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歲學口琴晚不~~~~本人有吉他的基礎 好久可以出得了成果~
不說20歲了,40歲學都不晚,口琴是 吹奏樂器,吉他是手撥樂器,練音階當然要了,成果因人而異,練得勤快當然成果也快,這東西很簡單
❷ 黃青白在音樂方面有哪些成就
黃青白於1925年10月17日出生於上海。當黃青白在上海念小學四年級時即開始學習口琴,長大後,在上海聖約翰大學攻讀工程時.依然琴不離手。他善用半音階口琴演奏韓德爾的A小調奏鳴曲、賴可納的瑪拉桂娜之類的樂曲。之後他在上海音樂學院取得小提琴學位。1953年他到美國紐約市大會堂作第一次演奏,從那時起,便經常到世界各國表演同時也灌錄許多口琴唱片。1979年,黃青白與馬思宏、董先生等著名美籍華裔音樂家在紐約每行音樂會,最高票價一百五十美元,為超南難民義演。1980年.黃青白在台灣國父紀念館舉行口琴獨奏會,在由鋼琴家麥可梅(MichaelMay)伴奏演出時,所用的一隻口琴由銀製成,價值五仟美元。演出的樂曲包括蓋希文的藍色狂想曲,泰勒生的F大調奏鳴曲及巴赫的Eb大調奏鳴曲等,演出非常精彩,給聽眾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許多著名音樂家,如羅素,伯納特、齊奇、曼西尼和杜鳴心(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等,均專門為黃青白譜寫口琴協奏曲和室內樂。美國音樂評論界的權威人士在紐約時報上對黃青白的評價如下:「黃青白先生既是多才多藝的奇妙的口琴演奏家,又是口琴樂器的發明和革新家。他的演奏技巧,對樂曲的通達理解,最充份的利用樂器的能力,使他能應付自如和淋漓盡致地演奏早期古典大師巴赫、台列曼、法施和柯卜林的作品。黃青白發明的口琴,無論是設計還是材料的改革上,均是劃時代的。使口琴提高到正規樂器的地位,涉足於盛大的音樂台,打破了音樂界某些保守人士的墨守成規的偏見。」
具有權威性的英國格羅荷音樂辭典和西德音樂新辭典已將黃青白列入音樂名人之列。尤其是列曼編著的權威音樂大全「音樂字典」(RIEUANHS,UUCMUXICO)中,黃青白是所列的世界上唯一口琴演奏家。黃青白曾擔任紐約市甲魚灣音樂學院口琴系主任,紐約市大學七堡魯小區學院音樂教師,紐約州HOHNER樂器公司研究發展組主任。
❸ 法爾布的研究成果
我有法布爾的《昆蟲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如果想真正了解他建議你看看。
以下內容轉自http://ke..com/view/20474.htm
我只復制了一小部分
法布爾一生堅持自學,先後取得了業士學位、數學學士學位、自然科學學士學位和自然科學博士學位,精通拉丁語和希臘語,喜愛古羅馬作家賀拉斯和詩人維吉爾的作品。他在繪畫、水彩方面也幾乎是自學成才,留下的許多精緻的菌類圖鑒曾讓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法國詩人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爾贊不絕口。法布爾晚年時,《昆蟲記》的成功為他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詩人」的美名,他的成就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承認。法布爾雖然獲得了許多科學頭銜,但他仍然朴實如初,為人靦腆謙遜,過著清貧的生活。他的才華受到當時文人學者的仰慕,其中包括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比利時劇作家梅特林克、德國作家榮格爾、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詩人馬拉美、普羅旺斯文學家魯瑪尼耶等。由於《昆蟲記》中精確地記錄了法布爾進行的試驗,揭開了昆蟲生命與生活習慣中的許多秘密,達爾文稱法布爾為「無法效仿的觀察家」。當他居住在塞利尼昂時,不少學者、文學家們紛紛前去拜訪他。法布爾在自己的居所曾接待了巴斯德、英國哲學家米爾等學者,但與他們的通信並不頻繁。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將法布爾舉薦給拿破崙三世,後者授予他榮譽勛位勛章。法國政治家雷蒙·普恩加萊途經塞利尼昂,特意繞道荒石園向他致意。 擁有多重身份的法布爾的作品種類繁多:作為博物學家,他留下了許多動植物學術論著,其中包括《茜草:專利與論文》、《阿維尼翁的動物》、《塊菰》、《橄欖樹上的傘菌》、《葡萄根瘤蚜》等;作為教師,他曾編寫過多冊化學物理課本;作為詩人,他用法國南部的普羅旺斯語寫下了許多詩歌,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 「牛虻詩人」。此外,他還將某些普羅旺斯詩人的作品翻譯成法語;閑暇之餘,他還曾用自己的小口琴譜下一些小曲。然而,法布爾作品中篇幅最長、地位最重要、最為世人所知的仍是《昆蟲記》。這部作品不但展現了他科學觀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學才華,還向讀者傳達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生命的無比熱愛。
❹ 學習吹口琴藝術的作文450字要過程。急!!!!
「叮鈴鈴……」上課了。這節是音樂課。
「同學們,這學期我們要學習吹口琴,請同學們在放學後買好口琴。」此時,我想:什麼?吹口琴?口琴上有那麼多的孔,還要分辨出各個音是屬於吸氣、還是呼氣,那麼費勁,能吹得過來嗎?
放學後,我買了一個口琴。
回到家裡,我根據說明書吹起了口琴,練習起「哆來咪發唆」,盡管我怎麼吹,但還是音調有些模糊不清。
到了星期五,音樂課上,老師教我們吹口琴的正確姿勢,還教了我們怎樣使發音更加清晰。我突然對口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可吹了一會兒,我就泄氣了。後來,老師說:「想要吹好口琴,必須要下功夫。最主要的是練習,唯有堅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獲得成果。」聽了老師的話,我就打起了精神,再次吹了起來。
經過許多天的努力,我的吹琴的技術進步了不少,我學會吹的第一首曲子是《我有一隻小羊羔》。
口琴,已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通過學習口琴,讓我明白了: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有恆心,相信自己,就一定可以成功。
❺ 對於口琴初學者來說是10孔的口琴好還是24孔的口琴好
如果沒接觸過口琴的話,兩者都沒問題。關鍵看你喜歡什麼風格,喜歡藍調的就十孔,我個人還是比較建議十孔
❻ 口琴這個樂器怎樣學起來很難嗎
口琴是一個很簡單的樂器,學起來也很簡單,主要在於技巧。每個樂器都有自己的特色,音樂本身沒有什麼難易程度,如果熟練的話就能迅速上手,但是如果不熟練就很難學會。而且在練口琴的時候,最開始要明白買口琴的過程中是不允許試音的,質量是否有問題,只有購買之後才知道。如果外觀好吹起來沒有什麼問題,那麼就說明這樣的口琴是達標的。
口琴非常的有特點,在喊兩個音孔以及一個音孔的時候,效果是一樣的。而且在練習的過程中也要跟著伴奏來練習,不過舌頭一定要快速的起落,這樣才能夠將樂器的演奏拿捏住。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要伴隨著自己熟悉的曲子來進行練習,不過曲子一定要簡單。要挑選自己會的,而且要跟著譜子來練,這樣的話才能夠練的流暢一些。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只要能夠拿出足夠的信心來面對口琴,那麼彈奏就會快速一些。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如果想要完美的駕馭,還需要花費一些功夫。
❼ 關於學口琴的問題
看不懂譜的話會有一定的障礙...總之無論如何簡譜是要先學的,還要掌握最基本的樂理知識。
入門口琴最好用21孔復音吧,不要買太貴的,Tombo hope 21個人覺得是個比較高性價比的產品,140元左右,買C調。
復音口琴比起大多數樂器的確好學,但也絕對不要過分低估它的難度。記得我最開始自學用了一個月左右熟悉並找准每個音,之後開始練曲子。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都在努力克服節拍、肺活量等問題。如果要聯系伴奏、舌震之類的技巧,就需要更長的時間,最終做到雙口琴演奏任何調式是復音口琴的最高技巧。
另外一提,復音口琴只是入門之用,這種口琴並不是最流行的口琴。十孔(也叫Blues)口琴才是國際通吃的品種。這種口琴的演奏技巧非常眾多,而且每種都很難掌握,但音色比復音要純,推薦盡早轉型這種。
再說一下半音階口琴,這種口琴比較正式,12孔半音階可發出48個音。價格高,難度最大,基本沒有普及。雖然我有一把,但斷斷續續地練習一年後發現長進並不大...有興趣的話可以自行網路一下相關資料。
世上沒有簡簡單單能做好的事,下決心學的話就要堅持下去,半途而廢切不可取。
❽ 中音口琴的歷史發展
一末殘陽墜落在蒙古大草原上,彷彿象徵著蒙古帝國的沉落。曾幾何時,在這塊土地上誕生的被譽為古今中外影響世界第一人的成吉思汗,率領他的蒙古兵們,東征西殺,一直打到多瑙河,在歐亞大陸上稱雄,不可一世。這場戰爭可以說是對東方文明進行了殘酷的破壞,但確一腳踢開西方文明的大門。西方人開始領教到東方文明的威力,並且開始向東方人學習,東方的文明成果也被傳到了西方(這里順便提一下,一百多年以前,西方人用從東方人的文明獲得的啟發而發展的武器,用同樣的方式——戰爭,用一腳踢開了中國的大門,從此一個古老沉睡的民族開始走向新生,或許文明的發展好像都是有戰爭開始的?)。在這其中就包括中國的樂器笙、琵琶、及蒙古的口弦琴等等。而西方人受到這些東西的啟發,並有其特有的函數型思維,將這些樂器改造成口琴、管風琴、手風琴、吉他、JAWHARP(註:JAWHARP如按照他的演奏功能應叫做口弦琴,她應該是從蒙古的口弦琴發展來的,是口裡叼著簧片,用手撥動簧片,靠口腔共鳴,而發出聲音,聲音有些像坐在破沙發上彈簧發出的「丟丟」的聲響,常被一些鄉村樂手用來當作低音和節奏型的樂器來演奏,美國的10孔布魯斯口琴家MADCAT-——瘋貓,是她的愛用者;另外黑龍江的達斡爾族人,現在仍然用口弦琴演奏當地的一些民歌,並且前不久在黑龍江省阿城市附近出土了一金代時期用的口弦琴,看來口弦琴應該是北方一些民族慣用的一種樂器)。
19世紀初,一位生於波西米亞的樂器工匠,將笙上的簧片放到盒子之中,造出了第一把口琴,為全吹音。之後一位叫RIGHTER的樂器匠,發現全吹的非常不適於演奏,於是就加入了吸氣簧片,這樣就在低音部構造出吹氣為屬七和弦的口琴,這樣的音階排列非常適合演奏當時的民謠樂曲,這個的音階排列系統就叫做RIGHTER系統,這是一個很重要的音階系統,她在10孔口琴上被沿用至今。
一種樂器能夠得到推廣,偉大的工業家是不可缺少的,德國人MATTH.HOHNER就是這樣一位,他是第一位將口琴商業化的人,HOHNER公司從最初的年產幾百支口琴到現在的年產一千萬支,為口琴的普及做出了重大貢獻。大約HOHNER公司成立60年後,HOHNER口琴開始在美國出售,從此口琴開始了新的生命力,美國人的綜合性文化為她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到了本世紀20年代,已有不知名的黑人BLUES樂師,用10孔口琴錄制唱片,在這裡面可以聽到一些典型的BLUES口琴技巧,如彎簧,火車等。布魯斯的繁榮年代是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的,由於美國黑人生活所迫,大批量的黑人涌進城市,芝加哥是其中之一,這些黑人帶來自己的音樂,經過在一起的交流,技巧及靈感都大大的被提高。在芝加哥布魯斯中,一度使口琴變為主要的演奏樂器要歸於那些為了10孔口琴而獻出畢生精力的黑人大師們,如一一列舉,可以有10多位,不能不提的是JOHNSLEEWILLIANMS和LITTLEWALKER。 JOHNSLEEWILLIANMS被譽為現代布魯斯口琴之父,他的典型的演奏風格是吹一段旋律,然後再唱一段,以後他稱為職業布魯斯巨之一,他的結局是被人殘殺在街道上,兇手搶走了他身上三支口琴、一支手錶和一個錢包。
LITTLEWALKER七歲在街道上吹口琴行乞,17歲時鄉村布魯斯大師MUDDYWATERS發現了這位天才口琴家,隨著與MUDDYWATERS的演出,LITTLEWALKER逐漸成為「芝加哥最紅口琴」。他發明出一套演奏口琴的方法(如手捧麥克),時而低鳴,時而疾風驟雨,雖然是藉助麥克風的力量,但是這么小的樂器,確有如此的表達力,實在不能不讓人贊嘆。可惜的是LITTLEWALKER同樣是一位毀滅自己一生的天才音樂家,他的後半生酗酒無度,完全喪失了「芝加哥最紅口琴」的稱號。戰後布魯斯的黃金時代逐漸逝去,一度是芝加哥布魯斯樂器主要樂器——口琴,也被薩克斯管所取代,但是黑人在10孔口琴上的全新演奏方法卻被白人音樂家借鑒,開始被大量使用在鄉村音樂及西部音樂和一些民謠音樂當中。由於白人不像黑人那樣生活坎坷和苦悶,音樂風格也就缺少黑人口琴音樂的呻吟和壓抑,多的是輕快的節奏和對往事的回憶及未來生活的嚮往。
70年代美國著名鄉村口琴大師查理麥考依橫空出世,他的口琴音樂節奏歡快,旋律優美,速度極快,並且影響了當時無數10孔口琴演奏者。在同一時期,就讀於美國西北大學的列維哈握利,在偶然練琴的時候,發現音不但可以通過彎簧技術使音降低,同樣也可使音升高,經過他三年的練習,他終於可以在一把G調10孔口琴自由的演奏3個8度內的所有半音,並且用它來進行自由轉調,這種音升技術被哈握利先生用「超吹或超吸」來命名。
到了90年代,「布魯斯旅行者」樂隊的主唱兼口琴手JOHNPOPPER以驚人的速度在10孔口琴上馳騁,演奏出狂野的搖滾旋律,成為90年代搖滾口琴的典範。從10孔口琴誕生至今已有150年的歷史,這種最初通常被人用來當作調音工具,而不被看成樂器的「樂器」,由於無數音樂家及樂器師奮勇獻身的為他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來發展他的聲音,使得他終於能夠擁有與其他樂器相比一點也不遜色的表現力。回顧歷史不能不讓人感慨萬千!這支源自中國,跨越蒙古高原,在歐洲誕生,又飛躍太平洋,在美國被發揚光大,最後又繞過太平洋回到了發祥地,以煥然一新的容貌面對著我們。
❾ 口琴容易自學嗎
還行,簡單的曲子,譜子搞清楚,音位搞清楚,基本都能吹出來。但是要演奏級別的話,有很多技巧的東西,那最好是系統去學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