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綠色化學研究成果

綠色化學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1-12-15 22:51:47

⑴ 綠色化學有哪些主要內容

綠色化學涉及有機合成、催化、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等。綠色化學倡導使用和生產化學技術和方法,減少或停止使用和生產對人類健康、社區安全和生態環境有害的原材料、催化劑、溶劑和試劑、產品和副產品。

但隨著學科的發展。它本身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中逐漸趨向於實際應用,它的發展與化學密切相關。綠色化學的理想是在生產源頭消除污染,使整個合成和生產過程對環境友好,停止使用有毒和有害物質,產生廢物,並處理廢物。

這是消除污染的根本措施。由於採用了科學的手段來防止污染的開始,過程和終點都是零排放或零污染。



(1)綠色化學研究成果擴展閱讀:

綠色化學從三廢控制等級來說,它屬於防污的優先順序,表明反污染工作由被動轉向主動,因此與傳統的末端處理相比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但是,要真正實現 廢物的「零排放」是非常困難,目前「原子經濟」反應的結果與綠色目標仍有相當大的差距。美國非常重視綠色化學技術,並設立了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在產率得到提高、工人安全得到改善的同時,新過程還減少了廢物 的排放、溶劑的使用以及對純化設備的需求。

⑵ 綠色化學對社會的影響是什麼對社會有什麼作用

綠色化學是一門具有明確的社會需求和科學目標的新興交叉學科。綠色化學具有豐富的內涵,並與生物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和地學等學科有密切的聯系。綠色化學的實施,需要上述學科的知識做基礎並帶動這些學科的發展。從科學觀點認識,綠色化學是對傳統化學思維方式的更新和發展;從環境觀點認識,它是從源頭上消除污染;從經濟觀點認識,它是合理利用資源和能源,降低生產成本,符合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或環境友好化學,它從源頭上避免和消除對生態環境有毒有害的原料、催化劑、溶劑和試劑的使用和產物、副產物的產生,力求使化學反應具有「原子經濟」性,實現廢物的「零排放」。因此,綠色化學是發展生態經濟和工業的關鍵,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綠色化學的核心科學問題是研究新反應體系,其中包括新合成方法和路線,尋求新的化學原料包括可再生的生物質資源,探索新反應條件如超臨界流體、環境無害的介質以及設計和研製環境友好產品。
綠色化學與環境治理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環境的治理是對已被污染的環境進行治理,使之恢復到被污染前的面目,而綠色化學則是從源頭上阻止污染物生成的新策略,即所謂污染預防。既然沒有污染物的使用、生成和排放,也就沒有環境被污染的問題。因此,只有通過綠色化學的途徑,從科學研究出發發展環境友好化學、綠色化工技術,才能解決環境污染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矛盾。
(1)綠色化學的歷史發展與現狀
綠色化學是當今國際化學學科研究的前沿。1990年美國頒布污染防治法案,並確立其為國策,推動了綠色化學在美國的迅速興起和發展。1996年,美國政府設立的「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獎勵在利用化學原理從根本上減少化學污染方面的成就。1997年由美國國家實驗室、大學和企業聯合成立了綠色化學院;美國化學會成立了「綠色化學研究所」。日本制定了環境無害製造技術等以綠色化學為內容的「新陽光計劃」。歐洲、拉美地區也紛紛制定了綠色化學與技術的科研計劃。有關綠色化學的國際學術會議不斷增加,展示了綠色化學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美國每年有以綠色化學為主題的哥登會議(Gordon Conference)。1999年綠色化學的Gordon Conference在英國牛津召開,同時出版了《綠色化學:理論與應用》專集;同年英國皇家化學會創辦了綠色化學(Green Chemistry)國際性化學期刊,旋即在歐洲掀起了綠色化學的浪潮。總之,綠色化學與技術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政府、企業和學術界所關注的重要研究與發展方向。
我國對綠色化學這一新興學科的研究也十分重視。1995年中國科學院化學部確定了「綠色化學與技術——推動化工生產可持續發展的途徑」的院士咨詢課題,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聯合資助了「環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學與化學反應工程」重大基礎研究項目,自1998年開始舉辦了國際綠色化學高級研討會,推動了我國綠色化學的發展。以後每年舉行一次, 2001年在山東省召開了第四屆國際綠色化學高級研討會。
(2)綠色化學的發展預測
作為一門新興的多學科交叉滲透的科學,綠色化學已成為當前化學研究的熱點和前沿,是21世紀化學發展的重要方向。未來十年綠色化學主要研究的問題(又稱12項原則)是:
1) 從源頭上制止污染,而不是在末端治理污染;
2) 合成方法應具有「原子經濟性」,即盡量使參加過程的原子都進入最終產物;
3) 在合成方法中盡量不使用和不產生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有毒有害的物質;
4) 設計具有高使用效益低環境毒性的化學品;
5) 盡量不使用溶劑等輔助物質,不得已使用時它們必須是無害的;
6) 生產過程應該在溫和的溫度和壓力下進行,而且能耗應最低;
7) 盡量採用可再生的原料,特別是用生物質代替石油和煤等礦物原料;
8) 盡量減少副產品;
9) 使用高選擇性的催化劑;
10) 化學產品在使用完後應能降解成無害的物質,並且能進入自然生態循環;
11) 發展適時分析技術以便監控有害物質的形成;
l2) 選擇參加化學進程的物質,盡量減少發生意外事故的風險。

⑶ 什麼是綠色化學

名稱解釋
按照美國《綠色化學》(GreenChemistry)雜志的定義,綠色化學是指:在製造和應用化學產品時應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廢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險的試劑和溶劑。而今天的綠色化學是指能夠保護環境的化學技術.它可通過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給環境造成負擔、避免排放有害物質.利用太陽能為目的的光觸媒和氫能源的製造和儲藏技術的開發,並考慮節能、節省資源、減少廢棄物排放量。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無害化學」、「環境友好化學」、「清潔化學」,綠色化學是近十年才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是一個 「新化學嬰兒」。它涉及有機合成、催化、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等學科,內容廣泛。綠色化學的最大特點是在始端就採用預防污染的科學手段,因而過程和終端均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國家已把「化學的綠色化」作為新世紀化學進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編輯本段提出背景
化學在為人類創造財富的同時,給人類也帶來了危難。而每一門科學的發展史上都充滿著探索與進步,由於科學中的不確定性,化學家在研究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合成出未知性質的化合物,只有通過經過長期應用和研究才能熟知其性質,這時新物質可能已經對環境或人類生活造成了影響。 傳統的化學工業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已十分嚴重,目前全世界每年產生的有害廢物達3億噸~4億噸,給環境造成危害,並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嚴峻的現實使得各國必須尋找一條不破壞環境,不危害人類生存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化學工業能否生產出對環境無害的化學品?甚至開發出不產生廢物的工藝?綠色化學的口號最早產生於化學工業非常發達的美國。1990年,美國通過了一個「防止污染行動」的法令。1991年後在,「綠色化學」由美國化學會(ACS)提出並成為美國環保署(EPA)的中心口號,並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積極響應。
編輯本段重要性
傳統的化學工業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已十分嚴重,目前全世界每年產生的有害廢物達3億噸~4億噸,給環境造成危害,並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化學工業能否生產出對環境無害的化學品?甚至開發出不產生廢物的工藝?有識之士提出了綠色化學的號召,並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積極響應。綠色化學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 綠色化學給化學家提出了一項新的挑戰,國際上對此很重視。1996年,美國設立了「綠色化學挑戰獎」,以表彰那些在綠色化學領域中做出傑出成就的企業和科學家。綠色化學將使化學工業改變面貌,為子孫後代造福。 迄今為止,化學工業的絕大多數工藝都是20多年前開發的,當時的加工費用主要包括原材料、能耗和勞動力的費用。近年來,由於化學工業向大氣、 水和土壤等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質。以1993年為例,美國僅按365種有毒物質排放估算,化學工業的排放量為30億磅。因此,加工費用又增加了廢物控制、處理和埋放。環保監測、達標,事故責任賠償等費用。1992年,美國化學工業用於環保的費用為1150億美元,清理已污染地區花去7000億美元。1996年美國Dupont公司的化學品銷售總額為180億美元,環保費用為10億美元。所以,從環保、經濟和社會的要求看。化學工業不能再承擔使用和產生有毒有害物質的費用。需要大力研究與開發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污染的綠色化學。 1990年美國頒布了污染防止法案。將污染防止確立為美國的國策。所謂污染防止就是使得廢物不再產生。不再有廢物處理的問題,綠色化學正是實現污染防止的基礎和重要工具。1995年4月美國副總統Gore宣布了國家環境技術戰略。其目標為:至2020年地球日時。將廢棄物減少40-50%,每套裝置消耗原材料減少20一 25%。1996年美國設立了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這些政府行為都極大的促進了綠色化學的蓬勃發展。另外。日本也制定了新陽光計劃。在環境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領域。確 定了環境無害製造技術、減少環境污染技術和二氧化碳固定與利用技術等綠色化學的內容。總之,綠色化學的研究已成為國外企業、政府和學術界的重要研究與開發萬向。 這對我國既是嚴峻的挑戰,也是難得的發展機遇。
編輯本段主要特點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友好化學,它的主要特點是: 1.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採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2.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廢物向環境排放;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 4.生產出有利於環境保護、社區安全和人體健康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編輯本段研究情況
核心
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 綠色化學國際雜志(green chemistry)
按照綠色化學的原則、最理想的化工生產方式是: 反應物的原子全部轉化為期望的最終產物。
性質
(1)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採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2)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向環境排放廢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 (4)生產出有利於環境保護、社區安全和人體健康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綠色化學給化學家提出了一項新的挑戰,國際上對此很重視。1996年,美國設立了「綠色化學挑戰獎」,以表彰那些在綠色化學領域中做出傑出成就的企業和科學家。綠色化學將使化學工業改變面貌,為子孫後代造福。
原則
綠色化學的研究者們總結出了綠色化學的12條原則,這些原則可作為實驗化學家開發和評估一條合成路線、一個生產過程、一個化合物是不是綠色的指導方針和標准。 ●防止污染優於污染形成後處理。 ●設計合成方法時應最大限度地使所用的全部材料均轉化到最終產品中。 ●盡可能使反應中使用和生成的物質對人類和環境無毒或毒性很小。 ●設計化學產品時應盡量保持其功效而降低其毒性。 ●盡量不用輔助劑,需要使用時應採用無毒物質。 ●能量使用應最小,並應考慮其對環境和經濟的影響,合成方法應在常溫、常壓下操作。 ●最大限度地使用可更新原料。 ●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衍生步驟。 ●催化試劑優於化學計量試劑。 ●化學品應設計成使用後容易降解為無害物質的類型。 ●分析方法應能真正實現在線監測,在有害物質形成前加以控制。 ●化工生產過程中各種物質的選擇與使用,應使化學事故的隱患最小。
途徑
(1)開發綠色實驗。如實驗室用H2O2分解制O2代替KClO3分解法,實現了原料和反應過程的綠色化。 (2)防止實驗過程中尾氣、廢物等環境的污染,實驗中有危害性氣體產生時要加強尾氣吸收,對實驗產物盡可能再利用等。 (3)在保證實驗效果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實驗試劑的用量,使實驗小型化、微型化。 (4)對於危險或反映條件苛刻,污染嚴重或儀器、試劑價格昂貴的實驗,可採用計算機模擬化學實驗或觀看實驗錄像等辦法。 (5)妥善處置實驗產生的廢物,防止環境污染。
編輯本段研究成果
1。開發"原子經濟"反應 Trost在l991年首先提出了原子經濟性(Atom economy 的概念,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幾的原子轉化成了產物。理想的原子經濟反應是原料分子 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轉變成、產物,不生副產物或廢物。實現廢物的"零排放"(Zeroemission)。對於大宗基本有機原料的生產來說,選擇原子經濟反應十分重要。 近年來,開發新的原子經濟反應已成為綠色化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國內外均在開發鈦硅分子篩上催化氧化丙烯制環氧丙烷的原子經濟新方法。此外, 針對鈦硅分子篩催化反應體系,開發降低鈦硅分子篩合成成本的技術,開發與反應匹配的工藝和反應器仍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已有的原於經濟反應如烯烴氫甲醯化反應中。雖然反應已經是理想的。但是原用的油溶性均相銠絡合催化劑與產品分離比較復雜,或者原用的鈷催 化劑運轉過程中仍有廢催化劑產生,因此對這類原子經濟反應的催化劑仍有改進的餘地。所以近年來開發水溶性均相絡合物催化劑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 示意圖
究領域。由於水溶性 均相絡合物催化劑與油相產品分離比較容易。再加以水為溶劑,避免了使用揮發性有機溶劑,所擬開發水溶性均相絡合催化劑也已成為國際上的研究熱點。除水溶性銠-膦 絡合物已成功用於丙烯氫甲醯化生產外,近年來水溶性銠-膦、釕-膦、鈀-膦絡合物在加氫二聚、選擇性加氫、C一C鍵偶聯等方面也已獲得重大進展,C6以上烯烴氨甲醯化 制備高碳醛、醇的兩相催化體系的新技術國外正在積極研究。以上可見,對於已在工業上應用的原子經濟反應。也還需要從環境保護和技術經濟等方面繼續研究。加以改進。 2.採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為使製得的中間體具有進一步轉化所需的官能團和反應性,在現有化工生產中仍使用劇毒的光氣和氫氰酸等作為原料。為了人類健康和社區安全。 需要用無毒無害的原料代替它們來生產所需的化工產品。 在代替劇毒的光氣作原料生產有機化工原料方面。Riley等報道了工業上已開發成功一種由胺類和二氧比碳生產異氰酸酯的新技術。在特殊的反應體系 中採用一氧化碳直接羰化有機胺生產異氰酸酯的工業化技術也由Manzer,;開發成功。Tundo報道了用二氧化碳代替光氣生產碳酸二甲酯的新方法。Komiya研究開發了在固態 熔融的狀態下。採用雙酚A和碳酸二甲酯聚合生產聚碳酸酯的新技術。它取代了常規的光氣合成路線。並同時實現了兩個綠色化學目標。一是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二是 由於反應在熔融狀態下進行。不使用作為溶劑的可疑的致癌物一甲基氯化物。 關於代替劇毒氫氰酸原料,Monsanto公司從無毒無害的二乙醇胺原料出發。經過催化蛻氫。開發了安全生產氨基二乙酸鈉的工藝,改變了過去的擬氨、 甲醛和氫氰酸為原料的二步合成路線。並因此獲得了1996年美國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中的變更合成路線獎。 3.採用無毒。無害的催化劑 目前烴類的烷基他反應一般使用氧氟酸、硫酸、三氯化鋁等液體酸催化劑。這些液體催化劑共同缺點是,對設備的腐蝕嚴重、對人身危害和產生廢渣、 污染環境。為了保護環境。多年來國外正從分子篩、雜多酸、超強酸等新催化材料中大力開發固體酸烷基化催化劑。其中採用新型分子篩催化劑的乙苯液相烴他技術引人注 目,這種催化劑選擇性很高。乙苯重量收率超過99.6%。而且催化劑壽命長。還有一種生產線性烷基苯的固體酸催化劑替代了氫氟酸催化劑,改善了生產環境,已工業化。在 固體酸烷基化的研究中。還應進一步提高催化劑的選擇性。以降低產品中的雜質含量; 提高催化劑的穩定性。以延長運轉周期;降低原料中的苯烯比。以提高經濟效益。異丁 烷與丁烯的烷基化是煉油工業中提供高辛烷值組分的一項重要工藝。近年新配方汽油的出現,限制汽油中芳烴和烯烴含量更增添了該工藝的重要性。目前這種工藝使用氫氟酸或硫酸為催化劑。 4、採用無毒、無害的溶劑 大量的與化學品製造相關的污染問題不僅來源於原料和產品,而且源自在其製造過程中使用的物質。最常見的是在反應介質、分離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劑。 當前廣泛使用的溶劑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其在使用過程中有的會引起地面臭氧的形成。有的會引起水源污染。因此。需要限制這類溶劑的使用。採用無毒無害的溶劑 代替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作溶劑已成為綠色化學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無毒無害溶劑的研究中。最活躍的研究項目是開發超臨界流體(SCF)。特別是超臨界二氧化碳作溶劑。超臨界二氧化碳是指溫度和壓力均在其臨界點 (3llC、7477.7gkPa)以上的二氧化碳流體。它通常具有液體的密度。因而有常規液態溶劑的溶解度;在相同條件下。它又具有氣體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傳質速度。而且。 由於具有很大的可壓縮性。流體的密度、溶劑溶解度和粘度等性能均可由壓力和溫度的變化來調節。超臨界二氧化碳的最大優點是無毒、不可燃、價廉等。 除採用超臨界溶劑外。還有研究水或近臨界水作為溶劑以及有機溶劑/水相界面反應。採用水作溶劑雖然能避免有機溶劑,但由於其溶解度有限,限制了 它的應用,而且還要注意廢水是否會造成污染。在有機溶劑/水相界面反應中。一般採用毒性較小的溶劑(甲苯)代替原有毒性較大的溶劑,如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醋 酸等。採用無溶劑的固相反應也是避免使用揮發性溶劑的一個研究動向,如用微波來促進固、固相有機反應。 5、利用可再生的資源合成化學品 利用生物量(生物原料)(Biomass)代替當前廣泛使用的石油,是保護環境的一個長遠的發展方向。1996年美國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中的學術獎授予TaxaA大學M. Holtzapp教授,就是南於其開發了一系列技術。把廢生物質轉化成動物飼料、工業化學品和然料。 物質主要由澱粉及紆維素等組成。前者易於轉化為葡萄糖。而後者則由於結晶及與木質素共生等原因,通過纖維素酶等轉比為葡萄糖。難度較大。Frost 報道以葡萄糖為原料,通過酶反哎可制礙己二酸、鄰苯二酚和對苯二酚等。尤其是不需要從傳統的苯訐始採制運作為尼龍原料的己二酸取得了顯著進展。由於苯是已知的治癌 韌質,以經濟和技術上可行的方式,從合成大量的有機原料中取除苯是具有競爭力的綠色化學目標。 另外,Gfoss首創了利用生物或農業廢物如多糖類製造新型聚合物的工作。由於其同時解決了多個環保問題,因此引起人們的特別興趣。具優越性在於聚 合物原料單體實現了無害化;生物催化轉化方法優於常規的聚合萬法@Gross的聚合物還具有生物降解功能。 6,環境友好產品 在環境友好產品方面。從1996年美國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看,設計更安全他學品獎授予RohmHaas公司。由於其開發成功一種環境友好的海洋生物防垢劑。 小企業獎授予Donlar公司。 因其開發了兩個高效工藝以生產熱聚天冬氨酸,它是一種代替丙烯酸的可生物降解產品。 在環境友好機動車燃料方面,隨著環境保護要求的日益嚴格。1990年美國清潔空氣法(修正案)規定,逐步惟廣使用新配方汽油,減小由汽車尾氣中的一 氧化碳以及烴類引發的臭氧和光化學煙霧等對空氣的污染。新配方汽油要求限制汽油的蒸汽壓、苯含量,還將逐步限制芳烴和烯烴含量。還要求在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比 如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這種新配萬汽油的質量要求已推動了汽油的有關煉油技術的發展。 柴油是另一類重要的石油煉制產品。對環境友好柴油。美國要求硫含量不大於0.05%,芳烴含量不大於20%,同時十六烷值不低於40;瑞典對一些柴 油要求更嚴。為達到上述目的,一是要有性能優異的深度加氫脫硫催化劑;二是要開發低壓的深度脫硫/芳烴飽和工藝。國外在這方面的研究已有進展。 此外。保護大氣臭氧層的氟氯烴代用品已在開始使用。防止「白色污染」的生物降解塑料也在使用。
編輯本段清潔生產
綠色化學是設計沒有或只有盡可能小的對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的,並在技術上、經濟上可行的化學品和化學過程的科學。事實上,沒有一種化學物質是完全良性的,因此,化學品及其生產過程或多或少會對人類產生負面影響,綠色化學的目的是用化學方法在化學過程中預防污染。 由於綠色化學的重要性,1995年,美國設立了「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以表彰在綠色化學化工領域的研究和開發中有重大突破和成就的個人和單位。 綠色化學的發展還可能將傳統的化學研究和化工生產從「粗放型」轉變為「集約型」,充分地利用每個原料的原子,做到物盡其用。 要發展綠色化學意味著要從過去的污染環境的化工生產轉變為安全的、清潔的生產。 清潔生產的重點在於: ①設計比現有產品的毒性更低或更安全的化學品,以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②設計新的更安全的、對環境良性的合成路線,例如盡量利用分子機器型催化劑、仿生合成等,使用無害和可再生的原材料; ③設計新的反應條件,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和排放,以降低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產生的危害。 在現今社會中,一提起「化學」,很多人都要緊皺雙眉,因為他們都認為「化學」是引起環境污染的源泉。其實,這完全是因為對「化學」這門科學缺乏全面認識而造成的一種誤解,只要你留心地觀察和仔細地思考一下,在我們的衣食住行以及戰勝疾病等方面,樣樣都離不開化學家的幫助,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化學的發展。 誠然,化學品和化工生產造成了環境污染,但是,「解鈴還需系鈴人」,相信化學家能夠利用提倡綠色化學和綠色生產以及防止污染、治理污染的方法來消除環境污染,成為環境的朋友。
編輯本段中國發展
中國在綠色化學方面的活動也逐漸活躍。 1995年,中國科學院化學部確定了《綠色化學與技術》的院士咨詢課題。 1996年,召開了「工業生產中 綠色化學與技術」研討會,並出版了《綠色化學與技術研討會學術報告匯編》。 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聯合立項資助了「九五重大基礎研究項目」「環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學與化學反應工程」;中國科技大學綠色科技與開發中心在該校舉行了專題討論會,並出版了《當前綠色科技中的一些重大問題》論文集;香山科學會議以「可持續發展問題對科學的挑戰---綠色化學」為主題召開了第72次學術討論會。 1998年,在合肥舉辦了第一屆國際綠色化學高級研討會;《化學進展》雜志出版了《綠色化學與技術》專輯;四川聯合大學也成立了綠色化學與技術研究中心。 上述活動已推動了我國綠色化學的發展。

⑷ 紀順俊的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有機化學反應和合成方法學(微波和超聲波作用下的水相反應,離子液體反應等綠色化學研究)以及有機光化學和有機小分子光電材料的研究。01年以來在J. Am. Chem. Soc.; Org. Lett.; Chem. Commun.; Synlett, Tetrahedron /Tetrahedron Lett.;等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高質量論文80餘篇,被他人引用超過300餘次。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目前在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和江蘇高校重大項目1項。二位博士和兩位碩士分別獲得江蘇省優秀博士和優秀碩士論文。

⑸ 長三角綠色制葯協同創新中心的科研成果

科研獎勵 序號 成果名稱 第一
完成人 完成單位 獎項名稱、等級 頒獎單位 獲獎時間 1 葯物制劑緩控釋技術的開發與產業化 賀 芬 葯物制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1年 2 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化學-酶法合成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開發 鄭裕國 浙江工業大學 國家技術發明
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0年 3 高純度井岡黴素生物催化生產井岡霉醇胺的產業化技術開發 鄭裕國 浙江工業大學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8年 4 替代光氣、氯化亞碸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綠色化學技術開發及推廣應用 蘇為科 浙江工業大學 國家技術發明獎
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7年 5 天然d-a-維生素E工藝技術創新 李春波 浙江醫葯股份有限公司 國家科技進步獎
二等獎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00年 6 阿卡波糖生產關鍵技術及產業化 鄭裕國 浙江工業大學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國家教育部 2011年 7 含氮、硫、氯污染物的生物凈化及強化原理 陳建孟 浙江工業大學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國家教育部 2010年 8 生物法廢氣凈化新技術及工業應用 陳建孟 浙江工業大學 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國家教育部 2008年 9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重大貢獻獎 沈寅初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
重大貢獻獎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9年 10 典型污染物催化/生物降解強化機制研究 陳建孟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11年 11 多組分工業廢氣高效生物凈化新技術及工程應用 陳建孟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9年 12 卡馬西平、奧卡西平綠色合成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蘇為科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9年 13 高純度井岡黴素及其生物催化生產井岡霉醇胺的產業化技術開發 鄭裕國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7年 14 替代光氣、氯化亞碸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綠色化學技術開發及推廣應用 蘇為科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6年 15 安全、高效、廣譜型新獸葯大觀黴素的研製及產業化 裘娟萍 浙江工業大學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8年 16 萘普生綠色合成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蘇為科 浙江工業大學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2011年 17 電氧化技術及其在工業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陳建孟 浙江工業大學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 2010年 18 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化學-酶法合成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開發 鄭裕國 浙江工業大學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2009年 19 含硫氮污染物廢氣生物凈化新技術及工業應用 陳建孟 浙江工業大學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
一等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2008年 20 卡馬西平、奧卡西平綠色合成技術開發及產業化 蘇為科 浙江工業大學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2008年 21 替代光氣、氯化亞碸等有毒有害原料的綠色化學技術開發及推廣應用 蘇為科 浙江工業大學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
一等獎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2006年 22 一種高純度井岡黴素粉劑的制備方法 鄭裕國 浙江工業大學 第十三屆中國專利獎優秀獎 中國知識產權局 2011年 23 N-[1(S)-乙氧羰基-3-苯丙基]-L-丙氨酸-N-羧酸酐的化學合成方法 蘇為科 浙江工業大學 第十屆中國專利獎
優秀獎 中國知識產權局 2007年 24 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的新技術 集成開發及應用 陳建孟 浙江工業大學 國家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三等獎 國家環境保護部 2007年 25 中葯代謝分析技術平台建立與應用 曾 蘇 浙江大學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10年 26 靶向抗腫瘤葯物的設計和發現 劉 滔 浙江大學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10年 27 基於作用靶點的抗腫瘤葯物活性評價方法的建立及其應用 楊 波 浙江大學 浙江省科學技術獎
二等獎 浙江省人民政府 2008年 28 鹽酸麻黃鹼的生產新工藝 周後元 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 上海市技術發明
一等獎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09年 29 葯物臨床前安全性評價綜合技術的建立與應用 宣堯仙 浙江省醫學科學院 浙江省醫葯衛生科技一等獎 浙江省衛生廳 2012年 30 病毒性載體基因葯物(產品)臨床前安全評價技術與方法研究 宣堯仙 浙江省醫學科學院 浙江省醫葯衛生科技創新二等獎 發明專利(部分) 序號 發明專利名稱 第一
發明人 專利權人 授權
時間 1 一種利用超支化聚合物對平板膜進行親水改性的方法 魏秀珍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8.22 2 管道化連續生產2-乙基蒽醌的裝置及工藝 蘇為科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8.22 3 氯乙烯基環丙烷的合成方法 李堅軍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8.22 4 乙醯乙酸乙酯微生物轉化制備(S)-3-羥基丁酸乙酯的方 歐志敏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8.22 5 一種脂肪酶催化合成蔗糖-6-乙酸酯的方法 錢俊青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8.22 6 管道化方式生產正丁基硫代磷醯三胺的方法及專用設備 陳志衛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8.08 7 一種從銀杏葉中提取銀杏提取物的方法 王 平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8.08 8 紅球菌ZJPH1003及其在制備S-(+)-2,2-二甲基環丙烷甲酸 王 普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8.08 9 不對稱還原制備(R)-1,3-丁二醇的方法及菌株 鄭裕國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7.25 10 一種鋁-鐵聯用的有機廢水高級氧化處理方法 林坤德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7.25 11 5-氨基-1,2,4-噻二唑乙醯胺衍生物的制備方法 鍾為慧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7.25 12 一種二苯基瞵甲基取代的杯[4]芳烴的應用 鍾為慧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7.25 13 高通量篩選三氮唑類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的方法及化合物 朱 勍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7.04 14 一種柑橘精油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錢俊青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7.04 15 一種用於廢氣處理的螺旋形光反應器及廢氣處理工藝 陳建孟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6.27 16 生物催化與分離耦合法生產R-扁桃酸 鄭裕國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6.27 17 一種甘油脫水酶基因.載體.工程菌及其應用 鄭裕國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6.27 18 具有17β-雌二醇降解能力的芽孢桿菌E2-Y及其應用 姜理英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6.27 19 能夠高效降解二氯甲烷的羅得西亞甲基桿菌H13及其應用 陳建孟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6.27 20 高活性高耐受甲醛降解菌及其應用 鍾衛鴻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6.27 21 新型水溶性殼聚糖衍生物及其制備和應用 應國清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6.27 22 一種新戊二醇的高效回收方法 蘇為科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6.27 23 一種2-環己烯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 崔冬梅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6.27 24 一種從陳皮中提取橙皮苷的方法 謝 捷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6.27 25 一種多取代烯丙基氯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鍾為慧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6.27 26 一種2-吡咯磺醯胺類化合物的制備方法 崔冬梅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6.27 27 一種利用硫鐵礦廢水及處理污泥制備聚合硫酸鐵鋁的方法 林春綿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30 28 亞氨基二乙酸的液相分析方法 鄭裕國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30 29 一種利用鞘氨醇單胞菌發酵萃取耦合制備輔酶Q*的方法 鍾衛鴻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30 30 生物催化法生產R-扁桃酸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鄭裕國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30 31 一種環氧化物水解酶基因、載體、工程菌及其應用 鄭裕國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30 32 一種多取代苯類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 陳志衛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30 33 2-雜芳基取代喹啉類化合物的化學合成方法 李振華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30 34 一種固定化酶整體毛細管色譜柱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錢俊青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30 35 一種2-氯煙酸的合成方法 蘇為科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30 36 一種醯胺類除草劑降解產物ESA的降解方法 徐 超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23 37 一種資源化處理硫鐵礦廢水制備氧化鐵黑顏料的方法 林春綿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23 38 一種應用高速逆流色譜分離香豆素類化合物的方法 王 鴻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23 39 一種利巴韋林縮合物的化學合成方法 李永曙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23 40 4-溴-2,3,5,6-四氟苯乙酸的制備方法 俞傳明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23 41 一鍋法制備二苯並噻唑二硫醚和三苯基膦 鍾為慧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23 42 一種二乙醯大黃酸的制備方法 蘇為科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23 43 玫瑰桿菌zjut及其在制備瓊膠寡糖中的應用 梅建鳳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23 44 一種螺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李堅軍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23 45 一種葫蘆素B的提取分離方法 單偉光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23 46 一種2,3,4,5-四氟苯甲醯氯的化學合成方法 蘇為科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23 47 N-磺醯酮亞胺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崔冬梅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23 48 生物催化法生產2,2-二甲基環丙烷甲醯胺的提純方法 鄭裕國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16 49 能夠高效降解尼古丁的申氏桿菌HZN1及其應用 馬 雲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16 50 叔丁基-[2-(聯苯-4-基)-1-(羥甲基)乙基]氨基甲酸酯的 張興賢 浙江工業大學 2012.05.16

⑹ 綠色化學的研究成果

1.開發原子經濟反應
Trost在1991年首先提出了原子經濟性(Atom economy 的概念,即原料分子中究竟有百分之幾的原子轉化成了產物。理想的原子經濟反應是原料分子 中的原子百分之百地轉變成、產物,不生副產物或廢物。實現廢物的零排放(Zeroemission)。對於大宗基本有機原料的生產來說,選擇原子經濟反應十分重要。
近年來,開發新的原子經濟反應已成為綠色化學研究的熱點之一。國內外均在開發鈦硅分子篩上催化氧化丙烯制環氧丙烷的原子經濟新方法。此外, 針對鈦硅分子篩催化反應體系,開發降低鈦硅分子篩合成成本的技術,開發與反應匹配的工藝和反應器仍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在已有的原於經濟反應如烯烴氫甲醯化反應中。雖然反應已經是理想的。但是原用的油溶性均相銠絡合催化劑與產品分離比較復雜,或者原用的鈷催 化劑運轉過程中仍有廢催化劑產生,因此對這類原子經濟反應的催化劑仍有改進的餘地。所以近年來開發水溶性均相絡合物催化劑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由於水溶性 均相絡合物催化劑與油相產品分離比較容易。再加以水為溶劑,避免了使用揮發性有機溶劑,所擬開發水溶性均相絡合催化劑也已成為國際上的研究熱點。除水溶性銠-膦 絡合物已成功用於丙烯氫甲醯化生產外,近年來水溶性銠-膦、釕-膦、鈀-膦絡合物在加氫二聚、選擇性加氫、C一C鍵偶聯等方面也已獲得重大進展,C6以上烯烴氨甲醯化 制備高碳醛、醇的兩相催化體系的新技術國外正在積極研究。以上可見,對於已在工業上應用的原子經濟反應。也還需要從環境保護和技術經濟等方面繼續研究。加以改進。
2.採用無毒、無害的原料
為使製得的中間體具有進一步轉化所需的官能團和反應性,在現有化工生產中仍使用劇毒的光氣和氫氰酸等作為原料。為了人類健康和社區安全。 需要用無毒無害的原料代替它們來生產所需的化工產品。
在代替劇毒的光氣作原料生產有機化工原料方面。Riley等報道了工業上已開發成功一種由胺類和二氧比碳生產異氰酸酯的新技術。在特殊的反應體系 中採用一氧化碳直接羰化有機胺生產異氰酸酯的工業化技術也由Manzer,;開發成功。Tundo報道了用二氧化碳代替光氣生產碳酸二甲酯的新方法。Komiya研究開發了在固態熔融的狀態下。採用雙酚A和碳酸二甲酯聚合生產聚碳酸酯的新技術。它取代了常規的光氣合成路線。並同時實現了兩個綠色化學目標。一是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二是 由於反應在熔融狀態下進行。不使用作為溶劑的可疑的致癌物一甲基氯化物。
關於代替劇毒氫氰酸原料,Monsanto公司從無毒無害的二乙醇胺原料出發。經過催化脫氫。開發了安全生產氨基二乙酸鈉的工藝,改變了過去的擬氨、甲醛和氫氰酸為原料的二步合成路線。並因此獲得了1996年美國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中的變更合成路線獎。
3.採用無毒、無害的催化劑
目前烴類的烷基化反應一般使用氧氟酸、硫酸、三氯化鋁等液體酸催化劑。這些液體催化劑共同缺點是,對設備的腐蝕嚴重、對人身危害和產生廢渣、 污染環境。為了保護環境。多年來國外正從分子篩、雜多酸、超強酸等新催化材料中大力開發固體酸烷基化催化劑。其中採用新型分子篩催化劑的乙苯液相烴他技術引人注 目,這種催化劑選擇性很高。乙苯重量收率超過99.6%。而且催化劑壽命長。還有一種生產線性烷基苯的固體酸催化劑替代了氫氟酸催化劑,改善了生產環境,已工業化。在 固體酸烷基化的研究中。還應進一步提高催化劑的選擇性。以降低產品中的雜質含量; 提高催化劑的穩定性。以延長運轉周期;降低原料中的苯烯比。以提高經濟效益。異丁烷與丁烯的烷基化是煉油工業中提供高辛烷值組分的一項重要工藝。近年新配方汽油的出現,限制汽油中芳烴和烯烴含量更增添了該工藝的重要性。目前這種工藝使用氫氟酸或硫酸為催化劑。
4.採用無毒、無害的溶劑
大量與化學品製造相關的污染問題不僅來源於原料和產品,而且源自在其製造過程中使用的物質。最常見的是在反應介質、分離和配方中所用的溶劑。 當前廣泛使用的溶劑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其在使用過程中有的會引起地面臭氧的形成。有的會引起水源污染。因此。需要限制這類溶劑的使用。採用無毒無害的溶劑代替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作溶劑已成為綠色化學的重要研究方向。
在無毒無害溶劑的研究中。最活躍的研究項目是開發超臨界流體(SCF)。特別是超臨界二氧化碳作溶劑。超臨界二氧化碳是指溫度和壓力均在其臨界點 (3llC、7477.7gkPa)以上的二氧化碳流體。它通常具有液體的密度。因而有常規液態溶劑的溶解度;在相同條件下。它又具有氣體的粘度,因而又具有很高的傳質速度。而且 由於具有很大的可壓縮性。流體的密度、溶劑溶解度和粘度等性能均可由壓力和溫度的變化來調節。超臨界二氧化碳的最大優點是無毒、不可燃、價廉等。
除採用超臨界溶劑外。還有研究水或近臨界水作為溶劑以及有機溶劑/水相界面反應。採用水作溶劑雖然能避免有機溶劑,但由於其溶解度有限,限制了 它的應用,而且還要注意廢水是否會造成污染。在有機溶劑/水相界面反應中。一般採用毒性較小的溶劑(甲苯)代替原有毒性較大的溶劑,如二甲基甲醯胺、二甲基亞碸、醋酸等。採用無溶劑的固相反應也是避免使用揮發性溶劑的一個研究動向,如用微波來促進固、固相有機反應。
5.利用可再生的資源合成化學品
利用生物量(生物原料)(Biomass)代替當前廣泛使用的石油,是保護環境的一個長遠的發展方向。1996年美國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中的學術獎授予TaxaA大學M. Holtzapp教授,就是在於其開發了一系列技術。把廢生物質轉化成動物飼料、工業化學品和燃料。
物質主要由澱粉及紆維素等組成。前者易於轉化為葡萄糖,而後者則由於結晶及與木質素共生等原因,通過纖維素酶等轉比為葡萄糖,難度較大。Frost 報道以葡萄糖為原料,通過酶反應可製得己二酸、鄰苯二酚和對苯二酚等。尤其是不需要從傳統的苯開始採制運作為尼龍原料的己二酸取得了顯著進展。由於苯是已知的致癌物質,以經濟和技術上可行的方式,從合成大量的有機原料中去除苯是具有競爭力的綠色化學目標。
另外,Gfoss首創了利用生物或農業廢物如多糖類製造新型聚合物的工作。由於其同時解決了多個環保問題,因此引起人們的特別興趣。其優越性在於聚合物原料單體實現了無害化,生物催化轉化方法優於常規的聚合方法,Gross的聚合物還具有生物降解功能。
6.環境友好產品
在環境友好產品方面。從1996年美國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看,設計更安全化學品獎授予RohmHaas公司。由於其開發成功一種環境友好的海洋生物防垢劑。 小企業獎授予Donlar公司。 因其開發了兩個高效工藝以生產熱聚天冬氨酸,它是一種代替丙烯酸的可生物降解產品。
在環境友好機動車燃料方面,隨著環境保護要求的日益嚴格。1990年美國清潔空氣法(修正案)規定,逐步惟廣使用新配方汽油,減小由汽車尾氣中的一氧化碳以及烴類引發的臭氧和光化學煙霧等對空氣的污染。新配方汽油要求限制汽油的蒸汽壓、苯含量,還將逐步限制芳烴和烯烴含量。還要求在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比如甲基叔丁基醚、甲基叔戊基醚。這種新配方汽油的質量要求已推動了汽油的有關煉油技術的發展。
柴油是另一類重要的石油煉制產品。對環境友好柴油。美國要求硫含量不大於0.05%,芳烴含量不大於20%,同時十六烷值不低於40;瑞典對一些柴油要求更嚴。為達到上述目的,一是要有性能優異的深度加氫脫硫催化劑;二是要開發低壓的深度脫硫/芳烴飽和工藝。國外在這方面的研究已有進展。
此外,保護大氣臭氧層的氟氯烴代用品已在開始使用。防止「白色污染」的生物降解塑料也在使用。

⑺ 綠色化學是什麼意思

綠色化學技術是指將綠色化學的基本觀念應用於化學研究、化工制備以及化學品的利用等方面。

綠色化學的概念是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與傳統的治理環境污染方法的根本區別就在於它是從源頭上減少甚至消除污染的產生。

傳統的有機反應,由於大量有機溶劑的使用,給人類的生態環境造成惡劣影響。隨著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及環保意識的增強,環境友好介質的綠色化學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中國科學院化學所傑出青年基金(B)獲得者李朝軍教授在設計和發展在水中和空氣中進行的過渡金屬介入和有機金屬催化的有機金屬催化的有機反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矚目、富於創新性的成果。水作為溶劑有以下優點:價廉易得,安全可靠(不會燃燒和爆炸),而且無毒。在有機反應中可省略反應物的保護和脫保護的合成步驟。通過簡單的相分離,即可得到產物。某些水相有機反應還有出人意料的化學選擇性,大大減少副產物的生成。在空氣中進行的有機金屬反應,可使小量的組合合成、大規模的制備及催化劑的回收再生變得非常簡便。水相催化的有機反應,在葯物合成、精細化學品合成、石油化學品和農業化學品的合成及高聚物和塑料的合成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其創新性的研究為傳統上只能在惰性氣體和有機溶劑中進行的有機合成反應開辟了一個嶄新的領域。

傳統的化學工業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已十分嚴重,目前全世界每年產生的有害廢物達3億~4億噸,給環境造成危害,並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化學工業能否生產出對環境無害的化學品?甚至開發出不產生廢物的工藝?有識之士提出了綠色化學的號召,並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積極響應。綠色化學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消除污染。

綠色化學又稱環境友好化學,它的主要特點是:

1.充分利用資源和能源,採用無毒、無害的原料;2.在無毒、無害的條件下進行反應,以減少廢物向環境排放;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圖使所有作為原料的原子都被產品所消納,實現「零排放」;4.生產出有利於環境保護、社區安全和人體健康的環境友好的產品。

綠色化學給化學家提出了一項新的挑戰,國際上對此很重視。1996年,美國設立了「綠色化學挑戰獎」,以表彰那些在綠色化學領域中做出傑出成就的企業和科學家。綠色化學將使化學工業改變面貌,為子孫後代造福。

⑻ 2005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三位在綠色化學領域有突出成就的科學家,綠色化學核心是實現零排放,而加成反應和

(1)重氮甲烷分子中,碳原子和氮原子之間的共用電子對是由氮原子一方提供的,重氮甲烷的分子結構為CH2-N≡N,
將共價鍵換成電子對,且最外邊的N原子含有一個孤電子對,所以其電子式為:

⑼ 我們國家對綠色化學做了那些工作

自2006年以來,全國環保投入達到了5500多億元,占同期GDP的1.24%;一系列促進污染減排的價格、財稅、金融、證券等政策也相繼出台,並且政府還加大了減排目標責任的考核力度。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全國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分別下降了4.66%和3.14%,首次實現了雙下降。
雖然我國的環境保護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我們還不能因此放鬆警惕。正如代表委員們介紹的那樣,「未來15年我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再翻兩番,資源、能源消耗將持續增長,環境保護面臨的壓力會越來越大」。這也正是我國將環保總局升格為環保部的初衷:我國將進一步加大環境政策、規劃和重大問題的統籌協調力度,落實國家減排目標,強化環境保護責任。可以預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環境保護也因此變得更加迫切。
眾所周知,石油和化工行業不僅是耗能大戶,也是排污大戶。目前,石油和化工行業每年排放工業廢水35億噸,工業廢氣1.2萬億立方米,產生工業固體廢棄物6800萬噸,在全國工業行業「三廢」排放中分別居第一、第四和第五位;COD、氰化物、氨氮、石油類、二氧化硫和粉塵等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在全國工業行業中也名列前茅。特別是對於染料、農葯和精細化工等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排放的污染物,目前污染治理技術還難以滿足現實需要。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環境保護任務還十分艱巨。
據了解,環保部的成立將使我國對環境污染的事後追懲轉變為事前評估和預防,此舉必將有力地推動石油和化工行業創建綠色化工的步伐,全面推進清潔生產,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做好節能減排。相信不遠的將來,神州大地必將「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閱讀全文

與綠色化學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
凌文馬鞍山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