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天津改革發展成果

天津改革發展成果

發布時間:2021-12-20 03:42:05

❶ 中國近年來的成就

1、磁懸浮列車技術

2005年,西南交通大學與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術中心簽訂了「上海城軌磁浮列車車輛總體設計」合同,並於次年3月又簽訂了「上海低速(城軌)磁浮交通試驗線工程懸浮控制設備供貨及服務」合同,全面參加上海城軌磁浮試驗線磁浮列車研製。

該試驗列車為三節編組,為全新結構設計並創下多個「首次」:國內首次採用整體電磁鐵結構,首次採用五懸浮架結構,首次採用DC330V懸浮電源,首次採用三選二懸浮感測器,列車最高運行速度100km/h。

2、神州五號飛船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它於2003年10月15日9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返回。

「神舟」五號飛船載人航天飛行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飛天的願望,是中華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航天產業是當今世界經濟中發展最為迅速的領域之一,同時也是競爭激烈、回報豐厚的新興產業,它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事業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今後我國還將建立更為完整的載人航天體系。

3、2008年北京奧運會

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Games of the XXIX Olympiad),又稱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舉辦。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主辦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沈陽、秦皇島、青島為協辦城市。香港承辦馬術項目。

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302項(28種)運動,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

(1)天津改革發展成果擴展閱讀

中國2008年以後的成就:

1、我國「人造太陽」裝置創造世界新紀錄

國家大科學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沖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一重要突破標志著,我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

東方超環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對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計劃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由於核聚變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因此,東方超環也被稱作「人造太陽」。

2、國產水下滑翔機下潛6329米刷新世界紀錄

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於2017年3月在馬里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完成大深度下潛觀測任務並安全回收,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329米,刷新了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是根據中科院B類戰略先導專項的部署,由中科院沈陽自動化所研製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水下觀測平台。

此次「海翼」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共完成了12次下潛工作,總航程超過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高解析度的深淵區域水體信息,為海洋科學家研究該區域的水文特性提供寶貴資料。

3、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2017年5月3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宣布光量子計算機成功構建。潘建偉團隊在多光子糾纏領域始終保持著國際領先水平,團隊利用自主發展的綜合性能國際最優的量子點單光子源,通過電控可編程的光量子線路,構建了針對多光子「玻色取樣」任務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

實驗測試表明,該原型機的取樣速度比國際同行類似的實驗加快至少24000倍,通過和經典演算法比較,也比人類歷史上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和第一台晶體管計算機運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

❷ 天津市歷史詳情

古代時期

天津始於隋朝(公元581-618年)大運河的開通。在南運河和北運河的交匯處、現在的金鋼橋三岔河口地方,史稱「三會海口」,是天津最早的發祥地。

唐朝(公元618-907年)中葉以後,天津成為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公元1115-1234年)在直沽設「直沽寨」,元朝(公元1206-1368年)設「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

明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率兵經直沽渡河南下奪取政權,1403年改元永樂。天津作為軍事重地,於永樂二年(1404年)正式設衛,翌年設天津左衛,轉年又增設天津右衛。

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為天津府,轄六縣一州。從明朝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正式建衛到公元2014年,天津建城已有610周年。

近代時期

1860年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後,西方列強紛紛在天津設立租界,天津成為中國北方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

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采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設,均開全國之先河,天津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

新中國時期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天津作為直轄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中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商貿中心的地位。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天津作為沿海港口城市的優勢不斷增強,對外交流日益廣泛,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十一五」期間是天津歷史上經濟發展和綜合實力提升最快的時期,全市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16.1%。經濟建設跨越式發展帶來了城市地位的顯著提升。隨著濱海新區被列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布局,天津又迎來了重大的歷史性發展機遇,這顆渤海明珠必將更加璀璨。

(2)天津改革發展成果擴展閱讀:

天津,中國四大直轄市之一,也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開放城市和工商業城市。天津簡稱「津」,意為天子經過的渡口,也稱「津沽」、「津門」。

天津地區在商周時期即有人類居住,但作為城市則形成較晚。隋朝大運河的開通,使位於運河北部、兼有河海運輸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漸重要,運河與「五河尾閭」(今海河)在市區三岔河口交匯,天津便以「三會海口」名於史冊。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❸ 天津市發展狀況及面臨的問題。

天津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這座擁有6 0 0 多年歷史的近代中國著名的工商業城市重新煥發了活力。天津地處中國環渤海地區的中心,距首都北京僅1 2 0 公里,面積1 . 1 9 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 0 1 0 萬,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中國東部沿海開埠最早的城市之一。這里擁有著輝煌的近代中國工商業發展的歷史,建國初期,天津更是創造了像第一台電視機、第一台拖拉機、第一隻手錶、第一台縫紉機等幾十項新中國的「第一」。今天的天津由於有了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宏偉戰略,由於有了中央政府和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由於有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由於有了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在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的諸多方面都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出現了一個日新月異的變化。
一、經濟總量快速增長
天津作為中國的四大直轄市之一,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中央政府為了帶動環渤海區域經濟的發展,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把加快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了國家總體發展戰略,確定濱海新區做為全國的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近幾年來,天津的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 0 0 7 年,全市生產總值超過5 0 0 0 億元,比上年增長1 5 % ,比2 0 0 0 年增長1 . 5 倍,人均G D P 接近6 0 0 0 美元,全市財政收入超過1 2 0 0 億元,增幅3 0 % 。在對外開放領域,截至目前,全市共批准外商投資項目超過2 萬個,累計直接利用外資合同額突破7 0 0 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 7 0 億美元,世界5 0 0 強企業有1 2 8 家在天津投資,天津已成為全國外商投資回報率最高的地區之一。對外貿易2 0 0 7 年前1 1 個月實現進出口總額1 1 7 億美元,同比增長2 7 % ,其中出口6 8 億美元,同比增長3 2 % ,進口4 9 億,同比增長2 0 % 。天津口岸貿易從2 0 0 6 年開始成為全中國第4 個突破千億美元的大港。

二、一批優勢產業不斷壯大
電子信息、汽車、冶金、化工、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葯、新能源及環保是天津傳統六大優勢產業,產值超過全市工業的7 0 % 。目前,我市手機年產量超過1億部,佔全國的四分之一,無縫鋼管產量達到2 0 0 多萬噸,居全國之首。轎車產量達到4 0 多萬輛,佔全國產量的十分之一左右。近兩年,在大型石化、航空、裝備製造等領域,隨著國內外一批世界級產業基地項目落戶天津,一批新優勢產業不
斷壯大。在大型石化方面:天津已被確定為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我們在沿海規劃啟動了8 0 平方公里的濱海化工區,目前已有包括中石化、殼牌、道化學等十多家世界5 0 0 強企業入區,區內包括百萬噸乙烯和千萬噸煉油項目在內,總投資超過1 0 0 0 億元的2 0 多個項目已經或馬上開工建設。很多中外投資者已經用中國的「休斯敦」來展望天津化工發展的未來。在航天航空領域:全球矚目的總投資規模超過7 0 億歐元的空客首家海外生產廠—A3 2 0 系列飛機總裝項目已經正式落戶天津,2 0 0 9 年第一架飛機將從這里起飛,天津繼美國西雅圖、法國圖盧茲、德國漢堡之後,成為世界上第四個擁有大飛機總裝線的城市。我市規劃了佔地1 0 0 平方公里的現代化臨空產業區,國家民航總局將中國唯一的國家級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落戶在這里,包括中國航天運載火箭大型發動機、美國孟菲斯等一批大型飛機配套項目也逐步落戶。天津正在成為世界航空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天津良好的投資前景不僅吸引著境外投資,今年以來,包括中遠、中鋼、中國一重等在內多家大型國有部屬企業紛紛將生產基地向天津轉移,或將物流、研發基地設在這里。2 0 0 7 年6 月,中船重工決定建設華北地區最大的造修船基地,天津的年造船能力將達到3 0 0 萬噸。

三、城市載體功能日趨完善
近年來天津基礎設施投入不斷加大,最近五年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 1 %,年均投資規模超過1 3 0 0 億元。在港口方面:圍繞南疆散貨物流中心、北疆集裝箱物流中心等重點,天津港近期3 0 萬噸級原油碼頭、2 5 萬噸級深水航道、多個1 0 萬噸級的集裝箱泊位等項目正在加速啟動,2 0 0 7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突破7 0 0 萬標准箱,並成為中國北方第一個貨物吞吐量超3 億噸的港口。在空港建設方面: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投資3 0 億元,新建1 1 萬平米航站樓和一條新跑道,機場綜合保障能力將躋身於國內大型機場的前列,預計到2 0 1 0 年左右,天津機場將成為華北地區第二個年旅客吞吐量千萬人次以上的大型機場。在路橋建設方面:投資1 2 0 億元,全長1 1 5 公里的京津城際軌道交通工程已於2 0 0 7 年底全線竣工,今年將正式投入運營,屆時京津兩地的旅程拉近到半小時以內。第二條京津塘高速公路今年內也將達到通車條件。天津在地鐵1 號線基礎上,還有5 條線路正在或准備開工,到2 0 1 0 年累計實現軌道通車總里程1 3 0 公里,位居國內城市前列。在各項基礎工程投入帶動下,天津交通承載能力大幅提升。

四、綜合配套改革不斷深入
2 0 0 5 年6 月,國務院批准天津濱海新區作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並納入國家總體發展戰略,這是國家給予天津最大的政策支持。目前,我市已編制上報了對於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主要涉及9個方面的內容,方案即將得到國務院的正式批准。2 0 0 7 年以來,我市在金融、科技、涉外經濟體制、土地、行政管理體制五個方面的改革已經取得了一些突破,包括金融改革順利推進,2 0 0 6 年1 月開業的全國首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渤海銀行已在外地設立分支機構。天津市商業銀行更名為天津銀行,獲准跨區域經營。全國第一隻總量為2 0 0 億元、首期募集6 1 億元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及管理公司已經設立。在涉外領域,國家已經率先批准在津設立全國目前最大的保稅港區—東疆保稅港區。這里將成為國內條件最好、政策最優、效率最高、通關最便捷、環境最寬松開放區域。現已圍海造陸1 0 多平方公里,並有4 平方公里已於2 0 0 7 年1 2 月實現首期封關運作。另外,在土地改革、稅收改革、科技改革方面各部門也正在開展多項先試先行的嘗試。

五、國際交流不斷增多
天津近幾年在文化、體育方面,與國際的交往也不斷增多。作為2 0 0 8 年奧運會的分賽場之一,天津在去年9 月份成功舉辦了「2 0 0 7 』女足世界盃」的比賽。為此興建的包括可以容納8 萬人的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在內一批現代化的體育設施業已陸續竣工。另外,經過我們的積極申辦,天津獲得了2 0 1 3 年「第六屆東亞運動會」的主辦權。全球矚目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成長峰會也將於今
年9 月登陸天津,屆時將有來自全球近1 0 0 0 家跨國公司代表雲集這里。 天津的快速發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2 0 0 7 年,全市客運量增長了2 4 % 。世界上最著名郵輪集團——嘉年華旗下的義大利歌詩達郵輪公司,已正式將天津港作為中國的第二個母港航線,擬建設的郵輪母港將國內旅遊與國際旅遊融為一體,推動環渤海區域走向世界高端旅遊市場。

中央政府對於天津的最新城市定位是:要建設成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科教發達、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的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和生態城市。未來幾年,天津將進一步推進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努力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我們的奮斗目標是: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全市生產總值達到8 0 0 0 億元,人均超過8 0 0 0 美元;開發開放實現新突破,人民生活達到新水平,社會和諧創造新局面,城鄉建設展現新面貌,生態環境得到新提升。
同時,天津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還面臨一些現實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清醒認識、認真對待,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比如,如何進一步保持和發揮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一個地區發展的後發優勢主要來自技術引進、制度創新、結構變動、規模擴張、要素資源等五個方面。改革開放以來,天津正是利用這些優勢,實現了快速發展。站在新的起點上,要求我們的思想意識、思維模式、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都要隨之發生顯著變化。推動天津經濟社會實現更大發展,必須進一步增強危機感、緊迫感和責任感,付出比以往更多的智慧和汗水。比如,如何進一步增強實體經濟的整體競爭力。近年來,天津的經濟規模迅速擴大,但怎樣做強,提升產業引領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打造一批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有強大影響力的知名品牌,是值得高度重視和研究解決的重大課題。比如,如何進一步提高聚集和輻射能力。建設北方經濟中心,保持又好又快發展勢頭,必須依靠強大的聚集和輻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天津在高效率配置資源中的核心作用,通過聯系國內外、服務各省區市源源不斷地獲得發展動力。高度發達的服務業是增強經濟中心城市聚集和輻射能力的關鍵,天津服務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仍然較低,這既是差距,也是潛力,更是需要我們盡快解決的重要問題。比如,如何緩解資源環境的約束。天津是一個城市經濟體,「兩頭在外」、資源能源的對外依賴性較強,必須認真對待資源環境約束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下大力量解決水資源、能源、土地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❹ 環渤海的天津發展

「20世紀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東,21世紀看濱海新區。」隨著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總體戰略發展布局,使之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加上北京2008年奧運會這個因素對該區域成長的催化,環渤海的未來令人期待。 「濱海新區無疑將成為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天津市發改委主任李亞力代表說,除了國家政策外,濱海新區還有著得天獨厚的港口、資源等地理條件。「濱海新區擁有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有1200平方公里是灘塗荒地,後續開發也不會佔用耕地。」
從1994年至今,濱海新區已經過了10多年的建設,2005年,濱海新區生產總值達到6206.87億元,已超過同年北京市全市生產總值的20%,而其地區財政收入也達到了248.4億元。按照天津市給出的定位,濱海新區將立足天津、依託京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態城區。
隨著濱海新區的不斷「壯大」,以北京-天津-濱海新區為發展軸,以京津冀為核心區,以遼東、山東半島為兩翼的環渤海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大格局日漸成形。如何藉助濱海新區的發展契機擺在了區域內其他城市的面前。 2月27日,北京社科院發布了《2006年中國區域發展藍皮書》,書中認為即將啟動的「京津冀」區域發展戰略將掀起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三波浪潮,從而徹底改變我國區域發展「南高北低」的不平衡狀況。
「北京應利用好濱海新區的發展契機。」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孟平說,比如濱海新區定位先進製造業基地,其崛起為北京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產業支撐。
同時,濱海新區依靠與北京相毗鄰的地理區位,利用自身製造業成本優勢進行高新技術產業化,與北京實現研發和製造環節的互動,促進北京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由於控制人口措施的效果,1994年至1998年人口增長率處於相當低的水平,但實際人口數一直保持增加。該地區旅遊業在1994年到1998年間迅速發展,遊人數量和旅遊業收入均顯著增長。
為了控制因人口增加帶來的廢物排放,在國家的渤海碧海行動計劃中,要求加強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 環渤海地區的海洋開發活動可以由各種海洋產業產值的變化表示,如漁業、石油、天然氣、海鹽等。可以看到,1994年到1998年所有海洋產業呈現出總體增長的態勢。

❺ 國家對天津的經濟發展最近有何利好的政策

濱海新區作為綜合改革試驗區有很大前景,而且東疆保稅區也是我國最大的保稅區

❻ 天津的簡介

法人代表只萬民目無法律欺壓善良的員工

-----天津市西青區張家窩鎮津津制葯廠

天津市津津制葯廠位於天津市西青區張家窩鎮,成立於1993年,企業性質:集體企業,於2005年9月改為私有制,企業性質:民營企業,法人代表:只萬民。

1999年7月,在天津市西青區張家窩鎮政府的幫助下,天津市津津制葯廠開始招聘本科以上學歷大學生,為留住人才,只萬民口頭承諾,本科以上學歷大學生只要結婚就給房子,干滿8年房子歸個人。雙職工分偏單,單職工分獨單。至2004年底,企業陸續招聘本科以上學歷40人,在他的許諾下,結婚後的大學生確實分得了房子,並為自己的房子增添了所需的傢具。

2005年9月只萬民通過運作將企業改制為民營企業,在此之前,2005年4月他打著大學生的名義,協同張家窩鎮房建共同建樓房一棟,聲稱:為了公平將舊房子收回,給大家分新房子。同時,他徹底否定了干滿8年房子歸個人的說法,(因為到2005年有很多人已幹了6、7年了,房子成為個人的馬上就可以變成現實了)並要求大學生個人出錢將房子買下,無奈之下,大學生們只好拿錢將房子買下。同時簽訂了購房協議,從張家窩鎮政府領取了房屋所有權證。

2006年1-3月,三個月的工資僅有200元,由於公司和個人之間都並未簽訂勞動合同,因此基本生活無法保證,陸續有4人(熊寧波、張海峰、鄧淑艷、周長娣)提出辭職,公司同意解除工作關系。辭職人員願意按照購房協議,返還公司房子升值資金的50%,而只萬民卻不講信用,企圖廢除已簽訂的購房協議,要求已離職和在廠的大學生重新簽訂購房協議。

2005年3月17日,只萬民單方提出了第二份購房協議,陳雅婷、侯文峰、劉艷輝、劉雲波、萬仲柏、鄭愛紅、展曉飛7人由於對第二份協議有異議,所以離職,願意按照購房協議,返還公司房子升值資金的50%。

以上11人與公司已事實解除勞動關系,要求調動人事關系及檔案,只萬民以「房子問題」為借口不予開證明,並不準調動人事關系。

無奈之下,2006年4月份,共11人向西青區勞動仲裁委員會請求勞動仲裁。要求將人事關系及檔案調出,誰知仲裁結果是一塌糊塗,明顯偏袒於只萬民,仲裁結果是:待雙方「未盡事宜」解決完畢後方可調檔。我們詢問西青區的勞動仲裁委員會:「未盡事宜」指的是什麼?西青區的勞動仲裁委員會的回答竟是:「不予解釋」

對於公司未和我們簽訂勞動合同他不予追究,對於我們與公司事實解除勞動關系,卻不承認。只要不存在勞動關系就不應該扣留我們的檔案,有任何其他糾紛,可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和檔案無任何關系。

至今,這11人也分別找到了新的工作單位,但由於我們的人事關系未能調出,同時被新單位視為不穩定人員,影響個人待遇,各種勞動保險及住房公積金未能繳納,這些損失誰來承擔?

❼ 天津市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5年,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新組建了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標志著天津市國土資源管理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全局系統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市委八屆九次全會精神,初步彰顯國土資源與房屋統一管理的體制優勢,進一步發揮國土資源的綜合保障作用,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建設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

按照「保障重點、促進發展、保護耕地」的思想,保障全市經濟發展。2005年共審批農用地轉用3 080公頃,其中耕地2 250公頃。同時開墾耕地3 600公頃,實現了全年耕地佔補平衡,儲備耕地1 350公頃,為今後天津市土地利用預留了空間。

通過加強土地市場建設,形成土地交易活動統一、規范管理的新局面。嚴格實施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或者掛牌制度,提高土地供應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發揮市場對土地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嚴格控制土地無償劃撥范圍,逐步改變了以往協議為主的多頭供地方式,推行經營性土地通過招標、拍賣或者掛牌方式,不斷提高土地供應的市場化程度。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按照2005年地籍管理調查統計,天津市年末土地總面積為119.17萬公頃(1 787.60萬畝)。其中:農用地70.73萬公頃(1 061.00萬畝),佔59.3%;建設用地34.63萬公頃(519.40萬畝),佔29.1%;未利用地13.81萬公頃(207.2萬畝),佔11.6%。

(1)2005年度耕地減少量為1 748.42公頃(26 226.3 畝),其中:建設佔用耕地1 615.57公頃(24 233.5畝),農業結構調整佔用耕地126.99公頃(1 904.9畝),其他原因耕地減少 5.86公頃(87.9 畝)。同期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 1 621.43公頃(24 321.4畝),耕地實現占補平衡。

(2)2005年度建設用地變化量為:新增建設用地2 794.11公頃(41 911.7畝);存量建設用地329.43公頃(4 941.4畝);建設用地復墾整理為耕地82.67公頃(1 240.1畝)。在新增建設用地中,佔用農用地2 322.37公頃(34 835.5畝)、佔用未利用地471.75公頃(7 076.2畝)。

(3)未利用地較2004年減少1 979.67公頃(29 695.0畝),開發為耕地的1 476.61公頃(22 149.1畝),變為其他農用地31.31公頃(469.7 畝),建設佔用471.75公頃(7 076.2畝)。

(二)土地利用情況

1.農用地

2005年末,全市農用地707 330.33公頃。其中,耕地445 502.90公頃,占農用地的62.98%;園地37 101.02公頃,占農用地的5.24%;林地36 631.41公頃,占農用地的5.18%;牧草地604.4公頃,占農用地的0.09%;其他農用地187 490.6公頃,占農用地的26.51%(圖1)。

表1 天津市2005年底礦產資源儲量統計表

註:石油、天然氣儲量數據為2004年底數據。

2005年,勘查新增查明金礦資源量364.7千克、水泥用灰岩資源量544.86萬噸、磚瓦用頁岩資源量10 319萬立方米、建築用白雲岩資源量2 209.51萬立方米、建築用花崗岩資源量 34.22萬立方米、磚瓦用粘土資源量 702.28萬立方米、礦泉水儲量 432立方米/日,地熱可采儲量3 494.48萬立方米/年。2005年礦山開采非金屬礦產357.8萬噸、377.442萬立方米,石油1 452.17萬噸、天然氣8.85億立方米、地熱2 500萬立方米,礦泉水31.12萬立方米。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1.地質勘查投入、主要投向及勘查資金來源構成

2005年地勘工作以服務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標,緊緊圍繞天津市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需要,地質勘查投資133 704.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1 151.00萬元,地方財政撥款1 343.00萬元,企事業單位投資131 210.00萬元(其中外商投資額為33 759.00萬元);完成機械鑽探岩心工作量124 854米,坑探工作量1 506米。屬地化單位地質勘查經費主要投向基礎性、公益性項目2 042萬元,商業性項目2 125萬元,科研項目235萬元。主要資金來源為中央財政951萬元、地方財政1 383萬元、自籌資金2 068萬元,與2004年同比分別增長188%、23%、12%。

2.新發現的重要礦產地及資源情況,新查明重要礦產資源儲量

(1)2005年度新發現礦產地4處,其中水源地1處,預測資源量1 866萬立方米/年;磚瓦用頁岩1處,預測資源量7 984.55萬立方米;地熱2處,控制的資源量1 841 190萬立方米。

(2)2005年度新查明礦產資源水泥用灰岩605.33萬噸、磚瓦用頁岩13 027.07萬立方米、金礦2 307千克、礦泉水432立方米/日、地熱3 290.8萬立方米/年。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利用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2005年底,有效地質勘查許可證共11個,其中新立2個、延續6個、變更3個。

截至2005年底,全市持有效采礦許可證礦山企業429個,其中非能源礦產205個。在非能源礦山企業中:國有企業10個、集體企業69個、私營企業5個、聯營企業4個、有限責任公司1個、股份有限公司2個、股份合作企業1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2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1個、其他企業110個。按登記類別分為:新立13個、變更8個、延續138個、其他46個。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開發利用的礦種有14種,礦山從業人數19 879人,產值348.3億元,利潤總額168.1億元。與2004年相比,礦山總數基本持平,從業人數增加了906人,礦業總產值增加了125.5億元,利潤總額增加了61.1億元。從業人數、礦業總產值和利潤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隨著天津市房地產市場和基礎工程的建設投入,建築市場正在逐漸升溫,建築材料價格不斷上漲,刺激了建築石料的開發及石油價格上漲所致。

2005年全市徵收礦產資源補償費入庫數額首次突破6 000萬元,達到6 450萬元,同比增長了59.30%。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

1.土地市場建設

2005年,在天津市土地資產管理委員會的領導下,發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積極參與宏觀調控,不斷提高土地資產管理能力和運行質量,為加快全市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為進一步規范土地出讓市場,結合貫徹國務院第四次廉政工作會議關於「重點治理工程建設、土地出讓、產權交易等領域」的要求,實行全市經營性開發用地到天津土地交易中心集中交易,做到「統一交易場所、統一發布土地出讓公告和成交結果,統一評標、決標標准和出讓合同文本」。

(1)按照資金收取渠道不變,區縣收益不減的原則,區縣經營性開發用地集中到市土地交易中心公開出讓。區縣經營性開發用地公開出讓前,須將區縣政府批準的土地出讓方案向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備案,由市土地交易中心統一發布出讓公告,組織公開出讓,並對社會公布交易結果。未經備案的,不得實施出讓。

(2)開展土地隱形市場治理。近年來,一些用地單位擅自改變土地規劃用途和非法轉讓、出租劃撥土地使用權等問題比較突出,不僅沖擊正常的土地市場秩序,還導致政府土地收益的流失。經對中心城區范圍內180多條主、次幹道兩側調查,發現5 823宗土地涉及隱形交易,土地面積653.2萬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706.6萬平方米。

按照市政府《關於清理中心城區土地隱形市場的通知》,2005年集中開展市內六區土地隱形市場專項治理。對和平區南京路、河西區大沽南路、河東區津塘公路、河北區中山路、南開區長江道、紅橋區咸陽北路兩側等六個重點地區的341宗、45.4公頃土地隱形市場開展治理。

(3)建立土地、房屋證書查驗制度。在房地產轉讓、出租、抵押、繼承及變更登記等環節,通過土地、房屋證書的查驗,掌握每宗土地的實際用途。對與原批准用途不符的,要求土地使用者按規定補辦土地有償使用手續後,再予辦理土地、房屋轉讓等手續。

2.土地一級市場

2005年經營性土地供應的主要特點:①著眼調控房地產市場需要,調整土地供應結構,控制高檔住宅用地供應,加大普通住宅供地比例。按照建設部和天津市普通住宅標准,為普通住宅(包括經濟適用房)建設供地248公頃,佔中心城區供地總量的81%,比2004年上升了12個百分點;②認真落實《天津市國有土地有償使用辦法》,中心城區土地全部實現「凈地」公開出讓,土地交易市場進一步規范,促進了投資環境的改善,2005年,全市房地產投資額227.5億元,同比增長24%;③加大土地出讓金管理力度,對1991年以來拖欠土地出讓金的46 家企業、9.72億元拖欠款,通過公告催繳、司法程序、停止辦理相關審批手續、建立監管賬戶等多項措施進行了追繳,共追繳出讓金6.93億元,連同當年收取的出讓金共計實現政府收益33.04億元,保證了還貸需要;④土地資產價值進一步顯現。

2005年底,全市土地出讓830宗,4 449.33公頃,土地成交價款128.45億元,政府收益55.88億元。其中:招標土地出讓11宗,46.84公頃,成交價款13.94億元,政府收益5.14億元。拍賣出讓土地26宗,121.38公頃,成交價款7.52億元,政府收益3.33億元。掛牌出讓土地139宗,904.58公頃,成交價款79.51億元,政府收益20.65億元。

全市土地劃撥130宗,面積788.43公頃;租賃3宗,面積0.92公頃,租金45.45萬元。

3.土地二級市場

2005年,全市土地轉讓147宗,面積309.59公頃,轉讓金8.48億元。土地抵押共2 845宗,面積6 473.83公頃,抵押價款379.61億元,貸款金額265.73億元。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

按照國土資源部《探礦權采礦權招標拍賣掛牌管理辦法(試行)》的有關規定,天津市已於2003年開始了探礦權的有償出讓工作。在勘查登記的13個項目中,多以市地勘單位為主,只是在變更和轉讓中有民營企業,但均為無償轉讓。主要是寶坻區珠江溫泉城的開發,區政府與珠江實業(後為合生創展)之間有協議。說明市地勘投入仍以國家投入為主,集體及個體其他經濟類型少,地勘籌資渠道不多。

2.探礦權采礦權一級市場

天津市於2003年對薊縣陳家園水泥灰岩礦區進行了探礦權掛牌出讓,並以63萬元成交,實現了首次掛牌的成功。2004年又初次對地下流體探礦權有償出讓獲得成功,出讓漢沽區八卦灘地區1平方千米探礦權,獲探礦權價款16萬元,為今後地下流體探礦權有償出讓取得了經驗。2005年探礦權一級市場,未進行。全市以掛牌方式出讓采礦權3宗,比去年同期增長50%,出讓礦種為建築用花崗岩,出讓價款159.45萬元。

3.探礦權采礦權二級市場

2005年共辦理探礦權轉讓2宗,天津市薊縣氣鼓山地下水普查(0.66平方千米)轉讓,由天津開發區鑫世達置業有限公司無償轉讓給天津市津京洪旅遊有限公司;天津市寶坻縣周良庄地熱田地熱資源普查(0.66平方千米)轉讓,由天津市仁誠創業有限公司無償轉讓給天津市合生珠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一)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天津市各級國土資源執法監察部門按照《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以及《國土資源部關於進一步加強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工作的通知》精神,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等各項法律法規,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健全執法監察各項工作制度,不斷加強專業執法隊伍建設,改善執法條件並積極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完善動態巡查與快速反應機制,堅持預防為主、防查並重的原則,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監測成果開展土地執法監察工作,按照「四公開」原則,加大了對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取得了顯著成績。

1.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全市共立案查處違法案件166件(其中歷年隱漏案件14件、本年發生152件),共涉及土地188.43公頃(其中耕地130.11公頃),立案數與2004年的184件相比減少了10.84%,涉及土地面積與2004年相比減少了56.43%,佔用耕地面積與2004年相比減少了 64.01%。在本年立案中涉及個人違法用地的案件 113件,占立案總數的68.07%,涉及土地面積34.01公頃,占總涉及土地面積的18.05%;企事業單位違法佔地案件33件,占發案總數的19.88%,涉及土地面積85.82公頃,占總涉及土地面積的45.54%;村集體違法佔地案件19件,占發案總數的11.45%,涉及土地面積63.8公頃,占總涉及土地面積的33.86%;鄉級機關違法佔地案件1件,占發案總數的0.60%,涉及土地面積4.8公頃,占總涉及土地面積的2.55%。

截至2005年底,2004年未結的22個案件全部結案,本年新立的166件案件中結案146件,結案率達87.95%,共拆除構建物2.70萬平方米,收回土地36.21公頃(其中耕地19.96公頃),罰沒款總額1 506.29萬元。在本年立案中,尚有20件未辦結,涉及土地面積8.66公頃,均已提出處理方案,現正在落實之中。

2005年全市對1人提出黨紀處分建議,對7人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2.土地違法案件的特點

從各區縣的情況看違法主體出現多元化,當前土地違法的主體既有自然人又有法人,既有村組集體又有鄉鎮機關。

從發案數量和涉及土地面積來看,個人違法用地案件的數量和比例都顯著升高;而企事業單位、村組集體和鄉鎮機關違法用地案件在數量和比例上全面回落,說明法人和集體經濟組織的守法意識有了顯著的提高,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工作及對鄉鎮領導幹部的土地法律法規培訓初見成效。但個人違法用地案件則呈現反彈趨勢,應繼續保持治理整頓期間對土地違法案件的高壓態勢,遏制個人土地違法案件的發生。全年未發生縣級以上機關違法用地案件。

在違法案件總數緩步減少的前提下,涉及土地的總面積比2004年銳減了56.43%,大案的發生率繼續保持明顯減少的勢頭,各級政府機關違法用地案件基本杜絕。

從違法佔地的地點來看,主要在交通干線兩側、城郊結合部、村莊繁華地段和經濟發達地區。邊遠經濟落後地區發案率雖在低位徘徊,但已初顯增多徵兆。

從違法佔地行為發生的時間看,個人違法用地案件在春夏建房高峰季節比較突出;此外,節假日違法用地發生率也較高。

各級地方政府對規范土地市場管理工作高度重視,通過對全市范圍的園區(開發區)各類違法佔地行為進行的集中查處,將園區(開發區)用地全部納入市、區縣統一管理,使管理更加規范,土地集約利用的效果進一步顯現。

全年土地違法案件總數較之2004年平穩回落,在利用衛星遙感成果開展土地執法監察工作中堅持一季一查的制度。通過大密度的遙感監測並輔以對案件的快速反應與快速查處,以及加大對違法行為人進行黨紀政紀處分或刑事處罰的處理力度,對違法行為人起到了強烈的震懾作用。

3.土地違法案件發生的原因及對策

(1)個別基層領導幹部法律意識淡薄,應加強法律法規培訓。個別幹部明知在土地管理方面有各項法律、法規的約束,卻認為自己的行為與土地犯罪差之甚遠,最多不過是罰款、批評了事;個別人認為集體組織是集體土地的管理者,可以自由支配、處置土地;有些人認為土地的農用經濟產出效益不高,存在「犧牲土地換取發展」的錯誤思想。少數政府部門急功近利、企事業單位盲目追求經濟效益,造成各類違法用地現象屢禁不止。為此,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在全市范圍內舉辦了鄉鎮長土地法律法規的業務培訓工作,鄉鎮長們反應強烈,在實際工作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2)土地違法案件調查難、處理難、制止難、執行難的問題依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必須加強執法隊伍建設。目前,土地監察體制滯後,交通與通訊等基礎設施雖在不斷改善,但距離工作需求尚有很大差距,土地執法專項資金缺乏,很難在最短時間內發現、制止土地違法案件的發生。大部分基層土地管理人員編制在鄉鎮政府,當觸及本級政府利益時,土地執法人員在執法中經常受到各方面的干預,給依法行政帶來很大困難。由於部分區縣基層土地監察人員變動頻繁,造成三級土地監察管理網路不穩定。當前,亟須推進土地監察體制改革,提高執法監察規格,加速省級以下國土資源的垂直管理進程,以扭轉目前的被動局面。

為加強國土資源執法監察職能,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壯大了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執法監察總隊,並要求各區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在執法監察科的基礎上成立專職執法隊伍,並保證區縣局執法監察機構和專業隊伍的相對穩定。

(3)土地執法監察人員素質不高,執法不力,執法標准不一,亟須提高人員素質和統一辦案流程和查處標准。

(二)地礦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市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對12個區(縣)進行了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督查。薊縣關停了4 家污染嚴重的礦山企業,查處了13起盜采頁岩和采砂的違法行為,處罰了越界開採的2個石料廠,責令51個非法采砂點停止生產,拆除生產設備,遣散人員;寶坻區把群眾反映強烈的陶粒粘土作為整頓和規范的重點。聯合執法採取停電、吊證等措施,關閉了41 家陶粒生產廠,遏制了亂挖土的現象;武清區關閉了5家高速公路兩側的磚瓦廠;大港區關閉了4家無資源的磚瓦廠;靜海縣和東麗區等也將要逐步關閉不符合發證條件的磚瓦廠。

全年新立案17件,其中,16件是無證開采,1件是不按規定交納礦產資源補償費。本年結案12件(含2004年未結案件),未結案件6件。

地礦違法案件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①少部分管理人員學習28 號和104 號文件精神不夠,積極主動性差,存在畏難情緒;②基層的礦管機構編制不足,大部分區(縣)的礦管部門是合署辦公,無專職管理人員,造成礦管工作不到位;③基層對地熱管理的職能和許可權不明確,積極性不高,監管不力;④基層經費不足,特別是塘沽區由於用車制度改革,無交通工具,不能實行對地熱井的有效監督管理,「三查」工作進展緩慢;⑤各區(縣)普遍反映取土無管理部門的問題,尤其在新四區和塘沽區的矛盾比較突出,亂取土、亂賣土的現象非常嚴重。近年來全市的建設速度加快,濱海新區、高速公路等大型工程和重點工程的建設,需要大量的土資源,目前耕地取土由土地部門管理,在非耕地中取土沒有明確的管理部門,也沒有管理依據,造成了資源的嚴重破壞,管理嚴重失控,也成為農民上訪的焦點問題。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2005年受理行政復議申請並審結12件,其中4件為2004年結轉2005年審結的案件。2005年受理新申請並審結行政復議8件,主要涉及對破壞耕地、非法佔地行為處罰、土地登記等具體行政行為,當事人要求行政機關履行職責,依法實施行政處罰或者撤銷第三人的土地使用證等。經審理,因被申請人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序合法,適用依據正確,內容適當,均作出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復議決定。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2005年末天津市各級國土資源管理機構有15個(1個省級,14個地市級),年末從業人員494人(全部為行政編制),其中研究生學歷以上19人,大本和大專學歷439人,高中及中專學歷 34人。全年經費總額 2 672.49萬元,管理經費來源中:地方財政2 477.16萬元;其他收入195.33萬元。擁有直屬單位36個,職工610人。

全市各級國土資源管理機構2005年參加兩周以上培訓班的有10人次;完成學歷教育的有19人次。

❽ 關於參觀天津世紀危改的觀後感,哪個好心人能幫忙寫一份

世紀危改
天津市是中國的直轄市之一,與北京相鄰,是個現代都市,卻又不失古文化的韻味。現在的天津美麗,繁華,可當我從鼓樓參觀世紀危改看到了曾經的天津,知道了一個城市的發展,總要經歷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老工業城市的騰飛和煥發生機,更要做極其艱苦的量的積累工作。
鼓樓的《世紀危改》展覽共分六個部分,主要反映天津市危陋房屋的歷史成因和危改前平房裡的窘困生活,介紹了世紀危改決策的形成、實施過程,集中反映了世紀危改創造出的經驗做法,以及取得的豐碩成果和給天津帶來的巨變。「危改的實踐充分證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代表誰的問題,始終是堅持黨的宗旨的根本問題。多年來,天津市委、市政府一以貫之的工作出發點、落腳點,即是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當一戶戶居民告別破舊房屋、搬進寬敞新居,幾代人夢想成真的時候,廣大群眾深深感受到黨的關懷和社會主義的溫暖,對天津的未來更加充滿希望。」這是天津市委書記張立昌的肺腑之言。

危改工程的歷史性貢獻,就在於它沒有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但卻為天津的亮起來、綠起來、美起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它冒了很大的風險,但是解決了歷史上制約天津發展的最棘手的難題,幾代人的住房夢想在超常規的決策中實現了,天津的發展也在戰勝風險中找到了突破口。回顧這些年的發展,我們走出了一條以擴大開放為突破口,以技術進步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的獨具特色的「天津之路」。決策者的深謀遠慮,建設者的無私奉獻,老百姓的廣闊胸襟,鑄造了危改這座永久的城市紀念碑,托起了新世紀天津跨越式發展的美好未來。

還記得在鼓樓的一層展廳,兩扇貼著大紅對聯的木門,「這個上聯是,盼二年接三年年年規劃連成片下聯是,遷四片拆五片片片平改沒有咱。這橫批是夢幻成真。這個大門上寫的是望樓長嘆何日如願。」照片是一個普通居民以一種對聯的形式反映了他們期盼危改,期盼喬遷的一種心情。接著映入眼簾的是南開老城區高大爺的家,幾平米的大家,卻放滿了落後的生活用品, 「破平房,煩死人,什麼破爛都得存。大痰盂,小夜壺,泔水木屑味特殊。土箱子,擺門前,垃圾臭氣滿院傳。煤池子,放煤球,夠燒半年才不愁。耗子葯,老鼠夾,你不打它它當家。大蟑螂,小螞蟻,你不整它它整你。蒼蠅落,蚊子咬,噴完葯水燒蒿草。屋子矮,地面潮,人長痱子牆長毛。」描述的就是天津危陋平房裡的生活。由於歷史的原因,1993年以前,天津市內六區象這樣的平房有一千多萬平方米,其中佔地2公頃以上的成片危陋平房738萬平方米,居住著佔全市人口近有四分之一的老百姓。許多家庭老少三代同居一室,夏不遮雨、冬不避寒,群眾生活極為不便。改造危陋平房,已成為天津老百姓的迫切要求。

天津做為一個大城市、老城市,由於自身所處的地理位置及受歷史的原因和強烈地震的影響,居民住宅形勢十分嚴竣,同改革以來經濟的快速發展相比極不相稱。許多房屋年久失修,危陋破舊嚴重。同時,房屋多為大雜院式平房,居住環境差,住房面積狹窄,住房困難戶比例較高。在危房改造實施之初,我市市區需要改造的成片危陋破舊平房就有154片,700多萬平方米。這些地區,人口密集,房屋破舊窄小,公共設施殘缺老化,臟、亂、差現象嚴重。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要求改善住房條件的呼聲愈來愈高。市委、市政府改善群眾住房條件的工作目標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提出的。在經過一系列的深入調查之後,1994年,天津市正式確定力爭用5至7年的時間基本完成市區成片危陋平房的改造任務,並把它列為天津市「三五八十」四大階段性奮斗目標之一。一場覆蓋天津城區總面積近三分之一的大規模危陋平房改造,從此拉開了帷幕。
天津市危改工程大體經歷了起步、重點突破和最後決戰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實施都很不容易。雖然在危改過程中,天津市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們為老百姓辦實事的決心沒有變。天津市對辦實事有自己的標准,群眾反映最強烈、要求最迫切的事情,是應該最先列入日程、必須盡快解決的事;事情辦成之後,還要看群眾是否受益,是否得到實惠,大多數人是否滿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市委書記張立昌在加快社會保障住房建設調研中指出,切實關心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也是實踐黨的宗旨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我們一定要從維護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高度,多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積極探索長效機制,逐步減少困難群眾的數量,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危房改造對於一個城市的建設而言,並不是立竿見影的事兒,可是天津市卻堅持這么多年始終如一。天津市為政府的工作確立了兩個出發點,一是有利於天津經濟的長遠發展,二是有利於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比如,地下管網的建設,市裡投資了好幾個億,建了好幾百公里長,全埋在地下,雖然看不見,但對天津今後發展必不可少。再比如說危房改造,也有兩種搞法,剛開始有人建議,先改路兩邊很難看的,拆它兩排,建上新樓,既見效,花錢又少。但是天津市委書記張立昌說,要改就得改那些老百姓住得很難過的,哪怕它不擋道,哪怕它很花錢,哪怕它是很大一片,也要堅決地改,堅決地干。
危改實踐,是一次深刻的宗旨教育。印證了只要想問題,定政策,辦事情著眼於中低收入的大多數群眾,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就能凝聚人心、群策群力、無堅不摧、成就大業。危改實踐,是一次偉大的創新實踐,創造了舊城區改造的成功經驗:「以路帶危改」、「區企結合」、「貨幣安置」一系列的創新實踐,證明了事在人為,路在腳下,只有創新才能闖出新天地,創造新奇跡。危改實踐,是拼搏苦乾的民心工程,有力地證明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時代意義。只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把群眾的意願和企盼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能凝聚民心、民智、民力,創造新的奇跡,形成同心同德幹事業的大團結局面。危改的動力,是造福群眾,危改的過程是實踐宗旨。危改巨大的無形財富是「造福人民、知難而進、萬眾一心、共創大業」的危改精神。如果說危改工程是重塑津城神韻、造福百萬群眾的一座豐碑,那麼危改精神就是這座日新月異的城市全面上水平,實現新世紀跨越發展的力量源泉。
現在的天津市新建的小區充滿人性化的生活空間,大片的綠地,精美的雕塑,設施齊全的康樂中心……這場世紀大動遷給天津帶來的變化,不僅是改善了群眾的居住條件,改變了城市容貌,而且帶來了城市載體功能的增強,這對天津的長遠發展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危改改變了中心區居住用地同工業用地混雜的狀況,促進了工業戰略東移、第三產業發展以及城市用地結構的調整,使城市舊區布局趨於合理。據初步統計,危改期間,本市增加中小學用地95公頃,綠化用地370公頃,商業用地600公頃,公益性公共設施用地200公頃。此外,危改不僅使市中心人口過於集中的狀況得到改觀,還改善了市民的居住條件和城市整體的環境質量。危改既消滅了危陋平房地區的臟、亂、差現象,又通過綠地、集中供熱等設施的建設,促進了城市環境的改善。大量居民的異地安置,形成了新的社區團體,促進了社區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❾ 天津市以及各區縣事業單位改革什麼時候正式的開始啊!謝謝!

天氣熱,不要著急,看一下天津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天津實施文明交通行動計劃的通知,就知道,改革是一項一項進行的。

對此答案滿意的話,請記得立即採納喲,謝謝!

❿ 天津市地質勘查行業改革發展情況調查報告

一、地質勘查全行業隊伍基本情況

(一)勘查單位和人員結構

2006年,我市共有地勘單位(包括2個局機關)20個,其中國有地勘單位12個。職工人數9615人,其中在職職工5593人,離退休人員4022人。較2005年相比,職工人數減少132人,從業人員減少195人,離退休人員增加63人。在職職工中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為3387人,占職工總數的35.23%,比2005年(3448人,佔35.37%)減少了61人。地質勘查專業技術人員1882人,佔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的55.57%,比2005年1859人增加了23人,增長幅度為1.24%,主要為吸收新畢業大學生;地學專業人員1562人,佔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的46.12%,比2005年1559人增加了3人,增長幅度為0.2%。

(二)職稱結構

2006年技術人員中高級技術人員586人,佔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的17.3%,比2005年541人增加了45人,增長幅度為8.32%;中級技術人員719人,佔地質勘查從業人員的21.23%,比2005年765人減少了46人,主要原因是中級技術人員經職稱評審成為高級技術人員,而中級技術人員補充不足。

(三)人員經費和勞動報酬

2006年,天津市地勘行業在職職工勞動者報酬總額為12519.33萬元,人均為2.24萬元;2005年在職職工勞動者報酬總額為10996.55萬元,人均為1.89萬元。2006年在職職工勞動者報酬總額及人均分別比2005年增長了13.85%、18.52%。2006年,離退休人員經費為6787.9萬元,人均為1.69萬元。2005年離退休人員經費為6094.9萬元,人均為1.54萬元。2006年離退休人員經費及人均經費分別比2005年增長了11.37%、9.74%。

(四)技術水平

在地質找礦方面,累計發現各類礦產地460餘處,提交各類勘查和科研報告800多份,勘查中、大型礦床21處;具有較強的科研攻關能力,先後承擔及參與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4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部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兩項,二等獎數項;具有較強的市場開拓能力,先後到蘇丹、柬埔寨、寮國、剛果、辛巴威等國進行礦產勘查和調查,已與蘇丹國簽訂了合作開發礦產資源協議,注冊了公司。在水工環方面,先後完成60餘個礦區的水文、工程、環境地質勘查,還根據對口礦山要求,完成了地質災害的調查與評價。在地球物理勘查方面,形成了以EH-4、TSQ4大功率綜合電法為代表的中深高精度電磁探測系統,以V6、MT為代表的深層大地電磁測深系統,以甚低頻、探地雷達為代表的淺層探測系統,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地球化學勘查方面,率先在全國開展了針對有利成礦區帶的區域化探,《燕山台褶帶地層地球化學剖面研究》填補了我國標准剖面地球化學研究的空白。近年來,積極探索開展天津及周邊地區生態環境地球化學調查工作。在遙感方面,完成各類遙感項目20多個,6次獲得省部級以上遙感地質項目優秀成果獎。近期完成的《天津薊縣礦產資源開發動態監測》項目,在全國尚屬首次詳細對一個地區進行礦產資源開發及其對環境影響的監測。

(五)地質勘查資質情況

天津市及屬地化地勘局所屬地勘隊伍擁有資質情況為:

(1)天津華北地質勘查總院。甲級:固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乙級:區域地質調查,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鑽),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

(2)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地質研究所。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

(3)天津華北地質勘查局核工業二四七大隊。甲級:固體礦產勘查。乙級:地球物理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4)華北地質勘查局綜合普查大隊。甲級:固體礦產勘查。乙級:區域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化學勘查。

(5)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四地質大隊。甲級:勘查工程施工。乙級:固體礦產勘查。丙級: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6)華北地質勘查局五一九大隊(河北九華勘查測繪有限責任公司)。甲級:地球物理勘查。乙級:地球化學勘查。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

(7)華北有色工程勘查院。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

(8)華北地質勘查局第四地質大隊。乙級:勘查工程施工。

(9)天津市地質調查研究院(天津市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甲級: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乙級:固體礦產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

(10)天津地熱勘查開發設計院(天津市地熱資源開發公司)。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液體礦產勘查,勘查工程施工(鑽)。丙級:地球物理勘查。

(11)天津市地質工程勘察院(天津市第二地質勘探大隊)。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乙級:地球物理勘查。

(12)天津市地質礦產測試中心。乙級: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13)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甲級:區域地質調查;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固體礦產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乙級:液體礦產勘查。丙級: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

(14)天津市勘察院。乙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丙級:地球物理勘查。

(15)水利部天津勘測設計研究院岩土工程技術中心。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勘查工程施工。乙級:遙感地質勘查。

(16)天津華勘華清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丙級:勘查工程施工(鑽)。

(17)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甲級: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查。乙級:遙感地質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坑)。

(18)中鋼集團天津地質研究院。甲級:固體礦產勘查;選冶加工試驗。乙級: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學勘查,遙感地質勘查,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

在擁有資質的地勘隊伍中,屬地化地勘隊伍12家,其中包括華勘局位於河北的6家地勘單位,國家直屬地勘單位1家,其他地勘單位5家。

二、經濟發展狀況

(一)勘查單位經濟發展狀況

2006年底,全市地勘行業總資產為116882萬元,比2005年總資產100756萬元增長了16%。其中:生產性資產為28898萬元,比2005年的25485萬元增長了13.39%,專用儀器設備原值22600萬元,比2005年的20455萬元增長了10.49%。

2006年總負債為58359萬元,比2005年的46357萬元增長了25.89%。

2006年所有者權益為57617萬元,比2005年的53992萬元增長了6.71%。

(二)從事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基本情況

在服務於天津生態城市建設,特別是服務於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上取得重要成果。開展了城市地質調查、應急供水水源地勘查、土壤鹽鹼化調查、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綜合地質調查等工作。其中:城市地質調查、應急供水水源地勘查為國家和地方合作項目,區調為國家財政項目,其餘為地方補償費和財政專項資金項目。2006年公益性地質項目投入4976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3762萬元,地方財政投入1214萬元。較2005年公益性地質項目投入增加160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增加1342萬元,地方財政投入增加258萬元。

天津市公益性地質工作,向濱海新區傾斜,從資源向環境傾斜。

(三)從事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的基本情況

在銀、銅、鐵、鉬、螢石勘查和技術咨詢等商業性地質工作中,累計收入9546萬元,其中涉外勞務收入452萬元。較2005年累計收入增加3503萬元,涉外勞務收入減少21萬元。2006年找礦支出9507萬元,較2005年增加952萬元。勘查投入有所加大。

(四)礦產開發基本情況

礦業開發方面,國內擁有河北省赤城縣萬全寺銀金礦山一座,年處理礦石3萬噸;國外蘇丹金礦產開發項目正式啟動,與蘇丹方合資組建「華勘哈馬迪資源有限公司」礦業公司。2006年礦產開發收入436萬元,較2005年增加88萬元。2006年礦產開發投入396萬元,較2005年增加83萬元。

(五)工程勘察施工基本情況

工程勘察施工方面市場形勢較好,收入增長較快,在我市加快發展的影響下,承攬的大額勘察和施工項目數量較往年增多,對重大型項目的運作能力進一步提高。2006年工程勘察施工收入52574萬元,較2005年增加8308萬元。

(六)其他產業基本情況

在玻璃機械、包裝機械、輸送設備、金剛石工具、珠寶、供熱、礦泉水生產銷售、災害評估、地質礦產測試等產業創造了較好的安置效益。2006年其他產業總收入14847萬元,較2005年增加1971萬元。

三、改革取得的主要經驗

(一)積極加強地質勘查隊伍建設

為更好地服務於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地質勘查隊伍的基礎和先行作用,在面臨著經濟和歷史雙重困難的條件下,「以地質勘查為核心的主導產業,以工程勘察、基礎施工業為骨乾的支柱產業和玻璃機械、包裝機械、輸送設備、金剛石工具、珠寶、供熱、礦泉水生產銷售、災害評估、地質礦產測試等為延伸的特色產業」的方針,加強地質隊伍整合,突出主業發展,形成了格局較完整的地質調查隊伍體系。如組建了地質調查研究院,主要從事公益性、戰略性地質調查工作;組建了工程勘察院,主要從事工程勘察和施工;開辦了玻璃機械廠、包裝機械廠、輸送設備廠、礦泉水廠等。通過調整,地質勘查隊伍結構更加合理,在服務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進一步突出。

(二)努力提高地質工作的服務水平

認真學習加強地質工作決定,要緊緊圍繞我市「十一五」規劃和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歷史性機遇,進一步拓展地質工作的服務領域和服務效能。重視加強與規劃、環保、城建、水利、地震等相關部門的溝通,加強與濱海新區和區縣管理部門的溝通,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領域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規劃建設。同時繼續落實以項目帶人才培養的計劃,在完成好重點項目的同時,培養好學術帶頭人和地質科技人才。

(三)加強改革改制研究

建立企業化管理和全成本核算的經濟管理體制,做實各項基礎工作,進行資產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分析,明確產業結構和資產結構調整的方向,進一步完善管理辦法,加強制度建設和經營責任考核。

(四)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經濟發展效益

實施重管理重效益活動。結合各單位特點,積極推行精細化管理、全面預算管理等先進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科技工作對經濟效益的貢獻率,發展產學研結合的項目,注重新工藝、新技術新方法的研究與應用;深入強化質量管理,提高質量標准認證層次和水平。

(五)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

目前在蘇丹、柬埔寨、剛果(金)、寮國等國開展了地質勘查工作嘗試,由於國際市場復雜,地勘單位資金實力不足,目前還未凸顯優勢。

四、「十一五」改革發展的設想

(1)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關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的方案,深化國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革。積極推進事企分體運行,以事業為基礎,努力發展好企業實體,形成以地質礦業及其延伸產業為主導,集資源勘查、礦業開發、綜合地質服務、水文工程、勘查施工、加工製造等多業並舉,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高科技、高水平的地勘事業單位。

(2)公益性地質隊伍建設。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要進一步落實,按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地方和行業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建設的意見和我市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的實施意見,整合全市地勘隊伍,逐步將地方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的裝備、基地等保障條件,以及其經常性支出和基本建設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並在部門預算中統一安排,提高地質專項裝備的科技水平。

(3)為地勘單位礦業權的取得、使用和轉讓制定優惠的政策。提高地勘單位在轉讓礦權時的受益比率。

(4)應加大地質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提高科技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實力

五、對策建議

屬地化以來,國家給予的經費撥款只能維持基本生存,地勘隊伍歷史遺留問題多、歷史欠賬多、負擔重。各產業基礎薄弱、競爭力不突出、品牌優勢不明顯,隊伍老化、人員結構層次不合理。建議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

(1)列出地勘單位發展規劃時間表,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加大地勘單位新興產業扶持力度,鼓勵地勘單位大膽改革,放開經營,積極適應公益性與商業性地勘工作已分開運行和礦業權市場發展的新形勢要求,提高資源保障能力。

(2)解決地勘單位在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基本建設和住房等方面存在的遺留問題。提高技術人員的待遇,提高地質工作者的社會地位,大力引進地質專業人才。

(3)解決地質勘查資金的投入,支持和鼓勵開展地質勘查。我市目前的地質勘查經費投入,主要依靠中央財政資金和中央返還地方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無法滿足加強地質工作的需要,必須加大財政對礦資源勘查的資金投入力度,注重發揮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每年從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和礦業權價款中,列支地質勘查工作資金,用於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公益性地質工作和公益性礦產勘查。

(4)過渡期要盡量延長,撥款基數要維持不變。企業化是方向,但絕不能操之過急,採用一個模式,實行一刀切,要為地勘單位企業化搭建好合適的平台;事業撥款基數要根據市場發展的變化,每年適當追加部分撥款,以適應各項物價指數的上漲,維持職工的基本生存,穩定職工隊伍。

(天津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局地質勘查環境管理處)

閱讀全文

與天津改革發展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