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史題 1945年重慶談判去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a.實現國內和平 b.簽訂 雙十協定 c.解放區
B,因為只有這個實現了
㈡ 重慶近年來的重大事件
(一)1999年1月4日,重慶綦江縣彩虹橋發生了垮塌事件,造成40人死亡,14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631萬元。
從各方面調查取證和專家組技術鑒定得出結論:在該橋的整個建設過程中,由於有關領導急功近利,有關部門嚴重失職,有關人員玩忽職守,導致施工質量極為低劣,致使該橋建成時就是一座危橋。
一批行賄受賄、粗製濫造的包工頭、施工監督者等被繩之以法,對建造彩虹橋豆腐渣工程負有領導責任的縣長林世元等人,也一一被以玩忽職守等罪名判處重刑。
(二)2001年5月1日晚8時,重慶著名風景區武隆縣仙女路段發生山體滑坡,一棟9層居民樓被滑坡岩石掩埋,截至5月4日,共挖掘出遇難者屍體74具。其中,在已查明身份的有72具屍體中,其中男37人,女35人,16歲以下未成年人有19人,年齡最小的只有2歲。
(三)2002年12月18日早晨,長江重慶長壽段發生一起撞船事故,相撞兩船分別是宜昌市宜盛號滾裝船和重慶市長壽區江南鎮水運公司長運一號輪,相撞後,長運一號輪沉沒。
據了解,沉沒的一號輪上共有47人,7人獲救,8人死亡,32人失蹤。死亡和失蹤的40人中,有18名教師和1名嬰兒。
(四)2003年6月19日,長江三峽輪船股份有限公司的「涪州十號」客輪在涪陵區龍橋鎮白拱碼頭長江水域,與涪陵江龍船務公司「江龍八0六號」貨船相撞,「涪州十號」當即翻沉。事故發生時船上有65人,十二人生還,打撈起屍體35具,其中28人已被確定為此次事故的遇難者。其他人員下落不明。
(五)2003年12月23日22點15分,重慶市開縣高橋鎮境內的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川東北氣礦發生天然氣井噴事故,到25日18時40分,發現的死亡人數已經達198人。
㈢ 近代重慶有什麼重大歷史事件(不要詳細的解釋,有事件就可以)
重慶淪陷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
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從這以後,資本主義列強從我國沿海逐漸侵入長江中游地區的漢口。1876年,英國公使向清政府提出英國在雲南大理及四川重慶派駐領事。並且在,疫情下銀行應對策略,《中英煙台條約》把宜昌開為商埠。在1891年以後重慶被侵略者完全掌握,從此重慶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城市。
繼中英兩國簽訂不平等協議之後,此後的中國一直在被各國要求簽署不平等條約。此時的重慶完全成為眾矢之的,其他各國相繼來,有的陪伴是什麼,渝設立領事館,重慶完全淪為西方國家的政治勢力集中地,也成為全國居第四位的洋貨銷售中心。卻並沒有給重慶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好處,反而各種掠奪充斥著整個重慶。以至於使重慶地區乃至整個四川及西南經濟遭受嚴重破壞,加速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間接地形成,張國立國籍張鐵林國籍,了一批近代工業企業的雛形。
雖然這段歷史很屈辱,但隨著中國人民的頑強抵抗,重慶也隨著民族工商業的產生和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力量也逐漸成長。開始抵制洋貨,振興實業。排除帝國主義勢力,建立民族市場,挽回權利。
重慶獨立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爆發後,重慶革命黨人奮起響應。與同年11月22日發動起義,宣布重慶獨立,成立了「中華民國蜀軍政府」,宣布了同盟會的政綱,廢除宣統年號。
重慶正式建市
1927年11月,重慶第一任市長潘文華曾請第二十軍軍部改重慶商埠為重慶市,這是重慶正式建市的開始。
重慶成為民國陪都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沿海城市大多失手,國防最高會議決定遷都重慶。此時重慶成為戰時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與文化教育中心。被成為國民政府的陪都。同時它也成為當時反法西斯戰爭同盟國中國戰區的指揮中心和同盟軍亞洲、太平洋戰區的司令部以及中、美、英三國軍事同盟與緬甸抗日軍的指揮大本營。
重慶解放
直到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東北、西北、華北、華中大片地區後,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指揮大西南攻破蔣介石的陰謀。在11月30日,重慶才正式解放,標志著幾千年封建專制和地方軍閥、國民黨黑暗統治的結束,歷史終於掀開了這片土地最為輝煌的一頁!
重慶成為直轄市
1954年6月,重慶市由中央直,世衛組織將新冠狀病毒命名為,轄市改為省轄市,此時的重慶成為全國關注的焦點,並大力開發,其中就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㈣ 中國的重大科技成就有哪些
1、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因其超大的建築規模、空前的施工難度以及頂尖的建造技術而聞名世界;大橋項目總設計師是孟凡超,總工程師是蘇權科,島隧工程項目總經理、總工程師是林鳴。
2、復興號動車組列車
復興號動車組列車,是中國標准動車組的中文命名,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組織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動車組列車。
3、射電望遠鏡FAST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簡稱FAST。
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工程為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天眼」工程由主動反射面系統、饋源支撐系統、測量與控制系統、接收機與終端及觀測基地等幾大部分構成。
㈤ 簡述重慶打黑取得的重大成果,從我國國家性質角度談談給你的啟示
一,我國是由工人階級領導,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二,在我國,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
三,重慶黑惡勢力嚴重危害了公民權利,是人民的敵人。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後,社會上還存在著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制度的敵對勢力,我們必須與其進行斗爭,以確保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不被動搖,維護國家長治久安。
四,我國通過建立以憲法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主要內容的全力保障體制,保障公民的權利。
㈥ 重慶談判有什麼重大成果j結果如何
成果:迫使國民黨接受了和平建國的方針,為共產黨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動權。 結果:簽訂了《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㈦ 重慶的重要性
尊敬的網路用戶你好!
重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直轄市之一,地處中國西南。城市面積8.2403萬平方公里。2008年主城區建成區面積443.6平方公里,比2007年建成區增加21.21平方公里,增長5.02%。 是中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內陸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擴大對外開放的先行區,中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長江上游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長江上游生態文明示範區,中西部地區發展循環經濟示範區,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上游航運中心,中國政府實行西部大開發的開發地區以及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㈧ 5個重慶的建設成就有些什麼
居家之都
拓展新區又扮靚老城
走在街頭,漂亮現代的楊家坪商圈、時尚個性的川美塗鴉街、前衛新潮的特色建築……這一切,都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九龍坡打造「居家之都」,拓展新區又扮靚老城。新區拓展方面,全面啟動建設西部新城板塊,加快兩大園區及中央商務區建設,建成清河村、高峰苑等巴渝新居,打造「生態新城」。
舊城改造方面,今年已完成危舊房改造41.56萬平方米、居住區綜合整治52萬平方米,新增公園綠地面積76公頃。拆遷黃家碼頭、建設廠等30個片區,購置安置房源8139套,原住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增加52%。同時,啟動「城中村」和中梁山「棚戶區」改造。
楊家坪地區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徵集後,投入上億元為楊家坪商圈「整容」,春節前將完成;四川美院所在的九龍坡黃桷坪,舊建築彩繪成創意塗鴉街,增添了時尚感。新建龍門陣、石坪橋等4個城市特色廣場;打造彩雲湖濕地公園等特色公園。
九龍坡的精品住宅越來越多、宜居示範小區順利推進,住房品質提檔升級,更宜居家。目前,九龍坡房地產在建總規模739.8萬平方米,並建廉租房為低收入家庭解決「住房難」。
據介紹,九龍坡利用碼頭文化、塗鴉文化、動漫文化、工業遺址文化等特色資源,打造九龍半島板塊;依託現實地貌、彩雲湖公園、巴文化等,建設蟠龍生態新城板塊;挖掘華岩寺佛教文化、龍門陣休閑文化、現代工業文化等,打造華岩新城區板塊;培育發展都市旅遊文化、走馬民間文化等。
綠色之都
全市最長森林健身步道
街頭綠樹成蔭,花園鳥語花香……清新的空氣,讓人神清氣爽。截至10月底,九龍坡完成森林工程建設4.38萬畝,超額完成全年目標。力爭到2012年,完成森林工程建設10.1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7.5%,實現國家森林城市創建目標,努力建設森林都市區,打造「綠色之都」。
九龍坡委託市林業規劃設計院、市林業科學研究院等專業機構,高標准實施規劃編制和作業設計,因地制宜、適地適樹,讓城鄉亮化美化起來。每年還明確2個重點項目和精品工程,作為書記區長責任林、示範片,帶動「森林九龍坡」建設全面提速。
17公里長、160米寬的成渝高速公路景觀林帶,23公里長、100米寬的繞城高速公路景觀林帶,相繼在全市率先建成,構築綠色通道景觀長廊;5000畝花卉園區巴渝森林公園、7500畝上邦體育健身林,再造西部新城綠色屏障;10000餘畝綠色村鎮建設和馬家溝水庫等重點水系綠化集中實施,推動農村生態環境有效改善。
全市最長的65公里森林健身步道,即將於年底免費向市民開放。讓市民可以登高健身,也可以「洗肺」養身。
截至目前,九龍坡累計投入森林工程建設資金11.16億元。
便捷之都
打造「半小時九龍坡」
我市最早開通的輕軌二號線,橫貫九龍坡,方便了出行、帶活了經濟。九龍坡讓人車暢行、居民便捷,打造「半小時九龍坡」、便捷之都,被評為2008年度全國平安暢通區縣。
據介紹,在暢通工程中,九龍坡明確了加快完善全區網路結構,分流緩解東部商圈交通壓力,豐富西部地區網路的工作目標,採取爭取支持與自力更生結合,走「全區共建」道路;道路建設與沿線開發結合,走「經營城市」道路;解決交通擁堵與改善民生,走「和諧發展」道路的工作思路,全面推進市、區重點暢通工程建設,全面啟動主城核心區城市形象設計和交通專題可研,到目前已順利完成5個市級重點項目、6個區級重點項目的目標任務。
今年九龍坡「修路破阻」,對交通節點和重要路段開展前期研究,擬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時序,建立區級領導聯系重點項目機制,推進重點工程建設。連接起8條區間路、斷頭路,改造了2條「瓶頸」路、破損路,全區路網結構不斷完善。加強交通管理,為路面「疏堵」。年內,將完成7條標准路段、12個標准路口建設,加強智能交通建設,規范道路交通標志。開展「渝安行動」等專項整治80次,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33419件。今年以來,全區未發生一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特大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13.04%。
放心之都
建全市平安首善之區
九龍坡實施綜合治理,打造「放心之都」。今年以來,破獲現行命案14起,破案率100%;查處治安案件11675起,查結率達97.4%;化解信訪積案28件,市交辦和區級排查自辦案件息訪息訴率均達100%。
「平安九龍坡」建設涉及人民群眾衣食住行方方面面,明確提出實施社會安全、生產安全、食品葯品安全、居住安全、交通安全「五大安全」工程,加強法制環境、執法隊伍、基層基礎、信訪維穩機制、應急救援能力「五大基礎」建設。
計劃到2012年,率先在全市實行對葯品、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使用單位實施電子監控;率先在葯品行業推行「誠信體系建設」和分級量化監管;到2012年,食品質量監測和快速檢測覆蓋面城區達到95%以上;2012年實現城鎮新建住房抗震設防標准、建築防火建設標准達標率、居住建築消防設施完好率達到100%;安裝危險路段防護欄6公里,形成160公里「生命保障線」。
九龍坡區委、區政府計劃到2012年,把轄區建設成為治安秩序良好、執法司法公正、投資者安全放心、人民安居樂業,人民群眾安全感指數達90%以上,矛盾糾紛化解率85%以上,率先建成「全市平安首善之區」。
快樂之都
十大行動為健康護航
九龍坡按照「城鄉統籌、一體發展,全民參與、人人共享」的思路,開展十大健康行動。今年以來共投入1.8億元,完善城鄉體育衛生基礎設施。力爭2012年,城鄉居民主要健康指標處於全市領先水平、接近東部發達地區水平,建成全國衛生體育事業城鄉統籌發展的示範區,打造「快樂之都」。
輕松看病,保健康。九龍坡完善城鄉衛生設施,投入1.5億元,建設農村區域醫療中心———區第五人民醫院,改擴建專業化特色化醫院———九龍中醫大廈。建成80個標准化村衛生室,實現「小病不出村」、「一刻鍾就醫」。開展城鄉合作醫療保險,目前,九龍坡近33.5萬人參合,並被衛生部確定為「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相結合、門診統籌與大病統籌相結合」雙試點區。
快樂運動,強體魄。實施城鄉健身「一體化」工程,投入2700萬元,啟動西城文體中心建設,建成尖刀山森林公園健身步道、巴國城社區惠民健身工程等,在中小學校建立「每人每天一杯奶」、「每人每天體育鍛煉1小時以上」和「每人掌握2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等健康保障和健身促進機制。
全民健身活動如火如荼。組織了元旦萬人長跑、華岩登山節、全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等大型全民健身活動,舉辦了第三屆「鑫源杯」全國摩托車越野大賽和區第9屆運動會等體育賽事,參與群眾近10萬餘人次;積極開展廣場、公園、社區、院壩群眾性健身活動,更多群眾走出家門、快樂健身。
㈨ 重要成果
(一)找礦成果的總貌
根據《中國礦床發現史》物探化探卷提供的史料,物探或物探為主與化探綜合發現及擴大的大、中型金屬、非金屬礦床549處,其中金屬礦465處,非金屬礦84處。
物探曾在鐵等54種金屬、非金屬礦上進行過工作,大量工作且效果較好的礦種是鐵、銅、鉛鋅、鉻、鎳、錫、鎢、鉬等金屬礦,以及石墨、硫鐵礦、磷礦、金剛石和各種鹽類礦等非金屬礦,在金、銀、鉑(鈀)等貴金屬礦和稀有金屬礦方面工作較少且效果也不如化探。物探、化探及物探化探綜合方法的找礦效果見下表(表3-1)。
(二)重要的成果
下面所引用的數據及事例主要根據《中國礦床發現史》物探化探卷,所列物探發現礦床是指經物探或以物探為主與化探共同工作後發現、圈出主礦帶或主礦體,為確定其是否為大、中型礦床提供了依據,而非僅發現礦化點或礦點,還不能確定其規模者。擴大是經物探工作後礦床由小型升為中型或由中型升為大型者。
1.鐵礦(含釩鈦磁鐵礦)
尋找鐵礦是物探最有效果且工作量最多的工作,幾乎磁性鐵礦上均曾採用過物探方法。物探發現的大、中型礦164處(大型46處),另擴大者62處(其中大型25處)。在礦區的詳查、勘探中圈定礦體、研究產狀、發現打丟的盲礦等方面工作也十分出色。最為知名的例子,如遼寧鞍山-本溪地區(特大型)鐵礦,內蒙古白雲鄂博鐵-鈮-稀土礦(特大型),四川西昌地區特大型釩鈦磁鐵礦田,湖北大冶地區鐵礦田,河北遷安-灤縣及武安-沙河鐵礦田,山西五台山地區鐵礦,江蘇南京梅山鐵礦,安徽廬江羅河、大包莊、龍橋鐵礦和馬鞍山地區的鐵礦田,福建龍岩馬坑鐵礦,山東萊蕪地區鐵礦田、淄河鐵礦,河南舞陽、許昌鐵礦,湖南祁東鐵礦,雲南新平大紅山鐵銅礦,陝西柞水大西溝鐵礦,新疆哈密天湖、磁海等鐵礦。其中一些礦床的發現和儲量擴大物探起到了關鍵作用,特別是第四系覆蓋區的找礦和深部盲礦的發現,全靠磁法為主的物探,個別使用了重力、電剖面及電測深方法。20世紀60年代後期,井中磁測在找深部盲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這類實例十分普遍),研究復雜和弱磁異常的技術進步為找深部礦和形體復雜的礦提供了有效方法。在驗證異常中走過一些彎路,積累了不少經驗。磁法定量推斷磁性鐵礦的埋深、傾向、大體形態十分有效,早期主要用垂直、水平磁秤得到磁異常場的向量,可確定礦體頂部位置及埋深,後期多使用特徵點等解析法。進入20世紀80年代,則多用計算機進行各種定量反演,有時可給出礦的截面形態。磁法用於其他磁性礦的效果也與鐵礦同。
表3-1找礦效果表
註:黑色金屬礦中的鐵礦和鈾礦系按礦床數統計。
2.鉻鐵礦
在大多數找鉻礦的地質項目中,物探均開展了工作。最主要的工作是用磁法發現覆蓋區的超基性岩,並圈定和劃分岩相,一些地區還用重力和電法研究其產狀。早期物探主要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以及全國有超基性岩的地區圈定岩體工作。進入20世紀60年代,高精度重力測量技術的日趨完善、成熟,在直接找鉻礦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物探在直接發現和圈定鉻礦方面還是起到了作用,共發現和擴大礦床6處,其中小型2處。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新疆托里鯨魚鉻礦,早在1959年就以磁法發現了可能為岩體引起的磁異常,直到1962年才用磁法詳細圈定;1963年用高精度重力圈出了可能為鉻礦引起的重力異常,當年驗證見到鉻礦體。這是我國物探首次找到的隱伏鉻礦。而後,陸續在西藏安多東巧和依拉山鉻礦,甘肅肅北大道爾吉鉻礦,西藏曲松羅布莎、香嘎山鉻礦用重力和磁法開展了工作,除詳細圈定岩體外還圈出了若干礦體群,為擴大儲量起到了作用。在內蒙古進行了大量鉻礦物探工作,圈定岩體效果好,但因緻密鉻礦少而小,重力找礦效果不佳。在方法上,大比例尺高精度重力方法得到發展和完善,並達很高水平;還試用過電法和磁法直接找鉻礦;井中無線電波等方法也曾試用過。
3.錳礦
物探尋找錳礦的工作並不多,收入《中國礦床發現史》物探化探卷的僅有四處(兩處為發現,兩處屬擴大)。湖南洞口江口錳礦系1972~1974年由磁法發現,湖南彬縣瑪瑙山鐵錳多金屬礦為1957年由磁法、自電發現,山西晉城上村錳菱鐵礦是1965年經電測深、激電工作後擴大,福建連城錳礦經多年(1965~1980年)工作後用激電擴大了規模。
4.銅礦(含銅鎳礦、銅鉬礦、銅鈷礦、銅多金屬礦)
物探尋找銅礦效果僅次於尋找鐵礦。物探及以物探為主共發現大、中型礦床55處(大型21處),擴大為大、中型礦床9處(大型5處)。在大量的銅礦勘查工作中,物探往往是圈定礦體、確定產狀,以及追索礦體走向。較重要的礦床,例如遼寧紅透山火山沉積變質型銅礦(大型)是1956~1958年磁法、化探、電法發現,安徽西馬鞍山矽卡岩型銅礦(中~大型)是1958~1960年磁法發現,江西武山矽卡岩-斑岩型銅礦(大型)是1959~1963年磁法及化探發現,湖北銅綠山矽卡岩型鐵銅礦(大型)是1953~1959年磁法發現,江西永平矽卡岩型(或沉積改造型)銅礦(大型)是1965~1966年磁法發現,湖南七寶山沉積熱液疊加型銅、多金屬礦(大型)是1958~1966年磁法發現,廣東石蕁矽卡岩型銅礦(大型)是1960年磁法及化探發現,青海銅峪溝沉積變質熱液改造型銅礦(大型)是1958~1959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青海德爾尼岩漿岩型銅鈷礦(大型)是1965年自電、磁法發現,吉林紅旗嶺和赤柏松岩漿岩型銅鎳礦(大型)分別是1959年和1970~1971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西藏玉龍斑岩-矽卡岩型銅礦的主盲礦體(大型)是1967~1972年磁法、電法發現,新疆喀拉通克岩漿岩型銅鎳礦(大型)是1978~1980年磁法、電法發現,新疆阿舍勒火山沉積-噴氣型銅、多金屬礦(大型)是1984~1985年電法、磁法發現,新疆小熱泉子火山熱液型銅礦(中型)是1993~1995年重力發現,雲南大平掌火山熱液型銅、多金屬礦(中—大型)是1997年電法圈定了主礦體,新疆哈密土屋斑岩型銅礦(大型)是1996~1998年激電圈出礦化帶發現。另外一些銅礦經物探工作發現盲礦或找到主礦體從而擴大為大型礦,如江西城門山矽卡岩-斑岩型銅礦(大型)是1959~1962年重力、磁法及化探發現了二、四礦帶,甘肅金川岩漿岩型銅鎳礦的Ⅲ、Ⅳ號礦是1959~1961年磁法、電法發現,四川李伍沉積變質熱液改造銅礦(大型)是1965~1966年充電法圈出了主盲礦體。
由於不少銅礦具有磁性,所以磁法找礦效果較好,且有不少銅礦是在為找鐵礦中發現的。電法找非磁性礦的效果較明顯,特別是激電法。對於淺部塊狀硫化物礦自電也有效;這種礦有露頭時,充電法效果也好。幾種井中物探方法找盲礦及研究礦體形態效果也較好。早期物探以直接找礦為主,而後在找深部礦時,直接與間接找礦並舉,異常研究重視了綜合方法運用。電法找銅、多金屬礦等礦床時的解釋,主要是定性、定平面位置,對產狀能有所判斷,對礦的頂部埋深也可半定量或定量給予一定精度的推斷,但均不如磁法對磁性礦的推斷精度。對於良導或高極化的礦體,用測深類電法時能給出較好的反演斷面。
5.鉛鋅礦(含鉛鋅、多金屬礦)
物探尋找鉛鋅礦效果較好,次於尋找銅礦效果。物探及以物探為主共發現大、中型礦33處(大型15處),擴大為大、中型礦18處(大型9處)。較重要的礦床,例如,湖南黃沙坪熱液型鉛鋅礦(大型)是1954~1955年自電、磁法發現;青海錫鐵山火山沉積改造型鉛鋅礦(大型)是1957~1958年自電、電阻率法發現,廣東大寶山沉積改造型鉛鋅、多金屬礦(大型)是1956~1958年自電及化探發現,甘肅小鐵山海相火山岩-塊狀硫化物型多金屬礦(大型)是1953~1956年自電、電阻率法發現(1993~1996年電磁法又發現深達800m層厚17.7m的富礦),河北蔡家營火山-熱液型鉛鋅礦(大型)是1977~1980年激電發現,河北北岔溝門熱液型鉛鋅礦(大型)是1989~1995年激電及化探發現主礦體,福建梅仙矽卡岩型鉛鋅礦(大型)是1972~1992年磁法及化探發現,內蒙古甲生盤沉積變質型鉛鋅礦(大型)是1970~1972年磁法發現,新疆可可塔勒火山噴氣-沉積型鉛鋅礦(大型)是1985~1986年自電、激電及化探發現。
另外還有一些礦,例如內蒙古白音諾爾、孟思陶力蓋鉛鋅礦等,江蘇棲霞山鉛鋅礦,湖南李梅鉛鋅礦,陝西西成鉛鋅礦田等均經物探工作而擴大為大型或增加較大的儲量。
鉛鋅礦類型較多,熱液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有的還是鐵鋅礦。因此,磁法效果也較好;但主要使用的還是電法,早期自電曾取得不錯的效果。
6.錫、鎢、鉬、銻、汞等多金屬礦
物探找錫、鎢、鉬礦效果較好,工作也較多;但次於找銅、鉛鋅礦的效果。銻、汞等礦物探工作少,效果也差一些。物探及物探與化探綜合共發現大、中型礦31處(大型13處),擴大為大、中型的7處(大型2處)。較重要的礦床,例如內蒙古黃崗矽卡岩型錫、鐵礦(大型)是1964~1965年磁法發現,內蒙古大井次火山熱液型錫銀多金屬礦(大型)是1983~1986年激電、電磁法、重力、磁法、化探等多種方法發現並不斷擴大,江西香爐山類矽卡岩型鎢礦(大型)是1967~1979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江西曾家壠矽卡岩型錫礦(大型)是1966~1968年磁法及化探發現,江西陽儲嶺斑岩-角礫岩簡型鎢、鉬礦(大型)是1971~1977年磁法及化探發現,河南夜長坪斑岩型鉬、鎢礦(大型)是1973~1974年磁法及化探發現,湖南界牌嶺高、中溫熱液型錫、多金屬礦(大型)是1977~1982年化探、激電發現,廣西芒場熱液型錫、多金屬礦(大型)是1964~1984年磁法及化探發現,雲南個舊外圍幾個錫石-多金屬硫化物型錫多金屬礦區(大型)是1957~1965年電測深、電剖面、磁法等方法研究隱伏岩體及構造後發現的盲礦,甘肅西和崖灣沉積再造型銻礦(大型)是1959年電法及化探發現。
另外還有的礦,如重慶興隆鍶礦(大型),江西駝背山銻礦(中型)是通過X熒光法和電法擴大了儲量。
由於礦種和礦床類型多且復雜,物探所用的方法也很不相同,主要還是磁法和電法。對鎢、錫、鉬礦是以磁法為主要方法,銻、汞礦以電法為主,在找礦中均要與化探綜合使用。有時物探是檢查化探異常和在化探圈定的礦化地段找深部礦。
7.金、銀、鉑(鈀)等貴金屬礦
物探尋找金、銀、鉑(鈀)等貴金屬礦的效果不如尋找有色金屬礦,總的工作規模也較小。基本上是屬於間接找礦,有些可以直接圈定礦的范圍、確定產狀。雖然如此,物探及物探、化探綜合在發現和擴大儲量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有71處。
金礦。大部分系統的金礦物探工作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進行的,80年代中後期,特別是90年代以來物探在金礦上的工作主要是檢查化探異常,個別情況在覆蓋區追索礦化帶或含礦構造、地層等。物探及物探化探綜合在發現某些金礦和擴大規模方面還起到了重要作用,發現大、中型金礦38處(大型17處),擴大為大、中型金礦11處(大型6處)。較重要的礦床,例如遼寧貓嶺蝕變岩型金礦是1986~1987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內蒙古紅花溝混合熱液型金礦是1957~1962年磁法、電法發現,吉林小西南岔富硫化物型金(銅)礦是1967~1975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黑龍江金廠破碎蝕變岩型金礦是1965~1980年激電、磁法及化探發現,安徽馬山高中溫熱液型金礦是1964~1971年磁法發現,山東膠東新城、河東、馬塘、寺庄、東季、倉上等焦家式金礦床是1967~1979年電法、磁法發現,河南老灣、銀洞坡蝕變構造岩型和熱液型金礦是1974~1979年磁法、電法及化探發現,湖北雞冠咀、雞籠山矽卡岩型金、銅礦是1961~1980年磁法、重力、電法及化探發現。
銀礦(含規模較大的伴生銀礦)。以找銀礦為專門目的的物探工作很少,多是在綜合找礦中,主要是找鉛鋅礦中發現銀礦。物探化探綜合發現和擴大為大、中型銀礦18處。例如,山西刁泉矽卡岩型銀、銅礦是1972~1990年磁法、電法、化探發現,內蒙古額仁陶勒蓋熱液型銀礦是1986~1987年激電法發現,吉林山門低溫熱液型銀礦是1981~1985年激電法、化探發現,河南破山熱液型銀礦是1957~1979年激電、磁法、化探發現。在四川呷村銀、多金屬礦上用自電、激電等方法找到盲礦,擴大了規模。山西靈丘小青溝-流砂溝銀、錳多金屬礦是1986~1989年化探、激電發現。
鉑(鈀)礦(含鉑鎳礦)。我國鉑(鈀)礦少,物探在這類礦上工作更少。物探在尋找這類礦中有4處發揮了找礦作用。用磁法圈定可能含鉑(鈀)或鉑(鎳)的超基性岩體,進行間接找礦。在黑龍江五星鉑(鈀)礦、河南湖陽鉑(鎳)礦、四川楊柳坪鉑(鎳)礦、雲南金寶山鉑(鈀)礦的發現、擴大方面發揮了作用。
8.稀有和稀土礦
物探在稀有和稀土礦上進行的工作不多。單獨由物探發現及擴大者有6處,物探與化探共同發現的有2處。
鈮鉭礦。物探在鈮鉭礦上工作很少,曾在江蘇蘇州善安浜鈮鉭礦、江西橫峰黃山鈮鉭礦用磁法、重力、電法圈花崗岩體及其某些特定部位(如隆起部位、接觸部位等),起到間接找礦作用。
稀土、稀有礦。物探曾在內蒙古白雲鄂博特大型鈮-稀土-鐵礦上工作,主要作用是用磁法、重力發現深部盲礦體(與稀土礦共生的鐵礦)。湖北竹山高埡鈮稀土礦及內蒙古札魯特旗「801」稀有、稀土礦均為放射性法發現。
9.非金屬礦
非金屬礦種類很多,物探在找礦中起發現或擴大作用的礦種不多。按發現數目依次排是硫鐵礦、石墨、金伯利岩、磷礦、鹽礦、石膏、鉀鹽、芒硝礦、硼礦、蛇紋石(滑石)。其他如膨潤土、硅灰石、螢石、石棉、水晶、高嶺土、雲母、砷(銅)礦、石灰石礦等僅有一二個礦床。物探共發現或擴大的非金屬礦床為85處。當然,在詳查、勘探中用物探圈礦體、測井劃礦層等方面的作用有許多,難以數量化。
在硫鐵礦、石墨礦上物探可以直接發現或圈定礦體,其他一些非金屬礦上主要是間接找礦。物探在非金屬礦上的找礦效果較尋找貴金屬礦要好。
硫鐵礦。物探發現和擴大的大、中型礦28處。主要使用的方法是磁法和電法,特別是自電法。較重要的礦床如內蒙古甲生盤、霍格氣等沉積變質型硫鐵礦是20世紀60~70年代磁法及化探發現,安徽何家小嶺火山岩型硫鐵礦是1957~1961年磁法發現,安徽馬山火山噴發-熱液型硫鐵礦是1953~1954年磁法、自電發現,江西鐵山矽卡岩型硫礦是1960~1968年磁法發現。
石墨礦。物探發現和擴大的大、中型礦床8處,主要用電法。例如,黑龍江雲山石墨礦(磁法、自電),山東臧格庄石墨礦(電法)。
金伯利岩。物探發現或圈出7個岩管、1個岩脈。在遼寧瓦房店主要用磁法圈出30號、42號、50號岩管,山東蒙陰圈出1號、28號、31號、33號岩管和30號岩脈。在山東郯城用電法為找金剛石砂礦圈出了可能含砂礦的范圍。
磷礦。磷礦類型多,所用的物探方法及所起的作用不盡相同。共發現或擴大礦床6處。較重要的礦床,例如河北承德羅鍋子磷礦上用磁法和井中磁測找磷鐵礦盲礦,河北涿鹿礬山、承德頭溝、馬營磷礦均是用磁法找磷鐵礦或含磷輝石岩,江蘇錦屏沉積變質型磷礦上是用重力圈含礦層位,福建洋墩沉積變質-熱液改造型磷礦是用磁法、放射性法發現的。
鹽類礦(含鉀鹽礦)。因屬沉積類型礦,不論是否含鉀,主要採用的是重力和電測深法圈盆地,研究盆地構造和圈出可能含鹽的部位;測井劃出鹽層及鉀鹽層位。重要的礦床,例如安徽定遠東興鹽礦,湖南衡陽盆地鹽類礦,江蘇金壇鹽礦,四川鹽源井溝鹽礦,雲南富民者北鹽(芒硝礦)及雲南江域鉀鹽、岩鹽礦,西藏貢覺油札鹽礦等。近年航空γ能譜圈出了新疆羅布泊羅北鉀鹽礦。
石膏礦。屬沉積類型礦,多數是在找煤或找石油中發現。物探用電法,個別還用重力圈石膏田范圍及含膏層位,測井劃層位。物探工作過並發揮了作用的礦床有河北隆饒雙碑石膏礦,湖北當陽高店子石膏礦,湖南臨澧合口和歇駕山石膏礦。
芒硝礦。屬沉積類型礦,往往在找油氣中發現。重力或地震圈含礦層,測井劃層位。物探在江蘇洪澤-淮陽無水芒硝礦,四川新津金華鈣芒硝礦上工作並圈定了礦層范圍。
硼礦。因硼礦中的礦石有硼鎂鐵礦物,在這類礦上磁法及化探找礦效果好,測井劃層位。物探在遼寧寬甸磚廟溝硼礦,湖南常寧七里坪-場市硼礦上發揮了作用。
蛇紋石礦。因屬基性、超基性岩中含礦,所以磁法的圈礦效果好。例如,江蘇贛榆崗尚,福建莆田長基和建陽崇雒北壢的蛇紋石礦。
其他非金屬礦上物探工作少,但在有些礦上(如石棉、雲母、水晶、螢石礦)的找礦效果較明顯。主要使用電法,在石棉、硅灰石礦上採用磁法,在螢石礦上還用測井劃礦層。
10.物探在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詳查及勘探中的作用
物探在發現和擴大金屬和非金屬礦床的作用已如前述,而在礦床發現後的詳查及勘探中使用物探進行工作,成果也十分顯著。主要工作任務是用地面物探方法詳細圈定礦體的平面展布及形態,了解礦體的埋深、截面形態、下延及礦體間是否相連等;用井中物探方法探查孔底及孔旁盲礦;有時還可用測井方法劃分鑽孔岩性及礦層。
在這類工作中要求物探的定量解釋能達到地質工作的需要。較為有效的方法是磁法,成功的實例也多為磁性礦產的勘查,電法(主要是充電法、電測深法及電剖面法)、重力法也有成功的實例,但均較磁法為少。
例如,用充電法在不同礦體露頭上充電,解決了青海德爾尼銅鈷礦床中多個礦體間是否相連的問題;用中間梯度激電法圈定了雲南思茅大平掌銅礦礦體的平面分布,據此合理布置了詳查鑽孔;用井中三分量磁測及電阻率測井在新疆富蘊喀拉通克銅鎳礦區圈定了富礦體及井旁盲礦,有效地指導了鑽探;安徽廬江何家大嶺鐵礦曾根據已知鑽孔地質和物性資料,對實測磁異常計算過礦體截面,後經補充勘探表明反演成果與實際情況基本吻合;河北、內蒙古、遼寧等地區的鐵礦,在詳查、勘探中均根據井中磁測找到了盲礦,使礦產詳勘工作受益;在四川紅格釩鈦鐵礦的勘探中根據磁化率測井求得全鐵含量,解決了鑽孔岩心採取率不高的問題,並得到全國儲委的認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