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華中農業大學)的項目成果
「十五」以來,實驗室共承擔科研項目234項,獲得研究經費13800萬元。其中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課題9項(首席主持1項),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課題1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2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項,國家重點基金1項),國家科技攻關計劃課題17項,歐盟國際合作項目2項,國際科學基金(IFS)5項,引進國際先進農業科學技術計劃(948)課題3項,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和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課題8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優秀研究團隊資助計劃1項,湖北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4項。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三等獎6項,個人榮譽獎9項。申請發明專利28項,獲授權專利16項,已批准新獸葯證書10項,成果技術轉讓9項。成果技術轉讓7項。另外有5項成果已通過專家鑒定。1人獲湖北省青年科技獎,1人獲湖北省青年「五四」獎章,1人獲湖北省「全省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稱號,1人獲湖北省青年崗位能手。發表SCI收錄論文199篇,出版專著44本。
❷ 武漢市華中農業大學
❸ 華中農業大學是211嗎
華中農業大學是211。
華中農業大學是中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以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文、法、經、管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院校,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863計劃」、「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是武漢七校聯合辦學成員,是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農業現代化建設優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3)華中農業大學成果擴展閱讀
1、華中農業大學研究成果:
2006年至2014年4月,學校共承擔科研項目692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661項,省部級項目1782項,國際合作項目101項;獲得科技經費約34.8億元;獲省部級(含武漢市)以上科技成果獎218項,其中,國家級18項;授權專利786項,其中發明專利583項,實用新型專利195項,外觀設計8項。學校承擔的各類在研科技項目1434項,其中國家科技攻關計劃、「863」計劃、「973」計劃、「948」計劃、國家轉基因植物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378多項,國際合作項目近46項,部、省級項目530項。
2、華中農業大學館藏資源:
截至2013年12月13日,
收藏紙質圖書138餘萬冊,紙質期刊11萬余冊,電子圖書136萬冊,資料庫109個,電子期刊(全文)6萬余種。文獻資源涵蓋農、生、理、工、文、法、經、管等學科,為湖北省研究級文獻收藏館,形成以農業與生命科學文獻為特色,傳統資源與電子資源互為補充,多學科文獻協調發展的多元化文獻信息保障體系。
❹ 華中農業大學工學院的科研成果
近20年來,先後承擔並完成科研、開發、推廣和有關服務項目70餘項,其中獲國家、部省級科技進步獎和豐收獎25項;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5項,市級發明獎4項,發表在《農業工程學報》、《農業機械學報》等各級各類期刊上的學術論文達1000多篇。
「十一五」期間,學院先後承擔國家科技支撐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計劃項目、跨越計劃項目、農業產業體系崗位科學家項目、農業行業專項等各類科研項目150餘項,獲國家、部省級科技進步獎等各類獎項20餘項;獲國家專利200餘項,發表在國內外各級各類期刊上的學術論文達800餘篇,其中SCI、EI收錄論文200餘篇。學院在研科研經費4000餘萬元。
❺ 華中農業大學腎結石研究成果
近日,從我校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獲悉,該中心負責人、生命科學技術學院農業微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何正國教授領銜的課題組在抗擊結核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們構建了一個在常規條件下對結核分枝桿菌的功能基因進行方便安全研究的遺傳操作平台,並發現了一個可能在結核病原潛伏感染及耐葯性突變產生中發揮關鍵作用的基因WhiB-3。相關成果已以「Dissecting Transcription Regulatory Pathways Through a New Bacterial One-hybrid Reporter System」為題,於2月18日在國際著名學術雜志《基因組研究》(Genome Research)上在線發表。該成果由我校研究人員獨立完成,文章通訊作者為何正國教授,第一作者為生科院2006級本碩連讀研究生郭曼曼。
《基因組研究》雜志由國際知名的冷泉港實驗室出版社於1995年創辦,屬於國際性同行評審性月刊。該期刊關注所有物種的基因組研究,並刊登提供或有助於以基因組為基礎的生物過程分析的研究文章,2007年SCI影響因子為11.2。
曾經蔓延全球的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通過空氣傳播感染人或動物而引起的,20世紀因醫葯事業的進步而消退。但是已被大多數人淡忘的肺結核近年來又「死灰復燃」,成為目前死亡率最高的人獸共患傳染病,每年導致全球150-200萬人死亡,並對農業造成了巨大損失。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全球結核病進入緊急狀態」,呼籲採取緊急措施加強對結核病的防制。目前全世界范圍內已經大大加強了對結核病原的研究,2008年,我國還專門啟動了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專項。在張啟發院士、陳煥春院士等專家的呼籲和支持下,我校也於2007年成立了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專門針對包括病原微生物、農作物等重要對象在內的蛋白組及代謝組學開展高水平研究。
據介紹,結核病原的研究一直存在兩個突出問題,一是結核分枝桿菌生長極其緩慢,遺傳操作不方便;另一個是它具有很強的感染致病能力,對研究人員健康存在威脅。因此,特別需要建立一個能在常規實驗條件下方便安全地研究其功能基因的新技術。在這項研究中,何正國教授的實驗室建立了一個新型的細菌單雜交報告系統,能夠在大腸桿菌中方便地研究DNA復制蛋白或轉錄因子與靶DNA之間特異性的相互作用。利用該系統,他們已經發現了100多個以前不知道功能的轉錄因子可能直接參與調控結核分枝桿菌的潛伏感染過程。特別是,一個名為whiB-3的基因被首次發現能廣泛調控結核分枝桿菌多個致病基因的表達,這暗示該基因可能在結核病原潛伏感染及其耐葯性的產生中發揮關鍵作用。
《基因組研究》雜志聘請的三位世界同行專家不約而同對該研究予以充分肯定。他們認為該研究成功建立了一個強有力的遺傳操作平台,新發現的功能基因在臨床方面應用前景廣闊,研究成果具有廣泛的重要性。何正國教授介紹說,由於新發現的基因極有希望成為抗結核新型葯物靶標,具有明顯的葯物應用潛力,相關發現最近已經申請了多項國家發明專利。
❻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的科技成果
學院承擔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科技攻關和支撐計劃、國家行業計劃,湖北省及相關省份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及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際合作等科研項目多項,近年獲批科研經費逾5000萬元。建成了「油菜的遺傳改良」教育部創新團隊,棉花遺傳育種、作物生理生態與栽培、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農業害蟲治理與昆蟲資源利用和生物質能源等研究團隊發展勢頭良好。改革開放以來,獲國家級、省部級科技獎勵38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審定作物新品種60餘個,其中油菜新品種37個,累計推廣面積2億畝;授權專利17項。2003-2007年科研論文發表數量和質量不斷提高,SCI論文的數量逐年增加,累計發表138篇。推廣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10餘項,產生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❼ 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華中農業大學)的項目成果
1、承擔了包括「973」、「863」、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任務157項,省部級135項,國際合作19項,科研經費每年在4500萬元左右。
2、發表SCI收錄論文321篇(其中影響因子10以上論文10篇、5以上論文25篇);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獎勵16項,申請專利75項,授權專利29項,國家級審定品種18個,省級審定品種52個。獲得的授權專利和培育出的一批高產優質高抗的農作物新品種,創造社會經濟效益達30多億元,為「三農」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3、近5年來取得的研究進展:
(1)構建了一個較完善的大規模開展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的技術平台,與國際同類研究處於同一水平;
(2)利用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技術平台分離鑒定了有應用前景、功能明確的控制水稻產量、品質、抗病蟲、抗逆等新基因49個,基因均申請發明專利,獲得授權基因17個,有助於改變我國農業生物技術研究長期依賴引進國外基因的局面。研究結果相繼發表在國際權威雜志Nature Genetics、Proc Natl Acad Sci USA、Plant Cell上,多篇論文以雜志封面的形式發表,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研究工作處於國際領先水平。
(3)長期致力於雜種優勢生物學基礎研究,提出了上位性是雜種優勢的重要遺傳基礎的觀點,並利用構建的「永久F2」群體全面、圓滿地解析了優良雜交稻汕優63雜種優勢的遺傳基礎,在國際上產生較大的影響;
(4)以豐富多樣的品種資源為基礎進行作物新基因發掘和種質創新,形成了主要農作物資源創新與挖掘的技術、理論體系並培育大量特色材料;
(5)構建了細胞工程育種、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和轉基因技術等分子育種技術體系,培育了一批油菜、番茄、棉花、水稻品種(系);
(6)建立了完整的柑橘細胞工程技術體系,建立世界最大的柑橘離體材料保存庫,發掘了一批有價值的柑橘突變體,培育的品種占我國同期選育品種的35%,創造了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7)在國際上首次發現波里馬細胞質雄性不育系(Pol CMS),被認為「是國際上第一個有實用價值的油菜雄性不育類型」,在國內外油菜育種界被廣泛研究利用,以此為材料培育了一大批新材料和新品種,精細定位一批油菜育性相關基因並應用於育種實踐,每年以1300萬畝的面積在全國大面積種植,雜交油菜的研究與利用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❽ 華中農業大學校名是誰寫的
董必武、李先念等先後為學校題詞和題寫校名。1998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為學校百年校慶親筆題詞。
老校門前有董必武為學校題寫的校名——「華中農學院」。1998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為學校百年校慶親筆題詞。2011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聽取我校關於生物產業的匯報。
2013年,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為我校「本禹志願服務隊」親筆回信,並提出「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的殷切希望。
(8)華中農業大學成果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2017年7月,華中農業大學被認定為「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9月,華中農業大學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11月,華中農業大學被評為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
2018年3月,學校入選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2019年2月,學校被教育部認定為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8月,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❾ 華中農業大學畢業論文開題報告預期成果怎麼寫
華中農業大學相關信息,
建議直接詢問學校辦公室、教務處,
或你的班主任、輔導員。
祝你新年學業進步。
❿ 華中農業大學是211或是985嗎
華中農業大學是211。
華中農業大學位於湖北省武漢市主城區,坐擁獅子山,三面環湖,擁有5平方公里山水校園,9公里浪漫湖岸線,10公里「林中路」,6.6公里湖光綠道,風景秀麗,環境幽雅,建築樓群鱗次櫛比,景面文心、情景交融的校園風貌引人入勝。
現有學院(部)17個,本科專業6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
學校榮譽:
1996年以來,學校連續十次被評為湖北省最佳文明單位,2005年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2008年以來連續獲評全國文明單位,2017年獲評首屆全國文明校園,2020年再次榮膺這一榮譽稱號。
以上內容參考:華中農業大學官網——學校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