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葛繼平的工作成果
1.獲得獎勵
2009年同濟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
2010,2011年,2014年城建學院考核優秀
2013 校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
2014 校優秀畢業設計指導教師
2.主要教學經歷;
講授課程《橋梁墩台與基礎》、《軟基處理》、《地基基礎》、《橋涵水文》、《基礎工程》、《橋梁加固與維修》、《土木工程概預算》、《土木工程材料》、《測量學試驗與實習》、《畢業設計》,《橋梁抗震與抗風》,《結構動力學》,《復合材料結構設計方法》等
參與編寫《墩台與基礎》(王榮霞,彭大文。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8)第四章第五章。
3.主要縱向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5萬,2015-2017。(項目負責人)
2.鐵道部重點科技開發項目,30萬。(項目負責人)
3.上海市公路投資有限公司,15萬。(子課題負責人)
4.上海市教委優秀青年教師科研專項基金項目,3萬。(項目負責人)
5.上海應用技術學院人才啟動項目,3萬。(項目負責人)
6.上海市科委重大項目《橋梁全過程安全受控與預測預警系統研究》。(參與完成)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節段拼裝預應力混凝土橋墩抗震性能研究》。(參與完成)
4.部分橫向科研項目:
1. 杭州市蕭山城市橋梁檢測
2.南匯X2橋施工監控
3.杭州蕭山南門江成橋靜動載試驗
4.北山通纜檢測和加固設計」
5.福州二環路九座橋梁的外觀檢測和三座橋梁的靜動載試驗
6. 南平地區五座雙曲拱橋和石拱橋的外觀檢測和靜動載試驗
7.青島海灣大橋主橋(自錨式懸索橋)和寧波奉化江大橋抗震性能研究。(參與完成)
8. 6.25米搗固裝煤推焦一體機振動分析及結構優化研究。(參與完成)
5.學術論文:
1.葛繼平,王志強,彭大文。基於並聯彈簧接縫模型的裝配式橋墩抗震分析方法,中外公路,2014。
2.葛繼平,王志強,李建中,彭大文。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雙柱橋墩抗震性能研究進展。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第33卷,第3期,2013。
3.葛繼平,王志強,彭大文。重復荷載下高速鐵路32米箱梁模型受力全過程試驗研究。建築科學與工程學報,第30卷,第1期,2013。
4.葛繼平,王志強,王紅偉。振動台試驗過程中基於加速度響應的動力特性識別,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第36卷,第6期, 105-108頁,2012。(核心)
5.葛繼平,沈磊,王志強。高速鐵路模型箱梁靜力非線性和動力損傷關系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第37卷,第6期,2013。
6.Jiping Ge, Jianzhong Li, Zhiqiang Wang. Seismic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Self Anchored Suspension Bridg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2013.
7.葛繼平,彭大文,嚴平。重復荷載下高速鐵路24米箱梁模型受力全過程試驗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第37卷,第4期,2013.
8.葛繼平,彭大文,張旭。基於纖維模型的高速鐵路預應力混凝土模型箱梁非線性分析。中外公路,第132卷,第6期, 214-218頁,2012.
9.嚴平,李胡生,葛繼平。基於模態應變能和小波變換的結構損傷識別研究。振動與沖擊,第31卷,第1期, 121-126頁,2012.
10.葛繼平,王志強,王紅偉。振動台試驗過程中基於加速度響應的動力特性識別,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第36卷,第6期, 105-108頁,2012.
11.Ge Jiping.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with precast segmental pier.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50-253 pp 1966-1970 ,2011.
12.葛繼平,王志強。干接縫節段拼裝橋墩振動台試驗研究。工程力學,第28卷,第9期, 122-128頁,2011.
13.葛繼平、李胡生。基於小波包能量累積變異的梁橋損傷識別試驗研究。振動、測試與診斷,第31卷,第1期,85-88頁,2011.
14.葛繼平,王志強。干接縫節段拼裝橋墩集中塑性鉸模型的地震響應分析。工程力學,第27卷,第8期, 185-190頁,2010.
15.葛繼平,王志強,李胡生。基於小波包能量統計方法的橋墩振動台試驗分析。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第44卷,第6期,803-806頁,2010.
16. 葛繼平,王志強,魏紅一。干接縫節段拼裝橋墩抗震分析的纖維模型模擬方法。振動與沖擊,第29卷,第3期,52-57頁,2010.
17.葛繼平,李胡生。基於模態應變能變異指標的斜拉橋模型損傷識別研究。《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2011.6。
18.宋子收,周奎,李胡生,葛繼平。基於曲率模態和小波系數差的損傷識別。公路交通科技,Vol.27(11),2010年。
19.葛繼平,李胡生。平均曲率模態法識別橋梁損傷可行性實驗研究。中外公路,第五期,2010。
20. 葛繼平,李胡生。Experimental Study On Damage Detection Of A Continuous Girder Bridge Based On Wavelet Packet Energy Accumulated Variation Index,2010年IEEE檢測技術與機電自動化國際會議,2010年3月。
21.葛繼平、李胡生。基於柔度變化率的獨塔斜拉橋模型損傷識別試驗研究。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學報,Vol.10(1),2010年3月。
22.葛繼平。干接縫連接節段拼裝連續梁橋地震反應分析。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學報。Vol.9(4),2009。
23.葛繼平,劉豐,魏紅一,王志強。膠接縫連接的節段拼裝橋墩抗震分析模型[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Vol.33(5),2009。
24.王志強,葛繼平,魏紅一。節段拼裝橋墩抗震性能研究進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Vol.29(4),2009。
25.王志強,葛繼平,魏紅一。東海大橋預應力混凝土橋墩抗震性能研究。同濟大學學報,Vol.36(11),2008。(EI檢索)。
26.葛繼平,魏紅一,王志強。循環荷載作用下預制拼裝橋墩抗震性能分析。同濟大學學報,Vol.36(7),2008。(EI檢索)。
27.Wei Hongyi, Ge Jiping, Wang Zhiqiang. Cyclic tests research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precast concrete segmental bridge piers. Beijing, China: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October 12-17, 2008.
28. Wang Zhiqiang, Ge Jiping, Wei Hongyi. Shake table tests of segmental bridge column with match-cast dry joints. Beijing, China: 14th World Conference on Earthquake Engineering, October 12-17, 2008.
29.張恆晟,葛繼平,粘滯阻尼器在小行程條件下的力學性能試驗研究。結構工程師,Vol.24(6),2008。
30.葛繼平。預制拼裝搖擺單柱橋墩擬靜力分析模型。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Vol.39(S2),2007。(EI檢索)。
31.Zhiqiang Wang, Jiping Ge. The influnence of prestressing tendon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ridge columns. Shanghai, China: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tructural Engineering, 2007.
32.Zhiqiang Wang, Jiping Ge. A review of seismic performance study of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piers. Fuzhou&xiamen, China: 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 2006.(ISTP檢索).
33.葛繼平,管仲國,李建中。群樁基礎橋梁抗震分析簡化模型。結構工程師,Vol.22(6), 2006。
34.王志強,葛繼平。粘滯阻尼器和Lock-up裝置在連續梁橋抗震中應用。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Vol.19(1),2006。
35.Jiping Ge, Zhouhong Zong. Study on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old-formed square hollow section beams. Fuzhou & xiamen, China:The Ni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2006.(ISTP檢索).
36.宗周紅,葛繼平。反復荷載作用下方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連接節點非線性有限元分析。建築結構學報,Vol.27(2),2006。(EI檢索)。
37.宗周紅、林於東,陳惠文,葛繼平。方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連接節點在低周反復荷載作用下的性能研究。建築結構學報,2005,1。
38.夏樟華,葛繼平,林傳金,宗周紅,低矮型鋼——混凝土梁橋方案設計與分析,福州大學學報,2005.6,Vol.33,No.3,pp345-350。
39.葛繼平,宗周紅。方鋼管混凝土柱與鋼梁半剛性連接節點的恢復力模型。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Vol.25(6),2005。
40.葛繼平,宗周紅。軸壓鋼管混凝土柱非線性有限元分析。福建建築,3,2005。
41.Jiping Ge, Zhouhong Zong. Nonlinear analysis of rectangular concrete-filled tubular column to steel beam connections with sided plates. Xi』an, China: The Proceeding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r Young Experts(ISSEYE-8), 2004.8,PP:175-179.(ISTP檢索)
42.Zhouhong Zong, Bijiaya Jashi, Jiping Ge and Wei-xin Ren. Dynamic Behavior analysis of a CFT Half-through Arch Bridge. Engineering Structures, 2004.
43.葛繼平,宗周紅。地震作用下鋼橋面系桿拱橋的動力響應。世界橋梁,2003,3。
44.彭雪林,任偉新,葛繼平。大跨度斜拉橋的建模和模態分析。全國結構計算理論與工程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上海:《結構工程師》(增刊),2003。414-417。
B. 什麼是統計工作的成果
應該是 統計資料
C. 統計工作的成果是
數據是次要的,關鍵是統計分析,根據統計數據,反映現象、發現優點問題和趨勢、找出規律、得出結論,並根據結論提出意見建議,意見建議得到採納和施行後取得的成效。
D. 試用期主要工作成果怎麼寫
E. 統計員工作總結範文
時光荏苒,很快就要過去了,回首過去一年來的統計工作,內心不禁感慨萬千,在領導和全體同志的關懷、幫助下,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充分發揮崗位職能,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一、一年來的工作表現
(一)仔細認真,提高自身素質。為做好統計工作,我堅持嚴格要求自己,統計工作最大地要求就是
(二)嚴於律已,不斷加強作風建設。一年來我對自身嚴格要求,始終把耐得平淡、捨得付出、默默無聞作為自己的准則,始終把作風建設的重點放在嚴謹、細致、扎實、求實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上。
在工作中,以制度、紀律規范自己的一切言行,嚴格遵守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尊重領導,團結同志,謙虛謹慎,主動接受來自各方面的意見,不斷改進工作;堅持做到不利於公司形象的事不做,不利於公司形象的話不說,積極維護公司的良好形象。
(三)強化後勤處室職能,做好服務工作。對辦公室費用方面,繼續發揚以必需品為前提,節省處室費用消耗,保證各種辦公必需用品齊全,確保領導與同事對辦公用品的需求。這一年裡積極配合做好後勤工作,與同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會計較幹得多,幹得少,只希望把工作圓滿完成。
二、工作中的不足與今後的努力方向
一年來的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後工作中,我一定認真總結經驗,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仔細認真,克服浮躁心理。面對枯燥的數字統計工作,不怕繁瑣,做到謹慎細心,不浮躁,積極適應各種數據變化,在工作中磨練意志,增長才幹。
(二)發揚孜孜不倦的進取精神。加強學習,勇於實踐,博覽群書,在向書本學習的同時注意收集各類信息,廣泛吸取各種
(三)多從細節考慮,緊跟領導意圖,協調好內外部關系,多為領導分憂解難。繼續加強對公司各種制度和業務的學習,做到全面深入的了解公司的各種制度和業務。用公司的各項制度作為自己工作的理論依據,結合實際更好的開展統計工作。
總之,一年來,我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距領導和同志們的要求還有不少的差距:主要是對政治理論和文字基礎的學習抓得還不夠緊,學習的系統性和深度還不夠;工作創新意識不強,創造性開展不夠。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發揚成績,克服不足,以對工作、對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腳踏實地,盡職盡責地做好各項工作,不辜負領導和同志們對我的期望。
F. 統計工作總結該怎麼寫
總結大體的結構都一樣
1開頭簡單敘述一下今年取得的成績,引出下文
2詳細敘述每個工作的完成情況
3總結好的經驗方法
4總結缺點教訓
5積極創新想法,設想未來的工作
G. 李惕碚的工作成果
在高能物理和天體物理兩個學科及其交叉領域,在實驗觀測、數據分析和理論模型研究三方面都有工作經驗和重要成果,曾主持中國科學院重點科研項目「宇宙線高能天體物理研究」(1987-1990)以及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天體高能過程的空間觀測與研究」(1992-1995)和「天體高能輻射的物理過程」(1998-2001),擔任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太陽活動和宇宙活動天體的研究」(1988-1991)學術領導小組成員、子課題負責人。
(1)從1963年開始,參加雲南高山站大雲霧室系統的安裝及調試,並在雲南高山站進行了多年宇宙線研究,負責大雲室機電系統和高山宇宙線電磁簇射研究項目及重質量粒子事例的數據分析,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
(2)從70年代開始倡議並組織開展了中國宇宙線天體物理和高能天體物理的實驗研究,領導建設高能天體物理實驗室,主持研製球載大型硬X射線望遠鏡並進行對天體高能輻射的空間觀測,1988年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在世界上首次用準直調制望遠鏡實現了對硬X射線天體的高精度成像。
(3)80年代初建立了銀河gamma射線的統計模型,首次給出對宇宙線與星際介質作用產生高能gamma射線的定量估計,指出歐洲gamma天文衛星COS-B數據分析方法中的錯誤,並明確斷定2CG星表上的gamma射線源約有一半並非真實的分立源,而是星際分子雲。經過多年爭論後,這一模型及其結論的正確性被空間和地面觀測證實。
(4)在發展數據分析方法中取得重要成果:為解決稀有事例的准確處理問題建立了置信分布方法;指出高能天文中通行數據分析方法的錯誤,和馬宇倩合作建立了估計對象-背景觀測結果統計顯著性的正確方法,被稱為李-馬准則,已在宇宙線和高能天體實驗研究中廣泛應用;同吳枚合作建立了對象重建的直接解調方法,顯著提高了對低信噪比、低統計和低分辨數據解調及成像的靈敏度和分辨能力;建立了在時域上進行時間分析的一套演算法。專著《實驗的數學處理》獲1977-1981全國優秀科技圖書獎。
(5)在建設高能天體物理資料庫及分析系統的基礎上,在數據分析和天體高能輻射模型研究中取得一批重要成果,如首次獲得天鵝座X-3的高能gamma射線像,首次揭示黑洞雙星高頻時變特徵,發現gamma射線暴參量的長期變化現象,建立了gamma射線暴的等離子體放電模型等。
(6)任中國(973)基礎科學前沿項目「天體高能輻射的空間觀測與研究」首席科學家,並獲得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的支持。該項目將建造一台世界最高靈敏度和最高分辨本領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HXMT,實現人類歷史上首次硬X射線成像巡天和對活動星系核、黑洞雙星等高能天體的高靈敏度定向觀測,發現一批新天體和天體高能輻射新現象,推進人類對天體極端物理條件下高能過程的了解。
H. 以往工作成果搜集與整理
2.1.2.1 目的
統計以往工作區水文地質勘探與調查、環境地質調查、物探、化探等工作成果與完成的工作量,為科學布置本次補充調查與勘探工作服務。
2.1.2.2 基本要求
(1) 1955 年以來的調查區相關資料的統計。
(2) 要細化統計內容,明確以往工作區完成的各類工作量。
(3) 要在成果內容內描述報告份數、頁數及附圖張數和比例尺等。
(4) 統計工作要力求全面、准確,並應包括地質部門以外的其他部門所做的工作。
2.1.2.3 內容
(1) 項目名稱: 原項目的名稱。
(2) 項目編號、項目來源及工作性質: 按任務書有關內容填寫。
(3) 工作范圍: 包括工作區的地理坐標和工作區內的各級行政區,行政區應具體到縣一級。
(4) 項目類別: 水文地質勘察、工程地質勘察,其他。
(5) 項目下達單位、承擔單位及起止時間: 按實際填寫。
(6) 地質測繪: 包括野外水文地質測繪和工程地質測繪的面積、工作比例尺及實測剖面條數和實測剖面位置。
(7)遙感解譯:包括遙感解譯面積、比例尺,成果解譯圖及說明書等。
(8)物探:各類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電測深法、電剖面法、電測井法、磁法、重力法、淺層地震、甚低頻或聲頻大地電場、放射性法等),完成的勘探剖面條數及各類物探解譯推斷成果圖件。
(9)化探:化探樣品數量及分析項目數,化探成果圖件。
(10)鑽探:各類地質、水文地質鑽孔(地質勘探孔、水文地質孔、探采結合孔、地質鑽孔、工程地質鑽孔等)數量、總進尺及樣品數目。
(11)抽水試驗:各類抽水試驗類型(單孔抽水試驗、多孔抽水試驗、干擾井群抽水試驗、大型群孔抽水試驗、穩定流抽水試驗、非穩定流抽水試驗、分層抽水試驗、混合抽水試驗、分段抽水試驗等)、數量。
(12)動態觀測:地下水水位觀測水點、水質觀測水點及開采量觀測水點個數。
(13)水質分析:水質簡分析、水質全分析的樣品數量以及微生物、污染物分析樣品數量。
(14)同位素:同位素分析樣品數量及主要分析項目。
(15)其他工作:壓水試驗、鑽孔注水試驗、試坑滲水試驗、連通試驗、示蹤試驗等。
(16)成果主要包括:各種綜合性調查報告、研究成果、圖件以及其內容簡述。
(17)成果提交使用情況(包括其社會經濟效益)。
填寫附表68。
I. 統計工作總結和計劃怎麼寫
統計工作總結和計劃就是總結過去,計劃未來,取長補短的一個文章!
J. 個人簡歷工作成果怎麼寫
是叫崗位價值分析。 就是企業特別希望能花最少的錢,招一個人干最多的活,節省用人成本。
但是企業也是猶豫的,他不能說你值1萬塊錢給你6000塊錢就把你打發了,他會擔心你來這之後,不好好工作跑了怎麼辦。
好不容易培養起來了,企業也是浪費了時間精力團隊的,所以企業必須得給你滿足市場價格。
比如說你市場價格值1萬,他一般會規定工資范圍是8千到1萬2,那我們該怎麼讓企業工資給到最高,拿到1萬2呢?
如何會發高薪呢?企業一般會想:我給他高的工資,但是他能做1.5個人的工作量,甚至能做2個人的工作,這才是值得。
工作成果和成績,你要盡量數據化,個人化,體驗出是你自己做的,而且業績要集中表現出來。
關於工作成果和成績,面試官在求證的時候首先他會看的:
第一個:這個工作是不是你做的?是不是真實經歷。
第二個:參與度的問題,就是你參與了項目的多少工作。
你要知道別人也會做簡歷,做簡歷的時候也會適當的包裝。尤其是職場油條,他往往會把不是他乾的活,按在他自己身上,說他自己乾的,那hr就得判斷其真實性。
第二個是更可怕的一種人,比如說有一個項目,你作為項目的非常邊緣化的一個小人物,在裡面跟著摻和,然後你非得說你自己是項目經理。
所以人力資源就得判斷,你是否參與了項目,你參與了項目的多少工作,面試官就會針對這個問題反復的,直接的間接的去求證,求證你的成績,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從這個角度看,你就需要首先在簡歷里優化工作成果
將自己的工作成果表現出數據化、個人化,把工作成果包括業績集中體現出來,向HR證明或者化解掉他的疑慮,表明這事是你做的。簡歷搞定之後,面試你需要應對這幾點:
第一個:你需要就工作的具體內容、工作成果等細節問題進行展開,要做到滾瓜爛熟,這樣才能體現出真實性,打消面試官這個疑慮。
第二個:同時你要數據化的表現你個人的業績,這個時候你簡歷里的有些數據你要記在心裡,在面試官問你的時候你不能被問住了。
對於細節問題,你要做到心裡有數,比如簡歷優化後的工作成績,你要做到爛熟於胸。同時氣勢要足,表現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