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中外文化名人典型事跡~
★ 在麥莎台風中,為救落水者三次跳入巨浪的
打工青年魏青剛
★ 身患重病,仍然堅持助學的歌手叢飛
★ 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學成回國,奪得連續空缺
六年科技大獎的學者黃伯雲。
★ 堅守在貴州深山,為村民健康付出青春的赤
腳醫生李春燕。
★ 連續12年自強自立,帶著妹妹上學的大學生
洪戰輝。
★ 為一句承諾,在北大荒為烈士守墓37年的上
海知青陳健。
★ 聽不到聲音,但是卻用美麗舞蹈打動觀眾的
殘疾藝術家邰麗華
★ 保家衛國,為打造雄獅銳旅而鞠躬盡瘁的司
令員楊業功。
★ 20年行走在馬班郵路上,成為世界郵遞員楷
模的王順友。
★ 在太空中遨遊五天五夜,再次見證中國實力
飛躍的神六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
★ 感動中國特別獎頒給了青藏鐵路建設者,以
表彰他們不辭辛苦、連年奮戰,在生命禁區建設
世界上最偉大鐵路的奮斗精神。
★ 金日成(1912—1994)原名金成柱,出生於朝鮮平安南道大同郡(現為平壤市萬景台區)一個農民家庭。1925年移居中國吉林省,在當地讀中小學。在讀中學時就參加反日活動,曾經被捕入獄。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創建游擊隊,與中國人民一起開展抗日武裝斗爭。1936年,創建了朝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組織——祖國光復會,擔任會長。日本投降後,由蘇聯歸國,任北朝鮮共產黨中央組織委員會責任書記等職。1948年9月9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任內閣首相和國家元首。1949年6月開始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長。後又任朝鮮人民軍最高指揮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等職,領導了朝鮮人民的抗美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 尼赫魯(1889—1964),印度國大黨領袖,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出生於今天印度北方邦(當時為聯合省)阿拉哈巴德市一個婆羅門家庭。父親是一位著名律師,也是聖雄甘地的朋友,當過國大黨的主席。尼赫魯1905年赴英國留學,獲得律師證書後於1912年回到印度,並於當年參加國大黨。阿姆利則慘案發生後,他走上為爭取印度獨立奮斗的職業政治家的道路。1929年,受甘地的推薦,他首次出任國大黨主席,以後多次擔任國大黨主席,成為公認的甘地政治上的繼承人。1933年以後,他成為國大黨實際上的領袖。1946年9月,他應當時的英國駐印度總督邀請組織臨時政府,並任政府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印巴分治後,擔任印度政府總理兼外長。1950年以後,出任印度共和國總理一直到1964年病逝。其間還兼任過一些部長職務。從1921年到1945年,尼赫魯先後9次被捕入獄,在獄中的時間總共有將近9年,利用獄中的時間,他完成了《自傳》《世界歷史一瞥》和《印度的發現》等著作。在執政期間,他在印度推行公私營並舉的混合經濟方針。在國際上,他同鐵托和納賽爾共同發起了不結盟運動,他也是亞非會議的發起人之一。他反對殖民主義,同時又想繼承英國殖民印度期間建立的對周邊小國的宗主權和英國非法佔有的利益。執政期間,他希望佔有英國殖民印度時從中國侵佔的土地,挑起了與中國的邊界戰爭。
★ 戴高樂
1890—1970,法國總統。1911年畢業於聖西爾軍校。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入伍,三次負傷。後在聖西爾軍校教軍事史,並在貝當的參謀部任職。1940年5月任第四裝甲師師長,積極在前線阻擊德軍入侵。6月,任國防部副部長。巴黎淪陷後,於6月17日飛往倫敦,組織「自由法國」(後改為「戰鬥法國」)運動。號召法國人民繼續戰斗。並招募志願人員組織武裝力量,11月即達3萬人。1941年9月,成立了「法蘭西民族委員會」。派著名反法西斯戰士讓·穆蘭空降回國,統一國內抵抗組織的行動。1943年6月,在阿爾及利亞成立「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為兩主席之一。1944年6月,組成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任主席。在英美政府支持下,於法國以外建立的軍隊已達56萬人,組成遠征軍參加盟軍赴各戰場作戰。8月,隨軍回巴黎,領導軍民解放祖國。1946年1月下野。1958年12月,當選為總統,1965年連任,1969年離職。執政期間,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對大國控制。1964年,法國和我國建立了外交關系。1970年逝世後,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致送花圈,譽之為「反法西斯和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的不屈戰士」。著作有《未來的軍隊》及《召喚》《團結》《拯救》《希望》等回憶錄。
★ 杜魯門
1884—1972,美國第33任總統(1945~1953年在任)。出生於密蘇里州,中學畢業後參加工作。是20世紀美國歷史上惟一沒有上過大學的總統。性格倔強、果斷,工作踏實、講究實效。1917年入伍,赴歐洲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晉升為陸軍少校。1919年復員。1922年,在民主黨的支持下,出任密蘇里州傑克遜縣東區的縣法官。1926~1934年間,任傑克遜縣首席法官。1934年,當選為參議員;6年後,再次當選。他長期支持羅斯福的政策,被選為羅斯福第四次連任的競選夥伴。1944年,成為美國副總統。次年4月12日,羅斯福總統逝世,繼任為總統。1948年,獲得連任。在位期間,下令對日本投放原子彈,對加快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結束作出了貢獻。同時,也推動了美國戰後經濟的恢復和民用工業的發展。在民權、社會保障等領域也採取了一些積極措施。在戰後的對外政策上,他積極謀求世界霸權,同蘇聯進行「冷戰」。推行復興西歐的馬歇爾計劃,支持中國國民黨發動內戰,擴大侵朝戰爭,還派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阻撓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著作有《杜魯門回憶錄》等。
★ 麥克阿瑟(1880—1964)是美國五星上將,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著名的美國將軍。出生於軍人世家,1903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美國第42師師長率兵赴法國參戰。1918年麥克阿瑟晉升為准將,7年後升為少將。20年代回到母校西點軍校任校長。1930年,任美國陸軍參謀長並擢升為上將。1935年被派到當時的美國殖民地菲律賓擔任軍事顧問。1937年從軍隊退役。1941年,由於形勢日益吃緊,麥克阿瑟奉召再度服現役。年底,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奉命前往菲律賓組織對日軍的抵抗。菲律賓即將淪陷之際,1942年3月,赴澳大利亞任南太平洋盟軍總司令,不久,在新幾內亞組織對日軍的反攻。在1943~1944年的一系列戰斗中,麥克阿瑟指揮部隊佔領了新幾內亞一帶的南太平洋地區許多戰略要地。但是,在1945年進攻菲律賓呂宋島的戰役中,他遭到嚴重挫折。1945年,麥克阿瑟任太平洋美軍總司令,主持了在日本東京灣舉行的日本投降儀式。1945~1951年間,以盟軍最高總司令的身份佔領日本,成為日本的「太上皇」。在佔領日本期間,他解散了日本軍隊,清除了軍國主義分子,重建日本經濟,起草自由憲法。同時,在重新分配土地、教育、勞工、公共衛生、婦女權利等方面,進行了重要的改革。駐日期間,他還兼任遠東美軍總司令。朝鮮戰爭爆發後,任「聯合國」軍總司令,指揮美軍侵入朝鮮。他肆意擴大戰爭,與美國政府的政策發生矛盾,1951年4月被杜魯門總統撤職。
★ 納爾遜·曼德拉,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領袖,南非首位黑人總統,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1918年7月18日出生於南非特蘭斯凱地區烏姆塔塔的一個部落酋長家庭。幼年時期的曼德拉,過著傳統的部落生活,參加一些諸如牧羊、放牛及犁地的工作。1938年,曼德拉從一所教會學校畢業後考入黑爾堡大學。三年級時,他因領導一次學生運動被開除。22歲時,因不滿包辦婚姻,逃往約翰內斯堡。1941年,曼德拉在約翰內斯堡獲文學士學位。後來,他學習法律,成為一名律師。1944年,加入非洲人國民大會青年聯盟,參與起草了青年聯盟宣言。1948年,任青年聯盟全國書記。50年代以後,曼德拉擔任非洲人國民大會執行委員,走上了領導群眾運動的第一線。此後,他領導了一系列反對「種族隔離」制度的群眾運動,影響日增。1952年,出任非國大全國副主席。此後,他改革非國大組織機構,建立了嚴密的組織。曼德拉的行動遭到政府的禁止,他被迫轉入地下。1958年,與溫妮結婚。1961年,出任非國大武裝組織——「民族之矛」的第一任總司令。1962年8月5日,曼德拉被捕,後被判終身監禁。1964年6月12日,曼德拉開始了他在位於開普敦西北約七英里的羅本島監獄長達28年的獄中生活。在獄中,曼德拉仍然沒有放棄學習和工作,通過獄中對話,指導南非的黑人運動。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獲釋出獄。1994年5月10日,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共和國總統。任期屆滿後,不再連任,由姆貝基接任。
★ 尼赫魯(1889—1964),印度國大黨領袖,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出生於今天印度北方邦(當時為聯合省)阿拉哈巴德市一個婆羅門家庭。父親是一位著名律師,也是聖雄甘地的朋友,當過國大黨的主席。尼赫魯1905年赴英國留學,獲得律師證書後於1912年回到印度,並於當年參加國大黨。阿姆利則慘案發生後,他走上為爭取印度獨立奮斗的職業政治家的道路。1929年,受甘地的推薦,他首次出任國大黨主席,以後多次擔任國大黨主席,成為公認的甘地政治上的繼承人。1933年以後,他成為國大黨實際上的領袖。1946年9月,他應當時的英國駐印度總督邀請組織臨時政府,並任政府副總理兼外交部長。印巴分治後,擔任印度政府總理兼外長。1950年以後,出任印度共和國總理一直到1964年病逝。其間還兼任過一些部長職務。從1921年到1945年,尼赫魯先後9次被捕入獄,在獄中的時間總共有將近9年,利用獄中的時間,他完成了《自傳》《世界歷史一瞥》和《印度的發現》等著作。在執政期間,他在印度推行公私營並舉的混合經濟方針。在國際上,他同鐵托和納賽爾共同發起了不結盟運動,他也是亞非會議的發起人之一。他反對殖民主義,同時又想繼承英國殖民印度期間建立的對周邊小國的宗主權和英國非法佔有的利益。執政期間,他希望佔有英國殖民印度時從中國侵佔的土地,挑起了與中國的邊界戰爭。
★ 澤維爾(AhmedH.Zewail)目前是加州理工化學系主任,美國科學院、美國哲學院、第三世界科學院、歐洲藝術科學和人類學院等多家科學機構的會員。
早在30年代科學家就預言到化學反應的模式,但以當時的技術條件無法進行實證。80年代末澤維爾教授做了一系列試驗,他用可能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激光閃光照相機拍攝到一百萬億分之一秒瞬間處於化學反應中的原子的化學鍵斷裂和新形成的過程。這種照相機用激光以幾十萬億分之一秒的速度閃光,可以拍攝到反應中一個原子振盪的圖像。他創立的這種物理化學被稱為飛秒化學,飛秒即毫微微秒(是一秒的千萬億分之一),即用高速照相機拍攝化學反應過程中的分子,記錄其在反應狀態下的圖像,以研究化學反應。原子和分子的化學反應過程是看不見的,但現在利用澤維爾教授在80年代末開創的飛秒化學技術可以來研究單個原子的運動過程。
澤維爾的實驗使用了超短激光技術,即飛秒光學技術。猶如電視節目通過慢動作來觀看足球賽精彩鏡頭那樣,他的研究成果可以讓人們通過「慢動作」觀察處於化學反應過程中的原子與分子的轉變狀態,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對化學反應過程的認識。澤維爾通過「對基礎化學反應的先驅性研究」,使人類得以研究和預測重要的化學反應,因而給化學以及相關科學領域帶來了一場革命。
為了表彰澤維爾的這一偉大貢獻,1999年諾貝爾評審委員會授予他諾貝爾化學獎。
★ 艾瑞妮•若利歐•居里
第二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
★ 韋爾特曼
1999年度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布洛伯爾
1999年度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輪椅上的奇才——史蒂芬•霍金
在當今世界上,對宇宙黑洞理論的研究取得最為輝煌成就的,莫過於英國的史蒂芬·霍金。他的《時間簡史》已成為享譽全球的名著。在物理學歷史上,他是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最傑出的人物。除了學術上的卓越貢獻之外,他作為殘疾人,坐在輪椅上用思想與科學對話,也為人類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B. 中外名人故事有感有哪些
鏈接:
這里有中外人物的成長故事希望能幫到你
C. 古今中外的名人哪個人物能論證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的觀點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D.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跡,總是在對厄運的征服中出現的。請舉一中國古代名人和外國名人事例證
斯蒂芬·威廉·霍金。 物理學家,宇宙學家,思想家 。他在21歲時不幸患上了會使肌肉萎縮的盧伽雷氏症(ALS),因此被禁錮在輪椅上,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E. 外國影視明星名人等頒獎晚會的時候現場有公證人員宣讀公證嗎諸如中國的金鷹獎頒獎之類的。。。
有的,比如說格萊美大獎的時候會有主持人宣讀獲獎人員,然後將獎杯交給獲獎者,獲獎者發表獲獎感言,只不過他們可能不會由國家政府官員或電視台領導之類的頒獎
F. 古今中外名人事跡30個名人200字左右
一、居里夫人"幸運"的失戀
1883年,16歲的波蘭姑娘瑪麗亞,即後來的居里夫人,到某貴族之家當家庭教師,她計劃掙一些錢出去上大學。兩年後,這家的長子卡西米爾與瑪麗亞相戀,瑪麗亞剛過19歲,他們計劃結婚。當然,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了。
可是,由於門第不同,他們的婚姻遭到卡西米爾父母的堅決反對,意志薄弱的卡西米爾屈從了父母。瑪麗亞痛苦萬分,竟准備"同塵世告別",但她終於憑著頑強的意志克制住自己。
於是,她把個人的不幸化為獻身更大目標的動力,化為教育培養當地貧苦孩子的善心以及隻身赴巴黎求學的勇氣。人們認為,這是一次幸運的失戀。否則,她的歷史將會重寫,人類將失去一位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女科學家。
二、貧窮造就了作家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
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三、艱難困苦鑄人才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裸體畫糊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
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
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四、磨難是財富
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
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五、面對失敗和貧困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
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可他並不灰心。
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1890年發表了處女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六、重振旗鼓創輝煌
艾柯卡是美國汽車業超級巨星,他那譽滿汽車行業的推銷術為福特公司創造了上百億的美元。
可是1978年7月13日,艾柯卡在毫無思想准備的情況下被嫉賢的老闆開除了。老闆把他趕到一個倉庫中的小房間,還美其名曰是給艾柯卡還沒有找到新工作之前的辦公室。在奇恥大辱面前,艾柯卡沒有消沉。
在被解僱受辱之後,艾柯卡接受擔任瀕臨倒閉的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總裁一職,他以卓越的管理才能,使克萊斯勒公司喜獲新生。僅1984年一年,他就為公司賺取了24億美元的利潤,比這家公司前60年的利潤之和還要多!
頑強的精神、超群的才智、輝煌的成就,使得艾柯卡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英雄。
七、身陷囹圄志不移
他的藝術道路坎坷不平。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八、海倫·凱勒--殘疾人的驕傲
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勒一歲半時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力,這對於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想像、不可忍受的痛苦。
然而海倫並沒有向命運屈服。在老師的教育、幫助下,她憑堅強的毅力戰勝了病殘,學會了講話,用手指"聽話"並掌握了5種文字。
24歲時,她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著名的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後她把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為世界盲人、聾人謀利益的事業中,曾受到許多國家政府、人民的贊譽和嘉獎。
1959年,聯合國曾發起"海倫·凱勒"運動。她寫的自傳作品《我生活的故事》,成為英語文學的經典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廣泛發行。
九、博迪眨眼寫作
博迪是一名法國記者。他在一次心臟病發作後四肢癱瘓,只有左眼可以活動。但他決心把打好腹稿的作品《潛水衣與蝴蝶》寫出來,於是他要求筆錄員門迪寶協助他,每天花6小時筆錄他的著述。
而他們之間的溝通只能靠左眼的眨動來完成。每次,門迪寶按順序讀出法語常用字母,博迪每眨眼一次表示字母正確,眨兩次表示錯誤,然後拼成詞語。這種常人難以想像的"寫作"終於在數月後奇跡般地完成了。這本150頁的著作已被出版,受到人們的歡迎。
十、紅頂商人的中庸之道
胡雪岩以他卓越的圓通能力在夾縫里生存發展。在官場、漕幫黑白兩道的夾縫里,在民族經濟與西方經濟的夾縫里,在左宗棠與李鴻章的夾縫里,他踢打出了一個世界、一方天地。胡雪岩的飛黃騰達是熟諳、遵守、利用潛規則的結果。
但遺憾的是,這個夾縫最終毀了他,左宗棠的死使他成了官場傾軋的犧牲品。從白手起家到富甲天下,再回到一文不名,胡雪岩走完了他人生軌跡的圓圈。
十一、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
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
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十二、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製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於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
但是,後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准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後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十三、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准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採納他的建議。
十四、宋慶齡的執著
宋慶齡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於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里,經過護法運動(1917年)、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對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
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慮,英勇奮斗,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宋慶齡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十五、嚴復的擔憂
1912年嚴復擔任北大校長之職,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開始進入自身反省階段,趨向對傳統文化的復歸。他擔憂中國喪失本民族的"國種特性",他認為會"如魚之離水而處空,如蹩跛者之挾拐以行,如短於精神者之恃鴉片為發越,此謂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
出於這樣一種對中華民族前途與命運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將北京大學的文科與經學合二為一,完全用來治舊學,"用以保持吾國四五千載聖聖相傳之綱紀,彝倫道德文章於不墜"。這一行為在當時稱得上用心良苦。
十六、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
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於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十七、於右任的臨終詩
國民黨元老於右任臨終前有詩《望大陸》雲:"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詩作於1964年公開發表,立刻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
十八、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國公開提出反對"台灣託管"和"台灣獨立",主張國共再度和談,由中國人自己解決中國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來總理親自安排下,李宗仁沖破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干擾,擺脫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暗殺,毅然返回祖國。
李宗仁聲明:"期望追隨我全國人民之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並欲對一切有關愛國反帝事業有所貢獻。"他還希望留在台灣的國民黨人,凜於民族大義,毅然回到祖國懷抱,為完成國家最後統一做出貢獻。
十九、肖邦的遺願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肖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肖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
肖邦輾轉於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肖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二十、華羅庚立志回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簽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回國。途經香港時,他發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籲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二十一、梁實秋的演講
著名作家梁實秋擅長演講,他的演講獨具風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師大任教期間,當時的校長劉真,常請名人到校演講。有一次,主講人因故遲到,在座的師生都等得很不耐煩。
於是,劉真便請在座的梁實秋上台給同學們講幾句話。梁實秋本不願充當這類角色,但校長有令,只好以一副無奈的表情,慢吞吞地說:「過去演京戲,往往在正戲上演之前,找一個二三流的角色,上台來跳跳加官,以便讓後台的主角有充分的時間准備。
我現在就是奉命出來跳加官的。」話不尋常,引起全場鬨堂大笑,驅散了師生們的不快。
二十二、瞿秋白的風趣
20世紀20年代初,鄭振鐸在上海結婚,新娘為商務印書館元老高夢旦之女高君箴。婚禮採用當時最為時髦的「文明結婚」儀式。按儀禮規定,結婚人的雙方家長,均須在結婚證書上加蓋私章,以昭信守。
婚禮前日,鄭振鐸才想起他母親還沒有印章,於是去信請瞿秋白代刻一方應急。當天收到瞿秋白的回信,並無信箋,只一張「秋白篆刻潤格」,內言:「石章每字二元,一周取件。限日急件,潤格加倍。邊款不計字數,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銅章另議。」
鄭振鐸一見,以為這是瞿秋白事忙不能代刻的托辭,乃另請人急刻一方備用。次日上午,婚禮即將開始之際,有人送大紅喜包一件,上書:「振鐸先生君箴女士結婚誌喜,賀儀五十元。
瞿秋白。」喜包內並無現金或禮券,乃是三方田石印章。一方是鄭老夫人的;其餘為新郎新娘各一方。鄭老夫人是單章稍大,新郎新娘的兩方合成一對,邊款分刻「長樂」二字,祝賀新人長樂永康,白頭偕老。
鄭振鐸與高君箴皆為福建長樂縣人,取意雙關。三章均玲瓏雅緻,主人把玩欣賞之後,才悟出所書「賀儀五十元」之緣由。原來三章共刻12字,潤格應為24元;急件加倍,則為48元;邊款2元,故曰「賀儀五十元」。
瞿秋白這一出人意料之趣舉,給鄭高二人之婚禮增添了特別的喜慶氣氛,一時傳為佳話。
二十三、林語堂上課請學生吃長生果
林語堂曾在東吳大學法學院兼英文課,一次,開學第一天,上課鍾打了好一會兒他還沒有來,學生引頸翹首。林先生終於來了,而且夾了一個皮包。皮包裝得鼓鼓的,快把皮包撐破了。學生們滿以為林先生帶了一包有關講課的資料,興許他是為找資料而遲到了。
誰知道,他登上講台後,不慌不忙地打開皮包,只見裡面竟是滿滿一包帶殼的花生。他將花生分送給學生享用,但學生們並不敢真的吃,只是望著他,不知他葫蘆里到底賣的是什麼葯。林先生開始講課,大講其吃花生之道。
他說:「吃花生必吃帶殼的,一切味道與風趣,全在剝殼。剝殼愈有勁,花生米愈有味道。」說到這里,他將話鋒一轉,說道:「花生米又叫長生果。諸君第一天上課,請吃我的長生果。
祝諸君長生不老!以後我上課不點名,願諸君吃了長生果,更要長性子,不要逃學,則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二十四、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
盧嘉錫是我國著名化學家,他在20世紀30年代曾兼任福建省立夏中學數學教師。當時,有個學生故意拿了一道登在外國雜志上懸賞解答的數學題目為難盧嘉錫,但他並不介意,只是說:「我留著做做看,看能否解答出來。」
經過一天多的精密計算,盧嘉錫把題答了出來。他向那位學生詳細地介紹了解題的方法和具體過程。那個學生從心底佩服盧嘉錫的博學多才。
盧嘉錫誠懇地對那位學生說:「我們閩南有句老話,叫做『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我現在雖然是你的先生,但還有許多東西自己也不懂,要進一步學習。」
二十五、 海子的寂寞
或許詩歌真是從寂寞中釀出來的,否則為什麼所有的詩人都那麼落寞?海子也不例外,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能與別人進行交流。有一次,海子在百無聊賴之際隨意走進學校附近的一家餐館。他對老闆說:「我給大家朗誦我的詩,你們能不能給我酒喝?」
毫無浪漫情趣的老闆抬眼打量了一下眼前這位年輕人:長發凌亂,身材瘦小,落落寡歡,不修邊幅,而且說話如此神經兮兮,就以為他腦瓜子是有些毛病的,便嘲諷地回答說:「我可以給你酒喝,但你別在這兒朗誦。」
海子無奈地聳了聳肩膀,默默地走出了餐館,同時也走進了更深的寂寞。
二十六、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
然後,商鞅又布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二十七、黃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
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於世。時人諺雲:「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後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最後,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
二十八、李嘉誠親自去接老師
香港著名的塑膠商、房地產巨商李嘉誠常常捐資助學。一次,他邀請汕頭大學的一批教師來港並准備親自去車站迎接。恰好此時他又接到通知,國家經貿部一位官員專程來港與他洽談生意,請他去迎接。
經過考慮,李嘉誠先生安排了別人去接經貿部官員,而自己還是去了火車站。由於火車晚點,他在車站足足等了一個多小時。汕頭大學的老師知道後感動地說:「這件事使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李嘉誠先生對教育的誠心。他能捨命辦教育,我們也應該努力去做。」
二十九、 李苦禪燒畫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
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後,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並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後院,將畫燒毀。事後,對兒子說:「今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三十、經營人心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其賺錢後便攙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日,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
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但鄭板橋卻說:「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心』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心』少了這一點。」
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經營人生的重要。從此以後,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G. 請問國際商務師國外的名人有哪些
國際商務師 [1] 國家商務專業人員實行職業資格制度,納入全國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分為執業資格和從業資格,國際商務師為執業資格,是從事國際商務專業工作關鍵崗位的必備條件,外銷員為從業資格,是從事國際商務職業的基本條件。 2002年6月,人事部、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聯合下發了《關於印發「國際商務專業人員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和「國際商務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的通知(人發〔2002〕70號),對原有國際商務職業資格制度進行調整,將國際商務職業資格劃分執業資格和從業資格。成立國際商務專業人員職業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下設考試辦公室。負責考試日常管理工作。考務工作由人事部人事考試中心和外經貿部培訓中心共同負責。 考試科目設置 國際商務師考試包括兩個科目:國際商務理論與實務和國際商務專業知識。包括客觀題和主觀題,全部在試卷上作答。考試時間3小時。 外銷員考試包括3個科目:外經貿綜合業務、外經貿外語筆試(英、俄、日、法)、外經貿外語口語(英、俄、日、法)。外經貿綜合業務和外經貿外語筆試包括客觀題和主觀題,在試卷上作答。外經貿口語採用面試方式進行。筆試科目時間3小時,面試約10分鍾。 考生應試時,需攜帶鋼筆或簽字筆(黑色或藍色)。 考試成績管理 參加考試的人員須在一個考試年度內,通過所有科目。 [編輯本段]報名時間及方法 報名時間一般為3月份(以當地人事考試部門公布的時間為准)。 報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請,經所在單位審核同意後,攜帶有關證明材料到當地人事考試管理機構辦理報名手續。黨中央、國務院各部門、部隊及直屬單位的人員,按屬地原則報名參加考試。 注冊管理 國際商務職業資格考試成績合格者,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事(職改)部門頒發人事部統一印製的國際商務師執業資格證書或外銷員從業資格證書。證書在全國范圍內有效。 取得資格證書後,須按規定到所在省(區、市)注冊機構辦理登記注冊手續,注冊有效期一般為4年,有效期屆滿需要繼續注冊的,應當在期滿前3個月內重新辦理登記注冊手續。 國際商務師報考條件 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法規,恪守職業道德。申請參加國際商務師職業資格考試的人員,應符合上述基本條件、取得全國職稱外語等級考試B級合格證,並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 取得大學專科學歷,從事外經貿類專業工作滿5年; * 取得大學本科學歷,從事外經貿類專業工作滿4年; * 取得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從事外經貿類專業工作滿2年; * 取得碩士學位,從事外經貿類專業工作滿1年; * 取得博士學位; * 取得外銷員從業資格,從事外經貿類專業工作滿8年。 國際商務師考試時間 考試時間定於每年9月中旬的一個雙休日。國際商務執業資格考試分2個半天進行。 即:上午(8:30-11:30)考《國際商務理論與實務》; 下午(2:00-5:00)考《國際商務專業知識》。 每個科目的考試時間為3個小時。 國際商務師考試合格標准 2008年度國際商務師考試合格標准已公布,現將往年國際商務師職業資格考試合格標准通知如下: 考試種類 考試科目 合格標准 國際商務師 國際商務理論與實務 60 國際商務專業知識 60 註:上述各科目試卷滿分均為100分。
H. 在古今中外的歷史中有哪位名人驗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沒有,至今沒有人確定過真理是否存在,即使存在有沒有可能被認知。
I. 古今中外有哪個名人事跡證明了「正式磨難,成就了時間珍貴的物品。」還有什麼事跡
不懂樓主問題是什麼意思啊~
是經歷磨難成就一番事業嗎?
李時珍、司馬遷可以啊~
J. 古今中外文憑不高卻取得成功的名人
底文憑是幹不了多打的事的,除非你有非凡的天賦,所有底文憑取得成就的人後來都取得了高文憑, 在現在的中國,文憑占據了很大的主導地位,所以一個名牌大學的畢業生還沒畢業就被公司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