用童趣化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重難點。
[課前准備]:
1. 生字卡片,相關課件。
2. 師生收集水與人類關系的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謎語導入
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條謎語,你能猜出謎底嗎?
師說出謎語「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中看不見」,學生猜,隨機板書課題。
二、通讀課文,隨文識字。
1. 學生帶著問題「我是什麼」試讀課文,並圈出文中生字,多讀幾遍。
2.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仔細聽老師是怎樣把每一個字讀准確的,特別注意生字的讀音。
3. 學生自由大聲讀課文,藉助拼音讀准生字。
4. 開火車認讀帶拼音生詞卡片,師相機指導正音。
重點指導讀准以下字、詞:
zao zai
躁災
暴躁灌溉沖毀災害睡覺散步飄浮
5. 小組分別交流識字方法。
6. 分小組齊讀課文,要求讀准確,讀流利。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三、指導寫字
1. 出示「我會寫」中的字,讓學生自己觀察這些字有什麼特點。
2. 匯報觀察結果,相機引導學生觀察重點字的特點,左右結構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師范寫字、邊寫邊強調重點:如:「曬」的第九筆是豎彎,沒有鉤;四點底的四點不同的排列方向。
4. 學生描紅、臨寫、自由練寫。教師巡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檢測鞏固識字
1. 點名讀課後不帶拼音的生字詞。
2. 分小組比賽讀,加強記憶。
五、作業
1. 多向交流記字方法(小組交叉交流)
2. 讀自己喜歡的段落給朋友聽。
第二課時
一、言語激趣,引入課文學習.
小朋友,聰明的你知道「我」是什麼了嗎?請你來說給大家聽一聽。
二、抓重點段進行朗讀感悟.
自由讀課文,說說你從什麼地方知道「我」是水的?(找出第三自然段)
1. 自己練讀,評議指導:
你的朗讀很流利,你想聽聽「水」自己是怎麼說的嗎?
2.(課件出示水滴):小朋友,你真聰明,我是水,不過我睡覺的時候,請你讀得再輕一些,不要吵醒我;我散步的時候讀得輕快一些;瞧,我在江河裡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的時候,多自在呀!你能把我讀得活潑一些嗎?再練習練習,你肯定是最棒的。
(課件設計江河裡水流的情景,重點凸現一大滴水珠,並用對話的形式出示它的語言。)
3.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讀出「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時的不同語氣。
4. 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1). 生自由放聲朗讀
(2). 出示課件:(出示水滴的話)小朋友,我的性格是多變的,你能把我的各種變化找出來嗎?
(課件設計與上同,語言內容變化。)
(3). 生自由找、畫,師隨機板書:(汽、雲、雨、雹子、雪)
(4). 出示課件:你最喜歡我的哪種樣子啊,讀給大家聽聽好嗎?
(課件設計出現江河、小溪、大海三處不同的水珠,形態各異。)
學生分別找出不同自然段進行賽讀、點評。
5. 學習第四自然段
水聽到小朋友們讀得這么棒,都想與你們交朋友了。可是他說作為朋友,還想把他的脾氣告訴你們,你們想知道嗎?
(1)小組合作讀第四自然段,老師巡視輔導。
(2)引導學生在反復練讀中體會水「溫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
(3)提出不懂的詞語,相機理解「溫和、暴躁、灌溉、淹沒、沖毀、災害」等詞語的意思。
(4)根據自己的體會,讀出水不同的狀態和溫和、暴躁的雙面性,齊讀課文。
(5)背出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反饋
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麼知識,懂得了什麼道理?適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培養。
四、拓展思維
1. 水是我們親密的朋友,除了課文中介紹的,你還知道水能幫助人們做什麼好事嗎?
2. 說話練習
用「假如我是水」結合課文中介紹的知識說一段話。
五、作業
1. 把今天新認識的字讀給父母或朋友聽聽。
2. 找找水的資料,看看我國水資源情況怎樣。
B案
[設計思路]:
本教案的主要特點是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自主讀書,合作識字,自主探究、自主質疑,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等能力。教學中,先用隨文識字的方法解決課文中會認字,會寫字的基礎知識問題。在此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主讀書,自悟課文內容。小組探究問題,合作解決問題。同時,通過直觀課件的幫助和教師情感語言的渲染引導學生讀中感悟,理解課文,在感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個性化朗讀和表演。
[課前准備]:
1. 生字卡片,相關課件。
2. 師生收集水與人類關系的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游戲導入
師生一起做一個猜猜他是誰的游戲(老師描述班上一個學生的相貌,基本性格,讓其他學生猜一猜看是誰。)後,談話:
同學們,今天老師還想把一個調皮可愛的小朋友介紹給你們,大家想認識他嗎?(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 自由讀課文,用筆標出生字、詞語和不懂的地方。
2. 分段讀課文,師生評議讀書情況。
重點強調標出的生字、詞語的字音
如:躁、災、「莊稼」中的「稼」是輕聲。
3. 讀書、質疑
再次讀課文,標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詞語、句子)
三、識字
1. 出示課文中會認字11個,引導學生小組互認。
2. 互相交流記字方法。
3. 請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卡片、生字詞。
4. 出示課後「我會讀」中的詞語進行檢測。
5.分組開始比賽讀、隨機正音,表揚。
6.分男女生開火車認讀去掉拼音的生字,檢測生字掌握情況。
四、寫字
1. 出示「我會寫」中的字,學生自由觀察。
2. 學生交流觀察結果。
3. 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引導學生觀察重點筆畫:如:「曬」的第九筆是豎彎不是豎彎鉤;「害」中間的一豎上下都要出頭。
4.師示範書寫生字,學生仔細觀察。
5.學生描紅、臨寫,自由練寫。師重點指導「兩點水」和「四點底」的寫法。
6. 教師巡視,師生共同評議。
五、自主學習
1. 用學會的詞語說話,給生字找朋友。
2. 小組合作讀課文,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3.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邊表演邊讀,和好朋友一起讀。
(充分尊重學生意願,鼓勵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和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自主意識。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進行有效地學習。)
六、匯報
各小組匯報自主學習情況
1. 說說你給生字找了哪些朋友。(可以給生字組一些什麼詞)
2. 請你把喜歡的段落讀給同學們聽聽。
3. 試著表演讀。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指名讀課文,師生評議。
二、啟發思考
(一)出示問題
1. 水是怎樣變化的?可以變成什麼呢?
2. 你除了知道水會變化以外,還知道有關水的什麼知識嗎?
(二)小組討論用什麼辦法能弄懂以上的問題。
(三)交流學習方法
1. 小組讀書,邊讀邊找。
2. 用表格的形式表現水的變化。
3. 用圖示表現水的變化過程。
4. 用畫畫的形式體現水的變化。
5. 用查資料反饋的形式理解水的特點。
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方法,給各小組適當指點,幫助學生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合作探究
1. 學生分小組採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合作探究。
2. 教師深入各小組,參加各小組的自主學習,因生而易,進行學法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困難,確保自主學習的效果。
四、展示自學成果
1. 分小組匯報自學情況。
(1)讀出水的不同狀態及變化過程。
(2)用圖示法演示水的不同狀態。
(3)分小組讀出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樣子。
(4)用第一人稱的形式介紹水在人類生活中的利弊。
(可以適當改用自己的語言,能簡單復述課文中的主要內容就行。)
2. 教師隨機用課件結合學生的匯報,幫助全體學生鞏固認識,加深理解。
3. 對學生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特別表揚會合作,方法新穎的小組。
五、拓展
1. 你還知道水對人類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2. 通過本文的學習,你了解到了水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麼你了解我們的水資源狀況嗎?
(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樹立環保意識)
六、指導感情朗讀
1. 用課件(課件設計江河裡水流的情景,重點凸現一大滴水珠,並用對話的形式出示它的語言。)「水滴」教我讀書的方式(小朋友,你真聰明,我是水,不過我睡覺的時候,請你讀得再輕一些,不要吵醒我;我散步的時候讀得輕快一些;瞧,我在江河裡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的時候,多自在呀!你能把我讀得活潑一些嗎?再練習練習,你肯定是最棒的。)告訴學生為了體現水在不同狀況下的不同表現,我們讀書的語氣、語速也不一樣。
2. 學生進行閱讀挑戰賽。
七、演一演、背一背
1. 請出代表「水、汽、雲、雨、雹子、雪」的六名同學上台表演讀,可以加上自己的語言和動作。
2. 背出自己喜歡的段落。
八、作業:
1. 收集水與人類關系的資料。
2. 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水的變化,分別畫出水不同的樣子,並分別配上詞語或一句話。
教後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我在這兩套教案的上課伊始,分別採用「猜謎語」和「游戲」兩種兒童喜愛的感興趣的,而且易於接受的形式,導入教學。為學習後面的學習激起了強烈的渴望。
而在形式多樣的閱讀過程中,注入「課評展示」和語言渲染,引導學生邊讀邊理解邊體驗。這一點正是依照《語文課程標准》中「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一要求而設計的,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總結、體驗、感悟。
從學生課堂反映和課後作業情況來看,我的「興趣導入」「注重體驗」的設計效果是非常好的。

② 如何將信息技術實踐研修成果運用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松,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我們知道,信息技術教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許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形成准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擇使用多媒體數據,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輕松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word製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通過布置一個任務(製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布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布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體製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③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給教學帶來了哪些改變

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給教學帶來了哪些改變
當今社會,信息革命幾乎沖擊了所有領域.現在正步入信息社會,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課程教學改革以來,廣大實驗教師已融入了課改的洪流之中.我作為其中一員,勤奮學習,大膽嘗試,獲益匪淺,並從中體會到信息技術帶來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式、教師角色、課堂信息量、學生思維過程、對教師的要求等多種變化.因此,作為教育、培養未來社會人才的教師,應走在時代的前沿,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可持續發展的人才.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變化
當今社會,信息革命幾乎沖擊了所有領域.現在正步入信息社會,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更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課程教學改革以來,廣大實驗教師已融入了課改的洪流之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已走到了課改前沿,他們大膽實踐,嘗試著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使得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得到普及.廣大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或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或引導學生上網查閱資料,或進行網路教學,為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老師樂教,學生愛學,增強了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我作為其中一員,勤奮學習,大膽嘗試,獲益匪淺,並從中體會到信息技術帶來了語文課堂教學的多種變化.下面我粗淺的談以下幾點:
一、教學方式的改變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老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到教學步驟,學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互動式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展目標,學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己學習的天地.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主參與、自主探究與交互資源的過程,不僅能眼見其形、耳聞其聲,而且能手腦並用,調動多種感官共同參與認知活動,使學生在同一單位時間內增加了所接受的信息量,增強了記憶的效果,加快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消化速度,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更快、更好地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
另外,由於信息技術所提供的信息和技術資源的最大特點是具有共享性,計算機的使用和資源的網路化等技術環境,不但有益於語文教學任務的完成,也孕育和發展著學生之間合作學習的方式,為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機會,因此我們的教育教學活動應努力創設合作式學習環境,更多運用合作式學習的策略,切實為學生養成合作意識與發展協作能力搭建舞台.信息技術介入課堂教學,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學習方式,充分顯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豐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機互動、師機生互動、生機互動、生機生互動的多種友好合作方式,為學生提供立體式的多向交流的機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從而改變傳統語文教學的教師單一傳授的方式.
二、教師角色的轉換
信息技術融入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使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多角度的轉換.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學習者通過網路就可便捷快速地獲得所需要的各方面的知識,個體的發展水平將越來越取決於不斷利用信息、培養自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信息化時代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獲得知識,教師不再是文化知識傳播的中介,而是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者.通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充分利用信息資源快速高效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教學中,國家統一編寫教材規范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傳授.網路時代教師是課程開發和教學研究的主體,運用現代化手段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開拓多媒體教學空間;編制教學軟體,促進課程向地方化、校本化、個性化、綜合化方面發展,實現課程教學綜合化和知識的融會貫通;主動投身課程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提高網路時代課程教學理論的研究水平. 因此教師就由教材執行者轉變為課程教學的研究者.
另外,網路時代學生的學習活動成為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網路化學習豐富了學生品德發展的內涵,開闊了品德培養的視野.教師要成為學生未來生活的設計者,建構具有前瞻性的道德價值觀體系.通過網路滲透現代道德理念,積極引導學生的內在道德價值取向,培植學生道德理想和信念,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道德行為能力.與此同時,信息技術也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時空界限,拓寬了人際溝通的渠道,有利於師生之間平等民主關系的建立,師生交往趨於多樣化、平等性.教師作為人際關系藝術家,應更多地理解、信任、同情學生,愛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師應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修養和情感素養,形成寬容、尊重的良好個性和人格魅力,開展平等對話,提高師生間的協作水平,創建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三、課堂信息量的變化
人類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空,網際網路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它擁有最豐富的信息資源,internet上發布的信息包羅萬象、充滿時代氣息,幾乎囊括各領域、各學科的最新內容和成果.在教育網站上還存儲了大量的學習信息、習題講解、疑難解答和優秀教案等內容.因此,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能極大地增加課堂的信息容量.語文學習如果僅僅依靠教科書、教者、參考資料等信息,是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的.信息技術則體現了最強的網路優勢,搜集更多的語文信息資源,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地開發了語文資源.師生雙方實現了用計算機在教學活動中進行互動,實現資源的共享.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動中,大量信息刺激著學習主體,學習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時信息和知識點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由於使學生能獲取大量的知識信息,這樣就可以更好的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也有利於知識的保存.
四、學生思維過程的變化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最根本的教學目的就是訓練學習者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而思維的培養又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生的認知過程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如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由現象到本質、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這都是教育工作者必須探求的問題.在傳統的以掌握學科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過程側重於對語文知識和結論的簡單記憶;而在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課堂中,學生的思維過程更側重於調動各種認知策略去解決閱讀和寫作中的實際問題,而對概念性知識本身的記憶過程則相對減少.而且,由於教育技術具有將學生的思考過程外化的功能,所以學生能夠時刻監測自己的思維過程,從而學會「如何學習」,「如何思考」.
五、對教師要求的提高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而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教學改革任務.教師必須首先轉變傳統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先進的教育科學理論指導下,充分發揮計算機、多媒體和網路等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認知工具作用,從零開始,經過5年、10年甚至20年的試驗、探索、總結、提高,才能逐步完成.而在這個過程中,各方面的壓力是很大的,遇到的困難是很多的,決不是一句一言難盡就可以概括了的.信息化時代的語文教師必須有更高的素質,對教材、教法、學生的把握是傳統教學模式所一貫強調的,這一基本功在信息時代顯得更加重要,同時也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如教材的處理、學生的新特性、教法的變革等.
另外,教師是課程改革的主體,提高教師的信息素質是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關鍵.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學生和老師的信息資源對等,在現階段進行學科整合的過程中間,很多問題都是陌生的,都是需要自己親自動手來解決的.因為無論多麼優秀的教育專家和特級教師根據科學的學習理論和豐富的教學經驗設計開發的課件,也只能適用於某一特定的教學情境,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教學情況.所以作為信息化時代的語文教師必須首先強化自身的信息素養,具備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全面實施和推動素質教育.
總之,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深刻的變化,信息技術教育與語文教學的整合成了教育教學改革中人們關注的熱點,也是當今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課題.作為教育、培養未來社會人才的教師,應走在時代的前沿,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思維方式,提高自身素質,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步伐,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可持續發展的人才.

④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教育發展的今天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的傳授,而是要求學習者在學習的同時能夠逐漸培養自主學習,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去應對在以後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出現的困難。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使教授者及時地幫助學習者解決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可以使學習者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加深理解,鍛煉能力。

1互動式教學設備的應用
從早期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到後來的多媒體投影儀,再到現在的互動式設備,課堂教學正在一步步從傳統走向信息化,實現了人人交互,人機交互及以教學應用為主的資源與資源的交互。互動式設備具有交互合作,改善學習成效和優化教學的功能。與多媒體設備相比,互動式設備能夠更好的跟蹤學生學習的過程,及時反饋學習成果,並生成評價。互動式設備構建了新型的教與學的環境,這就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在互動討論中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了學生的探究思考及合作互動。在擁有信息技術支撐的教學中,學生通過學習界面的交互而引發學習內容的互動。互動式設備的資源庫還可以在學習中隨時調用資源和積累現場資源,從而為學生的復習鞏固提供更多的便利。
2微課
微課是課堂教學及時而又有益的補充。微課是以微視頻為核心,針對教學中重點難點問題的教學,一般時長為5—8分鍾,最多不會超過10分鍾。相對傳統的課堂教學,微課具有精煉及靈活的特點。隨著信息技術與網路的發展,微課已經成為課堂教學有益的補充。對於在傳統課堂沒有完全解決與掌握的問題,學生可以隨時進行有選擇性,有重點的學習。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推動了學生全面的發展。教學相長,微課的發展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便捷的指導,也對教師自身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精講提煉,在有限的時間內對要講授的內容作出精心的設計,既要簡明扼要,又要邏輯性強,易於理解。教師在製作微課的過程中也會不斷研究,反思,再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既加深了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提高了教學教研能力。

⑤ 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影響

信息技術的應用按表現形態的不同,信息技術可分為硬技術(物化技術)與軟技術(非物化技術)。前者指各種信息設備及其功能,如顯微鏡、電話機、通信衛星、多媒體電腦。

後者指有關信息獲取與處理的各種知識、方法與技能,如語言文字技術、數據統計分析技術、規劃決策技術、計算機軟體技術等。

信息技術代表著當今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使信息的重要生產要素和戰略資源的作用得以發揮,使人們能更高效地進行資源優化配置,從而推動傳統產業不斷升級,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社會運行效率。

(5)信息技術的應用成果擴展閱讀:

信息技術已引起傳統教育方式發生著深刻變化。計算機模擬技術、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遠程教育技術以及信息載體的多樣性。

使學習者可以克服時空障礙,更加主動地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速度。特別是藉助於互聯網的遠程教育,將開辟出通達全球的知識傳播通道。

⑥ 信息技術應用成果中畫出流程圖是什麼意思

就是運用信息技術,例如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通信技術等取得的成果或者說解決的問題!

⑦ 教育技術應用成果怎麼寫

教育技術應用成果
校本研修成果;現代信息技術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通過國培學習,使我深深地體會到現代信息技術在化學;化學學本身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涉及內容極廣,;一、活躍課堂,激發興趣;化學知識比較抽象,空間性較強,如果利用傳統的化學;二、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化學中微觀的知識如原子的結構、離子的形成、一氧化;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在接受大量的化學信息過程中,運用多種媒

⑧ 你所在的企業使用了哪些信息技術成效如何

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簡稱IT),是主要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所採用的各種技術的總稱。它主要是應用計算機科學和通信技術來設計、開發、安裝和實施信息系統及應用軟體。它也常被稱為信息和通信技術(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感測技術、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

1、提高銷售。信息化幫助企業確定目標客戶,了解客戶的需求,調整經營戰略,改進客戶服務流程,提高客戶關系管理能力,對市場的變化作出快速反應,提高銷售預測准確率,提高銷售額和市場佔用率。

2、降低成本。幫助企業提高集成的計劃准確性、供應鏈效率和勞動生產率,進行准確的成本核算,降低庫存,減少運作成本,減少或消除一切不能增加價值的活動,提高投資回報率。信息化幫助企業改進與合作夥伴(供應商、零售商、第三方)的協助關系,使整體供應鏈的優化成為可能

3、提高組織能力。

提高基於數據的企業決策能力和戰略決策准確性,降低決策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使信息—決策—行為三者高度集成化和所有部門工作於同一種數據,極大地增強了決策者的信息處理能力和部門間的合作效率。企業的規模越大,信息系統就越能發揮作用。

提高企業整體管理水平。利用信息技術建立良好的管理規范和管理流程,構建扎實的企業管理基礎,衡量經營的結果,實行科學管理,最終提高企業的整體管理水平。通過信息系統,部門之間的溝通、員工之間的溝通更加容易、迅速,提高工作和協作效率。

促進組織結構優化。計算機網路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使組織結構由階梯層(等級)型逐步變為水平(自由)型,從「金字塔」型變成扁平的「矩陣」型。組織結構扁平化意味著打破部門之間的界限,跨職能部門的任務團隊將發揮重要作用。通過適當的授權,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激發員工的主觀能動性。

⑨ 現代信息技術的成果應用成果哪些

20世紀最重大成就之一是計算機的發明和計算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2、兩個理論:內相對論與量子論容
3、三項突破:核能利用, 空間科學, 基因序列
4、四個模型:誇克模型, 宇宙大爆炸模型, 地球板塊模型,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閱讀全文

與信息技術的應用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
啥叫擔保物權 瀏覽:60
馬鞍山到徐州的火車 瀏覽:703
羊年限定金克絲多少錢 瀏覽:573
公共基本衛生服務結核項目試題 瀏覽:896
寶雞市工商局電話號碼 瀏覽: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