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海經》記錄了哪些內容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中國古代地理著作。今傳本十八卷,包括《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舊傳是禹、益所作,一說出自「禹鼎圖」,都不可信。《山海經》的《山經》和《海經》各成體系,成書時代也不相同。《山經》為巫祝之流根據遠古以來傳說記錄的巫覡之書,專門記述海內各方名山大川、動植物產、禎祥怪異、祭祀所宜,寫定時代。一般認為是戰國初期或中期;《海經》為方士之書,專門記載海內外殊方異國傳聞,夾雜大量古代神話,是秦或西漢初年的作品。至於《大荒經》和《海內經》,據考本為《海經》中的文字,西漢劉秀(即劉歆)校定《山海經》時,刪去部分內容,沒有進上,逸出在《山海經》之外繼續流傳,稱《大荒經》和《海內經》。大約在郭璞為《山海經》作注時,才又將它們收錄進來,獨立成篇。
② 《山海經》看似荒誕不經,它對我們現在的影響有多大
《山海經》對我們的影響首先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可以說對孩子們的啟蒙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眾所周知,《山海經》中記載著許多的遠古神話故事,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在《山海經》中就有類似內容。所以說,我們小時候聽的很多故事的雛形都來自於《山海經》,這些奇異的故事豐富了我們的童年。
雖然很多人都在懷疑《山海經》的真實性,但不得不說,《山海經》作為文學作品,在寫作上還是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經驗。其中想像和修辭手法的運用,直至今天,也讓人嘆為觀止。大學時候,老師經常提起《山海經》,每次都會提到它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
即使《山海經》的內容荒誕不經,但並不妨礙它成為經典,因為它的價值不止在這些內容上。
③ 後世研究者關於《山海經》的性質看法大致有哪些
後世研究者對《山海經》的性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幾種認識:其一,認為《山海經》是巫書,書中的內容僅有神話性質,歷來有一些學者認為《山海經》的內容,「恢怪不經」、「離奇怪誕」,是神話,是臆造;其二,認為《山海經》是「聖賢遺事」,是科學書,是可信的地理書、博物書;其三,認為此書既是神話書、巫書,又是科學書。
④ 山海經研究成果是什麼
山海經研究的成果應該是:古人通過對我國的地理、山川、河流的分布和規律的掌握,用於改變人們的生活!
⑤ 山海經的文獻價值
《山海經》是一部充滿著神奇色彩的著作,內容無奇不有,無所不包,蘊藏著豐富的地理學、神話學、民俗學、科學史、宗教學、民族學、醫學等學科的寶貴資料,它的學術價值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它大量地、有條序地記載了當時中國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人文地理的內容,如山系、水文、動物、植物、礦藏、國家地理、經濟、社會文化風俗等,細心鑽研,深入探討,就不愁沒有新發現。 《山海經》雖然不是純粹的地理書,但其地理學內涵是第一位的,它從各個方向有秩序、有條理地記敘各地的地理特徵,包括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首先,《山海經》有自然地理記述。這包括記載了許許多多的山,如「堂庭之山」、「杻陽之山」、「青丘之山」、「箕尾之山」等,而每座山的命名是根據山的地貌而定的,這些山也體現了山系的走勢;以及極其豐富的水文記載,河流大都記明了源頭和注入之處,河流的發源地可以在某一山麓,而它的注入處卻遠離此山,記述者對於水文記載時也注意到河流幹流的全貌,河流的經由雖不見記載,但是若乾乾流如黃河、渭水可以及許多支流流入其幹道的情況了解到它們的大致流經區域。《山海經》記載了伏流河和季節河。「潛行於下」的河即伏流河。
其次,《山海經》還有人文地理記述。《海經》部分大量記述了當時的一些區域的社會人文風俗、經濟發展、科技成果等。有許多關於先民對於疆域的開發,如《海外北經》提到「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台。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
因此有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中國的第一部地理志。 《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也許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傳說除了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如誇父逐日、精衛填海、羿射九日、鯀禹治水等之外,還有許多是人們不大熟悉的。如《海外北經》中載:「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於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穀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台。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東。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這個禹殺相柳的傳說充滿了神奇色彩,既可從文學或神話學的角度來研究,也可以從中看出共工、相柳、禹三人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古代民族部落之間的斗爭。
其作為神話學文獻,《山海經》至少有三方面價值:
1、對七大類中國上古神話做了程度不同的記錄;
2、留下了關於神話世界空間的可靠的文字根據;
3、保存了大量的凝聚著原始文化信息的原始物占,蘊含著潛在的神話學價值。對於中國神話的分類,不宜採取以其所體現人類意識和精神成長歷程為根據的西方神話分類原則,而應把神話的主要內容、基本精神、內在結構以及由此形成的重要特徵作為主要根據。《山海經》對追溯事物起源的神話(創世神話、部族起源神話、文化起源神話等)記錄較少,而對英雄神話、部族戰爭神話記錄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歷史文化的基本特點和文化精神的價值取向。 張紫晨在《<山海經>的民俗學價值》(《思想戰線》1984年第4期)中概括總結了《山海經》民俗學價值,作者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論述:一是在古山水的記述中保存了服佩、信仰與禁忌、祭祀等民俗;二是在山海圖說中保存了醫葯和巫術等民俗;三是在山、海的記述中保存了大量古代神話。
孫致中的《鑿齒中容雕題貫胸——<山海經>「遠國異人」考之三》(《河北大學學報》1989年第1期)對《山海經》中的遠國異人,從民俗學的角度作了考釋,而宮哲兵的《羽民、穿胸民、鑿齒民與南方民俗——<山海經>奇談的人類學詮釋》(《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0年第3期)則運用人類學比較、還原、重構等方法對其進行了闡釋。表現出了在對《山海經》的研究中體現出方法的多樣性。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學者伊藤清司所著的《<山海經>中的鬼神世界》(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90),他從當時人思想觀念出發,認為當時人存在著內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的分野,內部世界是人們熟悉的日常世界,外部世界是陌生的怪誕世界。劉宗迪的博士論文《論<海外經>與<大荒經>與上古歷法月令制度的關系》,從人們相對忽視的上古歷法制度的角度對《山海經》上述內容進行了重新解釋,文中多有新見,是《山海經》研究的重要成果。同時徐顯之《<山海經>探源》(武漢出版社,1991)、張岩《<山海經>與古代社會》(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王善才《<山海經>與中華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等都不同程度地論及古代民俗。 《山海經》中大量存在的這些神話傳說,是今天我們研究原始宗教的難得材料。例如: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從上下也。(《海外西經》)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葯爰在。(《大荒西經》)
在《山海經》的神話中,不僅可以看到巫師的活動,也可以看到古代民族的信仰、崇拜等。在《山海經》中,存在著大量的神奇動物的記載,這些動物主要是鳥、獸、龍、蛇之類,它們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這些動物很可能就是古人的圖騰崇拜。如上文所引的《海外西經》中的文字。「巫咸國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蛇可能就是巫咸國的圖騰。研究中國古代的宗教信仰,《山海經》是必不可少的參考資料。 《山海經》又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記載了古代科學家們的創造發明,也有他們的科學實踐活動,還反映了當時的科學思想以及已經達到的科學技術水平。例如,關於農業生產,《大荒海內經》載:「後稷是始播百穀」,「叔均是始作牛耕」。《大荒北經》載:「叔均乃為田祖。」關於手工業,《大荒海內經》載:「義均是始為巧亻垂,是始作下民百巧。」關於天文、歷法,《大荒海內經》載:「噎鳴生歲有十二。」《大荒西經》載:「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次。」諸如此類的記載不勝枚舉。有一些自然現象的記載尤其珍貴,這在其他書中是看不到的,如《海外北經》載:「鍾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暝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上啟下月)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鍾山下。」
《山海經》中還有關於先民科技成果的記載。《山海經》大量記載了中國先秦時代數千農耕文化的科技生產成果。它還記載了農業生產情況:「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後稷葬焉,愛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穀自生,冬夏播琴。鸞鳥自歌,鳳鳥自舞。靈壽華實,草木所聚。」從這些原始的農耕文化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人們的科技生產水平和科技生產的成果。在《山海經》中還有許多關於水利、車船製造、耕牛使用、樂舞產生及投壺游戲的記載。
當代許多學者均認為,《山海經》在這里記載的是北極地帶半年為晝,半年為夜的極地現象,只不過是古人無法解釋這種現象,於是就用神話來解釋。這種記載無疑是寶貴的科學資料。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 《山海經》的文學價值是豐富多樣的,可以從多方面進行探究。至少可以從神話思維(即原始思維)對浪漫主義文學創作傳統的影響、原始邏輯的表述方式、人文關懷中豐富的情感體驗和實用主義的審美判斷等視角對《山海經》的文學價值予以解讀和探究。《山海經》中包含著豐富的神話思維,它對浪漫主義文學創作傳統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深入地研究神話思維並揭示這種影響,不僅有利於從源頭上來探討浪漫主義文學創作傳統形成的深層次影響因素,而且對於弄清各種文學現象形成和發展的規律都有很大幫助。
在《山海經》中,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探討神話思維對浪漫主義文學創作傳統的影響:
1、豐富的直觀想像力和巨大的想像空問對浪漫主義文學作品創作的影響;
2、包含豐富神話思維的神話傳說常常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的創作素材;
3、神話思維的原始生命觀對浪漫主義文學創作的深層影響。
⑥ 《山海經》,為何被譽為失落的天書,還藏著改變中國歷史的秘密
中國的古代典籍浩如煙海,可是卻有一本書享有極高的榮譽。它被譽為"失落的天書""千古第一奇書",還被一些學者認為,它蘊藏著可以改變中國歷史的秘密。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山海經》。可它究竟為何能夠獲得如此多的榮譽呢?
而科學方面,則多是古代先祖們的發明創造。如:"後稷是始播百穀","叔均是始作牛耕"等,就是原始農業生產的科技記錄。而,在《山海經》中還有許多關於水利、車船製造、耕牛使用、樂舞產生及投壺游戲的記載。這種記載無疑是寶貴的科學資料。
《山海經》總結
根據上文的分析我們知道了,《山海經》豐富內容。而這些對文化典籍選對貧乏的先秦時期來說,實在是十分難得,所以它被稱為"奇書""失落的天書"完全沒問題。而所謂的可以改變中國歷史,是人們對它具有研究價值的肯定。
⑦ 山海經有人研究透了嗎
目前上存在爭議,未有研究透徹
對於《山海經》的內容性質,古今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如司馬遷直言其內容過於荒誕無稽,所以作史時不敢以為參考 ,如魯迅認為「巫覡、方士之書」。現大多數學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
⑧ 西方歐洲國家有專門研究中國山海經這本書沒
歐洲文明受希臘神話和羅馬神話影響巨大,他們的學者在考古和歷史研究上,表現的很有浪漫色彩。根據了解,歐洲學者對《史記》這類紀傳體通史並沒有興趣,反而對《山海經》這種神話傳說情有獨鍾。因為這本書所反映的文化現象,與希臘神話和羅馬神話存在一些神秘聯系,許多歐洲學者提出了「世界文明同源說」。
他們認為《山海經》所描述的,是一塊已經消失了的古大陸,也就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所提到的「亞特蘭蒂斯」。他們提出的論據也很簡單直接,《山海經》描述的是一塊完整的大陸,四周都是海洋,這顯然不是大洋洲。而且《山海經》描述了幾百種未知動物,很可能是史前文明被洪水毀滅後,才從世界上滅絕的。
最後要特別說一下,美國學者對《山海經》的考證非常大膽。眾所周知,美國歷史不超過300多年,幾乎無古可考。因此,他們在研究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對於《山海經》的考證和研究,美國學者的學術觀點非常大膽。他們認為,《山海經》所描述的不只是東亞大陸,它的范圍應該包括大半個地球。
《山海經》神話故事
2001年,一位美國歷史學家發表學術論文,認為《山海經》的地理范圍西至非洲,東至美國和墨西哥,南至南極洲,北至西伯利亞。因為他發現,《山海經》中的「黑齒國」在非洲,「光華之谷」是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扶桑國」就是墨西哥,巴西的亞馬遜河附近就是「日出之國」。另外,他還宣稱找到了許多《山海經》中的神奇動物,例如貓頭鷹,企鵝,袋鼠和羚牛……
《山海經》地圖
個人認為,中國,歐洲和美國的專家學者,對於山海經的考證中大相徑庭、各有觀點。但大家都沒有充足的證據,我們也不敢盲目的下結論。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山海經》中的確蘊藏著未解的文明密碼。隨著考古學和歷史學的發展,中華文明的發展脈絡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厚重~
⑨ 山海經研究成果是什麼
那種書籍,可以說沒有人研究透了,畢竟他是傳說中的神話級別的動物。像白澤,會說話,九嬰,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動物,山海經介紹的動物太多,鳳凰,九尾狐,龍。太多太多,我看過,我不研究那種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