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採的其他成就
如果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尼採的一生是不幸的,他的結局是悲慘的。他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他的思想的發展未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在他生活的年代能夠理解他的人寥寥無幾,可怕的孤寂始終包圍著他;最後,病魔緩緩地悄然而至,甚至成了他的生命的一部分。反過來,人們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他的患病與疾病的折磨,他的生平與著作都是無法想像的。
但是,任何一個沒有偏見的人拿起尼採的著作,都會發覺它們才氣橫溢、光彩奪目、豪氣沖天。在這些著作中,尼采以非凡的勇氣和驚人的洞察力輕而易舉地顛倒了各種公認的觀念,奚落了一切美德,贊揚了所有的邪惡。尼采並沒有建立一個封閉而龐大的哲學體系,他只寫散文、格言和警句;在他的字里行間並不證明什麼,只是預告和啟示;但恰恰不是憑借邏輯推理而是憑借神奇的想像力,他征服了全世界;他獻給人類的不只是一種新的哲學,也不僅僅是一首詩或一段警句,而且還是一種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很可惜,尼採的生命歷程太短暫,閱歷太簡單,還沒有來得及把自己的片面真理發展成智慧。如果他能活得更長一些,如果他能再多得到一些鼓勵,也許他會把自己那粗糙混亂的觀念梳理成和諧優美的哲學。
尼采大無畏地反對哲學形而上學及其在認識論方面的絕對優勢;反對千百年來哲學以純理性觀察宇宙、運用邏輯推理程序建立的以理性為中心的龐大思辯體系;他熱愛生命,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奮發的意志力,肯定人世間的價值,並且視自然界為唯一的真實世界,給歐洲古典哲學注入新鮮血液並開辟了古典語言學的嶄新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說,他開創了人類思想史的新紀元,哲學史可以以尼采前和尼采後來劃分。在尼采之後,傳統的哲學體系解體了,哲學由非存在轉變為存在,從天上回到了地上,由神奇莫測、玄而又玄轉變為引起億萬人心靈的無限共鳴。 作家魯迅:「若夫尼佉,斯個人主義之至雄傑者矣。」
學者郭沫若:「尼採的思想是」五四時期「的意識中心」
詩人聞一多:「最前進的、最革命的、最富於理想的政治思想家。他的著作是生命力飽漲的象徵,是生命的頂峰」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給西方哲學帶來顫栗。「
2. 尼採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尼采(FriedrichNietzsche,1844~1900年)出生於普魯士薩克森省的洛肯鎮的一個牧師家庭。他四歲時父親就去世。在他生長的家庭中,都是一些女性,包括他的母親、姐、祖母和兩位未出嫁的姑母。十四歲時他被送去普福塔有名的住宿學校學習,接受了六年嚴格的智力訓練,經學、宗教和德國文學的成績都極為優秀。1864年他上波恩大學。次年他轉學到萊比錫大學繼續攻讀語言學,並開始接觸叔本華的著作。叔本華的無神論和反理性主義思想深深影響了尼采,使他堅定地起來反對他所蔑視的歐洲頹廢文化。尼采曾為瓦格納的音樂所迷戀,後來他說:「沒有瓦格納的音樂,我將不能度過我的青年時代。」
1869年當巴塞爾大學招聘哲學教師時,他的就職講演《荷馬和古典語言學》使他初露頭角。1870年被任命為教授,後來萊比錫大學在沒有經過考試的情況下授予他博士學位。1879年由於健康惡化和對大學教職的厭惡,尼采辭去教授職務。在而後的十年中,他主要在義大利、瑞士和德國游盪,尋找能恢復他健康的地方。1888年尼采從他生病和康復的長期循環中得到了一個短期的休息,在短短的六個月中他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完成了五本書。1889年他在都靈的街頭虛脫,被運回巴塞爾的診所,後又被送到耶拿瘋人院,最後由他母親和姐姐照顧。在他生命的最後十來年裡,由於傳染病感染了腦,他得了不能恢復的精神錯亂。1900年逝世於魏瑪。
3. 尼採的成就
任何一個沒有偏見的人拿起尼採的著作,都會發覺它們才氣橫溢、光彩奪目、豪氣沖天。當然,這裡面也夾雜了誇張和神經質式的自我陶醉。在這些著作中,尼采以非凡的勇氣和驚人的洞察力輕而易舉地顛倒了各種公認的觀念,奚落了一切美德,贊揚了所有的邪惡。尼采並沒有建立一個封閉而龐大的哲學體系,他只寫散文、格言和警句;在他的字里行間並不證明什麼,只是預告和啟示;但恰恰不是憑借邏輯推理而是憑借神奇的想像力,他征服了全世界;他獻給人類的不只是一種新的哲學,也不僅僅是一首詩或一段警句,而且還是一種新的信仰、新的希望、新的宗教。很可惜,尼採的生命歷程太短暫,閱歷太簡單,還沒有來得及把自己的片面真理發展成智慧。如果他能活得更長一些,如果他能再多得到一些鼓勵,也許他會把自己那粗糙混亂的觀念梳理成和諧優美的哲學。 無論如何,尼采思想是現代思想的一座巍然聳立的里程碑。在尼採去世後的一個世紀中,他的思想深深地影響了如雅斯貝爾斯、海德格爾、里爾克、赫塞、托瑪斯·曼、斯蒂芬·喬治、蕭伯納、紀德、薩特和馬爾盧這一些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不僅在德、法語區域聞名遐邇,而且還流傳於遙遠的北美、南美、亞洲、大洋洲、非洲。 尼采大無畏地反對哲學形而上學及其在認識論方面的絕對優勢;反對千百年來哲學以純理性觀察宇宙、運用邏輯推理程序建立的以理性為中心的龐大思辯體系;他熱愛生命,提倡昂然的生命力和奮發的意志力,肯定人世間的價值,並且視自然界為唯一的真實世界,給歐洲古典哲學注入新鮮血液並開辟了古典語言學的嶄新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說,他開創了人類思想史的新紀元,哲學史可以以尼采前和尼采後來劃分。在尼采之後,傳統的哲學體系解體了,哲學由非存在轉變為存在,從天上回到了地上,由神奇莫測、玄而又玄轉變為引起億萬人心靈的無限共鳴。
4. 尼採的成就和主要事跡,名言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語言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曲家、思想家,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發展影響極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
在開始研究哲學前,尼采是一名文字學家。24歲時尼采成為了瑞士巴塞爾大學的德語區古典語文學教授,專攻古希臘語,拉丁文文獻。但在1879年由於健康問題而辭職,之後一直飽受精神疾病煎熬。1889年尼采精神崩潰,從此再也沒有恢復,在母親和妹妹的照料下一直活到1900年去世。
主要著作有:《權力意志》 《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論道德的譜系》等。
尚教育的課程表裡都不能沒有各種形式的跳舞:用腳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語跳舞,不用說,還需用筆跳舞
2. 婦人的一切是迷,同時婦人的一切只有一個答語,這答語便是生育。
3. 真正的思想家最最嚮往的是閑暇。與此相比平凡的學者卻迴避它,因為他不知道如何處理閑暇,而此時安慰他的是書籍。
4. 一個勤奮的人雖然會因為他的勤奮而損害到他的見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與創意,但是他依然會受到褒獎
5. 真正的男子渴求著不同的兩件事:危險和游戲。
6. 對真理而言,信服比流言更危險
7. 許多真理都是以笑話的形式講出來。
8. 時間迅疾地飛去——我們多麼希望一切事物能與它同飛。
9. 自從厭倦於追尋,我已學會一覓即中;自從一股逆風襲來,我已能抗禦八面來風,駕舟而行。
10. 許多東西被我拋卻,故而被諸君視為傲慢;若從外溢的酒杯里豪飲,難免灑落許多佳釀,故不要懷疑酒的質量。
11. 「他沉淪,他跌倒。」你們一再嘲笑,須知,他跌倒在高於你們的上方。他樂極生悲,可他的強光緊接你們的黑暗
5. 是希特勒成就了尼采,還是尼采成就了希特勒
沒有希特勒 尼采哲學將黯然失色! 如果把尼采哲學比做某種商品 那麼希特勒就是這種商品的形象代言人!
尼采曾經說過:像拿破崙這樣的人物 應該一再出現才對!
這就證明尼采打心裡希望德國出一位拿破崙式的人物!
換句話說 尼采還活著的話 他一定會為自己擁有希特勒這樣一位信徒而驕傲!
別說什麼希特勒利用尼采哲學之類的屁話 利用怎麼了?你們不也在利用尼采哲學裝修自己嗎?
正是因為尼採的哲學造就出了一個希特勒 尼采哲學才會如此大放異彩!如果沒有希特勒的出現 尼采哲學就沒了一個事實基礎!沒有事實基礎 信任度將大大降低!誰還會去一個瘋子在那高喊:上帝死了?
有些人看希特勒不爽就借希特勒利用尼采哲學一事大作文章 毀謗希特勒不懂尼采 那麼你懂嗎?懂就說出個道理來 別肚子里沒貨隨便吐出個:我懂! 好 你懂 懂就去做 別在這廢話一大堆!光說不練的人才是對尼采哲學的辱沒與利用!看有幾個能做到:強者格言 別理會 讓他們去唏噓 奪取 我請你只管奪取!?
6. 尼採的詳細介紹
尼採的詳細介紹http://ke..com/view/6322.htm?fr=ala0_1_1
7. 尼採的生平事跡...
尼采出身於宗教家庭,據說他的祖先七代都是牧師,他父親曾任普魯士王國四位公主的教師並處於普魯士國王的庇護之下,他要求負責一個鄉村教區,於是被任命到了洛肯(Rocken),在四年後尼採在大家的期盼下於一八四四年十月十五日出生於這個鄉村中,而尼採在不久後就有了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他學話很慢。他老是用嚴肅的目光注視著一切,牧師很喜觀這個沈靜的小男孩,總是喜歡帶著他一起散步,而尼采永遠也不會忘記,而在尼采四歲時,父親不幸墜車震傷,不久就去世了。這件事將他完全震懾了,兩年後他的弟弟也去世。 不久他即全家搬遷到南堡(Naumburg),這時的尼采並沒有忘記父親,並希望以他為榜樣成為一名牧師,因此他時常給夥伴們朗誦聖經里某些章節,為此他獲得了小牧師的稱謂。從這時起圍繞著他周身的,都是女人—母親、妹妹、袓母和兩個姑姑。外在的世界,在戰火的動盪中喘息著,尼采卻生活在一片祥和平靜的氣氛中。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兩點奇特的事實: 1.尼采生於宗教家庭中,日後卻成為舉世聞名的反基督教的人。 2.尼採在女人的周圍與養育中長大,日後卻成為堅決的反女性主義者。 關於這兩點,我們或許可以由他日後的生活中詳細觀察。 九歲時,他開始展現出在音樂方面的才華。 十四歲時,進入普夫達(Pforta)中學,課程都是古典的,訓練很嚴格。這學校出了很多偉人,如詩人和劇作家Novalis,語言學家和研究莎士比亞的學者Schlegel,以及哲學家和愛國者費希特。但尼采難以受這種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願接近陌生人;再者以女性為中心的家庭所特有溫柔的生習慣,也不適宜他去接受普夫達的清規戒律,因此這時的尼采除了理智的發展有著驚人的進步外,音樂和詩歌己為他的感情生活的兩條出路。 1864年,尼采和他的朋友杜森(Paul Deussen)進入波昂(Bonn)大學,那時他二十歲,開始研究語言學和神學,但第一學期結束,便不再繼續神學了,他念上浪費時間,在這里,他常聽同學們交談,有些人毫無信念激情地一遍遍重復黑格爾、費希特、謝林的各種公式,那些偉大的體系已經完全喪失了激發人的力量,另一些喜歡實證科學的人則閱讀褔格特(Vogt)和比希納(Buechner)的唯物主義論文。尼采讀了這些論文,但不願再讀,他是一個詩人,要激情,直覺和具有神秘色彩的東西,不能滿足於科學世界的清晰與冷靜,那些唯物主義者的青年還自稱是民主主義者,他們鼓吹費爾巴哈的人道主義哲學;而尼采不僅太像詩人,而且在修養和氣質上太像一個貴族,以至於能對平民政治不感興趣,他從沒想過要過安寧而舒適的生活,所以他不可能對一般人的幸褔不願在神學的空泛觀,對有節制的歡樂和有節制的痛苦這樣一種可憐的生活理想感興趣。當然,他有自己明確的愛好,他對自己的趣味深信不疑,他熱愛希臘詩人,喜愛巴赫、貝多芬、拜倫。他對人生問題尚未作出任解答,在廿一歲的今天,他一如過去十七年那樣,將自己控制在一種訓練有素的沉默之中,寧可保持緘默而不願發表模稜兩可的意見,而在這段期間,尼采對基督教的信仰越發遠離了,他簡直要把基督的信仰拋棄,一八六五年復活節,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尼採的母親聽到她的兒子拒絕參加他們慣常的聖餐時,會如何的驚訝!事後尼採信給他的妹妹伊麗莎白說:「如果你祈求心靈的平和與快樂,相信好了!如果你希望成為一個真理的門徒,探索吧!!」。尼采拋棄了宗教問題的約束,對於威權便愈富反抗的精神,他的性情也漸趨急切,有一個時期還加入喝酒、唱歌、打鬥的團體。不久尼采便覺悟這種縱情的生活,深感人群中的喧囂只是帶來內心的空虛而已,於是他又重返往日的孤獨。 一八六五年,他敬愛的古典語言學的老師Ritschl到萊比錫(Leipzig)大學任教,尼采也隨著到了那裡,他去萊比錫大學注冊時,正趕上校慶,校長在向學生們訓話,他告訴學生們。在一百年前的今天,歌德曾經和他們的前輩們一起在這里注過冊:「天才自有其各自的道路」,這位謹慎的校長隨即補充說,沿著這些道路走是危險的,歌德不是一個好學生;在讀書時代,你們不要以他為榜樣。尼采燒掉了一些夾在作業本里的詩,重新投入學習,並訓練自己以極其嚴密的方法研究語言學。可是厭倦不久便卷土重來,他害怕波昂那一年的事重演,他的書信和筆記里又寫滿了大段大段相同的抱怨。而在萊比錫的幾年間,有兩大影響形成了尼採的個性,這便是叔本華的哲學和華格納的音樂。 對尼采影響最大的人:叔本華和華格納 在一八五年的冬季,有一天,尼采偶而在一家書店買到叔本華的巨著『意志和觀念的世界』(Die Welt alle und Vorstellung),他立刻被這位已逝六年的憂郁智者迷住了,他狂熱的喊著:我發現了一面鏡子,在這裡面,我看世界,人生和自己的個性被描述得驚人的宏壯。尼采深受叔本華那種獨抱孤懷的人所感動,但他並沒有染上悲觀色彩,雖然叔本華所感受到的時代痛苦,同樣地樍壓在尼採的肩膀上,後來尼采發現叔本華的悲觀思想可以用希臘藝術來醫好。尼采對他的朋友說:你要我證明叔本華的正確,我只能簡單地對你這樣說:我之所以能勇敢而自由地正視人生,是因為我的雙腳已找到了堅實的土地。形象地說吧,憂郁的潮水之所以沒有將我沖離自己的道路,是因為它們無法淹沒我的頭。 正當尼采陶醉於叔本華哲學的時候,恰巧又發現了一位天才,以音樂的形式表現著叔本華的思想,這位天才便是大名鼎鼎的劇作家華格納。當時華格納之所以吸引尼采,不僅由於他的偉大性,同時也因尼采深愛音樂之故。尼采欣賞華格納富有革命性的作品;他們都對叔本華懷著一分喜愛的感情,Tristan不僅贊美了叔本華無休止的,盲目的與掙扎的意志,而且還表現了一種沈醉的歡欣,這留給尼采一個啟示,使他腦中激起了古希臘戴歐尼索士(Dionysus)祭祀時的那種鼓舞興奮之情,這使得尼採在悲劇的誕生中,討論希臘劇曲之餘,也還忘不了華格納的作品。 尼采和華格納認識三年,處女作:『悲劇的誕生』出版。在這里,尼采把希臘文化分成蘇格拉底以前和蘇格拉底以後兩個不同的階段,前者的文化是由健康的生命力所創造的,後者則是毫無生氣的理性的產物,尼采繼續說,現代的文化後像過去蘇拉底時期文化,只有華格納的音樂可以拯救這種文化的危機。尼采把一個藝術理想托於華格歌劇上面。華格納得到這樣的知己,他怎能藏得住內心的高興呢!無怪乎在完悲劇的誕生之後,對尼采叫喊著:我從來沒有讀過一本像這樣好的書,簡直偉大極了! 一八七六年夏季華格納離開Tribschen,到了拜壘(Bayreuth),在那兒建立了一座規模很大的國家歌劇院,正准備上演他的新作。華格納寫信催促尼採到拜壘看他排演,尼采滿懷興奮之情趕去,六月間尼采寫完有關華格納的論文(華格納拜壘),還稱贊華格納在表現自我內心深處的情感與體驗方面具有超人的能力。但在七月下旬他看完華格納『尼布龍根的指環』之劇作後,感到失望了,他認為整部劇都充滿了基督教的色彩,墮落的氣氛!華格納的歌劇變成人類的軟化劑,皇室以及優閑富裕的人們都成為華格納迷。正當華格納享有盛名時,尼采掉頭而去。他在克林根布倫(Klingenbrun)藏匿了十天,徘徊於波希米亞森林之中,就在這里,一個大的啟示:使他走向自己,尋找自己~而不再奢望那已破的幻影。幾天以後,他又回到拜壘,卻像個陌生人,我們無法想像在這幾個星期之內他是多麼的痛苦。最後尼采離開了拜壘,以後從沒有回去過,尼采後來寫著:「在我一生中最大的事是恢復健康,華格納是我唯一的病痛。」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把他的朋友華格納偶像化、神聖化,現在他不再想做華格納的信徒了,他要成為真實的自己;他不再忠實於友情的華格納,友情的華格納是建立在哲學精神的華格納之上的,這種精神消失了,友情也隨著暗淡! 這一年,尼采與他大學時代最親密的朋友洛德之間也產生了隔閡,導致了後來的破裂。尼采與洛德,同為李契爾教授的高足,可是兩人志趣迥異,洛德脫不開世俗之路,當學生時也有一番雄心,畢業後,逐潮滿足於平穩的學者生涯和小家庭生活,終究不過是一個平庸之輩。尼采卻始終保持著青年時代產生的使命感,靈魂不同,自然就沒有了共同語言。 這一年,尼采向荷蘭女子求婚而遭拒絕,後來他盡管一再試圖為自己覓一配偶,均不成功,而至死未婚。 這時他認識一位叫露.莎樂美,那時她幾乎不滿二十歲,是一個俄國人;她那驚人的理解力和富於理智的熱情常常受到人們的贊嘆;梅森伯格為她設想了一次戀愛,她把尼採的作品贈送給她;露.莎樂美讀了。似乎也理解了書里的內容,她非常詳細地向她介紹了這位非凡的男子;後來在相識且漸漸熟識之後,尼采對這個女孩子心懷好感的說:一位女性進入了他的生活,這對他來說是一種幸褔,這會有益於他的思索,從此之後,他的思緒會更活躍,感情會更豐富。當然他最好不娶露小姐,因為他鄙視所有肉體上的結合;也許他應該把自己的名字和她的名字聯在一起,以保護她不受那些惡意中傷者的流言蜚語,並通過這種精神上的結合,誕生出一個精神上的兒子:先知查拉斯圖拉。但莎樂美她卻不想結婚。而多疑的尼采,開始猜想他們一定在嘲笑自己,內心非常不安,尼采既沒有經驗也沒有必要的果斷來解決這種極其痛苦的局面,他的妹妹嫌惡莎樂美,助長了他的懷疑和積怨,她以一種蠻橫的方式,而且似乎未經尼采許可,干預了這件事,她給那位少女寫了一封信,這最終決定了這一決裂。莎樂美小姐怒不可遏,在這之後,尼采雖仍然不斷的尋找他的伴侶,但他終究孤獨一生。 一八七九年,尼采結束了十年教授生涯,從此開了他的沒有職業,沒有家室,沒有友伴的孤獨的漂泊生涯,也同時開始了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哲學學者,他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哲學家,一個獨創的哲學家。 當尼采認清,孤獨乃是真正的思想家的命運,他就甘於孤獨,並且愛自己的命運了,在既自願又被迫的孤獨中,在無家可歸的漂泊中,靠著微薄的教員退休金,尼采度過了他生命中最豐產的十年,倘若不是因為精神失常,這種孤獨的漂泊生涯會延續到他生命的終結。可是,一八八九年以後,他的神智始終處麻痹狀態,只是在母親和妹妹的護理下苟延無用的生命。他死於1900年,而他的生命在一八八九年實際上已經結束了。
希望採納
8. 尼采和榮格的成就及代表作有哪些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成就】:
哲學成就:強力意志、超人哲學、虛無主義、藝術救贖、美學思想、倫理批判、政治態度等
其他成就:散文:《尼采散文》,《強力意志》;詩歌:分為兩類,一類是「格言」,即哲理詩,另一類是「歌」,即抒情詩。如《老實人》《銹》《非自願的引誘者》及《反對狂妄》《酒神頌》等。
【主要著作】:《權利意志》 《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論道德的譜系》等。
尼採的著作對後世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他的思想具有一種無比強大的沖擊力,它顛覆了西方的道德思想和傳統的價值,揭示了在上帝死後人類所必須面臨的精神危機。雅斯貝爾斯說尼采和克爾凱郭爾給西方哲學帶來顫栗,而此顫栗的最後意義尚未被估價出來。20世紀初的整整一代思想家和藝術家都在尼採的著作中找到了那些激發了他們富於創造性的作品的觀念和意象。雅斯貝爾斯、薩特、海德格爾、傑克·倫敦、福柯和德里達、弗洛伊德等等都是深受尼采思想影響的哲學家,而直接受他影響的文學家同樣數不勝數:茨威格、托馬斯·曼、肖伯納、黑塞、里爾克、紀德、魯迅。
卡爾·古斯塔夫·榮格
【成就】:人格整體論;人格動力說;病因尋找方式;夢的解析;社會文化觀;
【代表作品】:《心理學與超自然》《心理分析理論》《無意識心理學研究》
社會學家評價榮格,他榮格能夠更多地利用當代科學的手段發展出一套解釋夢的理論,這應該歸因於他雖然從師於弗洛伊德並不得不接受他的教導,但他並沒有一味地追隨,而是在弗氏基礎上建立一套自己的心理學分析模型。因此,當我們慶幸榮格成功地把潛意識與夢的想像力相結合,創造出新的解夢理論時,也不能忘記榮格正站在西格榮德·弗洛伊德的肩膀之上。
9. 尼采為什麼發瘋 尼采成就是什麼
尼采發瘋 是因為他的思想。
因此尼采說他崇拜「權力意志」「生命本能」,因此會抱著馬哭。
那他為什麼瘋了呢?試問:人和動物、利己算式之間的區別是什麼,這個部分有嗎?人和動物、機器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