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南京財經大學統計系的科研成果
近三年來,統計學系教師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5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軟科學項目1項,中國博士後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基金項目2項;在《經濟研究》、《統計研究》、《經濟科學》、《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等重要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93篇;出版專著3部、編著2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6項。
『貳』 張忠占的科研成果
在《應來用數學學報》,《系統源科學與數學》, 《Communication in Statistics》,《Journal of Statistical Planning and Inference 》等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80餘篇。出版的學術專著有《統計學方法與數據分析引論》、《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其中《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被評為北京市精品教材。任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數學會理事,中國概率統計會常務理事,北京統計學會理事,《生物數學學報》常務編委。曾入選北京市第一批科技新星計劃,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 在研課題: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物統計中幾類相關數據的統計模型與分析」, 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帶有觀測誤差的臨床試驗的統計分析」,北京市留學回國人員擇優資助重點項目「生物統計中的EV模型」。
『叄』 馬廣惠的科研成果
1. 馬廣惠,1997,高分組學生與低分組學生在學習策略上的差異研究[J],《外語界》(2)。
2. 馬廣惠,1998,1999,「總體史」與歷史社會學方法,《東方論壇》(3),《新華文摘》(1)。
3. 馬廣惠,文秋芳,1999,大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4)。
4. 馬廣惠,2001,理工科大學生英語詞彙水平研究,《外語教學》(3)。
5. 馬廣惠,2001,中美大學生英語語篇對比修辭分析,《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6)。
6. 馬廣惠,2002,中美大學生英語作文的語言特徵對比分析,《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5)。
7. 馬廣惠,2003,國外對比修辭研究36年述評,《山東外語教學》(3)。
8. 程月芳,馬廣惠,董娟,2003,大學英語學習和教學中的語言學習策略問題,《外語界》(2)。
9. 馬廣惠,2004,英語口語體的語言特徵分析,《外語與外語教學》(10)。
10. 馬廣惠,2004,新世紀西方文學研究與語料庫語言學,《文藝報》12月16日。
11. 馬廣惠,2005,學習動機和努力程度對外語學習成績的影響,《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4)。
12. 馬廣惠,2005,基於語料庫的小說文體學研究,《常熟理工學院學報》(5)。
13. 馬廣惠,2006, 中學生英語高頻詞彙水平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1)。
14. 馬廣惠,2006,大學非英語專業新生英語入學水平測試與分析,《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
15. 馬廣惠,2007,二語詞彙知識理論框架,《外語與外語教學》(4)。
16. 馬廣惠,2009,英語專業學生二語限時寫作中的詞塊研究,《外語教學與研究》(1)。
17. 馬廣惠,2011,詞塊的定義、分類與識別,《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
18.馬廣惠,2003,《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統計方法》。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
19.馬廣惠,2004,《影響二語寫作的語言因素》。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
20.馬廣惠,2006,《新世紀外國語言文學新論》。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
21.馬廣惠,2007,《馬廣惠語言學選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2.馬廣惠,2005,2006,2007,《主題英語快速閱讀》。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3.馬廣惠,2006,2008,《新要求大學英語詞彙手冊》。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4.(英國)理查德·達文波特·海因斯著/蔣平、馬廣惠譯,2008,《搜尋忘卻的記憶-全球毒品500年》。南京:譯林出版社。
25.馬廣惠,2012,《2011版新課標·初中英漢學習詞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6. 馬廣惠, 2004-2007,《大、中、小學生英語詞彙習得綜合研究》(04YYB013),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
27. 馬廣惠,2006-2007,《師范類英語專業學生外語思維能力發展研究》,中國外語教育基金項目。
教授課程
博士生課程
1. 現代西方語言學流派
2. 應用語言學通論
3. 應用語言學高級統計方法
碩士生課程
1. 應用語言學概論
2. 二語習得概論
3. 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
4. 應用語言學統計方法
5. 語言測試理論與實踐
6. 語料庫語言學
英語專業本科生課程
1. 翻譯(英譯漢)
2. 翻譯(漢譯英)
3. 英語高級寫作
『肆』 教師科研成果包括哪些內容
第一、科研意識
科研意識是指人積極從事科學研究的心向,潛心捕捉和發現科研課題的求知慾。它是科研活動的內在動力,主要包括自身角色意識、問題意識、信息意識、合作意識。
所謂自身角色意識,即教師對教師職業應進行科研的認識狀態,對科研型教師的認同狀態以及對自己科研能力、科研優勢的認識狀態等。意識越清醒,則行動越堅定。在這里我認為其中對科研型教師的認同狀態是最為重要的。
所謂問題意識,即教師對教育現象的認識狀態,對教育成績與事物的准確判定水平,具體又體現在教師對科研課題的選定上。對教育現象越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其選題的准確度就越高,對新情況、新問題就越敏感。
所謂信息意識,即捕捉科研問題與解決問題資料的能力,思路清晰、准備充分,則能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證據與鑰匙。
所謂合作意識,即教師藉助他人能力或協助他人共同攻關的心理狀態。合作意識越強的人,越能集思廣益,豐富提高自己。
第二、科研意識
即進行教育科研所必備的理論知識與方法。由於教育科研對象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知識與方法非常廣泛,也非常深入。據介紹,李吉林在情境教育理論的創立過程中,進行了廣泛的閱讀和學習,涉及教育學、中小學教育史、心理學、大腦科學、美學、語言學、社會學以及文藝作品、少年讀物、時事新聞科技信息等,其中屬於方法論的書就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系統科學》、《最優化原理》等。
一般教師進行教育科研,除了具備必要的學科知識外,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識不可缺少。1、教育科研的基礎理論
主要包括教育學、心理學、學校管理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統計學、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文化學等。他對教育科研具有普遍指導價值。2、教育科研的專門理論
教育科研作為一項具體的科學實踐,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研究過程、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因而必然有其特定的研究規范和要求,形成為一門較為獨立的學科,包括教育科研原理與教育科研方法。它是保證教育科研規范性有效性和科學性的前提和基礎。
第三、科研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就是教育科研知識運用於教育科研情境解決相應問題的實際操作能力,主要包括發現問題能力、預測設計能力、信息篩選能力、實施操作能力與書面表述能力能。1、發現問題的能力
科學研究都是從問題開始的,能否在教育教學及管理實踐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並把它設計為研究課題,這是整個研究過程開始的關鍵一步。2、預測設計能力
根據自己已經掌握的信息,預測未來變化,設計整個課題的工作思路與目標。3、信息篩選能力
即對相關信息的獲取、識別、分類、編碼、評估、使用等。現代社會信息來源多,信息量大,此種能力的價值也越來越重要。4、實施操作能力
即落實、調整課題各工作環節的能力。5、文字表述能力
即把經過潛心研究得出的結論訴諸於文字,通過科研報告、科研論文、著作等表述出來的能力。這是科研工作的最後一環,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環。我國著名化學家盧嘉錫說過,「一個只會創造不會表述的人,不算一個真正的科研工作者」。
第四、科研精神
科研精神講求堅持真理,用於探索、事實求是,發揚民主,全力合作,用於創新。
『伍』 林洪的主要科研成果
林洪, 孫求華. 中國國民幸福統計研究十年簡史. 統計研究, 2013(1).
林洪, 楊科. 普查經費投入的博弈分析. 統計研究, 2007(8).
張華初, 林洪. 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ARIMA預測模型. 統計研究, 2006(7).
林洪, 尹恩山. 基於網際網路的網上調查技術與統計制度方法問題探析. 統計研究, 2001(8).
林洪. 對統計學學科性質、專業建設幾個問題的認識. 統計研究, 1999(11).
林洪. 在改革探索中構建、闡發統計基本理論——評李朝鮮主編的《社會經濟統計學教程》. 統計研究, 1997(6).
林洪. 統計變異分析的方法論研究. 統計研究, 1996(6).
林洪. 重構統計基本理論體系的一次有益嘗試——評介袁衛等著《統計學》. 統計研究, 1993(3).
林洪, 費平. 論組距數列方差和總方差. 統計研究, 1992(2).
『陸』 朱建平的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縱向課題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兩項(03BTJ014、11BTJ001)、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一項(06JA910003)、國防科工委計劃課題一項(KX2003-05)、國家統計局重點課題三項(LX2002-2、LX200409、2009LZ045))等20餘項,主持完成企業和政府橫向課題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多項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其中獨立完成的《數據挖掘的統計方法及實踐》學術專著,獲得第八屆全國統計科研優秀成果二等獎。
代表性的學術成果有:世紀之交中中國統計學科的回顧與思考(中國經濟出版社1999年);中國居民消費的特徵分析——中基於兩階段面板分位回歸(數理統計與管理2012.04);金融高頻數據挖掘研究評述與展望(經濟學動態2011.06);基於家庭收入的保障性住房標准研究(統計研究2011.10);有序聚類及對地震活躍期的分析(統計研究2009.1);數據挖掘中一種新的聚類方法(統計研究2008.1);面板數據聚類分析及其應用(統計研究2007.04);數據挖掘中一種新的預測模型(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3.9)等。
『柒』 科研成果包括哪些內容
摘要:答:對科研成果的管理,包括總結、鑒定、應用、推廣和成果獎勵專等。 (1)科研屬資料的整理和總結:對所扶得的資料進行科學加工,使其系統化、條理化,便於統計分析。寫出學術性總結報告或學術論文及工作總結;(2)科研成果的舉定:由學術委員會負責組織鑒定;(3)科研成果的應用與推廣:通過成果的應用與推廣,可以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可提高護理質量與學術水平;
『捌』 教科研成果的研究方法
常用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有觀察法、調查法、歷史法、比較法、統計法、實驗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
『玖』 科研成果統計系統設計主題詞有哪些
通常我們所說的統計工作包括統計設計、統計資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 統計工作的性質要求我們根據研究的目的和任務如實、有效地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提供統計資料,實行統計監督,保障統計資料的時效性和准確性,發揮統計在了解國情、國力,揭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的重要作用。 統計工作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客觀性和科學性上。客觀上要堅持實事求是,用大量客觀數據量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科學性體現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運用科學的統計方法、統計制度和各項統計指標,從而對大量現象的資料進行研究,得出反映客觀真實情況和合乎客觀規律的科學結論。 統計工作的職能是通過正確地完成統計工作的基本任務,及時地提供優質的統計服務和實現統計監督來實現的,具體表現為: (1)全面地正確反映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水平、規模、結構、布局、速度、比例和效益,預測其發展趨勢,闡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規律,為黨政領導決策、進行有效的宏觀調控管理,提供依據。 (2)系統地檢查國家政策的實施和計劃完成進度,分析執行政策和計劃情況,闡明國民經濟發展的平衡情況,考核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工作實績,揭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實行全面的、嚴格的統計監督。 (3)深入地發掘發展社會生產力、繁榮科學文化的潛在力量,為總結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經驗,推廣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探索改善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途徑,提供有力的統計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