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幼兒創新教育的成果

幼兒創新教育的成果

發布時間:2021-12-16 07:51:22

Ⅰ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應如何看待我們的教育成果

讓孩子在學校里不僅學到了知識啊 還學會了很多生存的技能

Ⅱ 幼兒園如何對幼兒進行創新教育

這需要有完整的教學體系。一般情況下,不要填鴨式教育;尊重孩子的想像力、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玩的同時學習;就有意的培養了孩子的創造力。老師要善於引導。現在台灣的幼兒園用的都是美育音樂的教學體系;綜合世界三大音樂教學體系達爾克羅斯、奧爾夫、柯達伊教學法;是適合華人兒童的音樂教學體系。

Ⅲ 最常見,教育成效最好的兒童創造教育活動是

導致孩子學琴不喜歡有很多種原因,
比如:
1、教學方式方法不符合孩子,特別 是 3—6 歲孩子,他的學習特點、心理特點和成人是完全不一
樣的,所以必須用適合他們 的方式方法進行教學,才能讓孩子願意學,喜歡學;
2、最終讓孩子堅持學習鋼琴的必然 是音樂本身,所以我們在讓孩子學鋼琴時,首先必須讓孩子
學會理解音樂、懂得音樂, 而不是學會彈幾首曲子,因為純粹的鋼琴演奏教授是非常枯燥的肌肉
練習,孩子很難堅 持住;
3、還有可能是老師教學方式方法和溝通的問題,如果一個老師不能幫孩子解決問 題,孩子看不
到自己的進步,而且在不斷重復同樣的問題,也會讓孩子對學琴、對自己 失去信心,一樣會讓孩
子學不下去。 我們會根據導致寶貝不願意學的不同原因,幫孩子解決學習興趣的問題。這是很多
家長外面學不下去,選擇音卓的原因,而且很多孩子都可以在音卓重新拾回對音樂和鋼 10 / 22琴
的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Ⅳ 完整的創新教育是從嬰幼兒階段開始的。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人的綜合能力的外在表現,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度綜合化的知識、個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為基礎的。心理學領域的最新研究也表明,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一種認識、人格、社會層面的綜合體,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諸多方面,並且和這些方面相輔相成,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鞏固和豐富人的綜合素質。 2.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增長率加快,知識的陳舊周期不斷縮短,知識轉化的速度猛增。在這種情形下,知識的接受變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識的選擇、整合、轉換和操作。學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攝面廣、遷移性強、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識,而這些知識並非是靠言語所能「傳授」的,它只能通過學生主動地「構建」和「再創造」而獲得,這就需要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其中主動的發揮作用。 3. 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大學生終身學習的保證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教育職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學習也正由階段教育向終身教育轉化,學習將成為個人生存、競爭、發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在知識的無限膨脹,陳舊周期迅速縮短的情況下,大學生的社會職業將變成更加不穩定。在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學生有能力在畢業之後,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根據所從事的工作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和能力結構,更好地達到完善自我和適應社會的目的,從而為終身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Ⅳ 如何對幼兒進行創新教育

如何對幼兒進行創新教育
摘要: 創新教育的目的:培育人們的創新意識與創造能力以此為基本價值取向教育實踐,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要進行適當的創新,這樣才能激發孩子的興趣,為孩子創造有利的條件,進而能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
http://xueshu..com/s?wd=paperuri:()&filter=sc_long_sign&sc_ks_para=q%3D%E5%A6%82%E4%BD%95%E5%AF%B9%E5%B9%BC%E5%84%BF%E8%BF%9B%E8%A1%8C%E5%88%9B%E6%96%B0%E6%95%99%E8%82%B2&tn=SE_xueshu_c1gjeupa&ie=utf-8&sc_us=12472700072304498388

Ⅵ 促進幼兒創新能力的美術教育有哪些

幼兒對人生有著不同於成年人的看法,他們眼中的人生是奇異的萬花筒,色彩爛漫而神秘,表現在他們的繪畫作品中,則有了誇張,有了真摯,有了明快,有了樸素和獨特的審美價值,正是由於幼兒表達感覺有著獨立的語言,所以教師應首先了解幼兒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探索提高幼兒思維、品德之路。 一、幼兒時期繪畫的特性 幼兒繪畫特性表現為稚拙、象徵和動態,經歷表意、圖式、寫實三個階段。 1、稚拙性:由於幼兒的知識經驗、觀察能力、圖形知覺以及空間知覺能力有限、手腦功能不完善等多種因素影響,他們的畫顯得簡單、粗略、殘缺不全或誇大,有時還需要語言或動作來作補充。 2、象徵性:幼兒通常用一些程式化圖形去表現客觀事物。例如畫人時,不論男女老幼,不同職業外貌的具體特徵都被抽掉,僅保留了人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最基本特徵。孩子的身心發展水平使他難以描繪表達對象的許多具體特徵。隨著年齡、只是的增長,孩子描繪的形象變得越來越具體、生動、形象。我們稱這個階段為圖式階段(5歲—6歲)。 3、動態性:繪畫的各類題材中,幼兒最喜歡會動的對象,如動物、飛機、汽車軍艦及活動著的人,畫莫些人物動態時常常邊畫邊比劃動手,因為孩子的年齡特點就是好動的。孩子在6歲左右可進入比較真實的描繪客觀事物的階段,我們稱之為寫實階段。 二、根據幼兒的年齡選擇繪畫的工具 處於塗鴉期的幼兒繪畫,主要是動覺體驗的滿足,因此,使用的工具材料應有助於手臂自如地運動。水彩、水粉畫對這個階段的孩子明顯地不適宜,因為顏料容易流淌,水分難以掌握,幼兒會因為嘗試失敗而感到沮喪。普通鉛筆太細,線條不顯著,畫動時又滯又易斷,也不適宜;而較粗的蠟筆、粉筆、油畫棒、記號筆等,筆桿粗而易握,畫動時流暢,痕跡醒目,鮮艷,卻是較理想的工具。四五歲的孩子已經用一些粗芯的水彩筆或扁平的水粉筆畫畫。6歲左右的孩子手的控制能力提高,觀察事物更為細致深入,6歲左右的孩子手的控制能力提高,觀察事物更為細致深入,可以學用毛筆作畫,較細芯的水筆則可以深入刻畫對象時使用。 三、繪畫與幼兒手指肌肉的發展 美術啟蒙教育對幼兒的手指肌肉群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於孩子手指小肌肉發育的不完善,在美術活動中孩子最初的動作往往會顯得笨拙、不準確。但美術活動是孩子的手指在與多種工具、材料的頻繁接觸和使用中變的聽話起來,手指小肌肉漸漸變得有力,動作日趨穩定、准確、靈活。美術活動中的撕、剪、折、畫、捏這些動作,無一不需孩子通過手指的操作活動來完成。正是這種操作活動,給了幼兒手指小肌肉以不斷鍛煉的機會。因此在幼兒期,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施以美術啟蒙教育,促進了其手指小肌肉群的發展與完善,從而促進大腦智力的發展。 四、繪畫與各學科相結合,發展孩子綜合能力 讓孩子的美術活動在游戲的快樂中開始,在游戲的快樂中引向正規。比如:教幼兒學習圓形剪紙時,可發給幼兒幾塊圓形餅干,教師啟發談話:「小朋友,今天我們用嘴巴來畫畫,餅干是什麼形狀的?」「圓圓的」,「什麼東西是圓圓的?」「太陽,西瓜,車輪,氣球······」「現在咬掉一口,像什麼?」「背心,月亮,皮鞋······」「再咬掉一口呢?」「小貓,小狗,公雞······」幼兒邊吃邊發輝想像,吃完後,再教幼兒用圓形紙片開展剪紙活動,就比較容易了。為了取得良好的美術教育效果,可以採用多學科有機結合、知識互相參透的方式,以增強課堂內容的故事性、趣味性,從而提高孩子學習美術的興趣。 五、啟發幼兒觀察生活,繪畫熟悉的事物 幼兒並不留心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也不知道一些看似平常,不起眼的事物可以成為繪畫的題材內容,所以教師要啟發引導幼兒觀察生活。觀察能使幼兒擴大視野,豐富感性知識,熟悉物體的基本特徵、結構關系及色彩。讓幼兒把觀察到的立體的事物畫成平面的畫,是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和繪畫技巧的運作過程,這個過程遠比臨摹過程復雜,更能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 1、隨機觀察: 例如夏天常有雷雨,可以讓幼兒觀察藍天晴空如何在瞬間變得烏雲滾滾;讓幼兒聽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水打在玻璃窗上啪啪的響聲;讓幼兒體驗撐傘在大雨中行走時,腳踩在水裡濺起的一串串水花,雨靴發出的吱吱聲。這樣,幼兒就可以畫出一組描寫夏天雷雨的畫。 2、有目的地觀察: 例如畫秋天景色,先把幼兒帶到室外,去有目的地觀察秋天,通過對樹葉、農作物、水果和人的服飾的觀察,啟發幼兒回答秋天的景色,知道秋天是金色的季節。幼兒有了清晰的概念,然後興致勃勃地揮筆,將觀察到的美麗的秋季畫在紙上。又如逛動物園,特別提醒幼兒觀察他喜歡的動物,和幼兒一起議論調皮的猴子是怎樣蹦來蹦去的,它的毛的顏色、動作、形態、姿勢是如何的?帶幼兒作畫時一幅歡樂的小猴很快便會躍然紙上。 3、啟發與回憶: 當幼兒想畫又不知畫什麼的時候,可以啟發幼兒回憶生活中的一些體驗較深的事。例如掉牙齒,從牙齒搖搖欲墜到完全落下,孩子就有很深的體驗。又如幼兒一碗飯全扣在了地上那種惜物感,那種因做錯了事而擔心受到大人的斥責的恐懼感等,這些復雜的體驗,孩子雖很難具體表述,但對事情的印象卻是十分深刻的。啟發幼兒回憶一些體驗較深的事,易於激發孩子表現的慾望。 六、注意用各種方式肯定幼兒的繪畫成果 在繪畫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幼兒,尊重每個幼兒,由於能力的限制,幼兒不可能掌握過高的美工知識和技能,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能要求幼兒的作品惟妙惟肖,應「求其意,不求其形,」如果對技能要求過高,會使幼兒失去信心,抑制幼兒表達事物的願望,挫傷幼兒的積極性,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把「畫什麼、做什麼?」擺在「怎樣畫、怎麼做?」的首位,把發展幼兒智力擺在幼兒知識技能的首位,對幼兒的所有創作都給予肯定,無論是繪畫、泥工,還是剪紙、製作,對每位幼兒的作品,都從中找出它們的優點及時給予表揚和批評,並利用學習園地把小朋友畫的畫張貼起來,把幼兒自己製作的玩具和其他模型陳列起來,供幼兒參觀學習和自我講評,幼兒的創作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創作積極性就越高,較快地接受教師傳授的一般知識和技能,還能回家後堅持創作,許多小朋友還把回家後的創作帶到幼兒園給老師看。 當幼兒對人、空間、顏色和各種物體已形成初步概念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給孩子創設一個運用這些概念的機會,並把這個機會以主題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引導幼兒作主題畫時,教師不要將主見強加給孩子,而是要讓孩子畫出自己對生活的體驗,教給幼兒一些有規律的基本技能知識,使幼兒能觸類旁通,運用自如,「寓教於其個性之中。」在創造技法上,要努力鼓勵孩子以自己觀察的感受去表達,或許他會難以表達空間關系和物體的比例,構圖顯得不盡合理,這些都是幼兒繪畫創作中的正常現象,我們看重的是孩子在創作主題畫過程知識情感等的體驗程度,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主觀人生和客觀人生吧! 幼兒園繪畫技能實施的成敗,直接影響幼兒在美術作品上的表現。所以,教師首先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並與幼兒建立和諧愉快的師生關系,不失時機地引導幼兒去發現去欣賞美好的事物,保持良好的心態,感受幸福、多彩的生活,體驗創作的樂趣,引起心靈與藝術的共鳴,從而使幼兒在藝術的殿堂里不斷提高、發展、創新,並得以提升,創作出孩子們心中最美麗最神奇的童話人生! 總之,幼兒美術教育是能夠培養幼兒智能發展的教育,作為輔導教師應尊重幼兒的主體作用,使其自然地通過畫畫去表現感受,啟發他們用自己的小手以美的形式把屬於他們的多姿多彩的人生展現出來。

Ⅶ 淺談幼兒教育如何進行創新

一、樹立主體性觀念
創新教育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主體性教育,所以,幼兒教師首先應該理解幼兒是一個獨立、完整、主動的個體,有自己的需要和尊嚴。
老師的工作不是灌輸知識,而是調動幼兒的主動性,通過幼兒的主動學習來培養興趣和發展創新潛能。
每個孩子具有獨一無二的個性心理特徵。創新能力的發展和表現是有個別差異的,因此,老師要特別注意因材施教,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做法,使幼兒在各自水平上獲得生動活潑的發展。
二、給孩子獨立自由創造的機會
從孩子好動的特點出發,給予他們活動的空間,去想像創作,孩子天生愛玩,所以我們應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幼兒不受限制,自由地去操作。
比如在一次大班美工活動中,要用盒子來做船,老師告訴孩子們美工區里所有的材料都可以裝飾盒子船。孩子們一聽,動手製作的積極性可高了,有的船型甚至連老師都沒有想出來。在這個動手粘粘貼貼的美工活動中,孩子們的創造力得到了發展。

三、在游戲中讓幼兒體驗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作為實施幼兒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需要走出「成人化」的思維誤區,將游戲真正還給幼兒,讓他們充分游戲,快樂學習;
使孩子們主要通過游戲來了解自然、探索社會、體驗人生,同時在游戲里學習認知、學會關心、學會交往和合作,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實現創新教育的基本宗旨。

正如國外一位教育心理學家說的那樣:「要求一個孩子在游戲之外的某種基礎上進行工作,無異於一個蠢人在春天搖晃蘋果樹而嚮往得到幾個蘋果;他不僅得不到蘋果,還會使蘋果花紛紛落地,本來渴望在秋天得到的果子也就無望了。」

四、贊賞、肯定幼兒的每一次創新嘗試,激勵幼兒的創新精神
幼兒離不開成人的贊賞。因為幼兒最能敏銳地感覺到成人對他們的態度。成人的態度是幼兒對自身言行做出判斷的依據,贊賞、肯定是激發幼兒內心張力的不可缺少的外部驅動力。
一位美國幼兒教師教孩子畫蘋果。她先發給每人一個蘋果,讓他們看、摸、聞、吃,然後教他們畫。一開始,多數孩子畫得像什麼的都有,但老師說:「畫得太好了!這個色彩漂亮,那個比例准確;這一個筆法流利,那一個又構圖新穎。」
總之,每個孩子都有優點,結果是老師越表揚,孩子畫得越起勁。這位老師認為,探索應是有激情的主動行為,從探索到發現,應該是以教師對孩子的充分的理解和充分的肯定為基礎的。
贊賞可以使孩子增強自信,孩子有了自信才會勇於探索和創新。因此,不管孩子學什麼、干什麼,首先要關注他們的情緒體驗。贊賞可以引發孩子積極的學習態度、愉悅的情緒體驗、勇敢的創新精神、智慧的創造火花,可以讓他們在具有成就感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Ⅷ 什麼是優秀的教育創新成果

優秀教育創新成果應該具有三個屬性:
第一是教育屬性。中國的基礎教育成績國際公認,但是中國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也非常明顯。大家知道,中國上海參加PISA測試,連續兩年在數學、閱讀、科學素養上獲得全球第一。
第二是創新屬性,就是為解決教育實踐問題提供了新的路徑和方法。
第三是產品屬性,教育創新成果僅僅滿足於寫在紙上,我們希望教育創新成果可以為全社會共同分享,可以支撐校長、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能夠惠及家長、學生的日常生活,能夠融入他們日常的成長中去。
教育創新成果的四個特徵。
第一是具有正確的價值觀。每一個教育成果的創造者,每一個教育創新成果的傳播者,每一個教育創新成果的使用者都應該首先思考這個成果是否符合青少年心理發展規律,是否體現了育人為本?我們相信好的教育創新成果可以將好的教育理念傳遞給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教師、每一個學生。
第二是有明確的標准規則。標準是適用於特定范圍的共同規則,一項優秀的教育創新成果,必定有其內在的標准。能否提煉出廣泛適用於某類特定對象或者解決某種現實問題的專業標准,是衡量一項教育創新成果是否優秀的基本指標。
第三是系統的解決方案。好的教育創新成果應該有明確的適用范圍、適用對象、適合解決的問題,它不是包治百病。我們經常聽到很多的成果擁有者說:我們解決教育的所有問題。這是值得追問的。我們認為真正的好的成果一定是有針對性的,針對特定的年齡段、特定的性別、特定的階段、特定的環境等等。
第四是成功的實踐案例。一個好的教育創新成果,如果沒能在實踐中真正生根開花,沒有產生現實的效果,不能稱為好的實踐成果。同時,好的實踐案例,也是我們推廣、應用、支撐創新成果的一個重要途徑,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教育創新成果的具象化和可視化,能夠為大家所認知。

Ⅸ 「雙創」教育至今取得哪些成果

據了解,目前我抄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已達到3%,超過發達國家近一倍,這可以說是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縮影。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不斷加強孵化平台、創業基金、行業導師庫等支撐體系建設。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是說非要培養出多少成功企業家,而是新時期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新突破,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新探索,是當代大學生綻放自我、展現風采、服務國家的新平台,是中國為國際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貢獻的新經驗。」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岩表示。

Ⅹ 如何展示幼兒園課題研究成果

一、展示會 通過成果展示會可以快速地向同行或家長展示研究的成果。這種形式可以包括如下類型: 1.專題研討會。以專題研討的方式發布課題成果,這樣還可以聽到其他人對這一專題的高論,通過分享、互動,共同提高。 2.課題成果介紹會。詳細介紹課題取得的具體成效,如矯正了幼兒的不良行為、使幼兒擺脫了入園焦慮等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成果,以及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園長管理水平提高和家長滿意度提高等。 3.課題研究經驗介紹與交流會。由教師或課題組負責人介紹自己園所課題開展的經驗,如選題的經驗、組織實施課題的經驗以及研究報告撰寫的經驗等。 4.課件、課例觀摩。如果是涉及教學的課題,就可以通過精心製作的課件、教學活動錄像帶以及現場教育教學觀摩課等形式向同行展示。 二、教育展覽 通過教育展覽可以較大范圍地向同行和家長展示研究的成果,瑞吉歐教育展覽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1981年馬拉古茲率團在瑞典舉辦《如果眼睛能越過圍牆》的教育展覽,當時這個教育成果展覽轟動了整個歐洲。命名為《孩子的一百種語言》的瑞吉歐教育展覽已經巡迴全球展出多次,不斷向世界各國展示他們的成果,也正是通過這種展板展覽的形式,引起全球教育界的矚目。用展板展示課題成果時要注意突出展示活動的標題,使正標題盡可能醒目,然後用副標題分塊展示,使展示清楚明了,展板上可以展示活動照片、幼兒作品和教師的感想和評論等。 三、論文和書籍 論文和書籍是理論化的課題成果,通過這種形式不但展示了課題的研究成果,而且提升了教師對課題成果提煉、表達的能力,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1.發表論文。一是通過在期刊上發表論文展示課題的研究成果,如《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9年第8期刊登的《開展感覺統合訓練,促進幼兒健康成長》,以實例的形式介紹了廣州市第一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的成果;二是介紹課題開展的經驗,如《山東教育》2007年Z6期刊登的《如何讓家長參與幼兒園課題研究》,介紹了江蘇省張家港市東萊幼兒園開展課題研究的經驗。 2.出版書籍。就研究的結果進行分類整理,編輯成書出版發行。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了一套園本課程理論與實踐探索叢書,介紹了北京市一些幼兒園課題研究的成果,包括《根深方能葉茂:幼兒養成教育經驗薈萃》、《數學教育走進幼兒生活的探索與研究》、《幼兒健康生活教育》和《幼兒自我保護教育的實踐探索》等,這套叢書大約有20本,向我們展示了幼兒園課題研究的豐碩成果。 四、活動材料 幼教界對蒙台梭利的教具和學具都不陌生,家長也都希望能夠給孩子買上樂高和孩之寶等品牌的好玩具。但是,現有的材料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課題研究過程中教師自製的活動材料,卻能夠滿足一些人的特殊需求,具有它的獨特價值,這些自製的材料可以向幼教界和家長展示,有的材料也可以通過玩具公司開發並投入生產,使得成果展示的范圍更廣。 五、課程 如果課題研究項目比較大,且課題研究成果涉及的面比較寬,就可以把成果轉化為幼兒園的活動課程或教師培訓課程。 1.幼兒園活動課程。我國幼兒園與中小學相比擁有更多的課程自主權,可以自主選擇各類課程。因此,課題研究的成果不但可以形成園本課程,還可以更大范圍的展示和推廣幼兒園的特色課程,如安全教育課程、體育特色課程等等。 2.教師培訓課程。如果在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的課題,如果想要幼兒學習、遵守禮儀,教師必須展現自己的良好修養和規范、嚴謹、專業、有禮、有節的良好印象,這也就需要對教師進行禮儀課程的培訓。有需要就有市場,幼兒園教師也要不斷學習各種課程。假如幼兒園環境教育的課題開展的比較好,那麼就可以形成環境教育的教師培訓課程,介紹幼兒園環境教育的目標與內容;環境教育的實施途徑與方法;環境教育主題活動的設計;國內外環境教育的信息介紹等。 六、家長開放日 家長是幼兒園教師的重要合作夥伴,在家長開放日活動中,向家長介紹幼兒園的課題研究成果,讓家長切實感受課題研究如何能更好地促進他們孩子的健康成長,能夠爭取到家長對課題的理解、支持並主動參與幼兒園的教育工作。 七、環境設備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很多到過幼兒園的人都能感受到環境與人對話的力量,通過環境展示能夠使到過幼兒園的每一個人都能夠了解幼兒園課題的研究成果。 1.環境布置。幼兒園的每一根柱子、每一面牆都可以用來展示課題研究的成果。 2.設施設備。幼兒園課題開展離不開幼兒園的設施設備,同樣設施設備也能展示課題研究的成果。如一個開展體育特色課題研究的幼兒園,必然少不了要有多種多樣的體育器材,或者對日常設施設備的特別的用法,這些也可以作為課題研究的成果來展示。 3.幼兒的作品。課題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那麼課題實施中幼兒的作品正是課題的成果之一,向外界展示幼兒的作品也就達到了展示課題成果的目的。 八、媒體 現在媒體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採用媒體形式展示和推廣課題成果有覆蓋面廣、 1.網路媒體。很多幼兒園都建有自己的網站,例如在育兒網上(http://ping.ci123.com/)點擊可以進入廣州市的600所幼兒園,進入全國的上萬所幼兒園。現在已經有不少幼兒園對他們的特色課程和活動以及課題成果進行了簡單介紹,但是介紹的不是很詳細,沒有充分利用網路這個工具。 2.電視媒體。相信大家都看過愛心傳遞、孝敬父母的經典公益廣告「媽媽洗腳」,並且對這個廣告印象深刻。如果幼兒園開展了養成教育課題,完全可以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聯系生活,把幼兒生活中的好習慣、好行為進行提升放大,以公益廣告或教育短片的形式由電視台播放,寓教於樂,傳播的范圍也廣。 九、廣場活動 大型戶外親子活動、大型親子晚會等廣場活動不但能展示幼兒園課題的卓越成果,還能展示幼兒園教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能夠使幼兒園的教育走進社區,走向社會,使更多的人了解幼兒園,了解幼兒教育。 十、評比活動 積極參加優質課評比、優秀幼兒教師評比、幼兒教師論文評比和教育科研獎評選活動等,不僅可以展示課題的創新性成果,而且可以提供互動與交流的舞台。這些評比活動不僅為教師快速成長搭建了舞台,更是實現教育教學質量可持續提高的有效手段。

閱讀全文

與幼兒創新教育的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