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國對納米技術研究的成果主要有哪些
1993年,中國科學院北京真空物理實驗室自如地操縱原子寫出「中國」二字,標志著內我國容開始在國際納米科技領域佔有了一席之地。1995年,科學家研究並證實了納米碳管可以用來製做壁掛電視。1996年,我國實現納米碳管大面積定向生長。1998年,被譽為「稻草變黃金」的納米金剛石粉在我國研製成功。
⑵ 「納米材料」是當代材料科學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催化劑、軍事科學及高新技術中.「納米材料」是
因納米碳分子分散到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為膠體分散系, ①膠體粒子的直徑大於溶液中分散質粒子的直徑,則納米碳分子不能透過半透膜,故①錯誤; ②溶液和膠體分散系中粒子的直徑都比濾紙中小孔直徑小,則能全部透過濾紙,故②正確; ③因形成的是膠體分散系,則不會形成黑色沉澱,故③錯誤; ④因形成的是膠體分散系,則不會形成無色透明溶液,故④錯誤; ⑤因形成的是膠體分散系,則具有丁達爾效應,故⑤正確; 故選B. |
⑶ 我國對納米技術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哪些
1993年,中國科學院北京真空物理實驗室操縱原子成功寫出「中國」二字,標志著內我國進入國際納米技容術前沿。1998年。清華大學范守善小組在國際上首次制備出直徑3~50納米、長度達微米級的發藍光氮化鎵半導體的一維納米棒。不久,中科院物理所解思深小組合成了當時世界上最長(達3納米)、直徑最小(0.5納米)的「超級纖維」納米碳管。1999年,中科院金屬所成會明制備了高質量的半壁納米碳管,並測定了其儲氫容量。2000年,中科院金屬所盧柯在國際首次發現納米晶體銅的室溫延展超塑性,納米晶體銅在室溫下竟然可拉伸50倍而不斷裂。
⑷ 最新研究成果:納米銅金 催化甲醛生成甲酸甲酯 副產物只有水 被收錄到sci 2010年的時候 求sci的論文
1233211234567
⑸ 科學家們最新的納米技術研究成果是什麼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是,用DNA製造出了一種納米級的鑷子。這種超微型鑷子,能夠鉗起分子或原子並對它們隨意組合,使製造納米機械變得容易多了。將來這種鑷子還可以成為納米機械的一個組成部分。
⑹ 「納米材料」是當今材料科學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催化及軍事科學中.所謂「
答案B
納米材料粒子直徑為幾納米至幾十納米,符合膠體分散質粒子直徑范圍1-100 nm,所以納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屬於膠體,應具有膠體的性質,不能透過半透膜,能發生丁達爾效應.應選B.
⑺ 納米材料的研究成果
納米技術作為一種最具有市場應用潛力的新興科學技術,其潛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些發達國家都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研究工作。如美國最早成立了納米研究中心,日本文教科部把納米技術,列為材料科學的四大重點研究開發項目之一。在德國,以漢堡大學和美因茨大學為納米技術研究中心,政府每年出資6500萬美元支持微系統的研究。在國內,許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也組織科研力量,開展納米技術的研究工作,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如下:
定向納米碳管陣列的合成,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解思深研究員等完成。他們利用化學氣相法高效制備出孔徑約20納米,長度約100微米的碳納米管。並由此制備出納米管陣列,其面積達3毫米×3毫米,碳納米管之間間距為100微米。
氮化鎵納米棒的制備,由清華大學范守善教授等完成。他們首次利用碳納米管制備出直徑3~40納米、長度達微米量級的半導體氮化鎵一維納米棒,並提出碳納米管限制反應的概念。並與美國斯坦福大學戴宏傑教授合作,在國際上首次實現硅襯底上碳納米管陣列的自組織生長。
准一維納米絲和納米電纜,由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張立德研究員等完成。他們利用碳熱還原、溶膠-凝膠軟化學法並結合納米液滴外延等新技術,首次合成了碳化鉭納米絲外包絕緣體SiO2納米電纜。
用催化熱解法製成納米金剛石,由山東大學的錢逸泰等完成。他們用催化熱解法使四氯化碳和鈉反應,以此制備出了金剛石納米粉。
但是,同國外發達國家的先進技術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德國科學技術部曾經對納米技術未來市場潛力作過預測:他們認為到2000年,納米結構器件市場容量將達到6375億美元,納米粉體、納米復合陶瓷以及其它納米復合材料市場容量將達到5457億美元,納米加工技術市場容量將達到442億美元,納米材料的評價技術市場容量將達到27.2億美元。並預測市場的突破口可能在信息、通訊、環境和醫葯等領域。
總之,納米技術正成為各國科技界所關注的焦點,正如錢學森院士所預言的那樣:納米左右和納米以下的結構將是下一階段科技發展的特點,會是一次技術革命,從而將是21世紀的又一次產業革命。
2011年10月19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了對納米材料的定義,之後又對這一定義進行了解釋。根據歐盟委員會的定義,納米材料是一種由基本顆粒組成的粉狀或團塊狀天然或人工材料,這一基本顆粒的一個或多個三維尺寸在1納米至100納米之間,並且這一基本顆粒的總數量在整個材料的所有顆粒總數中佔50%以上。
1納米等於十億分之一米。在納米尺度上,一些材料具有很多特殊功能。納米材料已在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
在歐盟委員會通過的納米材料定義中,為什麼限定基本顆粒大小在1納米至100納米之間?歐盟委員會認為,已知的大多數納米材料的基本組成顆粒都在這一范圍內,當然超出這一范圍的材料也有可能具有納米材料的特點。這一規定是為了使標准明確。
為什麼要求納米材料的基本顆粒總數量在整個材料的所有顆粒總數中佔50%以上?歐盟委員會認為,納米顆粒比例過低會淹沒整個材料的納米特性,50%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比例。另外,用納米顆粒的數量比例而不是用質量比例作為納米材料的衡量標准,更能體現納米材料的特點。因為一些納米材料密度很低,在質量比例較小的情況下已經能顯現出明顯的納米材料特點。
為什麼納米材料包括天然材料?歐盟委員會認為,納米材料應按照基本組成顆粒的大小來定義,不管它是天然的還是人造的。實際上一些天然材料也具有人造納米材料的特點。
為什麼把具有納米結構的材料排除在納米材料之外?歐盟委員會認為,盡管這種材料也具有納米材料的特點,但還無法對納米結構進行明確定義,因而不具有可操作性。
為什麼含納米材料的產品不是納米材料?歐盟委員會認為,納米材料是原材料或者原材料的混合物,當它與其他材料製成產品後,已經與其他材料形成新的材料,因而製得的產品就不再是納米材料了。
不過,歐盟委員會也承認,這一定義還有不完善之處,並因此決定在2014年根據科技的發展和定義的實際實施情況修訂這一定義。(轉自新華網)
⑻ 「納米材料」是當今材料科學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催化及軍事科學中.所謂「納米材料」是指研
分散系中分散質的直徑在1nm~100nm之間的屬於膠體分散系, 由「納米技術」是指粒子直徑在幾納米到幾十米的材料,則分散到液體分散劑中,分散質的直徑在1nm~100nm之間,則該混合物屬於膠體. A.膠體可能有顏色,故A錯誤; B.膠體具有丁達爾現象,故B正確; C.膠體不一定呈膠狀,故C錯誤; D.該混合物屬於膠體,不屬於懸濁液或乳濁液,故D錯誤; 故選B. |
⑼ 納米材料是當今材料科學研究的前沿,其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催化及軍事科學中。
B,很確定 :膠體的直徑是在1nm到100nm之間的,才發生丁達爾效應,且膠體不能透過濾紙,A錯,直徑大於100nm才是濁液的,D說「一定」就錯了 ,至於C嘛,膠體是分散系呀,由膠粒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