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首都博物館展出了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其中精美的玉器銅器等文物充分展現了古代
海昏侯是西漢廢帝劉賀的封號。海昏侯墓中共出土了各類文物一萬多件。其中版包括編鍾權,編磬,琴,瑟,竹簡,木牘,銅鏡等等,還有很多的馬蹄金和麟趾金,還有在漢墓考古史上首次出現的金板。玉具劍和玉質耳杯,韘形佩等等。
2016年3月,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展。其中成果展中展出了馬蹄金,麟趾金,漢玉劍具等珍貴文物。充分展現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藝,和漢朝的恢宏大氣。
Ⅱ 2021故宮博物院春節活動有哪些
活動1:故宮知識課堂
寒假線上「故宮知識課堂」如期開課,圍繞「文物與自然」和「建築與歷史」兩大主題進行在線課程直播。
活動2:拼出年俗滋味
「宮貓記·過大待柳亭年」系列活動,依託院藏文物,配合活潑可愛的故宮貓形象,向觀眾朋友介紹從小年到除夕的宮廷過年習俗。
活動3:牛年牛氣牛文物
此前備受關注的「數字文物庫」欄目也將全新發布15000件文物影像,並推出「牛主題文物專題」。
活動4:中國年故宮紅
以故宮建築、藏品中的紅色為切入點,每天呈現一個不同的紅色主題,用圖文、視頻、互動、游戲、線上展覽等形式,把建築歷史、非遺傳承、文創產品等文化資源進行串聯整編,為觀眾奉上一道別具「中國紅」味道的新春文化佳餚。
(2)美好中華考古成果展擴展閱讀:
春節去故宮可以看的展覽
據介紹,春節期間,故宮博物院將為給觀眾帶來更加豐富的觀展體驗,故宮博物院獻上全新主題展覽:神武門展廳的「吉祥如意——故宮博物院典藏如意展」與永和宮展廳的「誠慎仁術——清宮醫葯文物展」。
此外,景仁宮展廳的「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傳世瓷器對比展」,永壽宮展廳的「絕域蒼茫萬里行——絲綢之路(烏茲別克段)考古成果展」,午門展廳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等,都會在春節期間面向觀眾開放。
Ⅲ 首博《美好中華》觀展記:陳設布局中的門道
7月22日大河偕友參觀了首都博物館《美.好.中華——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這個展覽從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開始,到8月27日結束,歷時3個多月。大河姍姍來遲,觀後卻念念不忘;展陳之美好,令人嘆服。
特展主題「美.好.中華」,陳設布局匠心獨運、處處扣題。羊大為美,從眼之所見,身之所享,到心之所動,一切令人愉悅的事物皆為「美」;女子成好,陰陽和諧、全面周到,令人滿意則為「好」。特展中的陳設布局環環相扣,盡現「美」「好」 。
展覽布局
從1995年至2016年,二十年期間知名考古發現層出不窮。策展人要在燦若群星的出土文物中梳理脈絡、遴選徵集,難度可想而知。360餘件(套)文物,涉及21個省市、49家單位,年代從史前跨越到明清,不可不謂之「全」;而遴選之文物,以「美」為入選門檻,這一點大河在參觀過程中深有體會。
中華文明一脈相承,特展以「總、分」的方式布局,不落俗套。「總」則規律畢現;「分」則鋪陳開來;無尾聲,則象徵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藍田呂氏墓出土耀州窯注壺、溫碗、蓋碗(大河攝)
展陳文物
此次特展360餘件(套)出土文物,內容甚為豐富,展陳卻疏密有致,脈絡清晰。
限於篇幅,大河將在後續篇章講講各廳「重」器,以及文物背後的故事——《首博「美好中華」觀展記:各廳「重」器》
鑒於這次展覽中青銅器之全、之美、之精,偏好青銅器的大河忍不住要專開篇章絮叨留念了——《首博「美好中華」觀展記:美不勝收的青銅器》
這次特展十二最美文物中的方鼎出自湖北隨州曾侯墓,據說將曾侯乙家族的歷史向前推進了500餘年。說起曾侯乙,就不禁讓人想起編鍾、冰鑒、尊盤等件件如雷貫耳的青銅國寶,這個神秘而又鼎鼎大名的曾侯乙到底是誰?——《首博「美好中華」觀展記:曾侯乙》
說起這次觀展的遺憾,就是沒有好好觀賞一下那個迄今最大的北宋阿育王金塔了,因為正趕上有解說,里外三層都圍著聽故事呢。大河覺得提前了解塔身故事,省出時間多看文物,那也是極好的。更何況,這次特展中,有大小兩尊阿育王金塔呢。——《首博「美好中華」觀展記:阿育王金塔故事》
Ⅳ 某單位組織238名員工去省博物館參觀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展,限乘42人,租6輛車夠嗎
42×6=252
252>238+6=244
租6輛車夠
Ⅳ 河南省南陽市博物館新館正式開放,其中有哪些值得觀看的展品
第一石器,第二青銅器,第三南陽雨林,第四漢畫像石,第五宋朝的器物,第六,清代的精美瓷器,第七,諸葛亮的茅廬。
Ⅵ 500餘件張獻忠「江口沉銀」文物精品在哪裡亮相了
中新社北京6月26日電「江口沉銀——四川彭山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展」26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亮相,該展不僅是江口古戰場遺址考古成果在中國首次公開全面的展示,也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全國考古發現系列展的首個展覽。
Ⅶ 距今4600年平糧台遺址考古成果展是怎麼樣的
11月8日電,自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距今已4600多年歷史的「平糧台古城遺址」考古發掘成果本月15日即將展出。屆時,平糧台遺址三十多年來發掘出土的不同時期共300餘件文物將於河南博物院集中亮相。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介紹,對於平糧台遺址的考古發掘,緣於1979年的一次考古培訓實習。此後,經過三十多年的持續科學發掘,出土了一大批有學術價值的珍貴文物。
此次成果展將集中展示三十多年來在平糧台遺址發掘出土的不同時期文物300餘件,展覽分為「發掘·研究」、「保護·利用」和「薈粹·詮釋」三個單元。
Ⅷ 故宮博物故宮博物院典藏如意展的展期是多久
為迎接即將到來的辛丑年春節,2021年2月10日起,在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展廳舉辦的「吉祥如意——故宮博物院典藏如意展」將正式對公眾開放,展期3個月,將持續至5月9日。
據悉,故宮博物院藏有2000多柄明、清時期的如意,材質涵蓋玉石、竹木、金屬、牙骨、瓷等,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明、清工藝的盛況。本次展覽從中遴選158件(套)予以展示,力求全面反映明、清時期如意的豐富材質、優美造型、精湛工藝和眾多題材。
(8)美好中華考古成果展擴展閱讀
故宮春節推出如意與醫葯文物雙展:
2月9日,故宮博物館官微發布了春節假期開放安排:除夕(2月11日)全天閉館,正月初一(2月12日)至正月初六(2月17日)正常開放,全新主題展覽「吉祥如意——故宮博物院典藏如意展」與「誠慎仁術——清宮醫葯文物展」面向公眾展出。
據介紹,故宮博物院按照預約、限流、錯峰原則,目前每日預約觀眾數量為30000人。春節期間每日開館時間為8:30,停止入院時間為15:40,閉館時間為16:30。
2021年春節期間,除了兩大主題新展外,「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傳世瓷器對比展」,「絕域蒼茫萬里行——絲綢之路(烏茲別克段)考古成果展」,「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等,都在春節期間面向觀眾開放。
Ⅸ 故宮展出多少件套如意
故宮博物院新年首展「吉祥如意」今天正式開展,院方稱,此次特地從院藏2000多柄如意中精心挑選160件套,分玉石如意、竹木如意、金屬如意、九九如意和其他材質如意等五個單元,全面反映明清時期如意的豐富材質、優美造型、精湛工藝和眾多題材。
故宮還給出了簡約的參觀指南,展廳里逛一逛,滿室如意目不暇接;展廳外,神武門上遠眺美景,身心舒暢。
據悉,此次展期將持續到5月9日,可在官網單獨免費預約。
(9)美好中華考古成果展擴展閱讀:
故宮景區的春節放假通知
此前故宮給出的春節開放公告中,除夕(2月11日)全天閉館,正月初一(2月12日)至正月初六(2月17日)正常開放,開館時間為8:30,停止入院時間為15:40,閉館時間為16:30,每日預約觀眾數量為30000人(上午15000人,下午15000人)。
另外,除了神武門展廳的如意,春節展覽安排還有永和宮展廳的「存誠慎葯性,仁術盡平生——清宮醫葯文物展」、景仁宮展廳的「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傳世瓷器對比展」,永壽宮展廳的「絕域蒼茫萬里行——絲綢之路(烏茲別克段)考古成果展」,午門展廳的「遠行與歸來」蔡國強藝術展等。
由於每年11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為故宮淡季,目前大門票僅40元。
Ⅹ 20年十大考古發現展400文物精品是真的嗎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一向被比作中國文物界的奧斯卡。今年5.18國際博物館日期間,由國家文物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美·好·中華——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將在首都博物館與公眾見面。昨天,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透露,這次展覽從20年來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中遴選出來近400件文物精品,其中絕大多數展品是1996年以來的考古新發現,更有許多藏品從未在收藏地以外展示。
重點 雷峰塔下出土阿育王塔
關強特別介紹了三件代表文物,第一件是西周晚期的兔形銅尊(見下圖),來自山西博物院藏,由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出土。該墓地甫一發現便獲1992年十大考古發現。此尊做卧兔狀,腹部中空,與背上喇叭形口相通,可盛、倒酒。商周時期屢屢發現的寫實動物造型禮器,表明在禮制所追求的抽象神秘藝術原則之下,寫實藝術始終有一席之地。
第二件是隋代的蹀躞(dié xiè)金玉帶(見上圖),2013年在江蘇揚州隋煬帝墓出土。蹀躞帶就是可以懸掛小工具、飾品的腰帶,起源於北方草原民族,從隋唐時期開始流行於漢地,是文明交流的產物。這次展出的蹀躞金玉帶是目前國內唯一一件完整的十三環蹀躞帶。
第三件是2001年浙江杭州雷峰塔地宮出土的鎏金銀阿育王塔。這件文物曾被評為浙江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雷峰塔於1924年9月25日倒塌,塔下並沒有鎮壓著白娘子。但人們一直猜測,這個神秘的塔下埋藏著什麼秘密。2001年發掘了雷峰塔遺址,塔基,在地宮內發現了五代吳越國王錢俶作的《華嚴經跋》殘碑和盛放金棺的阿育王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