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世界文明有益成果

發布時間:2021-12-25 12:53:21

A. 世界主要文明各自創造了哪些輝煌推動人類的進步

關於世界文明發展的主要歷程,我建議你去讀美國學者斯塔夫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著本書能給你世界上最滿意的答案!!
所謂世界文明的發展規律與世界文明的發展動力,與其說是樓上那位朋友說的那樣一大堆,我想他還是沒有說出真正的發展規律與動力,他所說的只是表面的,顯而易見的,並沒有透過歷史的現象去觀察歷史的本質,違背了哲學認識論的基本原則.
首先世界文明的發展規律與發展動力這兩者是不能單獨的分開討論的,正是動力推動規律的實現!
而文明的發展推動力就是人類生產力的發展,生產力這個詞是始終貫穿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的,人類文明發展就是受到生產力的影響,人類從奴隸社會文明到封建社會文明,從封建文明到資產文明,根本原因都是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這一點是歷史界所公認的.而並非象上一位朋友那樣亂掰的.
而世界文明的發展規律也十分的清楚,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新文明不斷取代落後的,不適應生產力的舊文明,在一個不斷更替的過程中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生產力的發展.如同中國的奴隸制文明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中逐漸被封建文明所取代一樣.世界文明的發展規律就是世界文明在不斷的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還有先進社會主義生產力也將取代資本主義生產力,社會主義文明也將取代資本主義文明,這是發展的潮流,即使要花上百年的時間!
或許是上面的朋友學術太淵博,忘記了歷史學的根本,忘記了歷史學中最重要的生產力.
我是個歷史學的愛好者與研究者,願意與我交流的請加QQ258151386

B. (多選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回答了我們要______的重大問題。 ( )

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涉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是對我們要建設什麼樣的國家、建設什麼樣的社會、培育什麼樣的公民等重大問題的深刻解答。

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尊重群眾主體地位,關注人們利益訴求和價值願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抓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在全社會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著力鑄牢人們的精神支柱;

堅持聯系實際,區分層次和對象,加強分類指導,找准與人們思想的共鳴點、與群眾利益的交匯點,做到貼近性、對象化、接地氣;堅持改進創新,善於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搭建群眾便於參與的平台,開辟群眾樂於參與的渠道,積極推進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和基層工作創新,增強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C. 如何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吸收了世界文明成果學習輔導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在全球化發展的浪潮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放在國際視野中加以定位,這樣才能更清楚認識到核心價值觀與世界文明的辯證關系。在核心價值觀24字元素中,既有我國五千年一脈相承的傳統文化因子,如富強、愛國、敬業、誠信、文明、和諧、友善等,也包含了近代以來世界各國共創共享的文明成果,如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民族的,往往也是世界的。從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伯來文明和古希臘文明中,我們不難剖析出公正、誠信、友善等普遍歷史意義的基本價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對全人類文明共享的價值元素的繼承和提升。

D. 那些國家對世界文明做出貢獻

假設我們特別將「世界文明」鎖定在政治、法律和經濟體制的話,那英國確實是有做出貢獻的。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立法議會的模式也起源於英國;將立法、司法、行政三權獨立的國家政治體制也在英國成型;通過全民普選成立政府的模式雛形,也是在英國萌芽的。在法律方面,英國是第一個出台普通法的國家;以法官審判,控辯雙方各自通過律師提出控狀、答辯書和證據當庭辯論的案件審理模式,起源於英國;案件敗訴方可在限定時效內提出上訴進入二審的程序,起源於英國。經濟方面,英國是世界第一個實施公司法的國家,擬定了股東在公司的權責;也是世界第一個立法允許公司發行股票公募資本金的國家,形成了證券交易所的模式。當然,英國在這三方面打破原有格局建立全新體制,自有其歷史背景,像公司的設立與公募資本金,原來就是為了殖民地利益,但在此不作探討。然而,不得不提的是,恰恰就是日不落帝國殖民地眾多,其所形成的體制也最終紛紛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對現代世界各國在這三反面的政治體制是影響深遠的。另一點更為重要的是,工業大革命的發祥地就是英國,其造就了今日的科技進步。所以說,英國是確確實實對世界有著莫大貢獻的。

E. 世界上還有哪些燦爛的古代文明成就

1.中國古代的科技發展:主要包括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及外傳,中國古代的天文歷法、建築、醫學、數學成就及著名的科技著作等。 商文化、秦漢文化、隋唐文化和宋元文化是中國古代科技文化對世界做出巨大貢獻的幾個典型。商有獨特風格的青銅製造藝術及先進的歷法。秦漢時期的突出表現是中國文明開始源源不斷走向西方、走向世界,包括絲綢、冶煉鑄造、水利技術等都遠播到中亞、羅馬和歐洲地區。隋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輝煌,幾乎在所有領域都有突出成就。由於唐朝時期中外交流空前繁盛,被世界學者公認的「中華文化圈」既影響了亞洲文明的發展,也促進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宋元文化是在隋唐文化的基礎上發展的,印刷術、指南針及火葯技術的對外傳播,這對其後整個世界面貌的改變起了巨大的作用。明清時期中國科技文化落後於西方。 認識:中國古代的科技在16世紀以前(明代以前)一直領先於世界,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國古代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確立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這為科技的進步創造了條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建立與發展為科技發展連續性與多樣性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我國古代科技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通過各民族集體的智慧得到了不斷地進步;政府出於鞏固統治的需要對科技的重視與支持也使中國古代科技能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中國古代教育的發展,為科技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發展也使中國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國家地區人民的智慧,得以進一步發展;我國古代人民在與自然界長期斗爭中積累的豐富的知識經驗,成為了古代科技發展的源泉;而中國古代一些著名科學家們的個人努力與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主觀因素。這些既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農業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也同時為世界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特點:科技內容上應用性強,對事物發展規律的探索不夠;研究方法上主要採用傳統的典籍整理與經驗總結,缺少實驗;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務於封建農業經濟的發展需要,缺乏將科技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並成為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動力的意識。 中國古代科技從16世紀以後不可逆轉地走向衰落的原因: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限制了生產力的發展,使科技的發展缺乏足夠的動力;封建統治者推行的「重農抑商」政策與後期的「閉關鎖國」政策,進一步限制了中國古代科技的發展;中國古代以儒學為主的教育內容與越來越殘酷的文化專制統治使中國古代科技缺乏足夠的重視和足夠的人才。歸根結底是由於中國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導致了中國古代科技在16世紀以後走向衰落。 2.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成就:古代文學成就包括詩詞、散文、賦、小說、戲曲等形式多樣,作品繁富;古代藝術主要包括書法藝術、繪畫藝術、音樂舞蹈藝術和雕塑藝術等的發展。認識:我國古代燦爛的文學藝術成就凝結了中國古代各族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學家與藝術家在前人成就基礎上不斷創新的結果,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經濟與政治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它不僅豐富了我國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創造了輝煌的中華文明,為中國近現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世界文化的發展與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尤其是對東亞地區文明發展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

F.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什麼對推動世界文明進步有社呢們作用

指南針,火葯,印刷術,造紙。
指南針(司南)的發明推動了航海業的大發展,使人類認識了世界,認識了地球。促進了各國之間的交往。
火葯的發明,炸葯使人類能開山架橋修路,征服自然界,極大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火葯在軍事的應用,戰爭使世界格局一次又一次發生重大變化。
印刷技術的發明,是人類有了書寫的工具。能記錄一切,促進了人類文化、科學、藝術的巨大進步。
造紙的發明,是人類有了紙,紙是人類離不開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書寫資料。

G. 政治這個知識點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
3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從必修三上抄下來的,絕對正確哦!第一點應該可以和第二點合並來著....希望可以幫到你呀!

H. 火葯對世界文明進步的作用

火葯武器的發明使人類從冷兵器進入熱兵器的時代,加速了戰爭的進程以及對舊社會體制的消亡,對人類的文明進步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翻開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史,最值得中國人引以為榮的,莫過於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和火葯四大發明了,它們在歷史上不但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而且對世界的文明進步也做出了難以估量的貢獻。

(8)世界文明有益成果擴展閱讀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和印刷術。

這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艾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I. 地球儀對世界文明有什麼貢獻

地球儀是地理科學研究者常用的儀器,是地理教師常用的教具,也是一般群眾用來解決一·些有關地理學的問題的工具。它有以下幾種作用:(一)正確地表示地球上各個大陸、海洋、島嶼和國家的位置、方向和面積;(二)明確地球的形體以及地軸、兩極、極圈、回歸線、赤道、經度和緯度的概念;(三)說明地球的公轉和自轉,晝夜和四季,地方時和標准時的形成原因;(四)計算地球儀上已註明的任何一個地點的地理坐標,一定地區的面積,或任何兩地之間的距離;(五)測定位於一定緯度的任何一個地方的晝夜時數以及日出和日沒的時刻;(六)計算位於兩極圈內任何一個緯度地方的極畫和極夜的日數及起迄日期;(七)計算溫帶高緯地區任何一個地方的發生白夜的日數和起迄日期;(八)測定二十四節氣的日期;(九)計算位於各個經度的地方的地方時和標准時,說明國際換日線的形成原因;(十)測定全年中任何一個日期的太陽赤緯度數的近似值;(十一)作其他的地理教學上的演示

J. 應該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哪些有益成果

為什麼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需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黨的十六大提出,在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中,應當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無疑,這是正確總結社會主義政治發展實踐的經驗和教訓得出的科學結論,更是對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客觀規律的揭示。 政治文明是人類政治發展的積極成果與政治生活進步狀態的總稱。在人類政治文明的大系統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上,不同的文明類型之間具有互相影響和相互促進的特性。而且,任何一種類型的政治文明,其發展的速度和成果的多少,往往和它自身與其他政治文明類型是否存在積極的借鑒和互動關系相關,同它是否具有包容性相關。通常,積極主動地學習他人的政治發展經驗和成果,對他人的優點更具有包容性,就更能夠獲得發展的動力,形成豐富的內涵,從而也更能創造出豐厚的成果來。反之,對別的文明模式採取虛無主義的態度,排斥他人的好經驗,易使政治發展道路趨於狹窄,從而使自身難以獲得堅實的發展基礎。 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體系,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基礎具有廣泛性和開放性,從而也必然地決定了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而非封閉的體系。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建設應採取開放的態度,善於汲取和學習人類的文明成果,而不應閉門造車,更不應畫地為牢。封閉的思維以及拒絕借鑒他人有益成果的做法,同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本質是矛盾的,只會給人民大眾帶來損失和危害,製造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和人類政治文明大道之間的距離,使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發展由於排斥他人的優點而失去世界眼光,喪失生機和持續發展的動力。 在過去近百年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歷史上,大量的經驗和教訓說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要取得發展,特別是獲得對於資本主義的比較優勢,在封閉和孤立的狀態中是根本無法實現的。自我封閉只會造成社會主義制度生機的逐步喪失,甚至最終葬送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過去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建設的教訓,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對於人類政治文明成果的重視度極其不夠,甚至盲目劃線,把人類政治文明的成果同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簡單地混為一談。結果,由於不能有效地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成果,也必然使得自身政治發展備受挫折。在這方面,無論是我國還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政治建設的教訓都證明了這一點。因此,與盲目照搬別國政治模式的思維方式一樣,盲目排斥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也是十分有害的。 怎樣認識和把握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不到一個實體性的所謂人類政治文明,更不存在一個既成的人類政治文明寶庫供人求教取經。人們所看到的都是具體國家和民族的政治實踐,都是個性化的政治模式,不少政治文明成果都有鮮明的特定國家和民族的烙印。但人們也發現在各類政治文明之間,確實存在著相通或相似的內容,不同國家政治生活的很多方面受同樣規律的支配和影響。這說明政治文明存在著二重性的特點。一方面,政治文明是具體的,各類國家的政治成果都打上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印記,體現出突出的個性化特徵。另一方面,在各類經驗和成果中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共性的內容,隱含著共同的規律,成為不同國家、不同政治文明類型能夠共享、得以相通的橋梁。 人類政治文明的這種個性和共性並存的二重性特徵,就構成了一個國家得以對他國經驗進行借鑒的前提和基礎。這個基本的認識論和方法論,要求我們不能以形而上學和片面的觀點來認識人類的政治文明現象。如果忽視政治文明中共性的內容,不承認不同的文明類型之間存在共享的規律,誇大個體的特殊性,自身的個性就會成為壁壘,從而導致一個國家固步自封。同理,過分誇大政治文明中的共性,忽視甚至丟棄自身的個性,不加分析地照搬他人的政治經驗,容易導致一國政治建設的失敗。因此,正確認識和處理好這個關系,對於一個國家政治文明的發展來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根據辯證法的觀點,客觀規律的一般性寓於特殊性之中,共性是通過個性來體現的。這就告訴我們,要找到屬於人類政治文明同時又對中國的政治發展有益的成果,首先就必須對世界各類政治制度、政治傳統和政治思想進行研究,從中發現和認識共性的內涵,從而尋獲對中國的政治發展有益的內容。這就決定了,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必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判斷、比較和選擇的過程。只能在對具體的政治制度進行分析的前提下進行鑒別和判斷,從而發現具有一般性的內涵,進而把握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一般規律性。如果對此認識不清,特別是不了解政治文明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區別,將人類政治文明的共性和個性相混淆,對各種具體政治模式不能相互區別,未能劃分共性和個性的差異,在實踐中照抄照搬別的國家政治模式,就會把學習和借鑒變為簡單的復制活動。顯然,這不是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的正確道路。 應當借鑒西方政治文明中的哪些成果? 在討論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問題上,如何對待西方的政治文明成果和政治文化成就,這是我們不能忽視更不能迴避的問題。毋庸置疑,西方的政治文明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不能簡單地否認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經驗中,同樣具有屬於人類政治文明成果的內容,如果否認這一點則無異於切斷甚至扭曲歷史。顯然,這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我們知道,各種類型的政治模式都是人類政治文明的一般性和具有本國特色的特殊性的結合體。西方政治文明也不例外。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近代資產階級革命是具有進步性的政治運動,反映新的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很多政治主張具有歷史的進步性,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重要階段。這就決定了西方政治傳統中具有政治文明一般性的內涵。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採取了大量的剝奪和鎮壓工人階級的政治法律措施。但隨著工人階級隊伍的成長和壯大,特別是工人階級的政黨和組織登上歷史舞台之後,西方國家大量的政治發展的內容,如民主參與、平等選舉等,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人階級斗爭的積極成果,而非資產階級的恩賜。正是由於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力量的作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才發生大量民主性的變革。西方國家政治生活增加的內涵,有很多屬於人類政治文明的成果。其所反映的不少政治規律實際上屬於人類政治文明共有的內容,這些規律不僅適用於西方國家,也同樣適用於其他國家。所以我們應科學地分析和鑒別西方政治成果中屬於人類政治文明共有的內容。這對我們認識和判斷西方政治文明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從具有歷史進步作用的角度,我們對於西方政治文明中需要重點研究並有所選擇和借鑒的成果主要包括: 1.人民主權的思想和制度。近代資產階級革命高舉人民主權的大旗,沖垮了主權在君的封建制度,推動了人類社會深刻的民主化變革。以此為基礎,西方絕大多數國家建立了現代共和制政體。共和制政體突出人民授權,實行人民選舉和人民監督,國家政權的運行基於民主程序。有的國家的重大憲法問題由全民公決。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人民主權的學說,提出人民是社會主義國家權力的主體,國家基本的政治制度實行共和制。毫無疑問,社會主義的國家制度是新型的人民主權的制度模式。怎樣不斷地鞏固和完善人民主權的基礎,是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建設的重大任務。在這方面,源起於資產階級大革命的人民主權的學說不僅應當予以研究,而且還應對其實現方式予以比較和借鑒,探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民主權的有效實現方式,從而使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主權的基礎不斷發展和鞏固。 2.代議制理論及其制度實踐。代議制是指作為國家主體的人民選出代表議決國家大事的制度。這種制度最早是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的產物,也是共和制國家的必然選擇。我國是共和政體,實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屬於代議制類型,是代議制在中國的具體實現形式。為了進一步完善中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切實發揮人大制度的優越性,深入研究現代代議制理論,探討人民當家作主的有效形式,是人大制度發展的必然需要。現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還有待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在人民代表大會的組成,職權的行使、議事和決策規則、監督活動的有效性等方面,均需要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進行不斷的改革。在這方面,認真的研究、比較和借鑒現代國家代議制的具體經驗和方法,有利於促進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眾所周知,西方國家以及世界其他國家在代議機構的產生、職權職能、工作方式、議事程序、決策規則、問政手段、對政府的監督制約以及在維護國家法制方面的作用等,已經取得了不少經驗和成果。其中有些內容反映代議制的共有規律,適用於多數實行代議政治的國家。對這些內容都應根據我國的實際進行有針對性的研究,從而借鑒其中對發展我國的人大制度有益的內容。 3.權力控制的理論與實踐。西歐北美的啟蒙思想家們在近代提出了系統的控權理論。針對封建專制權力的濫用對社會發展的禁錮和摧殘,權力控制論者明確提出,必須對國家權力予以重新構建,通過對權力職能的合理布局,實現對權力的有效監控,防止權力失控,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權利。資產階級革命勝利後多數西方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的體制。權力分立體製作為權力制約的具體實現形式,和西方國家的政治發展道路及國情是相適應的。由於中國和西方政治國情的差異,決定了我們不能全盤照搬三權分立的政治模式。但是,對於與其相關的一些重要理念和精神,我們就不能從形而上學的認識論出發,一概而論地予以排斥。要把一般的控權理論和具體的控權體制相區分。西方控權理論中的很多內容,實際上是權力合理運作規律的一般要求,是各國政治體制特別是權力體制運作應遵循的共有規則。我國的政治建設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如何強化權力制約監督。現行政治體制中尚有大量監督制約的課題需要解決。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更需要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的控權理論,因為沒有足夠的權力制約監督內涵的政治體系,難以稱為政治文明模式。為此,黨的十六大在權力制約和監督的問題上,明確提出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體制。對此我們要進行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其中必然包括對國外經驗的比較和借鑒。西方控權理論和實踐中的重要內容,如權力需要制約的理念,權力職能之間科學分工、相互監督的理念以及依法控制權力等,以及在實踐中形成的帶有共性特徵的權力制約監督的成果,均可以根據我國的國情和現實需要予以積極借鑒。 4.法治理論和實踐。在人類歷史上,將法治作為治國的基本方略和手段,是資產階級革命之後的事情。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項成果就是以法治代替人治。法治既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又是民主政治的強大支柱。它要求一切權力均應在法制的軌道上設置、行使和監控。通過憲法和法律的規范作用,以及公正司法的功能,保障政治民主和經濟社會的自由。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建設法治國家既要從中國的現實出發,又要研究和把握法治進程的一般規律,重視他國的經驗和教訓。研究和借鑒西方法治理論和實踐中的有益成果,對於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來說意義重大。西方國家在法治實踐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在市場監管、政府法制、司法公正、公共服務上,建立了完善的法律體系,對社會的發展起到極為重大的推動和保障作用。這些內容均值得我們予以系統研究和有針對性的學習。 5.人權理論和實踐。最早產生於西方社會的人權理論及其制度,在西方政治發展及社會發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人權理念是民主法治的重要基石之一。在這方面,西方國家以及國際社會已經建立了內涵豐富的理論體系和實踐體系。我國是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中國共產黨為了爭取中國人民的基本人權曾進行艱苦而卓絕的斗爭,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推進了中國人權事業的巨大發展。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中,人權事業的建設是其重要內容和支柱,而且,中國在維護和推動國際人權事業上也承擔著重大責任。為此,我們必須總結自身人權事業發展的經驗,同時積極地研究和借鑒近代以來的人權理論和實踐。例如法治和人權的關系、保護人權與權力制約、經濟發展與人權保護、特定群體如困難群體的人權保護以及國際人權事業的交流合作等,都需要進一步進行研究,以發展我國的人權理論和實踐,從而推動中國及世界人權事業的發展。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政法教研部教授)

閱讀全文

與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
公司協議股權轉讓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