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比例尺地形圖數學精度檢查包括哪些內容
A.1.1 地形圖及其比例尺
按一定的數學法則有選擇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要素的圖通稱為地圖。地圖可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普通地圖是綜合反映地面上物體和現象一般特性的地圖,內容包括各種自然地理要素(如水系、地貌、植被等)和社會要素(如居民點、行政區劃及交通線路),但不突出表示其中某一種要素;專題地圖則是著重表示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某一種或幾種要素的地圖,如交通圖、水系圖等。
地形圖是按一定的比例,用規定的符號表示地物和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圖。地形圖是普通地圖的一種。如果僅僅表示地物的形狀和平面位置,而不表示地面起伏的地圖,則稱為平面圖。
圖上一段直線長度d與地面上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D之比,稱為地形圖的比例尺。地形圖的比例尺分數字比例尺和圖示比例尺兩種。
1. 數字比例尺
數字比例尺的定義為
(A-1)
一般將數字比例尺用分子為1,分母為一個比較大的整數M表示。M越大,比例尺的值越小;M越小,比例尺的值越大。如,1:500大於1:1000。通常稱1:500、1:1000、1:2000和1:5000比例尺的地形圖為大比例尺地形圖,稱1:1萬、1:2.5萬、1:5萬、1:10萬比例尺的地形圖為中比例尺地形圖,稱1:25萬、1:50萬和1:100萬比例尺的地形圖為小比例尺地形圖。我國規定1:1萬、1:2.5萬、1:5萬、1:10萬、1:25萬、1:50萬、1:100萬七種比例尺地形圖為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地形圖數字比例尺注記在南面圖廓外的正中央,見圖A-1。城市和工程建設一般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圖,其中1:500和1:1000比例尺地形圖一般用平板儀、經緯儀或全站儀等方法測繪;1:2000和1:5000比例尺地形圖一般由1:500或1:1000比例尺地形圖縮小編繪而成。大面積1:500~1:5000的地形圖也可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成圖。
圖 A-1 地形圖上的數字比例尺和圖示比例尺
表A-1 地形圖比例尺的精度與比例尺的選擇
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m)
用途
1:10000
1.0
城市總體規劃、廠址選擇、區域布置、方案比較
1:5000
0.5
1:2000
0.2
城市詳細規劃及工程項目初步設計
1:1000
0.1
建築設計、城市詳細規劃、工程施工設計、竣工圖
1:500
0.05
2. 數字比例尺
如圖A-1所示,圖示比例尺繪制在數字比例尺的下方,其作用是便於用分規直接在圖上最取直線的水平距離,同時還可以抵消在圖上量取長度時圖紙伸縮變形的影響。
3. 比例尺的精度
由於人眼能分辨的圖上最小距離是0.1mm,如果地形圖的比例尺為1:M,將圖上0.1mm所表示的實地水平距離0.1M(mm)稱為比例尺的精度。根據比例的精度,可以確定測繪地形圖的距離測量精度。例如,測繪1:1000比例尺的地形圖時,其比例尺精度為0.1m,故量距的精度只需到0.1m,因為小於實地0.1m的距離在圖上表示不出來。又如,當設計規定需要在圖上能量出的實地最短長度為0.05m時,則所採用的比例尺不得小於0.1mm/0.05m=1:500。
比例尺越大,表示地物和地貌的情況越詳細,精度就越高,但測繪工作量和經費也越高。表A-1列出了幾種比例尺地形圖的比例尺精度,並說明可根據用途來選擇地形圖比例尺。
A.1.2 地形圖圖式
為了真實又概括地在地形圖上表示出復雜的地球表面形狀,人們採用一些特定的符號和方法來表示地物和地貌,這些符號和方法就秒為地形圖圖示。一個國家的地形圖圖式是統一的,屬於國家標准。我國當前使用的《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示》(GB/T 7929—1995),是由國家測繪總局制定、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1996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以下簡稱《圖式》。《圖式》是測圖和用圖的重要依據,測圖和用圖時應嚴格執行《圖式》中的規定。
地形圖圖示中有三類符號:地物符號、地貌符號和注記符號,在繪制和使用這三類符號時,也應認真查閱《圖式》,嚴格執行。
1. 地物符號
地物符號分為比例符號、非比例符號和半比例符號。
⑴ 比例符號。可按測圖比例尺縮小,用規定符號畫出的地物符號稱為比例符號,如房屋、公路、稻田橋梁等。
⑵非比例符號。有些地物,如三角點、導線點、水準點、獨立樹、路燈、檢修井等,其輪廓較小,無法將形狀和大小按地形圖比例尺繪到圖上,則不考慮其實際大小,採用規定符號表示。這種符號稱為非比例符號。
⑶比例符號。對於一些帶狀延伸地物,如小路、通訊線、管道、垣柵等,長度可按比例縮繪,寬度無法按比例表示的符號稱為半比例符號。
2. 地貌符號
地形圖上表示地貌(地面高低起伏)的主要方法是等高線法,所以等高線是常見的地貌符號。
3. 注記符號
有些地物除了用相應的符號表示外,對於地物的性質、名稱、種類等在圖上還需要用文字和數字加以注記和說明,如地名、路名、單位名、房屋結構和層數、河流的水流方向、等高線的高程等,這些文字和數字稱為注記符號。
A.1.3 等高線
1. 等高線的概念與繪制原理
等高線是地面高程相等的相鄰各點連成的閉合曲線。如圖A-2所示,設想有一座高出水面的小島,與某一靜止水面相交形成的水涯線為閉合曲線,曲線形狀由小島與水面相交的位置確定,曲線上各點的高程相等。例如,當水面高為70m時,曲線上任一點的高程均為70m;若水位繼續升高至80m、90m,則水涯線的高程分別為80m、90m。將不同高程的水涯線垂直投影到水平面H上,按一定比例尺縮繪在圖紙上,就可將小島用等高線表示在地形圖上。這些等高線的形狀和高程,客觀地反映了小島的空間形態。這便是等高線的繪制原理。
圖A-2 等高線的繪制原理
2. 等高距與等高線平距
地形圖上相鄰等高線間的高差稱為等高距,常用h表示。同一幅地形圖的等高距應相同,因此地形圖的等高距也稱為基本等高距。大比例尺地形圖常用的基本等高距為0.5m、1m、2m、5m等。等高距越小,表示的地貌越詳細;等高距越大,表示的地貌細部越粗略。但等高距太小會使圖上的等高線過於密集,從而影響圖面的清晰度。因此,在測繪地形圖時,應根據測圖比例尺、測區地面的坡度情況,按國家規范要求選擇合適的基本等高距,見表A-2。
表A-2 地形圖的基本等高距(m)
比例尺
地形類別
1:500
1:1000
1:2000
1:5000
平坦地
0.5
0.5
1
2
丘陵
0.5
1
2
5
山地
1
1
2
5
高山地
1
2
2
5
等高線平距指的是相鄰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常以d表示。因為同一張地形圖內等高距是相同的,所以等高線平距d的大小與地面坡度有關。相鄰等高線之間的地面坡度為
(A-2)
式中 h—基本等高距;
M—地形圖的比例尺分母。
在同一幅地形圖上,等高線平距愈大,表示地貌的坡度愈小;反之,坡度愈大,如圖A-3所示。
圖A-3 等高線平距與地面坡度的關系
3. 等高線的分類
等高線分為首曲線、計曲線和間曲線。如圖A-4所示。
⑴首曲線:按基本等高距測繪的等高線稱為首曲線,用0.15mm寬的細實線繪制。
⑵計曲線:從零米算起,每隔四條首曲線加粗的一條等高線稱為計曲線,用0.3mm寬的粗實線繪制。
⑶間曲線:對於坡度很小的局部區域,當用基本等高線不足以反映地貌特徵時,可按1/2基本等高距加繪一條等高線,該等高線稱為間曲線,用0.15mm寬的長虛線繪制,可不閉合。
圖A-4 等高線的分類
4. 典型地貌的等高線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態千變萬化,但它們都可由幾種典型地貌綜合而成。典型地貌主要有山地和窪地、山脊和山谷、鞍部、陡崖和懸崖等。見圖A-5所示。
圖A-5 綜合地貌及其等高線表示
⑴山頭和窪地
圖A-6(a)和(b)分別表示山頭和窪地的等高線,它們都一組閉合曲線,其區別在於:山頭的等高線由外圈向內圈高程逐漸增加,窪地的等高線由外圈向內圈高程逐漸減少,這就可以根據高程注記區分山頭和窪地。也可以用示坡線來指示斜坡向下的方向。
(a) 山頭 (b) 窪地
圖A-6 山頭與窪地的等高線 圖A-7 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線
⑵山脊和山谷
山坡的坡度與走向發生改變時,在轉折處就會出現山脊或山谷地貌(圖A-7)。山脊的等高線均向下坡方向凸出,兩側基本對稱。山脊線是山體延伸的最高棱線,也稱為分水線。山谷的等高線均為凸向高處,兩側也基本對稱。山谷線是谷底點的連線,也稱集水線。
⑶鞍部
兩個山頂之間的呈馬鞍形的低凹部分稱為鞍部。鞍部是山區道路選線的重要位置。鞍部左右兩側的等高線是近似對稱的兩組山脊線和兩組山谷線,如圖A-8所示。
⑷陡崖和懸崖
(a)陡崖 (b)陡崖 (c)懸崖
圖A-8 鞍部的等高線 圖A-9 陡崖與懸崖的表示
5. 等高線的特性
⑴同一等高線上各點的高程相等;
⑵等高線是閉合曲線,不能中斷(間曲線除外),如果不在同一幅圖內閉合,則必定在相鄰的其他圖幅內閉合;
⑶等高線只有在陡崖或懸崖處才會重合或相交;
⑷等高線經過山崖或山谷時改變方向,因此山脊線與山谷線應和改變方向處的等高線的切線垂直正交,見圖A-9(a);
⑸在同一幅地形圖內,基本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線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線平距小則表示地面坡度大;平距相等則坡度相同。也就是說,在同一幅圖中,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較大,而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較小;傾斜平面的等高線是一組間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線。
A.1.4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
受圖紙尺寸的限制,不可能把測區內的所有地形都繪制在一幅圖內,因此,需要分幅測繪地形圖。地形圖的分幅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按經緯線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稱為國際分幅法,由國際統一規定的經線為圖的東西邊界,緯線為圖的南北邊界,由於子午線向南北極收斂,因此,整個圖幅呈梯形。其劃分的方法和編號隨比例尺不同而不同。此種分幅一般用於中、小比例尺的地形圖分幅。另一種是按坐標格網劃分的矩形分幅法,一般用於城市和工程建設中的大比例尺地形圖分幅。這里只介紹大比例尺地形圖的矩形分幅與編號方法。
《圖式》規定: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圖一般採用50㎝×50㎝正方形分幅或50㎝×40㎝矩形分幅。地形圖編號一般採用圖廓西南角坐標公里數編號法,也可選用流水編號法或行列編號法等。
採用圖廓西南角坐標公里數編號法時,x坐標在前,y坐標在後,中間用「—」相連,1:500地形圖(西南角坐標)號取至0.01km(如10.40—21.75);1:1000、1:2000地形圖(西南角坐標)號取至0. 1km(如10. 0—21.0)。
帶狀測區或小面積測區,可按測區統一順序進行編號,一般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用數字1、2、3、4…編號,這種方法稱為流水編號法,如圖A-10(a)的「荷塘-7」,其中「荷塘」為測區地名。
(a)流水編號法 (b)行列編號法
圖A-10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
行列編號法一般以代號(如A,B,C、D…)為橫行,由上到下排列,以數字1、2、3、4…為代號的縱列,從左到右來編號,先行後列,如圖A-10(b)中的C-4。
當地形圖採用國家統一坐標系時,圖廓間的公里數應根據需要,在Y坐標編號上加500km,再加註帶號,如X:4327.8, Y:19235.0, 此處的帶號為6°帶第19帶,y=Y-500=-265.0公里。
❷ 如何解決地圖要求內容全面又要清晰易懂
多用三維立體地圖或者更形象的地圖,很多內容就不需要文字來體現,就可以節約空間來表達其它內容。舉個例子。
本圖,可以由二維平面地圖和地形圖,兩個圖合並起來才能表達出下圖一個的內容。本圖是三維地圖,既有交通地圖又有地形圖,所以表達的內容更多,而且更簡單!!
❸ 問題地圖整治主要針對那些內容
本次行動的檢查內容將主要針對三大類「問題地圖」:一是存在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等嚴重問題的地圖:台灣省在地圖上的表示違背「一個中國」原則;錯繪、漏繪我國台灣島、海南島、釣魚島、赤尾嶼、南海諸島等重要島嶼;錯繪國界線將我國領土表示到國外;南海斷續線的表示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錯將我國重要島嶼按其他國家主張名稱進行標注等。二是存在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等嚴重問題的地圖:在地圖上表示軍事禁區、軍事設施、國家安全要害部門、未經公開的港口和機場等不能對外公開的涉密內容;公開登載、非法交易涉密地圖。三是其他不符合地圖管理有關規定的地圖和行為:地名在地圖上的表示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其他國家和地區表示不符合我國政治外交主張和有關規定;無資質從事地圖編制或互聯網地圖服務;未依法履行地圖審核程序公開登載;弄虛作假、偽造申請材料騙取地圖審核批准文件,或者偽造、冒用地圖審核批准文件和審圖號;未在地圖適當位置顯著標注審圖號。主要檢查地圖的種類包括互聯網網站登載的動態和靜態地圖、微博、微信公眾號中登載的地圖、政府網站登載的地圖、新聞媒體使用的地圖、展覽(展會)、博物館等展示的地圖、公開出版和銷售的地圖(包括在電子商務平台、書店、圖書音像市場等中銷售的地圖)、進出口地圖(含對外加工地圖)、其他地圖(地球儀、工藝性地圖產品等)。
全覆蓋排查整治「問題地圖」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組長、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局長庫熱西在電視電話會上就此次專項行動提出幾點要求:要大力推進《測繪法》實施,依法整治「問題地圖」;要堅持守土有責,堅決履行好地圖管理職能;要全面深入發動,堅決打贏整治「問題地圖」攻堅戰;要加強組織領導,扎實有效推進專項行動深入開展。
❹ 測區驗收
(一)驗收程序
(1)野外驗收。實地核查單位完成測區野外實測任務後,應向委託任務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申請進行野外驗收,並提供相應資料和成果。組織驗收單位聘請有關專家組成驗收委員會並召開會議。驗收委員會聽取野外實測工作匯報,查閱控制測量和礦區測量相關原始資料,對野外實測工作進行抽查。野外實測工作抽查數量,應不低於5%的礦業權。驗收委員會經質疑討論形成野外驗收意見,組織驗收部門簽署意見。野外驗收不少於1天時間。
(2)成果驗收。實地核查單位完成測區實地核查成果後,應向委託任務的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申請進行實地核查成果驗收。組織驗收單位組織驗收委員會,驗收委員會聽取核查承擔單位的工作和成果匯報,查閱有關實地核查原始資料和成果資料,宣讀野外驗收意見和數據驗收意見,驗收委員會經質疑討論形成測區成果驗收意見,組織驗收單位簽署意見。測區成果驗收會議前專家應提前1周閱讀測區實地核查工作報告和相關圖件,單個測區成果驗收會議集中的時間不少於1天。
成果驗收與野外驗收合並進行的,必須進行野外實地抽查,具體要求同野外驗收。
(二)野外驗收內容
1.需要提交的資料
(1)測區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方案。
(2)測區探礦權、采礦權實地核查記錄表。
(3)測區基礎控制測量的原始記錄、加密控制點網圖、平差計算資料及成果表。
(4)測區基礎控制點點之記和礦區的控制點點之記。
(5)測區勘查工程或開拓工程實測原始記錄。
(6)測區野外實測工作有關說明。
2.野外抽查內容
驗收委員會確定野外抽查方案,可聘請第三方開展野外抽查。抽查使用的儀器設備須經過質量鑒定,儀器設備可由核查承擔單位提供。
野外抽查主要內容包括:
(1)引入控制點的數量、選點與埋石是否符合要求。
(2)控制點的坐標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3)礦區相鄰控制點間的邊長和高程誤差。
(4)勘查工程或開拓工程測量是否符合要求。
(5)主要地面標識物測量是否有遺漏,位置是否正確。
3.野外抽查記錄
在野外抽查過程中,要詳細記錄實測過程與理論數據、檢測數據及精度。
(三)成果驗收內容與方法
1.需要提交的資料
各實地核查承擔單位除提交野外驗收需要的資料外,還應提交以下資料。
(1)測區計算1954年北京坐標系和1980西安坐標系轉換參數公共點的兩套坐標。
(2)測區控制點網圖。
(3)測區礦業權實地核查利用已有成果的,需提交原始圖件和轉換後的數據文件。
(4)測區探礦權、采礦權實地核查對照表。
(5)測區單個探礦權勘查工程實際材料圖。
(6)測區單個采礦權開拓採掘工程平面圖。
(7)測區單個探礦權、采礦權基本情況說明。
(8)測區入庫數據,包括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
(9)測區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報告。
2.數據檢查驗收
對每個礦業權的屬性數據和空間數據進行100%檢查,核對紙質和電子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確性。法定拐點坐標在對照表、核查資料庫(CKQTKQ.mdb)中拐點坐標字元串、成果圖件的礦業權拐點坐標三者必須完全一致。數據檢查驗收應在成果驗收會議舉行之前完成。
(1)屬性數據檢查。數據值正確,必填屬性數據項不能為空值;資料庫格式類型是否符合要求,數據欄位屬性是否明確;檢查各數據的准確性和邏輯性一致性。
(2)空間數據檢查。圖內各要素的採集無錯漏現象;各要素的採集與矢量化底圖相吻合,線劃(點位)整體或部分偏移的距離不超過圖上0.2毫米;數據具有嚴格的拓撲結構,不存在拓撲錯誤;所有數據層的層名以及點、線(弧段)、面的屬性結構是否符合要求。
3.成果審查
(1)成果完整性檢查。檢查提交的實地核查成果及資料是否齊全、完整。
(2)技術方法檢查。檢查以下內容驗證礦業權實地核查關鍵技術方法的正確性:核查的項目是否有缺項;是否進行了野外實測;檢查坐標系、高程系、地圖投影、分帶是否符合要求。
(3)測量成果檢查。控制測量是否滿足要求;測量方法是否得當;檢查測量精度是否滿足要求;檢查使用設備是否適當。
(4)實地核查對照表檢查。重點檢查全部礦業權礦界拐點坐標轉換是否正確;登記坐標和1980西安坐標系是否正確,帶號是否完整;新舊拐點坐標要進行100%復查。
(5)成果圖件檢查。數學精度是否符合要求(包括數學基礎、平面位置精度);圖式使用是否正確,各種注記、編碼有無遺漏,圖面整飾是否清晰完善;圖內要素是否齊全;礦業權拐點、勘查、採掘工程測量點點位精度是否符合要求;顏色、圖案、線型是否符合要求;實測檢查點是否表示;對轉繪的內容要和原始圖件對比。采礦權井下任意位置轉換後的精度移位實地誤差不大於2厘米。
(6)報告成果檢查。文字報告成果內容是否齊全,表達是否清晰、流暢,條理性強,前後表述是否一致;技術報告中調查各環節技術方法是否表述清楚,資料庫建設的內容是否符合建庫規范有關要求;各種數據表格是否規范,是否與報告中引述一致;問題分析是否有理有據。
(四)形成驗收意見書
驗收意見書主要內容包括:檢查時間和地點、檢查內容、發現的問題、整改建議(需具體說明)和結論等。詳見附錄Z。
重要成果有缺陷的為不合格成果,須補齊後再進行檢查。
技術方法檢查中發現技術路線有嚴重缺陷的為不合格成果。
內業檢查中圖件質量應滿足要求,礦業權實地核查資料庫符合建庫規范的要求。當內業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小於檢查總量5%時,為合格成果。
外業抽查中測量點應准確無誤,勘查工程或採掘工程的測量精度滿足要求,抽查的測量點正確率達95%以上的視為合格成果。
若發現礦界坐標有轉換錯誤,退回核查承擔單位,要求100%檢查和改正。
(五)問題整改與成果提交
核查承擔單位應按照驗收委員會意見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提交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查簽署意見。審查通過後,方可視為核查承擔單位提交的最終核查成果。
❺ 注冊測繪師繼續教育2019年必修考試題(管理類)
注冊測繪師繼續教育2019年必修考試題
一、單選題(共17題)
1、測繪單位與用戶發生成果質量爭議時,應該報()進行處理。
A. 項目所在地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
B. 測繪單位資質注冊所在地測繪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門
C. 報測繪單位上級主管部門進行處理
D. 報用戶的上級主管部門進行處理
2、互聯網地圖服務單位向公眾提供、地理信息上傳標注和地圖資料庫開發等服務的,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的測繪資質證書()。
A. 地圖數據
B. 專題數據
C. 空間位置定位
D. 地理位置定位
3、下列有關互聯網地圖監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 互聯網地圖服務提供者應當使用經依法審核批準的地圖
B. 互聯網地圖服務提供者無義務對互聯網地圖新增內容的進行核校
C. 互聯網地圖服務提供者無需將新增興趣點向主管部門備案
D. 互聯網地圖服務提供者無需配備互聯網地圖服務提供者
4、存儲處理涉密測繪成果的計算機是否可以連接互聯網()。
A. 不可以
B. 未規定
C. 可以
D. 規定不祥
5、標准草案徵求意見階段期限是多長時間?()
A. 2個月
B. 2個月且不少於1個月
C. 1個月
D. 2個星期
6、下列有關法律規定的描述正確的是:()
A. 國家支持開發各類地理信息產品,推廣使用安全可信的地理信息技術和設備
B. 國家支持開發各類地理信息產品,強制使用安全可信的地理信息技術和設備
C. 國家支持開發各類地理信息產品,不提倡使用安全可信的地理信息技術和設備
D. 國家支持開發各類地理信息產品,推廣使用國外安全可信的地理信息技術和設備
7、影響測繪質量的不利因素包括( )。
A. 質量觀念淡薄
B. 質量質量管理鬆懈
C. 職業道德缺乏
D. 以上都是
8、移動存儲介質在涉密計算機和非涉密計算機間是否可以交叉使用()。
A. 可以
B. 未規定
C. 不可以
D.規定不祥
9、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有關的地圖工作()。
A. 省級
B. 地市級
C. 縣級
D. 鄉鎮級
10、採用國際標準的我國標準的編寫應依據哪些國家標准?( )。
A. 《標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採用國際標准》(GB/T 20000.2)
B. 《標准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1.1)
C. 《標准化工作指南第1部分:標准化和相關活動的通用術語》(GB/T 20000.1)和《標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採用國際標准》(GB/T 20000.2)
D. 《標准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GB/T 1.1)和《標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
採用國際標准》(GB/T 20000.2)
11、根據《注冊測繪師制度暫行規定》,對以不正當手段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測繪師資格證書》的,由發證機關收回。自收回該證書之日起,當事人()年內不得再次參加註冊測繪師資格考試。
A. 1
B. 2
C. 3
D. 4
12、根據《注冊測繪師執業管理辦法(試行)》,注冊測繪師繼續教育分為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在一個注冊有效期內,必修內容和選修內容均不得少於()學時。
A. 20
B. 30
C. 40
D. 60
13、根據《注冊測繪師執業管理辦法(試行)》,超過()周歲申請初始注冊、延續注冊及變更注冊,均須提供身體健康證明。
A. 65
B. 70
C. 70
D. 80
14、以下哪個標準是強制性國家標准?()
A. 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要求
B. 導航電子地圖框架數據交換格式
C.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測繪基本技術規定
D.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基本規定
15、2017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關於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了非法獲取、出售或者提供多少條以上的行蹤軌跡信息就可以追究刑事責任?()
A. 一條
B. 三十條
C. 五十條
D. 一百條
16、我國現行《標准化法》規定的標准層級有幾級?()
A. 4級
B. 5級
C. 3級
D. 2級
17、法律法規規定地圖出版物可以刊載下列哪項地理信息?()
A. 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地理信息
B. 經過市級以上主管部門審核可以公開的地理信息
C. 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的地理信息
D. 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地理信息
二、多選題(共3題)
1、根據《注冊測繪師制度暫行規定》,延續注冊需要提交的材料有()
A.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測繪師延續注冊申請表》
B. 《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測繪師資格證書》
C. 與聘用單位簽訂的勞動或者聘用合同
D. 達到注冊期內繼續教育要求的證明材料
E. 身份證明
2、測繪項目質量控制措施有()。
A. 測繪單位作業部門的過程檢查
B. 測繪單位質量管理部門的最終檢查
C. 項目發包單位的成果驗收
D. 基礎測繪項目、測繪地理信息專項和重大建設工程測繪地理信息項目的成果通過測繪質檢機構實施的質量檢驗
3、根據《測繪單位質量管理體系通用要求》(CH/T1042-2018),測繪單位的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內容應該包括()。
A. 管理體系要求
B. 資源保證要求
C. 項目管理要求
D. 運行改進要求
❻ 路面工程基層檢驗的內容有哪些
基層的寬度、路拱與標高、表面平整度、厚度和壓實度等,均須檢查其是否符合規范要求。
如有不符之處,應予整修。在工程實踐中,要求基層完成後,應加強養護,控制行車,使其不出現車槽。
如有損壞應在澆築混凝土板前採用相同材料修補壓實,嚴禁用鬆散粒料填補。對半剛性基層。要注意把握整修時間,過遲難以整修且很費工。
注意事項:
1、路面工程包含路面基層(底基層)施工技術,瀝青路面施工技術,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路面防、排水施工技術,特殊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路面試驗檢測技術等。
2、路面工程施工時必須抓住有利時機突擊、線長、拆遷都可能會影響施工進度、工作面廣、受自然條件影響因素大、施工管理難度大、對環境破壞較大,特別受雨水影響大。
❼ gb/t24356-2009《測繪成果質量檢查與驗收》規定檢查報告應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檢驗工作概況
受檢成果概況
檢驗依據
抽樣情況
檢驗內容及方法
主要質量問題及處理
質量統計及質量綜述
附件
❽ 檢查內容與方法
(1)成果完整性檢查:根據要求,檢查提交的實地核查成果及資料是否齊全、完整、檢查成果資料是否進行整理、歸檔,裝訂是否規范,易於檢索。
(2)技術方法檢查:核查的項目是否有缺項;是否進行了野外實測;檢查坐標系、高程系、地圖投影、分帶是否符合要求。
(3)測量成果檢查:控制測量是否滿足要求;測量精度是否滿足要求;使用設備是否適當。以上內容主要檢查測量手簿。若有必要,抽取適當測點進行野外實測。
(4)成果圖件檢查:數學精度符合要求(包括數學基礎、平面位置精度);圖式使用正確,各種注記、編碼有無遺漏,圖面整飾清晰完善;圖內要素是否齊全;礦業權拐點、勘查、採掘工程測量點點位精度是否符合要求;顏色、圖案、線型是否符合要求;對轉繪的內容要和原始圖件對比。
(5)入庫數據檢查:屬性數據檢查:數據值正確,必填屬性數據項不能為空值;資料庫格式類型是否符合附錄N要求,數據欄位屬性是否明確;檢查各數據的准確性和邏輯性一致性。
空間數據檢查:圖內各要素的採集無錯漏現象;各要素的採集與矢量化底圖相吻合,線劃(點位)整體或部分偏移的距離不超過圖上0.2mm;數據具有嚴格的拓撲結構,不存在拓撲錯誤;所有數據層的層名以及點、線(弧段)、面的屬性結構與附錄O、附錄P是否一致。
(6)報告成果檢查:文字報告成果內容是否齊全,表達是否清晰、流暢,條理性強,前後表述是否一致;技術報告中調查各環節技術方法是否表述清楚,資料庫建設的內容是否符合建庫規范有關要求;各種數據表格是否規范,是否與報告中引述一致;問題分析是否有理有據。
❾ 地形圖成果資料包括哪些
地形圖成果資料包括地形圖白圖、膜圖、藍圖、GPS點記圖、技術總結報告、GPS平差報告、導線平差報告以及光碟等。
❿ 地圖注記的布置有哪些基本要求有哪幾種常用的布置方式舉例說明。
垂直排列,水平排列,雁行排列,屈曲排列。對於點狀地物的名稱注記一般採用水平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