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當代法學的報刊成果
《當代法學》雜志創刊20年來,已出刊110期,4000多名專家、學者在該刊上發表論文。許多在《當代法學》上發表過論文的年輕教師、學者,現已成為各院校的學科帶頭人和高層次法律人才。在《當代法學》上刊發的學術論文,每年都有幾十篇文章被《新華文摘》、《高教戰線》、《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等刊物全文轉載。2004年《當代法學》在全國238種法律類專業期刊中,《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D410-416法律類)文摘量全國排名第9位;《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D412)民商法學文摘量全國排名第7位。2005年,《當代法學》在全國法律類1182種報刊中《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量排名第9位。1992年以來,《當代法學》雜志一直被評為全國法律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㈡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的科研成果
自成立來,學院教師在法學核心期刊上發表專業論文百餘篇,承擔完成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50多項,出版學術專著和教材20多部。
學院主持完成的《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專業結構調整的研究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被省委宣傳部、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授予申報國家項目先進單位,多次被省社科聯授予重點調研課題申報工作先進單位。
由學院負責的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政法縱橫》(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於1999年經新聞出版署批准國內外公開發行,現已成為全國較有影響的法學理論刊物,受到學報界及法學界的重視與好評。是河南省一級期刊,河南省高校優秀學報。2012年5月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入編《中文核心要目總攬》2011年版(即第六版)之法律類的核心期刊,位列28種法律核心期刊第20名。這是學報首次進入中文法律類核心期刊。
㈢ 申請法學會課題中的所申報的課題成果是指什麼
首先課題研究者要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對自己承擔的研究課題進行較為嚴密的初步論證。進行課題的初步論證時應把握好如下幾點:①明確選題性質和目的任務。即具體准備解決什麼問題,要達到什麼研究目的,問題的性質是什麼,屬於什麼類型的問題。
㈣ 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的科研成果
2011年以來,法學院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績,科研數量、質量和水平不斷提升,共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被CSSCI、EI等全文收錄20餘篇,其他中文核心期刊40篇;出版專著和各類教材20部,有些教材還在國內大學出版社評獎中獲得一等獎殊榮。主持在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主持在研或完成省部級項目30餘項;獲地廳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勵20項。
㈤ 安徽大學法學院的教學成果
法學院教師積極參加科研工作。學院教師發表專業學術論文521篇,其中有較多論文發表在《中國法學》、《政法論壇》、《法學評論》、《法律科學》、《法商研究》、《現代法學》等重要期刊;獨著和合著30多部;主編和參編教材30多部。學院教師科研成果獲安徽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二等、三等獎以及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獎等20多項。學院教師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0餘項,另主持教育部、司法部、國家發改委、民政部、中國法學會、安徽省社科規劃辦、安徽省科技廳、安徽省教育廳項目等數十項。
法學院在培養人才中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並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曾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以及安徽省優秀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學院教師現主持安徽省教育廳重點、一般教學研究項目多項。
法學院教師在教學和科研之餘,積極服務國家和地方法制建設。學院教師中現擔任《高等教育法》修訂專家組成員、省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省市政府法律顧問、省市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專家咨詢委員等十多人。
二十多年來,法學院共畢業碩士研究生近千名、全日制本科生2000餘名。畢業生分布全國各地。許多畢業生在國內著名高等政法院校、科研機構和法律實務部門發揮骨幹作用,為我國的法學教育事業以及民主和法制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㈥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的科研成果
以雄厚的師資力量為基礎,法學院各專業均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先後承擔完成國內外國家級社會基金項目20餘項,省部級科研項目近50項,專、譯著、200餘部,各類科研論文2000餘篇。無論是主持、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的總數,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優秀科研成果獎的總數,完成科研工作量的總數,學校科研科業績突出獎獲得者的總數,基本上都相當於全校其他院系的總合。在趙常青教授主持下完成的《禁毒全書》,曾被國家有關機構作為贈送給聯合國有關機構的禮物; ……. 我校有13名現職教師的科研成果被收入校慶50周年的《西南政法大學學子文庫》,屬於法學院現職教師的就有7名。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學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法學院 最基本的任務。
法學院教師擔任全校的法學前沿,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民事訴訟法學、證據學、公證與律師制度學等 20多門本科、雙學位、碩士、博士課程學位課教學工作。在長期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全院教師通過互動式教學、案例教學、模擬法庭、網路教學等措施,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克服了以往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脫節,高分低能的弊端,形成了教學相長、師生良性互動的教學局面。
㈦ 海南大學法學院的科研成果
近年來學院取得了較多的科研成果,承擔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研究項目《中國仲裁製度研究》、《中國司法改革理論與防止司法腐敗的對策研究》和教育部研究項目《中國司法改革研究》、《司法獨立研究》,出版了《中國民事訴訟法要論》、《國際反貪污的理論與實踐》(部分)、《行政訴訟導論》、《中國行政訴訟法原理》、《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導論》、《廉政學》、《檢察制度比較研究》、《基層司法工作理論與實務》、《刑事訴訟原理與改革》、《日本民法概論》、《中日擔保法律制度比較》、《中國經濟特區立法研究》、《監督政府的理論與實踐》、《論犯罪觀》等四十多部著作。同時,訴訟法學科的譚兵教授和譚世貴教授還受司法部原法學教育司聘請,分別主編了全國統編法學教材《民事訴訟法學》和《律師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副主編)、《證據法學》(副主編)。目前,學院的教師正承擔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課題。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學院教師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政法論壇》、《現代法學》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三百多篇,有30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其中王峻岩教授與譚兵教授撰寫的《論鄧小平關於創辦經濟特區的戰略思想和偉大實踐》一文,1996年9月曾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第五屆入選作品獎,是當年全國高校中獲此獎項的兩篇論文之一和當年海南省獲此獎項的唯一論文;譚世貴教授主編的《中國司法改革研究》一書和撰寫的論文《論司法獨立》分別榮獲第四屆、第三屆全國中青年訴訟法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撰寫的論文《中國司法機構改革研究》獲全國司法改革優秀論文一等獎。
㈧ 蘇州大學法學院的科研成果
王健法學院擁有高端的科研平台和豐厚的法學研究成果。
蘇州大學法學學科為江蘇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和江蘇省一級重點學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為江蘇省重點學科,「法理學」為國家精品課程,「法學理論」為省級優秀課程群,「公法研究中心」為江蘇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並建有江蘇省知識產權(蘇州大學)培訓基地,東吳公法與比較法研究所為蘇州大學校級科研機構。學院內部還設有比較法研究所、英美法研究中心、人權研究中心、政府法制研究中心等十餘個院級研究機構。法學院教師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積極為法治國家建設獻計獻策。新世紀以來,先後承擔了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在內的國家級科研項目20餘項,省部級項目60餘項,發表各類學術論文上千篇。根據中國法學創新網統計,王健法學院教師2011年度發表的法學類核心刊物(CSSLI)他發數數量位居全國法學類院(系、校)第12位。
㈨ 重慶大學法學院有哪些科學研究成果
科學研究
學院科研平台強大,科研實力雄厚、研究成果豐碩。
建有國家「985」工版程研究基地1個、權「西部環境資源保護法制研究中心」「重慶市協同創新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省部級科研基地2個,校級科研基地(中心)4個,院級科研平台(中心)13個。牽頭成立「重慶大學國家網路空間安全與大數據法治戰略研究院」,調研成果《中國大數據交易合規性調查報告》獲評「2017CTTI來源智庫精品成果」。
承擔國家級項目50餘項(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含馬工程)項目5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80餘項,橫向課題210餘項;公開發表論文2000餘篇,其中,CSSCI以上論文1000餘篇,包括在《中國社會科學》《中國法學》《法學研究》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譯著150餘部。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獲得錢端升法學成果獎三等獎1項,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30餘項。
㈩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的重大科研成果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始終致力於科研水平的提升和學術品格的塑造,關注21世紀中國現代化進程之中關涉國計民生的重大現實問題,在構建「和諧社會」與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戰略實施過程中尋求學科新的切入點、立足點和增長點。大力促進各項科研教學活動與國家的法制需求相結合,加強學科前沿性、戰略性、應用性問題的研究。積極參加國家立法規劃、國家重大科研計劃的研究制定工作,使法學院為國家機關提供重大決策參考的咨詢能力得到顯著提高,特別是在參與國家立法、地方立法、湖北省暨武漢市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法制政策制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主持完成的重大課題有:
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戰略研究第18專題《科技發展法制和政策研究》;
國務院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制定專題研究、國家立法研究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草案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草案研究》、《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草案研究》、《國家產業技術政策·法律專題研究》、《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條例草案研究》;
國家科技部重大項目《我國科技法律法規實施效果評價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我國知識產權協調保護與管理研究》;
最高人民檢察院重點課題《訴訟監督效力研究》;
985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研究項目《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法律環境研究》;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科技法學》等。
2003年5月,法學院俞江教授等人上書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對國務院頒發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進行違憲審查,舉國震動,為當代中國憲政發展與人權保護史留下了濃重的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