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八路軍 新四軍對日偽軍作戰取得的勝利成果
日軍整個八年一共在中國關內地區死亡人數是45.6萬人(厚生省統計),至於國共佔多少比例,眾說紛紜,但肯定一點就是共軍是絕對沒有國軍多的。共軍宣傳殲滅「118萬日偽軍」,殲滅包括「斃、傷、俘」。偽軍最多時也就100萬,整個抗戰偽軍總共才200萬左右,很大一部分後來都投誠了。
對於參與抗戰的每一個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他們都是偉大的。我所鄙視的是那些提出「不要到前線去充當抗日英雄」的所謂「偉大的人民領袖」(羅榮桓部抗戰結束時近30萬,但最後兩年幾乎不與日軍發生作戰。劉伯承部也差不多。 ),和後世那些可恥的御用文人。
——————————
91萬八路軍在日本投降時的數字。
歷史是沒有「假如」的。作為正規軍,國軍在八年裡,打了22場大型會戰、1117 次大型戰斗、38931次小型戰斗,要面對得都是日軍得精銳師團、坦克大炮飛機。所以才會出現傷亡321萬,戰死141萬的悲劇。這跟土八路躲在山區農村搞游擊可是沒得比的。
像在山東的羅榮桓,44、45年確實有打過仗,但打的都是偽軍,確實是盡量避免了和日軍接觸,不然的話估計也發展不出到45年時30萬正規軍,90萬民兵的規模。
國軍自韓復矩臨陣逃脫、徐州會戰至缺花園口之後,有一部分國軍留在魯南蘇北敵後戰場,後蔣中正下令組建蘇魯戰區,以東北軍於學忠為戰區司令。這部分國軍堅持到1943年,被日偽軍壓迫,被中共軍隊排擠,最後被迫退出魯南蘇北。
44年之所以讓華北日軍那麼頭疼,是因為當時在華日軍精銳的10個師團(甚至將關東軍第27師團南調參與作戰),近30萬人(占當時在華日軍總數近40%)參與湘豫桂會戰(最終結果國軍傷亡22萬,日軍傷亡6萬),所以華北精銳幾近抽空,所以共軍才有機會在44年逼出岡村寧次說出此話(可憐蔣介石卻因為遭受日軍突如其來的攻勢以致損失慘重,甚至在解放後背了個「消極抵抗」之名)。
Ⅱ 新四軍的功績
1940年10月19日,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名義,強令黃河以南的新四軍、八路軍在一個月內全部撤到江北;中國共產黨從維護抗戰大局出發,答應將皖南的新四軍調離;1941年1月4日,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的支隊9000多人由雲嶺出發北移;6日,行至皖南涇縣茂林時,遭到國民黨軍8萬多人的伏擊;新四軍奮戰七晝夜,彈盡糧絕,除約2000人突圍外,大部分被俘或犧牲;葉挺與國民黨軍隊談判時被扣押,項英、周子昆被叛徒殺害;皖南事變發生後,周恩來在《新華日報》上憤然寫下了「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題詞
1940年(民國二十九年)4月23日-5月3日,南繁戰役
中國新四軍第3支隊在安徽省南陵、繁昌地區粉碎日偽軍掃盪的戰役。
參戰部隊:新四軍第3支隊
日寇部隊:第15、第17、第116師團各一部共1萬餘人
戰果:10餘次戰斗,以劣勢兵力取得斃傷日偽軍1000餘
1941年(民國三十年)7月至1942年10月,蘇南反清鄉作戰
中國新四軍第6師一部在江蘇省蘇(州)常(州)太(倉)、澄(江陰)錫(無錫)虞(山)地區粉碎日偽軍清鄉的作戰。
參戰部隊:中國新四軍第6師第18旅、第16旅
日寇部隊:一個旅團,偽軍兩個師共15000餘人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3月,車橋戰役
中國新四軍一部在江蘇省淮安縣東南的車橋鎮與日偽軍進行的戰役。
參戰部隊:新四軍第1師(師長粟裕、副師長葉飛)兼蘇中軍區部隊
戰果:新四軍共殲滅日軍大佐以下460餘人(內俘24人)、偽軍480餘人(內俘168人)。新四軍傷亡200餘人。鞏固和擴大了蘇中抗日根據地,實現
了蘇中抗戰形勢的根本好轉,「日本人反戰同盟」蘇中支部盟員,勇敢地參加火線喊話,松野黨光榮犧牲。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5月至7月, 宿南戰役
中國新四軍第4師兼淮北軍區部隊在安徽省宿縣以南地區打擊偽軍的作戰。
參戰部隊:新四軍第4師、淮北軍區
戰果:共斃傷俘偽軍1800餘人,解放土地950平方公里,人口約20萬,並開辟了宿南新區,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4月至5月, 高溝楊口戰役
中國新四軍第3師一部在江蘇省漣水縣西北部高溝、楊口地區進攻偽軍的戰斗。
參戰部隊:新四軍第3師第10旅
戰果:新四軍殲滅偽軍共2000餘人,斃日軍140餘人
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5月,陳家港戰斗
中國新四軍第3師部隊在江蘇省響水縣東北部進攻偽軍的戰斗
參戰部隊:新四軍第3師兼蘇北軍區部隊
戰果:擊斃偽軍九○○餘人,俘虜偽軍大隊長以下425人,繳獲食鹽4萬噸
1945年(民國三十四年)4月,阜寧戰役
中國新四軍第3師兼蘇北軍區部隊在江蘇省阜寧縣城及其周圍地區向偽軍進行的進攻戰役。
參戰部隊;新四軍第3師第8旅全部、第10旅主力、師特務團及5個縣獨立團
敵方部隊:偽軍孫良誠部(第2方面軍第5軍)
Ⅲ 新四軍取得的勝利
日軍整個八年一共在中國關內地區死亡人數是45.6萬人(厚生省統計),至於國共佔多少比例,眾說紛紜,但肯定一點就是共軍是絕對沒有國軍多的。共軍宣傳殲滅「118萬日偽軍」,殲滅包括「斃、傷、俘」。偽軍最多時也就100萬,整個抗戰偽軍總共才200萬左右,很大一部分後來都投誠了。
Ⅳ 紅軍長征取得了哪些成果
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險阻,保存回和鍛煉答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紅軍長征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長征是在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和反對了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在遵義會議確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確領導下取得勝利的。它充分表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精神。這種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和她所領導的紅軍發展壯大的巨大精神力量,並給了全國人民以巨大的影響。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先後在一年左右的時間內進行了戰略大轉移。長征勝利地跨越了12個省、總行程達2.5萬里以上。雖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據地,損失了很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鍛煉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骨幹,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種子。正當抗日戰爭的烽火即將在全國熊熊燃燒起來的時候,這三支主力紅軍為擔負起中國革命的新任務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職責而在西北會師,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事件。
Ⅳ 新四軍在對日偽作戰中取得了哪些勝利
得了很大的勝利,導致敵人偷襲失敗,我們國家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Ⅵ 建立了井岡山根據地後取得了哪些成果
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沒有革命的武裝斗爭,就不能進行有效的土地革命和發展革命根據地;沒有土地革命,紅軍戰爭就得不到群眾的支持,革命根據地也就不能鞏固和發展;不建設革命根據地,武裝斗爭就沒有後方的依託,土地革命成果就無法保持。 大革命失敗後,全國革命形勢處於低潮。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井岡山工農武裝割據取得了顯著成績,創造了比較完整的經驗,從而在處境艱難的廣大革命者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正如毛澤東所說:"邊界旗子始終不倒,不但表示了共產黨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統治階級的破產,在全國政治上有重大的意義。在鞏固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斗爭實踐中,紅軍創造了人民軍隊建設的一系列重要經驗,形成了以「胸懷理想、堅定信念,實事求是、勇闖新路,艱苦奮斗、敢於勝利,依靠群眾、無私奉獻」為主要內容的井岡山精神,對中國革命的進程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毛澤東闡述"工農武裝割據"是黨領導下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的密切結合: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沒有革命的武裝斗爭,就不能進行有效的土地革命和發展革命根據地;沒有土地革命,紅軍戰爭就得不到群眾的支持,革命根據地也就不能鞏固和發展;不建設革命根據地,
Ⅶ 新四軍蘇中軍區有哪些戰役和成果
新四軍蘇中軍區(第1師)主力5個團南下蘇浙皖邊之後,1945年2月至5月,蘇中軍區全面展開擴軍運動,除主力得到補充外,各縣還組建了新的獨立團或警衛團。全蘇中仍保持兵力2。7萬餘人,為策應淮南、淮北軍區反「掃盪」,2月22日,蘇中軍區第1旅突襲高郵、寶應、興化、鹽城之間水盪之中的沙溝、崔垛日偽據點,一舉將其攻克,斃俘偽副團長以下900餘人。把興高寶地區2400平方公里水網地帶的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4月下旬,蘇中軍區偵悉偽第5集團軍獨立團由日軍兩個連護送,將由寶應經高郵再往東經三垛、河口調往興化以南的周家莊。蘇中軍區迅速調集部隊,組成河南、河北兩個縱隊,沿北澄子河三垛至河口的河道兩側,設置了3。5公里長的預伏地帶。28日中午,日偽軍進入預伏地帶,新四軍發起猛烈攻擊,經4小時激戰,全殲日偽軍1800餘人(含擊斃日軍240人,俘日軍7人)。
在蘇北、蘇中新四軍痛殲日偽軍,擴大根據地的同時,新四軍淮北、淮南軍區(第4、第2師)方面,從2月上旬起,日軍為控制淮河下游與三河水上交通,先後佔領了天長以北的龍岡、金溝、蔣壩,五河以東的雙溝、浮山,以及淮陰以南的順河集等地,在作戰過程中,新四軍淮北、淮南軍區部隊相互配合,積極打擊進犯之敵。到4月中旬,日偽軍被迫放棄打通淮河、三河交通的企圖,從蔣壩、金溝、浮山等地向高郵、五河撤退。這期間,僅淮南軍區即進行戰斗24次,斃傷日偽軍260人(其中斃日軍少校1名),生俘日軍4人、偽軍525人;淮南軍區傷52人,亡32人。淮北軍區從4月15日開始,對洋(河)眾(興)、固(鎮)靈(壁)和泗(縣)靈(壁)等公路展開破襲戰,爾後向北進擊靈壁、眼寧之間的日偽軍,同時圍攻渦陽、永城地區之日偽軍據點。在近1個月的時間里,淮北軍區共殲敵3000餘人,攻克泗縣縣城及大店、丘集、虞姬墓等據點21處,使睢寧等地之敵進一步孤立。
在蘇淮新四軍逐步擴大根據地,解放被佔領土之際,新四軍皖江軍區(第7師)方面,則執行華中局關於今後主要是向江南發展的指示,向南挺進得到較大發展。3月,皖南專員公署和銅陵縣、繁昌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銅陵、繁昌、蕪湖、宣城抗日游擊區基本連成一片。是年春,中共東至縣委成立,從貴池、東流、至德直至江西省彭澤的抗日游擊區基本連成一片,第7師沿江支隊經彭澤再次打通了與新四軍第5師鄂東部隊的聯系。4月,新四軍第3師獨立旅由旅長意健率領從蘇北南下,歸第7師指揮。6月20日,第7師以沿江支隊獨立團、白湖團與師屬「巢大」團為基礎,重新組建第19旅,林維先任旅長,黃火星任政委。7月25日,第19旅第56團對巢湖南岸巢(縣)盛(家橋)公路沿線日偽軍據點發起攻擊,經一晝夜激戰,連克散兵、長崗井、盛家橋等據點,殲滅日偽軍600餘人。
與此同時,新四軍鄂豫皖湘贛軍區(第5師),於2月初確定「5師地區的任務以發展為主,同時照顧原有地區之鞏固工作。發展以南方(鄂南)為主」。為了向南發展,第5師張體學部2個團配合八路軍南下支隊進軍湘鄂贛邊,一起創建湘鄂贛邊根據地。八路軍南下支隊南下湘南、粵北後,張體學部繼續堅持鄂南、湘北斗爭。邊區黨委和第5師師部還任命隨八路軍南下支隊由延安南下的原紅2方面軍將領賀炳炎返回洪湖任第3軍分區司令員,廖漢生任政治委員,同時分配一批南下紅軍幹部到第3軍分區工作,指示第3軍分區以襄南洪湖為依託,首先以桃花山根據地為基點繼續向南發展,創立以洞庭湖為中心的湘北鄂西根據地,並逐步與湘鄂贛邊根據地相連接。4月中旬,日軍進攻南陽、老河口的國民黨軍,新四軍第5師調動近6個團的兵力,分別由大悟山和確山向隨縣、信陽地區開進,恢復了隨縣南部的白兆山根據地和信陽西南的四望山根據地。
綜上所述,八路軍、新四軍在1945年的春、夏季攻勢作戰中,共殲滅日偽軍16萬餘人,攻克與收復縣城61座,擴大解放區24萬多平方公里,解放人口近1000萬,把敵人進一步逼退到大中城市周圍和主要交通線及沿海重要地區,獲得了正規戰、運動戰、攻堅戰、城市戰的寶貴經驗,為轉入大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Ⅷ 中共七大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哪些成果
大會決定了黨的路線,這就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大會通過了新黨章,選舉了新的中央委員會。
新黨章規定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切工作指針。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黨中的地位。
這次大會是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Ⅸ 抗戰我們取得了哪些成果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外來侵略斗爭的勝利。它大大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