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三位生命科學饒毅、王曉東和施一公科研成就是怎樣的
申明:
三位大神都是我輩生物學子的榜樣,也為我國的生物領域推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㈡ 饒毅的主要論著
饒毅的科學論文發表於 《自然》、《科學》和《細胞》等雜志。 科學文化論文論文名稱期刊名稱作者期刊信息紀念世界著名神經生物學家馮德培《二十一世紀》饒毅1996年4月號,102-107《中國生理學雜志》-一個優秀的研究期刊《二十一世紀》饒毅1996年12月號,103果蠅研究對發育生物機制的啟示《二十一世紀》饒毅1996年6月號,98-99居里夫人:光榮背後的辛酸《二十一世紀》饒毅1996年8月號,106-109尋求新穎、幸福感與基因《二十一世紀》饒毅1998年2月號,70-74慕拉德:巔峰與谷底之間《二十一世紀》饒毅1999年6月號,72鄒岡:在艱難中作出傑出研究的科學家《華夏文摘》饒毅1999年3月19日神經科學:腦研究的綜合學科《二十一世紀》饒毅1999年4月號,101-108幾被遺忘的中國生命科學之父:林可勝《世紀中國》饒毅2001年第一期沙皇羅曼洛夫家族命運的分子生物學結論《南方周末》饒毅2001中國科學的發展和挑戰──
以生命科學論文在國際期刊上的發表為例 《二十一世紀》饒毅2002年2月號,83-93令人欽佩的、直率而客觀的中國科學家
(鄒承魯-郝柏林) 《南方周末》饒毅2002學習記憶的研究和華裔科學家的一些貢獻《南方周末》饒毅2002中國在重要科學領域缺席所反映的科技體制和文化問題
――2002年諾貝爾獎引起的思考 《南方周末》饒毅2003三位有趣的生物學家:200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南方周末》饒毅2003科學環境:一個誕生了DNA模型和12個諾貝爾獎的實驗室《南方周末》饒毅2003居里一家與法國科學院《南方周末》饒毅2003生命科學論文論文名稱作者期刊信息Social regulation of aggression mediated by pheromonal activation of Or65a olfactory receptor neurons in Drosophila Liu WW, Liang XH, Li YN,
Gong JX, Yang Z, Zhang YH,
Zhang JX andRao Y Nature Neurosci ,
2011 , 7:896-902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sexual preference revealed
by genetic studies of 5-HT in the brain of male mice Liu Y, Jiang Y, Si Y, Kim J-Y,
Chen Z-F, andRao Y Nature ,
2011 , 472:95-99 A subset of octopaminergic neurons are important
for Drosophila aggression Zhou C, Rao Y, andRao YiNature Neurosci ,
2008 , 11:1059-1061 Netrin signal transction and the guan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DOCK180 in attractive signaling Li X, Gao X, Liu G,
Xiong W, Wu J,Rao Y Nature Neurosci ,
2008 , 11:28-35 Bo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neuronal polarity require active mechanisms:
critical roles of GSK-3b and its upstream regulators Jiang H, Guo W, Liang XH,
andRao Y Cell ,
2005 , 120: 123-135 Netrin requires the focal adhesion kinase and
the Src family kinases to ince axon outgrowth and
to attract axons Liu G, Beggs H, Jürgensen C,
Park HT, Tang H, Gorski J,
Jones KR, Reichardt LF, Wu JY, andRao Y Nature Neurosci ,
2004 , 7: 1222-1232 Visualization of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regulated
N-WASP activity ring cytoskeletal reorganization in living cells Ward ME, Wu JY andRao YProc Natl Acad Sci USA ,
2004 , 101:970-974 Role of the chemokine SDF-1 as the meningeal
attractant for embryonic cerebellar neurons Zhu Y, Yu T, Zhang X-C,
Nagasawa T, Wu JY, andRao Y Nat Neurosci ,
2002 , 5: 719-720 Signal Transction in Neuronal Migration: Roles of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s and the Small GTPase
Cdc42 in the Slit-Robo Pathway Wong K, Ren X-R, Huang Y-Z,
Xie Y, Liu G, Saito H, Tang H,
Wen L, Brady-Kalnay SM, Mei L,
Wu JY, Xiong W-C, andRao Y Cell
,2001 , 107: 209-221 Slit, a molecule known to guide axon projection and
neuronal migration, inhibits leukocyte chemotaxis
inced by chemotactic factors Wu JY, Feng L, Park H-T, Havlioglu N, Wen L, Tang H, Bacon KB,
Jiang Z, Zhang X-C, andRao Y Nature ,
2001 , 410: 948-952 Vertebrate Slit, a secreted ligand for the transmembrane protein Roundabout, is a repellent for olfactory bulb axons Li HS, Chen JH, Wu W, Fagaly T,
Yuan WL, Zhou L, Dupuis S,
Jiang Z, Nash W, Gick C, Ornitz D,
Wu JY, and Rao Y Cell ,
1999 , 96: 807-818 Directional guidance of neuronal migration in the
olfactory system by the protein Slit Wu W, Wong K, Chen JH, Jiang ZH, Dupuis S, Wu JY, andRao Y Nature ,
1999 , 400: 331-336 A single morphogenetic field gives rise to two
retina primordia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rechordal mesoderm Li HS, Tierney C, Wen L,
Wu JY andRao Y Development ,
1997 , 124: 603-615 Similarity of the proct of the Drosophila neurogenic gene big brain to transmembrane channel proteins Rao Y., Jan L.Y., and Jan Y.N.Nature ,
1990 , 345: 163-167
㈢ 北大饒毅有什麼實際貢獻
研究神經分子行抄為學,在頂級襲雜志(Cell,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上發過很多好文章,按學術成就足以評上院士,是「無冕之王」,但因其個性獨立,揭露中國學術圈的問題,被老一輩學術圈人士反感,認為他「拿起碗吃飯,放下筷子罵娘」,認為他自己就是既得利益者,還說三道四。
那次來我們學校講座,發現饒毅真的很有人格魅力,很和藹,很幽默,做的研究很有意思,說得話也是有理有據,根本不像大家想像的咄咄逼人的那種。
因為他們研究的是性和暴力的神經分子基礎,也就是研究是什麼樣的分子機制導致了人類的性和暴力傾向,他調侃說自己的實驗室是果蠅的好萊塢,天天看果蠅表演性和暴力。
有興趣可以看一下下面的鏈接,施一公如何評價饒毅:
http://www.biodiscover.com/news/celebrity/106480.html
㈣ 饒毅 究竟什麼是科學 現代科學發端於17世紀
科學,分科而學的意思,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於發現發明創造實踐的學問,它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科學」經常指的是追求知識,不但對知識本身的一種方式,它也經常受限於研究這些分支尋求解釋物質世界的現象。在17世紀和18世紀的科學家越來越多地尋求在自然法則,如牛頓運動定律方面制定知識。而在19世紀的過程中,「科學」一詞變得越來越與科學方法本身相關聯,以研究自然世界有紀律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學、地質學和生物學。
㈤ 饒毅接受采訪時說:「中國科學界里……有兩個人可以得諾貝爾獎金,但在中國都不是院士」,這兩人是誰
屠呦呦和張亭棟
㈥ 為什麼裴鋼「院士」不重新用一次嚴謹的科學實驗,狠狠的回擊饒毅呢
為了保全饒毅的面子和尊嚴。而且因為開饒毅老師的個人光環,其實就是一名科研人員在網上發文舉報另一名科研人員造假,從頭到尾也沒有提供任何實驗數據,卻一再要求被舉報的同行重復實驗以自證清白。
如果這樣的操作行得通,所有發表過論文的科研人員都可以期待:在未來某一天會有某一個同行,說一句他/她重復不出來你的某個結果的話,便可以名正言順要求你重復實驗自證清白了。
主要成就:
裴鋼利用G蛋白偶聯受體變異驗證了受體激活平衡態的假說。發現阿片受體(G蛋白偶聯)C末端在激動劑作用下發生的磷酸化而導致阿片受體脫敏。揭示阿片受體信號脫敏和負反饋調節在阿片成癮性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09年2月,裴鋼先後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上海市自然科學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㈦ 饒毅舉報裴鋼論文造假,最終調查是怎麼樣的
根據一系列有關部門的調查,最終發現裴鋼的論文並沒有造假。雖然現在會有一些院士和學者,他們陷入了造假抄襲的風波裡面。但是對於這些事情,也希望大家能夠理智的對待。所以也希望一些人,不要以公謀私的去做一些造謠別人的事情。雖然抄襲造假這些事情讓大家覺得非常的討厭,但是也並不是所有的學者都會做出這種事情的。對於這些學者他們所做的一些不好的事情,我們確實是應該討厭他們,但是我們也絕對不能夠一概而論。畢竟有很多學者,他們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所以對於一些沒有做過這些事情的人,我們仍然要對他們表示尊重。因為他們有現在這個地位,也是因為他們當初非常努力的學習得來的。
也希望饒毅能夠向裴鋼道歉,畢竟這件事情他並沒有十足的證據就去舉報別人。對於別人來說,也是一種傷害。而且不知道他們兩個人是否有一些私人恩怨,但是無論怎樣也不能夠隨便的就去誣陷別人。如果說他做的一些事情確實是不對的,那麼完全是可以去向有關部門反映的。可是如果自己沒有充足的證據,只是自己懷疑,那麼最好也是不要去隨便的舉報的。否則的話,也會導致兩人關系變得非常的尷尬。
㈧ 饒毅教授建議「重復實驗」,用實驗數據說話,你支持嗎
非常羨慕搞科研的人,雖然科研之路不好走,但是科研工作人員的報酬是很高的,不少的家長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能夠成為一名科學家,為國家科教事業的發展貢獻出一份綿薄之力。
之所以說科研之路並不好走,這也主要是因為在這一條道路上充滿棘刺,可以說是困難重重,甚至還可能會存在一些不好的現象,比如學術作弊亦或是實驗數據造假。
如何防止學術作弊或造假?在學術界或者科研界,在監督不到位的地方,可能會存在一些作弊或者造假的不好現象,首先,這也就要求相關的部門要建立和完善更好的監督機制,落實好主體人的相關職責。
其次,那就是一些搞科研的人才要懂得約束好自身的行為,要擁有高尚的情操,做一個誠實善良的人。
科研人才要懂得遵守自己所處行業內的相關規定,不要去做一些違反規則或者制度的事情,更是不能夠為了獲得個人的利益而去剽竊他人的勞動成果或者是科學研究成果。
對此,你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發表觀點和看法。
㈨ 重復實驗耗時耗力,饒毅教授「失策」了網友給出什麼提議
饒毅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校長,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創始主任,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學家。
饒毅教授敢說真話,令人佩服,甚至有人把他比喻成「學術界的一股清流」。
寫在最後對於饒毅教授敢於站出來質疑權威的做法,贏得了不少人的認可,我們也希望在學術界和科研界能夠多點像饒毅教授這樣的人才,雖然有時候站出來質疑權威會掀起不小的波浪,但是這樣才能夠驗證真理,讓權威更具有威力,能夠讓人所信服。
對此,你們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發表觀點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