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艾滋病最新進展成果
任重而道遠啊。。。制葯公司不會太積極的研製特效葯的。因為艾滋病人一生都要服用雞尾酒療法所需的抗病毒葯物,制葯公司在這方面可以獲取暴利。要是研發出特效葯,不是砸他們飯碗么。
⑵ 艾滋病的最新治療研究成果。
艾滋病:全稱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於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嚴重免疫許可權為主要特徵的STD(性傳播疾病,sexual transmitted disease)臨床上以淋巴結腫大、厭食、慢性腹瀉、體重減輕、發熱、乏力等全身症狀起病,逐漸發展至各種機會性感染、繼發腫瘤等而死亡。艾滋病的傳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癒方法。以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為主要途徑,尚沒發現可以通過呼吸道、食物、汗液、淚液、昆蟲叮咬、握手、共用游泳池和廁所等途徑傳播。可以通過病史、HIV抗體陽性、及臨床表現確診。治療以抗HIV的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進行控制病毒復制,可以讓病人如正常人一樣長時間存活。
⑶ 艾滋病可以治好嗎現在的研究成果如何
目前是不能的
擔是可以控制不發病『
只要不發病,跟正常人是一樣的。
⑷ 關於艾滋病的最新研究進展和迄今為止的成果!
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愛滋病病毒的自身免疫識別,即提高T4細胞或CD4細胞當量。取得了版一些進展,但很遺權憾,道路艱辛。最近的研究成果據我所知,是生物治療,概念有如以毒攻毒,在自然界也發現了一些能剋制愛滋病病毒的生物,不過制葯效果不理想,篩選和試驗工作還在進行中。也有從基因路線走,最有希望的可能是調整所謂的信息識別素,以達到CD4細胞能識別愛滋病病毒,並加以防範。至於最新預測的攻克時間可能會讓樓主失望,接近於30年。不過科學有時候有跳躍式發展,請別失去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現有的手段能把從發病到死亡的時間提升到40年,或者更久,不是個例,所以請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在這里祝福你
⑸ 「治癒」艾滋病中國科研人員有新發現,到底是人類福音還是禍音
2007年,一名同時患有白血病和艾滋病的「柏林病人」在接受具有CCR5-Δ32突變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後,血清中的HIV病毒得到有效清除,實現了艾滋病的「功能性治癒」。因此,通過基因編輯敲除成體造血幹細胞上CCR5基因,
該研究組進行了ClinicalTrials.gov網站上臨床研究注冊(NCT03164135)。據了解,CRISPR/Cas9系統是一種存在於古細菌中的針對入侵病毒和質粒的適應性免疫系統,可通過其gRNA定位於DNA靶序列上的PAM,直接與DNA靶標鹼基配對對目標基因進行剪切以形成DSB,隨後啟動機體的自我損傷修復機制,並產生敲入或敲除的效應。
⑹ 艾滋病研究成果如何,何時有望攻克
2004年,隨著分子醫學的進展,有關艾滋病的研究涌現了許多嶄新發現——全球艾滋病研究成果集粹
從天花流行探艾滋病源頭
2004年2月,科學家發現,中世紀天花流行後存活的一代北歐人,尤其是瑞典人,存在罕見的基因缺陷,使他們具有對抗艾滋病的能力。
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這種基因變異,兒女對艾滋病幾乎具有與生俱來的免疫力。雖然這對艾滋病葯物的研究沒有直接指導作用,但是有望找出艾滋病的源頭,從基因變異的角度預防艾滋病的發生。
艾滋病葯物治頑症出人意料
2004年4月,研究人員在積極研製新葯的同時,還驚喜地發現,現有的艾滋病葯物可能對其他一些頑症有預想不到的治療效果。在加利佛尼亞召開的美國化學協會年會上有報告稱,治療艾滋病的葯物有望治療病毒性白血病。這種T細胞白血病因尚無相關的治療葯物,目前是死亡率最高的一種白血病。
口腔細菌抑制HIV影響人體
2004年5月,美國細菌協會年會上有研究表明,某些在人體口腔內自然產生的細菌可以抑制艾滋病毒影響人體細胞。伊利諾斯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人們在用口水濕潤信封和郵票以用來粘貼信封和郵票時,口水中某種能粘附在糖上的細菌有抑制艾滋病毒入侵人體免疫細胞的作用。這一研究成果使艾滋病的母嬰傳播渠道有望得到控制。
免疫蛋白提示葯物線索
2004年6月,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的研究表明,一種被稱為APOBEC3F的細胞蛋白質可以使導致艾滋病的HIV病毒發生變異,從而使人對艾滋病產生抵抗能力。HIV病毒對人體內的免疫系統(APOBEC家族)本身有侵害能力,但是APOBEC3F卻是個例外,可以躲過HIV病毒的侵害。試驗還表明,APOBEC3F和其極為相似的另一細胞蛋白APOBEC3G一起發揮了對病毒的抵抗功能。這為進一步研究抗艾滋病的葯物提供了線索。干雯
【相關新聞】
HIV病毒檢測列入新加坡孕婦體檢
面對艾滋病例的上升,新加坡政府正准備將HIV病毒檢測列入孕婦體檢的必需項目。新加坡衛生部的高級官員預測,如果所有的孕婦都接受HIV病毒檢測,並及時地對HIV陽性的孕婦開展治療,那麼新生兒感染艾滋病的風險將從25%下降至2%。雖然新加坡是亞洲HIV感染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但是2004年前10個月的增長數已明顯超過2003年同期。因此新加坡的衛生部門將致力於艾滋病預防的公眾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工作重點主要有四個方面:忠實於配偶;強調性交時使用安全套的重要性;有多名性伴侶的人要經常接受HIV檢測;艾滋病毒攜帶者和患者故意傳播疾病是犯罪行為。
⑺ 艾滋病最新研究成果
新華網巴黎2月復10日電 法國研製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研製的一種新型艾滋病疫苗在雌性獼猴身上實驗成功。實驗結果表明,疫苗能夠有效防止艾滋病通過性途徑傳播。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以及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美國最新一期《免疫》雜志上報告說,為了驗證疫苗的有效性,研究人員對5隻雌性獼猴進行了鼻部和肌肉注射。結果顯示,在疫苗的保護下,雌性獼猴對陰道感染艾滋病產生了免疫,其血清化驗始終呈現陰性。此外,進一步的實驗表明,這種新型疫苗對預防普遍存在於歐美和印度的艾滋病B亞型和C亞型病毒效果明顯。
法國國家科研中心的摩根·邦塞爾表示,這種疫苗目前僅在雌性獼猴身上實驗成功,而且獲得這一結果的前提是實驗對象的陰道沒有創傷,如果要進一步確認疫苗的有效性,還需要對雄性獼猴展開實驗。
⑻ 大概什麼時候能研究出能治好艾滋病的葯
螺旋藻是防治艾滋病的巨大希望所在。據我國衛生部發布的新聞,我國自1985年發現首例艾滋病以來,到1996年8月底,累計報告艾滋病毒感染者4305例,其中病人131例。據專家估計,我國艾滋病病毒實際感染人數已達5-10萬。蔓延西方世界的艾滋病病毒在我國檢出如此眾多的患者及攜帶者,已引起國人高度的關切。全世界的醫葯專家正在做出一切努力,尋找對付人類最危險的疾病——艾滋病的良方。就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天然產品部正在組織力量,在全世界搜尋具有生物抗癌活性的天然植物性和微生物葯物的時候,一項搜尋抗艾滋病新葯的任務又擺在面前。科學家們從陸地轉向海洋,篩選了數千種植物。發現,有好幾種藍藻對於艾滋病毒和100多種癌症具有對抗和抑製作用。1989年,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正式宣布,已證實一種從藍藻中提取的化學物質,具有抗艾滋病毒的「顯著活性」作用。這種化學物質即是在藍藻中天然存在的糖脂的硫脂部分。這些科學家們充滿信心的說,藍藻的天然硫脂提取物,與其他葯物聯用,治療艾滋病既安全又有效。 1996年4月,美國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病毒病理學實驗室和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聯合宣布了他們的試驗結果:「螺旋藻的水溶性抽提物能抑制艾滋病毒(HIV-1)在人體T細胞和在人體外周血液單核細胞中的復制繁殖。」美國的另外一組醫學科學家也公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螺旋藻的水溶性抽提物,是一種螺旋藻獨有的聚合糖脂分子,它能抑制艾滋病病毒HIV-1、生殖皰疹病毒、人體巨細胞病毒、流行性感冒A病毒、腮腺炎病毒以及麻疹病毒的復制繁殖。這種螺旋藻提取物對於人體細胞極為安全,能有效地保護人與猴子的細胞免受病毒的侵擾。 迄今為止,研究人員發現,藍藻螺旋藻含有5%-8%的類脂物,其中40%是糖脂,在糖脂中有2%-5%是硫脂。科學家們肯定的說,螺旋藻及其抽提物是防治危害人類艾滋病病毒HIV-1、HSV-1和HCM感染的巨大希望所在。 參考資料: http://www.yndkt.com/proct/main_lxznews.asp?id=1873
滿意請採納
⑼ 艾滋病最近科研成果
目前艾滋病被國際公認為慢性病,國際上已經有葯物控制艾滋病情發展,艾滋病是可以治療版控制權的。魔術師傑克遜感染艾滋22年,便是一個好的例證。日前,我國武漢大學也開始啟動科研項目,進行艾滋病研究。相信會有好的結果。
在檢測領域,國內也出現唾液艾滋自檢產品進入OTC 市場,人們可以去天貓、京東、葯店等渠道購買愛衛檢測試劑,在家自己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