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漢字

成果漢字

發布時間:2021-12-17 00:12:56

㈠ 最常用的一百個漢字

按照使用頻率的高低,中國常用最常用的100個漢字如下:

1 的 2 一 3 國 4 在 5 人 6 了 7 有 8 中 9 是 10 年

11 和 12 大 13 業 14 不 15 為 16 發 17 會 18 工 19 經 20 上

21 地 22 市 23 要 24 個 25 產 26 這 27 出 28 行 29 作 30 生

31 家 32 以 33 成 34 到 35 日 36 民 37 來 38 我 39 部 40 對

41 進 42 多 43 全 44 建 45 他 46 公 47 開 48 們 49 場 50 展

51 時 52 理 53 新 54 方 55 主 56 企 57 資 58 實 59 學 60 報

61 制 62 政 63 濟 64 用 65 同 66 於 67 法 68 高 69 長 70 現

71 本 72 月 73 定 74 化 75 加 76 動 77 合 78 品 79 重 80 關

81 機 82 分 83 力 84 自 85 外 86 者 87 區 88 能 89 設 90 後

91 就 92 等 93 體 94 下 95 萬 96 元 97 社 98 過 99 前 100 面

列舉幾個解釋如下:

一、 【的】

部 首白

筆 畫8

五 行火

五 筆RQYY

詳細釋義

[ dī ]

(外)「的士」(計程車)的省稱:打~|~哥(稱男性計程車司機)。

[ dí ]

真實,實在:~當|~確。

[ dì ]

箭靶的中心:中~|有~放矢。[目的]要達到的目標、境地:~明確

[ de ]

助詞。①用在定語後。1.定於與後面的名詞是修飾關系:美麗~風光|宏偉~建築。2.定語與後邊的名詞是所屬關系,舊時也寫作「底」:我~書|社會~性質。②用在詞或片語後,組成「的」字結構,表示人或事物:吃~|穿~|紅~|賣菜~。③用字句末,表示肯定的語氣,常跟「是」相應:他是剛從北京來~。


二、【在】

拼 音 zài

部 首土

筆 畫6

五 行金

五 筆DHFD

詳細釋義

1.存,居:存~。健~。青春長~。

2.存留於某地點:~家。~職。~位。

3.關於某方面,指出著重點:~於(a.指出事物的本質所在,或指出事物以什麼為內容;b.決定於)。~乎。事~人為。

4.表示動作的進行:他~種地。

5.介詞,表示事情的時間、地點、情形、范圍等:~逃。~望。~握。~理。~朝(cháo)。~野。~世。

6.和「所」連用,表示強調:~所不辭。無所不~。

三、【有】

部 首月

筆 畫6

五 行土

五 筆DEF

詳細釋義

[ yǒu ]

1.存在:~關。~方(得法)。~案可稽。~備無患。~目共睹。

2.表示所屬:他~一本書。

3.表示發生、出現:~病。情況~變化。

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一丈多深。

5.表示大、多:~學問。

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勞。~請。

7.無定指,與「某」相近:~一天。

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夏。~宋一代。

[ yòu ]

古同「又」,表示整數之外再加零數。

㈡ 有趣的漢字 活動計劃成果收獲

在有趣的漢字語文活動課上,同學們以朗誦、幻燈片和手抄報等形式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資料。整個教室充滿了和諧、歡樂的氣氛。
同學們的展示各有千秋、各有特色。有的同學收集的漢字笑話讓其他同學聽了,開懷大笑。有的笑彎了腰,有的笑紅了臉……展示奇特的迎來了一個個同學羨慕的眼光,還有的展示引來了其他同學的歡呼……這次活動,陳萌月做的幻燈片內容、版面和顏色配得很好,讓人耳目一新,贏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
通過這次活動,我體會到了漢字的神奇,漢字的有趣,知道了創造漢字的由來,也摸索到了一些猜字謎的方法。

㈢ 我愛你漢字成果匯報會作文

漢字不是僵硬的符號,而是有著獨特性格的精靈。它們,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記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歷史。
漢字千年歷史,百年滄桑卻富有靈性,書寫就像觀賞著傍晚的紅霞,而我們則為那絢麗的色彩而迷醉無限沉迷於它們的神奇。它魅力更為我們中國的文化錦上添花。它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作,是中華民族的光輝榮譽。
漢字優雅又直白具有魔力時時呼喚著我,不由自主地去親近,去親近中華文明那博大精深的魅力。離不開,忘不記,更失不去……
漢字風韻多樣卻美麗:篆書隸書的它古色古香,回憶起創字古人的偉大;行書的它流暢通順,使人一目瞭然;正楷的它端莊,好像一個個士兵排成的一個個方陣,整整齊齊,不禁心身舒暢;草書的它好似狂草奔放,鳳舞龍翔,給人一種騰飛的感覺,它如雄鷹獨立,挺拔如峰,似浩瀚大海,滔滔不絕,仿清亮如溪,凝滑如脂。近看猶如布陣排兵,井然有序;遠看猶如鴻鵠群游。
漢字簡單而萬變:時而輕如鴻毛,時而重如泰山,時而飄若游絲,時而嬌若驚鴻。每個字都是一幅流光溢彩的畫頁,也是一闋跳躍著歡快音符的樂章。
打開詩路,傾聽遙遠的風聲,在筆墨中立身,立命,立心,沉迷。在詞的渡口不禁解輕舟,溯留上。沿句子的河流,段落的瀑布,文章的海洋奔流直下,浩浩盪盪。白紙和黑字,涇渭多分明,而名詞是燈塔,動詞弄扁舟,我淪陷了成為了漢字加冕的人,在詞語里畫地為,做漢字忠實的奴僕,並以靈魂作抵押。蘸著月光和淚光,把每一個漢字擦凈用一生的時光做賭注,奉獻我的心與一切。

㈣ 漢字整理的最新成果是國務院頒布的什麼

漢字整理的最新成果是國務院頒布的《通用規范漢字表》

㈤ 5個漢字的演變過程

漢字是中華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載了我們幾千年的歷史,而且也是從古到今人們進行溝通的重要手段。由漢字衍生出來的書法藝術,更是中華文明的瑰寶。但是,漢字,是怎麼造出來的?
研究漢字的起源問題,在國內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先秦傳說造字者為倉頡,《旬子·解蔽》記載:「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壹也。」《呂氏春秋》記載:「奚仲作車,倉頡作書」。相傳倉頡是黃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個代表人。《說文解字》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史官,被尊為「造字聖人」。史學家徐旭認為,文字的出現,應與倉頡有關。那時制定歷法需要文字記載,制定神諭也需要行文,因此,倉頡應是顓頊部族人。他「生於斯,葬於斯」,故造書台北有倉頡陵墓。他所處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6世紀。據此推測,四、五千年前,我國的文字就比較成熟了。
到了現代,有人在承認倉頡的同時又擴大了造字者的隊伍。比如魯迅先生,他認為「......在社會里,倉頡也不是一個,有的在刀柄上刻一點圖,有的在門戶上畫一些畫,心心相印,口口相傳,文字就多起來了,史官一採集,就可以敷衍記事了。中國文字的來由,恐怕逃不出這例子。」《魯迅.門外文談》。也就是說,漢字當然不可能是倉頡一個人創造出來的,而是由許許多多的像倉頡這樣的人慢慢豐富起來的,倉頡只不過在這些人當中比較重要、起的作用比較大而已。我們所重視的不是到底是不是倉頡造的漢字,而是造字這件事本身的意義。漢字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歷史走進了由文字記載的時代,是歷史長河中的一件大事,對後世也有著重要的影響。
倉頡造字
倉頡,姓侯剛,號史皇氏,黃帝時史官,漢字創始人,被尊為「造字聖人」。今南樂縣城西北35華里吳村有倉頡陵、倉頡廟和造書台,史學家認為倉頡生於斯,葬於斯。
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在此以前,人們結繩記事,即大 事打一大結,小事打一小結,相連的事打一連環結。後又發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號作為記事。隨著歷史的發展,文明漸進,事情繁雜,名物繁多,用結和刻木的方法,遠不能適應需要。,這就有創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黃帝時是上古發明創造較多的時期,那時不僅發明了養蠶,還發明了舟、車、弓駑、鏡子和煮飯的鍋與甑等,在這些發明創造影響下,倉頡也決心創造出一種文字來。
傳說倉頡;四目重瞳,非常聰明,有一年,倉頡到南方巡狩,登上一座陽虛之山(現在陝西省雒南縣),臨於玄扈洛?之水,忽然看見一支大龜,龜背上面有許多青色花紋。倉頡看了覺得稀奇,就取來細細研究。他看來看去,發現龜背上的花紋竟是有意義可通的。他想花紋既能表示意義,如果定下一個規則,豈不是人人都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幺?
倉頡日思夜想,到處觀察,看盡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拿給人看,經他解說,倒也看得明白。倉頡把這種符號叫作"字"。
倉頡造字成功,發生了怪事,那一天白日竟然下粟如雨,晚上聽到鬼哭魂嚎。為什幺下粟如雨呢?因為倉頡造成了文字,可用來傳達心意、記載事情,自然值得慶賀。但鬼為什幺要哭呢?有人說,因為有了文字,民智日開,民德日離,欺偽狡詐、爭奪殺戮由此而生,天下從此永無太平日子,連鬼也不得安寧,所以鬼要哭了。
還有一種說法是:
有一次,倉頡就是從這些繩結記錄的史書給黃帝提供的史實出了差錯,致使黃帝在和炎帝的邊境談判中失利。事後,倉頡愧而辭官雲游天下,遍訪錄史記事的好辦法。三年後他回到故鄉白水楊武村,獨居深溝「觀奎星圜曲之式,察鳥獸蹄爪之跡」,整理得到的各種素材,創造出了代表世間萬物的各種符號。他給這些符號起了個名字,就叫做字。
倉頡的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狀造出來的。譬如:日字是照著太陽紅圓紅圓的模樣勾的;月字是仿著月牙兒的形狀描的;人字是端詳著人的側影畫的……倉頡首創文字的事後來被黃帝知道了,他大為感動,乃賜倉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上一君。再後來,上天知道了這件事,下了一場穀子雨獎勵倉頡。這便是人間穀雨節的由來。
從白水縣城出發,沿渭(南)清(澗)公路下洛河,然後再改走白(水)洛(川)公路。吉普車在高原的溝岔間跑了一個小時左右,才來到了倉頡廟所在的史官村。這座已有1800餘年歷史的倉頡廟已被國務院正式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倉頡陵在吳村西側,與倉頡廟西東相望,是一個高五米的大土丘。陵墓以下有仰韶至龍山時期的古文化遺存。陵前翁仲,石獅俱存,並建有石坊,上書「倉頡」二字。倉頡廟,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現存碑刻記載,「歷漢唐以來,未嘗稍替」。如今看到的倉頡廟是明清時的建築,佔地約兩千七百平方米,座北朝南,有石望柱一對,雕刻精美雅緻;山門、二門皆為硬山式建築,拜殿、正殿和寢閣大方美觀。還有明代名人篆額題聯和倉頡夫婦的石雕。廟內碑刻林立,松柏蒼翠,楊柳依依,樓台亭閣鱗次櫛比,整個建築雄偉壯觀
記錄漢語的文字系統,並仍然或曾經在日語和朝鮮語、越南語中使用。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擁有4500年以上的歷史。狹義地說,它是漢族的文字;廣義地言,它是漢字文化圈共同的文字。
漢字是漢語書寫的最基本單元,其使用最晚始於商代,歷經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諸般書體變化。秦始皇統一中國,李斯整理小篆,「書同文」的歷史從此開始。盡管漢語方言發音差異很大,但是書寫系統的統一減少了方言差異造成的交流障礙。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將漢字構造規律概括為「六書」: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四項為造字原理,是「造字法」;而轉注、假借則為用字規律,是「用字法」。
三千餘年來,漢字的書寫方式變化不大,使得後人得以閱讀古文而不生窒礙。但近代西方文明進入東亞之後,整個漢字文化圈的各個國家紛紛掀起了學習西方的思潮,其中,放棄使用漢字是這場運動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些運動的立論以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漢字是繁瑣笨拙的。許多使用漢字國家即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漢字簡化,甚至還有完全拼音化的嘗試。日文假名的拉丁轉寫方案以及漢語多種拼音方案的出現都是基於這種思想。中國大陸將漢字筆畫參考行書草書加以省簡,於1956年1月28日審訂通過《簡化字總表》,在中國及新加坡使用至今。台灣則一直使用繁體中文。
漢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漢字書寫的典籍。不同的方言都使用漢字作為共同書寫體系,因而漢字在歷史上對中華文明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並成為東南亞文化圈形成的內在紐帶。在漢字發展過程中,留下了大量詩詞、對聯等文化,並形成了獨特的漢字書法藝術。
一個漢字一般具有多種含義,也具有很強的組詞能力,且很多漢字可獨立成詞。這導致了漢字極高的「使用效率」,2000左右常用字即可覆蓋98%以上的書面表達方式。加之漢字表意文字的特性,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漢字具備比字母文字更高的信息密度,因此,平均起來,同樣內容的中文表達比其他任何字母語言的文字都短。
目前在使用漢語的地區,大都使用兩種規范漢字,分別是繁體中文(繁體字)和簡體中文(簡體字)。 前者用於台灣、香港、澳門和北美的華人圈中,後者用於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區。通常說來,兩種漢字書寫系統雖然有差異,常用漢字的個體差異不到25%。
由於漢字書寫復雜,「漢字落後論」的說法存在了很長時間,認為漢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頸,並有「漢字拉丁化」甚至廢除漢字的推動行為。現在一般認為漢字也有突出優點,初始學習難度雖大,但掌握常用字後不存在類似海量英文單詞的繼續學習問題,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調動人腦的學習能力。在計算機輸入問題基本解決後,「漢字落後論」及「漢字拉丁化」已實際上逐漸被大多數人拋棄。
字謎: 半布春秋——秦 字謎: 銀川——泉 字謎: 一來再來——冉 字謎: 守門員——閃 字謎: 有人偷車——輸 字謎: 釀酒之後隔日香 字謎: 半青半紫——素 字謎: 自己——體 字謎: 秀才翹尾巴——禿
1.女子又多心 (打一字謎) 怒
2.口出悲聲,縫在衣中。(打一字謎) 哀
3.中字夾在衣當中。(打一字謎) 衷
4.免加點,草里鑽。(打一字謎) 兔
5.女子口說要齊心。(打一字謎)恕
1.字謎:皇帝新衣——襲
2.字謎:一流水準 ——淮
3.字謎:石達開 ——研
4.字謎:拱豬入門——閡
5.字謎:格外大方——回
6.字謎: 走出深閨人結識——佳
7.字謎:一千零一夜——殲
8.字謎:七十二小時——晶
9.字謎:一隻黑狗,不叫不吼——默
10.字謎(打一字) 黃昏前後---- 昔
11.字謎(打一字) 一箭穿心---- 必
12.字謎: 四方來合作,貢獻大一點——器
13.字謎: 貪前稍變就成窮——貧
14.字謎: 半布春秋——秦
15.字謎: 銀川——泉
16.字謎: 一來再來——冉
17.字謎: 守門員——閃
18.字謎: 有人偷車——輸
19.字謎: 釀酒之後隔日香
20.字謎: 半青半紫——素
21.字謎: 自己——體
22.字謎: 秀才翹尾巴——禿
23.字謎: 重點支援大西北——頭
24.字謎: 身殘心不殘. --息
25.字謎:十八乘六——校
26.字謎:一勾心月伴三星——心
27.字謎:一撇一豎一點——壓
28.字謎:八字頭——學
回答者: 30322095 - 實習生 一級 2009-11-17 18:55
文字的使用,是人類文明一大進步。漢字以象形文字為特徵而在人類語林中獨樹一幟,它在文字、語言上的優點,也正在為使用表音文字的人們所認識和接受。漢字起源於何時,又是誰創造的,至今並沒有一致的說法。
《世本》、《荀子》、《呂氏春秋》、《韓非子》等古文獻,都說漢字是在黃帝時代由倉頡、沮誦兩人創造的。許慎《說文解字》試圖作出比較圓通的解釋,認為伏羲作八卦「以垂憲象」,啟發人們根據不同事物去作不同的符號。神農氏時代「結繩而治」,但庶事繁多,終於不能滿足。在黃帝時代就出現了倉頡,,「見鳥獸蹄選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並說倉頡初造書契時,「依類象形」謂之文,後來形聲相益謂之字。經過長期演迸發展,總結成構成漢字的六種方法,稱為「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元命苞》則說,倉頡仰觀星象圓曲之勢,俯察龜紋、鳥羽、山川,甚至手掌紋路等,都是他據以創作文字的基礎。在近代文字學建立以前,《說文解字》有關漢字起源的學說,無疑是最權威的。』
然而,《尚書孔傳》和《拾遺記》則說伏羲造書契以代結繩,文籍也在他那個時代興起,這顯然要比黃帝時代早得多了。 ·
在疑古思潮的影響下,《經學六變記》提出另一種看法,認為漢字實際上是孔子親手制定的。幸好此書流傳不廣,而且用—骨文的發現迅速粉碎了這種神化孔子的說法;甲骨文韻設現也動搖了《說文解字》有關文字起源酌傳說:對傳說的「六書」理論也提出了各種質疑。
隨著仰韶文化陶器記事符號的發現,不少專家認為那是具有漢字性質的符號。根據考古發現,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和二里頭文化中出土了一大批帶有記事符號的陶器,有些確實非常接近於文字,特別是大汶口文化陶符等圖形被釋讀為斤、戌、炅、炅山或斧、錛、旦等,於是人們認為中國文字起源於陶器刻符。然而,平心而論,現有陶符接近漢字的還不多,而且能釋讀的更少,漢字起源於陶刻符號的結論似乎過早,不過陶刻符號的發現和釋讀,畢竟使人們看到了解決漢字起源問題的曙光,人們寄希望於有更多的出土資料和更多的研究成果。
100多年前,一撮龍骨中發現了甲骨文,這就是已經發展成熟的三千多年前的漢字。與漢字並稱為世界三大古文字的埃及聖書字和蘇美爾楔形文字早在公元前4世紀就已經消亡,唯獨中國漢字生生不息延續至今。漢字傳承了數千年,從古代漢字到現代漢字,在不斷的演變中也實現著其生命的超越。如今,面對我們已經熟悉的漢字究竟有何秘可探?
要想破解漢字,就要知道漢字的始意,也就必須找到識別最早的字形。如 「自」的現代字形好像和眼睛有關系。有人說「自」像眼睛加上一撇眉毛。但「自」的甲骨文是鼻子的象形,鼻子是呼吸的外在器官,我們先人認為氣是生命之本。而氣息一旦受阻,人的生命就會有危險。就是今天,人們試探某個人死沒死,還沿襲古老的方式,手放他鼻孔處,看有沒有出氣。所以,像呼吸一樣正常的狀態就是「自然」的本意。而「自然」所引發出的多麼高深的哲學思想,都是在追求人的一種正常舒服的狀態,這也是自己的生命狀態,他人無法模仿替代。「自從」、「自由」、「自己」、「自然」的來歷及與「自」相關的字。
破解漢字對重讀漢文經典的意義,比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對於王勃這聯詩我們都通曉:「只要四海之內還有一個知己朋友,雖然遠隔天涯,也好似近在鄰居。」你如果知道其中一個字「存」的全部,再讀此聯詩,其意境就和原來不同。「存」現在發現最早的字形由「才」和「了」構成。

㈥ 漢字里什麼字能代表非常成就 卓越不凡的意思

能表達成就的意思的字:造詣,效果,結果,收效,功效,功勞,成果,勞績,造就,收獲,成效,成績,建樹。

㈦ 漢字發展的幾個階段是什麼

《漢字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方向》

西南師范大學中文系劉又辛教授負責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漢字發展史綱要",其最終成果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專著《漢字發展史綱要》,這項成果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的觀點。

1、關於漢字發展史的三個階段
在漢字發展史上,有不同的發展階段。傳統的分期是以漢字字體變化為標准,即以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為標准劃分為四個階段。這項成果提出,字體變化不是漢字發展中的本質變化,不能說明漢字的歷史發展規律,而應從漢字的構造方法的變化來說明漢字的本質變化。這項成果在這個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漢字發展三階段的理論。即第一階段是圖畫文字階段。商代以前的文字應該屬於這個階段。第二階段是以表形文字為基礎,以表音文字為主體的表音文字階段。從甲骨文到秦代的文字都屬於這個階段。第三階段是以形聲字為主體,還保留了一些表形字和表音字的形音文字階段,從秦漢到現代漢字都屬於這個階段。

2、關於漢字的優缺點
現在世界上比較通行的文字有兩種:一是用幾十個字母記錄詞語語音的表音文字;二是兼表音和表形的漢字。這兩類文字體系,都各有優點和缺點,不能說哪種文字絕對好,哪種文字絕對不好。歐洲的一些學者認為,表音字是最進步的文字,漢字是一種落後的文字。這種偏見被國內的一些學者所接受,他們在書刊上談到漢字時,很少說到漢字的優點,這是片面的。
漢字的優點。漢字的最大優點,是他的超方言性。中國是地域廣闊、方言復雜的國家。在古代不可能做到語言規范化,就是現在推廣普通話,也還不能在短期內完成。但是漢字卻是全國通行的書面語言交際工具。語言不同,以筆代口寫出字來,卻完全一樣。如果是文字拼音化,就會出現廣東文、閩南文、上海文、北京文等,妨礙人們思想交流。漢字的另一優點,是它的有理性。文字是一種符號體系,它可分為有理性文字和無理性文字兩大類。所謂無理性,是指純表音文字,如假借字、音節文字、字母文字等,這種文字純系一種符號,與要表達的事物沒有直接聯系。所謂有理性文字如漢字,它除了表示詞的讀音,還是代表事物形類的標志。如"水"字,是從象形文字水的形狀演變而來的。它有表形和表音兩個作用。再如"汪"、"洋"兩字,用"水"表示類屬,用"王"、"羊"表示讀音,叫做形聲字,是漢字的主體,這種形聲兼顧的特點,便於識別和記憶。
漢字在表音方面的缺點。漢字表形字中,有一小部分長期被當作假借字使用,這是漢字中的表音字。由於它的數目不大,且多為常用字,可以不談。在這里,只講形聲字的表音功能。形聲字的聲符大都是可以單獨使用的表形字,用以當作表音的聲符,不如字母表音準確。漢字在表音功能方面有不少缺點,而主要是以下三點:a,形聲字的聲符不能區分聲調的差異,同一個聲符往往表示不同的調.如"胡"字是陽平字,但"糊塗"的"糊"讀陽平,"糊弄"的"糊"讀去聲。b,形聲字的聲符,往往因語言的變易,而喪失或減弱了表音功能。如"尚"讀"shang"的第四聲,但以"尚"為聲符的"倘"、"躺"讀"tang"的第三聲,"黨"讀"dang"的第三聲,"徜"、"常"讀"chang"的第二聲,"敞"讀"chang"的第三聲。c,漢字的一字多讀的重音現象。如"參"字,在"參加"、"參觀"等詞中讀"can"的第一聲,在"人參"一詞中讀"shen"的第一聲,在"參差不齊"一詞中讀"cen"的第一聲,共有三個重音。

3、關於漢字的簡化問題
漢字是從圖畫文字演變發展而來的,若畫成其物,筆畫就多。從漢字發展史來看,簡省筆畫一直是漢字演變的明顯傾向。1956年公布漢字簡化方案,1964年又擴大了簡化字的范圍和字數,這是兩千多年來第一次大規模的漢字改革。經過四十幾年的實踐證明,在普及教育和書寫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從另一方面看,簡化字也並非全無可議之處。如"鄧"、"歡"、"難"、"樹"、"戲"、"對"等字,其部件"又",代替了"登"等聲韻不同的聲符,有些草書楷化的寫法同楷書的結構不同,有些同音代替字也有可斟酌之處。但文字的規范一經確定,就不能朝令夕改,也不能各行其是,放任自流。漢字是中國優秀文化的載體,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待漢字也要像對待中國傳統文化一樣,一是要繼承傳統而不能割斷傳統,二是要改革,按照漢字本身的發展規律進行改革,使之成為更好的交際工具。由於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經濟的發展,使得學習漢語漢字的人越來越多。在各國教漢語的教師中,有的來自台灣,有的來自大陸,在教漢字時自然就會出現繁簡兩套教法。對這兩套教法是否統一,或如何統一,有待海峽兩岸及海外有關人士和專家學者聚集一堂,共同討論解決。

4、關於漢字不能走拼音文字的道路
1958年國家公布了漢語拼音方案。它的作用是作為推廣普通話的工具,以及給漢字注音。目前拼音方案的應用范圍還有擴大的可能。如小學生在寫作文時,遇到不會寫的漢字,可以用拼音寫這個字,書刊中的難字僻字可以加上拼音,在引用外國的人名、地名時,有人主張用拼音方案拼譯等。可以預測,這套方案將會同漢字一樣長期生存下去。但曾有人認為,人類語言的書面符號都應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不符合這個標準的文字一概視為落後文字。這是毫無科學根據的偏見。漢字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優秀文化之一,它不但是中國幾千年來的文化載體,而且在現在,仍然是全國人民以及國外炎黃子孫的共同交際工具。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外有識之士已認識到漢字的優越性,這個文字體系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重新走拼音文字的道路。

5、關於漢字的教學問題
按照漢字的教學方法教學漢字,這個原則是對的。但是,陳腐的"六書"說(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六種造字方法)必須改革。這項成果根據比較文字學的研究,並在唐蘭先生"三書"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表形、借音、形聲這個"新三書"說。它包括了"六書"中的合理部分,淘汰了"轉注"。表形字包括"六書"中的象形、指事、會意這三書;借音字就是假借。改稱借音字或表音字,是因為有些人認為假借中還有一種借形字,無中生有,徒亂人意。在唐蘭先生的"三書"中,把假借字排除在外,把用表形法造的字勉強分為象形和象意兩類,都不妥當。"新三書"中,既吸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也糾正了前輩的不足之處。掌握"新三書"的劃分標准,對於漢字教學可以發揮很大的作用。
今年八十九歲高齡的劉又辛先生在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日記中寫到:"這本書終於寫成,算是了卻了五六十年來的一點心願。······這部書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的項目。因為有了一點資助,這部書才得以完稿。我們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交了這份答卷,希望我們沒有白白耗費了人民的這點寶貴資金。"著名語言學家、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馬學良先生說:"這部《漢字發展史綱要》是(劉又辛)積多年對漢字研究的成果,與其傳人方有國合著公之於世的,不但理清古今漢字的本質與發展規律,且從漢字發展的必然趨勢,提出漢字改革的方向和漢字教學等一系列的重要問題,是一部研究漢字史和文字改革的務實的論著。"
參考資料:http://www.sinoss.com/zh-cn/resources/project_intros/04.jsp[/url]

㈧ 現代漢字有哪些弊端漢字改良有哪些成果

不知道 在網路上搜現代漢字有哪些弊端?漢字改良有哪些成果?

㈨ 500個基本漢字 是什麼

1、基本字加部件:「施」並入「也」。

2、基本字上面加部件:「敢」並入「耳」。「盧」並入「屍」。

3、基本字加筆畫:「弗、弟、夷」並入「弓」。「訊、凡」並入「幾」。「丸」

並入「九」。「刃」並入「刀」。

4、基本字字形相同加筆畫:「琢」並入「豕」。「矛」並入「予」。「甩」並

入「用」。

5、基本字上面加基本字:「韓」並入「早」。

6、雙重基本字:「羽」並入「習」。

7、上下基本字,以上面基本字為主:「歪、甭」並入「不」。

8、基本字加基本字:「琴」並入主要基本字「今」,「殿」並入「共」,「輯」

並入「耳」。

9、基本字加復式基本字:「冀」並入起始基本字「北」。

10、基本字分離:「哀」並入「衣」。

11、基本字加偏旁加部件和筆畫:「滾」並入「公」,「藤」並入「月」中。

「葵」並入「天」,「插」並入「千」,「舞」並入「夕」。

12、偏旁加雙重基本字:「隋」並入「月」。

13、復式基本字加部件:「鼻」並入「自」。

14、偏旁加基本字和部件:「寇」並入「元」,「漆」並入「木」,「藏」並入

「臣」。

15、冷僻基本字不單列:「融」並入「蟲」。

16、字形中間變換基本字和部件集中。如辨、辯;「衍」、「街」的字形集中

排列。

17、以部件為中心集中:勺(勹)所有「勹」這個部件構成的字都集中。

18、部件用漢字代表:厶(私)。

19、筆畫多、字形復雜以基本字為主並入。「穆、黎、鼎」分別並入「白、

禾、目」。「寡」並入「刀」。「疊」並入「又」,「器」並入「犬」。

20、多個基本字組成的字,由筆順起始的基本字並入:「翻」並入「采」、「贏」

並入「亡」、「嘴」並入「此」。

21、變形的基本字並入正體基本字:「美」並入「羊」,「叛」並入「半」,「麥」並入「主」、「逆」並入「山 」、「攻」並入「工」。通過以上給這部分字形不規則的漢字定位,目的是便於學習,如按一般工具書傳統的細致的部首定位,那要增加若幹部首,位置會分散,不利於集中學習漢字,這樣定位並不影響學習。500個基本漢字反映了漢字構字基本規律。漢字的構字存在著規律。漢字多是由基本字加上偏旁、部件和筆畫組成新字。如果我們把這些偏旁、部件和筆畫去掉,還原基本字,加以歸納和整理,便可以得出基本字。這些基本字有多少呢?經過歸納整理,可以初步確定它有500個。

㈩ 漢字真有趣,展示學習成果的方式有哪些五年級

舉行一些相關活動
比如說展開漢字主題班會,畫有關於漢字的手抄報,玩成語接龍詞語接龍等,一起唱有關漢字的歌

閱讀全文

與成果漢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
石柱鎮工商局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