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甘肅省教科研網2015年課題申報評審結果
http://..com/question/29735416.htmlsi=3
一、總 則
為進一步深化職稱改革,完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根據《教師法》、《教師資格條例》、《中學教師職務試行條例》和有關教育法律法規,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條件。
適用范圍:全省各類中學從事教育教學的人員。
任職資格名稱:中學一級教師(中級)、中學高級教師(副高級)
二、基木條件
第一條 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嚴格遵守《貴州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的實施意見》(黔教師發[2005]146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努力工作,團結協作,學風、教風端正。身體健康,能全面履行本崗位職責。
第二條 外語水平、計算機應用能力符合當年國家和貴州省對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的有關規定。
第三條 完成規定的繼續教育任務。
第四條 任現職期間,有下列情況,按以下規定執行:
1、在規定任職年限內考核被確定為「基木合格」的,每次延期一年申報;被確定為「不合格」的,每次延期二年申報。
2、在職稱考試中違紀受查處者,從通報之日起延期二年申報;在申報中弄虛作假者,從認定之日起延期三年申報。
3、受黨紀、行政「警告」處分的,從解除處分之日起延期三年申報;受「記過」及以上處分的,從解除處分之日起延期四年申報。觸犯法律,受刑事處罰的,從解除處罰之日起延期六年申報。
三、申報條件
第五條 申報中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除必須取得相應的教師資格,擔任課程的講授外,還必須具備下列學歷、資歷條件之一:
1、獲得博士學位。
2,碩士研究生畢業,任教2年以上。
3、雙學士學位畢業,取得中學二級教師任職資格,擔任中學二級教師3年以上。
4、大學本科畢業,取得中學二級教師任職資格,擔任中學二級教師4年以上。
5、大學專科畢業(高中教育教學崗位除外),取得中學二級教師任職資格,擔任中學二級教師5年以上。
第六條 申報中學高級教師任職資格,除必須取得相應的教師資格,擔任課程的講授外,還必須具備下列學歷、資歷條件之一:
1、獲得博士學位,具有本專業2年以上教學工作經歷。
2、碩士研究生畢業,取得中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擔任中學一級教師3年以上。
3、雙學士畢業,取得中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擔任中學一級教師4年以上。
4、大學本科畢業,取得中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擔任中學一級教師5年以上。
5、大學專科畢業(高中教育教學崗位除外),取得中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擔任中學一級教師6年以上。
四、評審條件
第七條 中學一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應貫徹執行國家的教育 方針,關心愛護學生,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對所教學科具有系統、 堅實的基礎理論、專業文化知識與專業技能,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與研究能力;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具有創新意識和開拓精神,積極進行教學改革,認真研究教育教學規律,教育教學經驗豐富,方法得當,教學效果顯著;積極培養和指導青年教師;積極組織和參與學生課外教育教學活動,在發展學生智力和能力,引導學生創造方面做出顯著成績;教書育人,管教管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積極承擔學校規定的工作任務。按《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見附件),申報中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教學評價積分應達80分以上,申報中學高級教師任職資格,教學評價積分應達90分以上;學生鞏固率、成績合格率、優良率、提高率在同類學校或同學科中處於前茅(有佐證材料)。
第八條 申報中學一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任職資格,其所提供的業績應是任現職以來取得的成績,年平均課堂教學達到國家規定的課時定額;對擔任特殊課程的教師或兼有校中層以上領導工作的教師,課堂教學時數可按有關文件規定確定,並報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審核認可;年平均課堂教學時數,從本次評審工作的截算時間上溯到規定的任職年限;享受國家規定的產假、公派外出學習或進修,可相應減少課時定額。兼有校中層以上領導工作的教師除按規定進行業務水平、教學能力等的考核外,兼有校級領導工作的教師還應有主管部門對其進行管理工作實績的考核,且取得相應的中學校長任職資格培訓合格證書;兼有校中層領導工作的教師應有學校對其進行管理工作實績的考核。
第九務 中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評審條件:
任現職以來,除符含本評審條件第七、八條外,還須具備下列條件中的兩條:
1、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優質課競賽,獲地級三等獎以上;或獲省級教育科研、教改實驗優秀成果三等獎以上;或地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以上。
縣、鄉(鎮)中學教師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優質課競賽,獲縣級三等獎;或獲地級教育科研、教改實驗優秀成果三等獎以上;或獲縣級教育科研、教改實驗優秀成果一等獎;或獲縣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以上。或鄉(鎮)中學教師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優質課競賽獲鄉(鎮)一等獎3次以上;或獲鄉(鎮)教育科研、教改實驗優秀成果一等獎3次以上;或獲鄉(鎮)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3次以上。
2、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連續3年以上,做學生思想轉化工作成績突出,所帶班級獲地級以上先進集體。
縣、鄉(鎮)中學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連續3年以上,做學生思想轉化工作成績突出,所帶班級獲縣級以上先進集體。
3、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發表本專業論文2篇,或獲省級三等獎以上。縣、鄉(鎮)中學教師發表本專業論文1篇,或獲地級二等獎,或至少有2篇論文獲縣級一等獎以上。
4、在教改、教材教法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績,其教育教學經驗在全縣以上推廣(提供經驗材料並由縣教育行政部門出具推廣效果證)。
5、指導青年教師1名以上,有明顯的效果,有記錄、計劃、總結等相關材料,並承擔縣級以上教育行部門組織的示範教學或學術講座等1次以上,並受到同行的好評(有被指導教師簽字認可材料,有齊備的教案等材料,並由縣教育部門提供評價材料)。
6、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獲得地級以上勞動模範、 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德育先進工作者、教育名師、骨幹教師、學術學科帶頭人、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或獲得縣級以上勞動模範、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德育先進工作者、教育名師、骨幹教師、學術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2次以上(可累計)。
縣、鄉(鎮)中學教師獲得縣級以上勞動模範、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德育先進工作者、教育名師、骨幹教師、學術學科帶頭人、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或鄉(鎮)中學教師獲得鄉(鎮)級以上各類勞動模範、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德育先進工作者、教育名師、骨幹教師、學術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3次以上(可累計)。
7、積極組織競賽輔導(有教案、有教學計劃),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所指導的學生在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或委託其他部門組織的各類教育教學競賽中,有2人(次)以上獲全國三等獎、省級二等獎、地級一等獎。縣、鄉(鎮)中學教師所指導的學生在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或委託其他部門組織的各類教育教學競賽中,有2人(次)獲地級三等獎,或縣級一等獎。
第十條 中學高級教師任職資格評審條件:
任現職以來,除符合本評審條件第七、八條外,還須具備下列條件中的兩條:
1、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優質課競賽,獲省級二等獎;或地級一等獎以上。或省級教育科研、教改實驗優秀成果二等獎;或地級一等獎以上。或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縣、鄉(鎮)中學教師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優質課競賽,獲地級二等獎以上。或地級教育科研、教改實驗優秀成果二等獎以上。或地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以上。
2、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連續3年以上,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提高學生成績工作成績顯著,所帶班級2次獲得地級以上先進集體。
縣、鄉(鎮)中學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連續3年以上。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提高學生成績工作成績顯著,所帶班級獲地級和縣級以上先進集體各1次以上。
3、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發表本專業論文3篇以上,或論文獲得省級一等獎1篇和獲省級二等獎2篇以上。縣、鄉(鎮)中學教師發表本專業論文3篇以上,或論文獲省級二等獎1篇和地級三等獎2篇以上。
4、在教改、教材教法研究方面做出突出成績,其教育教學經驗在所在市(州、地)推廣(提供經驗材料並由地級教育行政部門出具推廣效果證明)。
5、指導青年教師2名以上,有明顯的效果,有記錄、計劃、總結等相關材料,並承擔地級以上教育部門組織的示範教學或學術講座1次以上;或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示範教學或學術講座等任務2次以上,其水平在全縣屬領先地位(有被指導教師簽字認可材料,有齊備的教案等材料,並由縣教育部門提供評價材料)。
6、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獲省級以上勞動模範、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德育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或獲得地級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德育先進工作者、教學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2次以上(可累計)。
縣、鄉(鎮)中學教師獲地級以上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德育先進工作者、教學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2次以上(可累計)。或獲得縣級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德育先進工作者、教學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3次以上(可累計)。
7、積極組織競賽輔導(有教案、有教學計劃),省、市(州、 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所指導的學生在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或委託其他部門組織的各類教育教學競賽中,有3人(次)以上獲全國三等獎、省級二等獎、地級一等獎以上。縣、鄉(鎮)中學教師所指導的學生在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或委託其他部門組織的各類教育教學競賽中,有1人(次)以上獲全國二等獎、省級一等獎;或2人(次)以上獲得省級二等獎以上。
第十一條 申報中學一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任職資格的教研員,必須承擔1門以上課程的教學視導和教研活動;平均1年視導不少於8所學校(有視導計劃和視導總結);省級教研員不低於40節,地級教研員不低於50節,縣、鄉(鎮)級教研員聽課不低於60節(有聽課記錄和聽課評價及指導意見);組織或參與教研活動每年不少於5次,積極組織教改實驗或課題實驗,承擔或參與地級以上的課題2項以上。
其中,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研員申報中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每年發表論文2篇,或獲省級論文評選三等獎、或地級論文評選二等獎以上。縣中學教研員申報中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每年發表論文1篇,或獲縣級論文評選一等獎以上。其中: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研員申報中學高級教師任職資格,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4篇,或獲省級論文評選二等獎以上。縣中學教研員申報中學高級教師任職資格,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3篇,或獲省級論文評選二等獎以上。
擔任教改實驗或教育科研課題任務的教研員,每學年聽課不低於20節,每年到基層開展調研活動不少於5次(有調研提綱及調研報告),撰寫階段性研究報告1篇以上;承擔或完成地級以上的課題2項以上,其中申報中學高級教師任職資格的教研員,至少獲得地級以上研究成果獎一等獎以上,其它要求與學科教研員一樣。
第十二條 電教(教育技術)機構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教師和學校從事遠程教育、計算機維護和教學的教師,根據其職務職責的特點,作如下補充要求:
每學年應按教學計劃,設備正常使用率達80%以上,媒體軟體(課件)製作不低於2個,教育教學資源應用不低於4次。課時數應具備年均上信息技術課、電教課、觀摩課或視導課(有視導計劃和總結)申報中學高級教師任職資格不低於30節,申報中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不低於20節(其他教師利用電教資源[硬體設備或軟體]開展各項教育教學活動,視為電教管理教師教學工作[每3節課摺合為1個課時])。製作的音像教材、媒體教育教學工件(課件)、優質課、視導課實錄視科研論文對待。
五、破格條件
第十三條 對不具備規定資歷,但確有真才實學、成績顯著、貢獻突出、屬於中學教師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范圍的在職教師,重點是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任現職2年以上可破格申報中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破格申報申學一級教師任職資格者,除具備正常晉升的評審條件外,還應具備下列條件中的兩條:
1、連續2年在本校完成的課堂教學時數平均高於國家規定課時定額的15%以上(提供各年度任課材料),且教學成績特別突出,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優質課競賽,獲省級二等獎以上;或獲省級教育科研、教改實驗優秀成果一等獎以上;或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縣、鄉(鎮)中學教師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優質課競賽,獲地級二等獎以上;或獲地級教育科研、教改實驗優秀成果一等獎以上;或獲地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2、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參加編寫正式出版的中學教材或教參,木人撰寫8萬字以上。縣、鄉(鎮)中學教師參加編寫,並在縣鄉范圍內使用的中學教材或教參,本人撰寫5萬字以上。
3、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在公開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4篇以上。縣、鄉(鎮)中學教師在公開刊物上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2篇以上。
4、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本人完成的教學科研論文、教學作品、教具等在教育部門主辦的比賽中獲省級二等獎以上。縣、鄉(鎮)中學教師本人完成的教學科研論文、教學作品、教具等在教育部門主辦的比賽中獲省級三等獎;或獲地級二等獎以上。
5、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成績突出,所帶班級2次被評為地級以上先進集體,連續2年學生鞏固率100%。縣、鄉(鎮)中學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3年以上成績突出,所帶班級2次被評為縣級以上先進集體,連續兩年學生鞏固率95%以上。
6、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獲省級以上勞動模範、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德育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或獲得地級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德育先進工作者、教學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2次以上(可累計)。
縣、鄉(鎮)中學教師獲地級以上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德育先進工作者、教學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或獲得縣級優秀教師、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班主任、德育先進工作者、教學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3次以上(可累計)。
7、積極組織競賽輔導(有教案、有教學計劃),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所指導的學生在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或委託其他部門組織的各類教育教學競賽中,有3人(次)以上獲全國三等獎、省級二等獎、地級一等獎以上。縣、鄉(鎮)中學教師所指導的學生在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或委託其他部門組織的各類教育教學競賽中,有1人(次)以上獲全國三等獎、省級一等獎;或2人(次)獲得省級三等獎以上。
第十四條 對不具備規定資歷,但確有真才實學、成績顯著、貢獻突出、屬於中學教師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范圍的在職教師,重點是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任現職2年以上可破格申報中學高級教師任職資格。破格申報中學高級教師任職資格者,除具備正常晉升的評審條件外,還應具備下列條件中的兩條:
1、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參加編寫的中學教材或教參,本人撰寫12萬字以上。縣、鄉(鎮)中學教師參加編寫的中學教材或教參,本人撰寫8萬字以上。
2、出版有較高水平的教學專著,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的專著字數不少於20萬字。縣、鄉(鎮)中學教師的專著字數不少於12萬字。
3、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6篇以上,其中在核心期刊上發表2篇以上。縣、鄉(鎮)中學教師發表本專業學術論文3篇以上,其中在核心期刊上發表1篇以上。
4、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所承擔的教改實驗成果獲得省級以上教育或科研主管部門的一等獎(排名前3)。縣、鄉(鎮)中學教師所承擔的教改實驗成果獲得省級以上教育或科研主管部門的三等獎;或地級一等獎以上。
5、連續2年在本校完成的課堂教學時數平均高於國家規定課時定額的20%以上(提供各年度任課材料),且教學成績特別突出。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優質課競賽,獲省級二等獎以上;或獲國家級教育科研、教改實驗優秀成果二等獎以上;或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縣、鄉(鎮)中學教師參加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優質課競賽,獲省級三等獎以上;或獲省級教育科研、教改實驗優秀成果三等獎以上;或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6、省、市(州、地)及所在地中學教師獲省級教學質量一等獎3次以上。縣、鄉(鎮)中學教師獲省級教學質量一等獎1次以上;或獲地級教學質量一等獎2次以上。
六、附則
第十五條 本《條件》為中學評審申、高級教師職務任職資格必須具備的基本申報評審條件。各校應根據工作需要,在符合上述條件的教師中擇優申報評審;對獲得勞動模範、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骨幹教師等稱號的教師,具有擔任班主任工作經歷的教師,應在符合本《條件》的前提下優先申報評審;在任現職期間,支援農村(鄉鎮及其以下(不含縣市所在地鄉鎮學校))教學工作一年以上的教師,或在農村(鄉鎮及其以下[不含縣市所在地鄉鎮學校])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可提前1年申報評審上一級教師職務任職資格。
第十六條 貴州省職業中學中、高級教師職務任職資格申報、評審按照《貴州省職業中學中、高級教師職務任職資格申報、評審實施細則》執行。
第十七條 本《條件》所稱的論文,除註明的外,均是指在具有國內統一刊號CN或國際標准刊號ISSN符號或郵發代號的公開刊物上發表的論文,包括高校公開發行的學報、增刊,出版社公開出版的論文集及報紙上發表的論文。
木《條件》所稱的著作、教材、教參是指具有國際標准書號ISBN符號並公開出版的本專業的著作、教材、教參。
木《條件》提到的著作、教材、教參、論文及科研課題、項目等系指本專業的,其作者(完成人)都是指獨立或排名第一。
本《條件》中所稱「核心期刊」是指北京大學圖書館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目錄》刊登的學術期刊。
本《條件》所稱的課時數是指課堂學時數和按其它教學環帶(指帶學生實習,指導學生實驗,作學術講座)折算的課時數。
本《條件》所稱的字數,除註明的外,均指個入獨立完成的字數。
本《條件》規定的著作、教村、教參以及獲得的專利一項可折抵一篇論文。
本《條件》中凡冠有「以上」者,均含本級。
第十八條 各市(州、地)應根據本《條件》和本地實際制定實施細則。
第十九條 本《條件》省人事廳、省教育廳負責解釋。
B. 文縣一中的教學成果
近幾年來,學校教學質量逐年攀升。2008年高考,文縣一中取得了遭受「5·12」地震大災之年大豐收的佳績,有809名同學被各類高等院校錄取。其中第一批重點本科院校錄取81人,第二批本科院校以上錄取296人,第三批本科院校以上錄取350人,第四批大專院校以上錄取618人,第五批高職院校以上錄取809人。更可喜的是文縣一中眾多的考生被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同濟大學等名牌重點大學錄取,其中,張進榮同學以667分的總成績列甘肅省延考區理科第二名,被清華大學錄取。
C. 武和平的獲獎情況
1 1999 年獲西源北師大孔憲武中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
2 2000 年獲西北師范大學優秀教師獎
3 2001 年獲西北師范大學蘭鋁教學優秀獎
4 2001 年獲甘肅省教學成果獎
5 2001 年獲甘肅省第八屆青年教師成才獎
6 2003 年獲甘肅省第八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7 2005 年入選第二批甘肅省教育系列「 555 」 創新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8. 2007年獲甘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
8 2011年獲甘肅省高等教育成果教育廳級獎 省級
92012年獲甘肅省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一等獎 省級
D. 2021年甘肅省教學成果獎申報書怎麼裝訂
E. 民樂縣第一中學的教學成果
建校以來,她培養了高初中畢業生3萬多人,向各類大中專院校輸送新生3500多人,尤其自1996年以來,教學質量一年一個新台階,連年居全區第一。相繼敲開了清華、北大、復旦、南開等名牌大學之門,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聲譽。學生參加普通高中畢業會考各科一次通過合格率和優良率分別達到98%和71%。畢業生體育合格率達99%,體育達標率90%以上。兩次被國家體委命名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兩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多次受到省、地、縣表彰獎勵。
F. 王式功的獲獎情況
⑴「西北乾旱區沙塵暴預警、服務系統研究」,2005年12月獲中國氣象局「氣象
科技獎研究開發獎二等獎」 (獲獎總人數 10人,本人排第八)
⑵「 蘭州市大氣污染及對策研究」 2004年12月獲 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獲獎總人數 9人,本人排第五);
⑶「蘭州城區冬季空氣污染預報研究」,1998年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獲獎總人數 7人,本人排第一);
⑷「黃河上游大中型水利工程對生態與環境影響的研究」,1999年10月獲甘肅省
「科技進步三等獎」 (獲獎總人數 7人,本人排第三);
⑸「蘭州市二氧化硫控制區綜合防治規劃研究」,2000年10月獲甘肅省「科技進
步三等獎」 (獲獎總人數 7人,本人排第四);
⑹「蘭州市區空氣污染預報業務系統研究及應用」,2002年10月獲蘭州市科委
「科技進步二等獎」 (獲獎總人數5人,本人排第一)。 1997年獲甘肅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獲獎總人數5人,本人排第一);
2005年1月獲甘肅省「教育廳級教學成果獎」(獲獎總人數5人,本人排第一);
1993年4月,獲甘肅省「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獲獎總人數4人,本人排第三);
2005年6月,獲甘肅省「精品課程獎」(獲獎總人數5人,本人排第一);
1989年獲蘭州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總人數4人,本人排第二);
1991年獲蘭州大學「主幹課程優秀獎」(獨立完成);
1992年12月,獲蘭州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獲獎總人數4人,本人排第三);
1995年5月,獲蘭州大學「優秀講義獎」(獲獎總人數3人,本人排第一);
1996年獲蘭州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獲獎總人數5人,本人排第一);
2000年獲蘭州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獲獎總人數5人,本人排第三);
2004年11月獲蘭州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獲獎總人數5 人,本人排第一)。
G. 蒲向明的成果獲獎
1、1994年第三屆全國中師生作文大賽指導教師獎(國家教委師范司、《師范教育》雜志社等單位)。2、1997年書法作品獲首屆規范漢字書寫大賽一等獎(中國書法家協會、國家語委文管司)。3、1997年語文教學現場錄像獲全省中師優秀教學錄像課評比優秀獎(甘肅省教育廳)。4、2001年獲第七屆甘肅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
5、2001年獲中國教育學會管理委員會年度優秀論文二等獎(中國教育學會管理委員會)。6、2002年獲第四屆甘肅省基礎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甘肅省教育廳)。7、2002年獲全省優秀教育論文評比一等獎(甘肅省教育廳、省教育學會)。8、2004年獲甘肅省現代教育技術論文評選優秀獎(甘肅省教育廳)。9、2004-2010年隴南師專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授予「科研先進個人」稱號(隴南師專)。
10、2007年授予全省高校「十五」科研管理先進個人稱號(甘肅省教育廳)。11、2008年獲甘肅省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甘肅省教育廳)。12、2009年獲甘肅省第十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中共甘肅省委、省人民政府)。13、2010年授予甘肅省「十一五」高等學校科研管理先進個人稱號(甘肅省教育廳)。14、「《隴南金石題壁文化》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建設」獲2011年甘肅省教學成果省級二等獎(五人合作,排名第二),甘肅省人民政府獎勵。
15、2012年合作成果「五代王仁裕著述研究」獲天水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中共天水市委、天水市人民政府)。16、2012年科研成果「隴南白馬藏族文學研究」獲甘肅省高等學校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甘肅省教育廳)。17、2013年專著《追尋「詩窖」遺珍——王仁裕文學創作研究》獲隴南市第一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中共隴南市委、隴南市人民政府)。18、2013年論文《從睡簡<日書-馬禖篇>看非子始封秦亭》獲甘肅省社科聯優秀成果三等獎。19、2014年主持完成的「白馬藏族文藝研究——以儺舞戲為主體」(系列論文)獲甘肅省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H. 通渭縣第一中學的教學成果
通渭縣第一中學自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後,向大專院校輸送學生12800多名。近年來向蘭空招飛中心輸送飛行學員15名,先後有李翔、魏冬冬、郭一漢等同學考入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全國名牌院校。
2008年,學校高考上線人數達381人,首次突破300人大關,比2007年的270人(專業考生13人)凈增加111人;其中重點81人,比2007年的60人增加21人。
2009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達704人,比2008年的381人凈增加323人。其中重點170人,比2008年的81人凈增89人,取得了本科上線和重點上線兩個翻番的歷史性好成績。2009年全縣高考600分以上考生共7人,通渭一中佔6人.
2010年高考本科控制線為:理科一批531,二批481;文科一批511,二批467。一中郭乙陸、王凱同學分別以646分、642分奪取全縣理科第一、二名。今年文化課本科上線719人,比去年672人凈增47人,一本上線221人,比去年168人凈增53人。其中600分以上考生全縣13人,一中佔9人。 2010年高考本科上線753人。
2011年高考文化課本科上線870人,其中馬文卓同學獲得定西市理科第一名 。
2012年該校高考成績揭曉:該校高考成績繼續攀升、再創佳績。文化課二本上線892人,其中一本上線274人,二本上線618人,文化課專項二本以上上線1292人。本科上線人數、本科率、總上線率三項指標均再創新高 。
2001年至2006年高考專科以上錄取人數分別為442人、606人、656人、825人、828人和934人,錄取率分別為51.5%、77.1%、78.0%、82.34%、83.47%和83.9%。2001年以來學生獲國家和省、市級學科競賽等級獎213人次,獲甘肅省藝術等級A級、B級認定29人次,獲各類徵文、書畫比賽獎勵86人次。2001年以來教師在國家和省、市級報刊上發表專業論文260篇,在省、市、縣講課比賽中有68人次獲等級獎,申請設立的省級重點教研課題1項,省級一般課題1項,省級「十一五」規劃課題1項,市級重點課題6項,一般課題11項,縣級課題24項。
學校先後被國家體委、國家教委授予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准施行辦法》先進單位,被團中央、農業部、中國科協授予實踐教育活動先進集體,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二五」普法先進單位,被中國教育學會、中國教育報、中央教科所授予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地委、行署和市委、市政府多次授予教育系統先進單位,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等獎勵和稱號。學校已連續五次通過國家體委對傳統項目先進學校的驗收,五次被命名為「甘肅省田徑傳統項目學校」,學校還先後被命名為「定西市國防教育示範學校」、「定西市科普示範學校」。恢復高考制度後,向大專院校輸送學生7200餘名,向蘭空招飛中心輸送飛行學員12名。
2011年學校獲「全市教育系統先進單位」、「「全市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單位」和 「「全縣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稱號、並獲「甘肅省體育傳統學校田徑比賽團體總分第六名」;
2012年榮被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命名為「國家級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並獲「定西市三八紅旗集體」和2013年被省科協命名為「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 「全縣高中階段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
在2010年至2012年的三年間,學校的高考成績連年攀升,本科上線人數從2010年的753人,到2011</SPAN>年的908人,2012年該校高考本科上線937人,比2011年凈增29人。三年來,該校高考二本上線人數不斷刷新著學校歷史的新紀錄。
2011年有9位教師申報的課題被立項為省、市級重點課題。 兩位教師所負責的2項省級重點課題結題。2012年《學校與家庭合作教育實踐研究》立項為省級課題,其餘4項立項為市級課題。市級化學課題《學生學習困難的類型、成因及對策研究》、省級物理課題《農村中小學實施「小班制」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通過評審,順利結題。2012年10月,《學生生活經驗的分析運用與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和《高中歷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研究》2項省級重點課題通過鑒定結題,同時一位教師負責的課題被評為省級優秀課題。
學校在教學研究活動中立足於校本教研,重視校本教材的開發和利用,先後編寫的校本教材有《通渭一中教研通訊》、《通渭一中校刊》、《通渭書畫》、《土壤分析》、《健康教育(心理健康)》、《通渭小曲集》、《實用英語口語》、《詩心花園》、《通渭書畫》、《土壤分析》、《農作物蔬菜種植基本技術》、《健康教育讀本》、《班主任手冊》、《高三化學復習資料》、《通渭風雲人物》《溫馨通渭》、《人物速寫》、《通渭一中校報》、《教研通訊》、《高一新課程集體備課教案》(8本)等校本教材,《英語日常用語》、《通渭地理》、《植物志》、《農作物》、《太陽能製作安裝》正在編寫過程中,將進一步豐富該校校本課程的內容。學校還加強了對教學後記、教學實錄、教學故事等過程性研究成果的記錄和收集,開發了有助於校本課程研究的各種文字、資源庫,供教師隨時閱覽,提升了校本教研的層次。
2010年至2012年來,教師在省級刊物發表論文70餘篇,國家級刊物發表論文2篇,其中6篇論文獲省級獎。2011年甘在肅省「數字校園杯」課件比賽中,5名教師的作品分獲一、二、三等獎;在市錄像課比賽中,16名教師的錄像課分獲市級一、二、三等獎;在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4名教師的論文獲省級獎,5名教師的論文獲市級獎。《鴉片戰爭》課堂設計在高中新課程教學設計比賽中獲一等獎。8名教師積極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高二級生物課件製作、高一級新課程數學課件製作及講課競賽活動。2012年在「甘肅省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多媒體教學課件徵集」活動中,該校1名教師獲國家級三等獎,省級二等獎;1名教師獲三等獎。在同年的優質課競賽中,該校1名教師獲得省級一等獎,1名教師獲市級二等獎,4名教師獲縣級一等獎,1名教師獲縣級二等獎,2名教師獲縣級三等獎。
學校重視尖子學生的培養和競賽輔導工作。2011年,在全國高中化學奧賽決賽中有10名同學分獲一、二、三等獎;在全國中學生數學競賽決賽中,郭元成同學獲全市第二名;在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決賽中,1名同學獲國家級三等獎,1名同學獲省級二等獎,1名同學獲省級三等獎。 在2012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中1名同學獲國家級二等獎,1名同學獲省級二等獎,1名同學獲省級三等獎,在第26屆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甘肅賽區預賽中1名同學獲一等獎,1名同學獲二等獎,3名同學獲三等獎;在十八屆中華聖陶杯中學生作文競賽中2名同學獲一等獎、3名同學獲二等獎、8名同學獲三等獎;在第二十九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中1名同學獲三等獎;在第六屆「創新杯」全國中學化學知識競賽中2名同學獲一等獎。在高中數學聯合競賽中3名同學獲優勝獎;在第27屆科技創造性大賽中有22項作品分別獲得省、市、縣級等次獎,學校獲「通渭縣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組織獎」;1名學生的作品,在金昌市參加甘肅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審,榮獲甘肅省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
I. 甘肅省基礎教育成果獎和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獎那個好
個人認為應當是基礎教育成果獎更好,畢竟發獎單位級別高。
J. 卜友紅的詳細信息
一、基本情況主講英語語音學、普通語言學、第二語言習得、翻譯、寫作、高級英語等,是甘肅省高等院校英語語音學學科方向的傑出人物。
二、學習簡歷
1.1980.7-1985.6 蘭州大學外語系,英語本科
2.2004.9-2005.12 英國利茲大學語言學及語音學系,語言學碩士研究生
三、工作簡歷
1.1979.09-1999.11 蘭州城市學院(原蘭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外語系講師、副教授
2.1999.11-2009.01 西北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教授
3. 2009.02-至今 上海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
四、主講課程及教學成果
1. 主講課程:英語語音學、普通語言學、第二語言習得、翻譯、寫作、高級英語等;
2. 教學成果:在《外語教學與研究》等國家級和省級核心學術刊物上發表有關語言學、語音學文章16篇;出版著作2部;參編5部,主編並主講中學英語教學錄音磁帶65盤,甘肅省教育廳曾兩次發布文件,在全省范圍內普及推廣,另出版有關英語語音語調及聽力錄音帶20餘盤;為甘肅電視台國際部翻譯、配音講解電視劇40餘部。
五、科研方向及獲獎情況
1.研究方向:英語語音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英語教學法
2.獲獎情況:主持省級教學科研項目三項,校級教研項目三項,曾榮獲甘肅省教學成果二等獎;第四屆甘肅省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成才獎,國際教育管理卓越成就獎,甘肅省外語教學研究會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3次),首屆教學新秀獎,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2次),校級精品課程一項,申報2007省級精品課程一項。
六、國內外團體任職
1. 國際語音學學會(IPA)終身會員;
2. 民族院校英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3. 甘肅省外國文學學會理事;
4. 甘肅省現代教育技術教材審定委員會委員兼外語學科組組長;
5. 甘肅電視台國際部英語節目顧問。
七、社會影響和社會聲譽
1. 本人在英語語音學教學和研究方面有較高的造詣,是甘肅省高等院校英語語音學學科方向的領軍人物,2007年4月在四川大學舉辦的第一屆《全國高校英語語音教學研討會》上作了重要發言,受到全國同行專家和國際語音學會會長 J. C. Wells 的高度評價,被譽為中國「標准英語發音」(RP) 的傑出代表人物,被聘為全國中學英語師資口語培訓的主講教師。
2. 自1996年以來,由本人主講的現行全國九年義務教育中學《英語講讀》(65盒,3900分鍾),在全省各級中學推廣和使用以來,深受有關專家及中學教師們的好評,被譽為 「教師的示範教材和學生自學輔導的精品」。此項教學成果極大地推動了我省中學英語教學,甘肅省教育廳曾兩次發布文件,在全省范圍內普及推廣。
3. 甘肅省教委和蘭州市教委高考英語會考和中考英語會考命題組成員,多次參與並錄制了聽力考試部分;此影響已擴大至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市,每年為他們錄制的聽力考試錄音不計其數。
4. 自1997年以來一直擔任甘肅省「義教」工程英語語音學主講教師;主持天祝縣暑期中學英語教師教學法培訓,並擔任英語語音學主講教師;定期為蘭州市教育局、城關區教育局舉辦的英語教師培訓班進行英語教學法、口語及語音學講座,受到學員們的一致好評。
八、個人治學感言
教師職業的神聖在於其獻身精神,安貧樂道,不圖回報,只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愉悅,吾為師之道。學無止境,不懈進取,潛心鑽研、精心教學。博採眾長,為我所用,此舉固然可取,但唯有創造性的教學能夠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