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誰可以教我施工圖的讀圖筆記怎麼寫
2、平法的原理:
設計流程:設計結構體系—〉結構分析(力學分析)—〉結構施工圖設計。
結構設計是一種是商品,有使用價值和價值,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分為創造性勞動和重復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現在由結構工程師完成創造性設計部分(創造性勞動),節點構造、節點外構造不是結構工程師的勞動成果,是抄的規范。(註:節點構造是算不出來的,是由研究人員試驗出來的。)傳統的單構件正投影表示方法將創造性勞動和非創造性勞動混在一起,節點內構造和節點外構造的設計屬於重復性勞動(非創造性勞動)。基於此產生了結構標准化、構造標准化的思路,用數字化、符號化的表示方法即平面整體表示方法表示創造性設計。平面整體設計方法,含表示方法和標准圖兩部分。節點構造標准化後,施工公司的勞動量加大。
3、平法的應用:
1991年9月份平法開始在山東應用於工程,開始推廣平法。構造圖適合於所有的構件,平法一張圖上都有,走哪看哪,非常方便。平法推出後,有堅決支持、堅決反對、不表態三種人,後來將專利貢獻給國家,成為國家標准。
平法是給從事結構設計與施工的專業人員看的,提高了科技含量,不讓非專業人員看懂,設計方法的改革也促進了施工單位技術人員水平的提高。平法是結構設計領域的一次革命,提高效率兩倍以上,能夠使中國結構界不合理的人員配置情況得到改善。現在,3個建築師配1個結構師。
二、 柱平法:
1、定義疑問:
(1) 嵌固部位是指地下室頂板處,地面以下的結構構造(含地下室部分)劃歸基礎結構(待出圖集)。嵌固部位以下箍筋也劃歸到基礎結構部位,不歸本圖集。
(2) 柱鋼筋總截面為柱截面面積b×h,梁鋼筋總截面為梁有效截面面積b×h0,h0為梁高扣單排鋼筋35mm、雙排鋼筋60mm後的數值。
(3) 水平段鋼筋≥0.45lae,垂直段鋼筋≥15lae,達不到以上要求時,將鋼筋調細(等面積代換鋼筋)。
(4) 保護層保護的是一個面、一條線,不保護一個點。要讓所有的鋼筋都完成混凝土的360○包裹。
2、鋼筋疑問:
(1) 鋼筋需搭接在箍筋非加密區,在全高加密的情況下可以突破上述規定,避開兩端、在中間區可以連接。柱筋焊接時兩根鋼筋級差不超兩級,若級差超過兩級可等截面代換。
(2) 兩根鋼筋交叉時允許兩根鋼筋緊挨在一起,因為緊挨在一起的是點,握裹考慮的是線和面。
(3) 柱冒頂時鋼筋直接通上去,若柱頂沒有梁,則12d彎折也不要。柱鋼筋收邊盡量採用b圖節點樣式,往外側收邊,減少柱內鋼筋擁擠程度,柱鋼筋有效封邊即可。
(4) 柱箍筋復合方式很合理,任何一個局部重疊的部位鋼筋均不超過兩層,盡可能減少了兩根鋼筋並排出現的概率和長度。因為兩根鋼筋並排出現時,兩根鋼筋之間存在一道暗縫,存在隱患,混凝土也無法做到對鋼筋的360○握裹。柱箍筋首先由一個最大的箍筋包起來,其餘可以全部用拉筋,必須拉住主筋和縱筋。
(5) 拉筋和單肢箍筋的概念不同,沒必要勾住所有(縱向、橫向)的鋼筋,而拉筋則必須勾住所有鋼筋。
三、剪力牆平法:
1、定義疑問:
剪力牆抵抗橫向水平地震作用的力,抗震思路為:剪力牆—〉柱(第1道防線—〉第2道防線)。拐角牆鋼筋不允許在角部搭接。鋼筋盡量配到邊沿,形成端柱、暗柱等,端柱、暗柱也是剪力牆的一部分。剪力牆鋼筋底部加強區不搭接。
2、鋼筋疑問:
(1) 約束邊緣構件的箍筋大,構造邊緣構件的箍筋小。當剪力牆的暗柱很長時,剪力牆水平筋和箍筋伸至剪力牆端部,除非設計者註明。剪力牆水平筋伸入端柱一個錨長即可(端柱計算參照框架柱)。
(2) 剪力牆最頂層的梁為牆頂連梁,箍筋箍到牆身里。剪力牆的水平層肯定放在外側,豎向筋放在內側。
(3) 暗梁箍筋:剪力牆豎向筋和暗梁箍筋在同一層面上。框架梁順到剪力牆中,形成邊框梁BKL。
(4) 交叉暗撐箍筋根據標注和構造要求,暗撐為半個牆厚,牆薄時採用交叉鋼筋。柱鋼筋盡量用粗的,粱鋼筋不要用太粗的。
(5) 洞口加強鋼筋和剪力牆水平鋼筋:水平鋼筋扣柱加強縱鋼筋,不要將加強筋放在外邊;豎向鋼筋扣柱加強橫鋼筋。洞口加強筋放在剪力牆水平、縱向鋼筋的內側。洞口補強暗梁400高,為箍筋的中到中的尺寸(計算時需加2個箍筋直徑),寬度同暗梁寬。剪力牆縱筋錨入補強暗梁,為剛性條帶,形成一完整封邊。
(6) 連梁:用於剪力牆上的一種梁,分樓層連梁(樓面連梁)和屋面連梁(牆頂連梁)。連梁和連系梁不搭界,平法中不採用連系梁。拉梁是一種特殊的梁,非框架梁也非普通梁。
四、梁平法:
1、定義疑問:
(1) 框架梁是兩端以柱為支座的梁,一端支柱、一端支梁則構不成框架梁(非框架梁),處理時不能純粹按非框架梁處理,應一端按框架梁、另一端按非框架梁處理。
(2) 通長筋和貫通筋的概念:不是一根鋼筋(不是同種直徑的鋼筋),是通過搭接形成一種鋼筋的方式。
(3) ln/3或ln/4屬於構造規定;設計規定負彎矩鋼筋的斷點在不需要該鋼筋的點處再長出一段,不具有可操作性;通常情況ln/3或ln/4可滿足構造要求,特殊情況下不滿足。(註:在工程分析中不存在精確值,只存在控制值。)
2、鋼筋疑問:
(1) 梁的受扭縱向鋼筋(N筋)、梁的縱向構造鋼筋(G筋)的做法:N筋按受拉鋼筋錨固,G筋錨箍12d即可;G筋為構造筋,梁高向每隔≤200配一根,N筋根據需要設置。(註:側面構造鋼筋改造比較大:近幾年來梁的側面裂縫較多,多加梁側面構造筋可減少梁的側面裂縫,但我認為沒有道理。)
(2) 鋼筋應迴避在節點內焊接、搭接,建議鋼筋不要在節點內連接,要錨固。框支梁KZL節點下部的鋼筋不能斷開,因為鋼筋在此受拉。
(3) 井字梁:任何一個相交部位都不是支座;梁相交部位是否放附加箍筋由設計者定,要設箍筋則相交的兩條梁、四個方向都設。
(4) 吊筋高度:吊筋絕對不能只包住次梁,可勾住主梁下排第二排鋼筋(第一排鋼筋勾不住時)或第三排鋼筋(第二排鋼筋勾不住時)。
五、綜述:
1、設計出圖順序:基礎(平面支撐構件)—〉柱、牆—〉(豎向支撐構件)—〉梁(水平支撐構件)—〉板(平面支撐構件)。
2、做預算時要搞清「誰是誰的支座」的問題,即基礎梁是柱和牆的支座,柱和牆是梁的支座,梁是板的支座。柱鋼筋貫通,梁進柱(錨固);梁鋼筋貫通,板進梁(錨固);基礎梁JCL主梁鋼筋全部貫通,JCL次梁鋼筋到梁邊為止,JCL必須保持柱位置鋼筋的連通,不是錨固,鋼筋貫穿的。
⑵ 如何將小學語文課堂帶入讀圖時代課題
現結合主題式校本教研的過程,梳理如下。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確立主題,集體學習,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討。
一定要真正地扎實地,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進行主題式校本教研,堅決杜絕臨時找個主題,臨時准備節課,應付檢查。應付檢查與真實的按五大環節進行是明顯不同的,是應付不來的。
一、確立主題。
主題,按要求,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實際工作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但是,這樣操作可能遇到的現實困難是,有的主題確立後,很難找到與之對應的學習材料。學習材料不當、不精,會導致後續環節質量低下。怎麼辦?我們可以由學習材料確定主題。我們手頭現有或能夠收集的學習材料中,精選出有水平、與修訂版課標理念一致、能指導教學的材料,從這個學習材料中篩選出一個主題。這樣,就能解決理論水平的問題。
主題還要具體,針對性強,忌大而空。九個單位的主題分別為:
1、「以讀促悟,提高語文素養」(張市小學)。「語文素養」,概念太大,內涵太豐富,它包含了語文的知識、技能、能力、方法、習慣、積累、態度……不是一節課、一種方法、一次活動能夠解決的。可改為「以讀促悟,悟情(感情)悟形(人物形象)」——適合文學作品閱讀。
2、「低年級朗讀指導」(大南頭小學)。這個主題很具體,操作性很強。如果改為「低年級的朗讀指導策略」會更好。
3、「讀寫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容城小學)。很實際,容易出點成果。
4、「依託文本,展開想像」(四庄小學)。實際,具體。
5、「抓語段,悟全篇」(仇小王小學)。「段」,主要對結構而非內容思想產生作用。可改為「抓關鍵詞句,感受人物形象」。
6、「咀嚼語言,共鳴情感」(王村小學)。非常好。
7、「讀寫結合,提高教學有效性」(段庄小學)。很好。
8、「以訓練點為抓手,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博奧小學部)。「訓練點」,什麼的訓練點?指向不明。可改為「語言訓練點」。
9、某個單位沒有主題。
二、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很成問題,有的沒學,有的流於形式。要找個時間,集中人員,真正學一學。組長念一念,組員記一記、議一議。切忌把學習材料復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獲。
學習內容有兩部分組成:修訂版課標中的相關表述;收集來的學習材料。學習材料,一定要精心選擇,學習材料的質量,決定了整輪教研活動的質量。不學習,無論怎樣教研,只能是原地踏步;只有學習,才能提高。
三、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這樣做,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要人人參與,發揮集體智慧。
四、課堂教學
觀察我們的課堂,有兩點突出的問題。
1、略讀與精讀不分。
有兩節課講的是略讀課文,四上《火燒雲》和六上《中華少年》。《火燒雲》成了精讀的濃縮版;《中華少年》則需要兩課時,徹底的精讀教學。雖然,我們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但盡量還是要尊重教材編者的意圖,精讀是精讀,略讀是略讀。把略讀上成精讀,真正的原因,我想,還是不明白二者的區別。
葉聖陶先生早就指出:「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准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其弊害是想像得到的,學生遇到需要閱讀的書籍文章,也許會因沒有教師在旁作精讀那樣的詳細指導,而致無所措手。現在一般學校,忽略了略讀的似乎不少,這是必須改正的。……不過略讀指導與精讀指導不同。精讀指導必須纖屑不遺,發揮凈盡;略讀指導卻需提綱挈領,期其自得。何以需提綱挈領?惟恐學生對於當前的書籍文章摸不到門徑,辨不清路向,馬馬虎虎讀下去,結果所得很少。何以不必纖屑不遺?因為這一套功夫在精讀方面已經訓練過了,照理說,該能應用於任何時候的閱讀;現在讓學生在略讀時候應用,正是練習的好機會。學生從精讀而略讀,譬如孩子學走路,起初由大人扶著牽著,漸漸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邊遮攔著,替他規定路向,防他偶或跌交。大人在旁邊遮攔著,正與扶著牽著一樣的需要當心;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純熟,能夠自由走路。精讀的時候,教師給學生纖屑不遺的指導,略讀的時候,更給學生提綱挈領的指導,其目的惟在學生習慣養成,能夠自由閱讀。」
汪潮教授也有個形象的比喻:「精讀課文相當於數學的例題,略讀課文相當於數學的習題。」
崔巒先生也在很多場合說過略讀課文的教法:略讀課文,要粗知大意。學生要獨立閱讀,自讀自得,整體把握。可採用幾遍讀的方式:一讀解決字詞,互相交流;二讀明白大致內容,要准確概括;三讀就是重點讀,抓感興趣的部分讀,交流收獲體會,或內容或寫法。
2、有的閱讀教學,還是以內容分析為主。
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主要做了三件事:
1、逐段進行有感情朗讀指導。(深入理解內容體驗情感以前的朗讀指導,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
2、哪裡寫父親了不起,找出來,讀。
3、哪裡寫兒子了不起,找出來,讀。
這是比較典型的「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
怎樣響應崔巒先生的號召,「和內容分析式的閱讀教學說再見」呢?或者說實現「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呢?我們不妨看看河北省教科所李學紅主任的主張:
1、教學重點要突出,一課一得。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語文課可以上成朗讀欣賞課,
語言品析鑒賞課,比較閱讀課,討論交流課(文章的思想內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作品的價值觀探討),閱讀、寫作方法指導課(如何質疑、如何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如何寫文章),讀書方法指導課(如何讀懂一本書),閱讀、寫作實踐課等。
2、以《開國大典》為例,釋題導入,引出「大典」—整體感知,初識「大典」—重點研讀,感受「大典」—課堂總結,銘記「大典」——教課文;布置寫作:學校秋季運動會—學習《開國大典》,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比較學習:感知場面描寫的方法—拓展閱讀,進一步了解「史實」——教語文,寫作方法指導課。
另外,我們的課堂,要體現修訂版課標的理念,要重視兩點:
1、「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要多圍繞「語言文字」 做文章。
2、「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鍾,在教師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要在日常書寫中增強練字意識,講究練字效果。」
五、課後主題研討
這個環節,問題最嚴重,主要表現在主題形同虛設,大多數發言沒有圍繞主題進行。
(一)、主持人開場白
需要四點內容,禮節性用語,什麼背景下產生的主題,主題是什麼,本次活動的流程簡介。
(二)、作課人反思
兩塊內容,第一塊(簡要介紹):教材簡介,根據……主題,我制定……目標,重難點,教學流程;第二塊(詳細說明):針對主題,成功與不足之處,原因,措施。
(三)、同伴互助
要針對主題發言,先肯定成功之處,再指出不足與改進建議。與主題無關的少說甚至不說。可以結合剛剛觀察的課堂發言,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課堂經歷發言。舉幾個例子:
1、讀寫結合,構建高效課堂。可以這樣發言:結合點選擇在哪裡,是否恰當,用了什麼方法,訓練了哪種能力,效果怎麼樣……
2、咀嚼語言,共鳴情感。可以:咀嚼了什麼語言,用了什麼方法(參考替換、比較、刪除等),體驗到什麼情感……
3、低年級的朗讀指導策略。可以:什麼時機指導,什麼方法形式指導、評價,效果怎樣……
(四)、專業引領
校長或其他校級業務領導進行,要有明顯的理論高度。可以提前准備出來,也可根據老師們的發言,適時調整。
(五)、主持人總結
達成的共識有哪些,還有什麼異議。
⑶ 讀圖,回答相關問題.(1)圖中A、B、C都是世界上著名的航天研究中心,試寫出三大航天城的名稱.A______
俄羅斯的聖彼得堡,美國的休斯頓,中國的北京這三個城市是世界上的三大航天城.它們交通都很發達,環境優美,周圍有知識密集的大中專院校和科研機構.我國是一個經濟騰飛的國家,我們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教育為本,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增強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
(1)聖彼得堡;休斯敦;北京
(2)接近科技發達地區.現代交通發達,空氣潔凈,環境優美
(3)①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教育為本,加大教育和科技投入;②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增強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能力.
⑷ 讀圖並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以色列面積1.49萬平方千米,50%以上為沙漠,鹽鹼地面
⑴西亞地區沙漠成因:受副熱帶高壓或信風帶控制,氣候乾燥,屬熱帶沙漠。(2分) 我國西北地區沙漠成因:地處內陸,遠離海洋,水汽不易到達,屬溫帶沙漠。(2分) 巴塔哥尼亞高原為荒漠:地處西風背風坡,受安第斯山阻擋,降水少,屬溫帶沙漠(2分) ⑵灌溉水源;依靠科技,發展節水農業。(4分) ⑸ 通過讀圖可以獲得哪些地理知識
作者:張桂蘭(中國地圖出版社教材研究所 100054) 來源: 本站 日期:2005-11-15 ⑹ 民主革命時期,中國革命的中心隨革命形勢發展不斷轉移。讀下列中國革命形勢圖,回答下列問題。 (1)讀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