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共同成果是傳播了資產階級思想文化
2.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點都主張改革君主專制制度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異同 (1)相同點 ①歷史背景:都發生在世界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清政府極端腐敗,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 ②目的:都為改變現狀,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 ③領導階級及其特點: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對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的軟弱妥協。 ④最終結果及其原因:都沒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根本原因都在於資產階級本身的局限性和脫離廣大人民群眾。 (2)不同點 ①政治主張:領導戊戌變法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君主立憲制,保留皇帝。領導辛亥革命的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推翻帝制,實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質:戊戌變法靠皇帝進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辛亥革命採取自下而上的武裝斗爭,是比較完整意義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③結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變法半途夭折,完全失敗,變法法令被廢除。辛亥革命畢竟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取得了很大成功。 ========== 維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1、相同點:向西方學習,試圖改變中國的落後面貌。 2、不同點: (1)洋務派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維護清王朝的統治。他們興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編練海軍等。p (2)維新派主張興民權,設議院,變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他們多次上書請求變法,並在光緒帝支持下發動了戊戌變法。 (3)革命派主張實行「三民主義」,以革命暴力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他們建立了資產階級政黨,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和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華民國。
3.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點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點:
①歷史背景:都發生在世界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清政府極端腐敗,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
②目的:都為改變現狀,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
③領導階級及其特點: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對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的軟弱妥協。
④最終結果及其原因:都沒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根本原因都在於資產階級本身的局限性和脫離廣大人民群眾。
戊戌變法,又稱維新變法,是指1898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主要領導人物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政治改良運動。但戊戌變法因損害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至中南海瀛台,維新派的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共6人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百日維新是戊戌變法的一部分。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這次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年之久的君主專制制度,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反帝反封建斗爭,以辛亥革命為新的起點,更加深入、更加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4.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點都主張推到清王朝統治嗎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點是都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一、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點
1、目的相同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是為了推翻清政府,挽救中國當時的現狀,救亡圖存。
2、背景相同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是在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導致中國被迫簽訂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背景下。
二、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不同點
1、時間不同
戊戌變法:戊戌變法發生在1898年6月11日至1898年9月21日,歷時103天。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元旦。
2、地點不同
戊戌變法:戊戌變法的地點主要在當時的北京。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地點主要在湖南、湖北、廣東、四川等省。
3、主張不同
戊戌變法:戊戌變法主張君主立憲制。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主張推翻帝制,實行民主共和。
4、結果不同
戊戌變法:戊戌變法的結果是慈禧發動政變,變法失敗。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結果是清帝退位,民國建立,袁世凱上台。
三,歷史意義:
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戊戌變法不僅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前奏,還為13年之後爆發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礎。
辛亥革命更大程度上應該是中國人的光復運動,是一場民族革命,而這場民族革命與歷史上朱元璋「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又有顯著的區別,朱元璋只是驅逐了蒙古人,在政治上沒有根本性的變革,而辛亥革命則具有民主革命的色彩,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是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變革。
四,共同教訓
孫中山先生與康梁兩人犯了同樣的錯誤,都是盲目的引進西方的制度,沒有對中國的國情做出足夠的分析,沒有從思想上讓人民接納他。
5.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點的選項
嚴格意義上,兩個選項都是錯的,戊戌變法是改革君主專制,辛亥革命是變革准主專制。戊戌變法的目的是實現君主立憲制,如果成功,我們現在還都留著大辮子。而辛亥革命是要完全打破君主制,實現共和制國家。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點:
①歷史背景:都發生在世界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清政府極端腐敗,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
②目的:都為改變現狀,救亡圖存,發展資本主義。
③領導階級及其特點:都是資產階級領導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又有對帝國主義封建勢力的軟弱妥協。
④最終結果及其原因:都沒能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根本原因都在於資產階級本身的局限性和脫離廣大人民群眾。
6. 辛亥革命和戊戌變法的共同之處是
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有利於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A選項的錯誤在於戊戌變法並不是為了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它是為了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B選項的錯誤在於戊戌變法不是為了推翻帝制,而是鞏固。D同樣錯在戊戌變法不是為了實行民主政治。
7.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共同教訓
意義:
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戊戌變法不僅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前奏,還為13年之後爆發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礎。
辛亥革命更大程度上應該是中國人的光復運動,是一場民族革命,而這場民族革命與歷史上朱元璋「驅逐胡虜,恢復中華」又有顯著的區別,朱元璋只是驅逐了蒙古人,在政治上沒有根本性的變革,而辛亥革命則具有民主革命的色彩,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是中國政治制度的根本變革。
共同教訓
孫中山先生與康梁兩人犯了同樣的錯誤,都是盲目的引進西方的制度,沒有對中國的國情做出足夠的分析,沒有從思想上讓人民接納他。
8.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一、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點
1、目的相同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是為了推翻清政府,挽救中國當時的現狀,救亡圖存。
2、背景相同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都是在清朝政府腐敗無能,導致中國被迫簽訂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中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背景下。
二、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不同點
1、時間不同
戊戌變法:戊戌變法發生在1898年6月11日至1898年9月21日,歷時103天。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元旦。
2、地點不同
戊戌變法:戊戌變法的地點主要在當時的北京。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地點主要在湖南、湖北、廣東、四川等省。
3、主張不同
戊戌變法:戊戌變法主張君主立憲制。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主張推翻帝制,實行民主共和。
4、結果不同
戊戌變法:戊戌變法的結果是慈禧發動政變,變法失敗。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結果是清帝退位,民國建立,袁世凱上台。
9. 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的共同點是( ) A.都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人人
(2018·隨州)在中國近代化的探索中,一些先進分子夢想有西方的政治制度。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是為了實現這一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