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課程建設
課程是高等學校教學建設的基礎,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課程建設是有效落實教學計劃,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
課程的教學內容要先進,要及時反映學科領域的最新成果,因此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同時,要廣泛吸收先進的教學經驗,積極整合優秀教改成果,體現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突出課程特色。根據實際需求,要及時開設有特色的新課程,調整課程體系。
課程建設的要素有兩個:
一、規劃設計,二是:實施過程。課程的規劃設計,主要是解決設置什麼課程、課程如何排序、課程標準是什麼等問題,這一系列工作實際就是課程規劃模式建設;
二、課程的實施過程,就是教學過程,主要是解決怎樣教才能實現培養目標等問題,這一系列工作實際就是教學模式建設。
② 你怎樣看待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所取得的建設成就
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標志著我國工業化的一大進步,同時也標志著我國進一步向社會主義社會邁進,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一個五年計劃,在黨中央的直接領導下,由周恩來、陳雲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經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審議通過。至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了規定的任務,實現了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並為我國的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標志著系統建設社會主義的開始。
制定背景
20世紀50年代是二戰之後兩極格局對峙最為激烈的時期。隨著冷戰的逐漸展開,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兩個陣營不僅在政治制度與軍事實力上展開全方位競爭,還圍繞著兩種不同的經濟發展道路展開了激烈較量。
一五期間,中國身處社會主義陣營,對外採取「一邊倒」的外交策略。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進行政治孤立、經濟制裁與軍事封鎖,導致相比於戰後處於資本主義陣營的日本與西歐各國,中國無法充分利用資本主義陣營充足的資金與先進的技術進行經濟建設。
另一方面,蘇聯與一些東歐國家以資金與技術援助的形式積極支持中國的經濟建設,來自蘇聯與東歐的經濟援助在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③ 課程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建設。
課程模式建設是研究教什麼的問題,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論開發課程,目前比較先進的課程開發思想和理論就是「基於工作過程」:二是考慮專業特性和學生特點,按照能力培養循序漸進的原則序化課程:三是編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框架計劃,即建立課程標准。
教學模式建設,主要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目標及教學理論指導下,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結構、教學手段方法、教學評價等因素進行簡約概括而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指導教學實踐的教學行為系統。
課程建設體現了以下特點:內容的前瞻性、形式的多樣性、載體的立體化。課程建設的主要措施有:造就名師團隊;收集、整理教學資源;與教學科研相結合;形成一批高質量教材;結合教學技術的改進和教學制度的完善。
④ 示範校建設教學改革成果包括哪些
請參考:
作為鄭州市市直學校唯一的一所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鄭州市國防科技學校建設項目自2011年11月批復至今,各項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取得初步成效。該校緊緊圍繞國家示範校建設,始終把建設重心放在發揮行業辦學優勢,服務於中原經濟區與鄭州都市區建設,著力打造汽車運用與維修、數控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計算機應用四個重點支持專業,學生職業技能多證書人才培養模式和國防教育兩個特色項目,以此帶動學校整體水平的提升與內涵發展,提高學校辦學的規范化、信息化和現代化水平,全面提高育人質量。
圍繞國家示範校建設工作,國防科技學校專門成立示範校建設辦公室,由主管校長統一協調各職能部門和系部,積極開展各項建設工作;同時為更好落實此項工作,按照示範校項目建設任務書要求,每月由郭慧州校長主持召開示範校建設推進會,會上由各職能部門、系部負責人通報示範校建設進度,及時解決示範校建設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學校組織全校師生認真學習項目建設各類文件,全面實施各項目建設計劃,各重點專業建設項目全面開展行業企業調研,同時完成各重點專業的專業建設規劃:汽車專業深入開展文化課分層次目標教學、專業課「理論教學-數字實物模擬-生產性實訓-企業頂崗實習」的教學模式改革;推行「模塊技能教學法」,「模擬公司教學法」、「情景模塊化」、「模擬教學」等教學方式改革,與企業合作,推進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建設、優質核心課程建設、開展「雙師」結構和「雙師」素質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雙師教師比例佔90%以上;培養專業帶頭人15名,骨幹教師30名;開始啟動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完成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規劃,擴大社會培訓的規模,加強校企合作,提升社會服務能力。按照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建設的驗收目標和檢測指標完成自查整改工作,以迎接國家中職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中期檢查。
半年來,在示範校建設工作引領下,國防科技學校校容校貌、教學管理服務、教師隊伍精神面貌、實訓室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學生培養目標以及教學改革工作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特別是教學成績顯著,今年6月在天津舉行的國家職業院校(中職組)技能大賽中有汽車運用與維修和計算機運用兩個專業五個項目參加了比賽,獲得了三等獎,該校被評為河南省2012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先進單位,姚宗濤老師被評為先進工作者;計算機專業楊玉珠老師參加河南省「創新杯」說課大賽獲得一等獎,並獲得將於10月21日在浙江舉行的國家大賽資格;分別由郭慧州校長和計算機專業部梁禮中主任主持的重點課題以及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主持的一般課題已獲得鄭州市教科所立項;劉雲鵬等三位專業教師參加為期半年的企業掛職鍛煉活動,正在緊張的學習當中,徐新宇等10位教師參加專業教師「國培計劃」也已結束,為學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增磚添瓦;示範校建設中信息技術課題在汽車、計算機、數控、語數外等共建共享課題也已取得初步成效,正在與共建共享單位共同研究過程中。學校全體師生充分意識到,國家示範校建設工作為學校未來的發展和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而示範校建設工作也必將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最終使該校真正成為鄭州市中職學校的引路人,成為中原經濟區和鄭州都市區建設的生力軍,成為國家中職教育的示範者。
⑤ 你怎樣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取得的建設成就
1、在建國初期工業化水平很低這一特定的歷史背景下,第一個五年計劃堅持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是客觀現實的必然選擇,應該說我國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順利實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為國家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是我國進行經濟建設的里程碑。
2、「一五」計劃不僅在實踐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也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對我們今天仍然有著深刻的啟迪。比如,在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上,堅持既反保守又反冒進的建設方針。黨和政府對經濟建設的有利條件與實際困難進行了全面分析和正確估量,明確提出既要反對右的保守主義,又要反對「左」的冒險主義。就是說,既要加速工業的發展,保持相當的建設規模,又不可以不顧財政力量、技術力量和設備供應的各種可能的客觀條件,而任意地、無限制地去擴大建設規模。又比如,集中力量進行重點建設,並把重點建設和全面安排結合起來。搞好綜合平衡,把重點建設與全面安排結合起來,保證國民經濟按比例地發展。由於重工業的基礎極其薄弱,生產水平相當低,所以第一個五年計劃實行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重點部署了鋼鐵、機械、電力、煤炭、化工等方面的建設,但同時採取有效措施,促進了農業和輕紡工業的發展。再比如,正確處理積累與消費的關系,把發展生產與改善人民生活結合起來。第一個五年計劃,強調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是建設的根本目的,但同時又指出,人民生活水平只能穩步地漸進地提高,必須注意擴大資金積累,以便建立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基礎。
3、當然,在看到成就和經驗的同時,也要認識到「一五」計劃實施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比如,農業生產跟不上工業生產的步伐,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農業的發展;又比如,1956年出現全局性的冒進,造成國家財政緊張;再比如,社會主義改造過急過快,為以後相當長時間留下後遺症。
⑥ 課程建設規劃執行情況如何課程建設取得了哪些成績
就是你打算怎麼建設一門課程,給自己列個計劃(事實上計劃是寫給領導看的),要有大標題小標題。每個地方,每個學校的要求都不一定一樣。
比如可以先列一個課程建設的總體目標,然後分幾個方面,教材、課程標准、教學資源(教案、課件、題庫、案例庫、、動畫等的建設目標和日程表),甚至資源共享(上網)。
⑦ 課程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課程是高等學校教學建設的基礎,課程建設是學校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
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就是課程模式和教學模式建設。
課程模式建設,主要是研究:教什麼的問題,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
一是按照一定的思想和理論開發課程,目前比較先進的課程開發思想和理論就是「基於工作過程」;
二是考慮專業特性和學生特點,按照能力培養循序漸進的原則序化課程;
三是編制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等框架計劃,即建立課程標准。
拓展資料
加強課程建設是學校提高整體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它涉及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學管理等教學基本建設工作的諸多方面,是一項整體性教學改革和建設工作。因此,必須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院、系(部)二級課程建設領導小組(院級課程建設領導小組由教學委員會成員組成)。
課程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制定全院的課程建設規劃、方案,組織開展新上專業合格課程的驗收和精品課程的評選,對各類課程進行檢查、指導
⑧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活動的收獲和成果
3、學分認定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但同時又是由地方指導、學校開發的一門課程,因此學分的認定主要在學校進行。為此,各校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學分認定程序,規范學分認定過程和學生獲得學分的基本標准。綜合實踐活動的學分認定應該包括學生互評、班主任或指導教師考核、學校教務部門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部門審核等程序,並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訪驗證制度,防止弄虛作假。
綜合實踐活動學分的認定是在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的。每學期學校要從多方面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綜合評定。根據平時活動中的自評、小組評價、老師評價以及終結評價,用等級方式為所有學生評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成績,與學生所獲得的學分並列記錄於成績冊、學籍卡上,作為其學習檔案材料。
學分認定的依據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學生參與活動的出勤記錄;二是活動過程記錄;三是學生完成活動的情況和活動的成果。以上三項記錄合格的學生,課程成績合格,可獲得規定的基本學分。
研究性學習。高中三年共約270個課時,15個學分。學生獲得每個學分約需完成18個課時的活動。學生要獲得研究性學習的學分,應具備五個條件:一是要有符合要求的課題研究方案;二是研究過程記錄要完整、詳細;三是要有課題研究的成果報告;四是有自評、互評、指導教師考核、學校教務管理部門審核結果;五是有學時的保證。
社會實踐。學生在一學年中有一周時間(即36課時)用於社會實踐,可獲得2個學分。三年共可獲得6個學分。為更好地認定學分,學校要制定相應的標准,由班主任或管理人員、指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踐情況,綜合認定並給予學分。沒有參加或參加時間不足或沒有提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效證明的學生均不能認定學分。
社區服務。完成社區服務規定課時(三年累計不少於10個工作日),可獲得2個學分。以服務接收單位負責人簽章的服務時間證明為依據,由教師簽名核實,按照學分認定的要求給予相應的學分。學生要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其內容包括服務對象(機構或個人)的名字、活動日期、服務時間、服務項目或內容、學生簽名、服務對象的簽名和聯系方式以及學生自己的活動體會等內容。
4.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師評價和學校評價
對教師的評價,側重於對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組織、規劃、管理、指導等方面的能力和實效等方面。運用評價手段,鼓勵全體教師承擔指導任務,與學生一起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對學校的評價,側重於對學校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狀況的評價,包括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師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管理等方面的評價。
五、保障機制
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課程相比不僅具有許多新的特點,還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挑戰性,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和科研單位、學校都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切實加強對課程的研究和管理。要從組織建設、制度規范和創造條件等方面著手,大力加強管理、加強監督,對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給予全方位的保證。
1、學校要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機構
在課程執行系統中,學校是直接執行的主體。理想的課程設置、完備的課程制度、有效的管理機制等都要由學校來實踐、驗證和完成。因此,學校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建立、完善課程管理機制,加強對學校三級課程的宏觀管理與實施的具體指導。
(1)要成立由校長任組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管理小組,負責本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規劃、設計、管理、開發與實施指導。校長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第一責任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列為對校長考核的重要指標之一。
(2)要制定、完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各項管理制度。包括課程管理、教師管理、工作量計算、培訓進修、教學資源管理、活動管理、成果及應用、獎懲與評價等相關制度,保障課程的有效實施。
(3)要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計劃。提倡立足於本校實際,創造性地制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規劃和方案,在課程設計、內容開發、隊伍建設、校本研修、活動方式、課時安排、評價機制等方面提出有本校特色的思路。實施方案或實施計劃要分學校、年級、學科、教師等不同層面制定,增強課程實施的針對性和計劃性。
(4)學校領導要提高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價值和意義的認識,切實轉變辦學思想,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開發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充分利用電子信息資源,初步形成各年級比較穩定的課程資源和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踐基地,為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特別是要提供供各年級研究性學習實施的相應的課程資源,督促研究性學習的課時安排進入學期課程安排表,並按課程表的計劃予以實施。
2、學校要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隊伍建設
(1)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派責任心強、知識豐富、綜合素質高、勇於創新的教師擔任專職教師,組成學科教研組,具體實施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計劃。因實際情況還不能設專職教師的學校,要確保兼職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綜合實踐的教學活動中。要妥善解決綜合實踐活動指導教師的職稱評定、業績考核等方面問題;要准確評價指導教師的指導水平,並以此作為教師晉級、晉職和評優的依據之一;要科學合理地計算指導教師的工作量,制定考核獎勵辦法,對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做出成績的教師,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並予以表彰和獎勵。
(2)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領導或管理小組。負責統籌安排指導教師、課時;指導教師對每個學生進行學期綜合實踐活動指導並對學生學習情況給予等級評定。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特定的社會環境和傳統,在實施過程中會遇到具體的問題,學校要組織教師針對這些具體問題開展專題性的研討,提出解決的方案。開展推進研究性學習的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教師課程意識和課程設計能力。
(3)加強對專兼職教師的培訓提高。要利用各種形式對專兼職教師實施全員培訓,使每個教師都清楚課程理念和實施策略,積極參與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指導,盡快適應新課程需要。
3、要加強綜合實踐活動教育教學研究
加強綜合實踐課程的教學研究是順利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由於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新設置的課程,教師的教學以及學校對這門課程的管理都比較生疏,缺乏經驗。為了盡快完善這門課程的建設,學校以及各級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部門都要對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研究予以充分的重視。
(1)學校應成立專門的機構負責組織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研究。這個機構和一般的教學研究室不同,不僅應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還要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號召性,以便於開展工作。該機構應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特點和要求組織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理論學習和教學研討,組織全校大型的學生成果展示或宣傳活動,幫助、協調教師指導小組的組成並協助校領導做好教師教學和工作量的考核工作。制定本校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標准並協助班主任和有關教師做好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及學分賦予工作。
(2)學校要制定教師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研活動制度。組織教師學習、交流、研討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的經驗、問題、成果。資源的開發利用、方法論的指導和問題分析也應作為教研的重要內容,提高教師把握課程的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學校應把參加教研活動的情況作為考核教師的內容之一。
(3)要切實發揮各級教研部門的引領和指導作用。教研部門要重點研究課程的區域管理與推進策略、實施途徑,探討課程資源開發、課程實施模式及方式方法、活動過程指導、活動案例分析、活動過程評價與成果評價的方式與結果應用等。要以靈活多樣的教研活動為教師搭建交流學習的平台。要不斷發現典型,及時推廣,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整體推進,實現常態化實施。
4、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管理與督導。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引導並督導學校認真落實課程計劃,保證國家課程計劃的嚴肅性。
(1)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定專人負責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管理。各級教研部門有專人負責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指導、師資培訓、教學研究;各級教研部門要組織力量加強對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研究,深入學校與學校共同研究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策略,總結經驗,分析並解決問題。
(2)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場所和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做好課程資源的管理工作,學校之間應加強聯系,資源共享。
(3)當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經費用於課程資源建設與開發、設備設施建設、教師培訓進修以及課程實施所必須的經費開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