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大型通用資料庫立項成果簡介

大型通用資料庫立項成果簡介

發布時間:2021-12-24 15:11:26

⑴ 中國科技成果資料庫的簡介

英文名稱來:China Scientific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Database(簡稱CSTAD)
中國科技成果數自據庫是國家科技部指定的新技術、新成果查新資料庫。數據的准確性、詳實性已使其成為國內最具權威性的技術成果資料庫,不僅可以用於成果查新和技術轉讓,還可以為技術咨詢、服務提供信息源,為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以及革新工藝提供重要依據。

⑵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的項目成果

中城院完成了上級60%以上的開發項目調研工作;與國家部委專家、科研機構、地方政府合作完成西部地區31市經濟發展顧問咨詢、中國新興城市發展課題項目、革命老區戰略發展課題項目以及中華世紀壇、三峽工程、天安門廣場改造工程項目技術服務等30餘項大型工程項目,獲得上級和服務單位的多次嘉獎。
目前中城院開展的工程項目有城市金融服務項目、城市通用產品開發項目、城市園林綠化工程項目、數字城市工程項目、城市資料庫建設、城市評級項目、《城市月刊》雜志籌備編輯出版等。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城院致力於貫徹黨的科學發展觀,為推進和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而努力,著重在城市公共事業、城市農業事業、城市金融事業、環境事業、綠化事業、信息產業、重點工程、城市類別研究及科教、文化事業等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和積極的探索。
城院以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城市為己任,誠邀中外城市、政府組織、研究機構、企事業單位及專家同仁攜手合作,共創更加輝煌的美好明天。

⑶ 常用資料庫系統簡介

FoxPro2.5 FoxPro2.5是Fox公司和Microsoft公司合並後,於1992年在FoxPro2.0的基礎上開發成功的。
由於兼容了以往在我國應用非常普及的dBase、FoxBase,加上新穎的Rushmore查詢技術和窗口用戶界面,所以一度在國內資料庫應用領域成為首選資料庫。
Visual FoxPro
Microsoft公司在FoxPro2.5的基礎上,引入面向對象編程技術和可視化編程方法。
於1995年9月推出新一代的FoxPro也即Visual FoxPro3.0。
目前的最新版本是Visual FoxPro6.0。Visual FoxPro除了擁有FoxPro2.5的全部優點外,還兼具以下一些新特性:
快速創建資料庫及應用程序的能力:Visual FoxPro提供各種向導、生成器、設計器以及眾多的可視化構件,用來幫助用戶以無編程或少編程的方式,迅速創建資料庫、建立資料庫表之間的關系以及快速生成資料庫應用程序。
支持面向對象編程:Visual FoxPro允許用戶使用對象模型來獲得面向對象編程的所有特性,包括封裝、繼承和多態。
在編程級上通過對Xbase編程語言進行面向對象的擴展,使得用戶可以用「類」這種新類型來描述對象模型。
在可視化的編程環境中用戶可以直接使用種類較為齊全的,完全按面向對象標准進行封裝的通用構件來快速地裝配應用程序。
支持客戶/伺服器應用:雖然Visual FoxPro不是資料庫伺服器。
但它提供數據升遷功能用來將FoxPro的數據格式轉換成伺服器上的Server SQL格式或者Oracle格式,並通過遠程視圖或SQL語句進行操縱。
(3)MS SQL Server
MS SQL Server的前身是PC平台中最早的關系資料庫管理系統之一的Sybase SQL Server,1993年起,Microsoft致力於NT平台的SQL Server的開發,98年推出最新版,MS SQL Server7.0。具有以下特點:
與Windows NT集成; 允許集中管理伺服器; 提供企業級的數據復制; 提供平行的體系結構; 支持超大型資料庫; 與OLE對象的緊密集成。

⑷ 本項目的主要進展和成果

鑽石產地來源的確定不僅是國際寶石學的技術難題,也是地質學界的科學難題。2002年11月,各國政府、國際鑽石行業組織以及非政府組織達成創立金伯利進程證書制度(Kimberley Process Certificate Scheme)的協議,對國際科技界解決這個難題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開始參與鑽石產地來源的科學研究。鑽石產地來源的研究從普通的科學問題上升為涉及國際政治、外交關系及人權問題的重要社會科學議題。

本項目通過全面收集和分析近50年來我國三個鑽石產地的地質背景、鑽石產量及各種寶石學特徵的資料,根據最近開采情況,盡可能收集、觀察和統計分析了三個鑽石產地產出的數萬克拉的鑽石,並分析測試了三個產地1077顆鑽石樣品(遠遠超過原來設計樣品數量),直接到國外參觀考察了國外鑽石開采和分選情況,通過多種渠道比對和直接測試國外部分礦區的鑽石樣品/資料,圓滿地完成了項目設計的科研工作,取得如下的一些重要進展和成果:

(1)通過對中國三個主要鑽石產地開展野外地質野外調研和采樣,了解我國最新鑽石地質探采和研究進展。在前人工作基礎上,通過對金伯利岩及鉀鎂煌斑岩重砂礦物的研究,首次在遼寧瓦房店金伯利岩脈中淘選出斜鋯石樣品,對金伯利岩、鉀鎂煌斑岩及重砂礦物樣品進行了大量岩石地球化學及微量元素(LA–ICP–MS)、Rb-Sr、U–Pb、Lu–Hf 同位素方面的測試分析工作;並首次獲得了遼寧金伯利岩斜鋯石的精確Pb/Pb 年齡479.6±4.9Ma及176Hf/177Hf初始比值數據(0.282283~0.282389,Hf(t) –2.98~–6.75),證實了至少部分遼寧瓦房店金伯利岩和山東蒙陰金伯利岩是近於同時侵位的;發現遼寧和山東金伯利岩記錄了華北新太古宙古大陸拼合(2.4~2.6Ga)和1.3Ga地幔交代事件的鋯石年齡,初步證實兩岩區鑽石結晶時岩石圈地幔狀態存在差異,兩地在鑽石形成時可能並不是統一的克拉通陸塊。這對於進一步認識華北克拉通的組成及演化過程具有重要的意義。

(2)在前人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利用常規放大設備及高倍顯微鏡系統,對中國三個產地鑽石大小、質量(重量)進行了比較。特別是對項目執行期間仍在開採的山東蒙陰701鑽石礦金剛石/鑽石的品質進行了動態統計分析,獲得了山東新開采礦段鑽石的質量品質數據。通過對大量樣品的實際觀察比較,得出以下結論:遼寧鑽石晶形完整度比例最高,寶石級鑽石含量最高;山東鑽石粒度最大,質量(重量)變化也最大;湖南地區砂礦金剛石以帶有磨圓特徵的完整晶體居多,鑽石相對較小,質量(重量)變化小,完整性好。

(3)利用常規的放大設備、微分干涉顯微鏡、掃描電鏡和陰極發光光譜儀(CL)等儀器,對我國三個產地鑽石毛坯的實際晶形、結晶度、微形貌及內部生長特徵進行了細致全面的觀察比較,發現前人所描述的部分表面特徵並不是獨立的特徵,如毛面特徵其實是楔形特徵的顯微表現;利用新的測試手段——鑽石觀測儀DiamondView(DV)分析統計了超強短波紫外光波在鑽石表面激發的熒光影像及生長結構,探討了該儀器在鑽石產地來源方面的應用。在山東個別淺褐色八面體金剛石{111}面上觀察到特殊的平行於[100]晶帶方向的長條狀蝕象,提出了這種蝕像是出露到表面的氮片晶遭受優先選擇性腐蝕所致;CL和DV圖像顯示的生長結構表明,我國三個產地的鑽石都出現了均勻的無環帶和規則層狀環帶模式。但湖南樣品和山東、遼寧樣品相比,無環帶比例明顯偏高,從中心到邊緣兩期和多期生長結構樣品比例則明顯偏低,且湖南鑽石CL圖像出現獨特的「皮殼」狀發光樣式;證實了山東鑽石中也存在遼寧鑽石中見到的多期多階段的復雜生長環帶形成的「似瑪瑙狀」生長結構。

特別是通過對鑽石進行拉曼光譜的系統分析,發現了遼寧金剛石的拉曼特徵峰半高寬變化最小,為5.4737~6.1024cm-1(集中分布在5.4~5.8cm-1),平均值為5.6396cm-1;山東金剛石的拉曼特徵峰半高寬變化范圍最大,為5.6069cm-1~6.8527cm-1(主要變化范圍為6.2~6.8cm-1),平均值為6.4112cm-1;湖南金剛石拉曼特徵峰半高寬變化范圍介於山東和遼寧之間,集中分布在5.4~5.8cm-1,平均值為5.7027cm–1。研究結果為中國三產地鑽石的品質特徵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解釋,顯示鑽石的結晶度可能對鑽石的產地來源有指示作用,是潛在的產地指紋性特徵。

(4)首次在辛巴威馬朗金剛石/鑽石大規模開發以來,對聯合國金伯利進程非常關注的辛巴威馬朗金剛石/鑽石的品質、晶體形態和表面微細特徵和生長特徵進行了較為詳細的研究,指出辛巴威馬朗金剛石/鑽石表面常見的紅色斑點的形成與我國湖南等產地砂礦鑽石表面常見的褐色斑點和綠色斑點有本質差異,與地質輻照作用無關,是次生氧化鐵類礦物沉積氧化致色;根據該地金剛石/鑽石陰極發光、DV圖像特徵以及「十字架」是大量溶蝕坑沿[100]方向折重疊排列的事實,推斷這類特定的缺陷可能與晶體生長過程中產生的線狀和面狀缺陷,如位錯線、位錯束、氮雜質集合體等有關。上述成果對分析馬朗金剛石砂礦成礦及其賦存環境提供了有力依據,並首次提出「十字架」形熔蝕圖像和紅色斑點、斑塊為世界金剛石砂礦罕見特徵,可作為該產地的「指紋」特徵。

(5)對中國三個產地314顆鑽石進行了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分類比較研究,確認我國所產鑽石紅外光譜類型主要為IaAB型,其次為IaB型和IaA型。山東鑽石的類型相對豐富,IaA、IaB和IIa型鑽石的比例均高於遼寧和湖南兩地。而湖南IaA型鑽石比例偏低,證實了三個產地的鑽石中普遍存在H雜質。而被測樣品中,除IIa型鑽石外,所有樣品均顯示出與{111}滑移面有關的吸收峰,表明三個產地金剛石/鑽石中普遍存在塑性變形。同時,首次對鑽石進行了系統的面掃描分析,根據顯微紅外光譜譜圖定量計算出鑽石中的氮含量並進行填圖示蹤,證實鑽石生長過程中鑽石類型的轉變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鑽石生長過程中氮的含量和聚集度是不斷變化的,且成核階段氮含量可高於或低於其他生長階段,不同生長階段氮雜質含量變化不具有單向變化規律,顯示鑽石生長過程中地幔流體碳和氮存在復雜的交換,不同產地鑽石中氮含量頻率分布及NB(% )/ N(T)特徵存在一定區域性差異;鑽石中碳和氮含量並不存在嚴格的相關性。

(6)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礎上,通過對中國三個產地192顆鑽石原石的包裹體進行常規顯微鏡、掃描電鏡、拉曼光譜、電子探針成分及激光燒蝕等離子發射光譜與質譜的系統研究,確認了山東和遼寧金剛石/鑽石以P型包裹體為主,而湖南沅水流域金剛石/鑽石P型和E型包裹體比例接近;首次同時在三個產地均發現了共生於同一金剛石/鑽石中的橄欖岩型和榴輝岩型包裹體組合(P+E型);在湖南砂礦鑽石中發現確認了原生藍晶石礦物包裹體及金紅石、柯石英包裹體組合,顯示湖南鑽石形成過程中岩石圈地幔可能存在古老的地殼物質。這一認識對於進一步研究揚子克拉通的組成及演化具有重要啟示。

根據橄欖石拉曼壓力計、石榴子石-橄欖石共生礦物對的Ni溫度計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獲得的湖南金剛石/鑽石形成時地幔溫度范圍為1109~1327℃,壓力為4~6GPa,形成深度133~192km,確認華北克拉通和揚子克拉通在金剛石/鑽石形成時存在難熔的岩石圈地幔,金剛石/鑽石形成時地幔具有明顯的不均一性;湖南金剛石/鑽石中包裹體與山東、遼寧金剛石/鑽石包裹體的類型組合及其地球化學特徵不同,顯示出揚子克拉通和華北克拉通岩石圈組成及演化過程存在的差異;湖南砂礦金剛石/鑽石與西澳和非洲榴輝岩型金剛石/鑽石中包裹體類型組合類似,除了顯示湖南砂礦金剛石/鑽石的原生礦來源可能和鉀鎂煌斑岩相關(榴輝岩型金剛石/鑽石具有更大的重要性),還可能暗示了湖南金剛石/鑽石形成時岩石圈地幔可能存在古老地殼物質或者陸殼物質參與了地幔對流和再循環過程。上述成果對認識湖南金剛石/鑽石來源的多樣性、確定今後找礦方向具有明顯的意義,為我國鑽石找礦提供了新的重要認識。

(7)利用加拿大同位素研究所(CCIM)的SIMS(Cameca IMS-1280離子探針)對我國三個產地鑽石進行了精細的碳同位素分層原位測試(123個點)。結果顯示,遼寧瓦房店鑽石的41個點δ13C的變化范圍為-6.0‰~-2.6‰;平均值為-3.9‰;山東蒙陰鑽石56個點δ13C值的變化范圍在-5.6‰~-2.0‰之間,平均值為-3.6‰,湖南樣品碳同位素δ13C的變化范圍為-8.6‰~-3.0‰,平均-6.1‰。遼寧金剛石的碳同位素組成范圍最窄,湖南最寬。碳同位素原位測試結果顯示,遼寧和山東的鑽石生長具有更多的期次,變化復雜,在鑽石結晶晚期碳同位素大部分呈現變輕趨勢;而湖南沅水鑽石則變化較為簡單、平緩,大部分晚期出現變重的趨勢。上述結果顯示出鑽石結晶時華北克拉通和揚子地台岩石圈地幔流體或熔體碳同位素組成或來源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但有關的變化規律仍然需要更多測試結果的證實。

(8)首次系統地對世界25個地區金剛石/鑽石及我國三個產地金剛石/鑽石的寶石礦物學特徵進行了綜合比較。通過對9個產地金剛石/鑽石中E型石榴子石包裹體的元素含量分組統計分析,發現不同產地來源的金剛石/鑽石E型石榴子石包裹體的FeO、MgO、CaO三種組分的含量分組聚類後有一定的差異性,建立了判別方程,證實E型石榴子石的成分是一種潛在的指紋性特徵,可以為產地來源的判斷提供量化參數。通過比較,確認鑽石(礦)形成時間、礦物學特徵(特別是晶形及其組合)、氮雜質、包裹體特徵和碳同位素特徵等要素組合,對於金剛石/鑽石產地來源的確定具有明顯的重要性。理論上,如果可以確認某個礦區金剛石/鑽石的上述特徵,在存在國際金剛石/鑽石產地完整資料庫前提下,可以通過這些要素組合進行單一礦區典型鑽石包裝樣品(指具有代表性的混合樣品)的產地來源進行判別。

綜上所述,本項目通過對中國三個主要鑽石產地形成地質背景,結晶礦物學特徵及包裹體地球化學,原位碳同位素分析,創新性地將寶石學和地質地球化學的研究結合起來,在綜述世界重要克拉通不同產地鑽石特徵的基礎上,首次系統提出了我國三個產地來源組合特徵及其與國際其他產地來源鑽石的區別,研究成果對支撐我國參與聯合國金伯利進程的工作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⑸ 三權發證資料庫成果資料包括哪些

常見的數復據庫.如制ACCESS,MSSQL,MYSQL,ORACLE,DB2.一般前三個用得多一點.ACC用於一般的企業網站.數據量小.訪問量小.後兩個,用於大點的網站.在效率上會比ACC要高.最後兩個,一般都是大型的應用平台才會用到.當然,還會有其它的資料庫.但一般用得少.

⑹ 項目概況數據整理

本信息系統將項目分為5級:一級項目、二級項目(即課題)、三級項目(即專題)、四級項目(即四級專題)等。凡物探資料室存檔的成果資料,均要填寫項目概況屬性表。例如某研究項目(一級),下有三個課題(二級),項目和三個課題均上交了成果研究報告;那麼,項目和三個課題都要填寫項目概況屬性表。

項目概況數據屬性表包括「航空物探勘查項目概況數據屬性表」、「科研項目資料概況數據屬性表」、「收集資料概況數據屬性表」3部分。項目概況數據屬性表均按「航空物探資料庫建設」要求填寫,根據屬性表的各項要求及相關說明,分別按類別、年代逐一查閱航空物探項目存檔資料,按存檔資料所述內容填寫。

一、航空物探勘查項目項目概況數據

航空物探勘查,或形成面積的航空物探試驗飛行、地面物探等資料完整測量區域均填寫航空物探勘查項目概況數據屬性表(表8-1)。異常查證情況匯集、野外工作不成面積的,無報告或報告內容不全、圖文不成套的資料不填寫屬性表。

表8-1 航空物探勘查項目概況數據屬性表

續表

表8-1a 航空物探勘查項目概況數據屬性表

表8-1b 航空物探勘查項目概況數據屬性表

續表

航空物探勘查項目概況數據屬性表中部分內容的填寫要求如下。

項目標識:由信息系統軟體自動生成,不用填寫(下同)。

項目來源:國家專項、部項目、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地質調查局、部門基金、合作項目、橫向委託、自立,其他。

項目類別:勘查項目。

工作性質:固體礦產、油氣、水工環、區域調查。

項目級別:一、二、三、四、五級(凡中心獨立項目均為一級)。

項目任務書號:地調局項目用地調局任務書號,中心項目用中心任務書號。

工作單位:本級項目的負責單位。

參加單位:參加(協作或分包)本級項目工作的單位。

成果評價:國際領先、國際先進、國內領先、國內先進、優、良、合格等。

獎勵名稱: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勘查獎、科技獎、找礦獎、民間獎等。

獎勵級別:國家級、省部級,其他。

獎勵等級:特等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四等獎,其他。

測量方法:航磁、航電、航放、航重。

測量參數:航磁部分,總場、水平梯度、全軸梯度;航電部分,各道頻率值(頻率域);航放部分,Tc、K、U、Th、微分道值;航重,重力加速度。

測線方向:使用報告中數據,有幾種填幾種。

測量工作量:生產km。

測線工作量:測線km。

生產小時:不含調機的飛行小時。

定位方法:目視、布標、雙曲線、照相、應答、多普勒、GPS、差分GPS。

校正方法:航磁,正常地磁場校正、磁日變校正、高度校正、同步校正;航電,格值、串音、零漂;航放,基線校正、上視校正;航重,…

原始數據來源:實測單位名稱。

探頭安裝方式:固定、吊倉。

正常場校正方法:線性插值、泰勒級數、IGRF。

磁場調平方法:切割線調平法、非切割線調平法、人工,全用。

飛機兩翼探頭距離、尾翼上下探頭距離、尾翼下探頭與兩翼探頭連線中點距離:僅是磁梯度測量時填。

航電部分裝置類型:固定翼垂直共面、直升機吊艙水平共面及垂直同軸。

航電數據處理方法:常規校正、最小值連線校正,其他。

測量道數:總道、4道、256道、512道。

能譜校正方法:本底綜合校正、本底分項校正。

在填表過程中,針對有的報告前後說法不一致或不能確定的一些問題,向有關專家請教後按專家意見填寫。個別解決不了的,按原樣填寫或不填。

二、科研項目概況數據

無論哪一級項目或課題,凡是資料室存檔的、資料完整的研究性項目、數字編圖、儀器研製、不成面積的試驗飛行項目等,均填寫科研項目概況數據屬性表(表8-2)。

表8-2 科研項目資料概況數據屬性表

科研項目資料概況數據屬性表中部分內容的填寫要求如下。

項目類型:科研項目。

工作性質:方法(數據處理、解釋、編圖)、成果應用(基礎地質、礦產評價)、軟體、硬體。

研究形式:獨立研究、與企業合作、與院校院所合作、與國外合作,其他。

三、收集資料概況數據屬性

資料室存檔的歷年來以采購、下發、交換、贈送、索取等不同方式收集到的地質、礦產類資料和省航、地物類資料,均填「收集資料概況數據屬性表」。

收集資料概況數據屬性表中部分內容的填寫要求如下。

資料類別:地面物化探、地質礦產類、物性資料,其他。

資料性質:文字、圖件、文字+圖件、數據。

收集方式:采購、下發、交換、贈送(或索取)。

表8-3 收集資料概況數據屬性表

四、項目概況數據填寫

項目概況數據屬性表填寫是按照「航空物探資料庫建設」要求嚴格按報告內容填寫的,然後錄入到Execl表格中。對不能確定的數據項用紅色字體標注,在入庫前請專家解決。

獲獎信息從《航遙五十年成果集》中提取。若本單位承擔的是某獲獎項目的次級課題(專題),錄入時獎項不變,人員只錄入本單位參加人員(例如:科118、426綜研)。若某一獎項與多個項目有關,則將相關檔號一同寫入「項目標識」欄中。例,《航遙五十年成果集》第116頁的「甘肅省嘉峪關北部地區航空伽馬能譜、磁力綜合測量成果報告及河南省駐馬店西部地區航空伽馬能譜、磁力綜合測量試驗性生產報告」的獎項與3個檔號有關:磁265(駐馬店西部地區試驗)、磁276(嘉峪關北部地區生產)、科67(儀器改進)。在填寫表格時將3個檔號並列寫入「項目標識」欄。又如,一個項目下設幾個課題,在「項目標識」一欄填寫項目檔號。

航磁勘查、科研類資料屬中心成果,是項目概況數據屬性表填寫的主要內容。在信息採集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各勘查項目的報告編寫入不同、編寫報告的年代不同以及各年代對報告編寫要求不同,對同一個問題的描述多種多樣。資料庫要求對同類問題的描述盡量統一規范。為此,我們對採集的信息按照建庫要求進行了必要的整理。現將整理過程中遇到問題的解決方法歸納如下。

1)報告中沒有詳細列出項目起始日期的,以生產報告中生產開始時間和成果報告封面結束時間為准。開始時間只有年份無月、日的,填該年度第一個月的第一日。如開始時間是1961年,填1961.1.1。有年份和月份無日期的填該月第一日。結束時間只有年份無月、日的,填該年度最後一個月的最後一日。有年份和月份無日期的填該月第一日。

2)表格中一個檔案號後有多個測區編號,是因為這個工區測量比例尺不同或測線方向不同時,按不同比例尺和測線方向給出的編號。若報告中以不同比例尺或測線方向給出測量、測線工作量,飛行小時、精度等信息時則分別錄入。未分別給出的,則將相應欄目合並後錄入總值。

3)需要填寫數值的欄目如平均飛行高度、定位精度、磁補償精度、磁場測量總精度等。報告中給出的是數值范圍或多種數值的,取最大的或主要的。若報告中只有計算公式無計算結果,將公式照抄到屬性表的原始表中,Excel表不錄入。

4)工作性質、定位方法、測量參數、儀器型號、校正方法等以《航空物探資料庫字典》的表達方式為准,盡量向《航空物探資料庫字典》所列各組合項歸靠,確實歸靠不了而字典中又沒有的,增加新組合項。

5)同一問題,若評審意見、生產報告、成果報告說法不一致時,一般以成果報告為准。

⑺ 通用資料庫都有哪些

主要的資料庫目前有四種:
Oracle為第一資料庫。免費MySQL被其收購。
IBM DB2是僅次於Oracle的企業級資料庫,其在IBM的大型機上有壟斷地位,當然那個DB2和一般的linux或者windows下的DB2其實差別很大。
Sybase。
MS SQL SERVER這個最流行,但只在windows上,沒有UNIX、LINUX版本。微軟是太牛了,不用跨平台。

⑻ 資料庫建設

(一)數據准備

1.數據收集

1∶25萬遙感地質填圖數據包含影像數據和矢量數據兩種格式,影像數據主要包括:TM原始影像、SPOT原始影像、SAR原始影像、TM與SPOT融合影像、TM與SAR融合影像、信息增強分類處理後的整幅影像或影像子區;矢量數據主要包括:航磁等值線影像、1∶25萬地形圖、地質圖、航磁解譯地質圖、遙感解譯單元圖、遙感解譯地質圖。現以新疆瓦石峽地區、內蒙古阿龍山地區為例,具體情況如下:

(1)瓦石峽地區

TM衛星影像

SAR衛星影像

航磁等值線(TIF)影像

航磁解譯地質圖

地質圖

遙感解譯影像單元圖

遙感解譯地質圖

(2)阿龍山地區

TM衛星影像

SPOT衛星影像

航磁等值線(TIF)影像

地質圖

航磁解譯地質圖

遙感解譯地質圖

2.數據預處理

1)影像數據處理,主要針對原始影像數據

(1)將TM原始影像、SPOT原始影像、SAR原始影像、航磁等值線(.JPG)數據格式轉換為ERDAS的.IMG格式。

(2)對轉換後的IMG文件進行投影轉換。投影系採用6度分帶的橫軸墨卡托(Transverse Mercator)投影,投影參數為:

Units:Meters

Scale Factor:1.0

Longitude Of Center:123 00 00

Latitude Of Center:0 00 00

False Easting:500 KM

False Northing:0 KM

Xshift:0

Yshift:0

橢球(spheroid)體採用克拉索夫(Krasovsky)橢球,參數為:

SemiMajor:6378245.0000 Meters

SemiMinor:6356863.0188 Meters

坐標系採用大地坐標,度量單位為米,這樣可以在GIS系統中方便的量算特徵的長度和面積。

(3)圖像坐標糾正

參照地形圖選擇同名點,對影像數據進行坐標精校正。同名點的選擇不少於12個。

2)矢量數據處理

工作主要針對地質圖、航磁解譯地質圖、遙感解譯單元圖、遙感解譯地質圖。

(1)數據分層

根據圖面特徵信息內容和制圖要求,每幅矢量圖按特徵類型劃分為點、線、面(區)三個圖層。劃分的依據是遙感地質解譯圖件的信息不完全等同於其他地質調查圖件,它表現的內容主要是:從影像圖中判讀出的地層、岩石影像單元及構造界線,但各種地質特徵的單位、時代、分類、度量、結構、方向等的描述不是十分具體,因此在屬性定義上比較一致,對一個圖件不需要產生基於同一特徵類型的專題圖層,因此按矢量特徵類型劃分較為合理、簡便。

(2)圖件掃描矢量化

將地質、影像單元等圖件掃描成 TIF影像文件,按照分層要求,將每個圖件數字化為點、線、面三個圖層文件。處理的圖件和產生的矢量圖層文件見表3-1至3-7。

表3-1 矢量圖層表

1∶25萬遙感地質填圖方法和技術

c.面特徵:由於影像單元圖的面特徵描述有其特殊之處,有時遵照地層、岩石的分類方法國家標准,但絕大部分是按照影像顏色、紋理等劃分和稱謂,因此進行分類編碼十分困難,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

以上編碼方法是在每種特徵類型組合最大值和預留一定的擴充餘地的基礎上編制的,編碼方案參照國標:GB958—89區域地質圖圖例(1∶5萬)

(6)屬性定義

說明:由於地質代號的組成方式極為復雜,使用了上下角標、希臘字元、拉丁字母等,而這些字元和格式在純文本的屬性欄位中是不能完全或准確表達的,因此在錄入時對地質代號進行了一些簡化。

例如:Pt2xh簡化為Pt2xh

簡化為An1—3

(二)建立資料庫

GIS空間資料庫有兩種存儲形式:一是基於文件索引的傳統空間資料庫管理體系;二是採用商用關系資料庫的解決方案,二者各有千秋。第一種結構是對應用的集成,而數據是鬆散的,雖不利於數據的集中管理,但對不同系統平台之間共享數據提供了很大方便,特別是數據較少的小型應用系統。這種結構的另外一個可取之處是方案簡單,工作量小,不需要資料庫方面的專業知識。第二種結構既是應用的集成,也是數據的集成,並且提供所有的RDBMS的數據和安全管理優勢,但它需要專用的空間數據引擎,對其他軟體使用數據是一個極大的限制,必須進行數據的導入導出和格式轉換,並且要求使用者對RDBMS有一定的操作和管理經驗。

由於本集成系統採用的是ARC/INFO和ERDAS軟體,它們之間只能達到文件方式的數據共享,雖然ARC/INFO 8提供了GeoDataBase這種關系資料庫管理模式,實現真正的空間數據集中管理和RDBMS所有的數據管理能力,但為了滿足兩個軟體之間數據的交互處理,本系統採用文件索引形式的資料庫。在數據完備的基礎上,建庫工作需以下兩個步驟:

(1)首先創建基於項目的不同格式、不同類型的目錄樹工作區,把所有數據文件分類保存在這個工作區中,工作區框架以瓦石峽幅數據為例(圖3-5)。

(2)然後在 ARC/INFO 的 ARCMAP中新建一個 MAP DOCUMENT(以下簡稱為文檔),添加所有數據文件到文檔中。文檔中每個數據文件都被稱為一個 LAYER(以下簡稱為層),每個矢量層可以有它自己的環境,文檔可以保存環境的變化。使用者只需打開這個文檔即可調用項目所有的數據文件,並且恢復到上一次工作時的狀態。

圖3-5 數據分層結構圖

在MAP DOCUMENT這種集成的數據環境下,使用者可以採用ARC/INFO 8的ARCEDITOR、ARCMAP參照影像圖層進行矢量化的解譯工作,對已形成的圖件直接進行圖形和屬性編輯,進行輔助解譯的空間分析,對各種圖件進行疊加比較,使用文字標簽或屬性欄位標注特徵,按照分類符號化特徵,製作專題圖,列印輸出圖件報表等,實現一系列與遙感解譯有關的功能和操作。

由於ARC/INFO提供的地質圖式圖例和符號不能滿足我國的地質成圖要求,因此制圖軟體採用地質行業較為通用的MAPGIS。通過ARCTOOLS工具將最終的解譯成果矢量地質圖轉換為ARC/INFO的標准交換格式E00,提交給MAPGIS形成繪圖文件,出版印刷。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技術流程見「成果圖件製作方法研究」一節。

⑼ 一個大型的資料庫信息系統開發需要什麼開發

首先,沒有什麼語言最好的說法。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優點,適用於不同的應用領域。 其次,資料庫的確是分C/S,B/S結構的,他們的工作原理和開發語言都不一樣。C/S結構的開發語言很多,像VB,VC,DELHPI,C++等等。而B/S就是瀏覽器伺服器結構,開發語言以ASP,JSP為主。 實際上,資料庫是一個很大的計算機應用領域,要徹底弄清楚是很難的。但是,很好的掌握一兩門語言和開發技巧還是可以的。

⑽ 淺談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

金 妮1劉小娥1劉 虹2

(. 湖南省國土資源信息中心;2. 湖南省核工業地質調查院)

摘 要 本文概述了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的定義、分類及存放方式,在此基礎上結合工作實際,分析了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中管理的難點問題、質量問題,以及對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和社會化服務的影響,並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保證資料庫類資料完整、准確、有效地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本文作者借資料庫類資料拋磚引玉,希望與其他同仁進一步交流。

關鍵詞 資料庫 成果地質資料 匯交

0 引言

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現形式,是國民經濟建設和進一步開展地質工作、科學研究等的依據和基礎,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通過建立統一的地質資料匯交制度,為國家積累了大量的地質資料[1],這些資料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及應用、高新技術的滲透,地質資料管理已從傳統的純手工管理發展到現在的數字化管理[2],大量地質工作成果也已經以資料庫形式出現。

1 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

1.1 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定義

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是指成果地質資料中以資料庫建設為主體工作內容而形成的各類資料庫[3]。其將地質工作成果按照數據結構來組織和存儲,以利於實現地質類成果數據共享,並對成果信息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1.2 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分類

資料庫有很多種類型,包括最簡單的存儲各種數據的表格,以及能夠運行海量數據存儲的大型資料庫系統。目前湖南省國土資源信息中心館藏機構已驗收的資料庫有:市、縣級礦山地質環境資料庫管理信息系統,市、縣級地質災害調查資料庫和數字地質填圖資料庫。

市、縣級礦山地質環境資料庫管理信息系統是在 DmGis 平台上開發的單機版軟體;市、縣級地質災害調查資料庫包括 Access MDB 數據格式的地質災害資料庫和 MapGis 格式的圖形數據;數字地質填圖資料庫是指數字填圖地質工作過程中形成的所有數據,由 DBF、MDB、MapGis 等多種格式組織形成。

1.3 資料庫存放

資料庫類文件置於「源電子文件」目錄下「資料庫和軟體」文件夾內,同其他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一起存儲於光碟和移動硬碟中進行匯交。

2 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中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中的難點問題

自進入市場經濟體制以後,特別是隨著我國礦業權制度的建立,礦業投資出現了多元化局面,地質資料與礦業權的依附關系也已越來越清晰,地勘單位為了在地質勘查工作立項、項目投標、爭取資金等方面謀得優勢地位[1],同時擔心匯交資料的泄密而影響其自身利益,紛紛加強了對地質資料的封鎖,使得近些年,地質資料欠交、拒交現象十分嚴重。資料庫是成果地質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包含了大量的成果信息,地勘單位匯交人在匯交時就更加謹慎。

2.2 匯交中存在的質量問題

資料庫類資料匯交內容的齊全、完成、准確是保證其二次開發及利用的基礎,《關於印發 <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 > 的通知》(國土資發 2006[210] 號)對資料庫類電子文件的匯交作出了具體的規定。資料庫匯交,應包括項目工作最終評審通過的整個庫文件、管理或瀏覽資料庫的軟體系統及其使用說明,以及使用資料庫所必需的系統庫、字型檔、外部鏈接文件等相關文件和技術文檔,以保證其能正常使用。

通過對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的實踐,資料庫電子文件匯交中存在的質量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匯交人應根據項目任務書要求匯交完整的資料庫資料,一般資料庫內所存儲的地質工作成果比較齊全,但匯交人很容易忽視與資料庫相關的其他文件,如資料庫驗收意見、建庫報告、技術文檔和說明性文件(如系統的用戶名和密碼)等;帶圖件的資料庫,容易忽視提供相關的字型檔和系統庫,部分圖形資料庫中缺失圖名、比例尺等信息;數字地質填圖資料庫區調類空間資料庫容易忽視提供元數據。

(2)資料庫內容與驗收意見不一致,如地質災害調查資料庫,對應資料庫審查意見驗收時,各地質災害類型和數量對應不上,各市、縣資料庫一起匯交,有張冠李戴現象。建庫報告、技術文檔紙質或電子文件有時會出現缺頁多頁或頁碼顛倒等問題;數字地質填圖類資料庫野外路線數據與成果地質圖反映內容不一致。

(3)資料庫類資料未按 210 號文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存放於相應位置,而是單獨存放於一個自建的文件夾中。

在檢查對應的紙質文件方面,存在的問題如下:

(1)建庫報告、技術文檔雙面列印時,頁碼應居中或放外側,但常出現放內側的情況。

(2)當資料庫類的建庫報告,技術文檔單獨裝訂時,匯交人容易忽視加蓋編制單位公章。

(3)圖紙類折疊不規范,大小、長短不規則;當圖紙過大、需要接圖時,有用雙面膠接圖的情況。

3 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對管理人員和社會化服務的影響

當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要做好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必須要有地質專業和信息技術方面的人才,要有一個好的技術團隊和管理團隊。由於資料庫種類較多,內容繁瑣,資料庫驗收人員應加強學習,掌握各類資料庫的驗收技巧,並積極與地勘單位項目組成員或匯交人溝通,確保資料庫類資料齊全、完整、准確。

資料庫是地質信息中最重要的,隨著資料庫以成果形式的大量出現,為了避免在地質工作中重復投入、減少社會浪費,其提供社會化服務是大勢所趨,從而也使服務形式往多元化發展,服務產品多樣化。而做好資料庫類資料的社會化服務,離不開服務機制的完善,離不開硬體的建設。

4 幾點建議

4.1 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制度的建設

首先應著力解決地質資料匯交的監督管理問題,要嚴格履行《地質資料管理條例》賦予地質資料管理部門的職責,維護條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地質資料的匯交應嚴格執行礦業權管理制度的有關規定。同時,應加強匯交人匯交資料庫的意識,並消除各匯交單位對權益保護存在的顧慮;加強法制觀點的宣傳,依法匯交資料是匯交人的責任和義務,同時國家也保障匯交人的權益,保障資料的安全及合理提供利用。

4.2 加強對地質資料匯交人的培訓工作

由於匯交人經常有變動,匯交要求為順應新形勢也在逐步完善,積極開展培訓工作是必要的。匯交單位也應積極響應。有些單位地質資料不經過資料室直接由項目組成員匯交,建議各匯交單位派資料室專人進行匯交,項目組成員給予配合、督促匯交工作的完成。

4.3 積極推進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

首先應完善服務機制,加強硬體的建設,加強對資料庫類資料的服務意識。在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建設中,應包含資料中是否有資料庫的信息,提供社會查詢,服務人員也應提供簡捷、高效、優質的服務,展現良好風貌。

5 結語

資料庫類成果地質資料承載了大量有價值的地質工作成果信息,積極做好其匯交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們要繼續做好資料庫類資料的檢查和驗收工作,要更好地掌握各類資料庫驗收的新方法、新要求,以保證其完整、准確、有效地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4]

參 考 文 獻

[1] 衛偉,王天文 . 地質資料匯交的重要性及管理中的難點和對策 [J]. 山東煤炭科技,2003,(2):41

[2] 程琳 . 淺談成果地質資料匯交驗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資源環境與工程,2010,24(2):207 ~ 209

[3] 全國地質資料館 . 地質資料管理技術規范與標准 [M]

[4] 李桂芳 .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資源環境與工程,2007,21(4):476 ~ 478

閱讀全文

與大型通用資料庫立項成果簡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