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科技成果轉化率如何計算
科技成果轉化率,衡量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商業開發產品的指數,中國的科技成果專轉化屬率僅為1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平。科技成果轉化率(the rate of technology transfer),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占科技成果總量的比值。有專家認為科技成果轉化率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概念。關於中國"科技成果轉化率"是多少、如何計算等問題,不少專家都表示:"沒有統一的計算口徑。"
⑵ 科技成果轉化率和科技貢獻率一樣嗎
科技成果轉化率,衡量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商業開發產品的指數
科技貢獻率是指GDP增長額中由於科技進步影響而增長的份額,
⑶ 科技成果轉化情況
由於本項目是結合項目管理單位———貴州省地礦局地質隊長期從事南華紀錳礦勘查開發的基礎上進行的。帶著問題進行研究,針對性強,故理論一旦突破,科技成果在生產應用中效果就十分突出。
如貴州省地礦局103地質隊在黔東北及其毗鄰地區運用南華紀錳礦是古天然氣滲漏系統成礦的新理論指導錳礦成礦預測與找礦。結合松桃黑水溪錳礦床和外圍楊家灣一帶地質特徵分析,認為該地區南華紀古天然氣滲漏沉積特徵明顯,具備「大塘坡式」錳礦成礦條件並圈定錳礦找礦靶區。經貴州省地礦局103地質隊實施鑽探驗證,結果新發現了楊家灣錳礦床,經詳查地質工作,2008年初求獲332+333錳礦資源量1444萬t。如按沉積盆地劃分,其遠景可突破2000萬t。該錳礦成礦新理論指導楊家灣錳礦找礦取得重大突破,同時也是黔東北及毗鄰地區錳礦找礦20餘年來最重要的進展。潛在經濟價值達80億元。
由於有了這一重大錳礦找礦成果,松桃三合錳業公司已成功建成了年產30萬t礦石的礦山。並建成了目前世界上規模較大、工藝先進的電解金屬錳廠。新增年產值5億元以上,新增稅收0.5億元,解決當地500個勞動力就業,經濟和社會效益明顯。
同時,在松桃地區的西溪堡錳礦及外圍、大塘坡大坪蓋地區和楊立掌外圍,貴州省地礦局103地質隊運用該新理論進行錳礦找礦均取得重要突破。預計新增錳礦資源量1000萬t以上,現仍在進行勘查評價。預計潛在經濟價值將超過50億元。
⑷ 億元GDP科技成果轉化率是什麼意思
就是每一個億的GDP中有多大部分是由於科技成果轉化而來的。用科技轉化的成果的貨幣價值除以GDP可以得到。
⑸ 科技成果轉化率的改進
強調科技成果轉化是好的,但絕不能回到以成果轉化率論英雄的時代,不能把從科學到創新的復雜問題簡化為一個轉化率指標,而是要建立合理的、科學的指標體系。首先應當改革考核機制,提升科學家的誠信意識,考核不要老盯著成果,盯著專利,真正要盯的是成果對現實的效用。其次,應當強化市場約束,使科研面向市場,與市場無縫銜接。
科技成果轉化是市場經濟環境下知識產權資產的交易、開發與利用,趨利謀利是技術轉移供需雙方的根本動力。在市場機制下活躍而高效的技術轉移,「得小利者」是技術轉移的供需方,「得大利者」是中國乃至全球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⑹ 如何進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給出一些建議
一是激發創新主體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積極性。科研人員積極性不高,是導致我國科技版成果轉移轉化權率偏低的根本原因,金智創新認為,要想有效的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需要積極探索有效的獎勵機制與模式,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型研發機構等協同開展成果轉化。推動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互動融合,
二是重視科技成果轉移中間機構。一般來說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要由三方組成,一是由科研機構提供前沿科技成果,二是有技術需求的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但是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等,無法高校的溝通,這個時候就需要重視科技成果轉移中間機構的,充分發揮其溝通協同的作用。讓企業和高校能夠各取所需,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
三是開展科技成果信息匯交與發布。圍繞新一代信息網路、智能綠色製造等重點產業領域,以國家財政科技計劃成果和科技獎勵成果為重點,發布一批能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投資規模與產業帶動作用大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探索市場化的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
⑺ 科技成果轉化是什麼意思
科研成果轉化是指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已轉化成成品、樣機、技術得到全面推廣應用等,證明一般是如轉化為新產品,可以用該產品新產品證書、生產批文(葯類的)、銷售合同、訂單、銷售發票等一種或多種材料證明;若轉化為新設備,則用該設備說明書、設備備案文件、發票等證明;轉換為新技術,一般是要多個使用單位的推廣應用證明。⑻ 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的原因是什麼
缺乏資金,缺少相關支持
缺少資金投入是制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的一個重要問題,我國中小型企業較多,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對於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的投入不足。民營企業缺少融資渠道,受資金問題的影響對科學技術成果的重視程度不夠,許多項目因為資金不足而停止。相比中小型企業,國有大型企業有相對雄厚的經濟基礎,但是對於科技成果轉化的存在的風險,企業不願意冒險嘗試,由於我國的風險投資體系還不夠完善,原始科學技術的產業化不好,是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存在的部分問題。
項目不夠成熟
眾所周知,大部分前沿科技成果掌握在高校以及科研機構手中,此類機構往往更加重視理論研究和論文,對科技成果的經濟效益不夠重視,所以部分前沿科技成果無法滿足企業的需求,不能給企業帶來切實的經濟效益,相當一部分科研單位只是為了完成指標,和企業之間的溝通不順暢,沒有真正的實現與企業的合作,對技術的投入不重視是項目不成熟的重要原因。科技項目的不成熟使企業在轉化過程中存在著風險,所以企業不願意麵臨這種風險而減少了資金投入和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投入。
科研人員積極性不高
很多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過多的追求切實的經濟利益,而忽略了對科研人員的重視,相關研究人員很難獲得對等的經濟回報,僅僅靠理想來推動科技創新是行不通的,這會大大的降低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對科技成果的轉化也是非常不利的。
⑼ 科技成果轉化率的介紹
科技成果轉化率,衡量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商業開發產品的指數,中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40%的水平。
⑽ 科技成果轉化率的簡介
科技抄成果轉化率(the rate of technology transfer),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占科技成果總量的比值。有專家認為科技成果轉化率是計劃經濟時代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