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神舟五號飛天後 我國又有什麼成就
神舟六號 神七,嫦娥奔月計劃的實施
⑵ 神舟五號的三個成就是什麼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於2003年10月15日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現由俄羅斯承繼)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這意味著中國已經進入世界最有分量的國家之一.這對增強國威、增強軍威、振興中華都意義重大.
⑶ 斷神舟五號發射成功後,我國在航天事業上取得了什麼成就
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廣大航天工作者以勇攀高峰的昂揚鬥志、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沉著冷靜的良好心態、顧全大局的協作精神,成功突破目標飛行器研製、對接機構研製、火箭零窗口發射和高精度入軌、遠距離導引控制、近距離自主導引交會、組合體飛行控制、航天器分離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勝利實現了「准確進入軌道、精確交會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撤離返回」的目標,為自主建設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站奠定了基礎。
⑷ 神舟五號的簡介
神舟五號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於2003年10月15日9時整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將航天員楊利偉及一面具有特殊意義的中國國旗送入太空。
神舟五號在軌運行14圈,順利完成各項預定操做任務後,於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安全返回主著陸場。軌道艙留軌運行半年時間,獲得了大量的科學實驗成果。
這標志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將人類送上太空的國家,是中國航天事業在新世紀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在無人飛船基礎上研製的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乘有1名航天員,在軌運行1天。整個飛行期間為航天員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同時將航天員的生理數據、電視圖像發送地面,並確保航天員安全返回。
神舟五號飛船實現了一人一天飛行,主要任務是考核飛船載人環境,獲取航天員空間生活環境和安全的有關數據,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統工作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系統間的協調性。
⑸ 繼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以後,我國在航天事業上又取得了哪些新的成就
2005年10月12日-17日,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圓滿完成神舟六號飛行任務。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中國自主研製的首歌月球探測器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嫦娥二號」於2010年10月1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獲得了圓滿成功。
天宮一號(英文名稱:Tiangong-1)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2011年11月3日凌晨順利實現與神州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按照計劃,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將在接下來的時間里依次與天宮一號完成無人或有人交會對接任務,並建立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
北斗衛星導航
是除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將在2020年形成全球覆蓋能力
2007年4月14日04時11分,第一顆北斗導航衛星(M1)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被「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送入太空。
2009年4月15日,第二顆北斗導航衛星(G2)由長征三號丙火箭順利發射,位於地球靜止同步軌道。
2010年6月2日夜間,第四顆北斗導航衛星(G3)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軌道。
2010年8月1日05時30分,第五顆北斗導航衛星(I1)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軌道,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26次飛行。
2010年11月1日00時26分,第六顆北斗導航衛星(G4)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33次飛行。
2010年12月18日04時20分,第七顆北斗導航衛星(I2)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36次飛行,亦是該年中國的最後一次發射。
2011年4月10日04時47分,第八顆北斗導航衛星(I3)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此次發射是長征系列火箭的第137次發射,標志著中國航天2011年高密度發射拉開序幕,同時也是「十二五」期間的首次航天發射。
2011年7月27日05時44分,第九顆北斗導航衛星(I4)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組網的第四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2011年12月2日05時07分,第十顆北斗導航衛星(I5)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送入太空預定轉移軌道。這是中國北斗導航系統組網的第五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北斗導航系統段包括5顆靜止軌道衛星和30顆非靜止軌道衛星。
⑹ 我國繼神舟五號發射成功之後航天事業上又取得了哪些成就
2020年,中國航天全年共執行39次發射任務,發射載荷質量103.06噸,發射次數和發射載荷質量均位居世界第二。其中,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完成34次發射。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拉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站階段任務序幕。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全面投入應用發射,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實現了我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由5.5噸級到14噸級的跨越。
世界首次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太空3D列印完成在軌演示。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搭載的「復合材料空間3D列印系統」,在軌期間自主完成了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樣件列印。此次實驗,是中國首次太空3D列印,也是世界首次連續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太空3D列印實驗,對於未來空間站長期在軌運行、超大型結構在軌製造具有重要意義。
⑺ 神舟五號的成就
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於2003年10月15日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這次的成功發射標志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現由俄羅斯承繼)和美國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獨自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這意味著中國已經進入世界最有分量的國家之一。這對增強國威、增強軍威、振興中華都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