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構建大監督格局,有效發揮專業職能部門在各自領域中的管理和監督作用
1、建立目標統一、步調協同、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大監督」格局,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是適應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需要,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重要舉措,對於促進企業規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增強科學發展能力具有深遠意義。
2、必須毫不動搖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全面從嚴治黨是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戰略舉措和戰略部署。
3、構建黨統一指揮、全面覆蓋的「大監督」格局,發揮內外監督合力,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不移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各項工作,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倡廉法規制度,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確保黨始終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4、通過整合監督資源,形成「大監督」格局,既有利於企業集團總部與分公司之間共享監督成果,又有利於集團總部總體把握各企業的不足,建立標准化的內部控制流程體系,最大限度減少廉潔風險和決策風險,為國有企業決勝全面可持續發展、打造世界一流公司提供堅強保證。
(1)成果有監督擴展閱讀:
要形成「大監督」格局,提高監督工作的系統性,必須把從嚴監督體現到各項工作的全過程。樹立系統思維,堅持在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都貫徹和體現從嚴監督的要求,構建監督閉環,形成「大監督」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監督的提醒、校正、預防及保障作用,全面提升監督工作的整體效能。
發揮黨支部紀檢委員的作用,加強日常監督,提高對小問題的敏感度,防止小問題日積月累變成大問題。實行問題專報制度,一事一報,及時報送,防微杜漸。建立群眾舉報監督渠道,如網路平台、微信公眾號平台等,對群眾和媒體反映的問題和線索及時跟進。
各地的官民要匯總方方面面的監督信息,針對異常狀況開展調查,制定防控措施,健全問題預警、流程優化、責任追究制度。充分利用基層黨支部紀檢委員形成監督網路,對於黨風廉政建設和督察催辦工作中的問題早發現、早反映,最大程度減少權力運行風險,降低腐敗發生幾率。
Ⅱ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吸收了十八大以來哪些黨內監督的新成果
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繼承和創新的有機統一,既深入總結了我們黨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的經驗和教訓,繼承和發揚了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制度規定和優良傳統,又全面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生動實踐,對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進行了集納,並深入分析新形勢下黨的建設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針對當前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監督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了明確措施,形成了新的制度安排,順應了新形勢新任務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的要求。
Ⅲ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監督取得了哪些進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監督取得了哪些進展?答: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內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更把加強黨容內監督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環節緊抓不放。在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胡錦濤受中央政治局委託,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在黨內外、海內外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2003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向全黨印發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試行)》。標志著黨內監督工作進入規范化、制度化的新階段。對於從根本上提高黨內監督工作水平,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中共中央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強調認真貫徹黨內監督條例,進一步加強黨內監督。
Ⅳ 「過程監督 成果確認」這種監理模式是否有人了解,求其理解和認識
這屬於過程方法管理原則。過程就是有輸入轉化為輸出的一組相互關聯的活動。過程監督就是確保輸入的符合性;成果確認就是為了確保輸出的結果滿足輸入的要求。
Ⅳ 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的頒發目的
為規范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抽查工作,強化測繪質量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國家測繪局修訂了《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並經局務會審議通過。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
Ⅵ 在加強幹部日常監督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有什麼經驗和啟示
四個監督」一起抓,教育、監督、查處、制度「四個手段」一起上,從嚴加強領導幹部日常管理監督,防止出現制度的「破窗效應」,著力實現幹部監督管理常態
Ⅶ 測繪地理信息成果質量監督抽查哪些內容
1地圖投影方面的知識2地籍測量與調查的相關知識3資料庫方面是的知識4土地方面的法律法規
Ⅷ 我國監督體系包括哪些
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這是我們黨首次把「四個監督」作為一套完整的監督體系明確提了出來,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探索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方面重要經驗和實踐成果的總結,是立足新時期我國權力運行現狀、從權力的結構和運行機制上作出的創新性探索,表明我們黨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監督體系。「
(8)成果有監督擴展閱讀:
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各自有著不同的職能和優勢,各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黨內監督是整個監督體系的核心,民主監督是一種自下而上的非權力性監督,法律監督是一種專門性和程序性的監督,輿論監督是監督體系中不可或缺的內容。
這四種監督,既目標一致又相對獨立,既各司其職又優勢互補,既相互制約又共同作用,各有各的特點,相互不可替代,彼此構成了一個縱橫交錯、嚴謹周密的監督網路體系,形成了監督的整體合力,發揮出監督的整體優勢。
Ⅸ 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抽查管理辦法的辦法內容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抽查(以下簡稱「質量監督抽查」)工作,加強測繪質量的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質量監督抽查的計劃與方案制定、監督檢驗、異議受理、結果處理等,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國家測繪局負責組織實施全國質量監督抽查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質量監督抽查工作。
第四條 質量監督抽查工作必須遵循合法、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
第二章 計劃與方案制定
第五條 國家測繪局按年度制定全國質量監督抽查計劃,重點組織實施重大測繪項目、重點工程測繪項目以及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影響面廣的其他測繪項目成果的質量監督抽查。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不應對同一測繪項目或者同一批次測繪成果重復抽查。
第六條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專項列支質量監督抽查工作經費,並專款專用。
第七條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質量監督抽查時,應當制定工作方案,發布通告,開具通知單,審批技術方案。
第八條 質量監督抽查的質量判定依據是國家法律法規、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地方標准,以及測繪單位明示的企業標准、項目設計文件和合同約定的各項內容。
當企業標准、項目設計文件和合同約定的質量指標低於國家法律法規、強制性標准或者推薦性標準的強制性條款時,以國家法律法規、強制性標准或者推薦性標準的強制性條款作為質量判定依據。
第九條 監督抽查的主要內容是:
(一)項目技術文件的完整性和符合性;
(二)項目中使用的儀器、設備等的檢定情況及其精度指標與項目設計文件的符合性;
(三)引用起始成果、資料的合法性、正確性和可靠性;
(四)相應測繪成果各項質量指標的符合性;
(五)成果資料的完整性和規范性;
(六)法律、法規及有關標准規定的其他內容。
第三章 監督檢驗
第十條 質量監督抽查工作中需要進行的技術檢驗、鑒定、檢測等監督檢驗活動,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委託具備從事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檢驗工作條件和能力的測繪成果質量檢驗單位(以下簡稱「檢驗單位」)承擔。
第十一條 檢驗單位應當制定技術方案,技術方案經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後,檢驗單位組織具備相應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的檢驗人員,開展檢驗工作。
第十二條 檢驗人員必須遵守法律法規,遵守工作紀律,恪守職業道德,保守受檢測繪成果涉及的技術秘密、商業秘密,履行檢驗過程的保密職責。
與受檢單位或者受檢項目有直接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檢驗公正的人員不得參加檢驗工作。
第十三條 檢驗開始時,檢驗單位應當組織召開首次會,向受檢單位出示測繪行政主管部門開具的監督抽查通知單,並告知檢驗依據、方法、程序等。
檢驗過程中,檢驗單位應當按照技術方案規定的程序,開展檢驗工作。檢驗單位可根據需要,向測繪項目出資人、設計單位、施測單位、質檢單位等調查、了解項目相關情況,實施現場檢驗。
檢驗完成後,檢驗單位應當組織召開末次會,通報檢驗中發現的問題,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
第十四條 受檢單位應當配合監督檢驗工作,提供與受檢項目相關的合同、質量文件、成果資料、儀器檢定資料等,對檢驗所需的儀器、設備等給予配合和協助。
第十五條 對依法進行的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檢驗,受檢單位不得拒絕。拒絕接受監督檢驗的,受檢的測繪項目成果質量按照「批不合格」處理。
第十六條 檢驗單位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技術標准,客觀、公正地作出檢驗結論,並於全部檢驗工作結束後三十個工作日內將檢驗報告及檢驗結論寄(交)達受檢單位。
第四章 異議受理
第十七條 受檢單位對監督檢驗結論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檢驗結論之日起十五個工作日內向組織實施質量監督抽查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提出書面異議報告,並抄送檢驗單位。逾期未提出異議的,視為認可檢驗結論。
第十八條 檢驗單位應當自收到受檢單位書面異議報告之日起十個工作日內作出復驗結論,並報組織實施質量監督抽查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
第十九條 組織實施質量監督抽查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收到受檢單位書面異議報告,需要進行復檢的,應當按原技術方案、原樣本組織。
復檢一般由原檢驗單位進行,特殊情況下由組織實施監督抽查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指定其他檢驗單位進行。復檢結論與原結論不一致的,復檢費用由原檢驗單位承擔。
第二十條 監督檢驗工作完成後,檢驗單位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將監督檢驗報告、檢驗結論及有關資料報送組織實施監督抽查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
第五章 結果處理
第二十一條 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定檢驗結論,依法向社會公布質量監督抽查結果,確屬不宜向社會公布的,應當依法抄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有關權利人和利害相關人。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質量監督抽查結果及工作總結報上一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對非本行政區域內測繪單位的質量監督抽查結果應當抄告其測繪資質審批和注冊機關。
第二十三條 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的測繪單位,組織實施質量監督抽查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向其下達整改通知書,責令其自整改通知書下發之日起三個月內進行整改,並按原技術方案組織復查。
測繪單位整改完成後,必須向組織實施抽查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整改情況,申請監督復查。逾期未整改或者未如期提出復查申請的,由實施抽查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進行強制復查。
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的,或復查仍不合格的,測繪行政主管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理。
第六章 附 則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由國家測繪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國家測繪局一九九○年二月發布的《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抽檢管理辦法(試行)》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