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辨別狼牙狼牙有毒嗎
一般狼牙的根部有點發黑,顏色沒有狗牙的那麼亮白,如果是狼牙放在開水裡煮就會發現它的下半部分是烏的~~~簡單實用的方法是用火燒一下,然後放涼水裡一分鍾左右,真的有變色,假的不變
牙齒越磨越光滑。塑料越磨越粗糙。狼牙為上牙為上品.狼牙真假主要看1.牙質是否是琺琅質的.2.整顆牙形有點象麻花狀半扭著.3.牙尖處有個不規范的牙洞.4.牙的側面有一條象匕首一樣的血槽.符合這些就是狼牙真正的狼牙.產地新疆.在這里我告訴那些買過二三十塊 錢狼牙的朋友你們買的狼牙全部是假的.不是狗牙就是用骨粉壓制的.
1狼的來源:在新疆的北疆阿勒泰的布爾津,庫爾勒地區幾年前就有人養狼.狼崽子是當地的哈撒克牧民冒著生命危險從狼窩里掏出來的.然後賣給當地人.他們只掏離羊群近的狼窩,從來不為了賣錢去掏離羊群遠的狼,目的可想而知所以我很敬佩少數民族的這種精神.因為那裡的冬天大雪封山狼害厲害(狼找不到東西吃就會闖近牧區吃羊和傷人)
2養狼:狼的成活率很底一般會養的有點經驗的一年養十隻狼崽到年底最多隻有三五隻可以成活.並且費用相當高.狼只認肉.所以當地的養狼專業戶只有到屠宰場去買動物的下水和肝臟來喂一年下來不小的開支.
3出售:到了年底和過了年狼一般都已經長成,這時候專門有做這一行的生意人來收,一頭狼按照體重和品象六至八千元等不等.
4用途和售出分解價格:一隻狼可以分五個部分出售依次是狼皮.狼肉.狼骨.狼牙.狼髀石.其中狼牙只有四顆上下兩顆其中上牙兩顆最好.一般賣給古玩市場的店鋪里.售價80到100不等.
5.真的狼牙最一般的也要賣到60以上好的在200以上在北京,上海可以賣到400元/顆,所以要是20.30買的就不是真的,幾元的就更不知道是什麼做的了呀.
6.一般狼牙賣的都是犬牙,好的長在4厘米以上,寬在1.3厘米左右,厚0.7厘米左右,手摸上去是涼的,手感很好也有份量,有很強的硬度,在牙的根部仔細看可以看到牙床的紋路,並且每顆都不一樣.
7.真的狼牙有可以轉運,辟邪,驅鬼之說.
Ⅱ 地質礦產勘查方面
一、基礎地質研究程度相對較低、勘查深度不夠,發展不平衡
截至 2004 年底,全地區已完成 1∶50 萬區調、1∶20 萬區調、1∶20 萬物化探工作,但正規的 1∶5 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工作覆蓋面積較小,僅完成 3. 71 萬 km2,全地區重要的成礦帶尚未開展 1∶5 萬區調工作。以往阿勒泰地區地質勘查深度多在 500 m 以內,一大批老礦山 ( 尤其是金礦山) 已面臨資源枯竭,遠不能滿足今後一段時間發展對資源的需求。
從地質調查及勘查工作看,國家、自治區對該區帶的投入不少。據統計,2006 ~2008 年地區地勘投入超過 12 億元 ( 不含油氣,下同) 。2007 年地區地勘投入超過 3 億元,其中商業性地勘投入超過 2 億元,佔地勘總投入的 2/3 以上。但基礎地質工作程度仍然比中東部地區要低。
同時,地質勘查程度不平衡,在阿爾泰山前交通較方便地段,開展了大量的中、大比例尺填圖、區域物化探等工作,對礦點、礦化點、物化探異常等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檢查和驗證,地質工作程度相對較高。而對於廣大的阿爾泰山中北部山區,除白雲母和稀有金屬礦產以外,其他各類礦產勘查、基礎地質工作和地學研究工作均很薄弱,大量的化探異常、地表礦點、礦化點有待檢查驗證。
建議對地區公益性地質調查、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項目進行梳理,對近 20 年來歷年投入公益性基礎地質、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等的資金投入情況進行分析,客觀評價地質勘查投入和產出。提出今後阿勒泰地區公益性地質勘查、商業性礦產資源勘查的方向、重點及部署建議,如 「358」項目等。
二、部分地質項目立項依據不充分,地勘費不能充分利用
近年來,隨著國家經濟形勢的好轉,地勘費的來源也由單一渠道而逐漸趨於多元化,伴隨著這一變化,地質項目的立項渠道也逐漸多元化。一些項目在選擇立項過程中未能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論證,有限的資金未用在刀刃上,造成了資金的浪費,因此找礦效果差。尤其是煤礦勘查,各地勘單位承擔的勘查項目過多,勘查面積很大,資金普遍投入偏低,工作質量不高,研究程度較低,勘查效果差。
三、礦業權整合、審批和市場運作中存在的問題
地質勘查單位資質管理弱化,監管不到位。如在進行探礦權和采礦權掛牌競拍時,一些沒有勘查開采能力的單位和機構紛紛加入礦業權競拍,個別探礦權人在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取得勘查許可證後,私下倒賣探礦權,或者搶佔地盤、長期圈而不探。嚴重擾亂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
在礦業權監督管理中,勘查許可證與采礦許可證發放後的追蹤監督管理有待加強,地區地勘監理工作也存在薄弱環節。無證采礦和非法轉讓采礦權,承包和多層分包現象依然存在,整頓和治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的工作仍較艱巨。圈而不探、圈而不開、大礦小開、倒賣礦業權等違法違規問題仍然存在。在執法監督工作中,以權代法,干擾執法和有法不依現象依然存在。上述行為嚴重擾亂了地區礦業權市場建設,為地區開展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增加了難度和阻力。同時,也造成了地區優勢資源配置難度加大。
政府對礦業權進行統一管理整合,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切實保障投資者享有的 「誰投資,誰受益」的權利,避免使投資者的積極性受挫,從而影響地區礦產勘查投入。
就礦業特區內的礦產資源而言,今後要對已探明礦產資源且擁有儲量優勢的礦種,要按照將優勢資源優先配置給大集團、大企業的要求,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礦產資源規劃要求,大力推進整合,為特區精深加工項目落地提供資源保證。對新探明的礦產資源,要依據地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科學編制單礦種開發利用規劃,體現集約化、規模化要求,以發展深加工為目標,提高開發利用及環境保護等准入門檻,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雙贏目標。對於有資源前景的礦種,要超前進行戰略部署,初期屬於基礎性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的,應積極爭取 「358」項目的支持,提高地質工作程度; 達到商業性勘查程度時,多渠道籌資開展風險勘查,加快地質勘查步伐,盡快探明礦產資源儲量,為特區礦業深加工項目提供資源保障。
四、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資料的利用程度低
由於各行業、部門、單位只考慮自身利益的影響,一些本該屬於公益性、基礎性的地質資料不能被各地勘單位在項目研究中公開、公平使用。這一方面使地勘單位在地質立項、靶區優選等方面受到影響,項目進展不順,找礦效果也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也造成地質工作的重復投入和資金的浪費。
地勘等有關單位不同程度地存不嚴格執行地質資料匯交制度的行為,不及時或不按規范要求匯交地質資料,往往對地礦行政管理部門的工作造成被動。
此外,地礦行政管理部門為企業、社會、中介組織等的地質資料信息服務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今後,地礦行政管理部門要按規定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進一步強化地質資料服務社會的意識和水平,更好地為礦業特區的建設與發展服務。
五、地質、礦業等專業技術、管理人才匱乏
阿勒泰地區現有地質、礦業方面的技術、管理人才遠遠不能滿足礦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地區國土資源局、經貿委、發改委等下屬事業單位礦業出身的人才較少,如作為礦業大縣的富蘊縣,地質專業人員僅有 4 ~5 人,布爾津縣幾乎沒有地礦人才。又如阿勒泰地區國土資源勘測規劃院,業務雖包括了礦產資源的規劃和研究,但主要業務以土地項目為主,目前難以承擔地區、縣 ( 市) 級礦產資源規劃、礦業發展戰略研究等項目的研究工作,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於地礦技術、管理、經濟等高層次人才的短缺。
今後,隨著地區 10 大項目的落地,這 10 大項目中大多數為礦業深加工項目,地區對礦業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會增加。另外,隨著地區礦業企業技改力度的加大,鈹冶煉、超細碳化硅、電石加工、直接還原鐵、不銹鋼、無縫鋼管、銅冶煉等項目的陸續上馬,礦業技術、管理人才供給與需求的矛盾將會日益突出。
針對這一現狀,地區一方面要通過優惠政策加大對地質、礦業等技術、管理人才的引進力度,另一方面應加大對本地人才的培訓,在地區高等職業學院的專業設置中,將地質、礦業等相關專業列為重點學科。通過這些措施,盡快扭轉地質、礦業技術及管理人才短缺的局面,為礦業特區建設提供堅實的人力資源保障。
六、特殊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極端的氣候條件對地質勘查工作產生不利影響
阿勒泰地處歐亞大陸中心腹地,屬典型的北溫帶大陸性乾旱寒冷氣候區。氣候特點為: 夏短冬長,夏季炎熱,冬季寒冷,四季多風少雨。區內地形地貌類型多樣,北部為阿爾泰山山脈,中部為山前丘陵和沖洪積平原區,南部為戈壁、荒漠、沙漠區,隨地形地貌的不同生長有不同的草本和木本植物,由於受地形、地貌、氣象、水文條件的制約,其生長期很長,尤其是稀有植物破壞後很難恢復。自然生態環境的不穩定性、敏感性及生物多樣性,使得本區資源豐富而自然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地質礦產勘查及其開發利用等人類礦業活動給本區脆弱的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威脅,礦業與地區環境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要按照地區、縣 ( 市) 級礦產資源規劃確定的不同功能分區的要求,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開展地質礦產勘查開發等活動。
在找礦前景非常廣闊的阿爾泰山系中,冬季漫長,有些地區常年積雪,一年當中適宜地質勘查工作的時間只有 3 個月左右,若遇極端災害天氣時,野外作業時間會更短,在這種特殊的氣候條件下,對礦業特區開展地質礦產勘查開發等礦業活動造成很大的困難。對於阿勒泰地區這種特殊氣候條件,要加強地質勘查前期准備工作,充分利用新技術、先進裝備,配備高素質的專業地質、鑽探、管理等人才,以及高級技術工人,在有限的地勘工作時間內,統籌協調,優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實現地質找礦目標。
Ⅲ 論文怎麼寫 關於經濟發展現狀的
淺談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
摘 要:全球氣候變暖是當前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而世界經濟的發展對能源需求量的持續增加,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溫室氣體排放所帶來的環境和生態問題將進一步加劇。而且我國能源緊張、人均資源佔有量低、環境污染嚴重也使我國面臨著較大的國際轉移排放壓力。倡導發展低碳經濟,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也有利於現代能源服務的普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結構和加強能源安全。
關鍵詞:低碳經濟;現狀政策選擇
一、低碳經濟的內涵
低碳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理念,低碳經濟的提法最早源於英國在2003年發布的能源白皮書「我們未來的能源:創建低碳經濟。」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認識,低碳經濟是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從技術角度認識,低碳經濟是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在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利用提高能效技術、節約能源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等各種低碳技術,促進整個社會經濟朝著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轉型。
綜上所述,廣義的低碳經濟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標志的綠色生態經濟模式。目標是控制碳排放,維持生物圈碳平衡;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的轉變。可以說,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場涉及價值觀念、國家權益、生產生活方式的全球性革命。
二、國外發展低碳經濟的現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環境保護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制定低碳經濟政策,積極推動低碳綠色增長。尤其是為了應對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一些國家更是把開發新能源、發展低碳產業作為重振經濟的重要動力。
德國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是發展生態工業。德國的生態工業政策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內容:嚴格執行環保政策;制定各行業能源有效利用戰略;擴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圍;可持續利用生物智能;推出刺激汽車業改革創新措施以及實行環保教育、資格認證等方面的措施。為了實現從傳統經濟向綠色經濟轉軌,德國除了注重加強與歐盟工業政策的協調和國際合作之外,還計劃增加政府對環保技術創新的投資,並通過各種政策措施,鼓勵私人投資。德國政府希望通過籌集公共和私人資金,建立環保和創新基金,以此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
法國的低碳經濟政策重點是發展核能和可再生能源。2008年12月,法國環境部公布了一攬子旨在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計劃,這一計劃有50項措施,涵蓋了生物能源、風能、地熱能、太陽能以及水力發電等多個領域。除了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之外,2009年,法國政府還投資4億歐元,用於研發清潔能源汽車和「低碳汽車」。此外,核能一直是法國能源政策的支柱,也是法國低碳經濟的一個重點。
美國選擇以開發新能源、發展綠色經濟作為此次全球金融危機後重新振興美國經濟的主要動力。美國政府低碳經濟政策可以進一步分為節能增效、開發新能源、應對氣候變化等多個方面。其中,新能源的開發是核心。2009年2月15 日,美國出台了《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投資總額達到7870億美元,該法案將發展新能源列為重要內容,包括發展高效電池、智能電網、碳儲存和碳捕獲、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等)。在節能方面最主要的是汽車節能。此外,為應對氣候變暖,美國力求通過一系列節能環保措施大力發展低碳經濟。
三、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實踐
在低碳經濟的實踐上,英國作為低碳經濟的先行國,在2006年通過了全球第一個有關低碳經濟的法案一《氣候變化法草案》,制定了到2020年減少碳排放30% ,到2050年減少碳排放60%的目標。日本、丹麥和挪威等國的低碳經濟和低碳技術也取得了迅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果。國內對低碳經濟的實踐則主要集中於碳交易和創建低碳城市。(1)碳交易。2006年,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總額達280億美元,交易的二氧化碳量達到了13億噸。目前全球有四個交易所專門從事碳金融的交易,包括歐盟的EU ETS、澳大利亞的New South Wales、美國的Chicago Climate Exchange和英國的UK Errs等。此外,還有很多知名金融機構活躍在這些市場上,包括荷蘭銀行(ABN AMRO)、巴克利(BarclaysCapita1)、高盛(Goldman Sachs)、Morgan Stanley和UBS等。美國的Chicago Climate Exchange是全球第一個也是北美唯一自願性參與溫室氣體減排量交易,並對減排量承擔法律約束力的組織和市場交易平台,它也是全球唯一同時開展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物、六氟化硫6種溫室氣體減排交易的市場。在中國,2006年興業銀行基於品牌和市場價值與IFC合作簽署了《能源效率融資項目(CHUEE)合作協議》(即《損失分擔協議》),成為國內首家推出「能效貸款」產品的商業銀行。根據該協議,IFC向興業銀行提供2億元人民幣的本金損失分擔,以支持最高可達4.6億元人民幣的貸款組合,興業銀行則以IFC認定的節能、環保型企業和項目為基礎發放貸款,IFC則為貸款項目提供相關的技術援助和業績激勵,而中國銀行和深圳發展銀行則分別推出了「掛鉤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額度期貨價格」的理財產品。
(2)低碳城市的創建。低碳城市是由新能源利用、清潔技術、綠色規劃、綠色建築和綠色消費等一系列要素構成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2008年,國家發改委與聯合國自然基金會開始「低碳城市發展」的全面推廣,上海和保定成為首批試點城市,由國家發改委、建設部、科技部、環保總局、商務部等專家組成的項目技術顧問組也正式亮相。同年,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了《保定:全球可持續能源生產的「電谷」》,肯定了「保定模式」在發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做出的貢獻。廣東省珠海市也在2008年邀請專家研究低碳經濟,欲申報國家低碳經濟區。
四、我國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選擇
低碳經濟是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是實現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然而,中國正處在工業化發展階段,發展經濟、減少貧困和滿足就業等仍是實現現代化的最大任務,向低碳經濟轉型還面臨著許多現實條件的制約。為實現這些目標,必須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適時適度地創新公共政策,根據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環境的新要求,創立一種具有積極價值的、適宜的政策安排。
(一)、調整產業結構,限制高碳產業的市場准入,倡導產業低碳化
產業結構對碳排放會產生較大影響,同等規模或總量的經濟,如果技術水平相同而產業結構不同,則會導致碳排放量相差較大。以工業製造業、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則是能源大戶,需要大量消耗能源。我國正處在工業化高速發展時期,第二產業在一定的時期內還會顯示強勁的勢頭,這也是發展的客觀需要。所以,根據國情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倡導產業低碳化,這是我們當前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二)、增大陸海碳匯
森林可以吸收大量CO2 .相當於減少了CO2 排放,是良好的碳匯。據研究,我國人工造林的固碳率為1.4噸碳/(公頃?年),相當於每公頃林地每年可平均吸收5.1噸CO2 。2005年.我國森林面積達到17491萬公頃.森林覆蓋率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的13.92%。增加到18.21%,為促進全球碳匯建設和溫室氣體減排做出了巨大貢獻。根據國家《林業發展「十一五」和中長期規劃》,到2020年我國森林覆蓋率將達到23% 按照我國國土面積約960萬km (合96000萬hm )計算,相當於2020年比2005年新增森林面積4600萬公頃,每年可新增碳匯430.1萬噸,相當於減排1578.4萬噸CO22005.2020年間累計新增加碳匯5.2億噸,相當於累計減排18.9億噸CO2。另外,海洋也是重要的碳匯之一有研究表明,過去200年中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和製造水泥過程中釋放的CO2 .被海洋吸收了近一半。我國在東海進行的大洋碳通量研究也表明,東海是CO2 的匯。因此,通過加大力度開展研究,盡早比較准確地確定我國鄰近海域的碳匯結構和強度.有望進一步增大我國的碳匯規模。
(三)、創新文化政策,倡導生態文化
生態文明是黨在經濟和社會轉型的緊要關頭所形成的又一重要思想創新,並提出了文化「軟實力」 的概念。文化是基礎國民教育,它奠定國民的品味教養;文化是生活,它決定我們所見、所感、所思的整體環境的真善美或假惡丑;文化是經濟,文化產業在現代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已不言而喻。低碳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全民普遍共識的、綠色的生態文化的構建。生態文化作為正在崛起的新興文化,是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體系,是人們最優化的解決人與自然關系問題所反映出來的思想觀念的總和,體現在人類為解決所面臨的種種生態問題環境問題,與自然和諧相處,求得人類更好地生存與發展的種種措施和手段上。創新文化政策就是要形成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為核心的生態文化,在生活中堅決抵制鋪張浪費的奢侈文化,生態的觀念深入人心。
五、結束語
目前,我國正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進行創新型國家建設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這與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基本上是一致的。從經濟的角度講,社會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與其相適應的經濟發展模式:工業化初級階段,經濟發展依賴的是原始生產要素的高投入的粗放型經濟增長;工業化中級階段,經濟發展以投資和科技進步為主要帶動力量;工業化高級階段則以信息和現代服務業為主要發展方向。中國的經濟轉型摒棄了傳統的「高投入、高污染、低產出」的經濟發展模式,走出一條「低投入、低污染、高產出」的路子。公共政策的創新使我們主動融入到低碳經濟的實踐和世界發展的潮流中,獲得更多的可持續發展的資金和技術,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一個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新模式。
參考文獻:
[1]馮之浚,金涌,牛文元,徐錠明.關於推行低碳經濟促進科學發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報理論版,2009-04—21.
夏墊堡.發展低碳經濟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J].環境保護,2008 (7A):33—35.
陳曉春,張喜輝.淺談低碳經濟下的消費引導[J].消費經濟,2009 (4): 71—74.
鄒驥等,低碳道路的技術轉讓和資金機制,2009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探索中國特色的低碳道路[M],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9
陳曉春,譚娟,陳文婕.論低碳消費方式[N].光明日報理論版,2009—04—21.
Ⅳ 天山股份的核心題材
要點一:所屬板塊水泥建材板塊,公募增發板塊,預虧預減板塊,新疆板塊,參股券商板塊,CDM項目板塊,西部開發板塊。
要點二:經營范圍水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企業經營本企業或企業成員自產產品及相關技術出口業務;經營本企業或本企業成員生產、科研所需原輔材料、機械設備、儀器儀表、零配件等商品及相關技術的進口業務;經營本企業的進料加工和「三來一補」業務。商品混凝土的生產、銷售。石灰岩、砂岩的開采、加工及銷售。房屋、設備租賃,財務咨詢、技術咨詢。鐵路、公路貨物運輸代理;裝卸、搬運服務;倉儲服務;貨運信息、商務信息咨詢;商品采購及銷售;商品采購代理;建材產品出口業務。公司主要從事水泥製造,其經營范圍包括水泥及相關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以及機械設備、儀器儀表和技術的進出口業務,同時兼營「三來一補』和進料加工。是西北地區最大的水泥生產廠家、全國重要的特種水泥生產基地,在新疆地區市場份額超過50%。
要點三:新疆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目前在新疆14個地州中的11個區域擁有水泥生產企業,沿新疆重要經濟區域-天山北坡經濟帶,天山南麓經濟帶完成產能布局。在新疆區域水泥市場具有較大的市場影響力。公司還是西北地區最大水泥經營商和最大油井水泥生產基地,以及全國重要的特種水泥生產基地。公司在全疆水泥生產能力達700多萬噸,水泥產能佔全疆的60%以上,市場份額佔全疆的50%,其中高標號水泥佔80%以上市場份額,油井水泥佔75%市場份額。
要點四:江蘇項目公司在江蘇區域的企業已取得1.2億噸開采量的石灰石資源礦權,可供包括江蘇天山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溧陽分公司和江蘇漢天水泥有限公司現有產能生產25年。宜興天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建材集團的宜興蛟橋公司合用一礦山,儲量達1.2億噸。2011年6月股東大會同意江蘇天山的子公司蘇州天山1.96億元投資年產100萬噸水泥粉磨站工程(普通硅酸鹽水泥70萬噸,復合硅酸鹽水泥30萬噸),建設內容為從熟料,石膏及混合材進廠至水泥成品出廠為止整條水泥粉磨生產線,建設期12個月,項目預計全投資靜態投資回收期為9年(含建設期1年),投資利潤率9.84%,投資利稅率14.84%,貸款償還期為6.49年(含建設期1年)。
要點五:公開增發-產能擴張2011年1月,公司擬以20.64元/股的價格公開發行不超過12,000萬股股票。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募集資金不超過247,680.00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於以下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60,000萬元投資建設喀什天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4000t/d水泥生產線擴建工程;擬使用募集資金62,000萬元投資建設葉城天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4000t/d水泥生產線工程;擬使用募集資金75,000萬元投資建設新疆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達坂城分公司2×5000 t/d熟料水泥生產線工程(水泥窯協同處理城市污泥)(一期);擬使用募集資金9,000萬元投資建設吐魯番天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年產100萬噸水泥粉磨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34,000萬元投資建設阜康工業園3×2500t/d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一期電石渣制水泥項目;擬使用募集資金40,000萬元投資建設洛浦天山水泥有限責任公司 3200t/d 熟料水泥生產線工程。
要點六:定向增發以20.01元/股發行7691萬股(募資15.39億元),投向哈密新天山2500t/d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產線項目(募資投入3.66億,預計年收入2.32億,凈利潤2623萬,2010年年報披露進度為96.55%),阿克蘇天山32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項目(募資投入4.96億,預計年收入3.12億,凈利潤3235萬,2010年年報披露進度為88.39%),天山水泥塔里木分公司塔什店2500噸/日水泥熟料生產線擴建項目(募資投入2.18億,預計年銷售收入1.64億,凈利潤1838萬,2010年度收益4167萬)等7個項目並以2.14億元募資償還銀行貸款和補充流動資金。實施上述項目將增加公司水泥熟料生產能力554.5萬噸/年。本次發行完畢後,中材股份,其他投資者認購股份分別自發行結束之日起36個月,12個月內不得轉讓。(2010年5月增發完成)
要點七:產能擴張-商品混凝土移動攪拌站2011年10月,由阜康天山商混投資建設,建設內容為一條規模為年產40萬m3(2×180m3/h)商品混凝土移動攪拌站。建設范圍包括從原材料進廠至混凝土出廠的生產車間、必要的輔助生產設施以及部分廠前區設施,預計投資額為6946.22萬元,建設期為1年。項目的建設可使本公司的水泥銷售和商品混凝土生產形成一條龍產業鏈,能有效縮短運輸距離,降低運輸成本,提高運營質量。
要點八:CDM項目1米東天山2X2000t/d項目採用新疆華泰聚氯乙烯樹脂生產線排出的電石渣作為石灰質原料,年生產水泥150萬噸,約需消耗干電石渣102.1萬噸/年。項目投資4.88億元,可申請CDM項目,年減排的CO2約57.6萬噸可以在國際碳排放交易中出售,項目建成至2012年每年將獲得約500餘萬歐元的出售額。截至2010年末項目土建工程收尾,設備安裝完成進行投料調試,項目處於調試中。江蘇漢天投建純低溫余熱發電技改工程,項目金額5943萬元,截至2010年末項目土建工程收尾,設備安裝完成已發電,項目已發電。該項目利用其水泥窯余熱發電,實際上就是相應減少電力系統燃煤電站產生同等電量而產生4.06萬噸的CO2的排放,這些CO2的減排量也可以在國際碳排放交易中出售。
要點九:CDM項目2投資3816萬元建設新疆屯河水泥公司布爾津水泥分公司在2000t/d生產線項目配套建設純低溫余熱發電4.5MW項目,可減少CO2排放量2.76萬噸,投資利潤率14.5%。投資3.08億建設阜康工業園3×2500t/d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產線二期電石渣制水泥項目,項目建成後年產熟料77.5萬噸,年產水泥99.87萬噸,消化電石干渣72萬噸,內部收益率為11.96%。
要點十:子公司收購巨鑫商混有效經營性資產2012年8月,公司新設控股子公司新疆天山巨鑫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擬以現金12,050萬元人民幣購買新疆巨鑫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有效經營性資產。購買巨鑫商混的有效經營性資產後,公司年可增加90萬方的商混生產能力、19,000餘萬元人民幣銷售收入、1,500餘萬元人民幣凈利潤;並增加650萬方的砂石礦產資源量;利用其區位優勢,擴大公司在烏魯木齊商混市場的份額,並進一步對烏魯木齊商混布局。
要點十一:參股西部建設(002302)公司初始投資800萬元參股西部建設,目前公司持有其887.85萬股(佔6.34%)。該公司是全國十大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截至2010年末賬面值為2.63億元。
要點十二:重大新建項目1投資7.63億元建設克州天山水泥公司5000t/d熟料水泥生產線工程,預計年均銷售收入51767.70萬元,年均利潤總額7767.75萬元。投資5.36億元建設洛浦天山水泥公司3200t/d熟料水泥生產線工程,項目年產水泥136萬噸,預計年均銷售收入32,465.65萬元,年均利潤總額為5176.40萬元。投資4.49億元建設若羌天山水泥公司建設3000t/d熟料水泥生產線工程項目,預計年均銷售收入33402萬元,年均利潤總額5442萬元。
要點十三:重大新建項目2投資3887萬元建設霍城天山商品混凝土公司2×180m3/h商品混凝土生產線建設工程,預計年銷售收入13350萬元,年利潤總額409萬元。投資4940萬元建設新疆天山築友混凝土公司建設2×180m3/h商品混凝土生產線建設工程,預計年銷售收入12536萬元,年利潤總額為407.42萬元。投資3530萬元建設沙灣天山水泥公司2×180m3/h商品混凝土生產線建設工程,預計年銷售收入11317.86萬元,年利潤總額407萬元。投資1828萬元建設天山築友投資建設砂場項目,預計年銷售收入1309.80萬元,年利潤總額435.65萬元。
要點十四:投資新項目2012年3月,為了鞏固公司在部分區域的優勢地位,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和行業地位,公司擬投資建設以下項目:額敏天山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年產40萬方移動商品混凝土生產線建設工程,預計投資額為3987萬元,建設期為4個月;新疆昌吉天山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年產20萬方移動商品混凝土生產線建設工程,預計投資額為1819萬元,建設期為4個月;新疆天山築友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第二分公司年產15萬方移動商品混凝土生產線建設工程,預計投資額為2870.3萬元,建設期為3個月;蘇州天山有限責任公司年產100萬噸礦渣微粉技術改造項目,預計投資總額為12155.18 萬元。
要點十五:資產注入預期中材集團承諾在株洲水泥項目加望城水泥項目建成後一年內將項目注入天山股份,另外,公司將在未來三年內購回中材在雲浮項目的51%股權,並對公司提供流動資金支持。2010年5月中材股份披露尚無在非公開發行完成後12月內對天山股份及其子公司進行資產及業務重組的計劃。
要點十六:技術優勢公司建立新疆水泥行業唯一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先後研製開發20多個品種的水泥,其中18個品種填補區內外水泥的空白,日常儲存30多個品種的生產能力。公司是目前新疆水泥行業唯一被中國質量協會和中國建築協會授予「質量滿意產品」稱號的企業。
要點十七:行業新政2010年11月底工信部發布《水泥行業准入條件》,規定新建熟料生產線單線需達日產4000噸規模,經濟欠發達地區最低規模不得小於日產2000噸,投資水泥新,擴,遷建項目自有資本金不得低於總投資的35%,對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年產能超過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則上應停止核准新建擴大水泥產能生產線項目。此外,《准入條件》對在生產規模和環保方面方面都有詳細要求,《准入條件》自2011年1月1日起實施。
Ⅳ 聚精會神抓管理 一心一意幹事業 努力提高國土資源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
(2004年1月15日)
一、2003年自治區國土資源工作取得的主要進展
(一)加強耕地保護和經濟發展用地保障,積極為促進經濟發展服務
嚴格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和基本農田保護制度,積極推進土地開發整理,耕地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到2003年末,全區耕地面積為6055.8l萬畝,年內耕地增加49.05萬畝。全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劃定面積穩定在5070萬畝(338萬公頃,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達到耕地總面積的85%。實現了耕地總量動態平衡並略有增加的目標。
嚴格控制非農業建設佔用耕地的規模,努力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和有效供給能力。全年共審批各類建設用地項目l 80件,總用地面積9.25萬畝,保障了國家和自治區重點項日用地、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和經濟發展用地需要。
積極為吉林台水電站、恰布其海水利工程、塔里木河綜合治理、西氣東輸、奎一賽高等級公路等國家和自治區重點建設提供用地調查、審查報批、勘界等服務,保證了建設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狠抓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有所好轉
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認真開展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工作並取得階段性成果,受到了國務院聯合督查組的好評。
大力清理整頓違法違規用地,初步遏制了違法亂批濫佔耕地的勢頭。截至目前,共清理查出違法違規用地10756件,制止、查處和整改964 l件,正在查處1115件。清理各類園區33個,其中國務院批準的8個,自治區批準的8個,地(州、市)、縣(市)越權違規批準的17個。針對清查出來的問題,各地正在進行整改。
開展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全面促進了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工作。目前全區絕大部分市、縣(市)開展了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有51個市、縣(市)成立了土地儲備機構,42個市、縣(市)設立了,土地交易大廳,實現了窗口服務、信息化自動查詢、「一站式」服務辦公。
2003年全區土地收益預計17.2億元,同比2002年的10.4億元凈增加6.8億元,增長69.9%。市場配置國土資源的機制基本形成。
(三)礦產資源管理進一步加強,礦業權市場不斷健全和完善
地質礦產勘查工作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對外開放與合作范圍進一步擴大,社會各方面投資探礦的積極性明顯增強。2003年,全區實施非油氣地質勘查項目681項,投入資金2.95億元,新發現了有進一步工作價值的礦產地19處。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工作進展順利,塔里木盆地地下水勘查取得重大成果。
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進一步加強。2003年,全區共有各類礦山企業2922個,開發利用礦產86種(包括石油、天然氣)。生產原油2140萬噸,天然氣50億立方米,固體礦產礦石產量6727.82萬噸。實現礦業總產值350億元(石油、天然氣305億元,固體礦產45億元),礦業產值佔到自治區工業總產值的28%。民間資本開發礦產的積極性得到提高,非公有制經濟投資的礦山企業數佔65%以上。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加大,已簽訂與外商、港商合作勘查開發礦產資源項目6個,合同和協議吸引資金人民幣2.35億元。與區外合作勘查開發礦產資源項目7個,合同與協議吸引資金人民幣15.84億元。
礦業權市場開始啟動並逐步完善。全區有13個地(州、市)不同程度地開展了采礦權有償使用工作。截至目前,全區有償出讓采礦權267個,收取采礦權價款2491.55萬元。
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力度加大。全年徵收入庫礦產資源補償費2.5億元,超額完成了全年的徵收任務。
(四)加強地質環境管理工作,防災減災取得新成效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成效顯著。建立和實施了地質災害防災預案編制、險情巡查、災害應急調查和災情速報制度,地質災害預防工作初見成效。去年全區共發生有一定規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50起,直接經濟損失2252.13萬元,較2002年減少8522.87萬元。
認真組織、指導和協調地質災害防治。完成對伊犁等區域地質災害調查面積195956.86平方千米,調查路線66624千米,調查235個鄉(鎮、場)、2910個行政村,發現地質災害隱患點1794個,建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點924個,制定地質災害隱患點防災預案1009份,為開展減災防災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礦山環境恢復治理項目進展順利。目前已從國家爭取到礦山地質治理、地質災害預警工程和地質遺跡保護項目10個,資金到位1915萬元。
地質遺跡保護取得了重要進展。完成了奇台縣硅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和布爾津縣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前期地質調查和申報工作,可填補我區國家地質公園的空白,促進地質遺跡資源的開發與保護,提升旅遊資源的品牌和知名度,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五)測繪服務領域不斷拓展,基礎測繪工作取得新成果
認真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積極推進測繪管理職能到位。基礎測繪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在天山北坡與重要經濟區帶開展了1∶1萬地形圖基礎測繪工作;「數字新疆」建設和新疆空間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啟動;「西部大開發新疆省級政府地理信息系統試點項目」(9202項目)和省級基礎測繪設施建設項目(新疆單位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圍繞國家和自治區基礎設施建設主戰場,組織實施了前期測繪、勘界工作;完成1∶1萬地形圖基礎測繪1000多幅,面積2.5萬多平方千米。測繪市場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加大,地圖市場得到進一步整頓和規范。科技興測、數字化測繪建設有了新的發展,「新疆國土資源環境信息系統」、「西部縣市掛圖工程」(新疆部分)分別通過國家和自治區驗收。其中「新疆國土資源環境信息系統」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測繪工作對自治區經濟的服務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2004年自治區國土資源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不斷增強國土資源對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
堅持把嚴格保護耕地、促進集約用地,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來抓,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約束和用途管制,堅決保護基本農田,全面落實基本農田「五個不準」。進一步穩定我區糧食生產能力,確保糧食安全。大力支持農業結構調整,實現從耕地數量的保護向質量和生態管護的轉變,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嚴把征地和土地轉用審批關,從嚴控制征地規模,堅決落實對非農建設用地「六個不報批」的規定。加強地籍管理,完善供地政策和標准,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保障國家和自治區重點項目用地、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和經濟發展用地需要。嚴格按法律和政策規定落實征地補償和安置措施,切實維護農民利益。加大土地整理復墾補充耕地力度,落實占補平衡,提高補充耕地質量。開展對基本農田保護大檢查,全面調查城市建設用地使用和供應情況。正確處理發展與保護的關系。
(二)繼續抓緊治理整頓,大力規范國土資源市場
認真落實國務院聯合督查組2003年對我區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的意見,加大整改工作力度。繼續深化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全面落實經營性用地(商業、旅遊、娛樂、商品住宅)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進一步規范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行為,嚴禁低價協議出讓土地。要充分發揮土地登記對土地市場的監管作用,嚴把土地登記關口,嚴禁通過土地登記使非法用地合法化。
深入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專項治理,加大對礦產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監督管理力度。重點整頓布局不合理的小礦,嚴厲打擊非法勘查開採的行為。
(三)積極推進礦業招商引資,擴大對外開放與合作的力度
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對自治區重點開發建設的吐屋銅礦、大南湖煤礦等重要開發項目,提供支持,做好服務。在准噶爾盆地南緣地區先期開展煤層氣的潛力評價工作,並適時籌資勘查。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合理利用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鼓勵各類資金投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進一步向國內外開放探礦權采礦權市場,積極支持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工作,對投資勘查發現可開發的礦產地,保障其優先依法申請獲得的采礦權;投資勘查工作所獲取的探礦權、采礦權可依法轉讓。
(四)認真做好維護群眾利益和社會穩定的工作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土地徵用和轉用中的矛盾和問題越來越突出。我們一定要依法加強管理,督促及時落實安置政策措施,及時按規定的補償標准給予農民合理補償,建立征地價格聽證制度。注意認真調處各類土地、礦權糾紛,處理好利益關系,加大查處違法案件工作力度。妥善處理國土資源方面的群眾信訪問題,重點抓好集體訪、重復訪的問題,切實維護社會穩定。
(五)堅持嚴格管理,加強幹部隊伍建設
加強國土資源工作,必須有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的公務員隊伍作保障。一是始終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國土資源各項工作。經常性的認真組織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二是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接受群眾、社會和輿論媒體的監督,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水平。三是切實轉變作風,增強服務意識,落實執政為民措施。四是認真貫徹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落實人才戰略和幹部教育培訓規劃,進一步增強隊伍的管理和服務水平。五是按照中央關於省級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實行垂直管理體制改革的決定,堅決按照中央、自治區的決定和部署,積極穩妥地做好協調銜接工作,確保全區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職能、編制、經費、人員和裝備落實到位。六是對幹部隊伍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嚴格監督。七是深入開展創建自治區文明系統活動。在全系統倡導刻苦學習、認真思考、用心做事、務實廉潔、開拓進取的風尚,樹立為民、務實、廉潔的形象,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各種不正之風,為國土資源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在自治區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摘要原載《新疆國土資源》2004年第1期)
Ⅵ 北京匯源集團布爾津沙棘產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北京匯源集團布爾津沙棘產業有限公司是2011-11-18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喀納斯南路。
北京匯源集團布爾津沙棘產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54321584780062D,企業法人宋先鋒,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北京匯源集團布爾津沙棘產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沙棘種植、開發及產品設計、生產和銷售;農業種植;農副產品生產和銷售;苗木繁育;觀光旅遊;旅遊產品開發設計、生產銷售;技術開發、咨詢、轉讓服務;投資及投資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北京匯源集團布爾津沙棘產業有限公司對外投資2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北京匯源集團布爾津沙棘產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Ⅶ 國土資源管理體制
「十五」期間,依照國家和自治區機構改革的總體部署,進行了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機構改革,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在新體制下正常、有序運行。
一、2000年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成立
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政機構改革方案的通知》(中委 〔2000〕 138 號)精神,原自治區土地管理局、地質礦產廳和測繪局合並組建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其中自治區測繪局為獨立的副廳級事業局,履行行政管理職能,歸屬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管理。對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實行歸口管理和行業管理,對自治區有色地質勘查局、煤田地質局、國家建材中心新疆總隊、武警黃金八支隊、核工業216大隊,以及具有地質勘查、資源開發資質的單位(部門)實行行業管理。
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實行業務領導;對新疆軍區土地管理局、烏魯木齊鐵路局以及新疆油田、塔里木油田、吐哈油田等用地單位和部門的土地管理工作實行業務指導。
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協助自治區各地(州、市)黨委管理其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
2000年8月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掛牌成立。
(一)主要職責
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新政辦〔2001〕 2號)文件,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是主管全區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自然資源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工作的自治區人民政府職能部門。其主要職責是:
(1)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土地、礦產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擬定自治區有關土地、礦產資源管理的地方性法規、規章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組織制定自治區國土資源改革與發展的戰略、方針和政策;研究擬定自治區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的政策;制定自治區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管理的技術標准、規程、規范和辦法。
(2)組織編制和實施自治區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礦產資源規劃和其他專項規劃;編制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並組織實施;參與報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的城市總體規劃的審查;審核、指導各地(州、市)、縣(市)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礦產資源規劃;管理土地、礦產資源的調查評價工作;編制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規劃、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遺跡保護規劃;指導、參與編制地質勘查規劃並負責監督實施。
(3)監督檢查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行政執法和土地、礦產資源規劃及其他專項規劃的執行情況;依法保護土地、礦產資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調處重大權屬糾紛,查處土地資源、礦產資源重大違法案件。
(4)擬定實施自治區耕地特殊保護和鼓勵耕地開發政策,實施農用地用途管制;組織基本農田保護,指導未利用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開發耕地的監督工作,確保耕地面積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5)統一管理自治區城鄉地籍、地政工作,主管自治區土地調查、統計、定級、登記發證、年檢和土地確權勘界工作;建立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對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動態監測。
(6)擬定並按規定組織實施有關土地使用權出讓、租賃、作價出資、轉讓、交易和政府收購的管理辦法;制定和實施鄉(鎮)、村用地管理辦法,指導農村集體非農土地使用權的流轉管理;依法統一管理和監督土地資產、土地市場。
(7)指導基準地價、標定地價評測;按規定審定評估機構從事土地評估的資格,確認土地使用權價格;承擔報國務院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審批的各類用地審查報批工作和建設用地管理。
(8)依法管理礦產資源探礦權、采礦權的審批登記發證和轉讓審批登記;審定評估機構從事探礦權、采礦權評估的資格;負責培育礦業權市場並指導礦業權依法流轉;負責調處地質礦產勘查和重大采礦權權屬爭議、糾紛。
(9)負責對地質礦產勘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進行監督管理;負責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和地質資料匯交管理;依法實施地質勘查行業管理,審查確定地質勘查單位資格,管理地質勘查成果;依法管理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徵收和使用。
(10)負責地質環境、地質遺跡的保護和管理,組織對地質環境、地質災害進行監測,防治地質災害;依法管理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勘查和評價工作;負責全區地質環境監測站、網的統一管理,監測、監督防止地下水的過量開采與污染;認定具有科學研究和觀賞價值的古生物化石及產地、標准地質剖面等地質遺跡並實施保護。
(11)安排並監督檢查國家和自治區財政撥給的國土資源工作經費及其他資金的使用,會同有關部門安排並監督使用自治區耕地開墾專項資金。
(12)負責並指導自治區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的對外交流與合作。
(13)承辦自治區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內設機構和工作部門
(1)國土資源廳設13個職能處室:辦公室、政策法規處、規劃處、財務處、耕地保護處、地籍管理處、土地利用管理處、地質勘查處、礦產資源儲量處、礦產開發管理處、地質環境處、科技外事(宣傳)處、組織人事教育處。
(2)國土資源廳設5 個工作部門:機關黨委、紀檢組(監察室)、廳工會工作委員會、老幹部工作處、自治區處理土地糾紛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直屬單位
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執法監察局、廳機關服務中心、自治區國土資源規劃研究院、自治區國土資源信息中心、自治區征地事務中心、自治區土地整理中心、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自治區國土資源咨詢研究中心、自治區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自治區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辦公室、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幹部培訓學校。
(四)掛靠的社會團體
自治區土地學會、自治區地質學會、自治區礦業聯合會、自治區土地估價師協會、自治區觀賞石協會。
二、2004年管理體制改革
(一)增加的主要職責
根據《自治區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調整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等有關問題的通知》(新機編字〔2004〕 108號)文件,國土資源廳增加的主要職責:
(1)負責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核定的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報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修改或調整的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審核工作。
(2)監督檢查自治區以下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執行和遵守國土資源管理法律法規情況,並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3)負責地(州、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領導班子的配備、調整,幹部考察、考核、任免、調動、交流,領導班子的思想作風建設等幹部隊伍管理工作。
(二)增加的內設機構
國土資源廳增設:審計處、建設用地管理處、執法監察處。
(三)加增的直屬單位
自治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總隊(副廳級)。
(四)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
根據《國務院關於做好省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 〔2004〕 12 號)和《關於印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新政辦 〔2004〕 162號)精神,地(州、市)、縣(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由同級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的組成部門,調整為同級人民政府(行政公署)的工作部門。
根據《自治區編委關於自治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機構有關問題的通知》(新機編字 〔2004〕 99 號)文件精神,為建立健全自治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體制,強化國土資源執法力度。自治區以下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機構實行垂直管理,統一履行自治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職能。自治區成立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總隊,地(州、市)成立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縣(市)成立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
(五)國土資源幹部管理體制
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調整省級以下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幹部管理體制的通知》(組通字 〔2004〕 22 號)和自治區黨委組織部《關於調整自治區國土資源系統幹部管理體制的實施意見》(新黨組通字 〔2004〕 50 號)文件,全區各地(州、市)、縣(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領導幹部實行雙重管理體制,以上一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黨組管理為主,地方黨委協助管理。
三、國土資源隊伍
(一)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人員概況
截至2005年底,自治區、地(州、市)、縣(市)三級國土資源部門(不含五家渠市、阿拉爾市、圖木舒克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實有工作人員6958人。其中,行政管理部門3559人,直屬事業單位917人,鄉(鎮)國土資源所2482人(見附表1)。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人員學歷構成見圖1-1。
圖1-1 自治區國土資源管理人員學歷構成2005年與2000年對比圖
(二)國土資源執法監察隊伍概況
自治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總隊,依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總隊機關內設3個處室,即辦公室、執法監察一處、執法監察二處。
截至2005年底,全區14 個地(州、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支隊、85個縣(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全部組建完畢。共有工作人員 502 名,學歷構成為:大專以上學歷 468 人,占總數93.2%;中專學歷34人,占總數6.8%。
四、鄉(鎮)國土資源所建設
為了改善鄉(鎮)國土資源所基礎設施條件,提高執法監察、監測網路能力,經自治區發展計劃委員會批准,按照《關於自治區鄉(鎮、場)國土資源所執法監察、監測網路能力基礎設施和自治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總隊執法能力項目建設規劃的批復》(新計地區 〔2005〕 239 號文),計劃投資 19040 萬元,用於鄉鎮(場)國土資源所基礎設施建設。國土資源廳制訂了《自治區鄉(鎮)國土資源所執法監察、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在英吉沙縣、溫泉縣、布爾津縣開展了國土資源所建設試點。
五、國土資源管理幹部培訓
「十五」期間,為優化管理隊伍的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提高管理人員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業務工作能力,大力開展國土資源管理幹部培訓和鼓勵工作人員參加提高學歷的學習。全系統有3343 人參加各類理論學習班學習,其中648人參加了自治區各級黨校組織的理論學習,194人參加行政學院的管理知識學習;有1806 人獲取學歷證書(見附表2);舉辦各類培訓65 個班次,有6070 人次參加了學習(見附表3)。
Ⅷ 地質勘查工作
一、地質勘查隊伍規模及資質
(一)地質勘查隊伍概況
截至2005 年底,自治區境內從事地質勘查工作的人數約2.6萬人,主要分屬於石油系統、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有色地質勘查局、煤田地質局、建材總隊、核工業二一六大隊、武警黃金八支隊等部門,共70個地勘單位。其中,從事石油地質勘查工作的單位6個,從事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工作的單位64個(附表12)。「十五」末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隊伍構成見附表13及圖4-1。
圖4-1「十五」末非油氣地質勘查隊伍構成
截至2005年底,有區外18個省(區、市)的37個地勘單位、約750餘人在自治區從事地質勘查工作。自2001 年以來區外省(區、市)地勘單位在自治區區從事地質勘查工作的隊伍規模呈逐年擴大的趨勢(2001年21 個地勘單位約370 人,2002 年22 個地勘單位約480人,2003 年22 個地勘單位約500 人,2004 年25 個地勘單位約600人)。
(二)地質勘查資質管理
根據國土資源部《地質勘查資質注冊登記辦法》(國土資發〔2003〕 218 號)和《地質勘查資質專業分類和注冊登記條件》(國土資廳發 〔2005〕 41 號)的規定,截至2005 年底,全區批准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資質單位64 家。其中,甲級資質單位27 家,乙級資質單位11家,丙級資質單位26家。
按經濟類型劃分,有國有地勘單位43 家,有限責任公司及其他13家,中外合資及外商獨資礦產勘查企業8 家。按資質專業類別劃分,有區域地質調查12 個,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調查12個,固體礦產勘查54個,液體礦產勘查5 個,氣體礦產勘查2個,地球物理勘查12個,地球化學勘查7個,遙感地質勘查2個,勘查工程施工18 個,岩礦鑒定與岩礦測試14 個,選冶加工試驗3個。
二、國土資源調查經費和地質勘查資金投入
「十五」期間,全區投入國土資源調查和地質勘查的資金達355.62億元,從2001年42.94億元,增加到2005年106.68億元,增長了148.4%,年均增長20%。其中,石油天然氣地質勘查資金340.76億元,從2001 年41.5 億元,增加到2005 年102.39 億元,增長了 146.7%,年均增長 19.8%;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資金14.86億元,從2001年的1.44億元,增長到2005年的4.29億元,增長了197.7%,年均增長24.4%。見表4-1。
國土資源調查和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的投資中,中央財政撥款6.33億元(含經財政部批準的自治區地質勘查中央專項資金2 億元,國土資源調查費用1.91 億元),自治區財政撥款3.13 億元(含自治區1∶5 萬區域礦產地質調查專項資金1.5 億元);社會資金投入4.38億元;其他資金1.03億元。各類資金構成見圖4-2。
表4-1「十五」期間國土資源調查經費和地質勘查資金投入一覽表 單位:萬元
(一)國土資源調查經費
「十五」期間,國家共計向新疆投入國土資源調查經費3.61億元(含區外省區地質勘查單位承擔在新疆開展工作的費用),其中自治區境內地質勘查單位承擔國土資源調查項目的費用1.91 億元。「十五」期間,國家投入新疆的國土資源調查費用呈逐年減少的態勢。見表4-2。
圖4-2「十五」期間國土資源調查和非油氣地質勘查投入資金構成圖
表4-2「十五」期間國家投入自治區的國土資源調查經費表 單位:萬元
自治區境內地質勘查單位承擔國土資源調查項目經費按專業分,見表4-3。
(二)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資金投入
「十五」期間,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投入12.96億元。其中,固體礦產勘查投入9.07億元,占勘查總投入的70%;水氣礦產勘查4416萬元,占勘查總投入的3.4%;基礎地質工作2.11億元,占勘查總投入的16.3%;地質科學研究5867萬元,占勘查總投入的4.5%;其他投入7467萬元,占勘查總投入的5.8%(見表4-4)。2005年與2001年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資金投入對比見圖4-3。
「十五」期間,自治區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項目的部署,以天山和阿爾泰重要成礦區帶為重點,投入勘查的礦產有30 多種,以金屬礦產為主。主要有煤、鈾、鐵、銅、鎳、鉛鋅、金、鉀鹽、膨潤土、紅柱石、石灰岩、花崗石礦等。非油氣地質勘查資金投入見表4-4。
表4-3「十五」期間區內地質勘查單位承擔國土資源調查項目經費按專業分一覽表 單位:萬元
圖4-3 2005年與2001年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資金投入對比圖
表4-4「十五」期間非油氣礦產地質勘查資金投入一覽表 單位:萬元
「十五」期間,在固體礦產勘查投入中:鈾礦0.77 億元,煤礦勘查2.71億元,鐵礦勘查0.78 億元,銅礦勘查1.68 億元,鉛鋅礦勘查0.63 億元,金礦勘查1.5 億元,鉀鹽礦勘查0.21 億元,其他礦產勘查0.25億元見(見附表14)。「十五」期間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資金投入構成,見圖4-4。
圖4-4「十五」期間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資金投入構成
三、完成主要工作量
「十五」期間,全區國土資源調查和地質勘查完成的主要工作量見表4-5。
表4-5 十五」期間國土資源調查和地質勘查完成主要工作量一覽表
四、取得主要成果
(一)提交可供開發的大型礦產地10處
① 庫車—拜城煤田俄霍布拉克井田;② 呼圖壁縣煤礦寬溝井田;③ 昌吉市硫磺溝區四井田;④ 富蘊縣蒙庫鐵礦;⑤ 富蘊縣可可塔勒鉛鋅礦;⑥ 鄯善縣彩霞山鉛鋅礦;⑦ 若羌縣羅布泊鉀鹽礦;⑧ 和布克賽爾縣日月雷膨潤土礦;⑨ 巴里坤縣拉伊格來克膨潤土礦;⑩ 烏魯木齊市葛家溝頁岩礦。
(二)提交可供開發的中型礦產地12處
①和田縣布雅煤礦區南部井田;②阜康市大黃山煤礦井田;③塔城地區鐵廠溝煤礦區莫湖台東井田;④ 哈密市尾亞釩鈦磁鐵礦;⑤哈密市平台山磷釩礦區南向斜釩礦;⑥富蘊縣喀拉通克銅鎳礦區二號礦;⑦富蘊縣索爾庫都克銅礦;⑧ 托克遜縣忠寶鎢礦;⑨ 昌吉市薩日達拉—冰峰金礦;⑩ 烏魯木齊縣望峰金礦;⑪庫爾勒市蘇克塔格能厄肯Ⅱ號紅柱石礦;⑫伊寧縣腦蓋土高嶺土礦。
(三)提交可供開發的小型礦產地17處
① 青河縣老山口鐵(銅)礦;② 鄯善縣紅雲灘鐵礦;③ 鄯善縣百靈山鐵礦;④ 哈密市突出山鐵礦;⑤ 伊吾縣寶山鐵礦;⑥新源縣和統哈拉蓋鐵礦;⑦ 新源縣利源鐵礦;⑧ 溫泉縣喇嘛蘇銅礦;⑨ 哈密市鏡兒泉葫蘆銅鎳礦;⑩ 鄯善縣紅石金礦;⑪托克遜縣天彩金礦;⑫哈密市紅灘海金礦;⑬哈密市大南湖天木南金礦;⑭哈密市大南湖天木東金礦;⑮和碩縣阿拉塔格礦區大理石;⑯沙灣縣霍爾果斯達里亞河石灰岩礦;⑰布爾津縣切巴爾拉尕什白雲母礦。
(四)提交可供詳查、勘探的大中型礦產地8處
① 哈密市白山鉬礦;② 和布克賽爾縣圖拉東井田;③ 阜康市五工溝—東黃草溝井田;④ 和靜縣備戰鐵礦;⑤ 阿克陶縣切列克其鐵礦;⑥ 烏恰縣薩熱克銅礦;⑦ 阿克陶縣塔卡鉛鋅礦;⑧ 若羌縣維寶鉛鋅礦。
(五)新發現有找礦遠景的礦產地35處
① 塔什庫爾干縣贊坎鐵礦;② 和靜縣松樹溝斑岩型銅礦;③和靜縣玉希莫勒蓋達坂銅礦;④ 青河縣哈臘蘇斑岩型銅礦;⑤ 托里縣包古圖斑岩型銅礦;⑥ 哈密市雙龍銅礦;⑦ 和碩縣包爾圖銅礦;⑧ 溫泉縣北達巴特銅礦;⑨ 鄯善縣黑尖山銅礦;⑩ 哈密市圖拉根銅鎳礦;⑪哈密市白山泉銅鎳礦;⑫ 哈密市圖拉爾根銅(鎳)礦;⑬哈密市黃草溝銅(銀)礦;⑭若羌縣喀臘達坂鉛鋅礦;⑮ 且末縣卡特里西銅鋅礦;⑯ 富蘊縣薩吾斯鉛鋅礦;⑰烏恰縣烏拉根南帶鉛鋅礦;⑱ 若羌縣坡北鎳礦;⑲ 精河縣萊歷斯高爾鉬礦;⑳ 若羌縣喀臘大灣多金屬礦鄯善縣梧桐溝—黑山鎢礦;民豐縣黃羊嶺銻礦;哈密市大南湖鄉紅山金礦民豐縣帕西木———苦阿金礦;哈密市紅嶺金礦;托里縣哈西金礦區;奇台縣雙泉金礦區;哈密市黃龍山金礦;托克遜縣天禧金礦;善鄯縣東來銀礦;若羌縣阿北銀鉛礦;鄯善縣尖山菱鎂礦;庫爾勒市芒拉克艾肯紅柱石礦;哈密市白尖山硅灰石礦;吐魯番市塔什索干塔格頁岩礦。
(六)提交可供開發利用的水源地4處
①羅布泊鉀肥基地紅柳井———拉烏子水源地②羅布泊地區米蘭沖積扇水源地③哈密市大南湖—紅旗村車站水源地④庫車縣塔里木鄉及草湖鄉水源地。
五、探明礦產資源儲量
「十五期間」,全區33 種主要礦產探明的資源儲量中,有30種礦產的資源儲量增加。其中,石油、天然氣增幅超過30%,銀、銫、紅柱石、石鹽礦、鉀鹽、石棉、蛭石、水泥用石灰岩、飾面用花崗石、飾面用大理岩10 種礦產探明的資源儲量增幅在50%以上。主要礦產探明的資源儲量見表4-6及附表15。
六、地質勘查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情況
「十五」期間,為實施中央「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戰略,區內各地勘部門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內引外聯」積極支持國內有經濟實力的知名企業(公司)和國外礦業公司來新疆開展礦產地質勘查。
表4-6「十五期間」主要礦產探明的資源儲量
(一)國內有經濟實力的知名企業(公司)投資開展礦產勘查概況
(1)上海鑫風能有限公司:2001年,投資1800 萬元,對哈密市土屋銅礦首采區進行了詳細勘探,探明銅金屬資源量62 萬噸。2004年,上海外經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通過轉讓方式從上海鑫風能實業有限公司取得土屋銅礦的探礦權采礦權,於2005 年利用土屋銅礦詳細勘探結果,對該礦進行資源開發。
(2)山東魯能煤電化開發有限公司:為實施阜康煤電化基地項目,2005年投入資金610 萬元,對奇台縣大井—將軍廟煤礦進行地質勘查,探求以滿足2500萬噸原煤的生產能力的資源儲量。
(3)江蘇徐州礦業集團:2002 年投資290 萬元對俄霍布拉克煤田進行補充勘探,獲煤炭資源儲量10億噸。
(4)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5年投資2000萬元,對奇台縣將軍廟煤礦進行普查,對吉木薩爾縣蘆草溝煤礦、奇台縣紅沙泉煤礦進行精查,其目標預獲普查煤炭資源儲量150億噸,精查煤炭資源儲量30億噸。為5×60 萬千瓦煤電項目和煤變油項目提供煤炭資源保障。
(5)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煤炭公司):與自治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聯合設立「新疆國投寶地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2005~2006年投資3000萬元,對尼勒克縣吉倫台—塘壩一帶煤礦進行詳查,為建設煤化工項目提供煤炭資源儲備。
(二)國外礦業公司投資開展礦產勘查概況
(1)自治區先後與英國力拓礦業勘探有限公司(RioTinto Mining&Exploration Limited)、加拿大「特拉維斯特」礦業公司(TerawestMineralsInc)等多家外國公司簽訂了在新疆天山、阿爾泰等地區開展金礦、銅鎳礦等礦種及煉焦用煤的合作勘查協議或合同。
(2)國家「305」項目辦公室與澳大利亞誠信礦業公司(MineralSecuritiesLtd,簡稱MSL)簽署了聯合勘查開發金山-京希金礦成礦帶的意向。同年6 月成立新疆金川礦業有限公司。至2005年末,澳方陸續投入資金650 萬美元,完成鑽孔173 個,實施鑽探3萬米,通過工作預測金資源量47 噸。與澳大利亞阿佩斯礦業有限公司(ApexGreenstoneMountain PtyLimited,Level2,668 MurrayRoad,WestPerth,Western Australia,6872)合作成立了新疆拓奧礦業有限公司、與澳大利亞新月黃金有限公司(CrescentGold Limited,Level5,89 StGeorgesTerracePerth WA6000,Australia)合作成立了新疆天澳礦業有限公司,投入資金近百萬美元,分別在新疆的哈密地區、阿勒泰地區進行銅礦風險勘探。
(3)2003~2004 年,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利用商務部援外資金500萬元到摩洛哥王國開展1∶10萬地球化學填圖工作。
(4)「十五」期間,自治區鼓勵區內地勘單位積極走向周邊國家地勘市場,2004年,撥款420 萬元支持有色地質勘查局到吉爾吉斯斯坦開展鐵礦普查工作。
七、地質勘查項目首次向全國招標
2005年,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篩選出12 個礦產資源補償費地質勘查項目,首次向全國范圍內進行公開招標。區內外33 個地質勘查單位[其中,區內地質勘查單位26個,區外省(區、市)地質勘查單位7個]共計投出68份標書,按照《自治區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招投標管理辦法(試行)》評出中標單位12 個[其中,區內地質勘查單位10 個,區外省(區、市)地質勘查單位2 個],投標總費用較標底費用減少1.5%。此次自治區礦產資源補償費地質勘查項目招標收到了良好效果,並為今後推行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招投標管理積累了經驗。
Ⅸ 布爾津縣賽依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布爾津縣賽依科技有限公司是2018-01-12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布爾津縣向陽南路。
布爾津縣賽依科技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54321MA77TNUJ3W,企業法人趙璽俊,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布爾津縣賽依科技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熱氣流發電技術研發及應用,計算機軟硬體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計算設備、電氣設備、安防設備安裝、製造、銷售及相關服務,網路產品銷售;伺服器託管服務,電腦及配件,電子產品,通訊器材的銷售互聯網技術、通訊技術、電子商務的研發等。(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布爾津縣賽依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Ⅹ 新疆阿克蘇地區第一人民醫院好不好剛大學本科畢業的醫生到那去工資+獎金+補貼等能拿多少錢
只能說在當地是很好的,不過在那裡一定要友善待人,如果你是外地人就更應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