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沒有辦理土地登記的土地轉讓一定非法嗎
土地使用權轉讓是指土地使用者將土地使用權再轉移的行為,包括出售、交換和贈與。如何使土地使用權轉讓合法和有效,筆者從土地使用權性質、用途、位置、轉讓年限及土地出讓合同包括附屬所記載的權利和義務等方面加以探討。
首先,應實際了解土地使用權的性質。使用權分國有土地使用權和集體土地使用權。只有國有土地使用權才能進入市場,即出售、交換和贈與。但也應了解屬國有出讓土地使用權還是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國有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時須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有批准權的省人民政府批准,並補交地價款。出讓土地並非一定能夠轉讓,未經開發的出讓土地不得轉讓。出讓土地使用權在轉讓時應分清是否改變了轉讓方土地使用權性質。集體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除《土地管理法》規定的「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土地使用權依法轉移」以及這類企業的用土地房產抵押後被依法處分的情形。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對土地使用權的性質未弄清就進行轉讓。特別是土地使用權贈與和交換。如農村居民或原屬農村居民現因某種原因棄農進城的,往往把自己屬集體土地使用權的宅基地作為個人私有財產,隨意出售或贈與他人。有的未經政府批准擅自將集體土地使用權與他人調換。這樣都會給土地管理特別是集體土地的管理帶來混亂。
其次,應了解土地使用權的用途。《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規定「未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期限和條件投資開發、利用的,土地使用權不得轉讓」。如土地使用者取得土地使用權時屬工業用地,實際開發為商品房,那麼該商品房不得出售,必須重新辦理土地出讓手續。再有受讓人和轉讓人使用土地的用途不能擅自改變,因為不同用途的土地地價差別很大,可以是十倍以上,如工業用地每畝幾十萬元,綜合用地可以通過競標拍賣至每畝幾百萬元,而且絕大多數的土地已按城市建設規劃或集鎮規劃確定了用途。一般不許改變。如有的單位或個人耍小聰明,明明實際用地為商業,但在轉讓時說是住宅用地,這樣就可以少交幾倍的出讓金。這樣土地資產就流入了單位和個人的腰包,國家和政府資產流失。
第三,應了解土地使用權的位置。影響土地價格的因素一般分為一般因素、區域因素和個別因素。一般因素只是決定土地價格的基礎,而區域因素對土地的價格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主要是指土地所處地區的繁華程度、交通條件、基礎和公共設施條件、環境質量等等,不同位置的土地價格可以相差幾倍到幾十倍。因此,轉讓土地使用權時應根據不同的位置確定不同的土地出讓金,這樣才能充分顯示土地的價值。
第四,應了解原土地出讓合同及其附屬記載的權利和義務,尤其要注意帶限制性、制約性的內容。因為即使最後的土地受讓人是否願意或有無約定,原土地出讓合同及其附件所載原土地受讓人的權利和義務,在土地經過多次轉讓後仍完完全全地轉移其最後的受讓人。《條例》規定:」土地使用權轉讓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和登記文件中所載明的權利、義務隨之轉移」。因此,最後的土地受讓人應了解原土地出讓合同中及其附件記載的權利和義務。
第五,應了解土地的建設規劃和設計的要點。包括土地的用途、建築密度、容積率及公共配套設施的要求。因為根據城市建設規劃,各地塊的用地功能、建築密度、容積率及公共配套設施的要求有所不同而且是確定的,不能隨便改動。不同標準的建設規劃和設計要點決定了土地的利用率、開發建設成本及利潤的大小。因此,轉讓土地使用權時,受讓人應當綜合考慮和評估上述因素,才能衡量土地價格高低和房地產開發項目的成本風險和投資回報。
第六,應了解土地的轉讓年限。《條例》規定「土地使用權通過轉讓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其使用年限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規定的使用年限減去原土地使用者已使用年限後的剩餘年限」。因此,受讓人應當明確轉讓人原出讓土地的使用年限,不能以土地法規定的最高年限來確定給其受讓人,如果原出讓合同的年限已屆滿,則應重新簽訂出讓合同,根據實際土地使用情況確定其土地使用權的使用年限。因為土地使用年限不同、土地的價格亦不同。土地總收益是房屋收益和土地純收益的綜合:房屋使用年限愈長、年折舊就愈大,這樣土地價格相對較低。
第七,應弄清土地使用權是否有禁止性和限制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三十七條規定:下列房地產不得轉讓:「(一)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不符合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條件的;(二)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依法裁定決定查封或者以其他形式限制房地產權利的;(三)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權的;(四)共有房地產未經其他共有人書面同意的;(五)權屬有爭議的;(六)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七)法律、法規規定了禁止轉讓的其他情形。」因國家的公共建設需要或進行舊城改造時對原土地使用者的使用權證書,政府應及時將其收回,以防已被政府收回的土地,而原土地使用者仍持其原土地使用權證書作為土地擁有者的合法憑證進行轉讓。對於有共有使用權,在辦理土地轉讓變更登記過程中,土管人員應深入現場調查,徵得共有權人的同意並出具書面證件,不能隨意給其辦理轉讓手續。
土地使用權轉讓在了解以上幾個問題的同時,還應當辦理過戶登記手續。轉讓土地使用權轉讓方與受讓方協商一致並簽字蓋章確認後,只能說明轉讓行為的完成。而轉讓協議或合同經有權機關審查符合轉讓條件並依法履行審批手續只是說明轉讓行為生效。只有轉讓雙方辦理土地權屬登記,才說明轉讓的財產的權利已經發生轉移並合法有效.
⑵ 國家扶貧的項目可以私下轉讓嗎國家扶貧建的豬棚可以私下轉讓嗎
國家扶貧項目是國家專屬任務是可轉讓的。國扶貧的建築等一切扶貧都是專屬不可以轉讓。
⑶ 《夢想改造家》建築師陶磊住房被指違建,鎮城管稱「已前往測繪」,如果情況屬實他會面臨哪些責任
從房屋的實用性、功能性,與當地環境的融合度,以及家的氛圍感等多個維度來說,節目中呈現的「百萬毛坯房」無疑是一次失敗的設計。但若看完整期節目很容易發現,造成這么一個結果的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
《夢想改造家》播出至今,其看點主要有三個:
1、改造本身有多重難點,整個節目過程是一個突破諸多限制解決難題的過程。
2、委託人中途不能參與,只能最後驗收,營造一種「開盲盒」的神秘感,也拉大改造前後的落差,顯示出設計師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
3、以房屋改造為載體,呈現以家為紐帶的情感聯系,觸動人心。
但在陶磊設計「百萬毛坯房」這一期節目中,以上三個核心看點都沒有得到滿足。
在節目開篇,《夢想改造家》其實也花了較大篇幅去呈現這個二十口之家和睦溫馨的氛圍。已接近古稀之年的委託人杜興昌,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與老伴一起養育了五個子女,逐漸有了如今的大家庭。
在經歷了城市居住的不適應之後,杜老決定留守家鄉,一方面他自己有重建新房的樸素願望,用老人的話說:「村裡很多都翻新了」,另一方面,他希望通過改善農村居住環境,讓退休的兒女以後回來「有根有底」。
在這個過程中,改建這個房子的難點也被鋪陳出來:不僅人口多、面積大,更重要的是這個房子改造前承載的功能非常多,除了廚房、卧室、客廳等常規居住用途外,還有菜園、果園、糧倉、雜物間、雞窩、豬棚、羊圈等。
基於委託人中途不能參與的節目規定,委託人與設計師之間的溝通需要在前期完成,但這個過程並不順暢。老人嚮往一幢二層鄉村小洋樓,陶磊則傾向於單層平房,且在試圖引導委託人失敗後,也只在一層的主體上簡單加入了二層的設計。
⑷ 豬棚拆遷賠償問題
豬棚那快地是你的么?
首先土地轉讓是少不了的....
⑸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辦法
可以理解為土地政策的松動。原來不允許改變土地使用用途的。現在可以在不破壞土地的前提下,可以養豬種菜等。關於流轉問題,是農民自願的,並不是中了麥子,玉米就能流轉。還需要群眾自己同意。
⑹ 有沒有建養殖大棚的
建養殖大棚的公司:昆明思潤溫室大棚工程有限公司、河北昊泰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天津匯通萬達新能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安陽市五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聊城市農樂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1、昆明思潤溫室大棚工程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溫室大棚工程的設計與安裝;彩鋼瓦與活動板房的安裝;農業噴灌工程、水利工程的設計與施工;塑料製品、建築材料、電子產品、環保產品的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2、河北昊泰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製造銷售糧食機械、建築機械、糧倉保溫門窗、擋糧門、擋糧板、輸送機、通風地籠設備、礦山機械、糧保器材、鋼結構安裝製作、彩板壓型、溫室大棚配件、五金配件、兼營電力器材及配件。溫室大棚骨架、春秋冷棚、日光暖棚。
5、聊城市農樂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農業科技咨詢服務;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發、推廣及應用;經濟信息咨詢及服務;農用機械、農副產品、農膜、溫室大棚管、大棚配件、橢圓管、鍍鋅帶管、熱侵鍍鋅管、各種異型鋼管、大棚噴灌、大棚膜、大棚棉被銷售。
⑺ 建一個年出欄50頭豬的養豬場需要投資多小錢地方在農村
你好,
你要的是50頭母豬 ,還是50頭育肥豬,這2個概念是不一樣的。
50頭育肥豬占不了多少地方。很簡單自己計算就出來了。
50頭母豬 那就大多了,要是正規改豬舍的話(豬舍沒有20萬拿不下來)
種豬1頭2600+
飼料每天1頭母豬6---8快錢
懷孕母豬114天下小豬(產子最好的時候10頭)
小豬到出欄需要500+人民幣(5---6個月)
還有水 電 設備 產床
還有獸葯 疫苗必須的 一個30頭母豬的豬場現在每年葯就2--3萬
人工 ==
還有疫病~~養豬的沒有不得病的~~~1500元的豬一得病就值300元了
最近幾年豬場死光光的不在少數。
暈 才看清你的標題~~~~年出欄50頭豬 我暈啊!!!~養2頭母豬就夠了~~一頭母豬下12個~~一年下2次~~~就50頭了~~~
根本不站地方就在家院子里~~蓋3個小棚就行了~(手工打累死我了)
我養豬10年了 不懂的問我
⑻ 農村耕地可以養豬嗎
這個應該是不可以的吧,可耕地不能用於商業的。
⑼ 我們是農村的,鄰居的房子不住人了,他想把房子連同土地轉讓給我們,
一、房屋買賣中房屋與土地的「主從」關系
城市房屋買賣中,遵循「地隨房走」原則。這一理念在《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和《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中觀點明確。在我國的農村,土地是農村經濟組織集體所有。根據我國土地管理法等相關規定,集體土地未經徵用,不得出讓、轉讓。實踐中,在對農村土地進行徵用時,房屋是作為地上附著物予以補償的,採取的是「房隨地走」的原則。因此,基於此因素,筆者認為,農村房屋轉讓也應遵循「房隨地走」的原則,以土地使用權能否轉移作為決定房屋轉讓效力的主要因素。
二、現有法律規范中對農村房屋買賣問題的規定
1、現行法律規定
《物權法》第152條至155條規定,宅基地使用權人依法對集體所有的土地享有佔有和使用的權利,有權依法利用該土地建房,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行使和轉讓,適用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和國家有關規定。
《土地管理法》第62條第3款規定,「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8號)規定,禁止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土地轉讓嚴禁炒賣土地的通知》(國辦發199939號)規定「農民的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佔用農民集體土地建住宅,有關部門不得為違法建造和購買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和房產證」。
2、最高人民法院對農村房屋買賣效力的意見
最高院於1963年作出的《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幾個問題的意見》規定:「宅基地上的附著物如房屋、樹木、廠棚、豬圈、廁所等永遠歸社員所有,社員有買賣或租賃房屋的權利。房屋出賣以後,宅基地的使用權即隨之轉移給新房主,但宅基地的所有權仍歸生產隊所有。」;最高院於1984年作出的《關於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 0條規定:「村鎮公民之間由於買賣房屋轉移宅基地使用權而發生的糾紛,應根據國務院《村鎮建房用地管理條例》中規定的審查、批准手續辦理。」可見,《土地管理法》施行前,最高院原則上是承認農村房屋買賣效力的。《土地管理法》施行後,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對農村房屋和宅基地出台了嚴格管理政策,最高院未就此出台過新的規定,也沒有發布典型案例,因此很難判斷最高院對農村房屋買賣的態度是否發生改變。
三、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認定
關於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問題,筆者認為,判斷合同的效力,應當以合同法規定的合同有效要件為標准,符合合同有效要件的合同為有效合同,欠缺任何一個有效要件的合同均為無效合同。我國《合同法》規定的合同有效要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合同當事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具備相應的許可權。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無效,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與其年齡、智力狀況不符的合同,其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認的無效;無處分權的人訂立的合同,權利人不予追認的無效;無代理權的人訂立的合同,被代理人不予追認的無效;二是意思表示真實,因欺詐、脅迫而訂立的合同為可撤銷的合同,法院應根據受欺詐、脅迫方的請求撤銷或者變更該合同;因重大誤解而訂立的合同,法院可根據任何一方當事人的請求撤銷或者變更該合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無效;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合同無效;三是內容不違背法律強制性規定和公序良俗。因欺詐、脅迫損害國家利益的合同無效;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合同無效;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無效;顯失公平的合同,應根據當事人任何一方的請求予以變更或者撤銷;四是形式上符合法律規定的要求或者當事人的約定,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必須採用特定形式的,未採用特定形式的無效。
目前,對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認定問題,在審判實踐中常見爭議。主要表現在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能否購買該組織成員的房屋問題。
1、農村房屋買賣合同無效的幾種情形
農村的村民住宅出售給城市居民的房屋買賣合同,必然涉及到城鎮居民使用農村住房和宅基地問題,由於其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應認定無效。在城鎮周邊地區,具有城鎮戶口的人購買周邊地區農村住房的現象較為普遍,法律對能否買賣並未明確禁止,但因涉及到宅基地使用權的變更,故該買賣合同又具有特殊性。我國《土地管理法》規定,宅基地屬於農民集體所有,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農村村民出賣、出租住房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農村房屋買賣涉及到土地使用權的轉移和變更,故審查買賣是否有效要看其房屋宅其地使用權的轉移是否經過合法批准。
法人或其他組織購買農村住房和宅基地的,因不具備宅基地使用權人主體資格,應認定無效;
無權處分房屋的人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出售農村房屋,如未經權利人追認,則依據《民法通則》的規定,應當認定買賣無效。
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購買該組織成員的房屋後,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明確拒絕該農民將戶口遷入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因購買人不符合申請農村宅基地的條件,故也應認定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2、農村房屋買賣合同有效的幾種情形
農村集體組織內部成員,未分配過宅基地的,其與本農村集體組織內部成員簽訂的農村房屋買賣合同應當認定為有效。
農村集體組織內部成員,其宅基地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標准,其與本農村集體組織內部成員簽訂的農村房屋買賣合同應當認定為有效,但應告知其補辦相關宅基地申請手續。
已在農村集體組織落戶,但尚未申報宅基地的,其與本農村集體組織內部成員簽訂的農村房屋買賣合同應當認定為有效。
至於宅基地房屋買賣是否辦理過戶登記問題,筆者認為這並不影響合同效力。因為辦理過戶登記不是房屋買賣合同的有效要件,未辦理房屋過戶登記不影響房屋買賣合同的效力,只要房屋買賣合同符合合同的有效要件,合同即有效。理由是:(1)從登記制度的設定目的來看,登記的作用在於公示,即讓世人周知該權利的存在。債權和物權的區別決定了只有物權變動才需要登記,債權變動不需要登記。物權和債權是權利體系中最為重要的兩種權利,物權是絕對權,具有對事性,排他性;債權是相對權,具有對人性,並存性,即債權的權利人只能要求特定的債務人履行債務,而物權的權利人有權排除任何人對物權的干涉,一物之上只能存在一個同類的物權,而幾個債權可就同一標的物並存。這就決定了物權必須以一定的方式使世人周知,以達到排除別人干涉的目的;而債權的對人性決定了只要債務人知道該債權的存在就足夠,債權人能且只能請求債務人向自己履行。就房屋而言,登記的只能是房屋所有權的變動,而非房屋買賣合同。明確了這一點,就可以合理解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了。《土地管理法》第12條規定「……依法轉讓地上建築物、構築物等附著物等致土地使用權轉移的,必須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門提出土地變更登記申請,由原土地登記機關依法進行土地所有權使用權變更登記。土地所有權使用權變更自變更登記之日起生效。
⑽ 有養豬場轉讓嗎
我的養豬場轉讓!兩個棚每棚可養700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