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李四光爺爺的研究成果,補充句子。
李四光爺爺的研究成果,補充句子。
解答
可以造句如下:
李四光爺爺的研究成果,為祖國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㈡ 形容學術研究的句子
按所求擬一文章開篇引導詩:
學術講座連周排,
科技活動隔月新.
註:學生會圍繞學術與科技所展開的,多數為周學術講座和科技活動月等,故以此詩句開篇.
希望我的解答能使你滿意.
㈢ 研究成果與研究效益的區別
預期成果指的是自己開始在某個項目之前預想的成果,表達形式可以是一篇論文等,在寫的時候可以根據模板往上套就行了。還有就是要說明紫的項目完結時候出來的成果要有個表現形式,比如是公開或者不公開發表的論文,或者是做一個產品(原型之類的)出來。然後再說說具體的量,比如發表論文,在哪個檔次刊物上,幾篇。產品的一些基本的條件,然後評審如何進行。預期效益是課題完成後會實現的效果.應實事求是,否則結題驗收時會因為完不成或過不到預期效果而不得通過.個人認為預期效益主要分為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兩類。有些課題暫時沒有經濟效益的可以不寫。從社會效益來說就是:研究達到目標為該研究領域所帶來的益處、培養\培訓人才數量、發表論文論著情況、申請專科情況等。建議量化指標不要太過肯定,給自己一個浮動空間。如:培養碩士研究生3-5名、論文3-5篇之類的。
㈣ 描寫成果的句子
我在學校經過兩年的努力換來的一生的輕松,這個就是我的成果。
㈤ 預期成果怎麼寫
預期成果指的是自己開始在某個項目之前預想的成果,表達形式可以是一篇論文等,在寫的時候可以根據模板往上套就行了。還有就是要說明紫的項目完結時候出來的成果要有個表現形式,比如是公開或者不公開發表的論文,或者是做一個產品(原型之類的)出來。
然後再說說具體的量,比如發表論文,在哪個檔次刊物上,幾篇。產品的一些基本的條件,然後評審如何進行。
篇一:社會實踐活動預期成果
預期成果
通過這次的調查研究,我們希望達到這些成果。具體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針對調查研究的本身,我們本次研究的主要課題是探討仿建文化遺產類旅遊景點的經濟價值——就圓明新園個例研究分析,希望可以從各個層面探討其具有的經濟價值和經濟效應,綜合利用各種旅遊價值評估方法。調查圓明新園的建設開放,看其是否對浙江的經濟結構引起蝴蝶效應和其對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應,還有圓明新園選擇的建設地對其經濟價值的影響,例如交通等。想要具體考察圓明新園其本身的經濟價值,就其門票價值,其中的項目構成,遊客的旅遊意願來具體分析;一是針對實踐調查小組成員,我們希望通過這次調查可以培養大家的能力,和對知識更多的了解,掌握與運用。能力:培養溝通交流能力:與組員溝通的能力,與調查對象溝通的能力;培養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學術調研和結合分析的能力,提高個人素質,完善個人品質,孕育出更好的團隊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意識到當代大學生肩負的責任,也意識到自己知識層面的不足。
篇二:項目預期成果範本
中國航天產業化從未停步
中國近年來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18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有3000多家民用企業參與到載人航天的生產、研製中。中國航天技術對未來本國GDP究竟將發揮多大作用,還取決於相關產業民用化程度。
10月12日上午9時,在全世界的矚目下,中國神州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一時間,群情沸騰。頗為敏感的股市也旋即作出回應,當天,持續低迷的滬、深股市場均已上漲報收,其中航天板塊漲幅超過大盤的漲幅。
航天產業收入可觀
據測算,航天產業的直接投入產出為1:2,而相關產業的帶動輻射在1:8-1:14之間,也就是說,在航天領域每投入1元錢將會產生8-14元的回報。航空航天業最為發達的美國,其空間計劃已經為美國增值2萬億美元。統計數據顯示,2000-2001年度,英國空間工業總收入有29億英鎊,法國大約有200億歐元,俄羅斯有9億美元。
根據國際航天商業委員會8月發布的《2005年航天產業現狀》調研報告統計:2004年全球航天產業來自商業服務和政府計劃的總收入達到1030億美元,預測到2010年將會超過1580億美元。更有專家預測,到2010年,全球商業航天活動的收入預計將達到5000億-6000億美元。而已跨入「航天精英俱樂部」里的中國,未來能在其中切多大一塊蛋糕,自然值得期待。
高投入帶來高回報
航天產業的投入非常驚人,一架太空梭僅研製費用就高達100 多億美元。這也難怪當年美國阿波羅號太空梭升空之後,一份美國報紙的標題是:巨大的鑽石成功升空。但航天業的回報同樣不容小覷,其中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認為,「就像1957年蘇聯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時,誰也沒有想到幾十年後,衛星會帶來如此巨大的經濟效益。」
正如焦教授所說,目前全球僅商業衛星產業每年就創造超過800億美元的收益。而自1970年中國成功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以來,至今中國已成功研製並發射60多顆人造地球衛星,包括資源衛星、氣象衛星、通信廣播衛星、導航定位衛星、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等。
在中國,衛星遙感應用技術已在氣象、地礦、測繪、農林、水利、城市建設等方面廣泛使用,建成了國際衛星通信站和國內衛星公眾通信網,海陸空交通、地震監測、森林防火滅火等領域也因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而受益無窮。
中國研製的衛星費用低、質量好、水平高,在世界上排位處於前3-5名。其中,返回式衛星、導航衛星名列第三,火箭發射、氣象衛星、資源衛星名列第四,通信衛星名列第五。2003年「神五」的成功發射,更為中國衛星出口擴大了市場。
中國航天產業化進程
美國宇航局專家統計,美國有30000多種民用產品得益於研製太空梭發展出的技術,如GPS衛星導航定位儀、「太空食品」和「太空葯品」、衛星電視、電話等。而中國航天技術對未來中國GDP究竟將發揮多大作用,還取決於相關產業民用化程度。運載火箭系列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龍樂豪向《財經時報》介紹,「中國從?神一?到?神六?都在研究民用技術,帶動了諸如電子、計算機、化工、冶金、材料、機械、特種工藝、低溫與真空技術、測試、控制、測控、氣象、船舶、生物、農業等領域技術的發展。」
「中國已經有3000多家民用企業參與到載人航天的生產、研製中,包括電子行業、元器件、原材料、飛船材料等很多方面。」航天科技集團空間研究院研究員劉濟生說:「目前有些載人航天的研究成果已經反饋到了民用技術中,如熱控、遙控、遙測、航天服技術等,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目前還很難測算出具體的經濟效益,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離不開航天技術。從長遠看,前景無可限量。」中國在航天工業產業化進程中一刻也沒有停步。
統計表明,中國近年來的1100多種新材料中,八成是在空間技術的牽引下研製完成的,有1800多項空間技術成果已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部門。
「太空的微重力、超潔凈、高真空、微輻射的特殊環境,使它成為人類最理想的尖端工業和葯品的生產場所,可為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新材料學與新工藝學的研究及綜合研究提供多種特殊的環境條件。」劉濟生研究員說,「在微重力條件下可以研製和生產高純度大單晶、超純度金屬、超導合金和特種生物製品等,對於許多產業部門都具有廣泛適用性。」可以說,「神六」的成功發射不僅標志著中國航天技術又邁出了重大一步,也預示著中國航天產業的蓬勃發展。
篇三:項目預期成果
項目預期成果:
兼職APP上線初期,通過學院學生體驗評價再面向全校學生試用,到後期全面廣泛應用,不斷積攢用戶,商家入駐收取服務費或者承包業務,從中獲利。發展到一定階段,兼職APP會接手廣告業務獲利,最終紮根市場,開啟學生與企業雙贏模式。
市場前景分析:
由於大學生消費能力及總量越來越大,高校市場越來越受到企業關注,高校學生對兼職需求量大,商家與學生不能搭建直接橋梁,導致資源浪費,加之兼職中介機構收取高昂信息費,出現資源空缺,因此市場前景一片大好,同時隨著科技進步,電子產品普金,智能手機品牌不斷擴大,80後90後成為智能手機APP的主要用戶,更利於此款兼職APP的擴大推廣。
㈥ 自己勤奮付出換來的成果的說說
值得珍惜和記念!
㈦ 對科技成果的感想(簡短的兩三句就行,要求 內詳)
據介紹,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合作網路建設,加速高科技產業和高技術產品在專海外的發屬展也是中國國際科技合作「走出去」戰略的一項重要內容。中國將積極參與涉及區域性、全球性,對整個人類產生影響的資源、環境和人類健康等問題的國際大科學項目以及高能物理和天文學領域的大型科學實驗項目,全方位地推動與世界科技大國的高層次科技合作。
㈧ 結合現代心理學研究成果,說說賈誼提出「早諭教」的幾個理由
所謂「早諭教」,是西漢著名教育家賈誼針對皇室教育所提出的論述。「諭教」就是「曉諭教誨」的意思。早諭教,即指認為早期教育是教育的最佳期,當嬰幼兒的赤子之心尚未受到外界熏染,先入為主,對他實施教育,就會收到最佳的效果。至於心理學的理論,可以有以下兩點:
1、行為主義心理學的立場。按照賈誼的觀點,實際上是傾向於哲學中所說的「白板說」,即人性非善非惡,本是一張白紙,完全在於後天教化。而這一觀點在現代心理學上就是行為主義學派的基本立場,通過動物和兒童的行為實驗成果,該學派認為人的一生發展是由外界環境左右本能的行為學習過程。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華生就曾說過:「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我可以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 甚至乞丐或強盜。」因此,這與賈誼「早諭教」觀點不謀而合。認為只要先於嬰兒接受其他環境刺激之前,先灌輸自己所要他接受的知識和行為,就能讓他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向發展;
2、建構主義心理學的立場。賈誼關於教育方法的觀點,也類似於現代認知建構主義中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一般的兒童發展理論認為,給予孩子的教育應與其實際年齡的心理發展水平匹配。但是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通過教學實驗和成長性觀察研究提出,每一個孩子都超越其年齡普遍能力的潛能,也就是「最近發展區」。只要在特定的時間給予其特殊的開發手段,就可以讓其超常成長。而這種開發手段,維果斯基稱為「教學支架」。這一點,與賈誼的「早諭教」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由於中國古代文獻「惜墨如金」的特點,無法詳細了解其具體倡導的教學方法,不知道是否與維果斯基的認知結構理論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