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登越高山證書

登越高山證書

發布時間:2021-12-19 08:50:13

『壹』 中國登山協會培訓證書為什麼官網查不到

建議你這樣試試看:

  1. 登錄【中國登山協會培訓信息網】,點擊證書,注意下方有三個選項,如下圖所示,選擇你參與的哪一項內容,再輸入查詢,否則會查不到

注意事項:如果上述辦法無法查詢證書,可以通過相關培訓機構咨詢!

『貳』 攀登高山時為何不能大喊

登山是一項極富挑戰性的體育運動。登山運動員在攀登高山時,總是默默無言地前進,不許高聲喊叫。這是為什麼呢?

高山上一年到頭覆蓋著皚皚白雪,而且又經常不斷地下雪。每下一次雪,積雪層就加厚了一些。積雪越厚,下層所受的壓力也就越大,下層的雪就被壓得密實起來,變成為雪狀的冰塊。同時,不斷增厚的積雪又像一條棉被似的蓋在山上,使底層的熱量散發不出去,因此,積雪底層的溫度常常比積雪表面的溫度高出10~20℃,再加上底層的雪所受的壓力又較大,這樣,底層就會有一部分冰雪化成了水。

高山積雪層的底部有了水,就好像給冰雪層塗上了潤滑油,使冰雪層隨時都可能滑下來。如果有一塊大石頭掉下來,或者哪裡傳來一種振動,都會使積雪層崩塌下來,把沿途所有的東西都埋葬在裡面,這就是可怕的雪崩。

人在高聲喊叫的時候,會發出多種頻率的聲波,通過空氣傳遞給積雪層,往往會引起積雪層的振動。如果有一種喊叫聲的頻率,恰好與積雪層的固有振動頻率接近或相同,就會形成共振,使積雪層發生強烈的振動而崩塌下來。這對登山運動員來說,是很危險的。因此,「禁止高聲喊叫」就成了登山隊的一條戒律。

『叄』 關於戶外運動證書的一些問題:目前我只知道一些基本的比如戶外運動指導員從業資格證,高山協作證,

可以去查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登山運動》,給你一部分~~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加強高山向導的管理,推動我國登山事業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和相關法規,制訂本規定。第二條本規定所稱高山向導,是指在登山活動中帶領並幫助隊員或客戶達到預期目標的專業技術人員。高山向導分為高山協作、初級向導、中級向導和高級向導四個等級。第三條國家體育總局是登山運動的歸口管理部門,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負責實施對全國高山向導的具體管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高山向導進行管理。第四條國家對高山向導實行持證上崗制度。第二章資格取得第五條各級高山向導的培訓、考核均由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統一組織。第六條高山協作基本條件(一)了解登山理論,掌握一定的登山知識和技能,取得高山協作培訓合格證書。(二)登頂5000米以上山峰。(三)登山活動中具備基本技術的運用能力、高山活動能力和高山活動後勤保障能力。第七條初級向導基本條件(一)掌握登山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術,取得初級向導培訓合格證書。(二)至少3次6000米以上不同山峰的登頂或高度記錄。(三)達到攀岩難度至少5.8級和攀冰難度至少W13至W14級先鋒攀登水平。(四)具備4級以下技術等級地形登山活動的向導工作能力。第八條中級向導基本條件(一)比較系統掌握登山理論知識,取得中級向導培訓合格證書。(二)至少3次6000米以上不同山峰的登頂記錄,或至少3次7000米以上不同山峰的高度記錄,或至少1次7500米以上山峰的登頂記錄,或至少1次8000米以上山峰的高度記錄。(三)達到攀岩難度至少5.9級和攀冰難度至少W14級先鋒攀登水平。(四)至少兩年初級向導的工作經歷。(五)具備計劃、組織、實施登山活動的能力,正確判斷危險的能力及控制活動的能力。第九條高級向導基本條件(一)系統掌握並精通登山理論知識,取得高級向導培訓合格證書。(二)至少3次7000米以上不同山峰的登頂記錄和1次8000米以上山峰的高度記錄,或至少1次8000米以上山峰的登頂記錄。(三)達到攀岩難度至少5.10級和攀冰難度至少W14級先鋒攀登水平。(四)具有四年以上向導工作經歷。(五)通曉一門外語。(六)具備計劃、組織、實施登山活動的能力,綜合協調能力和領導能力。第十條具備申請高山向導技術等級條件的,應由本人填寫申請書,提交必備的書面材料,經所在地登山組織推薦並簽署意見後報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統一審批。第十一條各級高山向導的申請者考核合格後需提供以下材料:(一)高山協作1、申請書及5張2寸免冠近照;2、高山協作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3、2名向導的評定書;4、相應標準的登頂、登高證書(復印件)。(二)初級向導1、申請書及5張2寸免冠近照;2、初級向導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3、2名中級以上向導的評定書;4、相應標準的登頂、登高證書;5、登山經歷記錄。(三)中級向導1、申請書及5張2寸免冠近照;2、中級向導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3、2名高級向導的評定書;4、相應標準的登頂、登高證書(復印件);5、至少兩年初級向導的工作經歷紀錄。(四)高級向導1、申請書及5張2寸免冠近照;2、高級向導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3、3名高級向導的評定書;4、相應標準的登頂、登高證書(復印件);5、至少四年中級向導的工作經歷紀錄。第十二條審批通過後發給由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統一製作的各級高山向導資格證書。第三章基本職責第十二條高山向導的基本職責是在登山活動中為隊員或客戶提供安全保障、技術指導和相關服務第十三條高山協作職責(一)在向導的領導下工作,服從向導安排,接受向導的業務指導。(二)運送登山物資、建設登山營地,協助向導做好各種安全保障和後勤服務。第十四條初級向導職責(一)接受中級和高級向導的業務指導。(二)根據山峰條[/b]件,按要求進行登山物資的准備工作。(三)按計劃做好隊員身體素質訓練和基本技術指導。(四)在4級以下技術等級地形登山活動中提供向導服務。(五)登山活動中發生危險情況時,協助實施救援行動。第十五條中級向導職責(一)收集山峰資料,根據登山隊伍大小和人員結構擬定攀登計劃。(二)確定登山活動組織人員配置名單,安排具體工作。(三)制訂並實施隊員身體素質訓練和技術訓練計劃。(四)檢查登山物資和裝備的准備情況。(五)在登山活動中提供向導服務,實施攀登計劃,提供安全保障,安排攀登日程和人員活動。(六)登山活動中對危險情況做出快速反應,及時採取有效救援措施。(七)指導初級向導和高山協作的工作,並對其能力做出評定。第十六條高級向導職責(一)制訂或審定登山活動計劃。(二)監督隊員身體素質訓練和技術訓練計劃的實施。(三)監督登山活動的各項准備工作、登山活動實施過程。(四)登山活動中發生危險情況時,組織、實施救援行動。(五)指導向導的業務,提高向導的素質,並對其能力做出評定。第四章資格管理第十七條取得各級高山向導資格的人員在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登記注冊。第十八條各級高山向導每兩年須參加繼續培訓或申請晉級培訓。第十九條高山向導每兩年須進行一次資格驗審,驗審時須提供其2年內的登山活動經歷和相應的證明材料。第二十條被注銷資格證書的高山向導若繼續從事向導工作的須重新申報。第五章法律責任第二十一違反本規定,情節輕微的,由主管部門給予批評或警告。第二十二條違反本規定,屬於下列情況之一的,由發證機關撤消其高山向導資格,收回高山向導證書。(一)嚴重違反《國內登山管理辦法》規定的。(二)以高山向導身份在登山活動中發生嚴重責任事故的。(三)未參加繼續培訓的。(四)資格驗審不合格,或逾期半年以上未進行資格驗審的。(五)資格驗審間隔時間內未從事任何向導工作或登山活動的。(六)違反其他有關規定的。第六章附則第二十三條在國外接受高山向導培訓並取得資格證書的人員,按本規定執行。第二十四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試行。

『肆』 台灣阿里山高山茶的獲獎等級怎麼分

茶類-比賽茶2009/08/08 21:18所謂「優良茶比賽」就是由主辦單位通知其轄區內之茶農,在某一段採茶期內(如春茶或冬茶)將茶農自己所製造的茶葉,每件提供10~23台斤左右到比賽會場(不同茶種比賽茶繳交重量不同),由茶葉評審專家,評鑒茶葉品質之優劣;此種比賽,每次參加之比賽樣品數量較多,少者從50件,多者高達5000多件。

以下就比賽茶簡章中所隱藏的重點一一進行說明:

(一)、報名簡章:由主辦單位研擬比賽展售會計畫供參賽者索取(分為春季、冬季、白露<有些比賽場會舉辦秋茶>、冬片茶、老茶、蜜香紅茶…等),內詳細敘述:

1、舉辦目的:

一般目的都是要藉著比賽,刺激茶農加強茶園管理,提升制茶及焙茶技術,達提升茶葉品質。另一方面,也創立了茶葉分級包裝的制度,使消費者得以安心的購買到,經過專家印證過品質保證的茶葉。(或為提升本縣茶農栽培及制茶技術以增進成茶品質,提高本縣高山茶知名度,辦理展售促銷活動,擴展消費市場,穩定茶業永續發展及增加茶農收益。以競賽方式辦理分級包裝之模式,改進茶葉產銷技術與建立品牌以維護消費者權益…等。)

2、辦理機關:

有主管機關、輔導單位、技術指導機關、主辦單位、承辦單位、協辦單位…等。

主管機關、輔導單位、技術指導機關:一般都會寫農委會、茶業改良場、縣市政府、鄉鎮公所。

目前主辦單位,有農糧署、縣市政府、鄉鎮公所、農會、社區發展協會、茶商公會、合作社、私人單位…等。

承辦單位:一般都是承辦上級主管機關所交付任務為主,一般都是農會或茶商團體為多。

協辦單位:一般都是以媒體、地方社團…等。

3、計畫內容:

計畫內容包括以下敘述:

(1)、辦理組別:目前台灣可見比賽比賽茶組別又因主辦單位不同有所不同,有包種茶、椪風茶、東方美人茶、台灣紅茶、高山烏龍茶、凍頂烏龍茶、新品種、金萱茶、翠玉茶、四季春茶、老茶、碧螺春綠茶、蜜香紅茶、有機茶、冬片茶組、早春茶組、蜜香綠茶組…等。

(2)、參加資格:有的采會員制並限定會員證不得借用,有的則可借用,即「認證不認人」,也有的采「不限人,限制區域」,不論是會員或非會員均可參賽,但規定茶樣必須來自特定區域;有的條件更寬松,「人及區域均不限制」。

(3)、另外還要註明,參加茶樣、報名日期及地點、繳茶日期及地點、取樣方式、評審方式、評審標准、評審日期、獎勵、領茶日期、頒獎及展售時間地點、包裝方式、報名費、其他規定事項…等)。

(二)、報名、繳費:參加比賽人員應事先報名,並繳交配合款新台幣1500~3000元正(因比賽場而異;報名費,統籌運用於各項籌備工作及包裝、評審、宣傳等費用);一經報名即不得取消,有些單位規定無法如期繳茶者繳交的報名費概不退還(但一般比賽場通常會將未入圍者及未交茶者酌退回報名費新台幣500元正)。國際比賽茶每件報名費用則為美金100元。

(三)、繳茶:

每個比賽茶單位所要的比賽茶樣重量不一,半球型的比賽場一般都是21~23台斤;條型比賽場的一般都是10台斤;老茶比賽則為5~10斤。

例如:

1、 南投縣鹿谷鄉農會高級凍頂烏龍茶分級包裝展售,每點繳交茶樣13.4公斤(22台斤又200公克),以大包裝茶繳交。1斤台鹿谷鄉農會收購。

2、 名間鄉農會松柏長青茶比賽展售會,每點繳交12.6公斤(21台斤)。名間鄉農會不收購1台斤。

3、 新竹縣東方美人(膨風茶)優良茶比賽活動,每點以10台斤為限。

4、 阿里山高山茶優良茶競賽活動,每一茶樣需凈重13.2公斤(22台斤)

5、 木柵區農會優良茶競賽活動,每一茶樣凈重:21台斤8兩。

PS:為因應農葯殘留檢驗,所有比賽茶主辦單位會要求茶農多繳交200公克以供農葯殘留檢驗。

(四)、編碼、采樣:

繳茶後需要紀錄重量、編號(碼)、送至采樣等候區准備采樣。

1、 編碼:由主辦單位進行編碼,茶樣編號分明碼與暗碼,是經由電腦或人工隨機編成密碼,再將磁碟片(密碼表)封簽保管,因此評審時是絕對能保持中立客觀的態度,茶農往往在家自己比對,總覺得自己的茶最好,但是一經評分比較,連初審人員自己繳交的茶,也常常被他們自己刷下來而不自覺。

2、 采樣:參加比賽者應將茶葉依照規定時間送達指定地點由主辦單位混合後抽取600公克(400公克供評審及宣傳用,200公克退還做為樣品;淘汰者退還400公克,余留供主辦單位做樣品。鹿谷鄉農會則為:抽取800公克作為評審及展售茶樣。(400公克供評審及宣傳用;200公克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葯物毒物試驗所檢驗農葯殘留用,不予退回;另200公克作為發還茶農供展售會樣品用)。

(五)、農葯殘留檢測:辦理農葯殘留檢驗,茶農繳交茶樣按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凍頂工作站編排亂碼隨機抽樣或由主辦單位自行抽樣送民間檢驗單位,一般抽檢2~3%送檢,每件抽取茶樣200公克。檢驗結果違反規定者,除取消初賽資格外,其所繳交茶樣悉數沒入銷毀。

(六)、評審:

一般參賽件數未達600~800點(由主辦單位決定),采一審制;參賽件數達600或800點(由主辦單位決定)以上,采二審制。

初審與復審。初審由主辦單位的評茶委員會審查,復審由茶業改良場派員或聘請茶業界專業人員擔任。每一場次的得獎比例都不同,依當時所繳交比賽茶進行約略調整。

以鹿谷鄉農會為例:初審委員將比賽茶做初步的等級分類,初審分A級(送復審)、B級(三朵梅花)、C級(二朵梅花)、D級(淘汰)。初審後將復審茶葉(約25%)送交主審人員評審。主審人員從送來的茶樣中再分為A級(特等、頭等)、B級(二等)、C級(三等)、D級(三朵梅花以下),第二次A級中再一審、二審、三審分出特等第一名、頭等一~頭等十各1名、頭等獎若干名。入等比率約占總量的16%左右,為了確保比賽茶的標准,所以淘汰茶不設底限,沒有百分率的限制,只要是品質沒達到入圍之水準隨即淘汰,裁判對入等茶的比率也有相當大的空間,一切以品質為遴選標准,肯定是這場比賽把關如此之嚴格,才會使消費者趨之若鶩。

而坪林鄉農會(與坪林鄉公所輪流主辦)所舉辦文山包種茶比賽復審則才合議制,由四個評審各自對復審的茶樣進行外觀、色澤、水湯、滋味、葉底評分,依各項目百分比加權後合計分數,來進行排名,四人合計分數最高者為特等獎,其餘一次為頭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其他則列入頭等獎獎項。

(七)、包裝、貼封條:

為促使茶葉品質均一化及茶葉價格的合理化,茶業改良場配合有關縣市鄉鎮單位,積極輔導以鄉鎮為單位,實施嚴格的分級包裝,以促銷茶葉,至目前已實施茶葉分級包裝較成功的茶區舉例說明如下:

1、台北縣文山包種茶推廣中心已實施茶葉分級包裝,將茶葉包裝分為梅、蘭、竹、菊等級別,並分別訂立銷售價格。

2、南投縣鹿谷鄉公所、農會及凍頂茶葉生產合作社,已實施茶葉分級包裝銷售;將茶葉分級後,除了參等獎、貳等獎、頭等獎、特等獎外,優良級的茶葉以梅花之朵數代表品級,以三朵梅花或五朵梅花為最高品級;

3、南投縣名間鄉的松柏長青茶之分級包裝,則以松、柏來分級;

4、竹山鎮農會除了參等獎、貳等獎、頭等獎、特等獎外,優良級茶葉(三朵、二朵)則以茶花朵數來分級。

5、桃園縣龍潭鄉的龍泉茶,在茶葉包裝盒上,則以一條龍、二條龍、三條龍來表示茶葉品質。

6、龜山鄉的壽山名茶,在包裝盒上,則以一級品、二級品、三級品來表示品級。

7、嘉義縣大阿里山茶區如梅山、番路鄉、除了參等獎、貳等獎、頭等獎、特等獎外,優良級(三朵、二朵)的茶亦以梅花朵數來標識分級。

8、有些茶業產銷班,則以金牌、銀牌、銅牌來做分級標識與其他名稱來進行分級。

一般得到特等獎及頭等獎排名都是採用半斤禮盒裝,內罐采紙質易開罐(或鐵罐),內包裝使用鋁箔真空包裝放脫氧劑或充氮處理(一盒內150公克*2罐),參等獎以上用禮盒包裝(一斤為300公克*2罐),優良獎以一般紙盒包裝(一斤為300公克*2罐),外加收縮膜(2008年起衛生署規定比賽茶包裝一樣不能超過三層,所以收縮膜已經不能再使用)。

例如:

1、鹿谷鄉農會比賽茶包裝:包裝採用子母蓋300公克及150公克(特等獎及頭等獎排名)入鐵罐分裝,二罐裝一禮盒。(民國65年至69年是四方型道林紙手工包裝,70年至72年紙袋外加塑膠袋、印製梅花國旗,73年至77年鋁箔外加包裝盒、並標示等級,78年至85年,半斤鐵罐裝外加包紙盒,86年起真空充氮包裝,89年真空充氮包加脫氧劑、小罐裝)。

2、名間鄉農會比賽茶包裝:採用半斤裝紙質易開罐真空包裝,一斤紙盒裝二罐,參等獎以上用禮盒包裝,松級以一般紙盒包裝。

3、竹山鎮農會杉林溪優良茶競賽包裝:包裝採用鐵罐裝,每罐200公克,加紙盒外包裝、每盒三罐一斤裝,特、頭等獎,每罐一150公克、每盒二罐半斤裝,內包裝全部採用真空包裝。

4、南投縣茶商業同業公會與南投縣凍頂茶葉生產合作社的老茶組其包裝就使用一斤陶瓮來包裝,外加紙質包裝盒。

貼封條:入選優良以上者均加貼等次封條及參考售價已增加消費者信心及信譽保證,確保品質,如未達優良以上者,不包裝(不給盒ˋ罐)。封條有二張,一張上有主辦單位、比賽的年份、季節、編號、獲獎等級;另外一張則有:主辦單位、評審標准…等。

(八)、得獎公布與獎勵:

得獎公布:評審紀錄後公開核對明碼與密碼,公布評審成績。公布評審成績的那一刻通常比賽會場都會擠滿關心自己得獎名次與特等獎獎落何處的茶商茶農們,可說熱鬧極了!通常特等獎一公布得獎者姓名,此人肯定電話接不完,預購買特等獎者眾,一般較熱門的比賽茶場的特等獎就算價格在高,在十分鍾內就能銷售一空。

獎勵:以鹿谷鄉農會為例,特等獎一名、排名(頭等一~十,依報名人數決定排名到頭等幾)、頭等獎、貳等獎、參等獎各若干名,入等名額約為參加人數16%(頭等獎不得少於2%),入圍者以優良(三朵、二朵),獎額之增減得由評審人員視品質優劣情形調整之。

而南投縣茶商業同業公會以冠金獎、金牌獎、銀牌獎、銅牌獎。

而南投縣松嶺鬥茶協會以鬥茶王、金質獎、銀質獎、銅質獎。

一般比賽場都會有的獎勵:特等獎木匾乙幅(榮獲特等獎者,不得以任何理由更改名稱。),頭等獎木框(可折現金400元)、貳等獎木框(可折現金300元)、參等獎木框(可折現金200元),貳等獎、參等獎折現不做獎牌,領茶同時給付,但做獎牌者可登記辦理。有些主辦單位為鼓勵茶農茶商踴躍參加比賽,特等獎與頭等獎排名得獎者,除了匾額外還有獎金,至於獎金多少由主辦單位決定。

(九)、茶葉領回:

淘汰茶(一般茶農稱之為脫褲茶)與入圍茶領取時間不同。一般比賽場都護有以下聲明:參加比賽茶葉經評審茶枝多、雜味、苦澀、陳茶味、品種不符等、成績未達入圍標准者,淘汰退件以二十台斤不包裝,由比賽主辦單位通知自行領回,並退還報名費伍百元。報名而未交茶參加評審者,恕概不退還報名費,兩者均不得提出任何異議,並放棄先訴抗辯權,其他未盡事宜,遵循往例辦理。領取茶葉應當面看清明碼、清點數量及附件(茶樣、手提袋),離開會場若有短缺,主辦單位不負補償責任。

(十)、頒獎典禮暨展售會:

得獎參賽者應參加展售會,每戶由主辦單位備置攤位1位。

早期(民國65~75年)鹿谷鄉農會為了營造使頒獎典禮有如電影金馬獎般的高潮迭起,從開獎到包裝都是秘密進行,深怕走漏風聲缺少神秘性,展售會當天無法達到賣點的高潮。所以連參加包裝作業的人選,都得由總幹事精挑細選能守口如瓶的人來參與包裝,包裝作業有如大學聯考之闈場那般嚴謹,不得與外面有電話連系,甚至於飲食也都只能請人送到門口,禁止與外人面對面的接觸。包裝完成之後,則連夜搬運至鹿谷國小展售會場,顧茶顧到天明,真是倍極辛苦。鹿谷鄉農會於七十四年辦理買比賽茶送轎車之摸彩活動,使得茶展熱風狂飆一時,沒幾年工夫比賽茶已是炙手可熱。

現在主辦單位還是會絞盡腦汁邀請名人和舉辦摸彩及拍賣…等手法,無非是要吸引人潮來到頒獎典禮暨展售會的會場,會場除了購買的茶商外,許多采購量大的消費者都會直接到現場,采購一年份喝茶與送禮的量,讓中間茶商越來越沒有空間來銷售比賽茶。

『伍』 登上高山之巔主要內容

中國登山隊員王富洲、屈銀華、貢布於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巔——珠穆朗瑪峰

『陸』 有關攀登高山的勵志句子有哪些

人生就像登山,只能進,不能停,更不能退,不登上山頂,永遠都是失敗者,加油

『柒』 不舉步,越不過柵欄,不邁腿,登不上高山什麼意思

勵志的標語,不行動就不會有收獲,強調行動、執行的重要性。

『捌』 根據材料想一個作業題目和開頭,材料:只有倒掉鞋裡的沙粒,才能登上高山

使你疲憊不堪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中的一粒沙子。沙子雖小,但如果不把它從鞋內清除掉,任其與皮肉摩擦,留給我們的將是腳上串串水泡,鑽心般的疼痛。那麼,心靈上的沙子給我們帶來得又將是什麼?發明大王愛迪生,在晚年,由於越來越重的驕傲自滿情緒,使他恰恰在他志得意滿的領域里,犯上了形而上學的錯誤.他固執的堅決反對交流輸電,結果導致慘敗.牛頓聲名赫赫,但他心中有顆唯心論的沙子,他不惜用20年的時間力圖證明上帝的存在,從上帝那裡尋找天體的「第一推動力」結果為後世留下笑柄.由此看來,心靈上的沙子,可以使我們終身受累,宏觀的抱負,美好的理想,一生的事業都可能因它而付之東流.每個人的心靈都會混進一些大大小小的沙子,諸如世界觀上的缺陷,思想上的偏頗,具體地說,像虛偽,狡詐,自私,悲觀等等.愛迪生,牛頓這些世界巨人尚且受到沙子的損害,更何況我們這些普通人呢?沙粒是客觀存在的,又如此嚴重的危害性,我們豈能等閑視之?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保持清醒的頭腦,時時檢點自己,警惕沙粒才能防止沙粒的侵入危害,一旦發現有沙粒侵入,也應當機立斷,如果一時難以清除,也可以從點滴入手.

『玖』 高山滑雪的滑雪考核

中國高山滑雪運動員晉級考核標準是參考國外相應晉級考核標准,結合中國滑雪運動的實際情況而制訂的,由中國滑雪協會審定和頒布實施。本晉級考核標准共分五級,第五級為最初級,第一級為最高級。參加考核者,經晉級考核合格後,將發給中國滑雪協會監制的證書及徽章。
一、高山滑雪運動員第五級考核
1.對高山滑雪運動員第五級考核的有關規定
1.技術:基礎技術、犁式轉彎。
2.場地:初級雪道,坡度5°—10°的平整場地。
3.考核形式及內容:實踐考核,①基礎、基本技術②犁式轉彎。
4.合格標准:考核2項,每項滿分為100分,每項60分為及格,每項80分為優秀。
5.考核對象:面向所有滑雪者。
6.技術標准:
①能在初級雪道上保持基本姿勢進行正確的犁式轉彎。
②能較好掌握基礎技術,包括:導入技術、登坡技術、安全摔倒與站起、直滑降、犁式滑降、斜滑降、橫滑降、踏步轉彎、繞山急轉彎等。
2.高山滑雪運動員第五級實踐技術的考核標准
1.考核動作:基礎技術、犁式轉彎。
2.犁式轉彎的考核動作要點:保持住基本姿勢,運用微向外側傾斜上體等輔助動作,雪板左右不變,移動身體重心的連續犁式轉彎。
3.犁式轉彎的考核動作滑行方法:
第五級的技術考核是犁式轉彎最簡單的移動重心動作。具體的標準是兩雪板在雪面上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及身體的基本姿勢不變,左右交換移動身體重心連續轉彎。這種轉彎的技術要領是先將兩雪板呈犁式狀態,然後向一側雪板移動重心,開始了自然轉彎。第五級水平不要求靈活地使用腳部動作,但可以運用其他的各種方法,達到向一側雪板移動身體重心的目的,例如,使用向轉彎弧外側傾斜上體的滑行方法,或者使用向外側雪板移動身體重心進行轉彎的滑行方法。由於上體的傾斜,逐漸增強了踩實外側雪板的感覺。促使雪板橫向滑行,同時開始了轉彎。
完成前一個轉彎結束,後一個轉彎開始的技術方法是,傾斜的上體回到中間的位置,又慢慢地向相反方向傾斜。第五級考核不過多要求轉彎質量和姿勢的好壞,只要能夠很好地利用左右雪板和移動重心,控制好速度連續轉彎,就可以通過考核。
4.考核的形式:在80—100米長度范圍內連續做6—8個犁式轉彎動作。
5.場地的規定:初級雪道,坡度5°—10°,長度80—100米,寬度25米的平整場地。
6.技術中的要點提示
①犁式轉彎技術要點是利用上體微傾斜動作,移動重心轉彎,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利用向轉彎方向扭轉上體等各種各樣的姿勢的滑行方法,但主要要點應是利用向轉彎弧外側傾斜上體動作,或者是向外側雪板移動重心進行轉彎。由於上體傾斜動作增強了外側雪板的踩實感,因此,外側雪板橫向滑行同時便劃出一個自然轉彎弧。
②基礎技術的各項動作應注意基本姿勢與動作的平衡。
二、高山滑雪運動員第四級考核
1.對高山滑雪運動員第四級考核的有關規定
1.技術:犁式轉彎、半犁式轉彎。
2.場地:初級雪道,坡度5°—10°。
3.考核形式及內容:實踐考核,犁式轉彎、半犁式轉彎。
4.合格標准:共2項,每項滿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80分為優秀。
5.考核對象:高山滑雪運動員第五級考核的成績80分以上者。
6.技術標准:能夠在初級雪道正確完整運用犁式轉彎、半犁式轉彎。
2.高山滑雪運動員第四級實踐技術的考核標准
(1)考核動作:犁式轉彎、半犁式轉彎。
2.考核動作要點:
①犁式轉彎考核動作要點:使用腳的內扣和外展輔助動作,有意識地做扭轉雪板的動作,有效地控制轉彎。
②半犁式轉彎考核動作要點:向呈犁式滑降板型的主動板移重心、加壓、立刃進行轉彎。重點是重心移動、用力順序、雪板蹬出的方向及立刃動作等。
3.考核動作的滑行方法:
①犁式轉彎考核動作的滑行方法:
犁式轉彎是高山滑雪轉變的基本技術,其方法為:兩雪板尾分開,雪板呈八字型,在犁式滑降姿勢的基礎上將體重逐漸向一側板上移動,保持雪板外型不變,進行自然轉彎。單側腿加力伸蹬也是在犁式滑降動作基礎上,保持八字型不變,單側腿加力伸蹬與強化立刃也會形成自然轉彎。無論是移體重、單腿加力伸蹬還是單板加強立刃的轉彎都必須注意雪板外形,身體姿勢基本不改變。在犁式轉彎時,兩板尾逐漸展開,體重向外板移動,雪板自然開始進入轉彎狀態。進入轉彎後,板尾展開動作結束,體重依舊大部分放在主動板上,上體稍有一點向內扭轉,兩雪板漸漸滑向滾落線。進入沿滾落線滑行方向後,此時應逐漸將體重向另一隻雪板上移動,准備向相反方向轉彎,此時動作應注意提高重心和放鬆。
②半犁式轉彎考核動作的滑行方法:
第四級的半犁式轉彎是有意識地運用腳部控制雪板的動作。基本動作是扭轉雪板方向,進行適當的腳部內扣和外展,外側雪板一邊橫向滑行,一邊轉向的滑行方法。
具體的動作要領是一邊向外側雪板移動重心,一邊做外側大腿向內側傾斜動作,同時腳部做內扣動作,這樣就開始了轉彎。由外側雪板的平滑來調節轉彎孤,與腳部動作同時進行,能夠感覺到雪板向外側推動雪的力很重要。轉彎間的轉換是通過扭轉腿部,同時外展腳部之後又回到轉彎的開始狀態。這種移動身體重心的轉彎,腳部再回到原來位置的動作,成為移動身體重心轉彎的基本動作。腳部的內扣和外展動作是為了回到原來位置,而應適時的進行輔助的動作。另外,重心的上下起伏應伴隨著幅度小的轉彎的象舵似的八字型雪板位置的變化。
移動身體重心轉彎,應有意識的扭轉腿部,操作外側雪板,同時伴隨著腳部的內扣和外展動作,這時兩腳的協調配合很重要。有意識的外腳和內腳適時運動,就會很容易保持良好的平衡位置,還要有在轉換中間狀態時,兩腳牢牢踩實兩雪板的良好意識。按照預想的控制住轉彎弧的大小,從轉彎開始到轉彎結束形成一個「S」字型板痕,對雪面的力是強—弱—強的變化。
4.考試形式:實踐,兩個項目分別在100米以上距離內做6—8個轉彎動作。
5.場地的規定:初級雪道,坡度5°—10°,長度100—150米,寬度25米的場地。
6.滑雪技術中的要點提示:
①犁式轉彎滑行技術要點:
在腳部適當內扣和外展中進行的扭轉動作,外側的大腿向轉彎的方向做扭轉動作,做為腳部內扣和外展的輔助動作是非常重要的。具體動作是轉彎開始時,一邊向內扣腳,一邊向內側扭轉腳部,用雪板的一側抵抗雪面的阻力開始轉彎,相反方向轉彎時,扭轉腳一邊外展,一邊回到原來的位置,腳的內收和外展適時運動非常重要。
②半犁式轉彎滑行技術要點:
利用身體三個位置變化。第四級半犁式轉彎考核重點是能夠利用身體重心的高、中、低的三個位置變化進行轉彎滑行。轉換方向時在轉彎弧後半部分做從身體的低姿勢到高姿勢的控制轉彎滑行動作,因為出發時雪板呈八字型,所以外腳能夠和大腿內側傾斜,於是就產生了轉彎所必需的阻力。
三、高山滑雪運動員第三級考核
1.對高山滑雪運動員第三級考核的有關規定
1.技術:半犁式轉彎、雙板平行轉彎。
2.場地:中級雪道,坡度10°—20°。
3.考核形式及內容:實核考試,半犁式轉彎、雙板平行轉彎。
4.合格標准:共2項,每項滿分為100分,60分為合格,80分為優秀。
5.考核對象:第四級兩項考核成績均達80分以上者。
6.技術標准:能夠在中級雪道運用半犁式結合雙板平行轉彎正確、安全滑行。
2.高山滑雪運動員第三級實踐技術的考核標准
1.考核動作:半犁式轉彎、雙板平行轉彎。
2.考核動作要點:
①半犁式轉彎考核動作要點:利用腳部扭轉動作,熟練地移動身體重心,完成簡潔的半犁式連續轉彎。
②雙板平行轉彎考核動作要點:表現出平行轉彎的節奏,腳部運動與轉彎節奏相配合。
3.考核動作的滑行方法:
①半犁式考核動作滑行方法:
第三級半犁式連續轉彎的目標是重心從外側雪板向內側雪板轉換時,做簡潔的半犁式動作,用平行雪板滑出大的弧線。
這樣的弧線滑行,需要靈活運用外腳扭轉和犁式動作,而且正確地運用扭轉動作,不能缺少腳部適當靈活的內扣和外展動作。身體從低姿勢向高姿勢變動時,雪板呈八字型滑出,身體由高姿勢向中間姿勢到低姿勢變動與第四級犁式連續轉彎相同。
主動板腳部最大限度外展向轉彎弧內側轉彎,最難的是外側雪板正確的使用,出發時外側雪板稍微外開,主動用雪板內刃蹬雪,盡早用外側雪板蹬雪有利於獲得轉彎時的身體位置,也有利於盡快地主動操縱內側雪板。在操縱內側雪板時,一邊向體側雪板移動重心,一邊使其小腿前傾壓(和外腳方向相同)。在這個階段,靈活運用橫滑起到的舵的作用很重要,但橫滑雪板的運動不能停止,如果能夠掌握好轉彎弧後半弧線橫滑的要素,整個滑行過程流暢,就能收得很好的效果。
②雙板平行轉彎考核動作滑行方法:
雙板平行轉彎是兩雪板保持平行狀態進行的轉彎,這也是最基本的雙板平行滑行轉彎技術。轉彎的轉換方法大體有兩種:一種是使轉彎的要素(體重,用刃,板型等)同時轉換;另一種是使轉彎的要素依次進行轉換。雙板平行轉彎的最基本要素是,外腳和內腳幾乎同時用力,保持運動方向相同。
雙板平行轉彎第一個要點:要記住平行轉彎的節奏,靈活控制用力,雙板平行轉彎的特徵是從轉彎弧後半部到下一個相同位置滑出一個「S」型軌道。雙板平行轉彎是具有較高實用價值的基本轉彎技術,在轉彎弧後半部內扣腳部,轉彎時再向轉彎方向外展腳部,下一個位置時再內扣腳部。這樣,一隻腳部的內扣—外展—內扣的動作過程,表現出對雪面的壓力是強—弱—強。
雙板平行轉彎第二個要點:靈活運用雪板橫滑的各要素改變身體位置,具體的動作在從回轉弧開始到起舵的作用橫滑的前半部分,主動地變動身體位置,仍然需要配合外側雪板的運動。
第三級雙板平行轉彎,從轉彎開始到前半個弧線,表現出移動身體重心,用移動身體重心轉彎滑行。如果在轉彎的滑行中,能夠表現出雙雪板平行運動的節奏,就可以達到合格標准。
4.考核形式:實踐,兩個項目,在150米以上距離各做6—8個連續轉彎動作。
5.場地的規定:坡度10°~20°,長度150米~200米,寬度25米。
雙板平行連續轉彎動作
6.滑行技術中的要點提示:
①半犁式轉彎滑行技術要點:
第四級半犁式連續轉彎考核重點是能夠利用身體重心的高、中、低的三個位置變化進行轉彎滑行。變換方向時在轉彎弧後半部分做從身體的低姿勢到高姿勢的制動轉彎滑行動作,因為出發時雪板呈八字型,所以外腳能夠向大腿內側傾斜,於是就產生了轉彎所必需的作用力。
②雙板平行轉彎滑行技術要點:
轉換中要有直線滑進的意識。不能平行滑進的原因,可能是雪板對雪面的壓力不夠,雪板扭轉不足。在雙板平行連續轉彎中間姿勢變成低姿勢踏穩雪板的橫向平行滑行中,要有雪板和身體同時移動的意識,轉彎後雪板平行斜前滑行,滑出一個大弧線。
四、高山滑雪運動員第二級考核
1、對高山滑雪運動員二級考核的有關規定
1.技術:應用技術。
2.場地:中、高級雪道,坡度10°~20°或20°~30°。
3.考核形式及內容:實踐考核,大回轉、回轉、轉彎技術的綜合滑行。
4.合格標准:共3項,每項滿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80分為優秀。
5.考核對象:第三級項目的考核成績均達80分以上者。
6.技術標准:能夠在中、高級雪道保持一定速度安全滑行。
2.高山滑雪運動員二級實踐技術的考核標准
1.考核動作:大回轉、回轉、轉彎技術的綜合滑行。
2.考核動作要點:
大回轉考核要點:靈活運用腳部扭轉連續轉彎滑行。
轉彎考核要點:靈活運用腳部內扣、外展的輔助動作和適當的扭轉動作,控制轉彎和速度。滑行中應保持一定的速度,流暢連續的轉換方向,並表現出轉彎的運動節奏。
綜合滑行的考核要點:有計劃主動變化從大轉轉到小轉轉的滑行節奏,能夠控制雪板橫前滑的幅度和時機。
3.考核動作滑行方法:
①大回轉滑行方法:
該項目是利用雪板適當的橫前滑,運用控制速度並滑出優美的回轉弧線的滑行,並且在運用腳部扭轉動作中,腳部扭轉收回動作要與膝部屈伸相配合。具體動作要領是從轉換時的中間位置轉換腳部,身體重心垂直於雪板,這時,從雪板的側面獲得雪面的作用力,這個作用力類似於我們蹬踏物體時腳部獲得的反作用力,所以稱為蹬踏技術。由於這個阻力的存在,才有可能維持身體的運行狀態和控制速度的弧線滑行,為了以最佳速度及最佳弧線滑行,上體應適當向外側傾斜。當扭轉腳部回到原位置、身體起立時,必須做有向上跳躍意識的引伸動作,連續流暢的滑行必須由胯部領先運動,轉換過程腳部踏實雪板。
②回轉滑行方法:
要表現出回轉的節奏,必須運用腳部內扣、外展的輔助動作和適當的扭轉動作。具體的動作要領是,蹬踏式滑行時向外側壓蹬,同時大腿向轉彎弧內側扭轉,這時雪板獲得了雪面的阻力,便改變了滑行方面。
在轉彎過程中雪板側蹬,同時向下橫前滑行,伴隨著轉彎過程的蹬踏技術轉彎,有意識地滑出一個轉彎弧。而且要加大斜面的反作用力,運動的雪板橫前滑行不能停止,身體向轉彎弧外側傾斜,雪板和身體要一起運動。用力和轉換動作是一個連續的運動,這樣就很容易表現出轉彎的節奏。
③轉彎技術的綜合滑行方法:
這個項目考核要求具有靈活運用蹬踏技術轉彎的能力。轉彎技術的綜合滑行就是根據實際滑行情況主動地表現出大回轉、回轉有節奏變化的滑行,而且能夠完全控制雪板滑行時的蹬踏幅度和時機。要達到控制蹬踏幅度和時機,必須使用腳的內扣和外展的輔助動作,關鍵是控制住扭轉動作的大小和強度。具體的動作要領是,大回轉必須緩慢地扭轉腳部;回轉則必須在短時間內適應雪板的變化快速用力扭轉腳部。
無論是哪一種節奏的滑行,身體動作都是用雪板向外側壓,利用這個壓力的反作用力,用力方向不一定是與斜面的滾落線方向相反,要具有雪板和身體一起向轉彎弧一側傾斜滑行的意識。如果能夠按要求的節奏變化明快地滑行,就能取得好成績。
4.考核形式:實踐,共3項,每項滿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80分為優秀。
5.場地的規定:中級或高級雪道,坡度10°~20°或20°~30°,長度300~400米,寬度25米。
五、高山滑雪運動員第一級考核
1.對高山滑雪運動員第一級考核的有關規定
1.技術:應用技術。
2.場地:中、高級雪道,坡度10°~20°或20°~30°。
3.考核形式及內容:實踐考核,卡賓式大回轉、卡賓式回轉、綜合
技術滑行。
4.合格標准:共3項,每項滿分為100分,60分為及格,80分為優秀。
5.考核對象:第二級各項目的考核成績均達80分以上者。
6.技術標准:能在任何中、高級雪道穩定地控制滑行。
2.高山滑雪運動員第一級實踐技術的考核標准
1.考核動作:卡賓式大回轉、卡賓式回轉、卡賓技術綜合滑行。
卡賓大回轉考核動作要點:促使重心向轉彎弧內側移動和扭轉腳部並
結合身體的傾斜動作,導致用雪板刃進行的卡賓大轉彎。
卡賓回轉考核動作要點:確實利用身體的左右移動,正確運用雪板刃連續的卡賓技術的轉彎。
綜合滑行考核要點:能夠以與場地相適應的技術和速度流暢地滑行。
3.考核動作滑行方法:
①卡賓大回轉滑行方法:
在這個項目考核中,因為要表現出運用卡賓轉彎技術的大回轉,所以必須牢固掌握卡賓轉彎的基礎技術。
對卡賓轉彎技術進行轉彎過程的控制時,與傳統的轉彎技術相比較,對雪面施力減少;滑行痕跡變淺;滑行時扭轉雪板的運動減少;傾斜雪板成為卡賓轉彎中的主要動作。
卡賓技術大回轉,關鍵動作是兩腳的傾斜和重心向轉彎弧內側移動,也就是用腳底向外側用力,雪板獲得了反作用力,兩腳向轉彎弧內側傾斜,同時重心也向轉彎弧內側移動。全身的傾斜程度,也要與向雪面施壓的強度相適應,換句話說要與離心力的大小相匹配,基本原則是速度越快,傾斜程度就越大,速度越慢,傾斜程度越小。
卡賓技術大回轉,可以邊改變雪板方向,邊改變雪板迎角,能更好地做出下一個回轉弧的准備動作,這時需要注意,轉換時提高身體重心,減少對雪板的壓力,直接的增大雪板迎角,使身體獲得與轉彎相適應的位置。雪板在控制轉彎過程中,要保持向轉彎弧外側施壓的感覺,因此,使用腳部蹬伸意識很重要。雖然腳部內扣、外展的動作減少了,但是滑雪者必須確切地移動重心,這樣就可以使雪板前端與前進方面相同,並獲得正確的身體位置。如果能夠保持正確的身體位置,確實控制身體內傾角度的弧線滑行,就可以通過此項目的考核。
②卡賓回轉滑行方法:
這個級別的回轉考核要求流暢而不中斷地滑行,卡賓技術轉彎要領基本上與大回轉相同,必須做到身體位置的變化與用力的良好配合,利用雪板邊刃一個轉彎連接一個轉彎流暢而不間斷地滑行。因此,腳部必須要積極配合運動,傾斜身體,用雪板側刃滑行。具體的操作是翻轉腳部使雪板獲得傾斜角度,腳下用力蹬伸。靈活運用這個動作,主動的用力,從雪面獲得反作用力。這樣,就可以很容易地進行轉彎滑行。轉換方向時,由於身體重心提高的因素對轉換方向影響很小,所以要靈活運用反作用力和雪板與身體位置的關系控制方面,同時為了下一個轉彎滑行時,也必須及時用雪板向側面壓雪,利用獲得的反作用力進行轉彎。身體向內側傾斜角度比大回轉小。如果忽視身體傾斜與外力作用的平衡就會造成內倒的失誤。滑行中應重點注意,保持上體與沿斜面滑行方向垂直的狀態、用雪板邊刃的滑行、腳部的內傾及配合用力。第一級要求能夠在比大回轉的轉彎弧線稍小的弧線滑行中表現出卡賓轉彎技術。
③綜合技術滑行方法:
第一級綜合滑行考核的重點是要掌握運用卡賓式轉彎,在規定的平整的場地滑行,要靈活運用卡賓式轉彎快速流暢地滑行。但在規定的場地如果含有不平整的斜面時,就不能隨便運用卡賓式轉彎,這里,重要的是要運用控制好速度和轉彎弧度的技術。
綜合滑行是一個轉彎弧接一個的轉彎弧地滑行,在整個滑行過程中,轉彎弧都是評估要點,將根據滑行的情況及運用相應技術的合理性綜合考評。滑行中要求必是有控制的滑行,積極的滑行,要能夠表現出卡賓技術轉彎的快速,重要的是確定控制雪板與用力的強弱、時機和方向等。要能夠觀察整個場地,根據不同的情況運用不同的技術,無論哪一個轉彎弧都是考試的內容。從大轉彎到小轉彎的節奏變化中,具有掌握控制與下一個回轉場地相適應的速度,使整個滑行過程都能夠流暢的滑行。隨著這種能力的提高,會體驗到從一般階段的自由滑行,逐漸達到自己速度極限的高級階段。達到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條件,都能根據自己的判斷力,靈活運用與場地相適應的能控制速度的滑行目的。
(4)考核形式:實踐項目考核。
5.場地的規定:中、高級雪道,坡度10°~30°,長度300~500米,寬度25米。
六、中國高山滑雪運動員晉級考核的實施辦法
1.中國高山滑雪運動員技術晉級考核工作由中國滑雪協會組織實施。
2.各級運動員及其技術晉級考核工作實行分級管理:
1.分級考核與管理
一級、二級運動員:由中國滑雪協會直接實施考核與管理。
三級、四級運動員:由省(市、區)級滑雪體育部門實施考核與管理。
五級運動員:由地市級滑雪體育部門實施考核與管理。
2.管理的內容
管理的內容包括:注冊登記、建花名冊、培訓考核、積分統計、辦理轉遷手續等。
3.各級運動員的培訓考核部門、考核場地與主考官,均須由中國滑雪協會授權、審定與指派。每次考核均集中統一進行,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單獨考核。
4.每年度全國考核的地點、時間、級別以中國滑雪協會在網上發布的信息為准。
5.參加考核報名時,須出示有效身份證件、已獲的運動員技術晉級證書,並交付3張一寸標准照片。
6.運動員的各級技術晉級考核不受地區限制,可在任何考點報名參加。事後要到其所管轄的滑雪協會注冊備案。
7.考核合格者,於考核現場或此後5日內發予由中國滑雪協會統一印製的證書和徽章。
8.各級運動員不能越級考核,而且只允許某技術級別考核的優秀者(而不只是合格者)方可參加高一級技術級別的考核。
9.各級每個考核項目的技術動作分解評分標准,由中國滑雪協會另行制訂公布。
10.費用
①參加考核報名時,每位學員要交付中國滑雪協會統一規定的報名費。
②參加培訓時,食宿、交通等費用自理。
11.《中國高山滑雪運動員晉級考核標准》的考核內容將根據下列資料:
1.《中國高山滑雪運動員晉級考核標准》。
2.《高山滑雪初級教程》,中國滑雪協會審定。
3.《滑雪運動指南》,單兆鑒等編著,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
4.體育院校通用教材《冰雪運動》,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審定,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
12.本實施辦法的解釋權、更改權屬中國滑雪協會。

『拾』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是什麼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為: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麼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麼厚。

出處:秦·荀子《勸學》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

白話釋義:

君子說:學習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然而卻比藍草的顏色更青;冰,是水凝結而成的,然而卻比水更寒冷。

木材筆直,合乎墨線,但是(用火萃取)使它彎曲成車輪,(那麼)木材的彎度(就)合乎(圓到)如圓規畫的一般的標准了,即使又被風吹日曬而乾枯了,(木材)也不會再挺直,用火萃取使它成為這樣的。

所以木材經墨線比量過就變得筆直,金屬制的刀劍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變得鋒利,君子廣博地學習,並且每天檢驗反省自己,那麼他就會智慧明理並且行為沒有過錯了。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麼高;不面臨深澗,就不知道地多麼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遺教,就不知道學問的博大。

(10)登越高山證書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戰國時期,奴隸制度進一步崩潰,封建制度逐步形成,歷史經歷著劃時代的變革。許多思想家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對當時的社會變革發表各自的主張,並逐漸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別,歷史上稱之為「諸子百家」。

諸子百家紛紛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批評別人,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荀子是戰國後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認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人們可以用主觀努力去認識它,順應它,運用它。為了揭示後天學習的重要意義,他創作了《勸學》一文。

文章簡介:

《勸學》在寫作上的一大特色是通過比喻闡述道理、證明論點。全文除少數地方直接說明道理外,幾乎都是比喻。文中運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見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說得明白、具體、生動,深入淺出,使讀者容易接受。

有時作品集中了好些並列的比喻,從同一角度反復地說明問題。這種手法,在修辭上叫做「博喻」。文中比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用同類事物設喻,從相同的角度反復說明問題,強調作者的觀點。例如: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積土成山,積水成淵。

有時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照,讓讀者從中明白道理。例如將騏驥與駑馬對照,朽木與金石對照。設喻方式有時先反後正,有時先正後反,內容各有側重,句式也多變化,讀者毫無板滯之感。

有的比喻,單說比喻而把道理隱含其中,讓讀者思考。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有的先設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有的先設比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

如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的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作進一步論證。如此層層推進,上下呼應,使本身表現力很強的比喻,更充分持發揮作用,因而把道理闡述得十分透徹。

再說,由於運用比喻,文章的語言顯得具體形象、精練有味。而且,隨著用比的連續和手法的變換,形成整齊而又富於變化的句式,產生鏗鏘起伏的節奏,表現出荀子諄諄勸學的激情。因此,這不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論文,而且可以當作一篇文學作品來欣賞。

在文章中,作者有時又採用對比的方法,將兩種相反的情況組織在一起,形成鮮明對照,以增強文字的說服力。

例如,在強調學習必須持之以恆、用心專一時,他不但用了一些並列的比喻,也用了好些相反相成的比喻,他列舉了「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和「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和「鍥而不舍,金石可鏤」;以及「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的蚯蚓,竟能在地下來去自如,而「六跪而二螯」的螃蟹,卻連一個容身的小洞也掘不好。這就表明,「積」與「不積」所產生的效果是截然相反的。在荀子哲學思想中,「積」字是一個重要觀點。

荀子認為,要學有所成,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積累。一個人長期耕田(「積耨耕」),就會成為農夫,長期砍砍削削(「積削」),就會成為工匠;長期販賣貨物(「積反貨」),就會成為商賈;長期學習禮義(「積禮義」),就會成為君子。

聖人也只不過是「人之所積」。這就好像越人安越,夏(中原)人安夏那樣,習慣成自然而已。了解了荀子這一思想觀點的重要意義,就不難懂得,他為什麼要費那麼大的力氣,選擇那麼多比喻,不憚煩地對讀者進行諄諄教導。

閱讀全文

與登越高山證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
鋼鐵發明國 瀏覽:118
創造與魔法怎麼賣人民幣 瀏覽:101
知識產權專題答案 瀏覽:760
高發明巫溪 瀏覽:755
衛生室公共衛生服務考核標准 瀏覽:493
亞洲給水排水有版權嗎 瀏覽:397
湖北省醫療糾紛預防與處理辦法 瀏覽:230
星光創造營後勤在哪 瀏覽:581
北京辦理知識產權 瀏覽: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