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印近年會打仗嗎
打與不打看國內環境,國際環境,中印關系等因素,無論如何高科技的戰爭都會引起社會動盪的,不再本土的除外。局部戰爭引起局部動盪是肯定得了,從這點來看我們有點優勢,我國西南地廣人稀,動盪與否影響不打,而印度不同,希望對你有幫助!
Ⅱ 中印邊界這一輪談判有什麼具體成果
成果就是相互克制,互不挑釁。
Ⅲ 中印戰爭大概過程拜託了各位 謝謝
當時美蘇處於冷戰期間,但是,作為同為印度後台的2大軍事強國的美蘇也在背後、那次戰爭,可以說等於處於中國1:3的絕對掠式局面。表面上我們打贏的是印度。但是,事實實質是打贏印度就等於中國一同擊敗美蘇當時的兩大軍事世界強國。 美國遠東情報軍事中心原派駐官員霍華德.本傑明是這樣評述那場戰爭的:「那是一場印度最為愚蠢的戰爭。印度政府當時緊急接受了來自前蘇聯的13個陸軍師,2個空軍師的全套武器制式援助。作為當時的華盛頓軍方,十分尷尬的「中美韓戰」結果,急需要軍事領域裡面,取得一次對華戰爭的勝利,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擴展,美國在中亞戰略位置上的「主導」。即在蘇聯援助第3天,由英美以及北約成員國組成「亞洲軍事發展態勢委員會」。決定對印度援助18個步兵旅的全部美式裝備。其中一些裝備是來自英國2戰期間剩餘軍事物資。 在由美蘇聯合支持,並且由蘇聯軍事顧問專家團家,進行親自整訓的印度武裝部隊。使得當的印度首腦尼赫魯,產生了「超級亞洲」的可怕思想,因此,他在當年撕毀了與中國簽署的「和平邊境互不侵犯條約」。以3個「王牌」主力旅為先到,越過「麥克馬紅線」在中印交接西藏,青海地區,對中國實施武裝打擊。 中國於是開始逐步失去很多哨所。但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哨所,都是中國人自己主動放棄的。中共當時多次警告印度政府。但是,這種善意的口頭警告,印度當時的「歐美+蘇聯武器過熱症」的極度蔓延。根本就是毫無用處。 中國軍隊開始了快速的戰爭部署。速度可以說「驚人」。短短12天中國軍隊就在山下集結了1個軍團即中國原18軍後來的中國第21集團軍 中國採用「中國式」最古老的兵法戰術,引印度軍隊3個旅進入中國軍隊預設的伏擊陣地。快速的殲擊了其中1個旅的大部。其餘印度部隊開始向後撤退。而中國軍隊1支快速分隊,翻越了根本不可能翻越的大雪山,在氣候及其寒冷的冰河河谷內,攔擊了印度軍隊的退路 在此時,印度軍隊依然陷入中國軍隊合圍之中。約3萬中國軍隊面對如此局面,印度指揮官竟然,臨陣慌亂。錯誤判斷部隊突圍狀態,沒有在中國快速分隊剛剛截擊自己的身後部,給予馬上的打擊。而是錯誤的認為,可以依靠全新的蘇美裝備的極大優勢火力,進行反突擊反包圍。印度當時一名軍官,(少校軍銜)對其國內家人電報稱:我們只要依靠先進的武器,完全可以全部的3萬中國軍隊。 當時作為派駐印度美國軍事專家理查德.安德魯斯准將對次稱:這是一場中國形勢的「殲滅戰的開始」。我們在韓戰中多次領教過這中手法。 但是,印度通往前方的軍事補給線,完全被中國軍隊切斷。士兵們開始在缺乏食物的戰斗狀態下,出現大面積渙散。隨即,中國軍隊抓住有力戰機,開始發起「中國形式的」殲滅戰。短短8個小時。印度號稱「東亞1,2旅的」2支主力部隊被盡數殲滅。而此時印度國內本土防禦北方部隊,能抵抗中國潮水大軍的部隊,不足1萬.此時,中國軍隊繼續持續逼近。其先遣部隊,以達到接近印度首都新德里外圍50公里處。其深入印度作戰達212公里。中國軍隊士兵已經看到了新德里的莫漢萊比塔塔尖 但是,此時中國偉人們也是再一次作出了最果斷的聲音,中國軍隊開始快速回撤。中國與後期正式宣布,中印自衛戰爭結束。而且,中國方面歸還了印度包括1名少將旅長在內3450名戰俘,以及全部繳獲的被印度軍隊在潰散中遺留下的武器裝備 這次戰爭,中共等於以自己一人的力量同時擊敗了來自當時世界上軍事兩大最強大陣營:北約以及華約的聯合支持的印度。也就是說:中共同時在當時擊敗了美蘇兩大超級大國的軍事行動。這是任何一個國家,即便是在現在的先進條件也不可能做到的
Ⅳ 中印戰爭中,中國在取得了巨大的勝利後,為什麼放棄成果,單方面撤軍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不同於國內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也不同於抗美援朝戰爭。中印戰爭的五個基本特點:第一,這場戰爭是由印度企圖以武力解決邊界爭端引起的,是政治軍事仗.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以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和平談判解決邊界爭端,而印度尼赫魯政府則堅持擴張主義立場,執意以武力實現其領土要求.這就決定了這場戰爭具有很強的政治性.軍事,政治,外交斗爭融為一體,交織進行.軍事斗爭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政治,外交斗爭.這個特點,不僅制約著這場戰爭的形式,進程和結局,而且影響著雙方的戰略指導.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談判解決邊界爭端,反對訴諸武力.即使在印軍蓄意挑釁,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官兵的嚴重事態下,仍克制忍耐,這就在政治,外交斗爭和道義上處於主動地位.只是在印軍完全拒絕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中國邊防部隊才後發制人,實施反擊.而在首戰告捷後,中國政府卻發表聲明,申明大義,仍堅持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印度政府蠻橫拒絕和平談判,再度發起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再次被迫反擊並取得反擊作戰的決定性勝利,為進一步開展政治,外交斗爭贏得了主動,得到了世界人民廣泛的同情和支持.這場邊境局部戰爭,決定了軍事斗爭必須服從政治,外交斗爭,三者要緊密結合.政治,外交斗爭的需要,決定軍事行動的打,停,進,撤;軍事上的勝利,又為政治,外交斗爭創造了有利條件,進而爭取以打促談,以打促和及相對的和平穩定.
Ⅳ 中印對外貿易
中印確定重啟邊境貿易古道的具體時段
新華網拉薩6月19日電(記者馮雷 李建敏)中國和印度將於7月6日重新開放連接西藏和印度錫金段的乃堆拉山口邊貿通道,恢復兩國中斷40多年的邊境貿易。
中印兩國官員18日在西藏自治區首府拉薩舉行會談,會後簽署的會談紀要公布了重啟乃堆拉山口邊境貿易的時間。
根據會談紀要,此次重新開放的乃堆拉山口還屬臨時邊貿市場,即位於乃堆拉山口16公里左右山路上的洞青崗臨時邊貿市場,開放時間為每年6月1日到9月30日之間的周一至周四,每天上午10點到下午6點。
「兩國邊境貿易的發展將成為改變邊境地區經濟封閉狀態、發展市場經濟的重要力量,並帶動交通、建築、服務等產業的發展,為兩國實現連接南亞貿易大通道的構想創造條件。」西藏自治區主管商務工作的副主席郝鵬說。
「通過雙方邊境貿易合作,將實現以貿易帶動兩國政治外交關系的穩定和發展,改善雙邊的貿易環境、疏通貿易渠道。這是中印兩國政治外交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印兩國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兩國邊境地區人民的需要。」他說。
參加會談的印度代表團團長、印度商工部輔秘克里斯緹·費爾南德斯表示:「乃堆拉山口貿易通道和邊貿市場的恢復是一件偉大的歷史事件,它揭開了印中經貿關系的新篇章。它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擴大雙邊貿易,而且有助於兩個偉大國家之間建立更加良好的雙邊關系。」
乃堆拉山口位於西藏日喀則地區亞東縣與印度錫金段的交界處,海拔4545米,距拉薩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爾各答約550公里,曾是中印之間主要的陸路貿易通道。
20世紀初,這里的年交易額最高時達到上億銀元,占當時中印邊境貿易總額的80%以上。但自1962年中印邊境沖突後,兩國相繼撤銷了原邊貿市場的海關等機構,乃堆拉山口由軍隊把守,邊貿通道被鐵絲網隔離。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將會對構建中國通向印度及南亞陸路大通道,擴大中印邊境貿易,造福兩國人民發揮重要作用。
目前亞東口岸雖未正式恢復開放,但邊民互市貿易近年趨於活躍。亞東縣政府部門統計數字顯示,每年到亞東經商的邊民達5000多人次,民間互市貿易額達360多萬元。2004年,中印兩國簽署了經由乃堆拉山口進行邊境貿易的備忘錄;2005年,中國國務院正式批准了西藏在亞東縣建設邊貿市場的總體方案,亞東口岸恢復開放的事宜進入組織實施階段。
郝鵬說,亞東邊貿市場的開放,將大大促進中印貿易發展。從印度進口鐵礦石、農畜產品可通過這個便捷的陸路通道,中國的羊絨、家電、中葯材也有望通過這個口岸進入印度市場。
「去年西藏進出口總額才兩億美元,中印亞東邊貿開通後,即使中印貿易額的10%通過這個山口,西藏的外貿額也會增加十幾億美元,這對西藏的帶動太大了。」他說。
目前中印貿易大部分通過海運,而西藏的外貿絕大部分經由天津港,兩地相距數千公里。「由於青藏鐵路即將於7月1日通車運行,因而一旦走乃堆拉山口,拉薩經亞東至加爾各答等印度港口的距離就可縮短至約1200公里,這將有利於促進從中國西藏和內地通往南亞陸路大通道的形成。」郝鵬說。
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印貿易額去年達187.3億美元,比上年增加37.5%,預計今年將會突破200億美元。中國已成為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
Ⅵ 促進了中印友好往來的關鍵人物是他有哪些成就
最早和中國建立比較友好關系的,尼赫魯,但是其後雙方關系交惡,1962年,中國好好教訓了一下
Ⅶ 中印兩國實力差距有多大
作為一名對南亞歷史感興趣的創作者,其實越研究印度的歷史,你就會對這個國度越絕望。
許多人稱筆者為“印黑”,但事實上印度目前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想要和我們比較,印度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在沒有迎來從上至下的變局的前提下,不管大仙人如何變法,對於印度都不管用。
1,埋藏在骨子裡的種姓制度
印度廢除種姓制度少說也有幾十年了吧,表面上印度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現代國家。
但暗地裡,印度人的骨子裡依舊埋藏著卑微的種姓制度。
這個種姓制度不是法律上廢除就可以解決的,從某個角度上來說高種姓印度人以及低種姓印度人,從文化以及外貌膚色都完全不一樣。
說白一點,如果印度不能接近自家的教育問題,這超過4億的文盲人口都會成為人口負擔。
沒錯,文盲對於一個國家按理說不僅不是“紅利”,還是負擔!
3,印度到底該怎麼玩?
說實話,印度本來就是一個被英國殖民者強行拼湊出來的國家。
印度目前國內的矛盾太多了,地方矛盾、種姓矛盾……
在印度沒有解決掉上訴問題前, 筆者不認為印度會成為我們的麻煩。
Ⅷ 一帶一路取得哪些成果
一帶一路項目成果:
1、蒙內鐵路
肯亞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在非洲唯一的支點,是新絲路建設中獲得中國資金援助最多的國家。
2014年5月李克強總理訪問肯亞期間,中肯簽署了關於蒙巴薩-內羅畢鐵路相關合作協議,蒙內鐵路是肯亞百年來建設的首條新鐵路,是東非鐵路網的咽喉,也是東非次區域互聯互通重大項目,規劃全長2700公里,預計總造價250億美元。
中國企業也攜手通用電氣開拓EPC市場的力度不斷加大,比如2015年中國機械工業集團在其承建的肯亞基佩托風電項目中採用60台通用1.7-103風機。
2、中匈協議
2015年6月6日,正在匈牙利進行正式訪問的外交部部長王毅,在布達佩斯同匈牙利外交與對外經濟部部長西亞爾托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匈牙利政府關於共同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同歐洲國家簽署的第一個此類合作文件。
3、衛星通信
為保障「一帶一路」通信衛星信號無障礙,國內的相關企業和政府機構已經對「一帶一路」的衛星發射進行了規劃和研究,未來三年到五年內,將發射多顆通信衛星,與此同時,「一帶一路」途經國家的通信信號也將逐步實現全覆蓋。從而在通信領域為「一帶一路」鋪平道路。
4、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截至2015年4月15日,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確定為57個,其中域內國家37個、域外國家20個。涵蓋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國家 ,以及亞歐區域的大部分國家,成員遍及五大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今後仍可以作為普通成員加入亞投行。
4月28日,為期兩天的亞投行第四次談判代表會議在北京閉幕,這是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名單最終確定後首次齊聚北京,代表們對多邊臨時秘書處起草的《亞投行章程(草案)》修訂稿進行討論並取得顯著進展。各方商定將於2015年年中完成亞投行章程談判並簽署,年底前完成章程生效程序,正式成立亞投行。
5、卡拉奇—拉合爾高速公路
2015年12月22日,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與巴基斯坦國家高速公路管理局正式簽署巴基斯坦卡拉奇-拉合爾高速公路(蘇庫爾-木爾坦段)項目EPC總承包合同。
卡拉奇-拉合爾高速公路項目為中巴經濟走廊最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全長約1,152公里,採用雙向6車道設計,設計時速120公里/小時。公司本次簽約承建的蘇庫爾-木爾坦段,為中巴經濟走廊早期收獲項目,全長392公里,建設工期36個月。合同金額2,943億盧比,約摺合人民幣184.6億元,約占公司2014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的2.31%。公司推進「一帶一路」項目取得重大實質性成果。
6、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
2016年1月10日,在距離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50多公里處的吉拉姆河畔,三峽集團承建的卡洛特水電站主體工程開工。這是絲路基金首個對外投資項目。中國政府已承諾在2030年前向巴基斯坦投資至少350億美元,為建造發電廠提供融資。通用電氣表示目前在巴基斯坦的訂單金額已升至超過10億美元,而五年前還不足1億美元。
7、中巴經濟走廊
2015年12月31日,「中巴經濟走廊-2016中國產能合作友好訪問團」新聞發布會暨大型紀錄片《巴鐵》啟動儀式在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舉行。
8、中亞天然氣管線項目
2009年,該項目由中石油海外工程集團承建,GE為該項目提供了四個壓縮機站的十二台壓縮機和航改型燃機。除技術、資金支持外,GE還調動沿線國家的本土團隊,協助進行項目溝通,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通過中亞管道接入西氣東輸管道,覆蓋國內25個省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用戶,造福5億多人。
9、印尼雅萬高鐵
2016年1月21日,印尼雅萬高鐵開工奠基儀式舉行。這將是印尼乃至東南亞地區的首條高鐵。
10、德黑蘭至馬什哈德高鐵
Ⅸ 莫迪訪華的主要成果
莫迪總理對中國的訪問剛剛圓滿結束。此次訪問,中印簽訂220億美元經貿協議。簽訂的備忘錄和協議領域覆蓋范圍很廣,從可再生能源、電力基礎設施、鋼鐵、以及電影、娛樂業領域。
以下是這些協議的具體信息供您參考:
1. 印度的Welspun Energy Pvt. Ltd.與天合能源(Trina Solar)簽訂了在印度建設光伏產業園區生產500MW光伏組件以及500MW的光伏太陽能模塊的諒解備忘錄。
2. 印度的Axis Energy Ventures India Pvt. Ltd.與中國的明陽風電集團公司及明陽風電與印度信實企業集團(Reliance ADA Group)共同出資的合資企業Global wind power Ltd.三方之間簽訂了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諒解備忘錄。
3. 印度的Adani Group與保利協鑫集團就在蒙德拉經濟區(Mundra SEZ)建設光伏產業園區以及天然氣行業合作簽訂了框架性協議。
4. 印度的Essel Solar公司與中國的晶澳太陽能公司簽訂了關於建設太陽能電池生產設施的諒解備忘錄。
5. 印度的Sun Group與中國的阿特斯陽光電力有限公司簽訂了五年內實現5000MW太陽能發電產能以及相關太陽能電池組製造計劃的諒解備忘錄 。
6. 印度的Wipro BPS與大連市人民政府及億達中國控股有限公司達成了設立大連離岸交付中心的協議 。
7. 印度的Bharti Airtel Ltd.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訂了經印度電信管理局批準的設備購買融資協議 。
8. 印度的Bharti Airtel Ltd.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訂了從中興及華為購買設備的融資協議 。
9. 印度的GMR group與貴州國際投資集團簽訂了在Kakinada建設2000英畝的經濟開發區生產高端設備的諒解備忘錄 。
10. 印度古吉拉特邦工礦業管理部下屬的工業促進局與中國中小企業投資有限公司達成了在古吉拉特邦建設工業園區的協議 。
11. 印度的Autolite India Ltd.與謹之微進出口有限公司達成了在印度製造高科技生產資料的協議 。
12. 印度的Adani Power Ltd.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達成了關於蒙德拉電站工程一、二、三期項目融資協議 。
13. 印度的IL&FS limited與中國工商銀行簽訂了關於基礎設施租賃和融資的諒解備忘錄 。
14. 印度的Bharti Airtel Ltd.與中國工商銀行簽訂了關於信用融資的諒解備忘錄 。
15. 印度的IL&FS Energy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與中國華能集團公司達成了Nana Layja 4000MW火力發電站項目的協議 。
16. Jindal鋼鐵與電力公司(Jindal Steel and Power Ltd.)與中國工商銀行達成了共同開展潛在項目的協議 。
17. 印度的Welspun Group與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達成了共同在古吉拉特邦開展鋼鐵項目的協議 。
18. 印度Bushan Power and Steel limited(BPSL)與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熱軋鋼卷項目的協議 。
19. 印度Adani ports and SEZ Ltd與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關於蒙德拉港與廣州港之間建立「姐妹港」關系的協議 。
20. 印度EROS Group與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達成了中印電影領域共同合作和發展的協議 。
21. 印度EROS Group與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達成了共同拍攝玄奘電影的協議 。
22. 印度Infosys Technologies (China) Co., Ltd與貴州黔南自治州政府達成了在貴州黔南共同建立「中印信息產業服務走廊」的協議 。
23. 印度企業聯合會與貴州省政府達成了關於推進印度企業參與IT建設的協議 。
24. 印度企業聯合會與正和島達成了增進中印私營企業間交流的協議 。
25. 印度的NIIT China與貴州貴安新區管委會簽訂了在IT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
26. 印度Aarvee Associates Architects Engg & Consultants Pvt Ltd.與中國Anchor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 。
另外,對於中國普通老百姓來說不得不提的消息是印度將向中國公民頒發電子旅遊簽證,以慶祝2015中印交流年,這必將使中印之間經貿、文化以及兩國人民之間的互動邁上一個新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