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焦耳共有幾項科研成果
焦耳 焦耳 James Prescot Joule (1818-1889) 能量、功、熱的單位(J) 1牛頓力的作用點在力的方向上移動1米距離所作的功,即1J=1N·m 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十八世紀,人們對熱的本質的研究走上了一條彎路,「熱質說」在物理學史上統治了一百多年。雖然曾有一些科學家對這種錯誤理論產生過懷疑,但人們一直沒有辦法解決熱和功的關系的問題,是英國自學成才的物理學家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 James Prescott Joule )為最終解決這一問題指出了道路。 焦耳1818年12月24日生於英國曼徹斯特,他的父親是一個釀酒廠主。焦耳自幼跟隨父親參加釀酒勞動,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青年時期,在別人的介紹下,焦耳認識了著名的化學家道爾頓。道爾頓給予了焦耳熱情的教導。焦耳向他虛心學習了數學、哲學和化學,這些知識為焦耳後來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而且道爾頓教誨了焦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科研方法,激發了焦耳對化學和物理的興趣。 焦耳最初的研究方向是電磁機,他想將父親的釀酒廠中應用的蒸汽機替換成電磁機以提高工作效率。1837年,焦耳裝成了用電池驅動的電磁機,但由於支持電磁機工作的電流來自鋅電池,而鋅的價格昂貴,用電磁機反而不如用蒸汽機合算。焦耳的最初目的雖然沒有達到,但他從實驗中發現電流可以做功,這激發了他進行深入研究的興趣。 1840年,焦耳把環形線圈放入裝水的試管內,測量不同電流強度和電阻時的水溫。通過這一實驗,他發現:導體在一定時間內放出的熱量與導體的電阻及電流強度的平方之積成正比。四年之後,俄國物理學家楞次公布了他的大量實驗結果,從而進一步驗證了焦耳關於電流熱效應之結論的正確性。因此,該定律稱為焦耳—楞次定律。 焦耳總結出焦耳—楞次定律以後,進一步設想電池電流產生的熱與電磁機的感生電流產生的熱在本質上應該是一致的。1843年,焦耳設計了一個新實驗。將一個小線圈繞在鐵芯上,用電流計測量感生電流,把線圈放在裝水的容器中,測量水溫以計算熱量。這個電路是完全封閉的,沒有外界電源供電,水溫的升高只是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電能又轉化為熱的結果,整個過程不存在熱質的轉移。這一實驗結果完全否定了熱質說。 上述實驗也使焦耳想到了機械功與熱的聯系,經過反復的實驗、測量,焦耳終於測出了熱功當量,但結果並不精確。1843年8月21日在英國學術會上,焦耳報告了他的論文《論電磁的熱效應和熱的機械值》,他在報告中說1千卡的熱量相當於460千克米的功。他的報告沒有得到支持和強烈的反響,這時他意識到自己還需要進行更精確的實驗。 1844年,焦耳研究了空氣在膨脹和壓縮時的溫度變化,他在這方面取得了許多成就。通過對氣體分子運動速度與溫度的關系的研究,焦耳計算出了氣體分子的熱運動速度值,從理論上奠定了波義耳—馬略特和蓋—呂薩克定律的基礎,並解釋了氣體對器壁壓力的實質。焦耳在研究過程中的許多實驗是和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後來受封為開爾文勛爵,既JJ·湯姆遜)共同完成的。在焦耳發表的九十七篇科學論文中有二十篇是他們的合作成果。當自由擴散氣體從高壓容器進入低壓容器時,大多數氣體和空氣的溫度都要下降,這一現象就是兩人共同發現的。這一現象後來被稱為焦耳—湯姆生效應。 無論是在實驗方面,還是在理論上,焦耳都是從分子動力學的立場出發進行深入研究的先驅者之一。 在從事這些研究的同時,焦耳並沒有間斷對熱功當量的測量。1847年,焦耳做了迄今認為是設計思想最巧妙的實驗:他在量熱器里裝了水,中間安上帶有葉片的轉軸,然後讓下降重物帶動葉片旋轉,由於葉片和水的摩擦,水和量熱器都變熱了。根據重物下落的高度,可以算出轉化的機械功;根據量熱器內水的升高的溫度,就可以計算水的內能的升高值。把兩數進行比較就可以求出熱功當量的准確值來。 焦耳還用鯨魚油代替水來作實驗,測得了熱功當量的平均值為423.9千克米/千卡。接著又用水銀來代替水,不斷改進實驗方法,直到1878年,這時距他開始進行這一工作將近四十年了,他已前後用各種方法進行了四百多次的實驗。他在1849年用摩擦使水變熱的方法所得的結果跟1878年的是相同的,即為423.9千克重米/千卡。一個重要的物理常數的測定,能保持三十年而不作較大的更正,這在物理學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事。這個值當時被大家公認為熱功當量J的值,它比現在J的公認值 ——427千克米/千卡約小0.7%。在當時的條件下,能做出這樣精確的實驗來,說明焦耳的實驗技能是多麼的高超啊! 然而,當焦耳在1847年的英國科學學會的會議上再次公布自己的研究成果時,他還是沒有得到支持,很多科學家都懷疑他的結論,認為各種形式的能之間的轉化是不可能的。直到1850年,其他一些科學家用不同的方法獲得了能量守恆定律和能量轉化定律,他們的結論和焦耳相同,這時焦耳的工作才得到承認。 1850年,焦耳憑借他在物理學上作出的重要貢獻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當時他三十二歲。兩年後他接受了皇家勛章。許多外國科學院也給予他很高的榮譽。雖然焦耳不斷進行著他的實驗測量工作,遺憾的是,他的科學創造性,特別是在物理概念方面的創造性,過早地就減少了。1875年,英國科學協會委託他更精確地測量熱功當量。他得到的結果是4.15,非常接近目前採用的值1卡=4.184焦耳。1875年,焦耳的經濟狀況大不如前。這位曾經富有過但卻沒有一定職位的人發現自己在經濟上處於困境,幸而他的朋友幫他弄到一筆每年200英鎊的養老金,使他得以維持中等但舒適的生活。五十五歲時,他的健康狀況惡化,研究工作減慢了。1878年當他六十歲時,焦耳發表了他的最後一篇論文。1878年,焦耳退休。 焦耳活到了七十一歲。1889年10月11日,焦耳在索福特逝世。後人為了紀念焦耳,把功和能的單位定為焦耳。 在去世前兩年,焦耳對他的弟弟的說,「我一生只做了兩三件事,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相信對於大多數物理學家,他們只要能夠做到這些小事中的一件也就會很滿意了。焦耳的謙虛是非常真誠的。很可能,如果他知道了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為他建造了紀念碑,並以他的名字命名能量單位,他將會感到驚奇的,雖然後人決不會感到驚奇。
麻煩採納,謝謝!
② 焦耳1850年發表的《熱的功當量》中做了怎樣的詳細介紹
焦耳在1850年發表的《熱的功當量》實驗報告中,焦耳詳細地介紹了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同年他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成果得到科學界的認同。焦耳的工作為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由此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應運而生。
③ 焦耳研究關於功與熱量的度量提出了什麼
1840年,焦耳發現電流具有熱效應,電和熱相互轉化的焦耳定律提出:導體在單位時間內放出的熱量與電路的電阻成正比,與電流強度的平方成正比。焦耳測定了1000卡的熱當量為460千克重米。
④ 詹姆斯焦耳的科研成果有哪些
詹姆斯?焦耳(1818~1889),英國實驗物理學家。焦耳是位業余科學家,由於受到著名化學家道爾頓的引導,對實驗產生了興趣,為他的業余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焦耳為了測定熱功當量的值,反復進行實驗,從1840年開始到1878年為止,前後大約用了40年的時間,做了400多次實驗,用了多種方法,包括槳翼攪拌法、多孔塞法、壓氣機法、電熱法等,實驗結果越來越精確,無可辯駁地證明了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
1847年4月,焦耳在作《關於物質、活力和熱》的講演時,對他的實驗結果作了通俗的解釋:「經驗已經證明,無論在哪裡活力在表觀上消失了,那麼總會產生一種與之等當量的力,這種與活力等當量的力就是熱。把活力變為熱的最通常的辦法就是摩擦。」1849年6月21日,他在皇家學會宣讀論文《論熱的機械當量》,並介紹了實驗裝置,宣布了實驗結果:要使一磅水(在真空中測量溫度在55~60℃之間)升高1華氏度的熱量,需要花費772磅重物下降1英尺所做的功(此數值為424.3千克米/千卡),實驗結果處理得相當嚴密,在計算中甚至考慮到將重量還原為真空中的值,這個實驗結果同30年後(1879年)由美國物理學家羅蘭的測量結果相比,誤差僅為1/400。由此看出焦耳實驗的精確性,但他繼續測量一直到1878年,最後的測量值為423.85千克米/千卡。
在1850年發表的《熱的功當量》實驗報告中,焦耳詳細地介紹了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同年他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成果得到科學界的認同。焦耳的工作為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由此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應運而生。
⑤ 《熱力學》 里的焦耳定律的定義是什麼
熱力學第一定律
thermodynamics,first law of
基本內容:熱可以轉變為功,功也可以轉變為熱;消耗一定的功必產生一定的熱,一定的熱消失時,也必產生一定的功.
普遍的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在一切涉及熱現象的宏觀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熱力學的基本定律之一.
表徵熱力學系統能量的是內能.通過作功和傳熱,系統與外界交換能量,使內能有所變化.根據普遍的能量守恆定律,系統由初態Ⅰ經過任意過程到達終態Ⅱ後,內能的增量ΔU應等於在此過程中外界對系統傳遞的熱量Q 和系統對外界作功A之差,即UⅡ-UⅠ=ΔU=Q-A或Q=ΔU+A這就是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表達式.如果除作功、傳熱外,還有因物質從外界進入系統而帶入的能量Z,則應為ΔU=Q-A+Z.當然,上述ΔU、A、Q、Z均可正可負.對於無限小過程,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微分表達式為
dQ=dU+dA因U是態函數,dU是全微分;Q、A是過程量,dQ和dA只表示微小量並非全微分,用符號d以示區別.又因ΔU或dU只涉及初、終態,只要求系統初、終態是平衡態,與中間狀態是否平衡態無關.
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另一種表述是:第一類永動機是不可能造成的.這是許多人幻想製造的能不斷地作功而無需任何燃料和動力的機器,是能夠無中生有、源源不斷提供能量的機器.顯然,第一類永動機違背能量守恆定律.
⑥ 詹姆斯•焦耳的科研成果有哪些
詹姆斯•焦耳(1818~1889),英國實驗物理學家。焦耳是位業余科學家,由於受到著名化學家道爾頓的引導,對實驗產生了興趣,為他的業余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焦耳為了測定熱功當量的值,反復進行實驗,從1840年開始到1878年為止,前後大約用了40年的時間,做了400多次實驗,用了多種方法,包括槳翼攪拌法、多孔塞法、壓氣機法、電熱法等,實驗結果越來越精確,無可辯駁地證明了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
1847年4月,焦耳在作《關於物質、活力和熱》的講演時,對他的實驗結果作了通俗的解釋:「經驗已經證明,無論在哪裡活力在表觀上消失了,那麼總會產生一種與之等當量的力,這種與活力等當量的力就是熱。把活力變為熱的最通常的辦法就是摩擦。」1849年6月21日,他在皇家學會宣讀論文《論熱的機械當量》,並介紹了實驗裝置,宣布了實驗結果:要使一磅水(在真空中測量溫度在55~60℃之間)升高1華氏度的熱量,需要花費772磅重物下降1英尺所做的功(此數值為424.3千克米/千卡),實驗結果處理得相當嚴密,在計算中甚至考慮到將重量還原為真空中的值,這個實驗結果同30年後(1879年)由美國物理學家羅蘭的測量結果相比,誤差僅為1/400。由此看出焦耳實驗的精確性,但他繼續測量一直到1878年,最後的測量值為423.85千克米/千卡。
在1850年發表的《熱的功當量》實驗報告中,焦耳詳細地介紹了實驗裝置、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同年他當選為皇家學會會員,成果得到科學界的認同。焦耳的工作為熱力學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由此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應運而生。
⑦ 焦耳的成就
焦耳沒有上過學校,十五歲以前在家自學。因為家業的關系,他自小對釀酒很有興趣,更在家自學化學及物理學。他在16歲時跟著英國物理兼化學學家約翰·道爾頓學習。完成學業後,開始經營自家釀酒廠,他希望以電動機代替蒸汽機。他的第一件研究便是尋求了改進電動機效率,這使他注意到熱量產生的問題。
他的第一篇重要的論文於1840年被送到英國皇家學會,當中指出電導體所發出的熱量與電流強度、導體電阻和通電時間的關系,此即焦耳定律。1847年焦耳與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凱爾文勛爵(Lord Kelvin 即William Thomson)合作進行能量守恆等問題的研究。1849年焦耳提出能量守恆與轉化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憑空產生,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而能的總量保持不變,奠定了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不滅原理)之基礎。
1850年焦耳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66年由於他在熱學、熱力學和電方面的貢獻,皇家學會授予他最高榮譽的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後人為了紀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單位命名為「焦耳」,簡稱「焦」;並用焦耳姓氏的第一個字母「J」來標記熱
⑧ 焦耳有哪些成就
能量守恆和轉換定律的發現者之一英國物理學家焦耳,1818年12月24日出生於英國曼徹斯特,父親是一個釀酒廠主。他從小就跟著爸爸釀酒,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育。但是他從小勤奮好學,經常一邊勞動一邊識字,靠著自學而成為了物理學家。青年時,經別人介紹認識了著名化學家道爾頓,並在他的指導下學習了數學、哲學和化學,這些知識的學習為焦耳後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焦耳最初的研究方向是電磁機。因常在父親的釀酒廠工作,看到蒸汽機的效率太低,於是他就想將父親釀酒廠中應用的蒸汽機替換成電磁機以提高工作效率。1837年,焦耳裝成了用電池驅動的電磁機,但由於支持電磁機工作的電流來自鋅電池,而鋅的價格昂貴,用電磁機反而不如用蒸汽機合算。焦耳的最初目的雖然沒有達到,但他從實驗中發現電流可以做功,這激發了他進行深入研究的興趣。
從1840年起,焦耳開始研究電流的熱效應,不久與俄國的著名物理學家楞次各自獨立發現了焦耳-楞次定律,為揭示電能、化學能、熱能的等價性打下了基礎,敲開了通向能量守恆定律的大門。
1843年,焦耳鑽研並測量了熱和機械功之間的當量關系與熱功當量,為熱運動與其他運動的相互轉化,運動守恆等問題,提供了無可置疑的證據,他也因此成為能量守恆定律的發現者之一。這是焦耳一生最重要的貢獻。
盡管有許多無可辨駁的事實,但當焦耳用論文宣布熱是一種能量交換的形式時,一些大科學家都表示懷疑和不信任,認為各種形式之間的能量轉換是不可能的,為此他多次受到科學界的冷遇。但是,焦耳並沒有屈服,他以百折不撓的精神繼續做實驗,找數據。直到1850年,在其他的科學家用不同的方式得到了與焦耳結論相同的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時,焦耳的科學成果才最終獲得了科學界的公認。
1850年焦耳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889年10月11日焦耳在塞爾逝世,終年71歲。為了紀念他對科學發展的貢獻,國際計量大會將能量、功、熱量的單位命名為焦耳。恩格斯把他的「由熱的機械當量的發現(邁爾、焦耳和柯爾丁)所導致的能量轉化的證明」列為19世紀下半葉自然科學三大發現的第一項。
⑨ 科學家焦耳曾經是個永動機米奠定了什麼定律
科學家焦耳和科學家楞次共同奠定了焦耳-楞次定律。
⑩ 焦耳的貢獻有哪些
1840年12月,他在英國皇家學會上宣讀了關於電流生熱的論文,提出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熱量的定律;由於不久 э . х . 楞次 也獨立地發現了同樣的定律,而被稱為焦耳-楞次定律。
焦耳的主要貢獻是他鑽研並測定了熱和機械功之間的當量關系。這方面研究工作的第一篇論文《關於電磁的熱效應和熱的功值》,是1843年在英國《哲學雜志》第23卷第3輯上發表的。
1852年焦耳和w. 湯姆孫(即開爾文)發現氣體自由膨脹時溫度下降的現象,被稱為焦耳-湯姆孫效應。這效應在低溫和氣體液化方面有廣泛應用。他對蒸汽機的發展作了不少有價值的工作。
(10)焦耳的研究成果有熱力學嗎擴展閱讀
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年12月24日—1889年10月11日),出生於曼徹斯特近郊的沙弗特,英國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由於焦耳在熱學、熱力學和電方面的貢獻,皇家學會授予他最高榮譽的科普利獎章(Copley Medal)。後人為了紀念他,把能量或功的單位命名為「焦耳」,簡稱「焦」;並用焦耳姓氏的第一個字母「J」來標記熱量以及「功」的物理量。
焦耳在研究熱的本質時,發現了熱和功之間的轉換關系,並由此得到了能量守恆定律,最終發展出熱力學第一定律。國際單位制導出單位中,能量的單位——焦耳,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和開爾文合作發展了溫度的絕對尺度。他還觀測過磁致伸縮效應,發現了導體電阻、通過導體電流及其產生熱能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常稱的焦耳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