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的組織章程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名稱 本會定名為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英文譯名為: China Instry-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e CollaborationAssociation英文縮寫為CIUR。
第二條 性質 本會是由產業界、教育界、科技界及學術界致力於產學研合作的部門、單位以及熱心促進產學研合作工作者組成的全國性、非營利社會團體。
第三條 宗旨 本會以促進我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建立為目標。本會堅持和貫徹科學發展觀,發展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間密切而穩定的合作關系,建立產學研合作創新和共同發展的運行機制,推進產學研組織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創建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和著名品牌,落實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第四條 本會接受業務主管單位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五條 本會住所:北京市海淀區阜成路北三街6號輕苑大廈
第二章 業務范圍
第六條 本會的業務范圍
1.貫徹國家經濟、科技、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各項方針和政策,研究、探索產學研合作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出推動產學研合作的政策建議和措施。
2.發揮本會在技術創新體系中的中介服務功能,做好政府相關部門的助手和產學研合作的橋梁,促進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
3.舉辦推動產學研合作的研討會、報告會、展覽會、洽談會。
4.組織開展產學研合作的理論研究、政策研究和實證研究,建立中國特色產學研合作的科學理論和方法,指導產學研合作實踐,並提供信息咨詢服務。
5.促進企業與高等學校合作培養人才,搭建產學研合作培養創新人才和高素質人才的平台,保持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的可持續性。
6.發展產學研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包括舉辦學術會議,人員互訪、信息交流、合作研究等項活動,廣泛建立與國際產學研組織合作關系,推進產學研合作國際化進程。
7.創辦本會網站,編輯出版會刊和學術刊物及書籍,加強產學研合作的宣傳和促進工作。
第三章 會 員
第七條 會員種類 本會會員分單位會員和個人會員兩類。
單位會員:
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國有大中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民營企業、社會團體以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科技園、科技企業孵化器、媒體、中介服務機構等具有法人資格的相關部門和單位。
個人會員:
關心支持、並致力於產學研合作工作的專家、學者、產業界人士和政府工作人員。
第八條 申請加入本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擁護本會的章程;
2.自願加入本會;
3.在本會業務范圍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第九條 會員入會的程序:
1.提交入會申請書;
2.經理事會或理事會的常設機構討論通過;
3.由理事會或理事會授權機構發給會員證。
第十條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1.本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2.參加本會的活動;
3.獲得本會服務的優先權;
4.對本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5.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第十一條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1.執行本會的決議;
2.維護本會合法權益;
3.完成本會交辦的工作;
4.按規定繳納會費;
5.向本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第十二條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本會,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一年不繳納會費或不參加本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
第十三條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其常設機構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第四章 組織機構
第十四條 本會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
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1.制定和修改章程;
2.選舉和罷免理事;
3.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4.決定終止事宜;
5.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第十五條 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經到會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後生效。
第十六條 會員代表大會每屆五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決定,報業務主管單位國資委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批准同意。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一年。
第十七條 理事會及其常設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領導本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
負責。
第十八條 理事會的職權:
1. 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2.選舉和罷免會長、副會長、秘書長;
3.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4.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5.決定會員的吸收和除名;
6.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
7.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8.領導本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9.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10.決定本會其他重大事項。
第十九條 理事會須有2/3以上成員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條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一條 本會設立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八條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項的職權,對理事會負責(常務理事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1/3)。
第二十二條 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條 常務理事會至少半年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四條 本會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素質好;
2.熱心本會的事業,在本會業務領域內有較大的影響;
3.會長、副會長、秘書長最高任職年齡不超過70歲,秘書長為專職;
4.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
5.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的;
6.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十五條 本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如超過最高任職年齡的,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國資委審查並經社團登
記管理機關民政部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六條 本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每屆任期五年(會長、副會長、秘書長任期最長不得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延長任
期的,須經會員代表大會2/3以上會員代表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國資委審查並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七條 本會會長為本會法定代表人。本會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他團體法定代表人。如因特殊情況,會長也可委託副會長或
秘書長擔任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八條 本會會長行使下列職權:
1.召集和主持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
2.檢查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3.代表本會簽署有關重要文件;
第二十九條 本會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
1.主持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劃;
2.協調本會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開展工作;
3.提名副秘書長以及各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主要負責人,交常務理事會決定;
4.決定辦事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
5.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第五章 資產管理、使用原則
第三十條 本會經費來源;
1.會費;
2.捐贈;
3.政府資助;
4.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5.在國家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依法舉辦的經濟實體或參與投資入股或進行合作所取得的合法收入;
6.利息;
7.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一條 本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會員會費。
第三十二條 本會經費必須用於本章程規定的業務范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
第三十三條 本會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
第三十四條 本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任出納。會計人員必須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
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三十五條 本會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會員代表大會和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
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六條 本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須接受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和業務主管單位國資委組織的財務審計。
第三十七條 本會的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八條 本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並根據本會財力和經濟收入情況加以確
定。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九條 對本會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後報會員代表大會審議。
第四十條 本會修改的章程,須在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15日內,經業務主管單位國資委審查同意,並報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核准後生效。
第七章 終止程序及終止後的財產處理
第四十一條 本會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於分立、合並等原因需要注銷的,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出終止動議。
第四十二條 本會終止動議須經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國資委審查同意。
第四十三條 本會終止前,須在業務主管單位國資委及有關機關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四十四條 本會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後即為終止。
第四十五條 本會終止後的剩餘財產,在業務主管單位國資委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發展與本會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八章 附 則
第四十六條 本章程經2007年11月3日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
第四十七條 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會的理事會。
第四十八條 本章程自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核准之日起生效。
2.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的主要成果
促進會成立以來,在中央領導的關心下,在各有關部委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先後在北京、深圳、天津等地舉辦了每年一屆的中國產學研合作高峰論壇,對推進中國產學研合作產生較大影響;經科技部和國家獎勵辦公室批准,促進會組織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評選工作, 197個單位和個人榮獲了首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促進會在國內31個園區、聯盟、企業建立了全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試點),啟動建設了基於互聯網的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平台,大力支持地方產學研合作的項目對接活動。
3.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是什麼單位是什麼級別的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以下簡稱促進會)成立於2007年11月,是經國務院批准,由國家發改委、教育內部、容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等產學研界相關部門和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同參與和推動創辦的一個跨部委、跨區域、跨行業、跨學科的產學研、政資介互動的高層平台,是一個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創新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為目標的全國性非營利社會團體。
是一家全國性非營利的社會團體,類似於協會,應該是國家級的
4.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是什麼機構
是經國務院批准,由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商務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等產學研界相關部門和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共同參與和推動創辦的一個跨部委、跨區域、跨行業、跨學科的產學研、政資介互動的高層平台,是一個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創新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為目標的全國性非營利社會團體。
5.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是國務院批準的社團,屬於事業編制嗎國務院哪個部門主管
不屬於事業編制,相當一種協會,是一種社會團體,一種社會組織,歸國務院管。希望對你有幫助
6.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的組織刊物
《中國科技產業》雜志概況
一、主管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二、主辦單位: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三、創刊日期:1987年 《科技開發與管理》 1988年更名為《中國科技產業》四、全國統一刊號:CN11-2502/N五、郵發代號:82-442六、國內總發行:北京報刊發行局(月刊)七、國際連續出版物號:ISSN-1002-0608八、國外總發行:中國國際圖書貿易公司九、國外代號:M4031十、榮譽和影響力:《中國科技產業》雜志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部火炬中心與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主辦的中央級月刊。刊物現由徐志堅(國務院原副秘書長)主編、石定環(國務院參事)理事長、王建華社長三人構成雜志社的領導層。刊物的發展得到了科技部、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中央有關部委及主辦單位領導的關心和支持,連續兩屆被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科技部評為「全國優秀期刊」;連續兩屆榮獲「國家期刊獎」,是全國百家重點期刊和全國百家重點科技期刊;連續八年獲准參加全國「兩會」采訪報道並可贈閱全國「兩會」代表和委員;並作為國家科技部推薦的首選刊物,進入中國期刊方陣。十一、市場地位:刊物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而成長,它追蹤報道並見證了我國高新技術及產業化的發展歷程,為推動我國的技術創新和科技產業化、民營科技發展、科技與金融的結合、高校科技產業、產學研合作,特別是火炬計劃的實施發揮了重要作用。刊物現已成為我國高新技術及產業化工作中一份具有指導性、權威性、學術性的中央級優秀刊物。十二、內容風格:刊物融新聞、科技、產業、金融、市場、信息於一體,面向科技界、教育界、學術界、產業界、工商界、金融界、政府管理部門,是推動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國際化的高端雜志,同時也是官、產、學、研、金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十三、作者群體:中央及地方政府科技、經濟、教育、政策研究等相關部門領導和專家;科技工業園、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學與科研院所、中介機構;國營企業、民營企業、金融機構、兩院院士、在讀學位研究生、中央黨校學員及海外專家學者等。十四、讀者對象:1、主管科技和經濟工作的各級政府機構及官員2、國企、民企、中外合資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及研發中心3、國家級、省級高新區和經濟開發區,大學科技園,民營科技園,農業科技園,軟體產業基地,特色產業基地等各種專業園區及基地4、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部門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5、中介機構(企業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業服務中心、為投融資服務的中介機構等)6、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發機構及企業7、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8、理論界、學術界的專家學者9、外資商社駐京聯絡處10、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高新區協會、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協會、中國民營科技企業家協會等全國性社會團體會員單位。十五、廣告客戶:1、國企、民企、中外合資企業;2、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科技企業孵化器、軟體產業基地及骨幹軟體企業、大學科技園、民營科技園和具有創新成果的企業、事業單位;3、列入國家計劃的承擔單位、列入國家試點的城市和企業。十六、廣告效果:社會效應、經濟效應與政治效應並重。十七、發行渠道:全國郵局訂閱、自發和代理發行;國際發行通過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發行。
7.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的歷屆年會
成立大會暨高峰論壇
本站北京2007年11月3日訊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成立大會暨高峰論壇在北京京西賓館舉行。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致信祝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許嘉璐,國務委員陳至立,全國政協副主席李貴鮮、張懷西出席大會。 曾培炎在賀信中說,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世界科技與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也是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保障。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不斷提高產學研結合水平,更好地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希望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加強科技服務,充分發揮產學研三方及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作出貢獻。 陳至立在講話中指出,產學研結合是各國進行科技創新的有效舉措,是增強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措施,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十七大精神,高度重視,協同配合,扎實推進。一要進一步突出企業的主體作用,以企業為中心,將各種創新要素集聚到企業創新過程中來。二要為產學研合作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加強對產學研結合的鼓勵、引導和支持。三要加強對產學研結合的研究和探索,不斷充實產學研合作的內涵,努力構建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務實高效、開放靈活的產學研合作新機制。四要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力量。她希望,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新工作機制,努力搭建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產學研合作平台,也希望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給予其大力支持。 教育部部長周濟、科技部部長萬鋼等出席大會並致詞。本次大會的主題是:「引領自主創新時代潮流——學習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開創產學研結合新局面」。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院士,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院士等擔任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的名譽會長。 在今天的大會上,來自國家相關部委、高校、科研院所、國企、民企的300餘名代表一致推舉徐志堅同志擔任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並通過了首屆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等負責人名單。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是由產業界、教育界、科技界及學術界致力於產學研結合的部門、單位以及熱心促進產學研結合的工作者組成的社會團體。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的宗旨是:以促進我國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目標,努力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服務。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將從六個方面開展工作:研究、探索產學研結合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提出推動產學研結合的政策建議和措施;發揮促進會在技術創新體系中的服務功能,做好政府相關部門的助手和產學研結合的橋梁,促進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以多種形式舉辦產學研合作的研討會、報告會、展覽會、洽談會,與有關部門合作,加強繼續教育,普及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營銷創新知識,培訓產學研合作的專門人才;組織開展產學研結合的理論研究、政策研究和實際調研,探索中國特色產學研結合的科學理論和方法,以指導產學研結合實踐,並提供信息咨詢服務;保持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的可持續性;加強產學研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包括舉辦學術會議、人員互訪、信息交流、合作研究等活動,廣泛建立與國際產學研組織的合作關系,推進產學研結合的國際化進程;積極建設促進會網站和中國產學研合作信息整合服務協同平台,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為產學研結合提供全方位服務;編輯出版會刊和學術刊物及書籍。 在今天的大會上,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網站和信息整合服務協同平台(徵求意見版)正式開通。 在高峰論壇上,來自國家相關部委、科研院所、高校、國企、民企的代表,就當前產學研合作的形式、任務和問題,產學研結合的有效機制和模式,完善促進產學研結合的政策措施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國際產學研教育聯盟理事、中國工程院院士左鐵鏞,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總工程師曹湘洪,黑龍江省委常委、省科技廳廳長孫堯,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何建坤,昆明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張興華,中國建材集團總經理姚燕,鋼鐵研究總院院長干勇等在論壇上發表精彩演講。 與會代表還通過了《北京宣言》。
第二屆中國產學研合作高峰論壇
本報深圳10月13日訊 作為第十屆深圳高交會的重要內容之一,第二屆中國產學研合作高峰論壇於2008年10月13日上午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發來賀信,深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鋒到會致辭。 劉延東在賀信中說,欣聞第二屆中國產學研合作高峰論壇在深圳舉辦,謹向與會代表表示熱烈祝賀!向長期以來致力於推動我國產學研合作、提升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謝!
劉延東說,加強產學研合作是建設創新型國家、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措施。在科技革命迅猛發展的今天,以產學研合作為特徵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越來越成為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成為推動我國綜合國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劉延東說,推進產學研合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希望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堅持創新、合作、發展的方向,將為企業服務放在首位,加強產學研合作的政策和理論研究,探索長期、緊密、高效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搭建開放共享的合作平台,積極參與創新實踐,為建設我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次論壇由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與深圳市政府共同主辦,並得到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中華全國總工會、中國科協、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大力支持。
本次論壇以「合作·創新·發展——產學研聯盟與區域經濟騰飛」為重點議題,圍繞區域經濟發展、產學研聯盟、產學研合作的發展政策、發展戰略、高層導向等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是建設國家創新體系的突破口。我國的產學研合作發展態勢良好,合作模式不斷創新,推動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本次論壇旨在總結我國產學研合作的經驗,研究問題,進行理論創新、機制創新、體制創新、方法創新和結構創新,積極推動高起點、高層次、高水平的交流與合作,以產學研合作為載體,搭建產、學、研、金、介多位一體的創新平台,推動我國產學研合作向高層次發展。
國務院及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和地方產學研主管部門及大學、科研院所、企業、知名專家等500餘人參加了本次論壇。在高峰論壇上,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分別發表了題為《高校在產學研合作中的地位與作用》和《推進產學研合作向高層次發展》的演講;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長張景安,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張勤,國資委監事會原主席、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常務副會長段瑞春,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馬德秀,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秘書長吳玲等,也對自主創新與知識產權建設、建立產學研合作戰略聯盟的經驗等進行了精彩而富有新意的演講。國務院參事、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石定環主持論壇。
在此次高峰論壇上,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還公布了13家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試點單位,並宣布啟動由科技部批準的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的評審工作。
13日下午,「園區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半導體照明產學研合作」和「中國太陽能光伏產學研合作聯盟啟動大會暨發展」等3個分論壇,作為本次高峰論壇的組成部分,在深圳會展中心分別舉行。
此次論壇由廣東省科技廳、清華大學深圳研究院、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第三屆中國產學研合作高峰論壇
新華網天津11月7日電(記者周潤健)作為我國「產、學、研」領域每年一度的高層盛會,第三屆中國產學研合作高峰論壇暨2009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年會,7日在天津濱海高新區召開。 與會人士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新戰略、新舉措,引導企業走出危機、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新思路、新辦法,如何圍繞中央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創新產學研合作的機制和模式,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以及如何以更有力的舉措支持和幫助我國廣大中小企業成長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廣泛交流
科技部副部長李學勇在論壇開幕式上表示,我國自主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總體上還不強,關鍵產業對外技術依存度較高,這些都要求我們要加快推進產學研合作深入發展。
在此次高峰論壇上,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獎勵委員會公布了首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等68家單位,中國鋼研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等30位同志獲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天津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等50家單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左鐵鏞等48位同志獲產學研合作促進獎。
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與促進獎是由科技部批准設立的,該獎項是我國在產學研合作方面的第一個全國性獎項,是面向國內在促進產學研合作及創新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及個人所頒發的年度榮譽獎,每年評選一次,分為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和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獎。
第二批全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範基地試點單位名單同時公布。天津濱海高新區、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18家單位榜上有名。
「濱海綠色能源應用創新戰略論壇」、「產學研合作與技術創新工程」、「科技園區與創新基地發展論壇」、「產學研合作與品牌建設論壇」和「新材料與技術創新聯盟論壇」等5個分論壇,作為本次高峰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於當天分別舉行。
作為我國產學研每年一度高層互動的盛會,第三屆中國產學研合作高峰論壇為期兩天,以「協同創新·共促發展」為主題。
8.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技術轉移專委會能幫忙賣專利嗎
確實是騙子居多,我是專利剛公布就收到了大量來信,也收到了《中國回產學研合促進會技答術轉移專委會》的信件,這只是其中一封。有八種不同合作組織的來信,其中就有臭名昭著的《北京祥龍利佳科技有限公司》。幸虧上網查了一下,發現以前網友的被騙經歷和我如出一轍,才提高警惕免於受騙。提醒廣大網友!!!只要是一通電話不見其人的交易,不管他編造各種你認為合情合理的理由程序讓你先匯款後兌現承諾的,都不要相信。可以說99%都是騙人的。
9. 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的發展歷史
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政府十分重視產學研合作工作,在促進會成立之初,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發來賀信祝賀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正式成立,並對促進會寄予厚望。在第二屆、第三屆促進會年會期間,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和國務委員劉延東分別發來賀信,再次強調了加強產學研合作在應對金融危機、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重要作用,並對促進會提出「堅持創新、合作、發展的方向,將為企業服務放在首位,為建設我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做出新的更大貢獻」的要求。
今後,促進會將努力在產學研合作中進一步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加大對企業創新發展的服務,建立以企業需求為中心的信息整合服務平台,繼續推進評獎和基地建設,促進區域與行業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立,推動投融資和產學研合作工作,加強產學研合作的政策、理論研究,積極探索長期、緊密、高效的產學研合作模式,促進國際產學研合作與交流。
我們誠邀支持、參與產學研合作的政府管理部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企民企、金融部門、中介機構、高新區等相關單位的領導積極參加這個產學研、政資介全面合作的重要平台,讓我們共同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