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京自然博物館觀後感
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後,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於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這里的2000萬人民百姓。
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徵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
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朴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助,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美好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現在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
四為美。名勝古跡之美,現代建築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面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置,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後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築;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么好的城市,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窗口,應該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像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❷ 參觀日記,記錄你參加博物館的經歷及感受,150字以上。
上海博物館觀後感
上海博物館是一個大型古代藝術博物館,館內珍藏文物12萬其中一尤為青銅器、雕塑、書法和繪畫為特色。我今天來到上海博物館參觀展覽。
第一個展覽是中國古代青銅器展。我一走進展廳,就看到了琳琅滿目、五花八門的青銅器。中國青銅器時代約始於公元前2000年。青銅器種類繁多,紋飾精美,鑄造技術非常完善。我在欣賞時,展覽館內的一名管理員對我說:「青銅器有五大類,分為:酒器、兵器、石器、水器、樂器。它們雖然只有五大類,可這五大類里卻有三十六個小類,數目極多。」我一邊參觀一邊聽著管理員說的話,想:這些青銅器里只有幾個是歷史老師講過的,還有許多是老師沒有講的,在這里卻應有盡有。青銅器的紋飾主要有三種,有獸面紋、鳳鳥紋和龍紋等。參觀完了青銅器展後,我又參觀了雕塑展、書法展等展覽,想:展覽館里的物品可是我國古代的博大精深,藝術和智慧的結晶啊!然而,取得如此大的成果是和我國古代人民的勤奮勞動是離不開的。
博物館既把我國古代的文物收集起來,展示給現代觀眾們看,讓現代的人民了解古代的文化,又陶冶了我們青少年對於古代文物產生的興趣。博物館文化的產生與發展,標志著人類文化的發展和成熟。
我今天覺得收獲很大。因為我學習到了在學校里學不到的知識,使我印象深刻,也使我更加熱愛祖國,更加敬佩古代的勞動人民。既了解到了各式各樣的的青銅器和雕塑陶瓷,又見識到了絢麗多彩的繪畫和書法,讓我大開眼界。
❸ 求北京科技博物館游記,先寫過程最後寫感受,500字,謝了!!!急急急,下午就交了
中國科學普及館的展出項目世界一流,可以免費下載展品的設計資料;遊客如果奉獻和公開創新設計與原型,經過專家的評審達到原創,同時具有新穎鮮明的教育效果,可以退回門票費用,同時給予獎勵。這就是改革開放、科學發展觀的偉大成果,當屬領軍全球的開拓創新、獨樹一幟的重大實踐。
以下舉措,能從根本上迅速提高全民素質,樹立嚴謹的科學
❹ 北京自然博物館心得體會
今天我去了廣東省博物館參觀了荊楚地區和鄂爾多斯地區出土的青銅器展覽。在展出的鄂爾多斯地區(今內蒙古地區)出土的青銅器有小型的兵器和一些動物形狀的小飾物。展出的荊楚地區(今湖北省)的出土青銅器有兵器、器皿等等。相比鄂爾多斯地區的青銅器只是簡單模仿動物外形來說,荊楚地區的青銅器除了外形比較大、比較多之外,刻在兵器和器皿上的圖案款式多而復雜,這些圖案有人、動植物甚至幾何圖形。無論在鄂爾多斯地區或者是荊楚地區的出土青銅器都是工藝精細,形態逼真。如果不看介紹,恐怕你不會相信這些青銅器是我們的老祖先在二千多年前製造出來的。展品中有一口青銅簋,外形象現在的飯鍋,簋的兩邊各有一隻耳環,一條不算長的銅鏈系著兩只耳環,每個環上竟然看不到任何一點的接駁的痕跡,真是鬼斧神工!我注意到展出的青銅器都是三隻腳的,成語「三足鼎立」大概就是指這種鼎。為什麼那時的器皿做成三隻腳而不是模仿動物做四隻腳呢?是為了節省材料或者從審美角度做出如此的設計呢?難道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人就有如此環保意識了嗎?另外,設計三足鼎比四足鼎難得多,如果三足之間距離分布不當的話,鼎很容易就會傾倒。古人是用數學公式計算出三足之間的准確的距離還是用什麼土方法來確定的呢?我帶著一聲聲的感嘆,一個個的疑問離開了博物館。我驚嘆我們的祖先是如此聰明絕頂,要解答所有的疑問將成為我今後努力學習又一個新的動力。
這樣可以么?
❺ 北京博物館觀後感800字左右
..............講清楚嘛
中國電影博物館觀後感
進中國電影博物館,只是輕輕地靠近它,就被它的外表所深深吸引。從博物館建築正面看,上部是有數種幾何形圖案的隨機結合,遠觀如繁星滿天,近看則各具形態。它的寓意也與電影有關,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說:「不僅在建築外部,在建築的內部也有很多星狀的設計,它象徵著我們的電影百年歷史中群星璀璨。」博物館外觀主體色調是墨綠色,並配以黑白兩色,使得中國電影博物館整體看起來猶如一隻暗盒,我想它是象徵著電影製作和放映過程都是在黑色世界裡完成。這真像是一座神奇的宮殿,讓人情不自禁地想推開宮門進入它的世界去了解它。� 的心情,踏過紅地毯,輕輕地走進電影博物館,伴隨著優美的音樂,不斷變幻著的燈光,聽著講解員地細細訴說,彷彿一切都是那麼美妙。我們的眼睛目不暇接,急於要把博物館里的每一幅畫,每一件展品都能深深地刻在腦海中,讓它在記憶中成為永恆。在巨幕影廳我們觀看了電影《長江》,超大的銀幕充分的展現出了長江的博大、雄偉、美麗和壯觀。 走進數字電影廳,我又過了一把癮,坐在一塊漂亮的毛毯上,透過屏幕看到毛毯載著自己在藍天中飛翔,心裡說不出的激動,原來這就是通過數字電影技術來完成的電影中的某些特殊鏡頭,讓人不得不佩服數字電影的神奇魔力。還沒有來得及細細品味,細細感受,時間就匆匆地過去了。� 電影博物館,心潮澎湃。折服的不僅是它宏偉的建築規模,更驚愕於它的生動內容。它凝聚著所有電影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中國電影從1905年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無數電影工作者嘔心瀝血,開創了中國電影的新紀元;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電影人,憑借著卓越的才乾和不屈不撓的奉獻精神,始終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努力推動著中國電影不斷繁榮、不斷發展,不斷壯大,不僅使中國人民為之自豪,更是創造了中國電影飲譽四海、走向國際的興旺景象。一百年的中國電影,碩果累累,樹立了一座輝煌的歷史豐碑!
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後,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於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這里的2000萬人民百姓。
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徵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
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朴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助,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美好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現在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
四為美。名勝古跡之美,現代建築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面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置,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後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築;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么好的城市,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窗口,應該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像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❻ 博物館的感受和收獲
博物館的感受和收獲需要先簡單描述一下在博物館參觀的經過,然後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收獲即可:
1、此次參觀,又一次將我國近代那段屈辱的歷史表現眼前。落後就要挨打!這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忠告。中華民族幾千年無不印證了這條真理,翻開近代海軍史,從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我國國門,北洋海軍誕生,到甲午戰敗,威海衛戰役戰敗,丁汝昌寧死不降,北洋海軍全軍覆滅。割地賠款,喪權辱國,中華民族所受的的屈辱,幾百年來,揮之不去。
2、今天,在團總支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青島海軍博物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海軍博物館由海軍創建,是中國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國海軍發展的軍事博物館。參觀過程中,近代海軍史讓人心酸落淚,現代海軍的蒸蒸日上又讓人欣慰自豪。這次參觀收獲頗豐,既豐富了歷史知識,又培養了大家的愛國主義情懷,樹立了民族自尊心。
3、回頭望著碧海藍天下的艦艇,安靜、祥和。我想像著,它們在作戰時,是何等神勇,何等威風,馳騁在祖國的萬裏海疆,發揮著定海神針的巨大威力。「前車之鑒,後車之師」。自古以來,牢記歷史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必修課。
經歷過戰爭的的人們,更加明白和平的可貴,戰爭是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好的理解和平的珍貴。今天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主題,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
4、在我的成長歷程中,讓我觸動的莫過於學校組織參加九一八紀念館的活動。從那次參觀活動中,我深刻的感悟到了祖國有今天的繁榮昌盛是多麼的不易,甚至能夠說是在血淚斑駁的歷史中艱難的挺過來的。如今的中國向世界昭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堅挺魂魄。「九一八」的恥辱歷史絕不理應因時間的輾轉而淡然退去,反而應在時代的長河中得以彰顯讓人永遠銘記。
5、在邁進「九一八」紀念館的那一剎,彷彿整個人穿梭了時空來到了那陰暗恐怖,布滿血腥的年代。各種鮮活的蠟人形象如實還原給了我們歷最為逼真的景象。日軍逼迫中國人的各種殘忍手段令我感到異常的憤慨和痛惜。當看著陳列著的烈士屍首,當看見手術台上日本軍官們喪心病狂的揮刀剝開先烈的皮膚挖開戰士們的心肝內臟,當看見無數無辜的百姓被囚禁,仍舊用雙手緊抓欄桿,渴望勝利曙光的一幕幕......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
❼ 北京歷史博物館觀後感 (500字左右)
我軍從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至今走過八十個春秋,也就即將迎來建軍八十周年的「八一」建軍節。今天我們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和一份崇敬之情參觀了北京軍事博物館。
我們先後參觀了兵器館、抗日戰爭館、古代與近代戰爭館等。在軍博的兵器館里各式各樣的鋼鐵鑄造的火炮中間,有一尊荔枝木製成的火炮。在其高昂的炮筒下面,有一個製作精美的玻璃櫃,裡面陳放著幾段已被硝煙和歲月褪去了本色從炮身上取下的半圓型木質殘片。它無聲地向人們講述著當年瓊崖人民在戰斗中的智慧與勇敢。
之後我們走入了近代戰爭館,映入眼簾的是南昌八一起義的相關介紹,我們了解到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血的教訓擦亮了人們的眼睛。它表明:沒有革命的武裝就無法對付武裝的反革命。沒有一支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 因此,中共中央建議,依靠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實行在南昌暴動」。據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組成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前往南昌領導這次起義。 周恩來、朱德等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革命的第一槍,從此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軍隊。
在這個參觀人數日均達到六千多人次的展覽中,設在展廳出口的留言台,成為一個需要排隊才能留言的地方,幾大本留言本已很難找出空白頁。看到在觀眾的留言當中有這樣一句話: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它是用漢語拼音寫出來的,這是一個叫劉琳祺的小朋友參觀完展覽後的感受。通過這次參觀學習,給我們大家上了生動的一課。學習中國近代革命史,學習革命先烈艱苦奮斗的精神,踏著先輩的足跡深刻感悟其內涵,並引申思考如何把延續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
❽ 博物館的感受和收獲
體會人文文化和古今的魅力,感受到藝術家以及大自然的偉大之處。我們能收獲知識,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學會欣賞,更能愉悅身心。
❾ 北京地質博物館200字觀後感
地質博物館觀後感
期末考試後,學校組織我們參觀了位於北京西四羊肉胡同的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有:地球廳、礦物岩石廳、史前生物廳和國土資源廳。地球廳主要介紹內動力地質作用:以板塊運動、褶皺斷裂、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為重點;外動力地質作用:主要介紹了水和風的地質作用。
礦物岩石廳展示了自然界種類繁多千姿百態的礦物岩石,這些精美奇特的礦物標本生動地向我們訴說著它們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在自然界中所形成的原因和它們自身的特點。
寶石廳展示寶石、玉石、有機寶石、貴金屬等展品。這些展品旁的文字說明簡潔,再加上講解員的認真介紹,使我們很快了解了它們的形成過程。來展廳參觀後,我們還可以基本掌握寶石的鑒別方法,區分天然品與相似品、合成品與模仿品的本質。還可以在顯微鏡下放大並觀察一些礦物體的顯微結構,直觀地認識寶石。
史前生物廳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為線索,向我們介紹生物的發展路程和各地質時期常見的化石,展示地球上生物的發生、進化和滅亡的過程。
通過一個下午的參觀學習,使我受益匪淺,收獲頗多。既拍照了許多值得留念的照片,同時又學到了地質科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在娛樂的同時又豐富了自己的課外知識,可謂是娛樂、學習雙豐收。
❿ 北京自然博物館觀後感600字
從93年來北京上大學,到現在有13年之多了。13年來,每天生活在這個城市,卻有一種「不知廬山真面目」的感覺,除了上學時的歷史課本之外,再沒有真正立體全方位的去了解過我們的首都。
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後,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於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這里的2000萬人民百姓。
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徵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
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朴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助,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美好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現在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
四為美。名勝古跡之美,現代建築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面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置,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後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築;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么好的城市,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窗口,應該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像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