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長城站成果

長城站成果

發布時間:2021-12-25 09:11:51

『壹』 我國在南極取得了哪些成果

在1985年2月15日向全世界宣布:中國南極長城站勝利建成。 2月20日,中國長城站在喬治島隆重舉行落成典禮。

隨著中國極地科學考察事業的發展,相繼在中國科學院、地質礦產部、國家海洋局、國家氣象局和國家測繪局等系統建立了專門從事極地科學研究的部門和機構。

1989年10月,在上海浦東新區又建成了「中國極地研究所」,它既是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也是中國極地情報資料中心。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極地科學研究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983年5月9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批准中國參加《南極條約》議案,使中國正式成為該條約的締約國之一。1985年10月7日,中國又正式成為《南極條約》協商國成員,從此取得了中國對國際南極事務的合法權益。1986年6月23日,中國加入了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1988年6月2日,中國成為《南極礦產資源活動管理公約》簽字國之一。

中國以長城、中山兩站為基地,已成功地組織了15次南極科學基地考察活動。

到達南極洲的總人數已達2234人,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並在相關的研究領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由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主持實施的「中國南極考察科學研究」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從立項設計到實施的全過程,均瞄準了當今國際南極研究的前沿領域,開展了多學科和跨學科的集成研究。其中7個專題所涉及的研究對象,縱跨從大洋深處直至太陽表面的廣闊空間,涉及生物圈、地圈、冰雪圈、大氣圈以及空間的廣泛領域。其中不少課題圍繞著全球變化等重大關鍵科學問題,取得了重要進展。「九五」期間,中國赴南極考察研究的重點是南極地區在全球氣候變化中的作用,這期間,中國首次對南極內陸冰蓋進行了考察,已擁有了從中山站到東南極內陸1000公里的科學考察剖面,使中國成為國際橫穿南極計劃實施以來在東南極挺進緯度最高的國家;同時中國考察隊還抵達距離中山站1100多公里的DOM-A區域(南極冰蓋最高區域),從而成為國際橫穿南極計劃實施以來第一支闖進這一「禁區」的考察隊,也成為中國組織南極考察以來到達地球最南位置的第一支考察隊。參考資料:http://cyc7.cycnet.com:8091/cycmis/history/today/index.jsp?id=622&day=31&month=12

『貳』 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凱旋,此次科學考察的意義是什麼

中國第3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凱旋,網友們紛紛歡迎科學英雄們的回家。南極洲大陸有著非常獨特的地理特徵,畢竟這片大陸全是冰原覆蓋。而且因為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地質條件,這里也有著人們說不知道的一些科學秘密等著人們去揭開它神秘的面紗,這里的生物也有著特別豐富的獨特的特性,科學考察的意義巨大。

科學研究

國家利益

宏觀配置

一,科學考察的意義在於研究收集的科學信息

南極洲科學考察最主要的意義就是為了收集當地的地理信息,還有研究當地的生物變化和氣候變化,這些東西對於研究地球千萬年以來的變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生物多樣性的調查,對於研究世界生態環境和世界動植物的演變也很必要。實際情況就是已經有無數的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了成果,比如說一些史前的生物殘骸,還有古老病毒等等。

『叄』 新中國取得的成就

1、政治方面的成就:

港澳回歸,一雪百年恥辱;一帶一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亞洲投行,由中國主導,打破日本美國控制的亞洲開發銀行對亞洲基建方面的壟斷;杭州G20峰會,促進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

2、經濟方面的成就

中國GDP超10萬億美元,是世界上10萬億俱樂部成員,是日本GDP的2倍。高鐵2萬公里,佔世界6成。鋼鐵產量,世界16億噸,中國佔8億噸;中國高速公路12萬公里,佔世界的52%,力壓美國佔世界第一;有六個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橋。

3、科技方面的成就

中國天眼,世界最大的望遠鏡;北斗衛星,世界排名第二位;神舟飛船,載人航天;我國是世界第三個把飛行員送入太空的國家;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太空進行試驗;神威·太湖之光計算機,計算能力世界第一。

4、體育方面的成就

成功舉辦北京奧運;男足曾實現歷史性突破,闖入2002年韓/日世界盃賽;跳水從夢之隊時代到里約奧運會中國隊的金牌第一的超級夢之隊;中國橫掃世界乒壇;中國女排東山再起,兩奪世界冠軍,更奪得了里約奧運會金牌。

5、軍事方面的成就

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航母服役;四代重殲,世界第二個能造四代重型殲擊機的國家;雙體穿浪導彈艇,世界上第一種雙體穿浪軍用船隻;機動登陸平台艦,世界上只有美國和中國有的半潛式運輸艦;蛟龍600,世界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

(3)長城站成果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的意義

1、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統治,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了國家的主人。中國的歷史進入一個新紀元。

2、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開始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

3、佔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國,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肆』 我國的偉大成就(急)

經濟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推動世界經濟發展。
國際上:不知道
文化上:中國成功舉辦世博,促進世界各國文化交流。

是答政治題嗎??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標准答案,自己答的,你還是參考著來吧。

『伍』 中國的南極科考取得了哪些成果

建立四個科考站 長城站、中山站、昆侖站、泰山站!!!
中國南極長城站
開工時間 1984年12月31日
竣工時間 1985年2月20日
是中國在南極建立的第一個科學考察站。中國為對南極地區進行科學考察而在南極洲設立的常年性科學考察站。位於南極洲南設得蘭群島的喬治王島西部的菲爾德斯半島上,東臨麥克斯維爾灣中的小海灣——長城灣,灣闊水深,進出方便,背依終年積雪的山坡,水源充足。
中國南極中山站
簡稱中山站,建立於1989年2月26日,位於東南極大陸拉斯曼丘陵,谷歌衛星地圖(69°37'31S, 76°37'22E)中國南極中山站,是中國第二個南極考察站。經過20多年的擴建,建築面積達到5800平方米。
中山站位於南極大陸沿海,氣象要素的變化與長城站差別較大,比長城站寒冷乾燥,更具備南極極地氣候特點。中山站年平均氣溫零下10℃左右,極端最低溫度達零下36.4℃;中山站地區受來自大陸冰蓋的下降風影響,常吹東南偏東風,8級以上大風天數達174天,極大風速為43.6米/秒;降水天數162天,年平均濕度54%,全年晴天的天數要比長城站多得多。中山站有極晝和極夜現象,連續白晝時間54天,連續黑夜時間58天。中國在南極所建立的兩個考察站都設有氣象站,都已在世界氣象組織注冊,全年對各氣象要素進行不間斷的觀測。
中國南極昆侖站
中國首個南極內陸考察站正式命名為「中國南極昆侖站」。目前,昆侖站於2009年1月27日勝利建成。位置確定為南緯80度25分01秒,東經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於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西南方向約7.3公里。這也是中國繼在南極建立長城站、中山站以來,建立的第三個南極考察站。我國南極內陸考察站的位置確定為:南緯80度25分01秒,東經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於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西南方向約7.3公里。
昆侖站的建成意味著,中國將成為第一個在南極內陸建站的發展中國家。魏文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中國雖然是南極的遲來者,起步較晚,但近些年隨著國力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發展,前進的步伐相當快。「昆侖站將是中國南極科考的又一個里程碑。」
從科學考察角度看,南極有四個最有地理價值的點,即極點、冰點(即南極氣溫最低點)、磁點和高點。此前,美國在極點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站,俄羅斯人的東方站位於冰點之上,磁點則是法國與義大利聯合建造的迪蒙迪維爾站,只有冰蓋高點冰穹A尚未建立科考站。
中國南極泰山站
2014年02月08日正式建成開站。這是繼長城站、中山站和昆侖站後,中國在南極建成的第4個科學考察站。
據了解,泰山站位於東南極內陸冰蓋腹地,地理坐標為東經76度58分,南緯73度51分,海拔高度2621米,年平均溫度零下36.6度,距離中山站522公里,距離昆侖站約600公里。
新建的泰山站規模跟昆侖站大體相當。它是一個三層高架結構,高度大概20多米,外形很像中國的一個燈籠的造型。
雖然室外溫度滴水成冰,如果在泰山站的話,可以用供熱系統的余熱加熱水溫,能夠使得隊員們具備洗澡的條件。當然不是像我們自己想像的那樣,像家裡一樣想洗個熱水澡就能洗,因為還必須考慮到能源消耗、環境污染保護的問題。
除此之外,泰山站還會擁有一個很給力的廚房。它是具備開火條件的,有專門的廚房,但是也不像我們這樣可以隨意烹飪咱們自己所吃的食物,主要還是對食品進行加熱這樣一個功能,就是對已經做熟的食品或者是對半成品進行加工加熱的做法。

『陸』 中國建國以來取得的成就和不足

成就:

1、從農業國到工業國:

新中國從落後農業國起步,達到比較先進的工業化國家,並逐步成為發展中的經濟大國。舊中國留下一個爛攤子,到了1949年工農業生產幾乎處於癱瘓狀態,國民經濟中工農業比重懸殊。1949年全國解放初期,只有124億元工業固定資產。

從1949年到1978年,中國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逐步改變了歷史遺留下來的技術落後、畸形發展的工業狀況,建立起門類比較齊全、布局走向合理的格局,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大大增加,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定了較好的物質技術基礎。

2、工業基礎的奠定:

新中國成立頭29年,值得肯定的是,我國在60年代先後成功爆炸了原子彈、氫彈,發射了人造衛星,奠定了我國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基礎和作為世界大國地位的基礎。

同時,中國石油全部自給,電子工業、石油化工等一批新興工業建設起來,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成十倍、上百倍地增長。與此同時,農業生產有了較大的發展,糧食棉花等各類農產品成倍增產。農業機械化有了初步基礎。

3、經濟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了人民生活由溫飽不足向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

1978年國民生產總值中國處於世界第10位,2008年提升到第3位,中國從位居全世界最不發達的低收入國家行列,逐步向世界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邁進。

4、所有制的體制改革:

所有制的改革給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帶來無限活力。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打破單一公有制,形成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調動了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創造出巨大財富。

5、積極融入世界經濟:

為了推進中國經濟發展,為了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系,黨中央從對外開放總方針出發,從80年代中期起為入世進行了長達15年的談判,終於在2001年11月中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員。

入世是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的重大標志。國外有人評價,中國在入世後的5年,走完了西方歷經幾百年的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的道路。

不足:

1、面向老人的休閑公共設施不足:

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將達到17.2%。老年人有充足的自由時間和旺盛的休閑需求,然而,相應的休閑活動場所和設施卻不足。老齡化人數不斷增加、休閑需求逐步高漲,卻沒有適合的休閑空間,已成為各地普遍存在的問題。

2、殘疾人的休閑需求尚未得到重視:

盡管2008年頒布的《殘疾人保障法》規定,「國家保障殘疾人享有平等參與文化生活的權利」,但是現實中,殘疾人在出行以及參與各種文化、體育、娛樂、旅遊活動中仍然普遍存在各種不便。

即使是在城市,很多城市道路的盲道、人行道交通信號、公共建築的升降梯以及殘疾人廁位等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管理維護情況都欠佳,可供殘疾人使用的體育、文化和旅遊公共設施很少。

『柒』 新中國取得哪些成就

1、1965年,中國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接近牛胰島素

1963年,鄒承魯領導研究的天然胰島素A、B鏈重組生成胰島素的產率,由原來的5~10%提高到50%左右;1964年,鈕經義、龔岳亭領導的多肽合成組人工合成B鏈。並與天然A鏈重組構建胰島素獲得成功。

1965年,中科院有機所和北京大學化學系合作,由汪猷和邢其毅領導的聯合研究小組完成了胰島素A鏈的化學合成,上海生化所化學合成的胰島素B鏈進行重組取得成功,並純化得到了具有與天然胰島素完全相同的比活性和抗原性的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

且其結晶形狀和酶切圖譜也與天然物相同。人工合成胰島素的成功,宣告了中國科學工作者歷經八年的科研攻關,奪得了這項科學競賽的「世界冠軍」。

隨後,由曹天欽主持起草論文,將這一重要科學研究成果首先以簡報形式發表在1965年11月的《中國科學》雜志上,並於1966年4月全文發表。

2、1973年,農業科學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的秈型雜交水稻。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農業科技上的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這項技術自1976年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以後,僅至1994年,就已使中國的稻穀累計增產達2400億公斤。此外,該技術還被出口到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雜交水稻的研究始於1964年。當時任職於湖南省安江農校的袁隆平最先發現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便帶領助手們開展了有關研究。

他們利用野生不育株在中國首先實現了雜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配套的重大突破(1973年),並解決了雜交水稻「優而不早」、「早而不優」等許多技術難題。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的推廣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的國家。

3、1954年,召開了第一次人民代表大會,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的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共有一千二百多名代表。在這些代表中,包括了中國當時所有的民主階級和民主黨派的代表人物,包括了工農業勞動模範,武裝部隊的英雄人物,著名的文學、藝術、科學、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宗教界的代表人物。

包括了中國各民族各階層人民的代表。這個會議有一百七十七名少數民族的代表出席。這是表示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空前未有的團結統一的一次大會。

出席這個代表大會會議的代表中,包括了戊戌變法時期、辛亥革命時期、五四運動時期、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抗日戰爭時期、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這許多歷史時期的政治的社會的活動家。

他們的年齡從十八歲到九十歲以上的都有。舊時代中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在這個會議中有一百四十七名代表。

4、2008年北京奧運會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於2008年8月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開幕,2008年8月24日閉幕。主辦城市是中國首都北京,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

本屆北京奧運會共創造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共有87個國家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以51面金牌居獎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

5、港澳回歸

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港人治港」的政策,享有獨立立法、司法、行政權及免向中央繳納關貿稅等政策,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回歸中國之後,經濟迅速增長,比往日更繁榮,是一國兩制的成功典範。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其著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為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

『捌』 中國的南極科考取得了哪些成果

中國南極科考站目前總共有四個,分別是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國南極中山站、中國南極昆侖站和新建的中國南極泰山站。
長城站

地理環境

長城站建成於1985年2月20日,坐落在南設得蘭群島喬治王島;地理位置為:南緯62度12分59秒,西經58度 57分52秒。
長城站所在的喬治王島,是南設得蘭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嶼。北面鄰德雷克海峽,與南美洲的合恩角相距960公里;南面隔著布蘭斯菲爾德海峽與南極半島相望,距離約130公里。在該島上,除長城站外,還有其他國家設立的7個考察站。與中國站相鄰的有:智利的費雷站,俄羅斯的別林斯高晉站,烏拉圭的阿蒂加斯站和韓國的世宗王站。
長城站佔地面積約2.5平方公里。站區系火山岩組成的丘陵地形,呈台階型,西高東低,平均海拔高度10米.地表由卵礫石和砂石組成,平均1.2米以下為永久凍土層。
長城站的氣溫據1985年以來觀測資料表明:夏季代表月一月平均氣溫為1.3℃,最高為11.7℃,最低為-2.7℃;冬季代表月七月份平均氣溫-8℃,最高為2.6℃,最低為-26.6℃。年降水量630毫米左右,以降雪為主。暴風雪頻繁是長城站的最大特點,每年大風((17米/秒)日數在60天以上,最大風速可達40.3 米/秒。
科考設施
長城站現有大型永久建築10座,包括生活棟,科研棟、氣象棟、文體棟,發電棟,綜合庫,食品庫等。夏季可容納60人左右考察,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科考項目
越冬期間的主要常規科考觀測項目有:氣象、高分辨衛星雲圖接收、地震、電離層觀測。
中山站

建設歷史
中國南極中山站簡稱中山站,是中國在南極洲建立的科學考察站之一,建立於1989年2月26日,是以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

地理環境
中山站位於在南極大陸的拉斯曼谷陵上。站址距北京12553.160千米。(69°22'24"S, 76°22'40"E)。它以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者孫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中山站位於東南極大陸伊麗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的維斯托登半島上,其地理坐標為南緯69度 22分24秒、東經76度22分40秒,與北京的方位角為32度30分50秒。中山站所在的拉斯曼丘陵,地處南極圈之內,位於普里茲灣東南沿岸,西南距艾默里冰架和查爾斯王子山脈幾百千米,是進行南極海洋和大陸科學考察的理想區域。離中山站不遠處有澳大利亞的勞基地和俄羅斯的進步站。

中山站位於南極大陸沿海,氣象要素的變化與長城站差別較大,比長城站寒冷乾燥,更具備南極極地氣候特點。中山站年平均氣溫零下l0攝氏度左右,極端最低溫度達下36.4攝氏度;中山站地區受來自大陸冰蓋的下降風影響,常吹東南偏東風,8級以上大風天數達174天,極大風速為43.6米/秒;降水天數162天,年平均濕度54%,全年晴天的天數要長城站多得多。中山站有極晝和極夜現象,連續白晝時間54天,連續黑夜時間58天。中國在南極所建立的兩個考察站都設有氣象站,都已在世界氣象組織注冊,全年對各氣象要素進行不間斷的觀測。建築和生活設施

科考設施
中山站建站以來,經過多次擴建,現也初具規模,有各種建築15座,建築面積2700平方米,其中包括辦公棟、宿舍棟、氣象棟、科研棟和文體娛樂棟,以及發電棟、車庫等。
中山站設有實驗室,配備有相應的分析儀器設備,可供科學考察人員對現場資料和樣品進行初步分析研究。站上的氣象觀測場、固體潮觀測室、地震地磁絕對值觀測室、高空大氣物理觀測室等均配備有相應的科學觀測設備和儀器。中國南極考察隊員在中山站全年進行的常規觀測項目有氣象、電離層、高層大氣物理、地磁和地震等。
昆侖站

建設歷史
2008年10月16日,國家海洋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中國第25次南極考察隊將執行南極內陸站建設和考察、中山站建設改造以及南大洋科學考察等任務。
昆侖站於2009年1月27日勝利建成,是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上的科學考察站。

地理環境

昆侖站位於南緯80度25分01秒,東經77度06分58秒,高程4087米,位於南極內陸冰蓋最高點冰穹A西南方向約7.3公里。這也是中國繼在南極建立長城站、中山站以來,建立的第三個南極考察站。
由於選址在冰天雪地中,雪層會不斷積累,因此該考察站考慮了年積雪速度,設計壽命為10年。
泰山站

命名由來
國家海洋局之所以將新建的伊麗莎白公主地南極夏季站命名為中國南極泰山站,是因為五嶽之首的泰山,在國內和國際上有極高的知名度,「泰山站」也是上次我國南極內陸站在全國征名中得票數僅次於「昆侖站」的名字。泰山站位於中山站與昆侖站之間,在海拔高度上與昆侖站遙相呼應,同時能覆蓋格羅夫山等南極關鍵科考區域。泰山站不僅將成為中國昆侖站科學考察的前沿支撐,還將成為南極格羅夫山考察的重要支撐平台,進一步拓展中國南極考察的領域和范圍。

地理環境
泰山站於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開站。這是中國在南極建設的第四個科學考察站,位於中山站與昆侖站之間的伊麗莎白公主地,距離中山站約520公里,海拔高度約2621米,年平均溫度-36.6度,可滿足20人度夏考察生活,總建築面積1000㎡,使用壽命15年,配有固定翼飛機冰雪跑道,是一座南極內陸考察的度夏站。

科考設施
新建的泰山站規模跟昆侖站大體相當。它是一個三層高架結構,高度大概20多米,外形很像中國的一個燈籠的造型。
除此之外,泰山站還會擁有一個很給力的廚房。它是具備開火條件的,有專門的廚房,但是也不像我們這樣可以隨意烹飪咱們自己所吃的食物,主要還是對食品進行加熱這樣一個功能,就是對已經做熟的食品或者是對半成品進行加工加熱的做法。

『玖』 中國飛速發展,近十年來新中國有哪些驚人成就

1、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墨子號),於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在酒泉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

『拾』 近代新中國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的成功。

毛澤東確立積極防禦戰略1956年初至1967年1月,早在50年代中期,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就作出了要研製原子彈的決策。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毛澤東主席確立了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毛主席決定,為了防禦,中國也要搞原子彈。

1964年10月16日,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又成功地進行了首次氫彈試驗,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政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出了巨大貢獻。

閱讀全文

與長城站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