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心理成果

心理成果

發布時間:2021-12-13 15:29:43

❶ 心理學上的研究成果

潛意識是精神分析理論中重要的概念,尤其是榮格的潛意識理論:我們的潛意識分為集體潛意識和個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是我們人類在進化發展中獲得的從祖先那裡得來的沉澱物,個體潛意識是我們生活經驗獲得的。總之很復雜的,在我的空間里,介紹了弗洛伊德的理論,榮格的逐步介紹,希望能幫助你

❷ 青年初期最寶貴的心理成果是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 怎麼理解

青年初期最寶貴的心理成果,是發現自己的內心世界,其實說這個時候呢,就是需要青少年能夠正視自己的內心。

❸ 西方最新的心理學成果有哪些

心理學最新研究成果――錢買不來快樂

當「股神」沃倫•巴菲特2006年8月份宣布為慈善事業捐出300億美元之後,全世界都為之震驚。在宣布捐贈決定的同時,巴菲特說:「我知道有很多路都通向天堂,這(捐贈)就是其中一條,」他的這一觀點為一項最新心理學研究成果――錢買不來快樂,提供了最新的注腳。
橫財帶來的快樂難持久
這項研究指出,一個幾十年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一旦一個人的年收入超過了1.2萬美元,更多的收入不會增加生活滿意度。
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的理查德•萊雅德教授是這項研究的負責人,他表示,人們是否快樂,其實更重要的是「相對富裕度」,即人與人在財富方面的比較,很多快樂是建立在比別人更富裕的基礎之上的。人與人之間的比較並不是衡量快樂的唯一因素,另一個與快樂有關的心理因素是「適應」。一個人財產的急劇增加當然會給他帶來快樂,但這種快樂只會持續一段時間。當他適應了新的身份和社會定位後,他的快樂感就會消失,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幾個月或幾年。
金錢不是萬能的
無獨有偶,近期美國的《科學》雜志也刊登了一篇「財富不能帶給人快樂」的研究論文,作者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阿蘭克魯格教授,它在文章中說道,「高收入能帶來快樂的論調曾經深入人心,但這只是個幻覺。在逐個對比試驗中。高於社會平均收入的人並不比普通人更快樂,他們的生活非常緊張,根本沒有時間進行娛樂活動。」文章中還表示,「收入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其實很短暫。人們一直在誇大收入對幸福感的作用,是因為大家都關注收入情況,而且收入是評價一個人社會成就感的標准之一。」
其實,人們一直混淆了高收入跟幸福生活的概念。克魯格教授說,錢確實能買很多東西,但它解決不了生活中很多麻煩――不聽話的孩子,親人之間的矛盾,工作中的壓力等。

❹ 怎麼找到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

如果在大學,一般學校都有資料庫~裡面大概就有心理學的資料了。。可以找《
心理科學進展
》《
心理學報

❺ 小學生心理教育成果

我是一名小學教師,每天和孩子們在一起,我知道孩子們有多麼「苦」。這種苦是家長和老師強加給孩子的。其實每個孩子應該是無憂無慮快快樂樂的,但是,大人的各種願望和投射都在孩子身上,他們的負擔太重了。要想讓孩子們開心快樂的成長,首先要從家長做起,然後社會給一個良好的環境教育,讓教室不再那麼擁擠,讓老師能夠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成長。老師要接觸心理學,不僅僅是教育心理學,而是兒童的成長心理。只有家長,老師快樂了,孩子們才能快樂健康! 心理 不是教育的,而是調整和發展的,心理是需要陪伴的,只有健康的陪伴才能得到健康的成長! 最終的成果 是要看到孩子們心裡的笑容,和那種自發的愛!

❻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成就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成就是創立精神分析理論。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1873年入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學習,1881年獲醫學博士學位。1882—1885年在維也納綜合醫院擔任醫師,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

然後私人開業治療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夢的解析》,被認為是精神分析心理學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標志著精神分析學派最終形成。1930年被授予歌德獎。1936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38年奧地利被德國侵佔,赴英國避難,次年於倫敦逝世。

(6)心理成果擴展閱讀: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潛意識是違反道德和倫理的,人在現實中沒有達成的願望可以在幻想的王國得到滿足。藝術家就像一個精神病人,從一個他不滿意的現實中退縮回來,鑽進他自己想像出的世界中。他的創作正如夢一樣,使「潛意識」願望獲得一種假想的滿足。

喬希·科恩 (Josh Cohen) ,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英文系教授及精神分析師這樣解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對藝術的影響:「潛意識確保了人類可以始終超越任何法律、度量和准則,因為我們可 以將潛意識施加於其上。精神分析學說對『不精確的』人性的執迷是它和藝術緊密關聯的主要原因。」

超現實主義者自由地在畫布上繪下夢境,是試圖釋放在現實生活中被「超我」所壓抑的「本我」,而1950年代美國的「行動繪畫」(Action Painting)以及1960年代的「維也納行動主義」(Wiener Aktionismus)背後的驅動力則可被視為那個被釋放的「本我」。

❼ 心理學研究的目的和成果是什麼

目的:了解現狀、預測並控制行為
成果:心理咨詢、職業生涯規劃等等都是應用於實踐的成果

❽ 心理學領域有哪些的研究成果

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是從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建立心理實驗室,脫離思辨性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的。心理學研究涉及知覺、認知、情緒、人格、行為、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等許多領域,也與日常生活的許多領域——家庭、教育、健康等發生關聯。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人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人心理機能在社會的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同時它也與神經科學、醫學、生物學等科學有關,因為這些科學所探討的生理作用會影響個人的心智。

研究領域
發展心理學:研究人從胎兒出生到年老死亡的成長和發展的全過程。
學習心理學:探索人是如何發展成為如今的狀態。研究人類和動物的學習發生過程和原因。
人格心理學:關注包括人格特徵、動機和個體差異。
感覺與知覺心理學:研究人類怎樣感知周圍世界,如正在研究人類是如何識別面孔的。
比較心理學:研究和比較不同種系的動物行為。
生理心理學:研究行為與生理過程之間的關系,特別是神經系統的活動。
認知心理學:主要研究思維問題,試圖了解推理、問題解決、記憶及其他心理過程與人類行為的關系。
性別心理學:研究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差異,探索生理因素、兒童扶養過程、教育、社會刻版印象等各種因素對性別差異的影響。
社會心理學:研究涉及態度、說服、騷亂、順從、領導行為、種族歧視、友誼、婚戀等問題。
文化心理學:研究文化對人類行為的作用。
進化心理學:研究人類在歷史長河中各種進化方式對行為的影響。如男性與女性之間的配偶選擇方式。
臨床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兒童心理學是研究從出生到入學前的兒童心理發生發展規律的科學。
行為心理學:研究有機體用以適應環境變化的各種身體反應的組合
犯罪心理學: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圖及反應的學科

❾ 最新心理學研究成果

看看《心理科學》《心理學新進展》《應用心理學》等的最新版,這些都是心理學新的研究成果……

閱讀全文

與心理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鞍山德偉 瀏覽:231
創造豐盛傳銷2016 瀏覽:787
公共衛生服務年度工作報告 瀏覽:921
石獅城管投訴電話 瀏覽:538
武漢環保局投訴電話 瀏覽:87
伊成果個人資料 瀏覽:25
軟體著作權可以賺錢嗎 瀏覽:481
作業誰發明的名字 瀏覽:633
獅山工商局電話是多少 瀏覽:542
廈門工商局咨詢電話 瀏覽:374
農民大爺發明秸稈爐 瀏覽:210
碘伏開口有效期 瀏覽:455
馬鞍山二中盧大亮 瀏覽:583
建築證書培訓 瀏覽:62
馬鞍山潘榮 瀏覽:523
2019年公需課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80
基本衛生公共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瀏覽:62
初中數學校本研修成果 瀏覽:30
長沙市知識產權局張力 瀏覽:369
榮玉證書 瀏覽: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