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的謠言

成果的謠言

發布時間:2021-12-20 02:24:25

㈠ 有哪些關於網路謠言的典型案例

1、柑橘蛆蟲事件。

2、」地震」傳言令山西數百萬受驚民眾。

3、「爆炸謠言」導致江蘇鹽城群眾大逃亡和部分民眾遇難。

㈡ 有哪些後來被證實的謠言

諾曼底登陸之前為欺騙敵軍,使納粹德國相信登陸地點是加來而不是科坦因,盟軍虛構了以多佛為基地的第1集團軍群,其編制比蒙哥馬利的第21集團軍群還大,並任命巴頓任該集團軍群總司令。

㈢ 當別人發現你快要成功時,就造謠詆毀竊取你的成果果實,這樣做是不是正常的人!

只能說是正常的壞人,壞人這樣是正常的。

㈣ 職場是黑暗的,竊取成果,造謠詆毀,但只要堅持總會戰勝這些,邪不勝正

這話說的倒是不假,職場確實很復雜,魚龍混雜之地,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偷奸耍滑、陽奉陰違的,什麼樣的人都有,只要自己真善美的初心矢志不渝,定能戰勝邪惡,迎來美好的未來!

㈤ 一個人因嫉妒開始算計我,造謠詆毀我,還奪取我的成果,這是小人嗎

這樣的人算是小人吧,畢竟他的成功是通過竊取你的成果而獲得的,這樣的作法說的難聽一點會遭到很多人嫌棄,他們自己工作能力不強,卻想在別人面前顯擺自己,這樣的人還是比較愛面子,但這樣終究會影響了他自己的交際圈。

㈥ 為什麼有的人看到你的成果比他大,就竊取你的成果並且造謠孤立你,這樣做對嗎

自私自利:嫉妒是以自私為核心、以對別人超過自己而心懷不滿為特徵的消極心理現象。嫉妒者盡管表達嫉妒的方式和程度不盡相同,但是性質基本相仿,要麼凡事「惟我獨尊」,希望自己佔有一切榮譽或優先地位,要麼以一種「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態看待現實,容不得別人有任何優越之處。因此,一旦發現周圍的人有超過自己的變化,心理上就失去平衡:輕者醋意萌生,對他人的優越之處裝得不屑一顧、不值一提;本來與他人過從甚密,現在有意迴避疏遠。稍重者貶損苛求,不考慮他人的十個優點,偏舉其一個缺點;不看他人的現在,只追究其過去;甚至在背後散步流言蜚語,讓不知情者去議論、猜測、「加工」、傳播,以混淆視聽、蠱惑人心,搞得沸沸揚揚。嚴重者嫉恨如仇,完全為妒火所控制,必以摧毀他人而後快,從而做出各種毀物、毀人,或毀容、毀身的事情。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對人際關系危害最大的就是嫉妒。

㈦ 有關謠言的例子近代

例一:形容政改的「Sick Man」,曲解成嘲諷體質的「東亞病夫」
近日,原新華社記者李竹潤出面澄清稱,國內流傳多年、影響甚廣的謠言「西點軍校學員學雷鋒」,是他在1981年一時不察,以筆名「黎信」引入的一則西方「愚人節新聞」。揆諸歷史,此類有意、無意釀成巨大影響的謠言甚多。僅以晚清民國為限,擇其影響最深者,試舉三例:

「東亞病夫」一詞,在中國近代所掀起的民族主義浪濤之規模,已無需多言。惟西媒使用該詞形容晚清中國,其初衷所指,與國人體格並無絲毫關系。溯其根源,如《上海體育志》所言:1896年10月17日,「租界英文報紙轉載了英國倫敦《學校歲報》專論,稱『夫中國,——東方之病夫也』。此後,中國人常被西方人貶為『東亞病夫』」。所謂「租界英文報紙」,系指《字林西報》,所謂「專論」,當日的改革派刊物《時務報》曾登有中文譯稿,名曰《中國實情》。文章主旨,乃是 針砭當日清 廷 改革失敗 。開篇即謂: 清 國政治, 「麻木不仁久矣」 ,乃是「病夫」 (Sick Man) 。全文並無一字提及國人體格。
事實上,直至今天,作為一種使用習慣。「Sick Man 」一詞仍時常出現在西方媒體的政治新聞標題中。如《The Economist》雜志,即有報道如下:《The sick man of the euro》(1999/06/03)、《Reviving the sick men of Europe》(2003/07/24)、《The real sick man of Europe》(2005/05/19)……
第一次使用「病夫」一詞形容國人體質者,實是晚清輿論第一喉舌梁啟超。在1903年發表的《新民說》里,梁指責國人:「不講衛生,婚期太早,以是傳種,種已孱弱 ……絕無運動……以文弱為美稱……纏綿床第以耗其精力,吸食鴉片以戕其身體……合四萬萬人,而不能得一完備之體格,嗚呼!其人皆為病夫。」此後,洋人罵國人乃「東亞病夫」之說,伴隨當日「民族主義救中國」之風潮,愈傳愈廣,驟成「定論」。①回溯此種扭曲,當日雖有鼓動民族情緒之奇效,卻也使國人渾然忘卻了「Sick Man」一詞對中國政治改革應有的鞭策。
例二:「捕殺漢兵」謠言下的求生本能,開啟清王朝滅亡之門
辛亥年政權鼎革,「武昌首義」之功勛,曾是革命黨各派系爭奪的焦點。其實,促成「首義」的最關鍵因素,應是「謠言」。
當年初夏,「八月十五殺韃子」之說,已傳遍武漢。作為因應,湖廣總督瑞澄下令,自閏六月(7月26日)始,武漢刀店售賣刀具,須刻明牌號,凡購買五把刀以上之顧客,須登記姓名住址。並突擊命各兵營提前一天過中秋,以打亂可能的預定起義日期。
中秋無事,謠言漸息。10月9日,革命黨人制彈時不慎爆炸,引來搜查,謠言又起。先傳言「正按花名冊捕殺黨人」,稍後,又變異為「正按有無長辮捉拿黨人」,再變異為「正編制漢兵花名冊,要捕殺所有漢兵」。——事實是,湖廣總督瑞澄已採納多數新軍軍官建議,擬銷毀繳獲的花名冊,對軍中黨人不予追究。
如果謠言沒有發展到「要捕殺所有漢兵」的程度,所謂「武昌首義」很可能就不會發生——即便是最樂觀的統計,當日武漢新軍中,能夠勉強被歸入革命黨者,亦不足八分之一。革命黨骨幹劉公也承認:「孫武在士兵中做工作,……有一段時間,士兵們膽怯了,他們……不願明確承諾在確定的時間參加革命。我們多次舉行秘密會議,最後認為去誘導他們中的一些人參加革命的惟一辦法是威脅說,如果他們不參加就會被炸死。」——顯然,絕大多數的士兵們並不願為「革命理想」而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惟「要捕殺所有漢兵」的謠言將其逼入「今反亦死,不反亦死」的絕境,「首義」始在革命黨人的計劃之外,陡然爆發。②

1924年:孫中山「被逝世」
1924年5月13日、14日,路透社連發專電:宣布孫中山因腦膜炎逝世,這一消息迅速在海內外掀起軒然大波。各界紛紛向報館探尋,此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在香港,英文《商務日報》和《德臣西報》率先登出「孫中山逝世」的消息。據《德臣西報》稱「中華民國元祖,及可稱謂中國最著名之孫中山,於今晨點半鍾在廣州逝世」。在上海,14日午後「孫中山逝世」的驚人消息即傳遍全市。上海《民國日報》報館成了心存疑慮者探訪的中心。當時,上海各大報館俱已找出孫中山的肖像,趕制銅版,預備四邊加一個很厚的黑邊,第二天印在報上。一些心急的報館已經將孫中山肖像銅版發交排字房。噩耗一直未被證實,於是又從排字房將銅版撤回。5月16日,廣東警務處以造謠罪拘捕了路透社駐廣州訪員黃憲昭,謠言方告平息。
1928年:子虛烏有的攝魂事件
1928年三月底的一天,住在南京下關一帶的姚張氏帶著一歲多的兒子坐馬車去了城東,轉了一圈之後回到了城西北的家中。當晚,孩子開始發燒。姚張氏以為早春料峭,小孩受了寒氣,便請大夫抓了驅寒的葯。然而,第二天小孩高燒不退,開始嘔吐,身上還出現了類似淤青的斑點。姚家人開始驚慌。當他們得知姚張氏頭天帶小孩去了城東,頓時感到大禍臨頭。一向很少出門的姚張氏,不曉得南京城裡,正在流傳著一個駭人聽聞的事件。
據說,從1925年開始修建的孫中山的陵墓即將完工,石匠需要160個童男和160個童女的生魂以合上龍口。為了得到這些童男女的靈魂,市政府正在進行戶口和學齡前兒童調查,要把小孩的生日時辰報上去。南京東門一帶,已經有好幾個孩童被攝走靈魂而夭亡。姚張氏的兒子三天後死了。姚家人悲痛欲絕。街坊鄰居對此更為恐慌,中山陵攝魂的謠言逐漸在全城蔓延。
當謠言剛開始傳播之際,南京市社會調查處馬上報告教育局,請教育局通令各小學,細致耐心地向學生家長解釋,調查學齡兒童純是為了市民利益,辦理市政,興辦教育,以此辟謠。 4月2日,南京特別市教育局召開了擴大會議,會上提議印發廣告,解釋調查戶口和學齡兒童的意義,以此消除市民的誤會。很快,教育局就發了一張白話布告,解釋中山陵需要小孩靈魂之事純是謠言惑眾。
教育局的解釋所起的作用看來頗為有限。 4月中旬以後,攝魂謠言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由於此時攝魂謠言中的受害者不再限於孩童,南京城裡的成人也紛紛在身上掛一個紅布口袋,裡面裝上茶葉、桃樹葉、生米和七小塊婦女月經布,以此來辟邪。
4月17日下午兩點,南京市公安局召開了一次研討會。
農、工、商、婦女團體,公安局各區官佐、新聞媒體,共50多人,從生理學、心理學的維度探討防治謠言之法。根據醫生診斷,孩童和市民死亡的原因,實際上是一種傳染病「拉麻症」。正是在修建中山陵這個背景下,東門一帶孩童染病死亡這一偶然巧合,配合學齡兒童調查這一契機,謠言得以訛傳蔓延。
整個南京被動員起來了。各界自發組織廢除迷信宣傳隊,公開辟謠,以正視聽。市長也於次日下午向公安局職員訓話,要求擴大民眾的知情權,把涉及謠言的幾十起案件審訊詳情公開。 19日下午,他又在第一通俗圖書館召集南京64個團體談話。詳細解說攝魂謠言的種種,請各團體向親朋好友宣傳,詳為解釋。當天,南京市市政府也發布了政府布告,解釋攝魂謠言,公布了對市民扭送公安局的「妖婦」的審訊結果,證明所謂攝魂之事皆為子虛烏有。
(摘自《看歷史》雜志)

㈧ 為什麼有的人看到你的成果比他大,就竊取你的成果並且造謠孤立你,這樣做對嗎!

妒忌心理的原因主要有: 自私自利:嫉妒是以自私為核心、以對別人超過自己而心懷不滿為特徵的消極心理現象。嫉妒者盡管表達嫉妒的方式和程度不盡相同,但是性質基本相仿,要麼凡事「惟我獨尊」,希望自己佔有一切榮譽或優先地位,要麼以一種「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心態看待現實,容不得別人有任何優越之處。因此,一旦發現周圍的人有超過自己的變化,心理上就失去平衡:輕者醋意萌生,對他人的優越之處裝得不屑一顧、不值一提;本來與他人過從甚密,現在有意迴避疏遠。稍重者貶損苛求,不考慮他人的十個優點,偏舉其一個缺點;不看他人的現在,只追究其過去;甚至在背後散步流言蜚語,讓不知情者去議論、猜測、「加工」、傳播,以混淆視聽、蠱惑人心,搞得沸沸揚揚。嚴重者嫉恨如仇,完全為妒火所控制,必以摧毀他人而後快,從而做出各種毀物、毀人,或毀容、毀身的事情。因此,在現實生活中,對人際關系危害最大的就是嫉妒。

㈨ 當別人發現你快要成功時,就造謠詆毀竊取你的成果果實,這樣做是不是正常的人

一是竊取別人的成果顯然是不對的,可以保留好一些可以證明成果是自己的證據,不過僅就這一個行為還不足以全面評判一個人;
二是如果成果有版權知識產權,剽竊屬違法行為,可以採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閱讀全文

與成果的謠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