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是欺詐,還是合法轉讓
所謂可撤銷合同是指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有效與否,取決於有撤銷權的一方當事人是否行使撤銷權的合同。可撤銷合同是一種相對有效的合同,在有撤銷權的一方行使撤銷權之前,合同對雙方當事人都是有效的。根據法律規定,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撤銷:1、因重大誤解訂立的。所謂重大誤解是指當事人在意思表示時,行為人因對行為的性質、對方當事人、標的物的品種、質量、規格和數量等的錯誤認識,使行為的後果與自己的意思相悖,並造成較大損失。2、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所謂合同顯失公平是指一方當事人利用優勢或者利用對方沒有經驗,致使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明顯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3、因欺詐而訂立的。所謂欺詐是指行為人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4、因脅迫而訂立的。所謂脅迫是指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對方作出違背真實的意思表示。5、因乘人之危而訂立的。所謂乘人之危是指一方當事人乘對方處於危難之機,為牟取不正當利益,迫使對方作出不真實的意思表示,嚴重損害對方利益。需要注意的是,撤銷權由因意思表示不真實而受損失的一方享有,而且必須在其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之內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機關主動撤銷該合同。司法實踐中,對於重大誤解或者顯失公平的民事行為,當事人請求變更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變更;當事人請求撤銷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予以變更或者撤銷。合同法關於合同的無效與可撤銷做出了與民法通則不同的規定,即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民法通則規定為無效,合同法規定為可撤銷,如果損害國家利益才為無效。合同法是民法的特別法,也是新法,因此應以合同法規定為准合同法第52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此條是關於無效合同的規定。已如前述,合同的成立是事實判斷,而合同的生效是價值判斷。無效合同就是國家對已經成立的合同所作的價值判斷。無效合同是指合同雖然已經成立,但因其在內容上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而無法律效力的合同。一般認為,無效合同是自始、絕對無效。但是,無效合同中還有一類比較特殊的,即並非當然無效而僅對特定的當事人才發生無效後果的合同。有學者稱此為相對無效的合同。此種合同的特點是該合同並不是自始的、當然的無效,只有特定的相對人才能夠主張合同無效,而不是所有人均可主張該合同無效。一般認為,我國合同法中惡意串通,損害特定第三人利益的合同應當屬於相對無效的合同。根據本條規定,無效合同包括如下幾種,下面分別論述。第一, 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的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釋,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行為,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詐人因欺詐行為發生錯誤而作出意思表示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是欺詐作為的結果,但其本身與欺詐行為是有區別的。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謂依他人之欺騙行為陷入錯誤而為之意思表示",並在此基礎上訂立的合同,它是在意思表示不真實的基礎上產生的合意。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欺詐行為都導致合同無效,只有那些因欺詐而損害了國家利益的行為才能導致合同的無效。其他的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按照我國合同法的規定,屬於可撤銷的合同。
2. 帶有欺詐的股份轉讓合同有效嗎
如果存在欺詐,你應該攜帶所有轉讓前的文件,通過律師以及工商部門去這個公司查賬,如果情況屬實,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來要回應屬你的那部分收益。
3. 朋友轉讓給我一個空殼的公司,算不算詐騙
你不知情的情況下合同是不存在法律效力的,你如果不想要這家公司的話,最好是走司法程序,弄清楚公司有沒有債務糾紛,提早處理為好,如果沒有其他的什麼,可以申請注銷,希望能幫到您!
4. 轉讓合同是否存在欺詐行為,我該怎麼辦
合同欺詐是以訂立合同為手段,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的欺專騙方法屬騙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合同欺詐的行為表現為合同當事人一方為了獲取非法利益,故意捏造虛假情況,或歪曲、掩蓋真實情況,使相對人陷入錯誤認識,並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訂立、履行合同的行為。
合同欺詐行為有三種情形。
一、侵權民事責任,救濟途徑主要方式有返還財產和賠償損害:
二、合同欺詐行為的行政法律責任,一是要承擔一定的懲罰性經濟義務,通過經濟懲罰強制教化;二是對嚴重違法的要吊銷營業執照,實行市場禁入,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警示作用。
三、合同中的欺詐行為如果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及應受刑罰處罰性這三種性質時,行為人承擔的就不只是民事責任,還要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如果存在欺詐行為,當事人可以根據上述三種情況作出不同的選擇。一、收集證據去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維權。二、收集證據去行政部門投訴、控告。三、收集證據去公安局報警處理要求立案偵查。
5. 生意轉讓中的欺詐行為可以民事訴訟嗎
這是明顯的詐騙行為。可以直接起訴對方
6. 轉讓合同存在欺騙行為能不能要求退錢
我和你的也差不多!我也是和轉讓人簽了協議沒和總公司簽,我我發現不對後讓他退錢,他也同意退就是一直拖著!你那裡現在怎麼樣了!!!
7. 合夥人用轉讓公司的名義欺騙股東退出
這是欺詐行為可以到工商局去告她讓公司制止她的違法行為維護你的合法權益
8. 公司轉讓如果被騙怎麼辦
小規模公司轉讓被騙的,如果具有欺詐、被脅迫等可撤銷的情形的,受損害方可以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撤銷轉讓協議。受損害方也可以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條
基於重大誤解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行為人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四十八條
一方以欺詐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欺詐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條
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脅迫手段,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受脅迫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第一百五十一條
一方利用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的,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予以撤銷。
9. 欺詐性股權轉讓的具體表現
蘇州張建黨解答:你好,股權轉讓存在的風險是比較多的,簡單介紹如下
1,公司表面資產良好,實際已空殼;
2,公司注冊資本很多,實際股東未足額出資;
3,公司隱形債務;
4,公司貸款擔保;
5,其他很多不一一列舉。
如何你是受讓方(買方)建議對公司做一個風險盡職調查以減少風險。
希望我的解答幫到你,祝你好運!
10. 公司轉讓詐騙
很簡單,去當地有名的地方報紙登本公司資料丟失信息,然後拿著報紙去工商局補辦執照,稅務局補辦稅務登記證等資料,然後注銷就OK了!如果他那你公司去開發票不交稅金那你就得賠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