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更好地鞏固和發展脫貧攻堅工作成果,自己的想法
如何更好地鞏固發點朋友圈或工作群,我出去的少我都不更好地鞏固發展,出回門工作都做答,請我做你的寵物有個勞動更好地鞏固和發展蘋果正宮。供氣工作的結果全國住宅的什麼有關勞動幹活的恐怖發點通工。監工作成果做雞的什麼也要換班,發的那個圖跟他溝通工作來算,花自己的爽歪也有各種各樣的。
『貳』 脫貧攻堅遇上疫情誰是主要矛盾
脫貧攻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疫情是一個臨時的出現的問題。只要我們加強科學手段,就可以防止疫情的蔓延。脫貧攻堅需要長期的努力。
『叄』 脫貧攻堅戰論文3000字
扶貧工作作為黨的富民政策的組成部分,作為推動農村經濟體制深入改革的內容,越來越受到全黨的重視和全社會的支持。黨的十三屆八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指出:在今後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要繼續抓好扶貧工作。因此,如何搞好扶貧工作就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大問題。本文試圖通過對宋家埡村的剖析,找出貧困地區貧困的成因,並提出一些對策。
南漳縣薛坪鎮宋家埡村是一個年人均純收入只有214元的貧困村,轄7個村民小組,1 2 5戶,586人。
過去這里傳著一句順口溜,是對這個地方的一個真實寫照:「山大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吃糧靠救濟,油鹽靠雞窩。」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宋家埡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分給了各家各戶經營,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被調動起l來了,基本上實現了糧食自給有餘。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這里仍然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生產力十分低下,農民生活比較貧困。據統計,宋家埡村年人均純收入19
8 9年只有156元,經過市民政局兩年的扶持,1990年為187元,1991年達到了214元,仍比全縣年人均純收入493元的水平低43.4%。
一、成因淺析
調查表明,造成貧困地區長期貧困既有自然的原因,也有社會歷史的原因;既有外部的原因,也有其自身內部的原因。從宋家埡村貧困狀況的分析結果表明,主要是以下六個方面的原因相互交織,共同促成。
1、自然資源貧乏。宋家埡村地處山區,位於南漳縣西部,平均海拔800多米,耕地面積678畝,人均耕地只有1.1畝。這里資源貧乏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山上沒有砍的。這里雖然山場面積大,但是山上到處都是裸露的岩石,沒有土層,長不成大樹,只有一些灌木生長在石縫之中。二是地下沒有挖的。據地質技術人員勘探,這里沒有重要的礦藏可挖。三是耕地貧瘠。這里的耕地一部分在山溝里(當地叫沖),大部分分布在半山坡,是用石塊壘起來的梯田(當地叫架子田),土層很薄。這種耕地既不保墒,也不保肥,更不保溫,糧食產量極低。盡管近年來採用了一些新技術,投入了大量的良種、化肥,地膜,但年畝產糧食一直在700斤左右徘徊。四是水源十分缺乏。宋家埡村無水源,莊稼需水和人畜飲水全憑老天恩澤。近年來我市民政局拿出2萬多元幫助村裡建了近百口蓄水池,緩解了人畜飲水的矛盾,但對莊稼旱期灌溉卻無能為力。若是風調雨順年成尚好,若是遇到災害,糧食就會減產或絕收。前幾年曾多次在玉米揚花壓米的關鍵時期出現「卡脖子旱」,致使好端端的莊稼大量減產。
2、交通運輸不便。產品能不能轉化成商品,一個重要的環節是交通運輸。如果交通運輸不發達,產品運不出去,永遠實現不了它的商品價值。宋家埡村恰恰是在這個環節上存在問題。這里地勢高、山多,125戶人家分散居住在幾十座山坡上和14條溝溝窪窪里,往往是一座山一個窪就是一戶人家。通往各家各戶的路都是羊腸小道,行走十分不便。1組3戶農民住在海拔1200米的高嶺寨,那裡山高坡陡,道路更難行,全村農民運輸全靠肩挑背馱。最遠的幾戶,到村委會交售定購任務糧或買化肥,要用背簍背三、四公里,翻越六、七座山,走兩個多小時。冬、春大雪封山後,農民們不能出門,只能呆在家裡。由於交通不便利,這里山上生長的柿子、核桃、白果、櫻桃、香椿、薪柴等土特產無法運出上市,白白地被爛掉或自己消耗了另一方面,外面的商品信息也很難傳播到這里,使這里變成了"世外桃源"。
3、商品意識淡薄。貧困地區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商品意識淡薄。他們沒有經商或從事商品生產的慾望,總是停留在「養豬為過年;養雞弄幾個油鹽錢,種田求個肚兒圓」這個舊觀念的圈子裡,不敢大膽突破。如宋家埡村有這么兩個例子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一是各家各戶每年殺豬以後,不是拿一部分到市場上去銷售,變成現金,然後用於生產投入,而是分割成若干塊,用松煙熏一熏保管起來,留著自家慢慢吃。宋家埡村每戶每年平均熏豬肉200多斤,最多的戶有400多斤,使資金不能快速周轉,發揮其應有的效益。二是農忙以後,青壯年勞力不是出去找活路,跑生意,搞副業,而是呆在家裡享清閑,好端端的勞力和寶貴的時間就這樣白白地浪費掉了。
4、產業結構單一。
貧困地區農民往往不注意因地制且調整產業結構,傳統的種田顧肚子觀念很難改變,這是造成其貧困的一條重要內因。據統計,宋家埡村1991年國民生產總值(毛收入)為19.6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1.45萬元,佔58.4%;林、牧、副業收入8.16萬元,佔41.6%。集體有一個由市民政局扶持的糧油加工房和一個小商店,個體加工和商店是個空白。桑蠶生產按說是宋家埡村一個佔地少、收益大、見效快的經濟項目,但在這里也沒有形成大規模生產,各家各戶只是在田邊地頭,房前屋後栽了少部分桑樹。全村今年春、夏、秋三季養蠶才60張,潛力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今年市民政拿出資金4430元,購買了1.5萬株桑樹苗和320棵速成白果樹苗,讓村裡發展桑園和白果園。開始農民們還不樂意接受,捨不得拿好田,後經工作隊員反復宣傳,部分農戶才算拿出了5分當家田種植桑樹和白果樹。
5、社會化服務程度低。這是造成貧困的一條外部原因。分田到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農業生產由過去的集體經營,變為單家獨戶的分散經營,這就要求有較高程度的社會化服務與之相配套。但目前貧困地區的社會化服務程度較低,不能與新的生產方式相適應。據調查,目前少數貧困地區基層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向農民群眾徵收過多,為農民提供各種服務較少。如宋家埡村每戶每年向鎮獸醫站交5元錢家畜家、禽防疫費,但獸醫站卻不發防疫葯,不打防疫針。農戶的家畜、家禽生了病,獸醫站從不過問或治療,即使費力把他們請來,還要交醫療費。一組農民劉高峰家養有一頭80多公斤重的肥豬和一頭老母豬,由於畜醫站未發防疫葯,未打防疫針,生病後又無人治療,結果今年上半年得病後殺了一頭,下半年另一頭只差三天就要下仔的老母豬又病死了。劉高峰今年僅此一項就損失700多元,他的愛人還大哭了一場。另外,農民急需的化肥、農葯、柴油等物資也很難買到,出售糧食、蠶繭不能完全領到現錢,存在打白條現象,農業生產因此受到嚴重影響。
6、文化教育落後。文化教育落後是貧困地區的一個通病,也是造成貧困的一個根本原因。因為在生產力諸要素中,勞動者即人起著掌握生產工具、改造勞動對象的重要作用。人的素質優劣,直接影響到生產力水平的高低。而人的素質的提高,只有依靠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但目前貧困地區文化教育遠遠落後於城市和富裕的農村。這里農村沒有電影、電視看,沒有收音機和廣播聽,書報雜志也很難看到,農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單調生活。
村辦小學師資和教學條件也差,一、兩個民辦教師帶七、八十個學生,一、四年級合一個班,二、三年級合一個班,兩個老師既帶語文,又帶算術,其它課程只有砍掉。由於教學條件差,學生升學率極低,大部分只能讀個小學。據統計,宋家埡全村586人中,高中畢業鉤有14人,初中畢業的有45人,小學文化程度的有180人,文盲、半文盲為216人,占總人口的45.5%。村幹部的文化結構也極不相稱,全村6名幹部中有初中文化程度的2名,另4名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很難想像,象這樣文化教育狀況的地區,怎能快速擺脫貧困,走上富裕道路。
二、對策展望
如何使貧困地區脫貧致富,這是一項十分艱巨的任務,也是一道難題。它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聯結民政、財政、科技、供銷等眾多部門,並且需要一個過程,不能企於短期內即達目標。針對上述分析的原因,我們可以先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切實加強領導,建立扶貧工作責任制。
實踐證明,搞好扶貧工作是堅持社會主義根本制度,進一步體現黨的宗旨,密切黨和政府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的政治大事;是落實黨的富民政策,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具體行動;是促進全國經濟平衡發展,穩定農村局勢的實際步驟,是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和重要的經濟任務。因此,各級黨委、政府應切實加強對扶貧工作的組織領導,把扶貧工作列入重要的議事日程,常抓不懈。具體講,其一,要成立扶貧工作常設機構,配備素質較高的幹部,組織協調扶貧工作,研究、交流扶貧工作方法和經驗。其二,建立扶貧工作責任制,堅持採用派駐扶貧工作隊和工作組的有效形式;實行對口承包,不脫貧不脫勾,並具體規定一些獎懲辦法將責任落實到人。其三,要組織和發動全社會的力量,支持,幫助扶貧工作。
2、制定扶貧規劃,確立扶貧目標。
要想使貧困地區改變貧困面貌,首先必須在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基礎上,選准主攻方向,制定一個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扶貧規劃。規劃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總體規劃,即通過扶貧應解決的主要問題和應達到的總的目標;二是年度規劃,即每年所應實觀的目標;三是各項具體規劃,如人才培養規劃,科技興農規劃等。規劃必須因地制宜,並且具有可操作性。各地實踐證明,凡是制定了一個好的規劃的地方,那裡的扶貧效果就明顯。反之,若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一人一套搞法,其結果只會是年年扶年年貧,浪費了人力、財力和物力,給黨和人民造成損失,貽害無窮。
3、扶本、扶智,增強造血功能。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農村改革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有兩條:一靠政策,二靠科技。長期以來,我們做了大量的扶貧工作,國家拔出了大批救災、救濟款物,並取得了顯著效益。但一個值行注意的問題是,在扶貧過程中,由於對人才與技術的開發與扶持不夠,其結果是:「救濟年年搞,年年不溫飽,專靠錢和物,窮根斷不了。」這說明光靠輸血只能維持生命,只有傳授技術,增強自身的造血功能,才能健康成長。扶貧工作必須抓住「扶本扶智」這個根本。扶本扶智就是要激發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苦幹實干精神,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就是要發展教育,輸入信息,更新觀念,改變人的愚昧狀況;就是要向廣大貧困戶進行實用技術培訓,傳授一技之長,發展生產,使他們獲得脫貧致富的實際能力。
4、分清貧困戶類別,因人施扶。
我們在調查中發觀,雖然一個村是貧困村,但窮襯里也不乏富裕戶。為什麼在相同的客觀條件和外部環境下,卻有窮有富呢?這就需要對貧困戶進行分類,再分析原因,最後因人施扶。目前農村貧困戶按其原因來分,大致有如下十種類型:(1)缺勞力型,(2)缺資金型,(3)缺技術型,(4)缺門路型,(5)經營無方型,(6)痴呆傻弱智型,(7)
孤老(小)型,(8)懶惰型,(9)家大口闊型,(10)天災人禍(包括疾病)型,等。對這些不同類型的貧困戶,就需要採取不同的扶持辦法。如對缺勞力型戶,我們就要發動同村同組農民義務幫工,並減免其義務工,幫助他們發展食用菌,桑蠶、家禽等輕體力、技術型、收益大的生產項目。對懶惰型戶,一是要扶志,即幫教立志,使其克服好逸惡勞的惡習。二是制度約束,防止其外出亂跑。三是誠心幫助,解決其具體困難。對天災人禍和患病致貧型戶,政府和集體要及時扶持資金和物資,給予救濟,使其增強抗災自救的能力,盡快恢復生產。
5、認真貫徹計劃生育政策,嚴格控制人口增長。
人口控制問題是一個關繫到貧困地區能否最終脫貧致富的關鍵問題。在貧困的農村,人口增長速度要盡快控制住。不能越窮越生、越生越窮。要採取措施,克服近親生育、人口素質下降的傾向,避免痴呆傻和弱智等新的貧困因素再生。如果貧困地區不把計劃生育和優生優育工作抓好,即使我們的財富和生產能力不斷增加,但有相當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吃掉,結果仍舊擺脫不了貧困,達不到小康。特別是我們農村基層政府、村民委員會,要把好第一關,堅決執行計劃生育一票否決權,為控制人口做出積極的努力。
6、跳出「以糧為綱」的圈了,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
不合理的產業結構是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緩慢的病根。貧困地區要徹底擺脫貧困,普遍面臨著調整產業結構的艱巨任務。以選擇發展具有當地優勢的產業為目的的調整,是扭轉貧困地區經濟惡懷循環的一大工程。如宋家埡村人平只有1.1畝地,種糧食充其量只能混個肚兒圓。若充分利用當地荒山坡地,大力發展優質煙葉,茶葉、桑蠶、板栗、核桃,白果、杜仲、棗皮等收益大的經濟項目,再輔之以其它工付業項目,盡快脫貧致富是不成問題的。
7、發揮上級和基層兩個積極性,啟動內在活力。
區域貧困、發展不平衡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問題。為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制定了許多扶貧的優惠政策,上級每年把大量的資金和物資投放到貧困地區。這有它積極的一面,同時也有它消極的一面,即從客觀上助長了當地政府和農民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因此,扶貧工作必須注意把上級政府扶貧的積極性與當地政府、村民委員會和農民脫貧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結合起來,改變過去那種把扶貧工作單純看作是上級政府的事,而貧困地區基層政府和部門處於應付被動地位的狀況。當地政府及其部門有責任、有義務向農民及時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後等社會化服務,同時應切實減輕農民負擔,杜絕亂攤派,減少不合理的收費,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肆』 怎樣的調研問題要突出體現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內容
從角度,要打贏扶貧攻堅戰,要發揮財政作用,大力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必須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統籌兼顧。轉變農...
『伍』 從疫情角度來說,當代中國怎樣才能打贏脫貧攻堅戰
之前說2020年以前都消除貧困人口了,現在都過半年了還說脫貧攻堅戰,不想混了吧
『陸』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脫貧攻堅期工作安排有什麼區別
脫貧攻堅成果即具體的脫貧攻堅做了什麼事情,以及取得的實際效果,是否完成了國家要求完成的所有指標。脫貧攻堅期工作安排即落實相關部門下達的脫貧攻堅任務,和需要落實的工作。增強發展動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破除體制機制弊端。完善政策,由「特惠」政策轉向「特惠」政策與「普惠」政策相結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聚焦群眾獲得感。科學制定和實施村莊規劃引領鄉村建設,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著力推進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建立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機制,強化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供給縣鄉村統籌,實現鄉村宜居和農民安居。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白皮書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之後,中國將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中國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以更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做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是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交匯和過渡時期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不辜負黨和人民期望,使脫貧攻堅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社會認可、人民滿意,我們必須繼續加大力度,扎扎實實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並推進。具體來看,應將著力點放在政策配套銜接、建設項目銜接、扶貧產業銜接、社會治理銜接、工作機制銜接、強化文化引領、加強隊伍建設等七個方面。
政策配套銜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明確強調:「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後,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做到扶上馬送一程。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並逐項分類優化調整,合理把握節奏、力度和時限,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推動「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抓緊出台各項政策完善優化的具體實施辦法,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在過渡期內,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現有幫扶政策該延續的延續、該優化的優化、該調整的調整,確保政策連續性。同時,要保持兜底救助類政策持續穩定,落實好教育、醫療、住房、飲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
建設項目銜接。對於脫貧攻堅階段開展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要持以長線思維,對於尚未完成的要繼續實施完成,切實把這些工程項目建設好,使這些工程項目成為造福人民、造福一方的惠民工程。當前,對於已脫貧地區的配套基礎設施、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要結合鄉村建設行動,推進建設項目往村覆蓋、往戶延伸,持續提高公共服務能力。
扶貧產業銜接。產業是發展的根基。脫貧地區產業普遍搞起來了,但技術、資金、人才、市場等支撐還不強,有的地方甚至幫扶幹部一撤,產業就可能垮掉。因此,在脫貧攻堅階段發展起來的各個產業,要注重後續產業的培育與延伸,尊重市場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提高產業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發展產業要堅持市場引領,注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做好扶貧產業銜接,要繼續加大對脫貧地區的產業扶持,加快補上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特別是要就地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把產業鏈的主體留在縣域、鄉村,讓脫貧群眾更多分享產業發展成果,促進就近就地就業。要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順應城鄉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的需要,推進一村一品、一縣一業,形成穩定的產業鏈和供應鏈。
社會治理銜接。「十三五」期間,全國96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喬遷新居,累計建成集中安置區約3.5萬個。做好社會治理銜接,就是要進一步充實完善在脫貧攻堅階段形成的科學有效的社會治理機制,不斷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著力加強脫貧地區的基層社會治理,加快構建黨組織領導的鄉村治理體系。認真落實鄉村治理制度,完善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相結合的治理體制和機制。開展鄉村治理創建工作,創建民主法治示範村,培育農村學法用法守法示範戶,加強鄉村人民調解組織隊伍建設,推動就地化解矛盾糾紛。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加強鄉村應急管理和消防體系建設,做好對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安全隱患等重大事件的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應急處理。
工作機制銜接。在總結提煉的脫貧攻堅階段形成的好的工作機制、好的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成果,使之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工作抓手,使鄉村振興不斷取得明顯成效。比如,脫貧攻堅階段探索總結的「萬企幫萬村」、定點幫扶等經驗在鄉村振興工作上要延續下去。再如,各地方結合實際總結出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方法,都可以進一步總結提煉加以運用,實現工作方法常態化制度化。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形成的組織推動、要素保障、政策支持、協作幫扶、考核督導等工作機制,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運用到鄉村振興,建立上下貫通、精準施策、一抓到底的鄉村振興工作體系。
強化文化引領。做好銜接工作之外,鄉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以文化為引領,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文化建設中以人民群眾易於接受的方式宣傳新風正氣,破除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把鄉村振興的「鄉風文明」落到實處,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在鄉村深入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講活動,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持續推進鄉村移風易俗,推廣積分制、道德評價、紅白理事會等做法,加大高價彩禮、人情攀比、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治理,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加強隊伍建設。鄉村人才隊伍建設是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加強隊伍建設,要建設好鄉鎮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和村支「兩委」班子,立足於培養基層幹部,在基層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鄉村振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選派機關幹部到鄉村掛職鍛煉、駐村幫扶是必要的,但我們不能把鄉村振興、農村發展的希望建立在掛職鍛煉、駐村幫扶上面,而要立足於培養選拔優秀的基層幹部上面,只有他們最清楚農民群眾到底最需要什麼、當地的實際情況到底怎麼樣、當地經濟應該如何發展。這樣,也才能夠真正做到以鄉村「人才振興」推動形成鄉村全面振興。
『柒』 你認為此次疫情對脫貧攻堅是否有影響,影響都在哪些方面
1、影響外出務工。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普遍滯後,產業基礎相對薄弱,貧困群眾增收的重要渠道是外出務工。截至2019年底,全省已脫貧的131萬戶557萬人中,務工收入占總收入50%以上的貧困戶共有93萬戶,佔71%,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和項目不能開工或開工較晚。
導致部分務工人員近期無法外出務工,有的務工人員在一季度基本沒有可能獲得務工收入。長時間不返崗或者返崗後收入偏低,會對部分貧困戶如期脫貧帶來較大影響。
2、影響產品銷售。由於疫情防控期間物流通道不暢,需要即產即銷的大棚蔬菜、水果等出現銷售難、運輸難問題。
部分貧困戶靠養殖業增收,受人員流動限制、活禽運輸管控、屠宰場所關閉、市場消費縮減等因素制約,不得不延長養殖周期、增加成本投入,加上產品無法進入市場變為收入,影響養殖規模的擴大和再生產的實施。
3、影響春耕生產。目前正值春耕生產期,疫情給春耕生產帶來不利影響。種子、化肥、農葯的農資供應總量足夠,主要問題是農資運銷最後一公里受阻,難以進店入村。
前一段時間,一些地方農村防疫搞「一刀切」,甚至封村堵路,農事活動無法正常開展。春耕如果不能按時令進行,就會影響貧困群眾的收入。
4、影響就近就業。部分貧困群眾原來主要依靠就近就業增加收入,疫情導致企業市場主體延遲復工復產,貧困群眾就業期縮短,收入水平可能下降。
5、影響幫扶實效。在穩定控制疫情之前,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涉及的企業和項目有不少不能開工建設,有的不能按計劃投入運營,對貧困群眾的直接帶動和輻射作用發揮不出來。
針對這些問題採取了如下措施:
1、對外出務工人員給與交通補貼,開具兩地認證的健康證明,對吸納就近務工人員的企業按人頭和工作時間給與一定的補貼。中小企業能夠70%的就業,我省在金融、稅收等方面極力的扶持中小企業,幫助其度過難關,對不減少務工人員的企業給與一定的補貼。
2、打通運輸關節,幫助推銷農產品。我省將低風險地區的防疫卡口全部拆除,打通省內外運輸關節,幫助農戶將積壓的農產品盡快銷售。
3、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不影響春耕農忙,不影響我省糧食的生產,很多地方容許農民按時春耕,對缺少化肥、種子、農葯等農資的農戶積極幫助聯系購買。
4、積極的幫助企業復工復產解決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務工的人員就近就業,支持符合防疫條件的服務、餐飲等第三產業盡快開門營業,及時解決一部分就業。
5、受疫情影響停建的項目盡快開工建設,新的項目通過審批會盡快投入建設中,這些建設項目能夠解決一部分群眾的就業。
『捌』 2)你認為此次疫情對脫貧攻堅是否有影響,影響都在哪些方面
新冠肺炎疫情對脫貧攻堅有影響,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1、延緩了扶貧項目的建設進度。受疫情影響,一些扶貧項目不能按計劃開工,處於停工或開工不足狀態,建設進度被延緩。
2、影響了貧困勞動力外出就業。疫情防控期間,一些貧困勞動力滯留在家,不能外出務工就業。國際疫情蔓延,出口產業受到較大沖擊,而在這些產業就業的人員,不少來自貧困地區以及貧困和低收入家庭。
3、對貧困地區的產業發展形成一定沖擊。影響較大的主要是鮮活農畜產品銷售、休閑農業和旅遊業等,其中對貧困地區的旅遊業影響最大,導致一些扶貧產業項目效益下滑。
4、加大了返貧和致貧風險。在已脫貧人口和貧困邊緣人口中,有的增收渠道單一且不穩定,一旦受到疫情沖擊,就業和家庭經營收入容易受到較大影響,很容易陷入貧困。
(8)疫情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擴展閱讀:
知道影響所在,明確重點難點所在,加大脫貧攻堅的政策支持就有了針對性。總結起來就是:搶進度、補短板、提質量。
「搶進度」,加快農村危房改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進度,將疫情期間耽誤的時間和進度搶回來。
「補短板」,重點針對「三保障」、飲水安全等短板和薄弱環節,對標脫貧目標盡快補齊;抓住國家應對疫情加大投資的時機,加快啟動實施一批脫貧致富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
「提質量」,加強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和消費扶貧的銜接,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長效富民產業,增強脫貧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從源頭上消滅造成返貧和新發生貧困的土壤。
『玖』 談談你在脫貧攻堅,抗擊疫情工作中是如何發揮帶頭作用
在脫貧攻堅當中,作為個人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貢獻,但是在抗擊疫情工作中自己能遵守疫情期間的任何防控措施,不聚餐不聚惠,按照衛健委發布的條例去做。作為共產黨員發揮了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作為黨員幹部,要把貧困戶的困難放在首位,積極的想辦法幫助予以解決。在抗疫工作中要積極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面對危險不推脫,不推諉,要勇於擔責。抗擊疫情工作期間就是發揮自己的帶頭作用就是。講講講講究衛生。不信謠不傳謠聽從黨中央的一切自負。
(9)疫情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擴展閱讀:
在脫貧攻堅中教育引導每一名黨員幹部,圍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不斷提升自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立足於崗位奉獻,勇於擔當作為,始終保持幹事創業、開拓進取的精氣神,讓更多的發展成果惠及最廣大的人民群眾。
引領群眾萬眾一心扶貧攻堅,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獻智慧、出實力、展形象。要引導形成正氣弘揚、歪風邪氣下降消除的政治生態。堅決整治不良風氣,堅持實事求是,接受黨內黨外監督,營造正氣弘揚的政治生態。要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
堅持以上率下,有效傳遞壓力,層層落實責任。 要帶頭廉潔自律,自覺堅持廉潔自律的道德操守,帶頭嚴以律己,切實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注重將「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相結合,在自己的崗位上要受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時刻警醒自己是一名中國共產黨員,做好帶頭人。
最後,將脫貧攻堅、戰疫斗貧中的表現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否合格的「硬杠杠」,黨建脫貧雙推進,鼓勵黨員鼓足干勁因地制宜制定脫貧攻堅、戰疫斗貧計劃。打贏脫貧攻堅、戰役斗爭的過程雖然很艱巨、困難重重,但是只要我們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迎難而上。
『拾』 結合疫情的影響,談談對脫貧攻堅『』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理解
獲全勝收兵不大獲全勝收兵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