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風燥傷肺的中醫處方有哪些
(1)枇杷瓜蔞湯
[主治]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處方]枇杷葉15克,瓜蔞皮10克,天花粉12克,龍刪葉15克,麥冬12克,人參葉10克,桔梗9克,杏仁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l劑。
(2)沙參麥冬湯
[主治]適用於燥傷肺胃,清養肺胃,生津潤燥。。
[處方]沙參9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冬桑葉4.5克,麥冬9克,生扁豆4.5克,花粉4.5克。
[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日服二次。久熱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3)玉女煎
[主治]清胃熱,滋腎陰。
[處方]石膏15克,熟地30克,麥冬6克,知母5克,牛膝5克。
[用法]上葯用水一盅半,煎七分,溫服或冷服。
⑵ 風燥傷肺的臨床症狀有哪些
喉癢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咳痰不爽,或痰中帶有血絲,咽喉干痛,唇鼻乾燥,口乾,常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證,舌質紅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
⑶ 怎樣通過穴道療法治療風燥傷肺
【穴道療法】
(1)按摩療法
[取穴]肺俞、天突、膻中、足三里、豐隆、內勞宮、湧泉、腎俞。
[操作]患者俯卧,醫者用小魚際按揉患者背部的肺俞穴5分鍾。然後,向兩側分推肩胛骨100次。患者仰卧位,醫者用拇指點揉天突穴50次,揉膻中1分鍾;按揉並彈撥患者足三里、豐隆穴各1分鍾;按揉掌小橫紋100次;揉內勞宮50次;推湧泉穴200次,揉腎俞1分鍾。
(2)推拿療法
[取穴]膻中、肺俞、脾俞、
[操作]按揉膻中穴2分鍾;患者仰卧,醫者在其頭前,兩手拇指相對,其餘四指分開,自胸骨順1~4肋間向外分推至腋中線,操作3分鍾;患者俯卧,醫者用拇指按揉肺俞、脾俞穴各2分鍾,最後輕揉肩胛骨內側結束治療。
(3)針灸療法
[取穴]列缺、肺俞、魚際,配穴:口乾咽痛者加太溪、照海。
[操作]列缺、肺俞針用瀉法,魚際點刺放血,太溪、照海行補法。取腎經原穴太溪滋腎陰,使津液上濟以潤肺止咳;照海、列缺為八脈交會穴相配為用,善治喉嚨胸膈肺系疾患;肺俞宣通肺氣而止咳,手太陰榮穴魚際瀉肺熱而止嗽。
⑷ 燥邪犯肺證與肺陰虛證的共同症狀是
正確答案:D
解析:燥邪傷陰,故燥邪犯肺證與肺陰虛證都有乾咳痰少的臨床表現;前者以乾咳痰少、鼻咽口舌乾燥為主要表現;後者以乾咳少痰、潮熱、盜汗為主要表現。微惡風寒、脈浮緊是風寒犯肺證的表現;潮熱盜汗、兩顴潮紅為虛熱證候,可見於肺陰虛證。
⑸ 風燥傷肺咳嗽有哪些臨床症狀
【臨床症狀】
喉癢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連成絲,咳痰不爽,或痰中帶有血絲,咽喉干痛,唇鼻乾燥,口乾,常伴鼻塞,頭痛,微寒,身熱等表症,舌質紅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黃,脈浮。
【飲食宜忌】
(1)宜食食物
宜食山葯、白蘿卜、百合、綠豆、荸薺、蓮藕、蜂蜜、梨雪耳、蓮子、百合、甘蔗、柚子、南瓜等潤肺食物。
(2)忌食食物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最好少吸煙,少飲酒,甚至戒煙酒;少食過於油膩性的食物。
⑹ 燥邪犯肺證的介紹
燥邪犯肺證又稱燥氣傷肺證。本證是外感燥邪或感受風熱,化燥傷陰,以肺陰耗傷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症狀的概稱。以微有寒熱,乾咳無痰,或痰中帶血絲,胸痛,唇鼻咽喉乾燥,口渴,舌燥少津,脈浮等為常見症的證候。
⑺ 怎樣用穴道治療風燥傷肺
(1)按摩療法
[取穴]肺俞、天突、膻中、足三里、豐隆、內勞宮、湧泉、腎俞。
[操作]患者俯卧,醫者用小魚際按揉患者背部的肺俞穴5分鍾。然後,向兩側分推肩胛骨100次。患者仰卧位,醫者用拇指點揉天突穴50次,揉膻中1分鍾;按揉並彈撥患者足三里、豐隆穴各1分鍾;按揉掌小橫紋100次;揉內勞宮50次;推湧泉穴200次,揉腎俞1分鍾。
(2)推拿療法
[取穴]膻中、肺俞、脾俞、
[操作]按揉膻中穴2分鍾;患者仰卧,醫者在其頭前,兩手拇指相對,其餘四指分開,自胸骨順1~4肋間向外分推至腋中線,操作3分鍾;患者俯卧,醫者用拇指按揉肺俞、脾俞穴各2分鍾,最後輕揉肩胛骨內側結束治療。
(3)針灸療法
[取穴]列缺、肺俞、魚際,配穴:口乾咽痛者加太溪、照海。
[操作]列缺、肺俞針用瀉法,魚際點刺放血,太溪、照海行補法。取腎經原穴太溪滋腎陰,使津液上濟以潤肺止咳;照海、列缺為八脈交會穴相配為用,善治喉嚨胸膈肺系疾患;肺俞宣通肺氣而止咳,手太陰榮穴魚際瀉肺熱而止嗽。
⑻ 風燥傷肺的穴道療法有哪些
[取穴]肺俞、天突、膻中、足三里、豐隆、內勞宮、湧泉、腎俞。
[操作]患者俯卧,醫者用小魚際按揉患者背部的肺俞穴5分鍾。然後,向兩側分推肩胛骨100次。患者仰卧位,醫者用拇指點揉天突穴50次,揉膻中1分鍾;按揉並彈撥患者足三里、豐隆穴各1分鍾;按揉掌小橫紋100次;揉內勞宮50次;推湧泉穴200次,揉腎俞1分鍾。
(2)推拿療法
[取穴]膻中、肺俞、脾俞
[操作]按揉膻中穴2分鍾;患者仰卧,醫者在其頭前,兩手拇指相對,其餘四指分開,自胸骨順1~4肋間向外分推至腋中線,操作3分鍾;患者俯卧,醫者用拇指按揉肺俞、脾俞穴各2分鍾,最後輕揉肩胛骨內側結束治療。
(3)針灸療法
[取穴]列缺、肺俞、魚際,配穴:口乾咽痛者加太溪、照海。
[操作]列缺、肺俞針用瀉法,魚際點刺放血,太溪、照海行補法。取腎經原穴太溪滋腎陰,使津液上濟以潤肺止咳;照海、列缺為八脈交會穴相配為用,善治喉嚨胸膈肺系疾患;肺俞宣通肺氣而止咳,手太陰榮穴魚際瀉肺熱而止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