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計算機操作系統未來的發展(方向)
CP/M系統篇
CP/M其實就是第一個微機操作系統,享有指揮主機、內存、磁鼓、磁帶、磁碟、列印機等硬設備的特權。通過控制匯流排上的程序和數據,操作系統有條不紊地執行著人們的指令……
主設計人 :Gary Kildall博士
出現年月 :1974年 >>>>> 詳細信息
MS-DOS系統篇
DOS系統是1981年由微軟公司為IBM個人電腦開發的,即MS-DOS。它是一個單用戶單任務的操作系統。在1985年到1995年間DOS占據操作系統的統治地位。
主設計人 :Tim Paterson
出現年月 :1981年 >>>>> 詳細信息
系
統
特
點 文件管理方便
外設支持良好
小巧靈活
應用程序眾多
Windows系統篇
Windows是一個為個人電腦和伺服器用戶設計的操作系統。它的第一個版本由微軟公司發行於1985年,並最終獲得了世界個人電腦操作系統軟體的壟斷地位。所有最近的Windows都是完全獨立的操作系統。
主設計 :微軟
出現年月 :1985年 >>>>> 詳細信息
系
統
特
點 界面圖形化
多用戶、多任務
網路支持良好
出色的多媒體功能
硬體支持良好
眾多的應用程序
Unix系統篇
Unix是一種分時計算機操作系統,1969在AT&TBell實驗室誕生。從此以後其優越性不可阻擋的佔領網路。大部分重要網路環節都是Unix構造。
主設計 :AT&TBell實驗室
出現年月 :1969年 >>>>> 詳細信息
系
統
特
點 網路和系統管理
高安全性
通信
可連接性
Internet
數據安全性
可管理性
系統管理器
Ignite/UX
進程資源管理器
Linux系統篇
簡單的說,Linux是Unix克隆的操作系統,在源代碼上兼容絕大部分Unix標准,是一個支持多用戶、多進程、多線程、實時性較好的且穩定的操作系統。
主設計人 :Linus Torvalds
出現年月 :1991年 >>>>> 詳細信息
系
統
特
點 完全免費
完全兼容POSIX 1.0標准
多用戶、多任務
良好的界面
豐富的網路功能
可靠的安全、穩定性能
多進程、多線程、實時性較好
支持多種平台
FreeBSD系統篇
FreeBSD是由許多人參與開發和維護的一種先進的BSD UNIX操作系統。突出的特點FreeBSD提供先進的聯網、負載能力,卓越的安全和兼容性。
主設計 :加州伯克利學校
出現年月 :1993年 >>>>> 詳細信息
系
統
特
點 多任務功能
多用戶系統
強大的網路功能
Unix兼容性強
高效的虛擬存儲器管理
方便的開發功能
Mac OS系統篇
Mac OS是一套運行於蘋果Macintosh系列電腦上的操作系統。Mac OS是首個在商用領域成功的圖形用戶界面。現行的最新的系統版本是Mac OS X 10.3.x版。
主設計人 :比爾·阿特金森、傑夫·拉斯金和安迪·赫茨菲爾德
出現年月 :1984年 >>>>> 詳細信息
系
統
特
點 多平台兼容模式
為安全和服務做准備
佔用更少的內存
多種開發工具
.
希望能夠幫助你 ^_^ 也希望能夠選為最佳答案!
『貳』 計算機操作系統發展的新趨勢
分兩個大部分:
1:人性化的操作,未來趨勢應該是逐漸的由鍵盤--到觸摸--到神經感應,還包括簡潔、美觀的界面,較高的兼容性等等.
2:運行的速度,硬體設備的不斷發展,位操作系統性能得以發揮,更加快速的處理程序。
『叄』 手機的操作系統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
來自未來的我表示,安卓和蘋果操作系統對峙,win系統消失。現在就看看華為的新系統了
『肆』 操作系統的發展過程
【操作系統的發展過程】:
人工操作方式
離線輸入輸出技術
批處理技術
多道程序設計技術
分時、實時系統
通用操作系統
微機操作系統
網路操作系統
分布式操作系統
【操作系統的概念】:
操作系統是一組控制和管理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資源、合理組織計算機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戶的程序的集合。
【操作系統的作用】:
(1)OS作為用戶與計算機硬體系統之間的介面
(2)OS作為計算機系統資源的管理者
(3)OS用作擴充機器
【操作系統的分類】:
1.單用戶操作系統
2.批處理操作系統
(1)單道批處理系統
(2)多道批處理系統
3.分時操作系統
(1)單道分時系統
(2)具有「前台」和「後台」的分時系統
(3)多道分時系統
4.實時操作系統
5.網路操作系統
『伍』 操作系統有哪4個典型的發展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一、手工操作
通過一些插板上的硬連線來控制計算機的基本功能,程序設計全部採用機器語言,沒有程序設計語言(甚至沒有匯編語言),更談不上操作系統。這時實際上所有的題目都是數值計算問題。
到了20世紀50年代早期,出現穿孔卡片,可以將程序寫在卡片上。在程序操作期間,整台計算機連帶附屬設備全部被其佔用。程序員兼職操作員,效率低下。
手工操作的特點:手工操作、獨占方式。
二、批處理系統
批處理系統載入在計算機上的一個系統軟體,在它的控制下,計算機能夠自動地、成批地處理一個或多個用戶的作業(這作業包括程序、數據和命令)。
批處理系統的特點:
1、多道:在內存中同時存放多個作業,一個時刻只有一個作業運行,這些作業共享CPU和外部設備等資源。
2、成批:用戶和他的作業之間沒有交互性。用戶自己不能幹預自己的作業的運行,發現作業錯誤不能及時改正。
三、分時系統
批處理程序不適合互動式的作業,對互動式工作方式的需求導致了分時系統(Time Sharing System)的出現。分時系統同時允許多個用戶通過主機的終端,以交互方式使用計算機,共享主機中的資源。
分時系統特點
1、同時性,計算機系統能被多個用戶同時使用;
2、獨立性:用戶和用戶之間都是獨立操作系統的,在同時操作時並不會發生沖突,破壞,混淆等現象;
3、及時性:系統能以最快的速度將結果顯示給用戶。
四、實時系統
雖然多道批處理系統和分時系統能獲得較令人滿意的資源利用率和系統響應時間,但卻不能滿足實時控制與實時信息處理兩個應用領域的需求。於是就產生了實時系統,即系統能夠及時響應隨機發生的外部事件,並在嚴格的時間范圍內完成對該事件的處理。
特點
1、及時響應。每一個信息接收、分析處理和發送的過程必須在嚴格的時間限制內完成。
2、高可靠性。需採取冗餘措施,雙機系統前後台工作,也包括必要的保密措施等。
(5)操作系統的最新發展成果與應用擴展閱讀
操作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功能 :
1、進程管理,其工作主要是進程調度,在單用戶單任務的情況下,處理器僅為一個用戶的一個任務所獨占, 進程管理的工作十分簡單。
2、存儲管理分為幾種功能:存儲分配、存儲共享、存儲保護 、存儲擴張。
3、設備管理分有以下功能:設備分配、設備傳輸控制 、設備獨立性。
4、文件管理:文件存儲空間的管理、目錄管理 、文件操作管理、文件保護。
『陸』 操作系統的發展歷史
第一部計算機並沒有操作系統。這是由於早期個人電腦的建立方式(如同建造機械計算機)與效能不足以執行如此程序。
但在1947年發明了晶體管,以及莫里斯·威爾克斯(Maurice Vincent Wilkes)發明的微程序方法,使得電腦不再是機械設備,而是電子產品。系統管理工具以及簡化硬體操作流程的程序很快就出現了,且成為操作系統的基礎。
到了1960年代早期,商用電腦製造商製造了批次處理系統,此系統可將工作的建置、調度以及執行序列化。此時,廠商為每一台不同型號的電腦創造不同的操作系統,因此為某電腦而寫的程序無法移植到其他電腦上執行,即使是同型號的電腦也不行。
到了1964年,IBM推出了一系列用途與價位都不同的大型電腦IBM System/360,大型主機的經典之作。而它們都共享代號為OS/360的操作系統(而非每種產品都用量身訂做的操作系統)。讓單一操作系統適用於整個系列的產品是System/360成功的關鍵,且實際上IBM大型系統便是此系統的後裔;為System/360所寫的應用程序依然可以在現代的IBM機器上執行!
OS/360也包含另一個優點:永久貯存設備—硬碟驅動器的面世(IBM稱為DASD(Direct access storage device))。另一個關鍵是分時概念的建立:將大型電腦珍貴的時間資源適當分配到所有使用者身上。分時也讓使用者有獨占整部機器的感覺;而Multics的分時系統是此時眾多新操作系統中實踐此觀念最成功的。
1963年,奇異公司與貝爾實驗室合作以PL/I語言建立的Multics,是激發1970年代眾多操作系統建立的靈感來源,尤其是由AT&T貝爾實驗室的丹尼斯·里奇與肯·湯普遜所建立的Unix系統,為了實踐平台移植能力,此操作系統在1969年由C語言重寫;另一個廣為市場採用的小型電腦操作系統是VMS。 第一代微型計算機並不像大型電腦或小型電腦,沒有裝設操作系統的需求或能力;它們只需要最基本的操作系統,通常這種操作系統都是從ROM讀取的,此種程序被稱為監視程序(Monitor)。
1980年代,家用電腦開始普及。通常此時的電腦擁有8-bit處理器加上64KB內存、屏幕、鍵盤以及低音質喇叭。而80年代早期最著名的套裝電腦為使用微處理器6510(6502晶元特別版)的Commodore C64。此電腦沒有操作系統,而是以8KB只讀內存BIOS初始化彩色屏幕、鍵盤以及軟碟機和列印機。它可用8KB只讀內存BASIC語言來直接操作BIOS,並依此撰寫程序,大部分是游戲。此BASIC語言的解釋器勉強可算是此電腦的操作系統。
早期最著名的磁碟啟動型操作系統是CP/M,它支持許多早期的微電腦,且其功能被MS-DOS大量抄襲。
最早期的IBM PC其架構類似C64。當然它們也使用了BIOS以初始化與抽象化硬體的操作,甚至也附了一個BASIC解釋器!但是它的BASIC優於其他公司產品的原因在於他有可攜性,並且兼容於任何符合IBM PC架構的機器上。這樣的PC可利用Intel-8088處理器(16-bit寄存器)定址,並最多可有1MB的內存,然而最初只有640KB。軟式磁碟機取代了過去的磁帶機,成為新一代的儲存設備,並可在他512KB的空間上讀寫。為了支持更進一步的文件讀寫概念,磁碟操作系統(Disk Operating System,DOS)因而誕生。此操作系統可以合並任意數量的磁區,因此可以在一張磁碟片上放置任意數量與大小的文件。文件之間以檔名區別。IBM並沒有很在意其上的DOS,因此以向外部公司購買的方式取得操作系統。
1980年微軟公司取得了與IBM的合約,並且收購了一家公司出產的操作系統,在將之修改後以MS-DOS的名義出品,此操作系統可以直接讓程序操作BIOS與文件系統。到了Intel-80286處理器的時代,才開始實作基本的儲存設備保護措施。MS-DOS的架構並不能完全滿足所有需求,因為它同時只能執行最多一個程序(如果想要同時執行程式,只能使用TSR的方式來跳過OS而由程序自行處理多任務的部份),且沒有任何內存保護措施。對驅動程序的支持也不夠完整,因此導致諸如音效設備必須由程序自行設置的狀況,造成不兼容的情況所在多有。許多應用程序因此跳過MS-DOS的服務程序,而直接存取硬體設備以取得較好的效能。雖然如此,但MS-DOS還是變成了IBM PC上面最常用的操作系統(IBM自己也有推出DOS,稱為IBM-DOS或PC-DOS)。MS-DOS的成功使得微軟成為地球上最賺錢的公司之一。
而1980年代另一個崛起的操作系統異數是Mac OS,此操作系統緊緊與麥金塔電腦捆綁在一起。此時一位施樂帕羅奧托研究中心員工Dominik Hagen訪問了蘋果電腦的史蒂夫·喬布斯,並且向他展示了此時施樂發展的圖形化使用者界面。蘋果電腦驚為天人,並打算向施樂購買此技術,但因帕羅奧托研究中心並非商業單位而是研究單位,因此施樂回絕了這項買賣。在此之後蘋果一致認為個人電腦的未來必定屬於圖形使用者界面,因此也開始發展自己的圖形化操作系統。現今許多我們認為是基本要件的圖形化介面技術與規則,都是由蘋果電腦打下的基礎(例如下拉式菜單、桌面圖標、拖曳式操作與雙點擊等)。但正確來說,圖形化使用者界面的確是施樂創始的。 Apple 電腦,蘋果電腦的第一代產品。延續80年代的競爭,1990年代出現了許多影響未來個人電腦市場深厚的操作系統。由於圖形化使用者界面日趨繁復,操作系統的能力也越來越復雜與巨大,因此強韌且具有彈性的操作系統就成了迫切的需求。此年代是許多套裝類的個人電腦操作系統互相競爭的時代。
上一年代於市場崛起的蘋果電腦,由於舊系統的設計不良,使得其後繼發展不力,蘋果電腦決定重新設計操作系統。經過許多失敗的項目後,蘋果於1997年釋出新操作系統——MacOS的測試版,而後推出的正式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讓原先失意離開蘋果的Steve Jobs風光再現。
除了商業主流的操作系統外,從1980年代起在開放原碼的世界中,BSD系統也發展了非常久的一段時間,但在1990年代由於與AT&T的法律爭端,使得遠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另一股開源操作系統——Linux興起。Linux內核是一個標准POSIX內核,其血緣可算是Unix家族的一支。Linux與BSD家族都搭配GNU計劃所發展的應用程序,但是由於使用的許可證以及歷史因素的作弄下,Linux取得了相當可觀的開源操作系統市佔率,而BSD則小得多。
相較於MS-DOS的架構,Linux除了擁有傲人的可移植性(相較於Linux,MS-DOS只能運行在Intel CPU上),它也是一個分時多進程內核,以及良好的內存空間管理(普通的進程不能存取內核區域的內存)。想要存取任何非自己的內存空間的進程只能通過系統調用來達成。一般進程是處於使用者模式(User mode)底下,而執行系統調用時會被切換成內核模式(Kernel mode),所有的特殊指令只能在內核模式執行,此措施讓內核可以完美管理系統內部與外部設備,並且拒絕無許可權的進程提出的請求。因此理論上任何應用程序執行時的錯誤,都不可能讓系統崩潰(Crash)。
另一方面,微軟對於更強力的操作系統呼聲的回應便是Windows NT於1993年的面世。
1983年開始微軟就想要為MS-DOS建構一個圖形化的操作系統應用程序,稱為Windows(有人說這是比爾·蓋茨被蘋果的Lisa電腦上市所刺激)。
一開始Windows並不是一個操作系統,只是一個應用程序,其背景還是純MS-DOS系統,這是因為當時的BIOS設計以及MS-DOS的架構不甚良好之故。
在1990年代初,微軟與IBM的合作破裂,微軟從OS/2(早期為命令行模式,後來成為一個很成功但是曲高和寡的圖形化操作系統)項目中抽身,並且在1993年7月27日推出Windows NT 3.1,一個以OS/2為基礎的圖形化操作系統。
並在1995年8月15日推出Windows 95。
直到這時,Windows系統依然是建立在MS-DOS的基礎上,因此消費者莫不期待微軟在2000年所推出的Windows 2000上,因為它才算是第一個脫離MS-DOS基礎的圖形化操作系統。
Windows NT系統的架構為:在硬體階層之上,有一個由微內核直接接觸的硬體抽象層(HAL),而不同的驅動程序以模塊的形式掛載在內核上執行。因此微內核可以使用諸如輸入輸出、文件系統、網路、信息安全機制與虛擬內存等功能。而系統服務層提供所有統一規格的函數調用庫,可以統一所有副系統的實作方法。例如盡管POSIX與OS/2對於同一件服務的名稱與調用方法差異甚大,它們一樣可以無礙地實作於系統服務層上。在系統服務層之上的副系統,全都是使用者模式,因此可以避免使用者程序執行非法行動。
DOS副系統將每個DOS程序當成一進程執行,並以個別獨立的MS-DOS虛擬機器承載其運行環境。另外一個是Windows 3.1 NT 模擬系統,實際上是在Win32副系統下執行Win16程序。因此達到了安全掌控為MS-DOS與早期Windows系統所撰寫之舊版程序的能力。然而此架構只在Intel 80386處理器及後繼機型上實作。且某些會直接讀取硬體的程序,例如大部分的Win16游戲,就無法套用這套系統,因此很多早期游戲便無法在Windows NT上執行。
Windows NT有3.1.3.5.3.51與4.0版。
Windows 2000是Windows NT的改進系列(事實上是Windows NT 5.0)、Windows XP(Windows NT 5.1)以及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NT 5.2)、Windows Vista(Windows NT 6.0)、Windows 7(Windows NT 6.1)也都是立基於Windows NT的架構上。
而本年代漸漸增長並越趨復雜的嵌入式設備市場也促使嵌入式操作系統的成長。
大型機與嵌入式系統使用很多樣化的操作系統。大型主機有許多開始支持Java及Linux以便共享其他平台的資源。嵌入式系統百家爭鳴,從給Sensor Networks用的Berkeley Tiny OS到可以操作Microsoft Office的Windows CE都有。 現代操作系統通常都有一個使用的繪圖設備的圖形用戶界面(GUI),並附加如滑鼠或觸控面版等有別於鍵盤的輸入設備。舊的OS或性能導向的伺服器通常不會有如此親切的界面,而是以命令行界面(CLI)加上鍵盤為輸入設備。以上兩種界面其實都是所謂的殼,其功能為接受並處理用戶的指令(例如按下一按鈕,或在命令提示列上鍵入指令)。
選擇要安裝的操作系統通常與其硬體架構有很大關系,只有Linux與BSD幾乎可在所有硬體架構上運行,而Windows NT僅移植到了DEC Alpha與MIPS Magnum。在1990年代早期,個人計算機的選擇就已被局限在Windows家族、類Unix家族以及Linux上,而以Linux及Mac OS X為最主要的另類選擇,直至今日。
大型機與嵌入式系統使用很多樣化的操作系統。在伺服器方面Linux、UNIX和WindowsServer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在超級計算機方面,Linux取代Unix成為了第一大操作系統,截止2012年6月,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名中基於Linux的超級計算機占據了462個席位,比率高達92%。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Android和iOS已經成為目前最流行的兩大手機操作系統。
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份額的變化情況相對穩定。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一直被幾個手機製造商巨頭所控制,而安卓的壟斷地位主要得益於三星智能手機在世界范圍內所取得的巨大成功。2012年第三季度,安卓的市場份額高達74.8%,2011年則為57.4%。2013年第一季度,它的市場份額繼續增加,達到75%。雖然 Android 占據領先,但是蘋果 iOS 用戶在應用上花費的時間則比 Android 的長。雖然在這方面 Android 的數字一度接近蘋果,但是像 iPad 3 這樣的設備發布之後,蘋果的數字還是會進一步增長。Windows Phone 系統在 8.1 版發布後市場份額穩步提高,應用生態正在改善,眾多必需應用不斷更新,但是速度還略嫌遲緩。微軟收購了諾基亞,發展了許多OEM廠商,並不斷發布新機型試圖扭轉WP的不利局面,小有成效。
『柒』 操作系統的發展、分類和功能是什麼
微軟公司
dos時代3.0、4.0、5.0、6.0、7.0;Windows3.0、3.1、3.2系列;1995年微軟推出大名頂頂的Windows 95(現場發布會有兩個足球場那麼大)1997年發布1998(俗名:瘟98);2000年發布Windows me 備受冷落;2001年發布Windows XP 共發布三個版本:家庭版、專業版、高級專業版;微軟下一代操作系統現以在網上可看到圖片。
伺服器:Windows NT、Windows2000、Windows2003
『捌』 操作系統的未來發展方向
我認為未來的操作系統更更個性化……
未來的操作系統可能也會相對安全一些吧……
至於個性化么……就比如現在MAC OS10.4.7是十分華麗的……
VISTA的界面似乎也不錯……但是它的配置似乎太高了……
以後的操作系統應該有強大的硬體支持吧……速度應該是很快的……或許可以語音控制或直接心靈感應吧……可能有些幻想,但估計也不是什麼不可能實現的……世界是在進步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