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十四五規劃中,重大趨勢是什麼
十四五規劃中,重大趨勢將轉向以內部需求為主的,用內需來拉動經濟的結構。從高質量發展的方面來解釋,就是讓市場生產要素流動結合起來。讓新的需求不斷涌現,並且刺激新的供給。通過改善創新環境,強調知識產權的保護,對體制內的科研單位強調以科研成果轉換為主,對科研人員提供有效的激勵政策,也要積極引進海外的先進技術和優秀人才,讓中國市場更加具有包容性,能夠吸引全世界的優秀人才,進入中國。
最後在投資方面,部分地方政府過度依賴於投資拉動經濟,尤其是西部地區城市,存在過度投資,負債累累的情況。尤其是以城投債為主的地方債務,風險巨大,中央政府應該及時控制債務規模,避免泡沫化,最終導致財政破產。地方債務已經是多年積累的風險了,在這次的“十四五”規劃中,一定要妥善使用債務杠桿,避免重蹈覆轍。
B. 古籍保護工作具有什麼意義
古籍保護工作具有的意義
古籍是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份珍貴寶藏。在整個人類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們研究中國社會面貌和生產、科學發展史的非常重要的依據,對於今天的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古籍的保護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延續的重要舉措,是對中華精神文明的保存。有利於把它們的社會價值、史料研究價值發揮到最大。對於古籍保護的目的不僅僅是保存,在更高的層次是它應該是應用。
C. 我國近年的重大工程項目
1、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
2、深海空間站。
3、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
4、腦科學與類腦研究。
5、國家網路空間安全。
6、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
7、種業自主創新。
8、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9、天地一體化信息網路。
10、重點新材料研發及應用。
11、在優勢科研領域設立一批科學家工作室。
12、在重點學科領域培養扶持一批青年拔尖人才。
13、培養1萬名精通戰略規劃、資本運作、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會法律等專業知識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
14、引進1萬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遴選支持1萬名左右急需緊缺的國內高層次人才。
15、每年培訓百萬名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幹專業技術人才。
16、在全國建成一批技能大師工作室、1200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培養1000名高技能人才。
17、確保建成高標准農田8億畝、力爭10億畝。
18、建設國家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研究體系。建設海南、甘肅、四川等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和100個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
19、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億畝。
20、建設500個全程機械化示範縣,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左右。
21、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
22、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信息系統。
23、實現「百縣千鄉萬村」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工程。
24、加快大型飛機研製。
25、發展新一代和重型運載火箭、新型衛星等空間平台與有效載荷。
26、發展深海探測、大洋鑽探、海底資源開發利用、海上作業保障等裝備和系統。推動深海空間站、大型浮式結構物開發和工程化。
27、研發新一代高速、重載軌道交通裝備系統。
28、研製高檔數控機床。
29、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手術機器人和軍用機器人。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在各領域商用。
30、開發適應各種耕作條件的先進農機產品。
31、研製核醫學影像設備、超導磁共振成像系統、無創呼吸機等高性能醫療器械。
32、開發應用具有中醫特色優勢的醫療器械。
33、研製先進化工成套裝備。
34、培育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培育人工智慧、智能硬體、新型顯示、移動智能終端、第五代移動通信(5G)、先進感測器和可穿戴設備等成為新增長點。
35、加速推動基因組學等生物技術大規模應用。
36、加速北斗、遙感衛星商業化應用。
37、發展儲能與分布式能源。
38、大力發展形狀記憶合金、自修復材料等智能材料,石墨烯、超材料等納米功能材料等高端材料。
39、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達到500萬輛。
40、建設高速大容量光通信傳輸系統。
41、建設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和服務平台。
42、支持公共雲服務平台建設,布局雲計算和大數據中心。推動貴州等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
43、加快國家統一電子政務網路建設應用。
44、打造電子商務國際大通道。
45、構建國家網路安全和保密技術保障體系。
46、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達到3萬公里,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
47、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3萬公里。
48、建設川藏鐵路等沿邊鐵路。
49、建成北京新機場。新增民用運輸機場50個以上。
50、大力推進上海、天津、大連、廈門等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提高港口智能化水平。
51、建設城市群交通圈。
52、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約3000公里。
53、實現村村直接通郵。
54、加快構建車聯網、船聯網。
55、推動駕駛自動化、設施數字化和運行智慧化。
56、建設高效智能電力系統。
57、對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
58、開工建設常規水電6000萬千瓦。
59、核電運行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60、推動緻密油、油砂、深海石油勘探開發和油頁岩綜合開發利用。
61、建設水電基地和大型煤電基地外送電通道。
62、建成國家石油儲備二期工程。擴大天然鈾儲備規模。
63、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億畝以上。
64、建設引黃入冀補淀、引江濟淮、引漢濟渭、滇中引水、引大濟湟、引綽濟遼等多項重大引調水工程。推進南水北調東中線後續工程建設。
65、建設西藏拉洛、浙江朱溪、福建霍口、黑龍江奮斗、湖南莽山、雲南阿崗等大型水庫。
66、建設西江大藤峽、淮河出山店、新疆阿爾塔什等流域控制性樞紐工程。
67、基本完成流域面積300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244條重要河流治理。
68、推進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加快推進約1億人居住的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69、培育形成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新生中小城市。
70、發展具有特色資源、區位優勢和文化底蘊的小城鎮。
71、建設一批新型示範性智慧城市。建設一批示範性綠色城市、生態園林城市、森林城市。
72、建設海綿城市。
73、建設地下管廊(網)。
74、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0%。
75、實施特殊類型地區發展重大工程。
76、在膠州灣、遼東灣、渤海灣、杭州灣、廈門灣、北部灣等開展水質污染治理和環境綜合整治。
77、突破「龍宮一號」深海實驗平台建造關鍵技術。
78、在北極合作新建岸基觀測站,在南極新建科考站,新建先進破冰船,提升南極航空能力。
79、逐步形成全球海洋立體觀(監)測系統。
80、實施重點用水單位監控工程。
81、建設50個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產業基地。
82、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
83、新增用氣450億立方米,替代燃煤鍋爐18.9萬蒸噸。
84、對江河源頭及378個水質達到或優於III類的江河湖庫實施嚴格保護。
85、開展1000萬畝受污染耕地治理修復和4000萬畝受污染耕地風險管控。
86、建設5座中低放射性廢物處置場和1個高放射性廢物處理地下實驗室。
87、推進青藏高原、黃土高原等關系國家生態安全核心地區生態修復治理。
88、建設大尺度綠色生態保護空間和連接各生態空間的綠色廊道。
89、推進邊疆地區國土綜合開發、防護和整治。
90、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7萬平方公里。全國濕地面積不低於8億畝。
91、發展特色產業,實現3000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發展勞務輸出,實現1000萬人轉移就業扶貧。對「一方水土不養一方人」地區約1000萬貧困人口實施易地搬遷。
92、改造建設百萬公里農村公路。
93、讓未能升學的貧困家庭初高中畢業生都能接受職業教育。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納入低保范圍。
94、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加強普惠性幼兒園建設。
95、重點支持若干所高校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
96、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
97、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降低10%。每縣重點辦好1—2所縣級公立醫院。打造30分鍾基層醫療服務圈。
98、青年體質達標率達到95%以上。
99、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
100、建設講好中國故事隊伍。
D. 在十四五規劃當中,重點項目是什麼
五年計劃是為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現遠大宏偉目標的重要舉措之一,子1953年剃齒第一個“五年計劃”至今我國已經實施了十三個“五年計劃”了,並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第十四個“五年計劃”。那麼在十四五規劃當中,重點項目是什麼?十四五規劃中的項目涵蓋了科學技術、農業發展、環境保護、交通運輸、裝備製造、文化和教育發展、能源和人才培養等諸多方面,其中重點項目為軍工、農業(糧食儲備)、體育產業和可再生能源(光伏風電)、旅遊等等。
現在的中國社會甚至世界上近乎所有的國家都在倡導綠色生活,很多國家都在為保護生態環境做著最大的努力,我們國家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並在第十四個五年計劃中欲將其落到實處。這樣一來,我們國家對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率就會得到提高,且如旅遊等第三產業也會更加得到重視。
E. 跪求一篇新疆歷史發展史(西域遺珍)紀錄片的觀後感,拜託大家。謝謝了。
《西域遺珍——新疆歷史文獻暨古籍保護成果展》觀後感</b>
典藏閱覽部第一黨小組組織組內黨員觀看了「西域遺珍——新疆歷史文獻暨古跡保護成果展」。整個展覽帶給我的不僅是古籍知識的提高,對新疆歷史的學習和民俗的了解,還有心靈的震撼,和作為一名文獻工作者的驕傲。
本次展覽對新疆歷史上曾經使用過的各種語言文字的重要文獻進行了集中展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在首都北京隊新疆珍貴歷史文獻的全面展示,也是對新疆古籍保護工作成果的一次匯報。來自全國23家收藏單位的320件展品參與了展出,歷史跨度長,內容豐富,包含了從先秦至明清2000年間關於新疆的重要文獻文物,涵蓋各民族文字的木簡、文書、古籍、輿圖、拓片登22種類型,展示了新疆多民族、多語言、多文化、多宗教且歷史悠久的鮮明特點。該展覽由文化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全國古籍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同主辦,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承辦,聯合承辦單位多達20餘家。
展覽還全面展示了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新疆古籍保護工作的成績。通過展板和實物,展示了新疆古籍保護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展現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新疆文化建設的關懷。
中國早在殷商時期就有了典籍。中國人對紙的使用比歐洲早了1000年,利用印刷術比歐洲早了600年。而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離不開各個民族。很多少數民族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並用這些文字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典籍。而位於我國西北的新疆地區,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之處,存世的漢文和各個民族文字古籍藏量異常豐富,但由於歷史和特殊的社會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前,新疆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工作極少開展,且由於基礎薄弱,仍存在古籍保存條件差、修復手段落後、經費緊缺、從事古籍保護工作的人才嚴重匱乏、學科建設相對滯後,古籍老化破損比較嚴重等突出問題。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非常重視新疆民族古籍保護工作。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關懷之下,新疆的古籍保護工作取得了重要進展。特別是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全面啟動後,新疆維護爾自治區認真開展古籍普查工作,配合國家古籍普查整體規劃,積極申報《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目前已有64部古籍入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圖書館也入選了「國家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內的我國各省在古籍保護方面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使得中華古籍這一紀錄文明歷程的重要標志和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得以正規科學的修繕和保護。
我們的祖國有著有就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各類古籍便是這些文明的重要載體,從這個角度上說,古籍保護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它保護的不僅是古籍本身,也是我們國家的文明史。雖然自己的本職工作與古籍保護工作還有一定的差異,但是作為一名文獻工作者和一名共產黨員,看到我國的古籍保護工作如此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和重視,心中倍感溫暖,這個展覽也再一次深深激發了我愛黨敬業的思想。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會秉承圖書館一直以來的優良傳統,並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來回報黨和國家的培養和關懷。
F. 少數民族古籍如何保護傳承
在「民族遺珍書香中國——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珍品暨保護成果展」中,少數民族古籍珍品講述了各民族交往交融的動人故事,展現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文化。
我國通過開展少數民族古籍保護、搶救、整理、研究等工作的實施,八思巴文、東巴文等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古籍原件被選入《國家珍貴古籍名錄》項目。
都是民族的瑰寶,應該得到有效的保護,讓文化傳承下去。
G. 看看宋代的古書什麼樣
本報訊(記者趙媛) 昨日,陝西省古籍保護成果展在省圖書館開幕。在這次展覽上,參觀者可以看到70餘部珍貴古籍,其中包括唐五代精寫本、宋元珍本佳刻、明清孤本與稀見本等珍貴的古籍。
展覽現場來了很多愛好者,大家安靜欣賞並不時拍照留念。省圖書館特藏文獻部主任楊居讓
介紹,此次展覽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實施以來,第一次向全社會展示陝西古籍保護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一次陝西珍貴古籍展出。
「展廳展示了收入《古籍保護名錄》的17家單位70餘部珍貴古籍,從版本珍貴的文物性方面來說,有唐五代精寫本、宋元珍本佳刻、明清孤本與稀見本等珍貴古籍,在版本類型方面,有寫本、刻本、抄本、稿本、活字本。還有名家批校題跋本,幾乎可以視為古籍版本大全。在刻書機構種類上,既有版式疏朗、字體美觀大方、紙張精良的官刻本和藩府刻本,也有世代名家獨具風格的家刻本,由於這些珍貴古籍大都經過歷代名家珍藏,或在書的卷端或在扉頁,均留有諸多名家的藏書印,比如此次展出的清乾隆時期的《四庫全書》的進呈本和底本就非常珍貴,該書的首頁蓋有『翰林院印』。」楊居讓表示,現在陝西省的古籍保護已經有兩萬多頁,達到了國家二級標准,希望通過這樣的展覽,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古籍保護的行列。
H. 古籍保護應包括哪些方面
保護古籍一定要忌用化學膠水、化學漿糊、玻璃膠紙等修補古籍。
中國古籍的紙張,多採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紙,而現今通用的化學膠水、 化學漿糊及玻璃膠紙對中國式紙張具有極強的腐蝕力,一般不隔多時,便會使紙張變質黃脆,觸手即碎,故而絕不可用。正確方法應為採用天然麵粉漿糊,調以麝香、花椒,可達到修復與避蟲雙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時無法具備以上條件,也應寧可暫時不修,待請到行家裡手,再行修復,絕不可倉促濫修,加厄典籍。
忌用洋紙夾襯古籍。
許多民國版本的拓片、字帖、紙墨拓工皆屬精良,可版面之上卻是黃斑累累,令人扼腕。這是因為民國時期的一些書賈作坊,貪求省惜工料費用,採用了一種叫作「油光紙」的紙張(當時流行的一種廉價的西式工業法制紙),作為字帖的襯紙。由於西式紙酸鹼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蝕力,以致許多民國舊帖慘遭「黃斑之厄」。這一遺憾也使得當今的古籍藏家得出了一條教訓,即:中國古籍必須遠離一切西式紙張,二者隔離,方為上策。
忌用化學殺蟲劑防殺蠹蟲。
一些新手藏書家,因為懼怕蠹蟲蛀毀古籍,便時常使用一些化學殺蟲劑噴灑書櫥,結果蠹蟲猖獗如故,而古籍卻反遭其害,黃斑遍布書身。慘痛之餘,古籍藏家們也悟出一點,傳統古籍的紙張極為「嬌貴」,受不得任何化學品的侵害,而化學殺蟲劑的腐蝕只會造成「愛而毀之」的結果。傳統的正確防蟲方法應為:在書櫥中放置麝香、芸香或花椒(也可採用質量上乘的印度奇南香),以香氣驅殺蠹蟲,效果極佳。
I. 我國首個古籍保護五年規劃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決策部署,深入做好「十三五」時期中華古籍保護工作,文化部近日發布《「十三五」時期全國古籍保護工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古籍保護工作方面的首個五年規劃。9月13日,文化部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規劃》相關情況。
《規劃》列出中華古籍普查登記、珍貴古籍保護、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和古籍保護實驗室建設、古籍整理出版和數字化建設以及中華優秀文化典籍推廣5個專欄共16個重點項目,著力增強可操作性,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