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博士後期間科研成果晉升能用嗎
看你做什麼晉升吧?
如果是專業職稱方面的,肯定有用啦,如果和專業沒關系,那就不一定了。當然,公開的如副教授、教授、高級職稱等,國家或各省都有明文規定,可能在此基礎上各系統或單位也有些條件的修正,要看具體情況。
❷ 博士與博士後有什麼區別
博士和博士後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二者的性質卻完全不同,其中博士是學位名稱,而博士後是職位名稱。
博士是一個學位稱呼,標志一個人具備出原創理論成果的能力或學力的學位,是目前最高級別的學位。
擁有博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同等學力,意味著一個人有能力由學習階段進入學術階段。具備出原創理論成果的能力或學力是博士學位的核心內涵,也是擁有博士學位的人的最本質特徵。
博士後這一名稱起源於1876年,當時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設立了一項研究基金,用以資助優秀的青年學者在較好的研究條件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因為在獲取該項資助的二十人中有四人已經取得博士學位,因此被稱之為博士後。
❸ 博士後要做什麼研究
你好。博士後是根據導師的意圖和想法,進行研究工作。研究的內容根據導師,也就是老闆的意圖而定。博士後不同於博士生,博士後是出賣自己的勞動力,為老闆工作,出成果。
希望對您有幫助!
❹ 博士後期間的研究成果屬於誰負責
博士後研究人員在站期間的期中、期滿考核及成果評價工作,按照甲方規定程序和要求,由甲方會同乙方及有關單位共同進行。
❺ 博士後網站如何更新研究成果
如果是公眾平台,都可以更新,如果是某單位的,只有管理員或有相關更新許可權的會員才可以更新
應該好的平台會有投稿渠道。
❻ 中山大學科研博士後的成果能評副教授嗎
暈,如果你是博士後,評副教授是優勢呀,當然可以評呀,但博士後的成果,能不能用來評副教授(這個要看你的成果與你報評單位有沒有關系,比如你以中山大學的名議發的論文,課題,獲獎就可以)
❼ 博士一定有研究成果嗎
博士一定是要有的,否則無法畢業,而且在未來的就業中若沒有研究成果也很困難,博士後是指拿到博士學位以後,在高等院校或者科研機構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職務,並不是學位。
❽ 什麼叫『博士後 出站』
博士在科研流動站、科研工作站等工作滿一定時間後結束工作叫作出站。
辦理出站手續需要的基本材料
1、《博士後研究人員工作期滿登記表》。
2、《博士後研究人員工作期滿分配工作審批表》;
3、《接受函》,由具備獨立人事許可權的接受單位出具;
4、設站單位對博士後身份證、結婚證和子女出生證(或獨生子女證)進行核查並由單位出具相關證明。
(8)博士後成果擴展閱讀
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條件
申請設立工作站的大型、特大型企業或企業集團,科研生產型事業單位,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留學人員創業園區等單位須具備以下一些基本條件:
1、具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或健全的研究與開發機構,有高水平的科技人員隊伍和高水平的科研項目;
2、具有較強的經濟技術實力,重視人才工作,能為博士後研究人員提供較好的科研條件和必要的生活條件。
情況
中國博士後制度的成果。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1年初,全國已在包括全部「985」和「211」高等院校、各主要科研院所的415個單位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146個;
累計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8萬多人,出站博士後絕大多數成為相關領域和單位的科研骨乾和學術技術帶頭人。
全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站學科覆蓋理、工、農、醫、軍事、社會科學等12大學科門類的全部89個一級學科。在大型企業、科研型事業單位、高新園區設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158個,覆蓋電子信息、生物醫葯、國防科技、經濟金融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領域。
博士後研究人員年招收人數達到1萬多人,博士後研究人員已經成為許多設站單位科研工作的骨幹力量,成為許多設站單位培養、吸引、使用、篩選高級人才的一個重要渠道。
❾ 什麼叫博士後
學碩一般都是三年制,而專碩有兩年也有三年,根據你學習的方向不同而有區別。
除了上述這幾個區別之外,諸如:學費、招生制度、教學方式等方面也有差別,不過都很細微,這里就不一一贅述。
博士是繼碩士之後,更高一級的學位。一般碩士的研究方向會決定博士的研究方向,當然也不排除例外,可以做出改變。而博士與博士後的差別就有點大了。首先,博士是學位,而博士後不是學位,博士標志著一個人具有出原創成果的能力或學歷的學位,是目前最高級別的學位。擁有博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同等學歷,意味著一個人由學習階段進入學術研究階段。博士後是指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從事學科研究的工作服務,為科研做出貢獻的人員,並不是一個高於博士的特定的學位。
❿ 博士後是怎麼回事
博士是博學之士,按古代的講法,已經算得上「國子」、「國士」、「大士」。得到了博士學位,就應當懂得以品德和才藝立身,而不是以官位和財富立身,更不能做鄙薄之士,為販夫計,逞匹夫勇。博士後當然要比博士強。博士後是一個高級研究職位。獲得這個職位,就是要繼續在學問上下功夫。做好博士後,關鍵是注意一個「後」字。這里談幾點建議,供各位參考。
第一,在選題上,博士後要注意和博士階段的連續性。博士後研究是博士論文的「後研究」,所以,在選題的時候,最好不要完全另起爐灶,而要以博士期間的研究為背景,就某一個問題或方面,加以提升和深化。學貴在精專,這樣容易出學問,出成果。我在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的時候,所在的項目里有一個成員50多歲了,據說此生已經斷斷續續在幾個學校做過好幾回「postdoctoral fellow」,而且,每次的題目都變化不大,但導師仍然認為有繼續做的價值。現在,我們有些人選擇了很好的題目,也做了很好的研究,但一旦畢業了或者發表了就「拉倒」了,這是很大的浪費。
第二,在水準上,博士後必須高於博士。在有的國家,如在美國,做博士後研究的人,不過是某個比較高級的研究項目的成員,有的還不一定獲得了博士學位,還有些是一時找不到工作的博士。導師申請到一筆經費,就設立博士後項目,根據課題需要和項目預算來選人。錢花光了,項目就撤了。在我國,博士後制度不僅比較正規,而且「國家化」了。國家人事部設有專門的博士後管理委員會,計劃內的博士後還由國家發工資、給房子。博士後出站以後,一些單位給的待遇也高於博士。博士後儼然成了一種頭銜,一種級別。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要求博士後研究報告一定得比博士論文強。從這幾年的情況看,有的博士後在站期間做的研究同他們在博士期間做的研究相比,的確達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有的卻今不如昔,甚至全面放鬆了自己,退步了。為了促進博士後研究質量的提高,我們開始編輯出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後文叢》,現在出了第一卷,以後每年出一卷。每一位博士後,都要把研究報告的精華部分,以五萬字的篇幅,編入文叢,這既是對自己的一個學術交代,也是接受學界的檢驗,接受社會的監督。
第三,在定位上,博士後是學者,不再是學生。根據國家的有關條例,《法學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暫行規定》有一條,把博士後「視為法學研究所科研人員」。什麼是「法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剛才,王家福先生在致辭中強調法學研究所是「國家隊」,希望大家珍惜這個榮譽。我想,倘若「國家隊」的稱號立得住,它的成員就應該像體育比賽里的國家隊成員那樣,至少在某個領域或項目上始終保持在全國的領先地位,至少是前三名吧,否則,在這里就呆不住。因此,各位在法學所做博士後,應當增強作為學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始終對自己高標准、嚴要求。同時,也希望各位能夠把博士階段所在學校的好校風、導師們的好學識和好學風,帶到這里來,和法學所的導師們、同仁們相互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