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科學的成果

科學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1-12-20 23:01:30

❶ 哪些科學成果具有深遠影響

19世紀上半葉,由於電學研究的開展和電磁方面的新發現,社會上激起了廣泛的熱情,急切希望把這些科學成果應用於生活和生產中。其中電報和電話的發明和改進,尤其具有突出而深遠的影響。

❷ 在物質科學方面,你知道哪些科學成果呢

1、全世界首對體細胞克隆猴姊妹「中」「華華」問世

18年中國科學院公布在我國在國際性上初次完成了不是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17年全世界第一個體細胞克隆猴「中」問世;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問世。很多年來,與人們相仿的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沒有處理,變成全球性難點。該成效標示中國首先打開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試驗細胞模型的新時期,完成了在我國在不是人靈長類動物研究領域由國際性「並跑」到「領先」的變化。

2、「火眼金睛」通訊衛星彌補在我國空間X放射線檢測通訊衛星空缺

18年1月30日,硬X射線調配望眼鏡通訊衛星「火眼金睛」宣布交付使用,意味著其進到科學研究成效產出率的新環節。據了解,「火眼金睛」通訊衛星已數次參與了國際性室內空間和路面的聯測,得到了銀道面掃描儀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的很多觀察數據信息,公布了30好幾個伽馬射線暴的觀察結果,立即精確測量到現階段最強的中子星電磁場回轉消化吸收線,完成了中國最大精密度的脈沖星導航欄試驗。

5、「天鯤號」試航取得成功中國疏通工作邁進深藍色

「天鯤號」於18年開展水上航行,期內,「天鯤號」進行多種磨煉,如船速測量、船停試驗、旋轉試驗、拋下錨試驗、操舵設備試驗、船隻動力裝置作用試驗以及他輔助系統功能試驗。除開出航時必須開展慢車、泊車、全旋轉、落水救生設備等一系列應急姿勢外,還需要對雷達、電羅經、磁羅經等助航輔助機器設備開展調節校準,返航後逐漸為中後期挖泥試驗做准備。

❸ 現在的科學成果

電轉向光

❹ 20世紀偉大的科學成果

20世紀重要科技成果
20世紀,是人類在科學技術方面突飛猛進的100年,是科技成果大豐收的100年。這期間,許許多多的現代化科技成果,對我們的衣、食、住、行、醫療保健、信息交流乃至認識宇宙……等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甚至是徹底的變化。如今已實現的許多科技成果,在20世紀初似乎還只是遙遠的幻想,因當時連夾紙用的一枚小小的回形針,還剛剛獲得專利。

回顧即將結束的20世紀,我們一定會深刻認識到,這些豐富多彩、甚至近乎神奇的科技成果,是頗足珍貴的,是通過幾代人聰明才智的積累和辛勤耕耘才取得的收獲。

1900年

齊柏林飛艇;地震儀;布羅斯南回形針。

1901年

電動打字機、伊萊克特裝置。

1902年

空調機;電弧燈的碳棒;電氣助聽器;頭發吹乾機;火花塞;速度計。

1903年

飛機;用作鎮靜劑或安眠葯的「巴比妥」類葯物;鋼筋混凝土摩天大樓。

1904年

安全防護頭盔;用作局部麻醉劑的「奴佛卡因」;膠板印刷術;車輪雪地防滑鏈;真空

管。

1905年

直接輸血法;滅火器。

1906年

動畫(卡通)片;冷凍乾燥法;無線電廣播。

1907年

塑料;鎢絲電燈泡;真空吸塵器。

1908年

製造透明玻璃的原料「賽璐玢」;電動剃須刀;紙質杯;槍械消聲器;肺結核皮膚試驗。

1909年

香煙打火機、宮內避孕器。

1910年

「化學療法」(即利用化學製品治療感染和疾病的方法);電動洗衣機;消毒碘酊。

1911年

胃窺鏡;發現超導現象。

1912年

「活性污泥」(一種污水處理法);座艙式雙翼飛機;電熱墊。

1913年

人工腎臟;抗白喉疫苗;「蓋革」計數器(一種電子設備,可檢測並記錄核輻射、宇宙

射線等的資料);乳腺X光照相術;T型福特汽車的現代化總裝配線。

1914年

電傳打字機;使用35mm膠卷的照相機;交通信號燈;拉鏈。

1915年

耐熱玻璃;無線電話機;聲納(利用聲波或超聲波於水下測距);坦克。

1916年

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汽車擋風玻璃刮水器。

1917年

用於戰爭的芥子毒氣。

1918年

電動食品攪拌器。

1919年

恩尼格馬式編碼機(可將電文編成電碼);短波無線電收音機。

1920年

「邦迪」牌醫用膠布(將膠布和消毒紗布連為一體的護創膠布);沖鋒槍;袋泡茶。

1921年

人工養殖的珍珠;「測謊器」(可同時描記動靜脈、心臟及呼吸的動態);顯微外科手術。

1922年

自動表;放送背景音樂的廣播系統。

1923年

推土機;抗肺結核疫苗;抗百日咳疫苗。

1924年

冷凍食品;攜帶型收音機;用螺旋形金屬絲或塑料絲裝訂的筆記簿。

1925年

商用傳真機;量子力學。

1926年

流體燃料火箭;自動跳停式烘麵包器;有聲電影。

1927年

全電動電唱機;防凍劑;合成橡膠;鐵肺機(幫助肺功能衰竭患者呼吸);磁帶錄音機。

1928年

黑白電視機;可吹成泡泡的口香糖;青黴素;石英鍾;機器人。

1929年

腦電圖;水栽法(在含養分的溶液中無土栽培植物)。

1930年

迴旋加速器;發現冥王星;醫用止血棉塞;噴氣式發動機;粘貼用透明膠帶;超級市

場誕生;抗斑疹傷寒疫苗;汽車柴油發動機。

1931年

電吉他;調頻(FM)收音機;「氟利昂」致冷劑;立體聲錄音。

1932年

車用收音機;彩色動畫片;心臟除顫動器;磺胺類葯物。

1933年

熒光漆;電子顯微鏡。

1934年

雷達;「免下車」劇場(觀眾坐在汽車內的露天劇場)。

1935年

人工心肺機;「可的松」(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葯物);甚高頻(VHF)電視廣

播;柯達彩色膠片;罐裝啤酒。

1936年

直升機;硫噴妥鈉(一種靜脈麻醉劑)。

1937年

射電望遠鏡;靜電復印術;尼龍(聚醯胺纖維的統稱);抗組織胺葯;二進制電路;抗

黃熱病疫苗。

1938年

人工臀;圓珠筆;熒光燈;速溶咖啡。

1939年

自動離合器;「滴滴涕」(DDT);電動切肉刀。

1940年

彩色電視機;滌綸(「的確良」)。

1941年

心臟導管;按鈕式噴霧罐;電視廣告。

1942年

核反應堆;反坦克火箭筒。

1943年

電子計算器;腎臟滲析機;大屏幕顯示;致幻葯物;潛水呼吸器具。

1944年

金黴素;V-1,V-2型火箭。

1945年

原子彈;微波爐;現代除草劑;家用塑料製品。

1946年

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ENIAC);移動式電話;比基尼;一次性尿布。

1947年

晶體管。

1948年

有線電視;拼字游戲。

1949年

高倍音樂放大器。

1950年

信用卡;牛體胚胎移植。

1951年

汽車轉向助力裝置;強力膠(「Super Glue」)。

1952年

熱核反應;變性手術;麻痹灰質炎疫苗;羊膜穿刺術;電話應答留言機;三維(立體)

電影。

1953年

脫氧核糖核酸(DNA);腎臟移植;汽車子午線輪胎。

1954年

直升機;矽片太陽能電池;口服避孕葯;不粘底平底鍋。

1955年

光導纖維;場離子顯微鏡(一種利用高電壓電場內產生離子,能在金屬表面上顯示原

子形象的顯微鏡);四環素;人造鑽石;氣墊船;「撲熱息痛」。

1956年

計算機硬碟;人工合成DNA;人體生長激素。

1957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洲際彈道導彈;抗小兒麻痹症活性疫苗;高速牙鑽;Fortran計

算機編程語言。

1958年

體外心臟起搏器;集成電路;數據機(Modem);超聲波胎兒檢查。

1959年

體內心臟起搏器;心電圖儀。

1960年

胸腔植入管;用合成纖維做成筆尖的自來水筆;鹵素燈。

1961年

奶油分離器;「安定」(一種安眠葯)。

1962年

激光眼科手術;盒式磁帶錄音機。

1963年

肝臟移植;肺臟移植;抗麻疹疫苗;導航衛星;立即成像的彩色膠片;影碟。

1964年

按鍵式電話機;丙烯酸樹脂漆;定形纖維。

1965年

BASIC語言;全息圖形;攜帶型磁帶錄像機;虛擬現實技術;軟質隱形眼鏡。

1966年

汽車燃油噴射系統;抗風疹疫苗。

1967年

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心臟移植。

1968年

集成電路計算機;計算機滑鼠。

1969年

「阿帕網」( 網際網路雛形);人工心臟;銀行自動櫃員機(ATM);Unix操作系統;條

型碼閱讀器;「阿波羅」登月;體外(試管)受精。

1970年

菊瓣字輪式列印機;計算機軟盤。

1971年

點陣列印機;液晶顯示技術;太空站。

1972年

激光唱片(即光碟);地球資源探測衛星;電子乒乓游戲(第一種計算機游戲);文字

處理機。

1973年

基因剪接。

1974年

可粘貼的便條紙。

1975年

乙太網(Ethernet);激光列印機;個人電腦(PC機)。

1976年

噴墨列印機;電視錄像(VHS)系統。

1977年

「蘋果Ⅱ」(AppleⅡ)電腦;光纖通信技術;核磁共振透視;中子彈。

1978年

試管嬰兒。

1979年

人造血液;24位微處理器;魔方。

1980年

基因轉變;抗乙肝疫苗。

1981年

太空梭;磁碟操作系統(DOS);克隆(即無性繁殖)斑紋魚;人造糖精。

1982年

IBM個人電腦兼容機;通過基因工程從細菌中獲取人體生長激素;採用細菌製成的人

體胰島素。

1983年

蜂窩式行動電話網路;計算機病毒;人體胚胎移植;「環孢黴素」(用於降低器官移植

接受者的排異能力)。

1984年

凝血因子(用於治療血友病);「麥金塔」電腦;動態隨機存儲器(RAM);只讀存儲器

(CD-ROM);採用計算機技術製作的第一部動畫片《最後的星球戰士》;胎兒外科手術。

1985年

遺傳指紋法;植入式心臟除顫器;桌面排版軟體;Windows操作系統。

1986年

數字錄音磁帶。

1987年

基因抑制劑;移植細胞以治療帕金森氏病;立體視頻游戲機(也稱「博弈機」)。

1988年

多普勒雷達;觸摸屏輸入技術;正電子顯微鏡;一次性隱形眼鏡片。

1989年

全球定位系統(GPS);高清晰度電視;隱形轟炸機。

1990年

萬維網(WWW)。

1991年

數字應答設備;塑料裂縫探測器。

1992年

狒狒-人體肝臟移植;晶體全息攝影存儲器;動態語言翻譯器;能移動到指定位置的

「智能葯丸」。

1993年

在受力情況下能變硬的「智能金屬」;雄性染色體的排列;奔騰(Pentium)微處理器。

1994年

英吉利海峽隧道建成通車;艾滋病毒蛋白酶抑制劑;微波乾衣機。

1995年

CO/CO2逆變器;發現肥胖基因;Java語言(一種對不同網路操作系統兼容性極強的

計算機編程語言)。

1996年

實驗室研製成功「反物質」;商品化電動汽車;網路電視。

1997年

克隆綿羊;以天然氣為原料的燃料電池。

1998年

阿爾法磁譜儀(用於太空高能物理學實驗);Windows 98操作系統。

1999年

Windows2000操作系統。

❺ 在系統學方面,你知道哪些科學成果呢

在系統學方面,你知道哪些科學成果呢?

· 1.納米技術計算機技術克隆技術超級向導GPS等等很多世界級技術成就成果。

5.它面向實用化僅有10多年的歷史,主要研究用計算機模擬人類的某些智能行為,如感知推理、模式識別、景物分析、自然語言和理解等具有認識推理和思維能力的行為,它幾乎涉足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每個領域,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邊緣學科。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最尖端的兩個領域是專家系統和機器人。專家系統主要以計算機為主,收集存儲專家所具有的處理問題的專門知識及經驗,使用專家的推理而得出與專家相同的結論。專家系統不同於只是簡單的存貯,而是專家推理的規則和知識。目前它以其准確性和經濟性的優勢,被廣泛地用於地質學與勘探、化學結構研究、醫療診斷、遺傳工程等領域。

❻ 現在有什麼科學成果

玻璃局部著色技術

通過控制光熱誘導激發使玻璃結構發生變化,從而在玻璃本體的指定部位著色。基於玻璃內部化學反應及納米技術而得到的本體局部著色玻璃,著色均勻美觀。與普通平板玻璃比較,其表面平整度及硬度不變,表面無任何可見的物理或化學損傷。色彩穩定, 耐高溫、耐化學物理腐蝕及光熱輻照,不老化。目前能夠得到紫色、黃色、紅色系列產品。技術國際領先。

應用領域: 本體局部著色玻璃的產品極富美感,有藝術感染力,有廣泛的應用與廣闊的市場。(1)建築裝飾玻璃:單單鍍膜玻璃的年需求在300萬平方米;(2)高檔包裝材料:高檔化妝品瓶、酒瓶;(3)水晶工藝、藝術品:水晶燈飾、水晶工藝品、水晶窗簾、水晶門簾、水晶燙鑽、水鑽等;(4)特種光學元器件;(5)新型防偽材料:顏色可循環。

脈沖激光沉積法(PLD)制備納米薄膜

隨著激光器性能的不斷提高,在眾多的薄膜制備方法中,PLD技術的應用最為廣泛,可用來制備金屬、半導體、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硅化物、硫化物及氟化物等各種物質薄膜,甚至還用來制備一些難以合成的材料膜,如金剛石、立方氮化物膜等,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工作原理: 在制膜腔內,用透鏡將一束強脈沖激光匯聚成一個很小的光斑,打在靶材料上,受到激光光斑照射的靶材料瞬時被氣化、電離,形成一團等離子體,高速向外噴射,從而在襯底上沉積形成一層薄膜。

系統構成:

1. 準分子激光器

2.PLD沉積系統

支持創意設計的中小企業產品工業設計平台

製造業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主導力量。製造業,尤其是傳統製造業作為浙江工業的主體,已成為推動全省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目前,浙江省有幾十萬家中小製造企業,並具有明顯的區域塊狀經濟特徵,如打火機、汽摩配、電子產品、泵閥、五金工具、注塑模等,已形成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機制優勢、以塊狀經濟為代表的集聚優勢和以專業市場為依託的產業優勢。但是,浙江省80%以上的企業缺乏研發設計部門,新產品開發能力薄弱。全省產品的更新期在兩年以上的佔55%,大多數產品依靠模仿。

目前創意設計技術主要服務於文化和廣告設計領域,游離於需求量較大的產品製造業之外。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工業設計和文化創意相融合的交流平台,培育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產業集群。

本項目通過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CAID)技術,在產品的安全性、舒適性、方便性、高效性、環保性、宜人性乃至人文價值等方面進行創新設計,特別是針對產品設計的定位不夠准確、新產品開發能力弱、設計製造周期長、專利保護措施薄弱等問題展開研發,實現OEM向ODM甚至OBM的轉型,推動全省傳統優勢製造業的發展,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本項目針對浙江省中小企業,特別是傳統優勢製造業(如小家電行業)中的小企業的新產品創新設計需求,開發支持創意設計的中小企業產品工業設計平台。該平台以網站為載體,使用B/S架構開發,在瀏覽器,或者通過網站提供的界面友好、操作簡便的客戶端軟體中實現相應功能。主要包括產品概念定位支持系統、產品輔助設計系統、產品設計評測系統,以及對應的專利庫、人機資料庫、模型庫、設計知識庫、配色方案庫等等。

上述成果有效地支持示範企業的產品設計,使產品的安全性、舒適性、方便性、高效性、環保性、宜人性以及附加值等得到大幅提升;縮短新產品開發周期,提升設計定位的准確;在產品專利保護和避免專利糾紛方面給予有效的參考和策略性的支持;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

復方雷公藤顆粒劑臨床前的主要葯效學研究

目的 研究復方雷公藤顆粒劑(由雷公藤和黃芪等中葯組成)對膜性腎病大鼠的主要葯效。

方法 選擇健康Wistar(♂)大鼠84隻,體重200± 20克 。將1.1mg C-BSA (PI=10)溶於0.55ml生理鹽水中,與等量IFA充分乳化後,給大鼠多點皮下注射為預免疫;1周後開始致病免疫,即隔日一次給大鼠尾靜脈注射C-BSA 4mg,連續4周。大鼠購回後先適應飼養1周,尿檢蛋白全部陰性。預免疫後,根據大鼠體重隨機分為7組(n=12),即正常對照組(A組),模型對照組(B組),腎炎四味片組(C組),雷公藤多甙片組(D組)和復方雷公藤顆粒劑低、中、高劑量組(E組、F組、G組)。A組和B組:均予雙蒸水3ml/d灌胃,1h後隔日一次分別給大鼠尾靜脈注射生理鹽水1ml和C-BSA 4mg;C組、D組、E組、F組和G組:分別予腎炎四味片乾粉 0.79g ·kg-1·d-1、雷公藤多甙片乾粉5.55mg·kg-1·d-1、復方雷公藤顆粒劑葯理乾粉2. 43g ·kg-1·d-1、7 .28g ·kg-1·d-1和 21.84g ·kg-1·d-1 灌胃,1h後均隔日一次分別給大鼠尾靜脈注射C-BSA 4mg,共4周。 於2周末和4周末收集24h尿液和采血,用ACE™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24h尿蛋白定量(24hUTP)、Ucr、ALB、血脂(TC、TG)和腎功能(Scr、BUN、Ccr)。

結果 於致病免疫2周末與4周末,大鼠24hUTP、TC與TG、Scr與BUN:除A組外,其餘6組均明顯升高,尤以B組升高最為明顯,C組與E組次之,D組、F組和G組再次之,B組與A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餘5組與B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ALB與Ccr:除A組外,其餘6組均明顯降低,尤以B組降低最為明顯,C組與E組次之,D組、F組和G組再次之,B組與A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除2周末C組、E組與B組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餘5組與B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⑴於2周末B組大鼠24hUTP顯著升高和ALB顯著降低,與A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表明大鼠腎病綜合征實驗動物模型製作成功;⑵復方雷公藤顆粒劑與雷公藤多甙片具有相同的功效,能夠降低腎病綜合征大鼠尿蛋白、TC與TG,升高ALB和改善腎功能,從而具有腎臟保護作用,且葯效優於腎炎四味片。

高效空氣氧化技術研發及應用

氧化反應是很多根本的化學結構單元進行官能化的基礎,因而成為化工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化學反應及化工技術之一,同時它也是污染最嚴重的技術之一。空氣氧化技術代替傳統氧化技術已經成為目前氧化反應發展的大勢所趨,成為國際上相關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目前國內外對空氣氧化技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性能氧化催化劑的開發及利用上。

本成果主要針對氧化反應中的共性問題,開發了高效、低毒、高選擇性的氧化反應催化體系,如仿生催化體系、離子液體支載催化體系、智能納米催化體系,既解決了氧化反應催化劑的高活性和高選擇性問題,又解決了氧化反應催化劑的回收套用問題。同時將離子液體應用到空氣氧化反應中,減少了揮發性有機溶劑的污染問題。這些高效空氣氧化技術已初步應用於維生素中間體的生產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❼ 關於科學技術創造的成果的資料

①探月工程——首次探測 月球背面:

2018年,中國探月工程將實現新突破。嫦娥四號任務將於今年實施兩次發射任務,實現國際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巡視勘察,譜寫月球探測歷史新篇章。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繼忠介紹:

嫦娥四號今年的發射任務將分別於5月和12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計劃5月發射中繼星,首次在地月朗格朗日L2點放置衛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之間的測控通信;12月發射著陸器和巡視器,在中繼測控支持下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就位和巡視探測,科學探測數據再通過中繼星轉發至地面接收站,開展相關科學研究。

②北斗衛星——密集發射 全球組網:

進入2018年,北斗衛星迎來高密度發射之年。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製和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進入發展新階段:系統性能、衛星壽命、服務精度大為提升,提供服務的地區范圍更廣,進一步向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角色靠近。

「2018年底前,將發射10多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建成基本系統,覆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到2020年,將發射30多顆衛星,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介紹。

③深海科考——「七龍」探海 更深更遠:

「深海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是人類未來發展的藍色空間,也是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新疆域。」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說,2018年對國家深海事業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年。2018年,我國將從「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方面下功夫,力爭在深海探索中占據先發優勢。

深海裝備,是深海大洋調查的有力保障。今年,會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無人無纜潛水器組成的「三龍」深海裝備體系為抓手,促進深海技術的創新突破。比如持續推進「蛟龍號」和「潛龍二號」的技術升級與應用。

④量子技術——通信計算 繼續領跑:

2017年12月19日凌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志對外發布2017年度改變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入選。《自然》雜志為每一名入選者做了一篇新聞特寫,其中以「量子之父」為題報道了潘建偉。

毫無疑問,潘建偉是世界量子技術領域里最好的科學家之一。在他的帶領下,中國量子通信研究迅速從「跟跑」實現「領跑」,目前已領先世界5年到10年;中國量子計算研究也邁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⑤核電技術——高溫低溫 全面發力:

核科技作為重要的科技領域,備受社會關注。歲末年初,核科技持續自主創新再結碩果,呈現出新堆型扎堆的可喜現象。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日前在京正式發布其自主研發的「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

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也傳來捷報,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2號反應堆壓力容器頂蓋扣蓋成功。這意味著距離我國建成全球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商用示範工程又邁進了一大步。

閱讀全文

與科學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
交通銀行信用卡有效期是幾年 瀏覽: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