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甘草俗稱國老,此俗稱的由來是什麼
甘草有很多別名,美草、蜜甘、蜜草、粉草、甜草等,都與甘草的性狀有關。但甘草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別名—國老。這個別名的來源要從南朝說起。
南朝有一個名醫叫陶弘景,他是著名的醫葯家、道教學家、文學家。他早年為官,36歲時辭官入茅山隱居。其間,他不時收到梁武帝派人傳來的國家時事動態,在山中為朝廷出謀劃策,被人稱為「山中宰相」。同時,他還編撰書稿,寫煉丹筆記,也經常為人治病。
陶弘景開的葯方中都有甘草,有病人問甘草是不是能醫百病。陶弘景笑道:「甘草甘平補益,又能緩能急,對一些性情猛烈的葯物,可監之、制之、斂之、促之;在不同的葯方中,可為君為臣,可為佐為使,能調和眾葯,使它們更好地發揮葯效。在葯的王國里,甘草是國之葯老。」從此,人們就把甘草稱作「國老」了。
現代醫學發現,甘草中含有的化學成分多達上百種,能治療或輔助治療多種疾病,不愧為眾葯之王,國之葯老。 (鄧玉霞)
Ⅱ 為什麼稱甘草為「中葯之王」
在中草葯的王國里,甘草可以算得上是「國老」了。在我國現有的5000多種中葯里,臨床使用的約有500餘種,而使用最多的首推甘草。內、外、婦、兒各科的大夫,無一不使用甘草。據統計,甘草的使用率在79%以上。
甘草入葯的歷史非常悠久。從有文字記載的年代算起,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甘草始載於公元前200年左右的古書《爾雅》一書。葯用始見於漢朝《神農本草經》。南朝醫葯家陶弘景所箸的《名醫別錄》稱甘草為美草、蜜草、國老,並譽之為「眾葯之王」。唐朝名醫甄權指出,甘草能「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種草木毒」。
宋朝蘇頌的《圖經本草》記載當時的湖廣地區,人們外出旅行,隨身必帶甘草數段,以備不時之需。凡就餐前先試服少量飲食,再取甘草嚼汁,若經此不吐者,證明食物無毒,便可放膽用之。歷代本草都說它能「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與金瘡腫毒」,「溫中、下氣、止咳、止渴、解百葯素」等。
在民間還流傳著一個用甘草治病的故事。據說,在明代時,河南許昌某小鎮葯店益壽堂的老掌櫃,自已患了病也不知道,有一天,一個在開封當學徒的青年見到他,對他說:「老前輩,你的臉色不大好,你要瞧瞧病才是。」這位掌櫃想,有病無病我自已還不知道,你狗拿耗子多管閑事。可是幾天之後,他卻真的病倒了,一天比一天壞,什麼名葯吃了都不行。老掌櫃想起前幾天這個青年的話,連忙把兒子叫來說:「快去把對門那個小夥子請來,他知道我的病。」小夥子為他號了脈,開了方,處方上只寫著6個字:甘草4兩煎服。家人為他煎了葯,喂他喝下。說來也神,這么普通的葯,喝了不一會兒的功夫,老掌櫃就大為好轉。第二天,小夥子又開了處方,仍是一味甘草,只是劑量加到半斤,病人吃後,開始下床走動,不要人服侍了。第三天,小夥子把甘草加到一斤,老人喝了後,感覺身體完全恢復了。一味甘草治好了病,老掌櫃的兒子疑惑地問青年:「為什麼你一味甘草就能治好家父的病?」小夥子說:「前輩是開葯房的,什麼葯都要自已嘗一嘗,久而久之,日積月累,他中了百葯毒,甘草能中和諸葯,解了毒,病自然就好了。」
Ⅲ 甘草的功效和作用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止咳化痰,調和諸葯,緩急止痛的功效。甘草在臨床上作用比較廣泛,甘草配白芍用於軀體屈伸不利的疼痛。
甘草可以止咳化痰用於多種的咳嗽痰喘。甘草解毒利咽可以用於咽喉腫痛。
甘草可以配桂枝助補心陽,甘草可以配白芍補陰血,甘草還可以配黃芪用於補氣,用於肌表不固的自汗等。甘草還有解毒的作用,可以解附子、川烏、草烏的毒性,它還可以緩解大戟芫花的烈性。
甘草還可以配蒼術,緩解蒼術的燥性。
Ⅳ 為什麼甘草被稱為「百葯之王」
甘草入葯已有悠久歷史。早在二千多年前,《神農本草經》就將其列為葯之上乘。南朝醫學家陶弘景將甘草尊為「國老」,並言:「此草最為眾葯之王,經方少有不用者。」「國老」,即帝師之稱。把甘草推崇為葯之「帝師」,其原因正如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所釋:「諸葯中甘草為君,治七十二種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草木毒,調和眾葯有功,故有『國老』之號。」
甘草還廣泛應用於食品工業,精製糖果、蜜餞和口香糖。甘草浸膏是製造巧克力的乳化劑,還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澤,製作某些軟性飲料和甜酒;香煙矯味。在化工、印染工業中,甘草也廣有用途。
Ⅳ 甘草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好處是,去痰止癢。很靈的。壞處是有一定的副作用:有時候惡心,會引起嘔吐
Ⅵ 甘草為什麼稱為國老
甘草,中草葯之王,《本草綱目》將其列為百葯之首。中醫葯的湯劑、沖劑、散劑、丸劑等,十之八九有一味甘草,它能化解七十二毒,中醫界自古就有「十方九(甘)草」之說,可見甘草之重要。甘草是常用的大宗葯材之一,中醫臨床用葯量很大,素有「十葯九草」之稱,在傳統中醫葯中被稱為「國老」。
Ⅶ 甘草素有中葯「國老」的美稱,但是你知道甘草有什麼副作用嗎
甘草是臨床上常用的一味葯材,素有國老之稱,甘草功效眾多。生甘草可以清熱解毒,治療熱毒上攻導致的咽喉疼痛,口腔潰瘍等。甘草炙用則可以補脾胃虛弱,張仲景雲:若少氣者,加甘草。可見甘草可以補中益氣。而甘草味甘性緩,用一個慢性子的人,去做一件緊急的事,它能成功嗎。醫生如領導,要知人善任。原因是脾胃脹滿,難以運化。甘者不能運化即生濕。這個甘指的是性味甘的甘。所以連紅棗這種都是屬於中滿忌食的范疇。
認識多生於甘陝,晉,蒙黃土高原,多年生,根深,葯用多,且可出口,經濟價值高,可採用科學方法種植,使其根系橫生,便於採收,近,遠景行情看好,。我對甘草得認識是相當的大,因為我們安國市場也是經營甘草,在一個我們村也是甘草得加工基地,現在甘草得每年的用量也是相當的大.
Ⅷ 甘草有很好的功效,吃多了會有影響嗎
市面上的補品是非常多,在五花八門的廣告宣傳中,補品有很多有效的功效,其實在眾多的保養品中,中葯的確是我國的瑰寶,其中有一味葯就是肝,他有國老的稱號,因為它的味道是比較平淡,作用非常的廣泛,多種病症都可以用甘草,比如說五臟六腑寒熱虛實等等,它是一種補益的中草葯,主治清熱解毒,祛痰等等,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下它的功效有哪一些?吃多了會不會有影響呢?
甘草的作用是非常多的,他除了清熱解毒,治療感冒非常好之外呢,也可以治療潰瘍,但是由於每個人的身體機能都是不同的,所以關於甘草的劑量大家要控制好。
Ⅸ 甘草被為什麼被稱為「葯中國老」
甘草根入葯由來已久,在《神農本草經》中,甘草被列為120種「上經」葯物之一,有堅筋骨、長肌肉、解毒、久服輕身延年等功效。尤其是甘草的解毒作用,在我國古代醫葯界和民間都備受青睞,認為它可治72種乳石毒,解1200種草木毒,被尊為「葯中國老」。一些劇毒葯物,如鉤吻、相思子、烏頭、砒霜等中毒,民間的解毒葯方都少不了甘草。例如:相思子中毒,可用甘草15克、金銀花15克、黃連6克、黃柏12克、防風15克,水煎後分兩次服用,連服5劑左右,即可解毒。烏頭中毒,用甘草15克、生薑15克、金銀花18克,水煎服,12小時後完全恢復正常。鉤吻中毒,可用甘草,水煎服。據說,古代在廣東、廣西一帶,人們外出時總隨身帶著甘草根,以防飲食中毒。
我國古代,扁鵲、華佗等「神醫」已掌握了為病人施外科大手術的高明醫術。他們不僅能利用麻醉葯使病人術前失去知覺,而且術後還能用催醒葯使病人從「迷死」狀態蘇醒。到了宋元時,蒙汗葯、迷魂葯盛行,施葯者又幾乎都有相應的解葯,可使被迷者隨時蘇醒。正如《水滸傳》第二十八回中所述:「孫二娘便調一碗解葯來,張青扯住耳朵灌將下去。沒半個時辰,兩個公人如夢中睡覺的一般爬將起來。」在古代醫書記載和民間秘傳的催醒葯和解迷葯中,又多以單味或復方甘草湯為主,可見其解毒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